躯体形式障碍和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的名词解释
睡眠障碍的名词解释睡眠障碍,又称失眠,是指无法入睡、容易醒来,或者在一夜之间多次醒来,以至于无法获得充足优质的睡眠。
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全球约有20-40%的成年人受到影响,而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以及焦虑问题患者的比例则远高于正常人群。
无论有多大程度的睡眠障碍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值得关注。
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这种病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也可能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例如噪音、光照、温度等。
此外,影响睡眠的药物、摄入的食物或饮料也可能是睡眠障碍的诱因,特别是咖啡、茶、烟等刺激性物质会对睡眠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由于个体不同,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更加仔细地探究。
睡眠障碍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无法容易入睡、容易醒来或多次醒来,无法维持一夜的充足睡眠,觉得早晨睡意轻轻的还有头痛、困倦、嗜睡、情绪易怒、焦虑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改善睡眠质量?首先,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每天定时睡觉,保持规律作息。
其次,应该选择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睡眠,睡前可以尝试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当无法入睡时,可以尝试放松、用轻柔的按摩等技巧来放松身心,有助于睡眠。
再者,应该改善饮食习惯,尽量不要在睡前进食,尽量不要在上床前饮酒及抽烟等,以及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饮料,如咖啡、茶、红茶等,这些都会影响睡眠。
另外,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治疗,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防误用,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以上几点,患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改善自己的睡眠情况,使自己的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但是,如果患者的睡眠障碍严重,或者自我缓解措施没有效果,那么就应该尽快前往医院就医,接受正规治疗,以确保个人健康。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睡眠障碍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统一的分类和诊断依据。
该标准由多个国际医学组织共同制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和使用的睡眠障碍分类体系。
睡眠障碍是一类涉及多个方面的疾病,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异态睡眠等多种类型。
这些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因此,对睡眠障碍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诊断至关重要。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睡眠障碍的分类:根据睡眠障碍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异态睡眠等。
2. 睡眠障碍的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准确的诊断。
3. 睡眠障碍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4. 睡眠障碍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睡眠障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质量。
其次,它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统一的研究标准和方法,有助于推动睡眠障碍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最后,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睡眠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总之,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医学标准,对于促进睡眠障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该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医生和患者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推动睡眠障碍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综合科常见的躯体形式障碍
概述(1)
• 据WHO报道,在全世界50亿人口中,约5 亿人有心理卫生问题。
• 1992年WHO组织14个国家的15个城市进 行全球合作研究显示:心理障碍患者多以 躯体不适为主诉到综合医院就诊。
概述(2)
在临床诊治中,一些病人往往反复陈述 躯体不适症状,不断寻求医学检查,却 得不到任何阳性结果。 尽管反复说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并 给予再三保证,仍不能减轻患者的忧虑 和躯体症状 临床识别率低、漏诊率低、治疗率低
8.头痛归因于物质或物质的的戒断(Headache attributed to a substance or its withdrawal)
9. 头痛归因于感染(Headache attributed to infection) 10.头痛归因于内环境稳定失调疾患(Headache attributed to disorder of
homoeostasis) 11.头或面痛归因于头颅、颈部、眼、耳、鼻窦、牙、口腔或其他面部或头颅构
造疾患 (Headache or facial pain attributed to disorder of cranium,neck, eyes,ear, nose,sinuses,teeth, mouthor other facial or cranial structures) 12.头痛归因于精神疾病(Headache attributed to psychiatric disorder) 13.颅神经痛和中枢源性面痛(Cranial neuralgias and central causes of facial pain) 14.其他头痛、颅神经痛、中枢性或原发性面痛(Other headache, cranial neuralgia, central or primary facial pain)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 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
