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
一轮复习生物通用选修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学习教案
应用 范围
日常 用品
不耐高 温的液 体
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 毒水源
接种(jiēzhòng) 工具
玻璃器皿、金属(jīnshǔ)工具
培养基 及容器(róngqì) 的灭菌
第21页/共57页
第二十一页,共57页。
题组三 微生物的培养与纯化
4.(2014·全国卷Ⅱ改编)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
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成分 含量
① (NH4)2SO4
0.4 g
② KH2PO4
4.0 g
③ FeSO4 0.5 g
④ CaCl2 0.5 g
⑤ H2O 100 mL
(1)利用该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
(2)此表中含有的微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培养基的成分看,该培养基无有机物,微生物所需
鉴别(jiànbié)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第17页/共57页
第十七页,共57页。
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jiànbié) 大肠 杆菌
题组二 无菌技术的操作 3.(2014·江苏高考节选)为了获得 β胡萝卜素产品,某小组开展了
产 β胡萝卜素酵母的筛选与色素提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用的培养皿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为了 减少灭菌后器皿被污染,灭菌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出酵母菌,培养基中添加了青霉素,其目的是____。 (3)右图是灭菌锅及其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 乙、丙指示的依次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安全阀、放气阀、压力表 ②放气阀、安全阀、压力表 ③安全阀、放气阀、温度表 ④放气阀、安全阀、温度表 (4)为了将分离到的菌株纯化,挑取了菌落在 3 块相同平板上划 线,结果其中一块平板的各划线区均未见菌生长,最可能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版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新人
新人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微生物基础知识 • 微生物培养技术 • 微生物应用领域探讨 • 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训练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课程介绍与目标
01
微生物培养与应用课程背景
0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广泛存在于土 壤、水体、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对维持生态平衡和推动物 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分组
根据实验需要,将实验对 象进行合理分组,以便进 行对照和比较。
控制变量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 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 果的可比性。
常见实验操作技巧演示和讲解
灭菌方法
介绍常见的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 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等。
无菌操作规范
演示并讲解无菌操作的基本规范,如 穿戴无菌衣、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 器械等。
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加强对微生物相关知 识的理解和记忆,多进行实验操作以提高自 己的实验技能。同时,我也会关注相关前沿 科技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 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谢谢聆听
常见实验操作技巧演示和讲解
培养基制备
介绍培养基的组成和制备方法,以及不同微生物对培养基的要求。
接种与培养
演示并讲解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医学微生物教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医学微生物的培养方法、检测技术和应用。
3. 了解医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提高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与医学的关系。
2. 医学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培养基的选择、配置和灭菌,微生物的接种、培养和鉴定。
3. 医学微生物的检测技术: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生化实验等。
4. 医学微生物的应用:病原微生物的诊断、疫苗研发、抗菌药物筛选等。
5. 医学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 实验操作:培养医学微生物,观察其形态和生长特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传染病案例,探讨微生物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医学微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等。
2. 实验材料:培养基、染色剂、微生物标本等。
3. 教学课件: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
4. 参考书籍:医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等。
五、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
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等。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培养方法、检测技术、应用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六、教学安排
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0课时,实验教学12课时。
新人教版学高中生物选修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学习目标:1.知道培养基的种类、营养要素及配制原则。(重点)2.掌握消毒、灭菌的原理和方法。(重点)3.学会配制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重、难点)
1.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
按物理性质分错误!
(3)营养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以及氧气的要求。
2.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主要内容包括: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消毒灭菌
概念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
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
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
象
操作空间、操作者双手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错误!
