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高电压技术:3.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2)热击穿的理论分析
– 电介质发热曲线1,2,3对应于电压U 1>U 2>U 3 – 直线4表示固体介质中最高温度大于周围环境温度t0时,散
出的热量Q与介质中最高温度tm的关系 – 曲线1: 发热永远大于散热,介质温度t不断升高,在U1下最终
发生热击穿. – 曲线3:
t≤ta时,不发生热击穿,介质温度升高最终稳定到ta,ta称为稳 定热平衡点; t>tb时,类似曲线1,发生热击穿; t=tb时,发热=散热,介质温度不上升,但是一旦稍有扰动,温度 升高,则介质升温直至热击穿,tb称为不稳定热平衡点; ta<t<tb,不发生热击穿,介质温度最终将稳定在ta. – 曲线2与直线4相切,U2为临界击穿电压,tk为临界击穿温度.
发生碰撞电离,破坏了固体介质的晶格结构,使电导增 大而导致击穿。
(2)、电击穿理论的分类
➢以碰撞电离开始作为击穿判据。称这类理论为碰撞电离理 论,或称本征电击穿理论。 ➢以碰撞电离开始后,电子数倍增到一定数值,足以破坏电 介质结构作为击穿判据。称这类理论为雪崩击穿理论。
5
• 本征击穿理论:在某一场强值内,电场作用下单位 时间内电子获得的能量和电子碰撞损失的能量平衡, 当场强增加到使平衡破坏时,碰撞电离过程便立即 发生
• 电子崩击穿理论:当上述平衡破坏后, 电子整体 上得到加速,与晶格产生碰撞电离,反复碰撞形成 电子崩,电场作用下给电子注入能量激增,导致介 质结构 破坏,称之为电子崩击穿理论
6
(3)特点:
a.击穿场强高(5—15MV/cm); b.电压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越短,击穿电压越高, b.电介质发热不显著,击穿电压与环境温度无关; c.电场均匀程度对击穿电压有显著影响。
22
• 表面漏电起痕与电蚀损
11液体、固体电介质的击穿(1学时)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总结
⎧ ⎧电击穿 ⎪ ⎪ ⎪液体 ⎨气泡击穿 ⎪ ⎪ “小桥”击穿 ⎪ ⎩ 液体、固体电介质击穿特性 ⎨ ⎧电击穿 ⎪ ⎪固体 ⎪ 热击穿 ⎨ ⎪ ⎪电化学击穿 ⎪ ⎩ ⎩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液体、固体电介质部分练习题
1、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有哪些? 2、影响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的主要因素? 3、提高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的方法? 4、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有哪些? 5、影响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的主要因素? 6、提高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的方法?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 影响因素
(4)电压种类 冲击击穿电压常大于其工频击穿电压,固体介 质在直流下的击穿电压常比工频高的多。 (5)累积效应 (6)受潮 (7)机械负荷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绝缘设计 采用合理的绝缘结构;改善电极形状及表面光 洁度;改善电极与绝缘体的接触条件;改进密封结 构等。 2、改进制造工艺 尽可能清除介质中的杂质、气泡、水分;使介质 尽可能的均匀致密等。 3、改善运行条件 防潮、防尘、防有害气体;加强散热冷却等。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 影响因素
� 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1)电压作用时间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 影响因素
(2)温度 电击穿与温度无关,热击穿阶段温度越高击穿电 压越低。 (3)电场均匀程度 均匀致密的固体介质如处于均匀电场中,其击穿 电压较高,而且与介质厚度的增加近似成直线关系; 如在不均匀电场中,则随着介质厚度的增加,电 场更不均匀,击穿电压已不随厚度的增加而呈直线上 升。
