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说课讲解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说课讲解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说课讲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十章“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微生物的培养基制备、接种方法、培养条件及其观察;微生物在食品制作、环境保护、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及培养条件的控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接种针、消毒棉球、实验室用具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操作手册、实验记录表、微生物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食品腐败、疾病传播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理论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包括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等步骤。

4. 观察与记录:学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条件3. 微生物的应用:食品制作、环境保护、疾病治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微生物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答案: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良好,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微生物学》教案(共6)

《微生物学》教案(共6)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异养、自养、兼性自养








04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营养类型及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和化 能异养型等。
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微生物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或通道蛋白,以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显微镜
使用前应检查镜头是否干净、光源是 否正常,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
免损坏镜头。
离心机
使用前应检查离心管是否平衡、转速 和时间设置是否合理,使用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离心机运转情况,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机检查。
培养箱
使用前应检查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 设置正确,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培 养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参数。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涉 及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
02 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课程内容涵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 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分类进化等方面,体系结构 完整,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03 微生物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对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教案( 共6)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 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影响 • 免疫系统与抗感染免疫 •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医学微生物教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教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医学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检测技术和应用。

3. 了解医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与医学的关系。

2. 医学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选择、配置和灭菌,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和鉴定。

3. 医学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生化实验等。

4. 医学微生物的应用:病原微生物的诊断、疫苗研发、抗菌药物筛选等。

5. 医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 实验操作:培养医学微生物,观察其形态和生长特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传染病案例,探讨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医学微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2. 实验材料:培养基、染色剂、微生物标本等。

3. 教学课件: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

4. 参考书籍:医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

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等。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培养方法、检测技术、应用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0课时,实验教学12课时。

2. 教学计划:课时1-4: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课时5-8:医学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应用课时9-12:医学微生物的检测技术课时13-16:医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课时17-20:实验操作及实践教学七、教学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实验教案微生物世界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好奇的领域。

通过实验,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份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并共享我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实验目的1. 让幼儿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2. 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二、实验材料1. 一瓶透明的瓶子2. 白糖3. 酵母4. 温水5. 一个放大镜三、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白糖和酵母混合在瓶子中2. 加入适量的温水后,盖好瓶盖3. 让幼儿们用放大镜观察瓶子里的液体4. 鼓励幼儿们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态和变化四、实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幼儿可以观察到酵母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并产生气泡的情况。

这些气泡就是酵母呼吸作用的产物,让幼儿们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五、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这样的实验教案可以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引导幼儿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索中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六、我的观点和理解微生物世界是一个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领域,幼儿正处于求知的阶段,通过这样的实验教案,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更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科学探索,幼儿们将更加热爱科学,更加主动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实验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微生物世界的奥秘。

希望这样的实验教案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幼儿在科学探索中茁壮成长。

幼儿园科学探索微生物世界的实验教案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微生物是孩子们最陌生的科学领域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这样的实验教案也能够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学习兴趣。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3. 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2. 微生物的基本特征3.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4.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微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基本特征、生命活动以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微生物的了解,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分享和提问解答的情况。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定义、分类、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的理解和举例。

微生物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的制备。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技术。

3. 认识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 培养基的制备3.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4. 微生物的鉴别和鉴定方法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是如何培养的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鉴别和鉴定方法。

3. 互动:学生演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操作,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操作能力:学生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度:学生对微生物培养方法、培养基制备和鉴别鉴定技术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学教案(三)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

2. 掌握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

3. 认识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2.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3. 微生物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和代谢产物吗?”2. 讲解:介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生长条件和优化方法以及其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与应用探究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的培养技术与应用探究教案

接种与培养方法
01
02
03
接种方法
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的过程,常用的接种方法 包括划线接种、涂布接种 和倾注接种等。
培养条件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培养 目的,设置适宜的温度、 湿度、光照和气体环境等 培养条件。
培养方法
包括好氧培养、厌氧培养 和微需氧培养等,以满足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了解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 应用,如生物肥料和生物 农药的研制与使用等。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01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02
详细介绍了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接种与培养
等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步骤。
微生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02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01 培养基的成分
通常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 ,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和生长条件。
02 培养基的制备
按照一定比例将各种成分混合均匀,加热溶解后 进行分装和灭菌处理。
03 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 过滤除菌等,以确保培养基无菌无杂。
04
实验操作与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的准备与消毒处理
准备实验所需器材
包括培养皿、移液管、接种环、酒精 灯、试管等,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洁 净度。
注意事项
消毒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 火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干热灭菌器对 实验器材进行彻底消毒,避免微生物 污染。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 教案