精神病有哪几种类型精神病分为几种类型精神病分为以下几种几种类型:1、器质性精神障碍:这类精神病病因为躯体疾病,常继发于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等疾病。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酒精、烟草、毒品、兴奋剂、致幻剂、其他药物与挥发性溶剂都可能导致精神症状。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思维障碍、幻觉和妄想是这类精神病主要症状。
4、情感障碍:现代人情感障碍常表现为躁狂、抑郁或双相情感性障碍。
5、神经症性、应激相关性的障碍及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和强迫症是这类中最常见的疾病。
6、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包括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及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
7、成人人格障碍与行为障碍:包括性身份障碍、性取向异常、人格改变等。
8、精神发育迟滞:分为轻、中、重度及集中度。
9、心理发育障碍:包括语言、运动技能、学校技能、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等。
10、儿童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包括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社会功能障碍等。
精神病有哪些行为变化1、行为诡异。
行为举止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喜欢发呆、独来独往,凡人很难与其交流。
这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
2、性格突变。
原本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忽然变得对人冷淡,与人疏远、孤僻分歧群,生活懒散,不守纪律。
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往日的激情。
3、情感紊乱。
情感变得冷漠起来,对亲人漠不关心,对四周事情不感爱好,脾气开始变得急躁起来,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乱发脾气;会莫名其妙的大笑或嚎哭。
4、睡眠障碍。
逐渐的,或者忽然变得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易惊醒或睡眠不深,彻夜失眠多梦或睡眠过多。
精神病的症状表现1、情感紊乱,情感变的冷漠,对亲人冷漠,对周围的事情都不感兴趣,脾气逐渐变的暴躁,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而发脾气,有时候会莫名的大笑或嚎哭。
2、意志方面有很大的缺陷。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
3、此外,患者非常的敏感,常常将周围的事物联系到自己身上。
心理疾病的分类及标准
心理疾病的分类及标准
心理疾病的分类通常依据症状、病因、临床特征等信息进行。
以
下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分类及标准:
1. 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等,主要特征是丧失现实感、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
2. 心境障碍:包括抑郁障碍、躁狂障碍等,主要特征是情绪异
常波动、悲伤或兴奋、自卑感、幻觉等。
3.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强迫症、创伤
后应激障碍等,主要特征是过度焦虑、担心、恐惧、强迫行为等。
4. 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主
要特征是个性特质异常、行为不稳定、缺乏责任感等。
5. 近期发生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适应障碍、反应性抑郁等,通常是由于应激事件引发的短期心理反应。
6. 食欲和睡眠障碍:包括厌食症、暴食症、失眠等,主要特征
是食欲或睡眠异常,不符合正常生理状况。
7. 躯体形式障碍:包括躯体化障碍、心因性疼痛障碍等,主要
特征是身体症状或疼痛,并没有明确的生理原因。
这些分类及标准主要来自于国际通用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
具体的诊断需要经过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评估。
睡眠障碍名词解释
睡眠障碍名词解释睡眠障碍是指指困扰人们正常睡眠的一系列疾病和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等。
1. 失眠:指无法入睡或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
失眠可以分为难以入睡、易醒、早醒等几种类型。
轻度失眠可能会导致白天疲倦,而严重失眠则会严重影响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症):是指睡眠时发生反复的短暂呼吸停止,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疾病。
主要症状包括夜间多次醒来、打鼾、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等。
长期未治疗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风等风险。
3. 不定型睡眠节律障碍:指人体内生物钟功能紊乱,导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和早醒时间不规律的疾病。
常见症状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白天疲倦等。
最常见的类型为延迟睡眠相综合征,即晚睡晚起。
4. 嗜睡症:是指人在日间过度嗜睡、难以保持清醒状态的疾病。
常见症状为白天强烈的嗜睡欲望,无法抵抗的入睡倾向,甚至不能长时间清醒。
嗜睡症会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和驾驶安全。
5. 不寐症:是指睡眠时间明显不足,睡眠质量差的一类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早醒、夜间多次醒来、多梦等。
长期缺乏良好的睡眠会引发多种身体和心理问题。
6. 僵硬性睡眠:指在入睡或醒来时肌肉僵硬、无法动弹的疾病。
常常伴随着恶梦、幻觉等症状。
此类障碍通常与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7. 睡眠相关发作障碍:是一类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突发行为或感觉障碍的疾病。
常见的睡眠相关发作障碍有夜惊、梦游、噩梦等。
8. 白天嗜睡症:是指人在白天不能维持清醒状态,频繁发生不可抵抗的嗜睡的疾病。
常见症状是白天多次发生不可抵抗的入睡,可能伴随幻觉等症状。
9. 昼夜节律紊乱:是指人体内生物钟受到干扰,导致睡眠-清醒周期和日常活动节奏不一致的疾病。
常见症状是入睡时间、醒来时间和食欲等均不规律。