通常用标准油杯检查油的质量。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 影响因素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一、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
1. 固体电介质击穿特性的划分
击穿电压为一分钟耐压的百分比数(%) 15.3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区域A 区域B Φ50
200
区域C
150 100
Cathode
- +- ++ -
+
+
+
+
Anode
+
+
时,散出的热量Q与介质中最高温度tm的关系
θ 12 3
4 b
a
0 t0 ta
tk
tb
tm
不同外施电压下介质发热散热与介质温度的关系
曲线 1:
发热永远大于散热,介质温度将不断升高,在电压U1 下最终必定发生热击穿
θ 12 3 4 b
a
0 t0 ta
tk
tb
tm
不同外施电压下介质发热散热与介质温度的关系
(c)
异极性空间电荷的积累
概念:电介质在外加电场的 作用下,在金属电极与电介 质之间的界面上积聚了与施 加在该电极上的电压极性相 反的电荷,这些电荷称为异 极性空间电荷
特点:异极性空间电荷增强 金属电极与介质间的界面场 强,结果可导致介质整体击 穿电压的降低,如(b)所示 。当极性翻转时,可导致击 穿电压升高,如(c)所示
平衡点
ta<t<tb : 不 会 发 生 热 击 穿 ,介质温度将稳定在ta
不同外施电压下介质发热散热 与介质温度的关系
曲线 2:
与直线4相切,U2为临界热击穿电压;tk为临界热击穿温 度
5液体、固体介质的击穿
(3)散热比较困难,工作温度低(<90℃),易受潮, 且受潮后击穿场强显著降低。
应用: 广泛用于电力电容器、高压套管、互感器、电缆、 变压器等。
2、油-屏障绝缘:以油作为主要介质,屏障是为了改善油
隙的电场分布和阻止杂质小桥的形成。
特点: 结构及生产工艺较简单,散热良好; 但电气强度较油-纸绝缘低。
二、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的因素
电压作用时间、 E均匀程度、温度、受潮、累积效应等
1、电压作用时间
如果电压作用时间很短(例如0.1s以下),固体介质的击穿 往往是电击穿,击穿电压当然较高。 随着电压作用时间的增长,击穿电压将下降,如果加压 数分钟到数小时才引起击穿,则热击穿往往起主要作用。 不过二者有时很难分清,例如工频1min耐压试验中试 品被击穿,常常是电和热双重作用的结果。 电压作用时间长达数十小时甚至几年才发生击穿时,大多 属于电化学击穿的范畴。
3.1 液体介质的击穿
一、液体介质的击穿机理
主要包括天然矿物油和人工合成油及蓖麻油等植物油。 工程中使用的油含有水分、气体、固体微粒和纤维等杂质, 它们对液体介质的击穿有很大的影响。
1、纯净液体介质的击穿理论
(1)电子碰撞游离理论(电击穿理论) 在外电场足够强时,电子在碰撞液体分子时可引起游离,使 电子数倍增,形成电子崩。同时正离子在阴极附近形成空间 电荷层增强了阴极附近的电场,使阴极发射的电子数增多, 导致液体介质击穿。
2、采用固体介质降低杂质的影响
机理:阻止杂质小桥的形成和发展 (1)覆盖 紧紧包在小曲率半径电极上的薄固体绝缘层。能显著提高 油隙的工频击穿电压,并减小其分散性,其厚度一般只有 零点几毫米。 (2)绝缘层 当覆盖的厚度增大到能分担一定的电压,即成为绝缘层, 一般为数毫米到数十毫米,它能降低最大电场强度,提高 油隙的工频击穿电压和冲击击穿电压。
第三章 液体和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2018.4
➢ 条件:介质的电导很小,又有良好的散热条件以及 介质内部不存在局部放电的情况下,固体介质的击 穿通常为电击穿。
➢ 电击穿的主要特征:
①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关;
②击穿时间很短(10 μs~0.2s) ,击穿电压与时间
无关;
③击穿前介质发热不显著;
④电场均匀程度对击穿有显著影响。
2. 热击穿过程
• 击穿机理:固体介质会因介质损耗而发热,如果 周围环境温度高,散热条件不好,介质温度将不 断上升而导致绝缘的破坏,如介质分解、熔化、 碳化或烧焦,从而引起热击穿。
变压器等充油电力设备中广泛采用油-屏障绝缘结构。
固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