微生物 教案

微生物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微生物世界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常见微生物的名称、形态和功能。

3. 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1.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2. 常见微生物的名称、形态和功能。

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板书。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培养皿等。

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4. 实验操作指导手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微生物的概念,并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微生物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Step 2: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2.1 讲解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2 利用PPT或教学板书,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Step 3:常见微生物的名称、形态和功能(20分钟)3.1 列举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酵母菌、流感病毒等,介绍它们的名称、形态和功能。

3.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这些微生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Step 4: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分钟)4.1 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如分解有机物、维持环境平衡等。

4.2 通过案例或实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人体等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Step 5:实验探究(30分钟)5.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微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5.2 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操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5.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微生物的名称、形态和观察到的特征。

Step 6:总结和评价(10分钟)6.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交流和讨论。

6.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微生物实验和观察,拓宽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

高中微生物培养技术教案

高中微生物培养技术教案

高中微生物培养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
3. 能够熟练操作微生物培养技术;
4. 能够分辨和鉴定不同微生物的种类。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
3. 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
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培养皿、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培养基等;
2. 微生物标本: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3. 教学PPT。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
1. 展示微生物的图片,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解释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二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20分钟)
1. 讲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介绍微生物培养的步骤:准备培养基、接种微生物、培养和观察。

第三步: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30分钟)
1. 演示培养皿接种大肠杆菌的操作;
2. 让学生自己操作培养皿接种酵母菌。

第四步:微生物的鉴定方法(15分钟)
1. 介绍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等;
2. 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第五步:实验总结和讨论(10分钟)
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2. 老师指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微生物培养技术;
3.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微生物的种类。

4. 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等进行评价。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菌种的地方。

而微生物培养技术则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一、前期准备1.配置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础,其配制需要大量的精确数据。

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准确称量各种化学药品,将其加入蒸馏水中,并进行严格的灭菌操作。

2.消毒准备: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消毒理念,以保障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在进行培养实验前,必须对培养箱、仪器、玻璃器皿、培养皿、培养计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来污染的发生。

3.孔板单元格的配置:孔板单元格是用来培养微生物菌株的重要器具。

在进行孔板单元格配置前,需要提前计算好每个孔的配液容量,并进行液体均匀分配。

孔板单元格配置完成后,需要将其进行灭菌处理。

二、培养实验1.菌液接种:在进行菌液接种前,需要将已经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株悬浮于对应的培养基中,并进行摇床震荡,以使细胞均匀分散。

接种时将菌液以无菌感染杆头从角落处蘸取适量菌液擦拭在培养基上,同时需要将杆头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移菌污染。

2.培养箱中的控制:在进行培养箱中的培养实验时,需要对培养箱进行严格的控制,保持箱内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气氛等环境,以使菌株能够顺利地生长和繁殖。

三、培养实验的后续处理1.微观形态观察:在进行培养实验后,需要利用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了解被培养物种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对形态表征做记录并保存相应的培养物种。

2.传代 & 保存: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培养物种进行传代,将新培养出来的细菌通过分离培养的方式培养到下一代。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保存存活菌株,常用低温冷藏保存、隔水保温的方式进行保存。

四、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充分,确保实验胜利。

2.在进行实验时,务必主动关注实验环境,做到实验现场整洁干净,保持局部空气卫生。

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同步备课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同步备课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同步备课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习导航] 1.通过分析具体培养基的配方,归纳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理解筛选微生物的原理。

2.结合实验设计,分析微生物数量测定实验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会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并对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重难点击]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能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问题。

一、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1.筛选菌株(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原理: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实例:能产生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的Taq细菌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②实例:从土壤中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③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筛选。

