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高斯树的分层合成——一种基于信息论解决合成问题的方法

合集下载

多传感器的融合方法

多传感器的融合方法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针对一个系统使用多种传感器这一特定问题而展开的一种关于数据处理的研究。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涉及到信号处理、概率统计、信息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理论。

近年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无论在军事还是民事领域的应用都极为广泛。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已成为军事、工业和高技术开发等多方面关心的问题。

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C3I系统、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自动目标识别、交通管制、惯性导航、海洋监视和管理、农业、遥感、医疗诊断、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

实践证明:与单传感器系统相比,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解决探测、跟踪和目标识别等问题方面,能够增强系统生存能力,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并提高精度,扩展整个系统的时间、空间覆盖率,增加系统的实时性和信息利用率等。

1 基本概念及融合原理1.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念数据融合又称作信息融合或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对数据融合还很难给出一个统一、全面的定义。

随着数据融合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比较确切的定义可概括为: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间序列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数据,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进而实现相应的决策和估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充分的信息。

1.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原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多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

具体地说,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原理如下:(1)N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有源或无源的)收集观测目标的数据;(2)对传感器的输出数据(离散的或连续的时间函数数据、输出矢量、成像数据或一个直接的属性说明)进行特征提取的变换,提取代表观测数据的特征矢量Yi;(3)对特征矢量Yi进行模式识别处理(如,聚类算法、自适应神经网络或其他能将特征矢量Yi变换成目标属性判决的统计模式识别法等)完成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4)将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数据按同一目标进行分组,即关联;(5)利用融合算法将每一目标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合成,得到该目标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完整版)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

(完整版)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

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第一章绪论作业作业内容1.什么是智能、智能系统、智能控制?2.智能控制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比较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特点.4.把智能控制看作是AI(人工智能)、OR(运筹学)、AC(自动控制)和IT(信息论)的交集,其根据和内涵是什么?5.智能控制有哪些应用领域?试举出一个应用实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和控制性能.1 答:智能:能够自主的或者交互的执行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即像人类那样工作和思维。

智能系统:是指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系统,对于一定的输入,它能产生合适的问题求解相应。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和运筹学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交叉学科,它具有模仿人进行诸如规划、学习、逻辑推理和自适应的能力。

是将传统的控制理论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人工智能和遗传算法等实现手段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控制方法。

2 答:(1)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自组织的功能。

(2)人—机结合作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机器完成需要连续进行的并需快速计算的常规控制任务,人则完成任务分配、决策、监控等任务。

(3)无人参与的自组控制系统:为多层的智能控制系统,需要完成问题求解和规划、环境建模、传感器信息分析和低层的反馈控制任务.3 答:在应用领域方面,传统控制着重解决不太复杂的过程控制和大系统的控制问题;而智能控制主要解决高度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复杂系统控制问题。

在理论方法上,传统控制理论通常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处理,而智能控制系统大多采用符号加工的方法;传统控制通常捕获精确知识来满足控制指标,而智能控制通常是学习积累非精确知识;传统控制通常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而智能控制系统则是通过经验、规则用符号来描述系统。

在性能指标方面,传统控制有着严格的性能指标要求,智能控制没有统一的性能指标,而主要关注其目的和行为是否达到。

heterogeneous network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heterogeneous network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heterogeneous network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heterogeneous network representation learning”这句话的意思是“异构网络表示学习”。

异构网络表示学习是一种方法,旨在为异构信息网络中的节点学习低维表示,从而获取给定网络的丰富语义信息。

异构信息网络通常包含不同类型的节点和不同类型的关系,可以比同构信息网络保存更多的信息。

异构网络表示学习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路径的算法和基于语义单元的算法。

基于路径的算法利用随机游走将图结构转换为序列,这些序列可以被基于序列的嵌入学习算法使用。

基于语义单元的算法则关注如何从语义角度理解异构信息网络中的节点和关系。

在最后总结,“heterogeneous network representation learning”是一种用于异构信息网络的方法,通过学习节点的低维表示来获取网络的丰富语义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异构信息网络的结构和语义属性。

异质信息网络中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研究

异质信息网络中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研究

异质信息网络中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信息爆炸式增长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信息过载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它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兴趣,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他们。

然而,传统的推荐算法往往只考虑了用户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异质信息网络中的复杂关系。

因此,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热点。

异质信息网络中存在多种类型的节点和边,例如用户、物品、标签等。

每个节点和边都具有丰富的属性和关系信息,而传统的推荐算法难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

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通过学习节点和边的低维度表征向量,将复杂的网络结构转化为简化的向量表示,从而实现了对异质信息网络的建模和推荐任务的优化。

表征学习是一种通过学习节点和边的向量表示来捕捉网络结构和属性信息的方法。

常用的表征学习算法包括DeepWalk、Node2Vec和GraphSAGE等。

这些算法通过随机游走或图神经网络的方式,将网络中的节点转化为向量。

在推荐任务中,表征学习算法可以通过最大化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覆盖率来优化节点的表征向量。

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在异质信息网络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首先,它可以充分利用节点和边的属性信息,挖掘用户和物品之间的潜在关系。

其次,它可以通过学习节点的表征向量,将用户和物品映射到同一向量空间,从而实现了跨类型推荐。

此外,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还可以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和多任务学习等技术,进一步提升推荐结果的质量。

尽管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在异质信息网络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处理网络中的噪声和缺失数据,如何平衡推荐结果的多样性和准确性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

总之,异质信息网络中基于表征学习的推荐算法是解决个性化推荐中复杂网络结构和属性信息的有效方法。

它通过学习节点的表征向量,实现了对异质信息网络的建模和推荐任务的优化。

第四章基于lp范数的线性判别分析...

第四章基于lp范数的线性判别分析...
2. 模式识别:在模式识别中,一些基于 l2 范数结构的方法也容易受到 Outliers 的影响,从而影响分类超平面的投影方向。本工作将基于 lp 范数的度量空间应用 到线性判别分析算法中,替换原有基于 l2 范数的广义瑞利商。将发展的模式识别 方法用于仿真数据、真实运动想象数据、基因数据、人脸识别数据以及模式识别 标准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其他线性判别分析方法相比获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结果证明新发展的方法能够训练出对 Outlier 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分类器,并具有较 高的普适性。 关键词:脑电,脑-机接口,lp 范数,特征提取,模式识别
1. 特征提取:基于最小 2 乘估计(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LES)的脑电特征容 易扩大 Outliers 的影响,从而扭曲特征对样本的反映。本工作中针对该问题,将基 于 l1 范数的奇异值分解方法(L1-SVD)应用到共空间模式分析(Common Spatial Pattern, CSP)中,替换原有基于 SVD 分解的特征向量求解,从而实现对 Outliers 较 好的抑制。仿真和真实运动想象数据的特征提取结果,证实了发展方法良好的噪 声抑制能力。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1. For feature extraction in BCI system, the conventional least square based methods will exaggerate the influence of outliers so as to distort the features. This dissertation used L1 norm bas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o estimate the common spatial filters. The application to both the simulated and actual MI data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robustly extract the related MI features for BCI system.