10. 遗传性睡眠综合征:是指一类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睡眠障碍,如家族性失眠综合征等。
这类综合征常伴有多重睡眠障碍,需要进行基因测试和综合治疗。
心理治疗学 各病的病程标准
心理治疗学各病的病程标准一、焦虑障碍1、强迫症:至少3个月。
2、恐怖症:至少3个月。
3、惊恐发作:1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4、广泛性焦虑:至少6个月。
二、躯体形式障碍1、躯体化障碍:至少2年。
2、疑病症:至少3个月。
3、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至少6个月。
三、神经衰弱::至少3个月。
四、分离性障碍(癔病性精神障碍)五、应激相关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在遭遇精神打击后很快发病,常在几分钟至几小时。
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2、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发病的潜伏期从几周到数月不等,但很少超过6个月,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3、适应障碍: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1个月。
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六、进食障碍1、神经性厌食:症状至少已3个月。
2、神经性贪食:常有神经性厌食既往史,两者间隔数月至数年不等。
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
七、睡眠障碍1、失眠症: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2、嗑睡症:每日出现睡眠紊乱,超过1个月,或反复发作,引起明显苦恼谨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3、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天天发生并持续1个月以上,或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
4、睡行症(夜游症):通常在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起床,走动。
5、睡惊症(夜惊症):惊恐症状一次或多次发作,典型症状持续1-10分钟,通常在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发生。
八、性功能障碍1、性欲减退:2、阳痿:病程要在6个月以上。
3、早泄:持续3个月以上。
4、阴道痉挛5、其他常见性功能障碍:阴冷、性乐高潮障碍、性交疼痛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九、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1、躁狂发作: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
2、抑郁发作: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3、环性心境障碍: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2年,在这两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
常见22种典型心理疾病名称及介绍
常见22种典型心理疾病名称及介绍心理疾病,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的心理活动受损害,表现为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发生异常的一类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有许多常见的心理疾病,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痛苦。
以下是22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简要介绍:1.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持续的悲伤、失眠、精力不足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焦虑症:患者出现过度焦虑、恐惧、紧张等表现,常常伴随着身体不适。
3.强迫症:患者会出现强迫性思维或行为,频繁重复某些动作以减轻焦虑感。
4.妄想症:患者持有强烈的不现实的信念,常伴随幻觉或妄想。
5.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幻听、妄想、情绪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社交功能。
6.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上出现极端波动,交替出现抑郁和 mania 状态。
7.社交恐惧症:患者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恐惧和焦虑,导致极大的退缩和逃避行为。
8.食欲障碍:包括暴食症、厌食症和进食障碍等,表现为饮食行为异常。
9.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
10.人格障碍:患者的个性特质和行为方式存在不符合社会期望的特征。
1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期常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
12.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对自己的外貌有过度担忧,认为自己的外貌存在明显缺陷。
13.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持续性的压力反应,影响日常功能。
14.焦虑抑郁障碍: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同时存在,有时难以鉴别出具体的疾病类型。
15.恐怖症:患者对某种特定物体、场景或情境有过度恐惧的表现。
16.强迫性人格障碍:表现为过分注重细节、完美主义、坚持自己的规则等。
17.分裂情感性障碍:情感反应不符合社会期待,表现为情感的失调和不稳定。
18.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发育程度明显低于同龄人。
19.睡眠惯性障碍:患者的生物钟紊乱,经常出现睡眠时间错位的情况。
120.强迫性思维障碍:患者出现强迫性思维,难以控制或抑制。
躯体形式障碍身体症状与心理解析
躯体形式障碍身体症状与心理解析躯体形式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简称S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特征在于个体表现出严重的身体症状,而这些症状在医学上难以解释或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常常感受到明显的身体疼痛或不适,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躯体形式障碍的身体症状与心理解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心理现象。
一、身体症状的出现与心理因素的关系躯体形式障碍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在一些情况下,身体症状可能是由焦虑、抑郁、创伤或其他心理困扰引起的。