2培养基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时要待培养基冷却至50_℃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等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
(2)纯化大肠杆菌
1纯化培养的原理:想方设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获得较纯的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2讲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考纲展示]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考点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二者的区别是是否添加凝固剂。
(3)营养成分: ①主要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②其他条件: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
2.无菌技术
(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线):
答案:①—b —Ⅰ ②—b —Ⅱ ③、④—a ⑤—a —Ⅲ、Ⅳ ⑥—b
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配方比例,计算配制100 mL 的培养基时,各种成分的用量。
(2)称量:准确地称取各种成分。
(3)溶化⎩⎪⎨⎪⎧ ①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②加入少量水,加热③牛肉膏溶化后取出称量纸④加入称量好的蛋白胨和氯化钠,搅拌⑤加入琼脂,加热使其熔化,并不断搅拌⑥补加蒸馏水定容
(4)灭菌⎩⎪⎨⎪⎧ ①灭菌前,调节pH ②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为100 kPa ,
温度为121 ℃,灭菌时间为15~30 min
(5)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4.纯化大肠杆菌
(1)菌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 ①纯化培养原理: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②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接种。
③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
微生物学教案
教案标题:微生物学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理解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生长特性;
3.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方法;
4. 了解微生物在生物工程、医学和环境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特征;
3.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营养需求;
4. 常见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方法;
5. 微生物在生物工程、医学和环境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介绍微生物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
2. 讲解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特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基本
特征和分类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课时:
1. 复习微生物的分类和结构特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 讲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营养需求,包括温度、pH值、氧气需求等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不同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
第三课时:
1. 复习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营养需求,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方法,包括无菌技术、培养基的制备、菌落计数等。
3.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和观察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和菌落特征。
第四课时:
1. 复习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方法,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 讲解微生物在生物工程、医学和环境中的应用,包括发酵、抗生素生产、污水处理等。
3. 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在不同应用领域的潜力和挑战。
第五课时:
1. 复习微生物的应用,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医学微生物教学教案
医学微生物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医学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和鉴定方法。
3. 了解医学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以及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 医学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
3. 医学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基的选择、配置、灭菌方法,微生物的接种、培养、纯化和保存。
4. 医学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分离方法、鉴定指标、常用鉴定方法及技术。
5. 医学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病原性微生物、感染过程、感染类型、疾病举例及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医学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性、培养方法等。
2. 实验操作:演示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3. 案例分析:分析微生物感染病例,探讨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微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资源
1. 教材:医学微生物学教材、实验指导书。
2. 实验材料:微生物培养基、接种针、显微镜等。
3. 课件:医学微生物学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4. 网络资源:微生物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等。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基本概念、生物学特性和培养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
五年级无处不在的微生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2. 微生物的分类
3.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微生物研究的意义与前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 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微生物的生活。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4. 结合实例,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提问“你听说过微生物吗?它们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情况。
3. 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4. 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循环养分等,引导学生认识微生物的重要性。
5. 探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等,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微生物研究的看法和兴趣。
8. 结合实例,讲解微生物研究的意义与前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9.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附五套高考生物模拟试卷)生物:新课标选修1备课教案(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高中微生物培养技术教案
高中微生物培养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
3. 能够熟练操作微生物培养技术;
4. 能够分辨和鉴定不同微生物的种类。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
3. 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
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培养皿、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培养基等;
2. 微生物标本: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3. 教学PPT。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
1. 展示微生物的图片,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解释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二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20分钟)
1. 讲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介绍微生物培养的步骤:准备培养基、接种微生物、培养和观察。第三步: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30分钟)
1. 演示培养皿接种大肠杆菌的操作;
2. 让学生自己操作培养皿接种酵母菌。
第四步:微生物的鉴定方法(15分钟)
1. 介绍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等;
2. 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第五步:实验总结和讨论(10分钟)
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2. 老师指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微生物培养技术;
3.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微生物的种类。
4. 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等进行评价。
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同步备课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生物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6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同步备课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学习导航] 1.通过分析具体培养基的配方,归纳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理解筛选微生物的原理。2.结合实验设计,分析微生物数量测定实验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会微生物的计数方法,并对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重难点击] 1.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进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2.能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问题。
一、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1.筛选菌株
(1)自然界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根据目的菌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②实例:能产生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的Taq细菌就是从热泉中筛选出来的。
(2)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
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 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②实例:从土壤中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③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筛选。
2.选择培养基
(1)概念: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2)举例:筛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按物理性质归类为固体培养基。
1.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
下面是本课题使用的培养基的配方,请分析: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创新设计】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山东专用)总复习教学案:选修1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第2讲 微生物的培育和利用
2021备考·最新考纲
1.微生物的分别和培育。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育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点1 微生物的试验室培育(5年15考)
(2021新课标全国Ⅱ卷、四川理综、江苏卷,2022北京卷、浙江、山东,2011天津)
一、培育基
1.概念:人们依据微生物对养分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养分基质 2.养分构成⎩⎨⎧(1)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2)还需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 、特殊养分物质以及O 2的要求
3.培育基的种类及用途
划分标准 培育基的种类
特点 用途 物理性质
液体培育基 不加凝固剂
工业生产 半固体
培育基
加凝固剂,如琼脂
观看微生物的运动、鉴
定
固体培育基
微生物的分别与鉴定、活菌计数、菌种保藏
化学成分
自然 培育基
含化学成分不明确的自然 物质
工业生产
合成培育基
培育基成分明确(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
分类、鉴定
用途
选择培育基
培育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培育、分别出特定微生物(如在培育酵母菌和霉菌时,可在培育基中加入青霉素;在培育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可在培育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等)
鉴别培育基
依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育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可用伊红—美蓝培育基检测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若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特殊提示 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所需的养分物质不同:
①自养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无机物,而异养微生物需要的碳源、氮源来自含碳、含氮的有机物,因此可依据培育基中养分物质推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②含氮无机物不但能给自养微生物供应氮源,也能作为能源物质,供应能量,如NH 3既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也作为能源。 二、无菌技术 1.消毒⎩⎨
1-2-1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案)-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2节一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教学设计
②灭菌
③倒平板
④接种
⑤分离酵母菌
⑥培养酵母菌
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操作及培养结果: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平板划线示意图(A)及培养后菌落分布示意图(B)如下图所示。
(1)平板划线法:
①接种环的灼烧:
a.第一次划线前: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避免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杀死残留菌种,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上次划线末端。
c.划线结束后:杀死残留菌种,避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②灼烧接种之后,要冷却后再进行操作,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④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划破培养基。
思考与讨论
1.在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是否有菌落生长?如果有,说明了什么?
