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导论
软件工程的定义与概念
软件工程发展历程
软件工程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的关系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开发过程
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
第三部分:主要课程及内容
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网络原理
操作系统与系统编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软件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第四部分:实践教学
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介绍
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
软件测试与调试实践
软件项目管理实践
软件质量保证实践
第五部分:教学方法与评估
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
考试、作业与实验报告评估
课程设计与项目实践评估
第六部分:教学目标与培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功
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思维
第七部分:教学资源与保障
教材与参考书目
实验室设备与软件环境
教师团队与指导导师
学校资源与实习机会
第八部分:教学内容更新与发展
结合当前软件工程领域热点
引入新技术与新方法
持续改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
总结: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设计,旨在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课程安排,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提高学生在软件领域的竞争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成为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Foundations of Software Technique)课程编号:1013401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各专业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总学分:3.0学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标“软件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等理工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网络等计算机软件基础领域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掌握计算机较高层次的应用技能,并为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其它计算机后续课程奠定软件基础。

2.教学要求该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本课程所选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等。

二、课时安排三、教学内容1.概述(2学时)(1)教学目标对软件的概念、发展和特征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信息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概况;理解:软件的概念;掌握:软件的特征及其分类;(3)教学内容①信息与信息时代;②计算机与计算机系统;③软件的概念、特征、分类等(重点);④软件技术的的发展过程;2.常用数据结构及其运算(17学时)(1)教学目标对线形和非线性两类数据结构的几种非数值运算有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项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的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线性表和树两类数据结构;查找以及排序的算法实现;灵活运用:利用各种算法编写程序解决线形和非线性的各类实际操作问题。

(3)教学内容①数据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②算法及算法分析(重点);③线性表的结构及运算(重点、难点);④栈和队列(重点);⑤数组(重点);⑥树、二叉树、二叉树的遍历等(重点、难点);⑦图的存储结构、邻接表、邻接矩阵、图的遍历查找算法等(重点);⑧简单查找、二分查找、分块查找、二叉排序树查找及哈希表查找等(重点、难点);⑨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重点、难点);3.操作系统(10学时)(1)教学目标对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存储管理和处理器管理有深入的理解。

软件开发 教学大纲

软件开发 教学大纲

软件开发教学大纲软件开发教学大纲软件开发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涵盖了软件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广泛推广,软件开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培养具备软件开发技能的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软件开发教学的大纲设计,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一、课程目标软件开发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学生应能掌握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关键技能。

此外,课程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项目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1. 软件开发基础知识-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 软件设计原理与方法- 软件测试与调试技术2. 编程语言与工具- 常用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等)的语法和特性- 集成开发环境(IDE)的使用方法- 版本控制工具(如Git)的基本操作3. 软件开发实践-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软件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敏捷开发方法(如Scrum)的原理和实践- 软件质量保证与性能优化4. 前沿技术与趋势-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 移动应用开发与跨平台开发技术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软件开发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 实践操作:通过编写小型程序、参与项目开发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编程和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真实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软件开发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5. 论文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48课程类型:专业课学分:3开课教研室:计算机软件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先修《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等课程。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软件与软件工程,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式,结构化分析、设计与编码,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码,软件的评审、测试与维护,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

基本技能:能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参与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