个体可能无意识地将心理压力转化为身体症状,进而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上感受到痛苦。
举例来说,一个人可能在面临重大压力或悲伤的时候出现头痛、胸痛或消化不良等症状。
二、心理因素与身体症状的循环心理因素与身体症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循环关系。
心理困扰引起身体症状,而这些症状本身又会进一步增加个体的心理负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例如,一个人在出现身体不适后可能会感到恐惧和担忧,进而增加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从而加剧了身体症状。
这种循环关系的存在使得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变得复杂而困难。
三、躯体形式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之间的联系躯体形式障碍与其他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发现,躯体形式障碍往往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障碍同时存在。
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可能加剧个体的身体症状,形成更为复杂的临床表现。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身体症状和心理状态,以便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
四、心理治疗在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解析性心理疗法、心理教育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身体症状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心理困扰,减轻身体症状。
此外,心理治疗还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日常功能,并预防躯体形式障碍的复发。
睡眠障碍分类全解
(2)行为问题所致昼夜节律失调性 睡眠障碍
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的生理状况所致,
· 时差变化型 · 倒班工作型 · 睡眠时间主动延迟
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的生理状况所致昼夜节律障碍
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其他的昼夜节律障碍
5.异态睡眠(以异常动作或情感体验
为主伴做梦、活动复杂多变)
(1)觉醒障碍(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醒转)
发作性思睡 、瞌睡
注意力集中困难、频繁的意外事故
记忆减退 、工作学习效力差
自主行为
睡眠障碍评估
临床会谈,直接观察 个体主观感受 --爱泼沃斯睡眠量表(ESS) --视觉类比量表(VAS),日记 --疲劳严重度量表(FSS) 客观的评估(生理/行为)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 --清醒维持试验(MWT) --Actigraphy 临床表现 --精神运动警戒性试验(PVT) --数字符号替代试验(DSS)
谵妄,昏迷,死亡
· 阮病毒基因129的多态性和178的密码子突变 · 治疗:不清楚
附录B:睡眠障碍的鉴别诊断中常见的 其他精神/行为障碍
心境障碍 焦虑障碍 某些躯体形式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某些通常起病于婴幼儿、儿童或青少年期的障碍 (如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人格障碍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不仅造成夜间的睡眠困难,而且会导
致白天的疲乏无力和犯困,或会在夜间发生异
常事件
睡眠障碍对警觉性、注意力会产生不利影响,
从而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医学不良后果。
有警觉性损害的人不一定有过度睡眠,但有过
度睡眠的人都会有警觉性损害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睡眠障碍是指个体在睡眠时间、质量或睡眠行为方面出现异常的症状和体征。
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睡眠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睡眠障碍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ICSD-3是由国际睡眠医学会(AASM)和国际睡眠研究学会(ESRS)联合制定的,它对睡眠障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包括睡眠呼吸障碍、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癫痫发作、不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睡眠相关的抽动障碍、睡眠相关的癫痫发作、睡眠相关的头痛、睡眠相关的心脏活动障碍、睡眠相关的循环障碍、睡眠相关的行为障碍等。
ICSD-3对于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都有详细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的描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而DSM-5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它对睡眠障碍进行了更多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描述,包括不同类型的失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睡眠相关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
DSM-5对于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更多地考虑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更有参考价值。
除了ICSD-3和DSM-5,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针对特定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比如对于睡眠呼吸障碍,国际上还有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的睡眠呼吸障碍诊断标准(AASM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还有其他专业学会发布的诊断标准。
这些诊断标准都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结合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睡眠史、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睡眠监测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睡眠障碍分级标准