在气、液、固三种电介质中,固体材料密度最大, 耐电强度也最高。通常, 空气的耐电强度3kV/mm~4 kV/mm; 液体的耐电强度10kV/mm~20 kV/mm; 固体的耐电强度几十kV/mm~几百 kV/mm;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过程最复杂,且击穿后是唯一不 可恢复的绝缘。
在标准油杯中测得的油的耐电强度只能作为对油 的品质的衡量标准,不能用此数值直接计算在不同条 件下油间隙的耐受电压。
(一)杂质的影响
水分:水在变压器油中有三种状态:
(1)溶解状态:高度分散、且分布非常均匀;
(2)悬浮状态:呈水珠状一滴一滴悬浮在油中。
(3)沉渣态:沉淀于容器底部
溶解状的水对油的耐压影响不大;悬浮状的水分易形 成小桥,对击穿电压的影响较大。 沉淀于容器底部的 水分不在电场空间内,对油击穿无影响。
杂质“小桥”
沿电场极化 定向排列
“杂质小桥”贯通两电极
“杂质小桥”未贯通两电极
受潮纤维在电极间定向示意图
“杂质小桥”贯通两电极
如果杂质小桥接通电极,因其电导大而导致泄漏电 流增大,发热会促使水分汽化,形成气泡;气泡扩大, 发展下去会出现气体小桥,气泡小桥贯穿,使油隙发 生击穿。
第三章固体电介质和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
一、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击穿过程)
液体电介质
纯净的液体电介质 击穿机理不同
工程用液体电介质(含杂质)
一、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击穿过程)
1.电击穿过程(碰撞游离)
碰撞游离开始作为击穿条件 电子崩发展至一定大小为击穿条件
液体电介质
纯净的液体电介质
击穿机理
电击穿过程
工程用液体电介质(含杂质)
电击穿过程 气泡击穿过程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1.杂质
2.温度 3.电场的均匀程度 4.电压作用时间 5.压力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油中含有杂质,击穿电压就会显著降低!
通过标准油杯中 变压器油的工频击 穿电压来衡量油的 品质
引言
空气的耐电强度 液体介质的耐电强度 固体介质的耐电强度
10 — 30kV/cm左右; 100 — 200 kV/cm; 一百多 — 几千kV/cm
液体、固体电介质是电气设备内绝缘的主要绝缘材料。
液体、固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高,用它们作为绝缘介质,可以大 大缩小导体间的绝缘距离,从而减小电气设备的体积。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2.温度
①干燥的油 温度对有的击穿电压影响很小 ②受潮的油 冰-溶解-汽化=击穿电压“N”形变化
二、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3.电场均匀程度
电场愈均匀,杂质越易形成“小桥”, 杂质对油在工频电压下的击穿电压的影响愈大。
优质油:保持油不变,而改善电场均匀度,能使工频击穿电 压显著增大,也能大大提高其冲击击穿电压。
绝缘油的试验项目及标准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第5章电介质的击穿气体电介质的击穿液体电介质的击穿固体电介质的击穿¾电介质的击穿介质发生击穿时,通过介质的电流剧烈地增加,通常以介质伏安特性斜率趋向于∞(即dI/dU=∞)——击穿发生的标志。
¾击穿电压¾击穿场强:电介质的击穿场强是电介质的基本电性能之一,它决定了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保持绝缘性能的极限能力。
5.1 气体电介质的击穿¾正常气体中的载流子(离子和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形成电流电流随电压增加而增加电离产生的载流子来不及复合,全部到达电极气体中出现碰撞电离,载流子浓度增大,电流不再保持恒定而迅速上升载流子数剧增,气体中的电流无限增大(dI/dU→∞)——丧失绝缘性能。
气体击穿(气体放电):气体由绝缘状态变为良导电状态的过程。
击穿场强: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气体间隙距离之比.击穿场强反映了气体耐受电场作用的能力,即气体的电气强度。
平均击穿场强: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称¾气体发生击穿时除电流剧增外,通常还伴随有发光及发热等现象。