基于遗传-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研究

基于遗传-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研究

第38卷第3期2021年3月机㊀㊀电㊀㊀工㊀㊀程JournalofMechanical&ElectricalEngineeringVol.38No.3Mar.2021收稿日期:2020-07-06基金项目:国家工信部民用飞机科研专项资助项目(MJZ-2017-Y-81)作者简介:王玉鑫(1983-)ꎬ女ꎬ辽宁沈阳人ꎬ讲师ꎬ主要从事航空维修工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ꎮE ̄mail:yuxinwang_2009@126.comDOI:10.3969/j.issn.1001-4551.2021.03.011基于遗传 ̄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研究∗王玉鑫ꎬ任㊀帅(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ꎬ天津300300)摘要:为确保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维修性ꎬ针对现有拆卸序列规划方法存在无法高效得到最优解ꎬ甚至得不到最优解的问题ꎬ对拆卸序列规划问题特征进行了研究ꎮ确定了适用于拆卸任务排序的编码规则ꎬ设计了一种分层次的拆卸优先图ꎬ用分层次约束矩阵保证了拆卸中的优先约束ꎬ建立了随机序列合规化处理方法ꎻ定义了适用于此问题的遗传算法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ꎬ结合全局搜索能力较好的遗传算法与局部搜索能力较好的粒子群算法ꎬ提出了适用于拆卸序列规划的遗传 ̄粒子群算法ꎻ最后ꎬ以液压泵为例ꎬ建立了其拆卸模型ꎬ在MATLAB软件上进行了算例验证ꎬ并与文献中不同算法对此问题的求解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ꎮ研究结果表明:此算法最优解适应度㊁得到最优解的迭代次数及运行时间均低于以往算法ꎬ即可以更加高效得出适应度值更优的拆卸序列ꎬ显示其有效性及优越性ꎮ关键词:混合优化算法ꎻ拆卸序列规划ꎻ全局搜索ꎻ约束优化问题ꎻ液压泵中图分类号:TH17ꎻTP301.6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51(2021)03-0337-06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methodbasedonhybridgenetic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algorithmWANGYu ̄xinꎬRENShuai(CollegeofAeronauticalEngineeringꎬCivilAviationUniversityofChinaꎬTianjin300300ꎬChina)Abstract:Aimingattheproblemthattheoptimalsolutioncannotbeobtainedefficientlyorevencannotbegotthroughtheexistingdisas ̄semblysequenceplanningmethodꎬakindofhierarchicaldisassemblyprioritydiagramwasdesignedꎬandhierarchicalconstraintmatrixwasusedtoensurethepriorityconstraintsꎬthenthemethodofrandomsequencecompliancewasestablishedbystudyingtheproblemofdisassem ̄blysequenceplanningfeaturesanddeterminingsuitableencodingrulesfordisassemblysequence.Thegeneticalgorithmcrossoveroperatorandmutationoperatorsuitableforthisproblemweredefinedꎬandthegeneticalgorithm ̄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whichissuitablefordis ̄assemblysequenceplanningwasproposedbycombiningtheglobalsearchabilityofgeneticalgorithmwiththelocalsearchabilityof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optimalsolutionfitnessꎬiterationtimesandrunningtimeofthealgorithmarelowerthanthoseofpreviousalgorithmsꎬthatisꎬthedisassemblysequencewithbetterfitnessvaluecanbeobtainedmoreefficientlyꎬwhichshowsitsef ̄fectivenessandsuperiority.Keywords:hybridoptimizationalgorithmꎻ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ꎻglobalsearchꎻconstraintoptimizationproblemꎻhydraulicpump0㊀引㊀言为确保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维修性ꎬ并且保证新产品在投入运营后ꎬ可以正确地使用和维修ꎬ制造商应开发并提供正确㊁合理㊁详尽㊁便于使用的新产品运行文件ꎬ后勤保障分析国际程序规范(S3000L)明确要求产品在设计阶段应该考虑在运营阶段和报废阶段的拆解ꎬ这要求在技术出版物中必须有相关拆解流程ꎬ即需要进行拆卸序列规划(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ꎬDSP)ꎮ进行拆卸序列规划在设计阶段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维修性ꎬ且可对技术出版物进行有效验证ꎻ在运营阶段或报废阶段也可以有效地在工程中提高工作效率ꎬ降低维修成本ꎮ拆卸序列规划的目的是生成零件或者部件的拆卸顺序ꎬ以使得在维修工作中达到决策者的 最佳目标 ꎬ此最佳目标一般指拆卸成本最小㊁拆卸收益最大㊁对环境污染最小等要求ꎬ其好坏程度对于产品维修活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1]ꎮDSP问题本质上可以抽象为一个排列组合的优化问题ꎬ随着产品零件数量的增加ꎬ拆卸序列的数量会呈指数型增长ꎬ即组合爆炸现象[2]ꎮ因此ꎬDSP问题的求解将会是DSP问题的关键ꎮ对此ꎬ国内外大量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ꎬ比如蚁群算法[3 ̄5]㊁人工蜂群算法[6ꎬ7]㊁遗传蝙蝠算法[8]等ꎮ蚁群算法经改进后具有良好的收敛性ꎻ人工蜂群算法起步较晚ꎬ在该问题的应用也较少ꎬ其同样可在保证种群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算法的快速收敛ꎻ虽鲜有人将蝙蝠算法用于拆卸序列规划问题ꎬ但经改进的遗传蝙蝠算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也优于遗传算法(GA)ꎮTSENGYJ[9]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闭环装配与拆卸序列规划的绿色装配序列规划模型ꎬ但是未考虑在通过粒子群迭代后的序列优先关系ꎻ同样地ꎬ张秀芬[10]在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拆卸序列进行寻优中也未考虑新一代的序列是否满足拆卸优先约束ꎻ在后续研究中ꎬ张济涛等[11]提出了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模型ꎬ对该问题进行改进ꎬ其结论为迭代次数减少ꎬ可较快得出最优解ꎻ然而其方法在每次迭代之后对所得出序列进行检验ꎬ若序列满足优先约束ꎬ则进入下一步ꎬ否则重新进行迭代ꎮ本质上看ꎬ迭代次数要远高于其所得次数ꎬ其迭代次数的减少并不可靠ꎮ因此ꎬ以上研究虽然可以有效地得出较优的拆解序列ꎬ但是在其算法的迭代过程中或是未考虑优先约束ꎬ或是迭代速度过慢ꎮ基于此ꎬ为提高拆卸序列规划的效率ꎬ在工程中更快㊁更精准地得出最优解ꎬ本文根据产品零件的装配约束关系ꎬ通过拆解优先图来表达拆解对象ꎬ并提出一种基于遗传 ̄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GA ̄PSO)ꎻ最后以液压泵作为算例ꎬ来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ꎮ1㊀产品拆卸优先图建模1.1㊀拆卸优先图建立本文所涉及的拆卸序列规划主要是完全拆卸ꎬ其目标函数一般为时间最短ꎬ所以选用较简单的拆卸优先图进行表达ꎬ若为选择性拆卸则不适用ꎮ拆卸优先图可以简单有效地表达产品的拆卸优先约束关系[12]ꎬ拆卸优先图如图1所示ꎮ图1㊀拆卸优先图图1中ꎬA㊁B㊁C㊁D㊁E㊁F分别表示该产品的组成构件ꎬ有向箭头代表约束关系ꎬ表示各部件优先约束关系ꎬ如FңA表示在拆卸A之前ꎬ必须先拆卸Fꎮ不同于之前研究的表达ꎬ本文所采用的拆解优先图使用分层表达ꎬA为第0层ꎬB㊁C为第一层ꎬD为第二层ꎬE为第三层ꎬF为第四层ꎮ分层表达便于对序列进行 合规化处理 ꎬ 合规化处理 即为对随机序列进行处理使其满足优先约束ꎮ1.2㊀模型的数学描述DSP为离散组合优化问题ꎬ基于拆卸优先图模型ꎬ可将此问题描述为:产品可拆卸单元为N个ꎬ每次仅能拆卸其中一个ꎬ所求序列应该满足拆卸优先关系ꎬ并且每个顶点都需遍历且只能遍历一次ꎮA-F按1-6进行排列ꎬ拆卸优先矩阵R如下式所示:R=000000100000000000220000033300400440æèçççççççöø÷÷÷÷÷÷÷(1)其中ꎬRrc 矩阵R的第r行第c列位置的数值ꎬRrc=0㊀表示零件r对零件c无约束或后于c拆卸1㊀表示在拆卸c之前必须先拆卸rꎬ且r为第1层零件2㊀表示在拆卸c之前必须先拆卸rꎬ且r为第2层零件3㊀表示在拆卸c之前必须先拆卸rꎬ且r为第3层零件4㊀表示在拆卸c之前必须先拆卸rꎬ且r为第4层零件ìîíïïïïïï4即为拆卸优先矩阵层数ꎮ通过搜索优先矩阵可以将随机序列进行合规化处理ꎬ合规化处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ꎮ833 机㊀㊀电㊀㊀工㊀㊀程第38卷图2㊀合规化处理流程图㊀㊀M 拆卸优先矩阵层数对于完全拆卸序列规划ꎬ其总拆卸操作时间一致ꎬ由于总时间=总拆卸操作时间+操作换向时间+变换工具时间ꎬ则可以将目标函数看作换向次数及工具变换次数的函数ꎮ该目标函数即可作为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ꎮ(1)拆卸工具变换次数如下式所示:U=ðS-1c=1u(cꎬS)(2)式中:U 拆卸工具变换次数ꎻu(cꎬS) 某序列S中ꎬ第c个操作到第c+1个操作的拆卸工具变化信息ꎬu(cꎬS)=0拆卸工具不变1拆卸工具转变{ꎻ(2)拆卸方向变换次数如下式所示:H=ðS-1c=1h(cꎬS)(3)式中:H 拆卸方向变换次数ꎻh(cꎬS) 某序列S中ꎬ第c个操作到第c+1个操作的拆卸方向变化信息ꎬh(cꎬS)=0拆卸方向不变1拆卸方向转变{ꎮ2㊀GA ̄PSO混合优化算法2.1㊀算法原理及模型映射2.1.1㊀算法1㊀(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采用群体进化ꎬ通过适应度函数评价每个粒子的好坏ꎬ模拟鸟群飞行觅食行为ꎬ集体协作寻找最优解ꎮ将鸟群作为一个粒子群ꎬ每只鸟作为G维空间的一个粒子ꎬ其代表问题的一个可行解ꎬ具有位置和速度两个属性ꎮ粒子位置坐标即为解向量ꎬ可通过适应度函数对其进行评价ꎬ各粒子可以通过自身所经历的位置㊁最佳位置和全局最佳位置提供的信息ꎬ在解空间内不断更新ꎬ寻找最优解[13]ꎮ个体最优解为粒子本身所经历的最佳位置ꎬ全局最优解为种群所经历的最佳位置ꎮ传统的连续性寻优规则一般如下:G维空间粒子i的信息可表示为:位置信息如下:xi=(xi1ꎬxi2ꎬ ꎬxiG)(4)速度信息如下:vi=(vi1ꎬvi2ꎬ ꎬviG)(5)根据个体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进化ꎬ速度更新如下:vk+1id=vkid+c1∗randk1∗(pbestkid-xkid)+c2∗randk2∗(gbestkd-xkid)(6)位置更新如:xk+1id=xkid+vk+1id(7)式中:vkid 第i个粒子在第k代第d维的速度ꎻxkid 第i个粒子在第k代第d维的位置ꎻc1ꎬc2 加速系数ꎻrand1ꎬrand2 [0ꎬ1]的随机数ꎻpbestkid 粒子i在第d维的个体极值点ꎻgbestkd 全局极值点ꎮ2.1.2㊀算法2㊀(遗传算法)解决拆卸序列规划问题可直接采用零件或者操作编号进行编码ꎬ通过选择算子对各染色体进行选择以得到父代染色体ꎬ再通过交叉㊁变异算子[14 ̄16]ꎮ对种群染色体进行迭代寻找最优解ꎮ传统的遗传算法中ꎬ选择算子一般选用轮盘赌选择法ꎮ具体方法为将每个粒子被选择的概率设定为该粒子的适应度所占种群总适应度的大小ꎬ若适应度越小越好ꎬ则通过各个粒子适应度与种群总适应度的差值之间的比值来确定ꎮ例如:3个粒子适应度为1㊁4㊁5ꎬ则总适应度为10ꎬ3个粒子被选择概率的比值为9ʒ6ʒ5ꎬ三者被选择的概率分别为0.45㊁0.3㊁0.25ꎮ交叉算子一般是随机确定一个或几个交叉点的位置ꎬ然后将两个染色体的基因进行交换ꎬ从而选择两个新的个体ꎮ变异算子一般是随机选择某染色体的某个位置ꎬ在其可变范围内进行按一定规则随机变化ꎮ2.2㊀遗传 ̄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多适用于连续组合优化问题[17]ꎬ通过PSO求解DSP这种离散问题ꎬ需通过以下方法将其进行对应ꎮ在产品模型基础上ꎬ产生多个粒子ꎬ每个粒子由1 ̄N的自然数组成ꎬ即可构成一个粒子群:933 第3期王玉鑫ꎬ等:基于遗传 ̄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研究(1)粒子的位置:对应拆卸序列ꎻ(2)粒子的速度:前人将速度取值空间定为0ꎬ1来代表至下一代粒子元素是否发生变动ꎮ但是ꎬ通过此方式进行粒子的移动会产生不合规的粒子ꎬ需要再对粒子进行合规划处理ꎮ因此ꎬ本文取消粒子群中的速度概念ꎻ(3)粒子的适应度:对应拆卸成本函数ꎬ其值越小ꎬ序列越佳ꎮ遗传算法在求解DSP问题时同样需要进行改进ꎬ传统的交叉㊁变异算子可能导致从原本合规的父代染色体得到不合规的子代染色体ꎮ因此ꎬ要重新设计交叉及变异算子:(1)交叉是GA更新和探索解空间的关键操作ꎮ传统的交叉算子可能会导致序列错误ꎬ比如FEDBAC与FECDBA在第3个点交叉则产生FECBAC与FED ̄DBAꎮ为保证基因的完整性ꎬ将使用优先选择交叉方式进行交叉[18]ꎬ优先保存交叉算子如图3所示ꎮ图3㊀优先保存交叉算子F1 父代1ꎻF2 父代2ꎻC1 子代掩码ꎬC2 子代步骤如下:①随机生成序列C1ꎬ该序列为1-2的随机排列ꎬ长度与染色体长度相同ꎻ②C1中第一个数字是1ꎬ则C2第一个基因从F1的第一个基因提取ꎬ并删除F1与F2中的该基因ꎻ③第二个数字是2ꎬ则C2从父代2的第一个染色体提取ꎬ并删除F1与F2的该基因ꎻ④重复以上步骤即可得出新染色体C2ꎻ(2)变异算子ꎮ不同于传统变异算子ꎬ变异算子不能简单地选取任意两点进行置换ꎬ原因是交换后的染色体可能不能满足优先约束ꎬ合规化处理后可能与变异前相同ꎬ变异无效ꎮ对其进行改进ꎬ任取两点将两点间所有基因倒序排列ꎬ再经过合规化处理后变异有效的概率较高ꎮ由于粒子群算法种群中一旦产生相对较优的粒子ꎬ则粒子都会朝着该粒子进化ꎬ若该粒子并非全局最优ꎬ且全局最优的方向与此粒子的方向相反ꎬ则粒子将无法找到全局最优解ꎬ使得其局部搜索能力较强ꎮ在对求解质量要求不高时ꎬ该算法可高效求得高质量的解ꎬ但并非最优解ꎮ因此ꎬ随着PSO算法的不断更新迭代ꎬ种群多样性必然减少ꎬ易陷入局部最优ꎬ从而得到局部最优解ꎮ另外ꎬ拆卸序列规划问题是离散型数值寻优问题ꎬ且其序列顺序已被约束ꎬ这容易导致初始种群本身很可能已散落在局部最优解附近ꎬ以致无法寻找到全局最优解ꎬ从而得不出最优序列ꎮ遗传算法通过变异可提高其全局搜索性ꎬ将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进行结合ꎬ可以增强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ꎮ因此ꎬ本研究提出了GA ̄PSO混合的优化算法ꎮ遗传 ̄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ꎮ图4㊀遗传 ̄粒子群混合算法流程图步骤一:设定算法基本参数ꎬ如种群数量ꎬ交叉㊁变异概率ꎬ粒子维度ꎬ约束矩阵ꎬ各零件拆卸的操作方向及工具信息ꎬ生成初始种群ꎻ步骤二:对初始种群进行合规化处理ꎻ步骤三:计算适应度ꎬ找出个体和全局最优ꎻ步骤四:判断是否满足终止条件ꎬ条件一般设定为迭代次数或者达到所要求的适应度值ꎬ若达到终止条件则结束迭代ꎬ未达到则进行步骤五ꎻ步骤五:各个粒子先后与个体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进行优先保存交叉操作ꎬ得到新的子代ꎻ步骤六:对每条染色体随机选取两点ꎬ将其间基因倒序排列ꎬ得到变异后新的子代ꎻ步骤七:对变异后的染色体再进行合规化处理ꎬ返回步骤三ꎮ本文所提的混合算法主要是从用遗传算法来模拟粒子群算法的角度出发ꎬ重构遗传算法交叉及变异算子ꎮ从宏观上来看ꎬ其行为是粒子群算法ꎻ从微观来看ꎬ其行为是遗传算法ꎬ从而构成遗传 ̄粒子群混合算法ꎮ043 机㊀㊀电㊀㊀工㊀㊀程第38卷3㊀算例验证及分析本文所用适用于产品拆卸序列规划的GA ̄PSO混合优化算法由MATLAB(R2018A)编程实现ꎬ电脑配置为:Inter(R)Core(TM)i7 ̄4710MQCPU@2.5GHzꎬ在Windows8系统下运行ꎬ算法参数主要有粒子长度lenchromꎬ种群数量swarmsizeꎬ最大迭代次数maxgen和约束矩阵Rꎮ以文献[19]中的液压泵为例ꎬ笔者对该产品进行分析ꎮ该液压泵模型包括20个最小拆卸单位ꎮ液压泵拆卸优先图模型如图5所示ꎮ图5㊀液压泵拆卸优先图液压泵拆卸单元信息表如表1所示ꎮ表1㊀液压泵拆卸单元信息表编号名称拆卸工具拆卸方向1内六角螺钉1内六角扳手1+y2前端盖螺丝刀+y3密封圈1手+y4油封手+y5滚动轴承拉马-y6齿轮轴手+y7挡圈尖嘴钳+z8键螺丝刀+z9左壳体螺丝刀+y10滚动轴承螺丝刀-y11外出轮拉马-y12内齿圈手-y13滚动轴承螺丝刀+y14密封圈2手+y15定位销拔销器-y16右壳体螺丝刀-y17密封圈手+y18后端盖螺丝刀-y19内六角螺钉1内六角扳手1-y20内六角螺钉2内六角扳手2-y㊀㊀算法训练过程如图6所示ꎮ图6㊀算法训练过程㊀㊀各算法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ꎮ表2㊀各算法结果对比算法名称迭代次数工具变换次数拆卸方向变换次数运行时间/s最优序列蚁群算法60010114.431ꎬ19ꎬ18ꎬ17ꎬ20ꎬ16ꎬ2ꎬ14ꎬ3ꎬ4ꎬ12ꎬ15ꎬ11ꎬ8ꎬ10ꎬ13ꎬ9ꎬ6ꎬ7ꎬ5粒子群算法3009121.811ꎬ19ꎬ20ꎬ18ꎬ2ꎬ17ꎬ4ꎬ3ꎬ16ꎬ12ꎬ11ꎬ15ꎬ8ꎬ10ꎬ13ꎬ14ꎬ6ꎬ7ꎬ5ꎬ9遗传算法40010112.841ꎬ19ꎬ20ꎬ18ꎬ2ꎬ17ꎬ4ꎬ16ꎬ12ꎬ14ꎬ3ꎬ15ꎬ1ꎬ8ꎬ10ꎬ9ꎬ13ꎬ6ꎬ7ꎬ5改进人工蜂群算法3008121.831ꎬ19ꎬ20ꎬ18ꎬ2ꎬ17ꎬ4ꎬ3ꎬ16ꎬ12ꎬ11ꎬ15ꎬ8ꎬ10ꎬ13ꎬ14ꎬ6ꎬ9ꎬ7ꎬ5GA ̄PSO51251.6920ꎬ19ꎬ18ꎬ16ꎬ11ꎬ12ꎬ8ꎬ10ꎬ9ꎬ13ꎬ6ꎬ17ꎬ14ꎬ1ꎬ2ꎬ4ꎬ3ꎬ7ꎬ5ꎬ15㊀㊀由表2可知:5种算法均能得到近似最优解ꎬ但GA ̄PSO算法更为优异:蚁群算法㊁粒子群算法㊁遗传算法㊁改进人工蜂群算法所得最优解适应度分别为21㊁21㊁21㊁20ꎮ与以上4种算法相比ꎬ一方面ꎬGA ̄PSO算法所得最优解适应度为17ꎬ其解更优ꎻ另一方面ꎬ对比迭代次数与运行时间ꎬGA ̄PSO的迭代次数远远小于以上几种算法ꎬ且运行时间与以上算法相比较短ꎮ综上所述ꎬ本文提出的GA ̄PSO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更具优越性ꎮ4㊀结束语DSP问题作为维修前所必须解决的问题ꎬ组合优化极具挑战性ꎮ其一是由于其在进行排列中ꎬ存在着143 第3期王玉鑫ꎬ等:基于遗传 ̄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研究优先约束ꎬ使得模型的建立和算法的实现更加困难ꎻ其二是随着装配体可拆卸零件数量的增长ꎬ其排列组合将呈爆炸式增长ꎬ所以在建立模型和其求解算法时ꎬ要充分考虑这一现象ꎮ本文通过拆卸优先图建立拆卸模型ꎬ并采用约束矩阵将模型表达为数学形式ꎬ不同于之前的研究ꎬ无需不断对约束矩阵进行迭代更新ꎬ将其作为约束运用于后续算法ꎬ可以方便地对序列进行合规调整ꎻ运用优先保存交叉方式和倒序式变异ꎬ对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ꎬ再将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ꎬ改进了粒子群算法的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ꎮ最后ꎬ笔者以液压泵作为算例ꎬ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ꎬ结果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以及较快的收敛速度ꎮ在今后的研究中ꎬ笔者将着手大型装备的多人协作拆卸序列规则ꎻ同时ꎬ此算法只适用于单人完全拆卸ꎬ笔者会在将来的研究中做进一步完善ꎮ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ZHANGNꎬLIUZꎬQIUCꎬetal.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usingafastandeffectiveprecedence ̄baseddisas ̄semblysubset ̄generationmethod[J].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MechanicalEngineersꎬPartB:JournalofEngineeringManufactureꎬ2020ꎬ234(3):513 ̄526. [2]㊀刘志峰ꎬ杨德军ꎬ顾国刚.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1ꎬ34(2):161 ̄165ꎬ179.[3]㊀章小红ꎬ李世其ꎬ王峻峰ꎬ等.基于蚁群算法的单目标选择性拆卸序列规划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ꎬ2007ꎬ13(6):1109 ̄1114.[4]㊀WANGWLꎬSHIXJ.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basedonpoisoningantcolonyalgorithm[J].KeyEngineer ̄ingMaterialsꎬ2014ꎬ572(1):340 ̄343.[5]㊀邓明星ꎬ王菊梅ꎬ唐秋华ꎬ等.基于蚁群算法的选择性拆卸序列规划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ꎬ2018ꎬ51(3):257 ̄261ꎬ267.[6]㊀LIUJꎬZHOUZꎬPHAMDTꎬetal.Robotic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usingenhanceddiscretebeesalgorithminremanufactur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Researchꎬ2018ꎬ56(9):3134 ̄3151.[7]㊀宋守许ꎬ张文胜ꎬ张㊀雷.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产品拆卸序列规划[J].中国机械工程ꎬ2016ꎬ27(17):2384 ̄2390.[8]㊀JIAOQLꎬXUD.Adiscretebatalgorithmfor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J].JournalofShanghaiJiaotongU ̄niversity(Science)ꎬ2018ꎬ23(2):276 ̄285. [9]㊀TSENGYJꎬYUFYꎬHUANGFY.Agreenassemblyse ̄quenceplanningmodelwithaclosed ̄loopassemblyanddis ̄assemblysequenceplanningusingaparticleswarmoptimiza ̄tionmethod[J].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ꎬ2011ꎬ57(9 ̄12):1183 ̄1197. [10]㊀张秀芬ꎬ张树有.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产品拆卸序列规划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ꎬ2009ꎬ15(3):508 ̄514. [11]㊀张济涛ꎬ樊静波ꎬ高㊀亮.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J].现代制造工程ꎬ2015ꎬ38(4):110 ̄115. [12]㊀任亚平.废旧产品拆解序列规划问题建模与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ꎬ2019. [13]㊀刘福才ꎬ贾亚飞ꎬ任丽娜.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异结构混沌反同步自抗扰控制[J].物理学报ꎬ2013ꎬ62(12):98 ̄105.[14]㊀WANGHꎬXIANGDꎬDUANGH.Ageneticalgorithmforproduct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J].Neurocom ̄putingꎬ2008ꎬ71(13 ̄15):2720 ̄2726.[15]㊀RENYꎬZHANGCꎬZHAOFꎬetal.Anasynchronousparalleldisassemblyplanningbasedongeneticalgorithm[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ꎬ2018ꎬ269(2):647 ̄660.[16]㊀TIANYTꎬZHANGXFꎬLIUZHꎬetal.Productcooper ̄ativedisassemblysequenceandtaskplanningbasedonge ̄neticalgorithm[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d ̄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ꎬ2019ꎬ105(5 ̄6):2103 ̄2120.[17]㊀PRADEEPMONTGꎬSRIDHARANRꎬPANICKERVV.Developmentofmodifieddiscreteparticleswarmoptimiza ̄tionalgorithmforquadraticassignmentproblems[J].In ̄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EngineeringComputa ̄tionsꎬ2018ꎬ9(4):491 ̄508.[18]㊀WANGHꎬXIANGDꎬRONGYꎬetal.Intelligentdisas ̄semblyplanning:areviewonitsfundamentalmethodology[J].AssemblyAutomationꎬ2013ꎬ33(1):78 ̄85. [19]㊀张文胜.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机电产品并行拆卸序列规划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ꎬ2017.[编辑:雷㊀敏]本文引用格式:王玉鑫ꎬ任㊀帅.基于遗传 ̄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研究[J].机电工程ꎬ2021ꎬ38(3):337-342.WANGYu ̄xinꎬRENShuai.Disassemblysequenceplanningmethodbasedonhybridgeneticparticleswarmoptimizationalgorithm[J].JournalofMechanical&ElectricalEngineeringꎬ2021ꎬ38(3):337-342.«机电工程»杂志:http://www.meem.com.cn 243 机㊀㊀电㊀㊀工㊀㊀程第38卷。