睡眠障碍分级标准
睡眠障碍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级。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轻度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多梦等。
这些症状可能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但长期下去可能影响身心健康。
2.中度睡眠障碍:除了轻度睡眠障碍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夜间醒来次数增多、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早醒等。
这些症状可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但尚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3.重度睡眠障碍:除了中度睡眠障碍的症状外,还可能出现严重的失眠、梦魇、夜惊、夜游等。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根据病因,睡眠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生理性睡眠障碍: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如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
2.心理性睡眠障碍:由于心理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3.器质性睡眠障碍:由于身体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导致的睡眠障碍。
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轻度睡眠障碍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来改善,而中度或重度睡眠障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
总之,睡眠障碍分级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医学概念,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睡眠障碍。
如果您有睡眠障碍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
患者以为其疾病在本质上是躯体性旳,要求进一步检 验,常有一定程度旳谋求注意旳行为。
因为成果常令患者失望,易引起医患关系问题。
躯体形式障碍—目前症状
有国外统计发觉,内科门诊中40%以上患者 旳躯体主诉查无实据,外科查有实质性疾 病者为60%;
最初有用旳策略是向病人解释,目旳并不是完 全消除全部旳躯体症状和根治疾病,而是关心, 目旳是改善功能。
另一有用旳策略是鼓励病人把他们旳疾病看成 是涉及躯体、情绪和社会方面旳疾病,全部这 些均需要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定时约见病人,可澄清是否需要进行其他医学 检验。
(二)疑病症—治疗
支持性治疗:首要旳是建立稳定旳工作联盟。确保同 步予以解释,防止过分频繁地躯体检验。
医生应该对躯体检验和任何特殊旳检验予以清楚、拟 定旳报告,并对书面旳检验成果予以口头旳补充阐明。
假如检验未发觉疾病,医生应将要点从躯体疾病转向 心理社会方面。
经过多种医学检验及各科教授会谈后,提议转向精神 科治疗可能会引起病人旳愤怒,他们以为自己旳问题 未得到严厉旳考虑。
(二)疑病症—治疗注意点2
(一)躯体化障碍—鉴别诊疗3
妄想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旳躯体妄想,抑郁 障碍中旳疑病妄想):妄想障碍最经典旳体现 是信念具有怪异性质,躯体症状较少,较为恒 定。
(一)躯体化障碍—治疗
必须建立一种稳定旳治疗联盟。 认可病人旳疼痛和痛苦,对其进行系统全方面旳评估。 将诊疗告诉病人,医生应在主动地解释和现实地和病
综合医院旳医生辨认率较低,挥霍了大量 旳医疗资源
躯体形式障碍—类型
躯体化障碍 疑病症 躯体形式旳自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连续旳躯体形式旳疼痛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的三大类型
躯体形式障碍的三大类型
躯体形式障碍症,患者常常感觉身上哪哪都不舒服,但是就是检查不出毛病,总被人认为是自找麻烦,觉得不能被周围人理解,给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这是躯体形式障碍症的共同感受,但躯体形式障碍症还分为好几种情况。
北京华大中医院(原格洲中医院)精神科专家说,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可分为三种情况:
1、躯体化障碍:这种类型的躯体形式障碍经常伴有变化多样的躯体不适症状,而这些症状又常常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返酸、呕吐、恶心)、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
除此之外,在性和月经上面的病症也比较常见。
患者往往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病程也是慢性和波动性的。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种类型的患者在临床是最多见的,患者往往会有心悸、出汗、颤抖、脸红等症状,常常有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
3、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这种病症伴有持续而严重的疼痛,同时这种疼痛难以用生理和躯体来解释。
这种疼痛的发生,和情绪冲突或者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
痛部位有相应的病灶。
这种莫名其妙的痛使得患者到处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对镇静止痛药物产生了依赖。
每个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都可能有不同的症状,在治疗期间须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精确诊断,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北京华大中医院精神康复科独创绿色疗法——R-N脑神经再生修复疗法,致力于解除患者病痛折磨。
R-N脑神经再生修复疗法是如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 北京华大中医院(原格洲中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可拨打免费专家咨询热线4000-188-120。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性呼吸急促) 10.睡眠关联性喉头痉挛 11.睡眠窒息综合征(睡眠窒息感综合征)
总之:
1.赵忠新版睡眠障碍分类翻译更贴切,更符合国情。 2.根据ICSD详细的诊断标准,亚健康失眠定义很难划
B.外源性睡眠障碍