5.1.1 均匀电场中气体击穿的理论1.气体击穿的汤逊(Townsend)理论电子崩形成过程(电子倍增过程)(1)电子崩与电流倍增外界电离因子在阴极附近产生了一个初始电子,如果空间电场强度足够大,该电子在向阳极运动时就会引起碰撞电离,产生一个新的电子,初始电子和新电子继续向阳极运动,又会引起新的碰撞电离,产生更多的电子。
α如电离系数为,则从阴极出发的一个电子,行经单位距离后增加为2α个电子。
类似雪崩似地发展,这种急剧增大的空间电子流被称为电子崩。
电子崩模型右图所示,在电子崩发展过程中,崩头最前面集中着电子,其后直到崩尾是正离子。
在强电场中出现电子崩α的过程称为过程。
这样的放电依赖于外界条件的,也称为非自持放电.(2)气体的自持放电实验发现,当气隙不太宽时,放电与电极材料有关,因而导致考虑γ过程的作用,由γ过程和过程一起来决定气隙中的电流。
电介质击穿
电介质击穿dielectric breakdown在强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丧失电绝缘能力的现象。
分为固体电介质击穿、液体电介质击穿和气体电介质击穿3种。
固体电介质击穿导致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击穿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又称介电强度)。
它反映固体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
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击穿处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平均击穿场强,它低于均匀电场中固体介质的介电强度。
固体介质击穿后,由于有巨大电流通过,介质中会出现熔化或烧焦的通道,或出现裂纹。
脆性介质击穿时,常发生材料的碎裂,可据此破碎非金属矿石。
固体电介质击穿有3种形式:电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电击穿是因电场使电介质中积聚起足够数量和能量的带电质点而导致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
热击穿是因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绝缘能力。
电化学击穿是在电场、温度等因素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变化,性能逐渐劣化,最终丧失绝缘能力。
固体电介质的化学变化通常使其电导增加,这会使介质的温度上升,因而电化学击穿的最终形式是热击穿。
温度和电压作用时间对电击穿的影响小,对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的影响大;电场局部不均匀性对热击穿的影响小,对其他两种影响大。
液体电介质击穿纯净液体电介质与含杂质的工程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不同。
对前者主要有电击穿理论和气泡击穿理论,对后者有气体桥击穿理论。
沿液体和固体电介质分界面的放电现象称为液体电介质中的沿面放电。
这种放电不仅使液体变质,而且放电产生的热作用和剧烈的压力变化可能使固体介质内产生气泡。
经多次作用会使固体介质出现分层、开裂现象,放电有可能在固体介质内发展,绝缘结构的击穿电压因此下降。
脉冲电压下液体电介质击穿时,常出现强力气体冲击波(即电水锤),可用于水下探矿、桥墩探伤及人体内脏结石的体外破碎。
气体电介质击穿在电场作用下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电离而导致电极间的贯穿性放电。
其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作用电压、电板形状、气体的性质及状态等。
高电压工程课件
间的全部电容为
CCaCCggCCbb CaCb
•高电压工程
•20
高电压工程基础
如果电极间加上瞬时值为u的交变电压,当介 质的tanδ很小时,则Cg上分配到的电压瞬时值为
ug
u Cb Cg Cb
•高电压工程
•21
高电压工程基础
当ug随u增加达 到气隙放电电压Ug时, 气隙发生放电,放电
Cg每次放电时,其放电电荷量为:
Q rC gC C aa C C bb(U gU r)(C gC b)(U gU r)