深度自编码与自更新稀疏组合的异常事件检测算法

深度自编码与自更新稀疏组合的异常事件检测算法

DOI : 10.11992/tis.202007003深度自编码与自更新稀疏组合的异常事件检测算法王倩倩,苗夺谦,张远健(同济大学 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4)摘 要: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检测算法输入通常为视频帧或光流图像,检测精度和速度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以运动前景块为中心的卷积自动编码器和自更新稀疏组合学习(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s and self-updating sparse combination learning, CASSC)算法。

首先,采用自适应混合高斯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提取视频前景,并以滑动窗口的方式根据前景像素点占比过滤噪声;其次,构建3个卷积自动编码器提取运动前景块的时空特征;最后,使用自更新稀疏组合学习对特征进行重构,依据重构误差进行异常判断。

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异常事件检测的准确性,且可以满足实时检测需求。

关键词:深度学习;稀疏组合;自动编码器;自更新;异常事件检测;卷积神经网络;无监督学习;稀疏学习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785(2020)06−1197−07中文引用格式:王倩倩, 苗夺谦, 张远健. 深度自编码与自更新稀疏组合的异常事件检测算法[J]. 智能系统学报, 2020, 15(6):1197–1203.英文引用格式:WANG Qianqian, MIAO Duoqian, ZHANG Yuanjian. Abnormal event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deep auto-encoder and self-updating sparse combination[J].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2020, 15(6): 1197–1203.Abnormal event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deep auto-encoder andself-updating sparse combinationWANG Qianqian ,MIAO Duoqian ,ZHANG Yuanjian(Key Laboratory of Embedded System and Service Comput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Abstract :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abnormal event detection, frames or optical flow are con-sidered but the resulting accuracy and speed are not satisfactory.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we present an algorithm based on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s and self-updating sparse combination learning, which is centered on the move-ment of foreground blocks. First, we use an adaptive Gaussian mixture model to extract the foreground. Using a sliding window, the foreground blocks that are moving, are filtered based on the number of foreground pixels. Three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s are then constructed to extrac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eatures of the moving foreground stly, self-updating sparse combination learning is applied to reconstruct the features and identify abnormal events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erro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existing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method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abnormality detection and enables real-time detection.Keywords : deep learning; sparse combination; auto-encoder; self-updating; abnormal event detection;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unsupervised learning; sparse representation异常事件检测是指通过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分析视频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异常事件。

《信息隐藏技术》 课件 第5章 基于数字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

《信息隐藏技术》  课件   第5章 基于数字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
载体的亚仿射置乱对隐藏信息具有同样的置乱效果,提高了 本算法的鲁棒性。
第五章基于数字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
3.抗分析性分析
在隐藏区域的选取上,lαβ-CGBP算法对载体图像进行两 次lαβ颜色分解,隐藏区域较为隐蔽,且目前专门针对lαβ颜色
空间进行有效分析的信息隐藏分析方法较少。
4.隐藏信息量分析
嵌入信息量取决于lαβ-CGBP算法选择的载体图像以及
第五章基于数字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
3.信息隐藏的流程与步骤
基于lαβ与组合广义位平面的信息隐藏算法的信息隐藏
共分为五个算法
图5-5-基于lαβ和 CGBP的信息隐藏算法流程
第五章基于数字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 4.信息的提取 根据隐藏信息时的步骤,提取隐藏信息的过程分为以下
色分解,对β分量进行灰度转换,并进行位平面分解,按照规则3
隐藏信息的Hash(记为RH)。接收方利用RH 与RL中嵌入信息 Hash值的比较可以快速判断含密图像是否被篡改。
第五章基于数字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
4.信息的提取
根据隐藏信息时的算法,提取信息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1) 对含密图像进行CL多小波变换,得到LL1子图的4个分 量子图。
第五章基于数字图像的信息隐藏算法
第五章 基于数字图像的信息 隐藏算法
1. 基于lαβ与组合广义位平面的信息隐藏算法
2. 基于 CL多小波与 DCT的信息隐藏算法 3. 空间域与变换域在信息隐藏算法中的联合应用方法 4. 基于 GHM 与颜色迁移理论的信息隐藏算法 5. 基于 CARDBAL2与颜色场结构法的信息隐藏算法
如图 5-1(c)所示。抽取与转化过程如式(5-1)所示:
其中,R、G、B 为载体图像的RGB分量值,R"、G"和B"为对l分