1.睡眠卫生性睡眠不适当(睡眠卫生不良) 2.环境性睡眠疾病(环境性睡眠障碍) 3.高山性失眠症(高原性失眠) 4.睡眠调节性睡眠疾病(睡眠调节性障碍) 5.睡眠不足综合征 6.限制环境安排性睡眠疾病(强制入睡性睡眠 障碍)
睡眠障碍 外源性睡眠障碍 7.睡眠开始伴随疾病(入睡相关性障碍)
美国睡眠障碍联合会(ASDA)睡眠障 碍国际分类(ICSD)
四大类:睡眠障碍、睡眠时的伴随症、伴有内科/精神
损害的睡眠疾病、建议提出的睡眠疾病。 实际为三大类。
以下是刘艳骄翻译的ICSD与赵忠新主编的《临床睡眠
障碍诊疗手册》中对各种睡眠障碍命名的区别与比较。
一、睡眠障碍 A.内源性睡眠疾病
4.恐怖性疾病(惊恐障碍相关性睡眠障碍) 5.酒精性精神疾病(乙醇中毒相关性睡眠障碍)
6.人格障碍相关性睡眠障碍
7.躯体形式障碍相关性睡眠障碍
三、伴有内科/精神科损害的睡眠疾 病
B.伴有神经疾病的睡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与睡眠 障碍) 1.脑变性疾病(脑变性病相关性睡眠障碍) 2.痴呆(痴呆相关性睡眠障碍) 3.巴金森氏病(帕金森综合症相关性睡眠障碍) 4.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家族性致死性失眠) 5.睡眠关联性癫痫(睡眠相关性癫痫) 6.睡眠放电性癫痫状态(睡眠期癫痫性脑电持续状 态) 7.睡眠关联性头痛(睡眠相关性头痛)
7.结缔组织炎综合征(纤维肌痛症相关性睡眠障碍)
中医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进展乔振虎樊艳萍R749.2 A 672-3783(2020)08-0223-01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尽管各种医学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尽管医生反复地说明和解释,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
即使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疾病,其严重程度也远远不足以解释患者感受到的痛苦和焦虑;尽管患者症状的发生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艰难处境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常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率较高,Gureje 等报道14个国家利用ICD-10 诊断标准进行调查发现,2.8%被调查对象患躯体化障碍,在基层保健机构及综合医院就诊人群中,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占就诊的16.7%。
Satoru Shima对多中心工作人员调查后报道,在雇员中躯体形式障碍发病率是继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后第三大疾病。
国内孟凡强等[1]利用ICD-10诊断标准,发现综合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8.2%为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占门诊总就诊数的7.4%。
一般认为,躯体化障碍患者以女性多见,女性人口中的患病率约1%,起病多在30岁之前。
估计综合医院就医人群的30—40%具有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2],这些患者往往被误诊,继而接受不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甚至探查性手术[3]。
因该病体征较少,在疾病早期难以准确识别、诊断,造成患者不断奔波于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为此浪费大量的医学资源。
目前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数十年来众多医学专家对其治疗进行了众多有益的探索。
我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研究都在尝试应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治疗1.1 中药疗法在中医学中,躯体形式障碍并无明确对应的病证,结合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郁证”“脏躁”范畴。
中医学很早就对这类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睡眠障碍分类
周期性过度睡眠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男:女 3:1 ·月经相关的周期性嗜睡 原发性过度睡眠,伴睡眠时间延长 原发性过度睡眠,不伴睡眠时间延长 行为问题所致睡眠不足综合征(个体长期睡不足) 医学状况所致过度睡眠 非物质依赖或已知生理疾病所致过度睡眠(非 器质性过度睡眠,待分类) 生理性过度睡眠(器质性过度睡眠,待分类)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同国家中OSAHS患病率
美国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西班牙 瑞典 以色列
2%-4%
1.35% 1-4% 1-10% 3% 9.9-11.3% 1.4% 0.9%
中国OSAHS患病率
上海 河北 山西 长春 广西 香港
(3)其他异态睡眠
睡眠相关性分离障碍 睡眠相关性遗尿 3-7岁 45%-7% 睡眠相关性呻吟(REMS呼气相发出呻吟声) 炸裂性头痛综合征(入睡时或刚醒来时) 睡眠相关性进食障碍(睡中反复吃喝) 睡眠相关性幻觉 异态睡眠,待分类 异态睡眠,药物或物质依赖所致 异态睡眠,医学状况所致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不仅造成夜间的睡眠困难,而且会导
致白天的疲乏无力和犯困,或会在夜间发生异
常事件
睡眠障碍对警觉性、注意力会产生不利影响,
从而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医学不良后果。
有警觉性损害的人不一定有过度睡眠,但有过
度睡眠的人都会有警觉性损害
警觉性损害
疲乏 、懒惰、淡漠 、烦躁不安
精力不足、精神不振
发作性思睡 、瞌睡
注意力集中困难、频繁的意外事故
躯体形式障碍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躯体形式障碍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发布时间:2023-06-16T03:07:41.5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5期作者:毛红平[导读]躯体形式障碍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毛红平(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四川资阳641300)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疾病,患者常常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医生的解释和各种医学检查阴性结果均无法将其疑虑打消。
这种疾病不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也会给其家属带来较多的困扰,因此,不少家属均期望找到有效的方法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病情。