Qr称为真实放电量,但由于Cg、Cb和Ca实际上都 是无法测定的,所以Qr也无法测定。
•高电压工程
•25
高电压工程基础
由于气隙放电使气隙上电压下降 U =Ug﹣Ur,必引 起Cb上的电压增加 U。随着Cb上电压的增加,需要补
式中 A——比例常数
单位时间内散出的热量Q2:
Q2 (tto)S
σ——散热系数;
S ——散热面积。
介质的发热和散热与温度的关系
•高电压工程
•6
高电压工程基础
热击穿的主要特点: 1)击穿电压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呈指数规律
下降; 2)击穿电压直接与介质的散热条件相关。 ➢ 介质厚度 ➢ 加压时间 ➢ 电压频率或介损
(约大一个数量级)。
•高电压工程
•31
高电压工程基础
二、气泡击穿理论
不论由于何种原因使液体中存在气泡时,由
于在交变电压下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
电常数成反比,气泡中的电场强度比液体介质高,
而气体的击穿场强又比液体介质低得多,所以总
是气泡先发生电离,这又使气泡的温度升高,体
第二十一讲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5 其它击穿机制
1)树枝化击穿 在电场作用下,在固体电介质中形成一种树枝装气化痕迹。树 枝是充满气体的直径为数微米以下的细微“管子”组成的通道,树 枝化主要发生在高分子电介质中。
原因: ①.局部放电;或电场局部集中;或在脉冲电压作用——电树枝 ②.因水分和潮气在缓慢发生——水树枝。 ③.环境化学污染或材料中存在杂质和腐蚀性气体引起的电化学 树枝。 聚合物树枝化后并没有击穿,但树枝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击穿潜 伏因素。经过一定过程后,最终导致聚合物击穿,树枝化的最大特 点是要经过较为冗长的过程才能导致树枝引发乃至最后击穿。
1 2
W ( ( 1 Tm ) W 2 Tm )
对于面积为 A、厚度为 d 的试样施加直流电压 U,着介质中只有漏 导电流发热。若式样电导率为 γ,则电导为 G d , 2 此时电介质的发热功率为: W1 GU
' B T 因为 A e
A
AA' 2 B T W1 (U , T ) 所以 W1 d U e W1 是电压 U 和介质温度 T 的函数,随温度指数上升。
2 )电机械击穿 平板固体电容器加电压后,极板间充上异性电荷,极间电场为E,两极 上异性电荷的相互作用,造成两极间存在相互吸引力,这个引力使极间介质 受到挤压而发生变形,由于高聚物介质弹性模量很小(比陶瓷等小两个数量 级),挤压作用会使介质厚度明显减薄,电压不变,场强增大。如果温度升 高,材料杨氏模量减小,试样厚度进一步减小,这就使得在电压不变的情况 下,电场进一步升高,最终导致击穿。 3) 沿面放电 沿固体电介质表面发生的气体击穿现象称沿面放电,也称表面闪络。 沿面放电与固体电介质的表面状况和表面洁净程度密切相关。沿面放电 电压明显低于纯气隙放电电压。机制表面受潮或污染时,放电电压则更 低。
名词解释电介质的击穿
名词解释电介质的击穿电介质的击穿是指当电场强度超过电介质所能承受的临界值时,电介质将会发生电击穿现象。
电介质是物质中的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具有较高的电阻性能,能够在不充分电的情况下维持电荷的分布和电场的存在。
然而,当电场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电介质会失去其绝缘特性,电荷将得以通过电介质导电,从而导致电击穿现象的发生。
电击穿是电气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起着关键作用。
了解电介质的击穿现象有助于我们改进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电介质击穿的成因电介质的击穿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1. 电击自发放电:当电介质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介质分子中的电子被强电场激发,从而离开其原位形成自由电子,引发电击穿。
2. 断裂击穿:电介质中存在微观缺陷或外部应力作用时,电场强度集中在这些缺陷或应力周围,造成电介质局部击穿。
3. 热击穿:当电场强度很高时,电介质中的电流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导致局部温度升高,电介质无法将热量有效散发,最终导致电介质局部击穿。