解纠缠邻域信息聚合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解纠缠邻域信息聚合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解纠缠邻域信息聚合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马浩凯;祁云嵩;吴宇斌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研究》
【年(卷),期】2024(41)3
【摘要】针对现有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知识补全模型在处理知识图谱异构性上的不足,及大部分模型采用单一静态实体表示方式导致的模型表达能力受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解纠缠邻域信息聚合模型。

首先,该模型通过学习每个实体的解纠缠表示,对实体的潜在影响因子进行多组件表示。

其次,利用注意力机制,为两个相连的实体选择最具影响力的潜在影响因子作为连接要素。

接着,通过关系感知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聚合实体因子级的邻域消息,有效地减少了在信息聚合过程中不相关信息的相互干扰,进而显著增强了模型的语义表达能力。

此外,为了使模型在评分过程中关注与给定关系最相关的实体组件,进一步引入了一个自适应评分系数,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地感知给定的关系与实体不同组件的关联度。

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模型在WN18RR和FB15K-237数据集的知识图谱补全任务上相较其他先进基线模型表现更优,并显著地增强了模型的表达能力。

【总页数】7页(P772-778)
【作者】马浩凯;祁云嵩;吴宇斌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基于邻域聚合与CNN的知识图谱实体类型补全
2.一种融合自适应增强语义信息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3.基于二阶邻域的层级注意力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4.面向真实世界的知识挖掘与知识图谱补全研究(二):非结构化电子病历信息抽取方法及进展
5.邻域信息分层感知的知识图谱补全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算机科学】_神经网络算法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4

【计算机科学】_神经网络算法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724

推荐指数 5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神经网络 竞争hopfield神经网络 多边形近似 合并拆分 高阶交叉累量 预测 集成神经网络 阈值 遗传算法 迁移学习 车牌定位 调制识剐 覆盖算法 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自适应 自组织神经网络 聚类分析 网络时延 综述 结构自适应确定 级联模糊神经网络 离子群优化算法 离子浓度预测 盲源分离 盲信号分离 独立分量分析 特征降维 特征选择 混杂案例推理 泛函网络 法向量场 模糊模型 模糊推理 概念格 权值直接确定 曲面重建 数字学习 散乱点集 故障诊断 改进的极值中值滤波 循环结构 形态学 形式背景 形式概念分析 序列图像 层次贝叶斯 学习算法 多目标识别 多学位识别 增长型神经网络 垃圾邮件过滤 回归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0卷总目次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0卷总目次

二元 小波 紧框架存在 的充分条件 ………………………………………………………………… …… 陈清江,李 杰 ( 1 ) 2 7 涡度拟能的选择性衰变及波 的选择 …… …… …… ……………………………… 蔡景景 ,马 国栋 ,周 雷,刘永 明 ( 2 ) 2 4 个 一3 齐次核的 Hlet i r 型积分 不等式 ……………………………………………………………… ………… 杨 必成 ( 2 ) b 3 5
基 于改进 型脉 冲耦合神经 网络 的关键路径求解
………………………………… 白云 洪,周冬明 ,赵 东风,杜
华 (3) 2 3
最小二乘支持 向量机在人脸识别 中的应用 ………………………………………………… 何晨光 ,贺思德 ,董志 民 ( 3 ) 2 9 基于接 收信 号 自相关矩 阵匹配 的 UWB信道盲估计 ………………………………………… 赵 翔 ,朱行 涛,刘郁林 (4 ) 2 6 基于小波变换 与块分割 的多聚焦 图像融合 …………………………………………………………… 郭 敏 ,任 娜 ( 5 ) 2 1 采用 0 3 MO 工艺开关 电容 调制器的设 计和实现 ………………… 杨 志民,马永杰 ,摆玉龙 ,马义德 (4 ) .1 m C S 3 4
云南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2 0 年 08

第 3 O卷
总教育 收费 问题 的微分方程模型与宏观调控分析 …………………………… ………………………………… 化存才 ( ) 1 局部 凸空间中的 A rw—B rn i —Bak e 定理 的推广 …………………………………… 黄 辉,江传 军,鲁大景 ( ) r o a kn l w l a c l 7 非线性随机延迟微分方程半 隐式 E l 方法 的收敛性 ……… ……………………………… 王 文强 ,李寿佛 ,黄 山 ( 1 ur e 1)

ICA

ICA

第2章独立分量分析原理2.1 引言ICA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它是从多维统计数据中找出隐含因子或分量的方法。

从线性变换和线性空间角度,源信号为相互独立的非高斯信号,可以看作线性空间的基信号,而观测信号则为源信号的线性组合,ICA就是在源信号和线性变换均不可知的情况下,从观测的混合信号中估计出数据空间的基本结构或者说源信号。

目前ICA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ICA的基本理论和算法的研究,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基本线性ICA模型的研究以及非线性ICA、信号有时间延时的混合、卷积和的情况、带噪声的ICA、源的不稳定问题等的研究。

算法的研究可分为基于信息论准则的迭代估计方法和基于统计学的代数方法两大类,从原理上来说,它们都是利用了源信号的独立性和非高斯性。

各国学者提出了一系列估计算法。

如FastICA算法、Infomax 算法、最大似然估计算法、二阶累积量、四阶累积量等高阶累积量方法。

另一类工作则集中在ICA 的实际应用方面,已经广泛应用在特征提取、生物医学信号处理、通信系统、金融领域、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等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这些应用充分展示了ICA的特点和价值。

本章首先了介绍了ICA原理;接着简单阐述了ICA的发展历史;因ICA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为更好地理解ICA的原理及算法,与ICA密切相关的概率、统计、信息论等数学知识亦得到了简要阐述;最后介绍了ICA中独立性度量的几种方法。

2.2 独立分量分析的定义2.2.1独立分量分析的线性模型因为ICA是伴随着盲信号分离(Blind Signal Separation, BSS)问题发展起来的,所以BSS问题的介绍,有助于对ICA的理解。

(1)盲信号分离问题[24][25]BSS问题是信号处理中一个传统而又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BSS是指仅从观测的混合信号(通常是多个传感器的输出)中恢复独立的源信号,这里的“盲”是指:1.源信号是不可观测的;2.混合系统是事先未知的。

信息论与编码第

信息论与编码第

第1章 绪论
3.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媒介,是通信系统把载荷消息 的信号从甲地传输到乙地的媒介。在狭义的通信系统中,实 际信道有明线、电缆、波导、光纤、无线电波传播空间等, 这些都属于传输电磁波能量的信道。当然,对广义的通信系 统来说,信道还可以是其他的传输媒介。信道除了传送信号 以外,还有存储信号的作用,在信道中还存在噪声和干扰, 为了分析方便起见,把在系统其他部分产生的干扰和噪声都 等效地折合成信道干扰,看成是由一个噪声源产生的,它将 作用于所传输的信号上。这样,信道输出的是已叠加了干扰 的信号。由于干扰或噪声往往具有随机性,因此信道的特性 也可以用概率空间来描述。
第1章 绪论
当已知信源符号的概率特性时,可计算它的信息熵,用 它表示每个信源符号所载有的信息量。编码定理不但证明了 必存在一种编码方法,使代码的平均长度可任意接近但不能 低于信息熵,而且还阐明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使概率 与码长匹配。信源编码定理出现后,编码方法就趋向于合理 化。从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出发,1948年,香农在论文中提 出并给出了简单的编码方法(香农编码);1952年,费诺(Fano) 提出了一种费诺码;同年,霍夫曼(D.A.Huffman)构造了一 种霍夫曼编码方法,并证明了它是最佳码。霍夫曼码是有限 长度的块码中最好的码,亦即它是代码总长度最短的码。 1949年,克拉夫特(L.G.Kraft)提出了Kraft不等式,指出了即 时码的码长必须满足的条件。后来,麦克米伦(B.McMillan) 在1956年证明惟一可译码也满足此不等式。到1961年,卡拉 什(J.Karush)简化了麦克米伦的证明方法。
第1章 绪论
若对概率特性未知或不确知的信源进行有效的编码,上 述方法已无能为力。对有些信源,要确知信源的统计特性相 当困难,尤其是高阶条件概率;何况有时信源的概率特性根 本无法测定,或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例如,地震波信号就是 如此,因为无法取得大量实验数据。当信源序列是非平稳时, 其概率特性随时间而变更,要测定这种信源的概率特性也近 乎不可能。人们总希望能有一种编码方法通用于各类概率特 性的信源,通用编码就是在信源统计特性未知时对信源进行 编码,且使编码效率很高的一种码。