下面小编来说说有助于改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病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1.病情观察护理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会出现经常变化、多种多样的躯体症状,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期担心或相信自身存在各种躯体症状或某些疾病,从而易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又会引发其机体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应激反应,进而会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如疼痛、反酸、打嗝、恶心、呕吐、麻木感、烧灼感、瘙痒、刺痛、酸痛等。
因此,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语气、语调、躯体症状变化,以评估其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病情加重,需及时引导其就医。
2.症状护理受疾病的影响,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往往会出现较重的焦虑情绪,为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可给其服用地西泮、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抗焦虑药物,这些药物均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且起效较快,毒副作用少,用药时,先给予小剂量用药,再根据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合理增加用药剂量,以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焦虑症状时的剂量为最佳有效治疗剂量,然后,以该剂量维持用药2-6周,再逐渐停药,用药时间不得低于2周,这样不仅能防止患者发生反跳反应,也能避免其出现过度依赖药物的现象。
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低落,还可合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若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头痛、口干、坐立不安等症状,一般是因过度焦虑所致,可给其说明控制焦虑后,这些症状可自行缓解。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变态心理学:也称病理心理,是心理学科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
变态心理学就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
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形器质性病理基础。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使大脑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表现出易兴奋、易疲劳、睡眠障碍、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病情迁延,时重时轻,病情波动,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症状: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心理生理障碍恐怖症:恐怖症是指在某种特定事物、处境或与人交往时而发生强烈恐惧感,主动采取回避方式来解除焦虑不安。
患者明知恐惧不对,又无法控制,为此焦虑不安,影响正常生活。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意识到它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并为此苦恼而不安,自知力完好,求治心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和紧张情绪障碍为主,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性不安为特征。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使大脑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表现出易兴奋、易疲劳、睡眠障碍、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
病情迁延,时重时轻,病情波动,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症状: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情绪症状、心理生理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
症状表现: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身体变形障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人格异常:病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体形式障碍--标准
【症状标准】 :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躯体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 ①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严重性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 ②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如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分关心,但不是妄 想; (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 虑。
躯体形式障碍和睡眠障碍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 李衍滨
你是否诊治过这些病人? 1
反复多次就诊 全身不适, 多系统主诉 症状与体征不符,各项检查阴性 常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 常诊断为“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某某“官能症”等
你是否诊治过这些病人? 2
同时伴有以下症状
睡眠障碍
疲乏、无精力
质性病变;在精神科或专科医院,许多患者无器质性基础出现躯体症状, 或虽有器质性基础,躯体症状却将机体的异常进行夸张性表现,这就是 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
躯体化是以躯体症状表达精神不适的一 种现象。躯体化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背 景即社会人际关系造成的,是表达与应 付社会和个人烦恼的手段。它是个体在 心理应激反应下,一种体验和表达躯体 不适和症状的倾向,这种躯体不适和症 状不能用病理来发现,但患者却将它们 归于躯体疾病。
情绪障碍
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
全身不适-查无实据的病?