2.选择培养基(1)概念: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举例: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按物理性质归类为固体培养基。

1.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下面是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KH2PO4 1.4 gNa2HPO4 2.1 gMgSO4·7H2O 0.2 g葡萄糖10.0 g尿素 1.0 g琼脂15.0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1)在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什么物质?答案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尿素。

(2)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如何进行选择的?答案该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尿素是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因此,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高中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

高中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

高中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细菌的培养与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结构和生活特点;
2. 掌握细菌的培养方法;
3. 分析细菌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室设备、细菌培养基、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
一、细菌的结构和生活特点(10分钟)
1. 细菌的结构(形态、大小、壁、细胞质等);
2. 细菌的生活特点(独立单细胞生物、无细胞器等)。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20分钟)
1. 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
2. 培养条件(温度、湿度等);
3. 培养方法(平板培养、液体培养、悬浮培养等)。

三、细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5分钟)
1. 工业应用(发酵生产、污水处理等);
2. 农业应用(土壤改良、生物杀虫剂等);
3. 医药应用(抗生素生产、益生菌等)。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1. 使用细菌培养基在实验室中进行细菌培养实验;
2. 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细菌的培养方法和应用。

五、课堂讨论与总结(15分钟)
1. 学生讨论细菌培养和应用的意义;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细菌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研究,深入了解细菌的培养与应用。

教学反馈与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细菌培养与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细菌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或者进行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拓展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微生物学授课教案

微生物学授课教案

微生物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生活环境,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生物制药、环保、农业生物技术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概述: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微生物生态:讲解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和作用。

3、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介绍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和繁殖方式。

4、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阐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发酵、食品制作等。

5、微生物学应用:介绍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使学生对微生物学有初步的认识。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微生物有更直观的了解。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研究性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案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学的重要性。

2、讲授新课: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逐一讲解知识点。

3、巩固练习: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评价。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通过综合测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微观经济学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微观经济学核心内容;3、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2、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3、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反应;4、生产者行为与市场供给;5、市场结构与竞争均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等核心内容;2、难点:市场结构的理解,不同市场类型的区别与。

【创新设计】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选修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创新设计】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选修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第2讲 微生物的培育和利用2021备考·最新考纲1.微生物的分别和培育。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育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点1 微生物的试验室培育(5年15考)(2021新课标全国Ⅱ卷、四川理综、江苏卷,2022北京卷、浙江、山东,2011天津)一、培育基1.概念:人们依据微生物对养分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养分基质 2.养分构成⎩⎨⎧(1)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2)还需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 、特殊养分物质以及O 2的要求3.培育基的种类及用途划分标准 培育基的种类特点 用途 物理性质液体培育基 不加凝固剂工业生产 半固体培育基加凝固剂,如琼脂观看微生物的运动、鉴定固体培育基微生物的分别与鉴定、活菌计数、菌种保藏化学成分自然 培育基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自然 物质工业生产合成培育基培育基成分明确(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分类、鉴定用途选择培育基培育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育、分别出特定微生物(如在培育酵母菌和霉菌时,可在培育基中加入青霉素;在培育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可在培育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等)鉴别培育基依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育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可用伊红—美蓝培育基检测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若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特殊提示 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所需的养分物质不同:①自养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无机物,而异养微生物需要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有机物,因此可依据培育基中养分物质推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②含氮无机物不但能给自养微生物供应氮源,也能作为能源物质,供应能量,如NH 3既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也作为能源。

二、无菌技术 1.消毒⎩⎨⎧特点:使用较为温存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2.灭菌⎩⎪⎨⎪⎧特点:指使用猛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3.消毒和灭菌比较比较 项目 理化因素的 作用强度 毁灭微生物的 数量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毁灭消毒较为温存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不能灭菌猛烈全部微生物能三、微生物的纯化培育及菌种的保藏1.原理在培育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制备;2.掌握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方法;3.培养并观察常见的微生物菌株。

二、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方法;3.常见微生物菌株的培养和观察。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耗材: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试管、培养瓶等;2.实验设备:培养箱、恒温水浴等;3.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4.教学资料:微生物培养方法的手册。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a.准备琼脂培养基的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并加热至完全溶解;b.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待其凝固后即可使用。