219388438_基于树莓派的小型5G_系统研究

219388438_基于树莓派的小型5G_系统研究

第8期2023年4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InternetTechnologyNo 8April,2023基金项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计算机学院;项目名称:基于树莓派的5G系统研究;项目编号:5112210832,S202211232035㊂作者简介:王鹏(2002 ),男,北京人,本科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㊂基于树莓派的小型5G系统研究王㊀鹏,王㊀齐,赵㊀鑫,李昌骏(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100101)摘要:5G系统以其大吞吐低延迟的特性为自动驾驶㊁工业 智 造以及 元宇宙 等新概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㊂因此,面向5G系统的学习及研究对于持续支撑新型业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㊂然而,现有的5G系统以大型商用系统为主,使得如本科生研究小组这种小型研究团队难以开展针对5G系统的研究及优化㊂为此,文章借助树莓派,将复杂开源5G项目进行解耦,并对其结构进行重构,设计了一套面向学习实践的小型5G系统 RespG㊂该系统为5G学习有需求的用户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道路㊂实验数据表明,该系统可实现与802 11ax相当的性能,验证了项目的可行性㊂关键词:5G;5G核心网;O-RAN;Free5GC;树莓派中图分类号:TP393;TN914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随着第五代通信技术的愈发成熟,各大商业公司(移动㊁电信等通信公司)逐步开始布局商用5G领域㊂5G商用设施于2020年开始全面落地㊂国家制定了全面开展5G和千兆光纤网等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普及政策,在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的高速度㊁低功耗㊁低延迟和万物互联等特点建设数字中国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励市场和企业参与5G研发㊁部署和使用㊂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树莓派的小型化5G系统 RespG㊂本系统拥有模型小型化㊁结构简单化等特点㊂笔者通过对开源项目Free5GC的功能进行精简及包装,保留关键和必要的功能,将其部署在虚拟机中,将装有开源项目UERANSIM的树莓派与计算机连接,从而实现5G核心网和RAN的连接,最终实现了5G系统的部署㊂本系统为教育界相关5G系统㊁5G核心网的教学与讲解提供模型基础㊂1㊀现有5G系统存在的问题1 1㊀不能直接实现接入网运行的系统㊀㊀在目前所运行的大部分5G系统中,5G核心网与5G接入网是两个不同的系统㊂其中,5G核心网用于处理申请㊁实现功能㊁反馈信息㊂5G接入网是通过基站将信号进行转换从而实现收发功能[1]㊂本文则将5G核心网与5G接入网看作一个整体㊂1 2㊀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针对性地研究5G系统原理㊀㊀现有的5G系统开源项目都在不断增加核心网的功能,使得核心网的功能可以更加完善灵活㊁适应更多的场景,但这也导致了核心网的功能过于冗杂,不利于初学者对5G核心网的原理进行针对性的研究[2]㊂1 3㊀没有全方位普及,不方便研究者学习㊀㊀从目前存在的5G信号覆盖场所来看,仍有些地区未被5G信号覆盖,而且已经存在5G信号的场所所用的5G系统大多为复杂㊁企业私有的系统㊂对于研究者而言,目前缺少一个便捷㊁简练的5G模拟环境㊂2㊀关于5G核心网的相关研究㊀㊀目前关于5G核心网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对核心网的搭建和核心网功能的拓展㊂2 1㊀核心网的搭建㊀㊀对于核心网搭建的研究,部分是为了使核心网更加灵活,可以满足现今更多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将基于服务的架构引入移动网络实现㊂2 2㊀核心网功能的拓展㊀㊀核心网功能拓展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针对网络切片功能实现的[3],也有对5G核心网中网络切片的可拓展性和性能分析,如通过引入基于PEPA的新复合结构构建模型来维护和提升现有服务的切片容量㊂5G核心网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的云化DC建设,对应用层和核心网实现云化,将5G核心网进行虚拟化部署是5G核心网部署的关键㊂5G核心网的下沉㊁CU(即eNB的中心单元)㊁DU(即eNB的分布单元)的合并集中虚拟化部署是5G技术的关键,如图1所示㊂3㊀基于树莓派的小型化5G系统设计3 1㊀模块设计㊀㊀在实验的设计上,本文借用了Github的开源项目 Free5GC和UERANSIM㊂本实验的目标如下:3 1 1㊀系统小型化㊀㊀当前的5G核心网功能繁多,如流量使用报告㊁分组路由和转发等,不利于初学者对5G核心网的学习㊂㊀㊀图1㊀5G核心网本实验通过删除核心网的非必要功能,如流量使用报告㊁转发等功能,只保留核心网用户信息的注册㊁管理和实现用户接入网络的功能,使得整个核心网变得更加简洁明了,更便于初学者的学习和使用㊂3 1 2㊀结构简单化㊀㊀本实验将传统的5G信号收发系统转换为大型基站,简化为3个模块,即核心网功能实现模块㊁射频信号与数字信号转译模块和射频信号收发模块,以实现核心网㊁O-RAN和射频基站的功能,从而实现5G系统的部署㊂3 2㊀核心网功能实现模块㊀㊀本实验将Free5GC安装在虚拟机中,以实现5G核心网的虚拟化功能㊂对于核心网的数据接收与发送功能的实现,本实验采用了光纤的方式将搭载信号转译模块的树莓派与搭载5G核心网的Linux虚拟机相连,通过N2接口从收到的射频信号中提取NAS数据传输到核心网中的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andMobilityManagementFunction,AMF)模块中,并逐步将功能信息传输到对应的功能模块中,在功能模块中实现该功能后,再通过AMF和N2接口传回树莓派㊂3 3㊀射频信号与数字信号转译模块㊀㊀信号转译模块即5G基站中的RAN功能㊂本实验通过将开源项目UERANSIM安装在树莓派上来实现O-RAN,即把CU和DU存放在树莓派内部的Linux运行系统中,实现CU和DU的虚拟化,进而实现对收到的射频信号的转译和对核心网发出信号的编译㊂3 4㊀实验装置搭建㊀㊀核心网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安装Free5GC于本地虚拟机中并进行配置修改㊂O-RAN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在树莓派安装UERANSIM配置修改,从而使树莓派拥有O-RAN的功能,实现接入网(基站)㊂最后通过核心网以及接入网互相更改IP地址实现二者的连接㊂4㊀系统实现4 1㊀实验流程㊀㊀本实验进行了Free5GC和UERANSIM的安装并修改了相关配置㊂通过启动充当5G核心网的Free5GC和充当O-RAN的UERANSIM,并将O-RAN与核心网相连接,再从O-RAN注册一个UE并接收返回的虚拟网卡,通过该通道实现互联网连接㊂4 2㊀Free5GC与该实验的适配方法㊀㊀首先,克隆Free5GC开源项目到本地文件中㊂其次,由于UE需要向AMF组件发送注册请求以及和SMF㊁UPF的交互,所以需要将本地相关配置文件中的接口IP地址改为当前虚拟机分配的IP地址㊂最后,通过启动WebConsole进入网页控制台添加UE(相关配置可自行改动)㊂4 3㊀UERANSIM与该实验的适配方法㊀㊀首先,将UERANSIM克隆到树莓派所安装的系统中㊂其次,由于系统需要与核心网连接,所以需要修改相关接口的IP地址(包括树莓派分配的IP地址以及AMF的IP地址),在确保一致的情况下即可启动相关程序进行实验㊂4 4㊀系统测试㊀㊀本文利用iperf3工具对该小型5G系统进行了数据传输测试,以此证明该5G系统的可用性㊂为了解核心网性能的情况,本文对实验核心网与本地核心网进行了基于TCP协议吞吐量测试,以此获取该5G系统的核心网与本地核心网文件传输效率㊂为了减小误差,该测试每项数据都经过了5次测试取平均值㊂经过测试并统计得出了该5G系统核心网的TCP上行平均吞吐率为75Mb/s,TCP下行平均吞吐率为85Mb/s,本地核心网上行平均吞吐率为85Mb/s,本地核心网下行平均吞吐率为95Mb/s㊂结果如图2所示,设备数据传输速率较为稳定,没有出现断层现象,平均吞吐量与本地数据情况相差不大,能够支持设备正常应用㊂其他项目受TCP拥塞控制算法的影响,在路径上运行的吞吐率约为200Mb/s,辅助吞吐量802 11n,标称吞吐率约为70Mb/s,略低于本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文件的网络实际数据传输速率足够支持设备的正常使用㊂本实验分别对核心网进行了基于UDP协议的上行和下行的吞吐量测试和延迟抖动测试,以此测试该图2㊀核心网TCP吞吐量测试系统核心网的即时通信㊁在线视频音频播放传输等功能㊂经过测试并统计得出了该5G系统核心网的UDP平均上行吞吐量为120Mb/s,UDP平均下行吞吐量为110Mb/s,UDP上行延迟抖动平均为0 2ms,UDP下行延迟抖动平均为0 25ms㊂设备数据传输㊀㊀速率较为稳定,可靠性能高㊂平均吞吐量能正常满足需求,表明该系统对即时通信㊁在线视频和音频播放传输等功能的网络实际数据传输速率足够支持设备的正常使用㊂本实验对实验接入网进行了基于TCP协议的吞吐量测试,以此测试该5G系统的接入网文件传输效率㊂经过测试并统计得出了该5G系统接入网的TCP上行平均吞吐率为5 5Gb/s,TCP下行平均吞吐率为10Gb/s,本地接入网的TCP上下行平均吞吐率为18Gb/s㊂从实验结果来看,实验设备的接入网TCP吞吐量仍能支持设备应用的正常使用,设备数据传输速率也较为稳定㊂本文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接入网UDP数据也同样进行了测试,由于结果与TCP结果趋势相同,本文不再重复叙述接入网UDP结果数据㊂5㊀结语㊀㊀本文对该5G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如对接入网和核心网的TCP和UDP吞吐量测试和延迟抖动测试,证明了该系统是可行的㊂本实验的研究为教育界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基础5G核心网和5G系统,可以通过树莓派和虚拟机进行快速部署,以此来达到模拟5G系统模型的实现,进行5G教学㊂参考文献[1]张健,李承基,王涛.广电5G核心网规划思考[J].广播电视网络,2022(6):33-35.[2]郎睿.5G核心网创新技术研究及应用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2(3):81-83.[3]SATTARD,MATRAWYA.Optimalsliceallocationin5Gcorenetworks[J].IEEENetworkingLetters,2019(2):48-51.(编辑㊀王雪芬)Researchonasmall5GsystembasedonRaspberryPiWangPeng WangQi ZhaoXin LiChangjunSchoolofComputing Beijing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 Beijing100101 ChinaAbstract The5Gsystemprovidesstrongsupportfornewconceptssuchasautonomousdriving industrial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Metaverse duetoitshighthroughputandlowlatencycharacteristics.Therefore learningandresearchon5Gsystemsisofgreatsignificanceforcontinuouslysupportingthedevelopmentofnewbusinesses.However thechallengeisthatexisting5Gsystemsaremostlycommercialsystems makingitdifficultforsmallresearchteamslikeundergraduatestudentresearchgroupstostudy5Gsystems.Tothisend thepaperutilizesRaspberryPitodecouplecomplexopensource5Gprojectsandrestructuretheirstructure designingasmall5Gsystemforlearningandpractice RespG.Thissystempavesthewayforlearning5Gsimplyandeasily.Experimentalresultsindicatethatthesystemcanachievecomparableperformanceto802 11ax.Keywords 5G 5Gcorenetwork O-RAN Free5GC Raspberrypi。