重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难点:需求分析、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1、概论课程的教学要求给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⑴、软件软件的发展、软件的定义、软件的特点、软件的种类⑵、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工程的目标软件工程的原则⑶、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基于四代技术模型、面向对象与组件模型、混合模型教学要求掌握: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生命周期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模型2、可行性分析教学内容⑴、可行性研究的任务⑵、可行性研究的步骤⑶、系统流程图⑷、成本/效益分析教学要求了解:可行性分析的步骤3、需求分析教学内容⑴、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需求分析的任务、需求分析的步骤、需求分析的原则⑵、需求分析方法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基本符号、基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Warnier-Orr方法⑶、需求规格说明与评审教学要求: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理解:需求分析的任务和原则4、概要设计教学内容⑴、概要设计的任务与步骤概要设计的任务、概要设计的步骤⑵、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和局部化、模块独立性、结构设计的评价原则⑶、概要设计的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基本概念、变换分析、事务分析、设计优化原则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Jackson方法、Warnier-Orr方法⑷、概要设计文档与评审教学要求掌握: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概要设计的步骤、方法了解:概要设计文档与评审5、详细设计教学内容⑴、详细设计的任务与原则详细设计的任务、详细设计的原则⑵、详细设计的方法程序流程图PFC、N—S图、PAD图、HIPO图过程设计语言PDL、详细设计方法的选择⑶、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教学要求掌握:详细设计方法了解: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6、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教学内容⑴、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⑵、面向对象分析确定对象、确定属性、定义操作、对象间通信⑶、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概念、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程序构件及接口、细节设计⑷、UML方法UML的发展与特点、UML的表示法、UML的开发步骤⑸、面向对象实例分析与设计建立用例、确定表、设计对象的交互作用、指定联系、寻找继承、分析对象行为、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教学要求⑴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⑵了解: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及UML的开发方法7、编码教学内容⑴、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分类、程序设计语言特点、程序设计语言选择⑵、编程风格⑶、编程效率⑷、编程安全⑸、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教学要求⑴掌握:一般的编码原则⑵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8、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教学内容⑴、软件质量的定义⑵、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⑶、软件质量保证策略⑷、软件质量保证活动⑸、软件质量保证标准⑹、软件评审⑺、结构化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概念和原则测试的概念、测试的原则、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技术白盒测试、黑盒测试软件测试的步骤软件测试过程、软件测试步骤、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纠错技术⑻、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模型测试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正确性、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一致性面向对象的测试策略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面向对象的组装测试、面向对象的确认测试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蕴涵面向对象的概念、传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基于故障的测试、面向对象编程对测试的影响、测试用例与类的分层、基于脚本的测试设计、测试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可用于类层次上的测试方法面向对象类的随即测试、类层次的分割测试类间测试用例设计多重类测试、按行为模型导出的测试⑼、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⑽、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定义、分类、特点、软件维护步骤及组织、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维护的副作用、逆向工程和再生工程教学要求⑴掌握:软件质量保证的概念、策略和方法,软件评审或测试的方法和步骤.⑵了解:软件维护过程9、项目计划与管理教学内容⑴、软件项目特点、管理的特殊性及软件管理功能⑵、确定项目的工作要求⑶、确定软硬件资源⑷、人员的计划及组织⑸、成本估算及控制⑹、进度计划⑺、软件配置管理⑻、软件管理方案教学要求了解:项目计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教材:张海藩编《软件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学大纲-闽江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闽江学院

2009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编制2009年09月目录《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4)《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大纲 (9)《数学物理方程》教学大纲 (12)《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16)《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21)《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26)《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31)《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35)《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9)《Matlab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49)《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53)《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56)《专业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61)《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64)《高频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66)《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大纲 (75)《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5)《硬件描述语言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90)《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0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08)《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5)《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21)《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28)《语音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34)《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39)《DSP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43)《SoP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49)《DSP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153)《实时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6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69)《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76)《互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81)《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86)《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94)《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1)《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04)《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9)《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13)《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16)《可编程逻辑控制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21)《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224)《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30)《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号:11110010总学时: 75 (讲授/理论 30 学时,上机/课外实践 45 学时)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C程序设计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需要,讲授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用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有关算法设计、实用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软件工程方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技术方法。

在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与方法的同时,采用实践相配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技能,使学生在接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并加强工程化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教育,为学生在今后从事计算机大规模软件开发与维护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在实践中运用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常用的软件过程模型,软件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使学生能针对具体应用,进行需求分析建模、软件设计及测试,以规范的方法开发软件系统。

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谈判沟通等能力。

二、教学方法(一)授课方式与要求授课方式:a.教师讲授(讲授核心内容、总结、按顺序提示今后内容、答疑);b.课后作业(每周作业在教学日历中列出);c.课堂测验(就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定时进行课堂测验);d.案例研讨(就某个典型的应用案例进行课前调研和课堂研讨)e.课堂报告(针对某个知识点,提前布置,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理解)f.实验项目(根据实验要求分组进行软件系统开发,其间编写实验报告,如需求分析报告、总体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提交可运行的软件系统);g.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课程要求:熟悉软件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从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等过程的一系列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说明:本课程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后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案例调研以及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现。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a.期末考试占40%b.实验项目占40%c.课堂讨论(含课堂测验和课堂报告)占20%。

三、教学安排(一)教学内容第一次:软件工程概述(模块-1-软件工程概述)主要内容:软件已经成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和产品中的关键部分,并且成为世界舞台上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软件工程的目的是高效率的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doc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doc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性质软件技术基础是工科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涉及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四门课程的经典内容。

先行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

二、实验教学目的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对本课程讲述的算法和程序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进行各类程序和算法的编制及上机调试,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三、实验教学内容该课程内容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和数据库技术。

包括下面实验:实验一线性表和队列的应用实验二排序与查找实验三进程调度实验四SQL的使用实验五综合课程设计四、实验总学时数30学时。

五、实验教学方式本课程实验采用编写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调试进行的方式进行。

实验前学生必须编写相应的程序,禁止无准备上机。

实验时先由指导教师简要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上机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程序调试的方法等,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已动手做实验。

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者班级、学号和姓名、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程序框图和源程序(包括算法的主要思想、主要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实现),调试过程,实验结果和讨论。