2.微生物的准备:a.打开培养箱,调整温度至适宜的培养温度(如37°C);b.从冷冻保存的微生物样品中选择需要培养的菌株;c.使用燃酒灯烧热的针头进行接种。

3.微生物的培养:a.将接种的微生物菌株均匀涂布于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b.将涂布好的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待培养一段时间;c.观察培养的微生物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

4.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a.选取观察到的单一菌落,使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b.将消毒后的菌落接种至新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c.观察新平板上培养的微生物菌落,重复步骤a和b,直到培养出单一菌株。

5.微生物的观察:a.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微生物样本;b.观察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c.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示范:1.教师示范制备琼脂培养基;2.教师示范接种和涂布平板培养基;3.教师示范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4.教师示范消毒和纯化微生物菌落;5.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

六、实验总结:1.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2.教师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3.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1.讲解微生物菌株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2.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初中生物关于微生物的教案

初中生物关于微生物的教案

初中生物关于微生物的教案
科目:生物
年级:初中
单元:微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 认识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难点: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实验器材、幻灯片图片、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形态,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的概念,带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 分类讨论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目的:观察微生物的生长;
2. 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
自身卫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对微生物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
强了环境保护和自身卫生意识。

但是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1-2-1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案)-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2-1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案)-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2节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学设计
②灭菌
③倒平板
④接种
⑤分离酵母菌
⑥培养酵母菌
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操作及培养结果: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平板划线示意图(A)及培养后菌落分布示意图(B)如下图所示。

(1)平板划线法:
①接种环的灼烧:
a.第一次划线前: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

c.划线结束后: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②灼烧接种之后,要冷却后再进行操作,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④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划破培养基。

思考与讨论
1.在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果有,说明了什么?
提示:未接种的培养基是不能有菌生长的,如果有菌生,长则说明受到污染或者灭菌不彻底.不仅表回顾旧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板书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一、培养基的配制
1.概念
2.营养物质
二、无菌条件
1.消毒
煮沸消毒、巴氏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药物消

2.灭菌
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
三、微生物纯培养
1.概念
2.酵母菌纯培养。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教案说课讲解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教案说课讲解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年级高二科目生物主备教师日期课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时5课时参与人员主备教案(由主备教师填写或另附详案)一、备课思路:微生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目前,微生物已经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发酵工程,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

刚刚学完的专题一中,传统发酵技术就是利用了各种微生物进行发酵,本专题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需要在必修课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主干知识网络:三、教学目标(含本课题需要形成的技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培养基的用途、种类及一般成分,2、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3、掌握微生物分离中的划线法和涂布法。

过程与方法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微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四、资料准备(含学习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景创设、实验、教学用具):1、步步高蓝本知识点填空:P10、P12、 P 15、 P18(课前预习熟悉基本知识和生物专业术语)2、步步高黄本训练题:训练4、5、6、7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选做,其中训练5的拓展题尽可能都做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分课时教学课件PPT4、周测测试题(期中考试模拟题)五、教学方法及难点突破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步步高蓝本学案填空,熟悉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术语,包括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和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注意区别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不同作用。

2、多引入视频和图片,将看不见的微生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3、通过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建立无菌操作和无杂菌培养的思想,并从黄本训练4、5中选取实验大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相关操作要求。

六、分课时任务安排:共预计3课时第1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第2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第3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第4课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第5课时周测与习题讲评七、作业(预习+课后练习+周测)《步步高蓝本学案知识点填空》+《步步高黄本训练4、5、6、7》+《周测》八、附件附件1、周测检测题附件2、分课时课件PPT(见附件文件夹)讨论记录讨论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是选修本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微生物本身不熟悉,其培养的过程,更是知之甚少。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案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案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案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基本技术和方法;2.掌握微生物的应用领域,如医学、环境保护、农业等;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2.微生物的培养基本技术和方法;3.微生物在医学、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技术;2.微生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重点讲解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培养基本技术和方法、应用领域等知识;2.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培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3.互动探究,鼓励学生有趣有料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1)微生物是指生活在自然界中,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种类非常多的微小生物体。