一种面向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的图像识别算法

一种面向交通标志识别系统的图像识别算法
收稿日期!"#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9% CD+/-.D(CD+7,D(0*/).*)E-7.FD+/-. -GH4/.D=#8&!"9% 作者简介张长青#$&" A 男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智能交 通与控制
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因此本文基于 'VT 极限学习机模型结合改进
N-b! W-# "W-! "+"W-1# !&#?47* < (+C 算法
!#"#
将上述 'VT 模型和 ?p>A@HU算法进行结合"
即可得到本文用于交通标志识别的 @HUA'VT算法"
相应的流程如图 # 所示% 具体步骤可描述为)
!## 对训练和测试样本集! 包含 <% 类交通标志#
执行 ?p>特征的提取操作"并以文本文件的形式进行
h bLcM
!$#
至此"在 'VT 模型的具体应用中"输出节点的个
数应按照交通标志识别系统中的训练样本类别数! 1
类# 进行设置% 当第 =类中存在某个训练样本 3-时" 则输出的二进制目标向量 N-中的各个元素除第 =个 元素为 # 外皆为 "% 最终"可根据 N-的最大值确定测 试样本的类标"即
根据激活方程和逼近样本 ! 零误差# 表达式" 可
得到
^ D
"-N! 5-_3-59-# 2#6"62#"!"+"D !<#
-2#
相应的简化形式为

东大课表

东大课表

工商管理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y2014620225 y2014620225 y2014620227 y12543013 y12543014 y12543016 y12543017 y12543019 y12543021 y12543022 y12543024 y12543025 y12543029 y12543032 y12543033 y2014540001 y2014540009 y2014540010 y2014540011 y2014540012 y2014540013 y2014540014 y2014540015 y2014540016 y2014540016 y2014540021 y2014540021 y2014540023 y2014540024 y2014540026 y2014540033 y2014540035 y2014540037 y2014540038 y2014540039 y2014540040 y2014540041 y2014540044 y2014540045 y2014540046 y2014540047 y2014540048 y2014540049 y2014540050 y2014540051 y2014540052 y2014540058

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研究进展

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0 05 11;修回日期:2020 07 02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F2017203169);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ZD2017080) 作者简介:张恩琪(1994 ),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本生成图像;顾广华(1979 ),男(通信作者),河南濮阳人,教授,硕导,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信息处理(guguanghua@ysu.edu.cn);赵晨(1994 ),女,河北唐山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本生成图像;赵志明(1995 ),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视频中人体行为识别.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研究进展张恩琪1,2,顾广华1,2 ,赵 晨1,2,赵志明1,2(1.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2.河北省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004)摘 要:基于零和博弈思想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GAN)模型的意义在于可通过无监督学习获得数据的分布,并能生成较逼真的数据。

它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尤其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图像生成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成为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

以GAN模型及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结果为研究对象,对GAN的改进和扩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文本合成图片等多个实际应用领域展开讨论,系统地梳理、总结出GAN的优势与不足,同时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强化学习对GAN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预测分析。

关键词:零和博弈思想;生成式对抗网络;无监督学习;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文本合成图片中图分类号:TG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3695(2021)04 002 0968 07doi:10.19734/j.issn.1001 3695.2020.05.0095Researchprogresson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ZhangEnqi1,2,GuGuanghua1,2 ,ZhaoChen1,2,ZhaoZhiming1,2(1.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Engineering,Yanshan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2.KeyLaboratoryofInformationTransmission&SignalProcessingofHebeiProvince,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Abstract:ThesignificanceoftheGANmodelbasedonthezero sumgameideaisthatthedatadistributioncanbeobtainedthroughunsupervisedlearning,anditcangeneratemorerealisticdata.Itcanbeappliedinmanyfields,especiallythefieldofcomputervision,andachievedgreatresultsinimagegeneration,sothatitbecomesahotspotincurrentresearch.ThispapertooktheGANmodelanditsapplicationresultsinspecificfieldsastheresearchobject,conductedextensiveresearchontheimprovementandexpansionofGANresearchresults,anddiscussedfrommultiplepracticalapplicationareassuchasimagesu per resolutionreconstructionandtextsynthesispictures.Itsystematicallysortedoutandsummarize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GAN,predictedandanalyzedthedevelopmenttrendandapplicationprospectofGANincombinationwith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andreinforcementlearning.Keywords:zero sumgametheory;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unsupervisedlearning;imagesuper resolutionreconstruc tion;textsynthesispicture 近年来,各类深度学习模型不断被提出,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1]的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

融合YOLOV5+DSST+KCF的目标检测跟踪算法在激光通信中的应用

融合YOLOV5+DSST+KCF的目标检测跟踪算法在激光通信中的应用

检测算法识别激光通信设备来取 代激 光 通 信 中 ;X8 系 统 中 置 %但 是 此 类 算 法 在 跟 踪 过 程 中 存 在 一 定 的 弊 端 )%" 由
的初始指向与快速捕获&正确识别到通信设备后利用步进 于目标框大小不会随着目标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导致容易
电机辅助视觉目标跟踪算法对被跟踪目标展开跟踪&这一 过程对应的是激光通信过程中的粗跟踪%接下来分别对通
将 背 景信 息引 入到 跟 踪 模 型 中$"" 目 标 跟 踪 的 初 始 帧 需 要人为进行框选&即若第一帧中没有目标则需要切换到下
信设备的目标检测与目标跟踪部分展开叙述%
一帧甚至需要移动相机模块将目标移动到拍摄画面中才可
针对激光通信设备识别模块采用的方法是使用视觉目 标检测方法& 视 觉 目 标 检 测 是 环 境 感 知 的 重 要 内 容 & ''( 但
量数据实时下传到地 面 终 端 是 其 主 要 应 用 领 域'%"(& 从 系 统 框架构成上考虑&可将空间激光通信分为有信标和无信标 两种结构& 本 文 提 到 的 空 间 激 光 通 信 使 用 的 是 有 信 标 光% 空间激光通信中的 ;X8 系统 !捕 获*对 准* 跟 踪" 是 实 现 高概率*快速捕 获* 高 动 态 跟 踪 的 前 提 与 保 障 & '$( 通 常 使 用的是复合控制 系 统 机 构&可 将 其 工 作 的 过 程 划 分 为 ' 个 主要阶段)分别是初始指向*快速捕获*粗精跟踪*动态
需 人 为框 选 这 一 问 题 & 前 文 中 提 到 的 ^.?.c+ 目 标 检 测 算法 刚好 可 以 弥 补 这 一 不 足 & 使 用 ^.?.c+ 检 测 到 被 跟 踪目 标后&作为 aCZ跟 踪 算 法 的 初 始 帧 展 开 后 续 的 跟 踪 $ 针对若拍摄画面中没有出现被跟踪目标问题&提出在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文章基于高斯分布提出一种信息论的启发式合成方法:根据给定的联合密度,研究产生随机向量的机制,从而引出(隐)高斯树结构;依赖于已知的树结构,构造分层的连续的合成方案,达到使用足够数量的公共随机变量来合成希望密度的研究目的。

算法中所使用的公共随机源由树顶层的隐变量、独立可加性高斯噪声、以及表达变量之间模糊性的伯努利符号三部分组成。

文章所提出的方法不但可以揭示数据隐含的内部联系,而且适用于在机器学习领域中产生仿真数据。

关键词 信息论;隐高斯树;随机向量合成;公共信息;连续合成隐高斯树的分层合成——一种基于信息论解决合成问题的方法引言本文基于高斯分布,通过提出高效合成概念,研究“具有规定联合密度的随机向量产生机制”。

粗略地说,这种高效性可以通过寻找表达随机向量整体依赖性的、最紧凑的公共随机源实现。

如果我们能从随机变量样本提取出这些公共随机性,剩下的样本就是随机噪声。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但可以揭示数据隐含的内部联系,而且适用于在机器学习领域中产生仿真数据。