提示:未接种的培养基是不能有菌生长的,如果有菌生,长则说明受到污染或者灭菌不彻底.不仅表回顾旧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板书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一、培养基的配制
1.概念
2.营养物质
二、无菌条件
1.消毒
煮沸消毒、巴氏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药物消
毒
2.灭菌
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灼烧灭菌
三、微生物纯培养
1.概念
2.酵母菌纯培养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生物主备教师日期课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时5课时参与人员
主备教案由主备教师填写或另附详案
一、备课思路:
微生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微生物已经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发酵工程,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刚刚学完的专题一中,传统发酵技术就是利用了各种微生物进行发酵,本专题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需要在必修课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主干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含本课题需要形成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培养基的用途、种类及一般成分,
2、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3、掌握微生物分离中的划线法和涂布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微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四、资料准备含学习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景创设、实验、教学用具:
1、步步高蓝本知识点填空:P10、P1
2、 P 15、 P18课前预习熟悉基本
知识和生物专业术语
2、步步高黄本训练题:训练4、5、6、7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选做,其中训练5的拓展题尽可能都做
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分课时教学课件PPT
4、周测测试题期中考试模拟题
五、教学方法及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步步高蓝本学案填空,熟悉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术语,包括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和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注意区别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不同作用;
2、多引入视频和图片,将看不见的微生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初中生物关于微生物的教案
初中生物关于微生物的教案
科目:生物
年级:初中
单元:微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 认识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难点: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PPT、实验器材、幻灯片图片、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微生物的形态,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的概念,带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15分钟)
1. 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介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 分类讨论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目的:观察微生物的生长;
2. 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结果:讨论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讨论交流(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和
自身卫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对微生物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
强了环境保护和自身卫生意识。但是也需要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微生物学》教案
《微生物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3.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1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1.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
2.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2.1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
2.2细菌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3.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3.1真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
3.2真菌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4.1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结构
4.2病毒的生命周期和复制方式
5.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5.1微生物的生态角色和功能
5.2微生物在环境保护、食品加工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授课法:通过讲解,介绍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4.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1.1引入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介绍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1.3结合实例,介绍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
第二课时: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2.1介绍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
2.2利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菌的形态特征。
2.3实验演示:细菌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第三课时: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
3.1介绍真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
3.2利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真菌的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高二科目生物主备教师日期课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时5课时参与人员
主备教案(由主备教师填写或另附详案)
一、备课思路:
微生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微生物已经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发酵工程,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刚刚学完的专题一中,传统发酵技术就是利用了各种微生物进行发酵,本专题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需要在必修课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主干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含本课题需要形成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培养基的用途、种类及一般成分,
2、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3、掌握微生物分离中的划线法和涂布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微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四、资料准备(含学习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景创设、实验、教学用具):
1、步步高蓝本知识点填空:P10、P1
2、P 15、P18(课前预习熟悉基本知识和生物专业术语)
2、步步高黄本训练题:训练4、5、6、7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选做,其中训练5的拓展题尽可能都做
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分课时教学课件PPT
4、周测测试题(期中考试模拟题)
五、教学方法及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步步高蓝本学案填空,熟悉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术语,包括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和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注意区别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不同作用。
2、多引入视频和图片,将看不见的微生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3、通过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建立无菌操作和无杂菌培养的思想,并从黄本训练
4、5中选取实验大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相关操作要求。
六、分课时任务安排:共预计3课时
第1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
第2课时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二)
第3课时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第4课时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第5课时周测与习题讲评
七、作业(预习+课后练习+周测)
《步步高蓝本学案知识点填空》+《步步高黄本训练4、5、6、7》+《周测》八、附件
附件1、周测检测题
附件2、分课时课件PPT(见附件文件夹)
讨论记录
讨论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是选修本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微生物本身不熟悉,其培养的过程,更是知之甚少。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对课堂中的基本知识点和专业名字做好充分的铺垫,比如消毒与灭菌;培养基的基本要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等。
讨论二、微生物的培养,既需要充足的营养,也需要各种适宜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温度、PH、培养时间等环境条件不同。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记忆
讨论三、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要排除杂菌的污染,所以在微生物培养的每个操作中,都可能涉及到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污染的思想要始终贯穿在微生物培养的每个环节中。
讨论四、根据培养基的种类的不同,将培养基氛围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定培养基等等。不同的培养基,需要根据微生物的培养目的的不同进行选择。课堂中需要通过讨论和对比,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常考的是选择和鉴定培养基的配置要求。
教学反思1、本专题内容多,知识点相对较散,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知识讲完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云里雾里的,可能以后知识点讲解的时候,需要穿插练习,讲练结合或许效果或好一些。
2、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过程要求比较严格,建议以后还是用多媒体视频进行教学,会比单纯使用图片讲解更好。
3、有关土壤中分解纤维素和分解尿素的均的分离,都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和对照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感觉有点过快,其中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菌落计数方法,学生不容易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