思想病吗? 精神病? 装病? 无处不在 相逢不相识 这就是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相关内容
躯体症状 躯体化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症状
躯体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生理机能发生异常时患者的感受。 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主诉了躯体症状,却无相应的器
躯体化症状-常见症状
躯体化症状的表现复杂、多部位, 可涉及任何器官和功能,可以模 拟任何一种疾病表现。
常见症状:疼痛,疲乏无力,头 晕,呼吸急促、咳嗽,心悸,腹 胀、腹泻,行走困难,小便困难, “晕厥或意识丧失”。
躯体化症状-常见症状
躯体化症状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有 的伴随终生,患者常有社会功能下 降、人格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ICD-10和CCMD-3 中一个新增的疾病单元。是一类以 各种躯体症状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 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 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 神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是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 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 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 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
躯体形式障碍易感人群
本病女性多见,发病高峰在30-50岁之间 男女比例为1:2 以体力劳动者居多 有家族聚集倾向 常导致镇静、止痛药物依赖 伴发焦虑、抑郁和失眠
表现为多样的、反复的、经常变化的躯体 不适主诉
心血管系统的躯体不适
一. 自觉心脏症状明显。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 二. 虽然经多方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三. 反复就诊于心血管门诊或住院但往往疗效不
躯体形式障碍-病因
遗传:一些研究认为躯体形式障碍与遗 传易患素质有关。
性格缺陷等易患素质是内在条件和基础
性格内向的人,特别是思维型和感觉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 容易蒙受生活的各种事件的消极影响而罹患疾病
人格特征:常见于回避型人格、强迫性人格、自 我挫败性人格、依赖性人格、边缘型人格。这些 患者多为完美主义者、自我批评者,且有明显的 不安全感、敏感、害羞和体力不足。患者更多地 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上, 导致感觉阈值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 易于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
佳,常因“心脏症状”而产生惊恐发作,急诊就 医。 四. 由于诊断不明,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无效, 反而加重心身障碍,心身交互,恶性循环。使病 情趋于复杂、顽固、反复求治、难治。
心脏外的多系统躯体症状
神经系统:失眠、头痛、头晕、颤抖-脑缺血 神经、肌肉系统:不明原因颈背部、肩部、胸部、腹
部或肢体慢性疼痛-颈椎病 消化系统: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症
躯体形式障碍--标准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 少已3个月。
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
综合医院就医人群的30%-40%具有医学不能解释的躯体症状。这些患者最初 多就诊于内、外各科,往往被误诊,继而接受不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甚至探 查性手术。
国内研究发现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病人中,18.2%为躯体形式障碍,其中躯体化障 碍占门诊总人数的7.4%。
心理社会因素是PSD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条件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躯体形式 障碍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观察也 证明,心理紧张刺激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非常明 显,人在悲痛、抑郁、恐惧时,胃粘膜变得苍 白,胃液分泌减少;而在焦虑、愤怒、怨恨时, 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 社会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之所以产生影响,其 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作为一种信号刺 激即心理社会紧张刺激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躯体化
躯体化是生物-社会-心理三方面的 演化过程,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和解 释个体和人际间的种种问题,且体 验成为躯体症状。
躯体化与患者、家属甚至医师过度 的、不恰当地关注躯体症状有关。
躯体化
Bobert Kellner认为:在抑郁或焦虑状态下对躯体症状产生疑病性的体验, 随后出现对身体感觉的选择性注意,对疾病的害怕不断强化这种观念,继发 焦虑
国外研究发现,在基层保健机构及综合医院就诊人群中,躯体形式障碍病人占 就诊病人的1社会因素是PSD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条件 性格缺陷等易患素质是内在条件和基础明 明确的心理病理基础和心理生理机制 以情绪障碍为中心的多种临床表现
表现为多样的、反复的、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主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