4. 温升击穿:在交流电场中,电介质的极性会周期性变化,当电场强度足够高时,电介质不断受到能量的输入,导致其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电击穿。
二、电击穿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电击穿现象对电气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导致设备的损毁、线路的中断、系统的故障等。
因此,为了避免电击穿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用合适的电介质材料:不同的电介质具有不同的电击穿强度,正确选择合适的电介质材料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抗电击穿能力。
对于特定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优化电介质材料的组分、结构和制备工艺来提高其电击穿强度。
2. 加强设计和绝缘:在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介质的击穿问题,采取合适的绝缘措施,如增加绝缘距离、引入绝缘涂层、采用电介质缓冲层等,以提高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防护能力。
3. 控制电场强度:通过控制电场强度,可以有效地避免电击穿的发生。
2023年版四川电气试验考试内测题库含答案
2023年版四川电气试验考试内测题库含答案1、【单选题】SF6充气设备,在电场愈不均匀时,提高气压对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作用()。
( C )A、愈显著B、愈小C、愈大2、【单选题】SF6气隙的极性效应和空气间隙()。
( C )A、相似B、不同C、相同3、【单选题】X3Ea04a3|通过测量()可以检查被试品是否存在绝缘受潮和劣化等缺陷。
( A )A、介质损耗角正切值B、电容C、电感4、【单选题】典型雷电冲击电压波形由()两点连一直线与波峰的水平线以及横坐标的交点在横轴上的投影长度T1作为波前时间。
(Um为冲击电压的峰值)( B )A、0.5Um和0.9UmB、0.3Um和0.9UmC、0.3Um和0.5Um5、【单选题】典型雷电冲击电压波形的波前时间和半峰值时间通常统称为()。
( B )A、波形系数B、波形参数C、波形特征参数6、【单选题】判断导体内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时,应使用()。
( B )A、左手定则B、右手定则C、顺时针定则7、【单选题】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与气体、液体电介质相比()。
( C )A、完全相等B、要低C、要高8、【单选题】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与气体液体电介质相比()。
( A )A、要高B、要低C、完全相等9、【单选题】固体绝缘材料的击穿电压与电压作用时间有关,如电压作用时间特别长,例如长达几十小时甚至几个月才击穿,则一般属于()。
( A )A、电化学击穿B、热击穿C、电击穿10、【单选题】在一定的大气条件下,一定直径的铜球,球隙间的放电电压决定于球隙的()。
( B )A、方向B、距离C、上下位置11、【单选题】在三相四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或者单相设备与三相设备共用的电路,应选择()漏电保护装置( A )A、三相四极式B、三相三极和单相二极两种C、三相三极式12、【单选题】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的极化是由正、负离子相对位移形成的称为()。
( B )A、分子式极化B、离子式极化C、电子式极化13、【单选题】在极不均匀电场中,自持放电电压只是开始发生电晕的电压,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试样厚度t与下凹部分最小厚度d之比足够大 (比值不小于5~10),则击穿往往发生在足够均匀 电场的最小厚度处。
但并非所有的 固体电介质都能实 现,例如云母、有 机薄膜等介质困难 就较大。对于这类 固体电介质,通常 采用简单电极试样 系统。
图3-17 获得均匀电场的电极试样系统
➢以碰撞电离开始后,电子数倍增到一定数值,足 以破坏电介质结构作为击穿判据。称这类理论为雪 崩击穿理论。