2)微生物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包括传统分类法、进化分类法、DNA序列分类法等。

3)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的培养基本技术和方法1)培养基是一种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液体。

2)常见的培养基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3)固体培养基用于单个细胞的分离,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大规模培养。

4)培养微生物的步骤包括样本采集、处理、接种、培养、观察等。

3.微生物在医学、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的应用1)医学上,微生物培养用于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病原体的检测和鉴定。

2)环境保护中,微生物培养用于评估生态系统的细菌量,监测公共水源安全。

3)农业中,微生物培养用于生产酸奶、乳酸菌等发酵产品。

4)微生物在石油、药品等行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六、教学反思1.实验操作过程中,分组让学生进行联合实验,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结果更加全面。

2.对于容易出现误差的实验步骤,在课前要提前演练,并反复强调相关注意事项。

3.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微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感。
-通过讨论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
6.评价反馈,提高效果: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撰写一篇关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以加深学生对微生物生态角色的理解。
2.实践操作类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微生物实验,如观察细菌菌落、制作酸奶等,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拍摄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照片或视频形式提交,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探究拓展类作业:
3.实践操作,培养技能:
-安排微生物实验,如无菌操作、微生物培养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强化实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4.案例分析,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微生物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个性化作业: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种微生物进行研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或制作一份手抄报。
-布置一道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发挥创意,结合微生物知识,设计一个创新实验或产品。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微生物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帮助学生将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与微生物学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针对学生对微生物的认知偏差,通过生动的实例、实验现象等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高二科目生物主备教师日期课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时5课时参与人员
主备教案(由主备教师填写或另附详案)
一、备课思路:
微生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目前,微生物已经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发酵工程,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

刚刚学完的专题一中,传统发酵技术就是利用了各种微生物进行发酵,本专题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需要在必修课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主干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含本课题需要形成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培养基的用途、种类及一般成分,
2、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3、掌握微生物分离中的划线法和涂布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微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四、资料准备(含学习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景创设、实验、教学用具):
1、步步高蓝本知识点填空:P10、P1
2、P 15、P18(课前预习熟悉基本知识和生物专业术语)
2、步步高黄本训练题:训练4、5、6、7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选做,其中训练5的拓展题尽可能都做
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分课时教学课件PPT
4、周测测试题(期中考试模拟题)
五、教学方法及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步步高蓝本学案填空,熟悉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术语,包括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和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注意区别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不同作用。

2、多引入视频和图片,将看不见的微生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3、通过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建立无菌操作和无杂菌培养的思想,并从黄本训练
4、5中选取实验大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相关操作要求。

六、分课时任务安排:共预计3课时
第1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
第2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第3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第4课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第5课时周测与习题讲评
七、作业(预习+课后练习+周测)
《步步高蓝本学案知识点填空》+《步步高黄本训练4、5、6、7》+《周测》八、附件
附件1、周测检测题
附件2、分课时课件PPT(见附件文件夹)
讨论记录
讨论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是选修本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微生物本身不熟悉,其培养的过程,更是知之甚少。

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对课堂中的基本知识点和专业名字做好充分的铺垫,比如消毒与灭菌;培养基的基本要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等。

讨论二、微生物的培养,既需要充足的营养,也需要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温度、PH、培养时间等环境条件不同。

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记忆
讨论三、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要排除杂菌的污染,所以在微生物培养的每个操作中,都可能涉及到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污染的思想要始终贯穿在微生物培养的每个环节中。

讨论四、根据培养基的种类的不同,将培养基氛围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定培养基等等。

不同的培养基,需要根据微生物的培养目的的不同进行选择。

课堂中需要通过讨论和对比,帮助学生进行区分。

常考的是选择和鉴定培养基的配置要求。

教学反思1、本专题内容多,知识点相对较散,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知识讲完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的,可能以后知识点讲解的时候,需要穿插练习,讲练结合或许效果或好一些。

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过程要求比较严格,建议以后还是用多媒体视频进行教学,会比单纯使用图片讲解更好。

3、有关土壤中分解纤维素和分解尿素的均的分离,都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和对照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感觉有点过快,其中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菌落计数方法,学生不容易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