最近的几篇使用相关度量来解决某些特定的检测和估计问题的论文[1-3],便是旨在找到这样的公共随机源。

此外,由文献[4]、[5]表明,通过诸如变分自编码器(VAEs)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等机器学习工具及其信息瓶颈分析方法来学习随机系统中最紧凑的参数,可得到更好的泛化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的目标是提出一个直观可操作的配置方法来合成某些类型的联合密度。

总体思路是对统计数据中的隐藏公共随机性进行建模和模拟,然后依次加入独立噪声元素来模拟整体数据。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将适当数量的随机比特输入随机信道来实现这一模型,其输出向量的经验统计在给定衡量标准下满足期望值。

本文的工作在数据合成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1)数据匿名化,例如可以保护包含了敏感个人信息的真实数据集的隐秘性和保密性[6];2)数据集扩充,例如可以用于扩展训练特定机器学习算法的数据集[7]。

在这些用途中,数据的特定统计学特征被捕捉并被用于合成新的数据。

我们旨在为如下情况提供解决方案:由规定的输出统计数据引出一个(隐)高斯树,假定其联合分布为高斯分布,而且隐变量和观测变量的条件统计独立关系具有稀疏的树结构。

由于模型中出现的条件独立关系与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中的零点直接对应,尤其是其稀疏的结构以及现有的拓扑学习的高效算法[8-9],使高斯图模型受到广泛关注,并在社交网络、生物学、经济学中有不同的用途[10-11]。

2 相关工作要解决合成方案中的高效性问题,Han 和Verdu [12]Ali Moharrer 1 魏双庆1 骆 源2,31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巴吞鲁日 708032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002403 上海交大-中国联通-广视通达大数据联合实验室 上海 200240基金项目: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YFE0100300)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 1320351)。

引入了给定信道可分解性的概念,该概念被定义为产生输出数据所需的最小随机性,并用合成密度和规定密度之间的总变分距离(Total Variation Distance)度量。

在文献[13]、[14]中,作者的目标是定义n 个相关随机变量的公共信息,以进一步解决这种问题。

虽然他们将以前的工作从双变量的情况推广到n 个随机变量,但是他们仍然采用与Wyner[15]一样的方案,即用单一源来定义这样的公共随机性。

这对我们的仿真方案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其中所有的变量都通过一个公共变量相互关联,我们将这种结构定义为星型树。

在文献[16]中,作者将两个联合高斯向量之间的公共信息描述为奇异值的函数,其中奇异值与两个高斯随机向量之间的协方差矩阵有关,然而,他们仍然是将随机向量分成两组,这与Wyner 的论文[15]中的双变量情况类似。

3 系统模型以上介绍的相关研究仅仅考虑了两组随机向量,在本节中,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合成方式,不再只考虑通过一个输入向量来合成数据,而是引入了代表相关系数符号信息的伯努利变量B作为另一种随机源,提高了合成效率。

在隐高斯树中,我们将处理两组变量。

X={X1,X2,…X n}表示高斯树上n个观测变量,其协方差矩阵∑X已给出。

向量集Y={Y1,Y2,…Y n}对我们来说是隐藏的,是需要被估计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X生成隐高斯树时,需要满足文献[11]中的某些条件。

已有一些文献,如文献[10]、[17]提出了高效的算法来推算高斯树的参数。

事实上,Choi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递归组合(RG)算法及其改进版本,即Chow-LiuRG(CLRG)算法,这种算法能恢复出一棵结构和风险与原先一致的高斯树,这支持了算法的正确性。

他们引入了树的度量,即两两相关值的绝对值的负对数,来运行算法。

在本文中,我们假设使用上述算法之一来获得隐高斯树的参数和结构信息。

在这种合成问题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合成高斯树所需输入的公共随机比特数量的高效性。

这一高效性表征为定义适当的随机序列以及包含那些序列的随机容器(我们分别定义为随机码字和码本)。

我们用输入的码率来定义合成系统的复杂度,因为极小化这一码率会减少生成输出数据所需的公共随机比特位数。

为了让公共随机源尽可能紧凑,我们从统计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独立随机性。

特别的,由于隐高斯树具有固有的符号奇异性,我们认为这种不确定性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降低高斯树的合成率。

为了阐明这一点,考虑下面的例子。

例1:考虑图1所示的高斯树,它由X1,X2,X3,X4四个观测变量组成,通过两个隐藏节点Y1(1)和Y2(1)互相连接。

定义ρ=E[X1Y1(1)]为输入Y1(1)和输出X1之间的相关值(边权),类似地,定义其他相关值ρ,ρ,ρ。

定义符号B j(1)∈{-1,1},j∈[1,2]作为第j个输入值对应的二元变量,我们将会看到它反映了两两相关值的符号信息。

对于图1展示的树,可以假设符号B j(1)=1对应ρ'=ρ,而B j(1)=-1对应ρ"=-ρ,其中ρ',ρ",i∈[1,2] or i∈[3,4]是使用某种推断算法,比如RG算法[10]所得到的相关值。

同样的,定义符号B12=B1(1)B2(1)。

容易看出恢复相关值推导出相同的协方差矩阵∑X,表明了在这个高斯树中的符号奇异点问题。

尤其是,对每个两两相关系数ρ,k<ι∈[1,2,3,4],如果x k,xι有相同的父节点,可以得到ρ=ρρ=(B j(1))2ρ ρ,其中第二个等式是因为不管符号值是多少,(B j(1))2等于1。

现在,根据符号B j(1)在{-1,1}中的取值,可以得到ρ=ρ' ρ'=ρ"ρ"。

并且,我们没有办法用目前所观察到的联合分布信息来区分这两种情况。

相似的,如果x k、xι连接不同的输入结点,则ρ=ρρ ρ=B1(1)B1(2)B12ρ ρ ρ,第二个等式成立是因为B12=B1(1)B1(2)。

同样的,无法仅根据输出的相关值恢复符号信息。

图1 一个以Y1(1),Y1(2)为隐藏节点的简单高斯树这证明了这样的符号奇异点可以被视为另一种随机噪声源,它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降低合成高斯树所需的码率。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图1中的高斯树想象成一个通信信道,来自Y(1)=[Y1(1),Y2(2)]的信息流通过四个信道,伴随独立的加性高斯噪声变量:,从而生成输出X:。

我们引入以为分布参数的二元伯努利符号随机变量,反映了两两相关系数的符号信息。

事实上,我们可以将输入到输出定义为以下的仿射变换。

其中描述相关性,也就是。

我们的目标是描述可达到/可实现的码率范围,并通过一个合成方案来生成密度为的所有高斯树,其中b(1)可取不同值,合成的混合密度与真实混合高斯树密度要求很难用总变分度量区分。

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首先生成许多采样序列(码字)(Y(1))N和(B(1))N来形成码本。

码本的大小为2NR Y(1)和2NR B(1),其中R Y(1)和R B(1)是码率,这和符号以及隐藏节点码字有关。

每一次生成输出序列时,我们首先任意的选择一个符号和隐藏节点码字,然后使用(1)中定义的合成信道来获得一个特定的输出序列X N。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生成序列的统计特性,即趋近于期望的统计数据,来形成码率的下界。

具体来说,我们定义下界为,其中是输出X之间的互信息量。

这对应于在高斯树假设下求解最小可达速率。

等价的,我们寻找的最优值来最大化由R Y(1)和R B(1)描述的可达速率范围。

为了阐明这种分层设计是如何影响统计数据的模拟的,考虑下面这个例子。

例2: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只证明这种分层方法确实能够生成目标高斯密度的样本。

因此,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不考虑例子中的符号变量。

高斯树此时具有如图2所示的叉形结构。

图 2 以Y1(1)为隐藏节点的简单高斯树这是一个有高斯源Y(1)和B(1)符号输入并以向量X=[X1,X2,X3]为输出的隐星形拓扑结构,可以按照下式建模。

方便起见,我们将符号变量设为B(1)=1。

假设协方差矩阵∑x已给出,其对角线上值为,,非对角线上的值都相等且为,,文献[18]证明了在这种情况下系数αi可以被唯一确定,在这噪声方差都被确粗略地说,我们首先生成一个样本Y i和另一个随机加性噪声样本Z i,根据(2)得到。

前文指出当速率时可达,这里互信息可以通过[19],其中|.|表示行列式,在本例中,。

正如我们讨论的,随着维度N的增加,样本数量指数增加并接近目标高斯密度,文献[20]也证明了这一点,码本尺寸以速率增加。

例1和例2展示了我们合成方法的总体思路。

在这里,我们给出隐高斯树在一般情况下的严格问题描述和操作设置。

1)使用总相关度量而不是KL散度来显示收敛性。

2)定义了回溯技术来合成整个混合高斯树而不仅仅是观测向量X。

特别的,我们想要强调多变量合成概念,定义一个具有一定依赖性结构的随机向量Y来表征公共随机性并生成公共随机位,而不是仅仅引入一个变量Y。

我们提供了一种分层合成算法,配以相应的可达区域,来合成能够导出高斯树的分布。

在文献[17]中这样的情况一般使用受约束的凸优化问题来定义,文献[3]证明了这种一般化假设的好处。

事实上,针对盲源分离问题,Steeg 等人使用了一种基于多层公共变量的新方法,并证明了他们提出的方法优于之前的算法。

与文献[3]、[17]类似,我们也考虑了多变量情况,但不同的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是表征可实现的速率,从而合成满足特定类别的隐高斯分布,即隐高斯树。

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的结果在假定的结构化合成框架下给出。

因此,虽然我们通过定义一个最优化问题,证明了提出的方法在建模和码率上都是高效的,但我们并没有反过来对该方案和速率区域的最优性进行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