1. 本征电击穿理论
在电场E的作用下,电子被加速,因此电子单位 时间从电场获得的能量可表示为
A A(E,u)
(3-38)
式中,u—电子能量。
电子在其运动中与晶格振动相互作用而发生能量的 交换。由于晶格振动与温度有关,所以B可写为
当电压再继续上升时,放电依次重复发生。当 外施电压U经峰值后下降,分配在Cg上的电压也相 应降低。
当U降至一定值时,
它将低于Cb在Cg放电时 已充上的电压,则Cb向 Cg反充电,在Cg上的电
压达到﹣Ug时发生反向
放电,放电后Cg上的电
压下降至﹣Ur时放电熄
3. 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
不均匀电介质击穿是指包括固体、液体或气体组 合构成的绝缘结构中的一种击穿形式。与单一均匀材 料的击穿不同,击穿往往是从耐电强度低的气体开始, 表现为局部放电,然后或快或慢地随时间发展至固体 介质劣化损伤逐步扩大,致使介质击穿。
由于实际固体介质击穿还伴随有机械、热的、化 学的等复杂过程,因而至今还没有建立起可以满意地 解释所有击穿现象的理论,但是已经有了一些能够较 好说明部分现象的理论,以下将分别加以讨论。
返回
3.3.3 不均匀电介质的击穿 1. 复合电介质的击穿
➢双层复合电介质的击穿
➢边缘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1)双层复合电介质的击穿
设一双层复合电介质模型及其等效电路如图316所示。双层介质的厚度、电导率及介电常数分别
为d1、d2、 1 、 2 和 1 、 2 ,外施电压为U及两层介
质中场强分别E1、E2。
电介质击穿 场强与电压作用 时间的关系及不 同击穿形式的范 围示于图3-13。
图3-13 固体电介质击穿场强与电压作用时间的关系
1. 热击穿
热击穿是由于电介质内部热不稳定过程所造 成的。当固体电介质加上电场时,电介质中发生 的损耗将引起发热,使介质温度升高。
电介质的热击穿不仅与材料的性能有关,还 在很大程度上与绝缘结构(电极的配置与散热条 件)及电压种类、环境温度等有关,因此热击穿 强度不能看作是电介质材料的本征特性参数。
其中Cg为空气隙的电容 ,Cb为与空气隙串联 的电介质的电容,Ca为除Cb、Cg以外其余电介质
的电容。通常气隙尺寸很小,有Ca>>Cg>>Cb。
电极间的全部电容为
C Ca
CgCb Cg Cb
Ca
Cb
(3-43)
图3-18 固体电介质中气隙放电及其等效电路
如果电极间加上瞬时值为u的交变电压,当介 质的tanδ很小时,则Cg上分配到的电压瞬时值为
Uc
0
T0
de 2
0.24 Se
(3-31)
图3-15 发热与散热曲线
2. 均匀固体电介质热击穿电压的确定
考虑到介质材料通常是在长时间的交、直流电压 或短时间作用的脉冲电压下工作的,所以可以近似化 为两种极端情况来讨论此类方程式的求解问题:
➢电压作用时间很短,散热来不及进行的情况,称 这种情况下的击穿为脉冲热击穿;
,Tc
T0
,
Ec
3cvT02
0 tc
1/ 2
e / 2T0
(3-35)
此式给出了击穿场强与击穿时间的关系。
(2)稳态热击穿
热击穿临界电压为
U
2 oc
8
K Tc
T0
dT
(3-36)
如环境温度不高时, T0 ,Tc T0
可近似为
U 0c
(8KT02
)
1 2
e
/
2T0
0
,上式积分 (3-37)
3.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当施加于电介质的电场增大到相当强时,电介 质的电导就不服从欧姆定律了,实验表明,电介质 在强电场下的电流密度按指数规律随电场强度增加 而增加,当电场进一步增强到某个临界值时,电介 质的电导突然剧增,电介质便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 状态,这一跃变现象称为电介质的击穿。
介质发生击穿时,通 过介质的电流剧烈地增加, 通常以介质伏安特性斜率 趋向于∞作为击穿发生的 标志(见图3-12)。发生 击穿时的临界电压称为电 介质的击穿电压,相应的 电场强度称为电介质的击 穿场强。
击穿。
(2)边缘效应及其消除方法
为了研究固体电介质本征击穿的物理常数—— 耐电强度,必须采用消除边缘的方法,使固体电介 质能在足够均匀的电场下发生电击穿。
为了得到均匀电场消除边缘效应,其方法之一 就是将电极试样系统做成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一般 采用把试样制作为凹面状如图3-17所示。
消除边缘效应的方法之二是选用适当的媒质, 使在固体电介质击穿之前媒质中所分配到的电场度 低于其击穿值。
电导率成反比。如 1 = 2 ,则E1=E2=E;如 1 与 2 相差很大,其中必有一层电介质的场强大于 E,例如E1>E,则当E1达到第一层电介质的击穿
场强E1b时,引起该层电介质击穿。第一层击穿后, 全部电压加在第二层上使E2因此大为畸变,通常 导致第二层电介质随之击穿,即引起全部电介质
导电通道温度t<tc时,电介
质发热量大于散热量,温度
将上升到tc;而当t>tc 时,发
热量也大于散热量,导电通
道的温度将不断上升,导致
热击穿。
图3-15 发热与散热曲线
可见,曲线2是介质热稳定状态和不稳定状态
的分界线,所以电压U2确定为热击穿的临界电压, tc为热击穿的临界温度。
相应于切点c的热击穿 临界电压
图3-12 电介质击穿时的伏安特性
与气体、液体介质相比,固体介质的击穿场 强较高,但固体介质击穿后材料中留下有不能恢 复的痕迹,如烧焦或熔化的通道、裂缝等,即使 去掉外施电压,也不象气体、液体介质那样能自 行恢复绝缘性能。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中,常见的有热击穿、电击 穿和不均匀介质局部放电引起击穿等形式。
➢电压长时间作用,介质内温度变化极慢的情况, 称这种情况下的击穿为稳态热击穿。
(1)脉冲热击穿
认为电场作用时间很短,以致导热过程可以忽 略不计时,则热平衡方程为
cv
dT dt
E 2
(3-32)
如知道 E E(t)及 (T, E) ,即可由上式求
出温度到达介质热破坏临界温度时的热击穿场强。
假设施加于介质的脉冲电场为斜角波形电场,即
图3-14 瓦格纳热击穿模型
如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长度为d,电导率为 , 当加上直流电压U后,电流便主要集中在这导电通道 内,则每秒钟内导电通道由于电流通过而产生的热 量为
Q1
0.24 U 2 R
0.24U 2
S d
(3-28)
图3-14 瓦格纳热击穿模型
每秒钟内由导电通道向周围介质散出的热量与 通道长度d,通道平均温度T与周围介质温度T0的温
2. 电击穿
电击穿是在较低温度下,采用了消除边缘效应的 电极装置等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击穿试验时所观 察到的一种击穿现象。电击穿的主要特征是:击穿场 强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或变化不大。
均匀电场中电击穿场强反映了固体介质耐受电场 作用能力的最大限度,它仅与材料的化学组成及性质 有关,是材料的特性参数之一,所以通常称之为耐电 强度或电气强度。
2. 局部放电
在含有气体(如气隙或气泡)或液体(如油膜) 的固体电介质中,当击穿强度较低的气体或液体中的 局部电场强度达到其击穿场强时,这部分气体或液体 开始放电,使电介质发生不贯穿电极的局部击穿,这 就是局部放电现象。这种放电虽然不立即形成贯穿性 通道,但长期的局部放电,使电介质(特别是有机电 介质)的劣化损伤逐步扩大,导致整个电介质击穿。
当电子从电场中得到的能量大于损失给晶格 振动的能量时,电子的动能就越来越大,至电子 能量大到一定值后,电子与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 便导致电离产生新电子,自由电子数迅速增加, 电导进入不稳定阶段,击穿开始发生。
按击穿发生的判定条件的不同,电击穿理论可分 为两大类:
➢以碰撞电离开始作为击穿判据。称这类理论为碰 撞电离理论,或称本征电击穿理论。
图3-16 双层复合电介质及其等效电路
设U为外施恒定电压,在U作用下达到稳态时, 若引入复合电介质的宏观平均场强
E U U d1 d2 d
(3-41)ຫໍສະໝຸດ 则有E12d 1d2
2 d1
E
E2
1d 1d2 2d1
E
(3-42)
式中,d=d1+d2。
从式(3-42)可见,各层介质电场强度与其
电介质的温度将不断地
升高,最后导致介质热
击穿。
曲线3(电压为U3时) 与曲线4有两个交点 Q1=Q2 。由于发热量等 于散热量,此两点称为
热平衡点,a点是稳定的 热平衡点,b点是不稳定 的热平衡点。因而电介
质被加热到通道温度为ta 就停留在热稳定状态。
图3-15 发热与散热曲线
曲线2(电压为U2时) 与曲线4相切,切点c是一个 不稳定的热平衡点。因为当
不同的电压U值,Q1与T 的关系是一簇指数曲线
(图3-15),曲线1、2、 3分别为在电压U1、U2、
U3(U1>U2>U3)作用
下,介质发热量与介质导
电通道温度的关系。
图3-15 发热与散热曲线
图3-15 发热与散热曲线
从图3-15可看出: 曲线1(电压为U1时) 高于曲线4,固体介质 内发热量Q1总是大于 散热量Q2,在任何温 度下都不会达到热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