六、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七、实验项目及教学安排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基本内容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1线性表和队列的应用掌握线性表、队列的基本操作51必做验证性操作性2排序与查找熟练几种常用的排序与查找方法51必做验证性操作性3进程调度设计并实现进程调度功能61必做验证型操作性4SQL的使用掌握SQL语句的使用41必做验证型操作性5综合课程设计选择适当规模的设计问题,采用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一个数据库应用项目,完成整个分析设计过程。

101必做设计性八、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成绩采用百分制。

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实作与实验报告综合评定相结合的考试方式,以反映学生实际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软件测试技术作为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的软件测试技术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测试基础,提高软件质量保障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软件测试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见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3. 学习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和应用;4. 掌握软件测试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5. 提高问题定位和解决能力,培养严谨的测试思维。

三、课程大纲1. 软件测试基础1.1 软件测试概念与定义1.2 软件测试的目的和重要性1.3 软件缺陷、错误和失效的关系1.4 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2. 软件测试方法2.1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2.2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常见测试方法2.3 自动化测试和手工测试的比较2.4 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的区别与应用3. 软件测试工具3.1 测试管理工具:TestLink、TestRail等3.2 自动化测试工具:Selenium、Appium等3.3 性能测试工具:JMeter、LoadRunner等3.4 缺陷管理工具:Bugzilla、JIRA等4.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4.1 软件测试计划编制4.2 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4.3 缺陷管理与跟踪4.4 测试报告编写和分析5. 软件测试实践5.1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测试阶段5.2 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5.3 测试代码覆盖率和质量评估5.4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四、教学方式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授软件测试基础知识;2. 实践操作:利用虚拟机、在线实验等方式,进行软件测试工具的实际操作;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试,培养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课外拓展:推荐相关书籍、论文,开展学术讨论和竞赛活动,拓展视野。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评价;2. 课程论文:结合课程内容,撰写软件测试相关论文;3. 期末考核:闭卷考试或项目实践成果展示。

三维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三维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读方式:必修课学时:30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考核方式:考查课先修课程:工程图学一、课程简介三维实体设计是现代产品设计的主要手段,三维CAD系统已经成为机械行业的一种通用设计工具。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以Pro/Engineer软件为载体,学习和掌握三维实体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三维实体建模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设计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三维CAD设计的发展及应用现状;2、掌握应用Pro/E进行草图绘制、实体建模和编辑的方法;3、具备中等复杂难度机械零件的设计能力;4、培养工程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草图绘制与编辑1.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草绘命令的使用,完成几何图形的创建,掌握尺寸标注和约束命令的使用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精确绘制各种平面草图,并能对其进行编辑修改。

2.教学内容(1)文件的创建、打开与保存(2)直线、矩形、圆及圆弧、圆角等草绘命令的使用(3)尺寸的标注及修改(4)约束命令的使用(5)草绘图形的编辑(二)基础建模命令1.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常用基本建模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完成一般难度实体模型的创建,并能对其进行编辑修改。

2.教学内容(1)常用基准平面的创建(2)拉伸、旋转、扫描、混合建模命令的使用(3)可变剖面扫描、螺旋扫描、扫描混合等建模命令的使用(三)工程特征命令1.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常用工程特征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完成一般难度工程特征的创建,并能对其进行编辑修改。

2.教学内容各种孔、壳、筋、拔模、圆角、倒角特征的创建(四)特征编辑命令1.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常用特征编辑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完成一般难度实体模型进行编辑。

《软件工程》 杜文峰 教学大纲(思政)

《软件工程》 杜文峰 教学大纲(思政)

《软件工程》杜文峰教学大纲(思政)软件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的交叉领域,需要学习者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技术。

杜文峰教授担任软件工程的思政课程的授课教师,他制定的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内容,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软件工程知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理解软件开发的技术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常用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1.软件工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软件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等基本原理。

2.软件开发过程: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各个阶段,以及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模型。

3.软件工程的管理: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术,包括项目计划、进度控制、资源分配等内容。

4.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介绍软件质量的概念和评估方法,以及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

5.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介绍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开发工具和集成开发环境,包括代码编辑器、调试器、版本控制工具等。

6.软件项目实践:通过小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实施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实际的软件开发经验。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

教师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成果。

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软件工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杜文峰教授制定的《软件工程》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软件开发的技术和管理要求,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BIM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BIM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BIM技术基础》教学大纲BIM技术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

学生将研究BIM的概念、原理和工作流程,以及BIM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 理解BIM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掌握BIM的主要原理和工作流程- 熟悉BIM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研究使用BIM软件进行建模和协作教学内容第一章:BIM概述- BIM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BIM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BIM与传统CAD的区别第二章:BIM基础知识- BIM的数据结构和信息模型- BIM中的元素和关系- BIM的标准和规范第三章:BIM工作流程- BIM的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 BIM的协同设计和协同施工- BIM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第四章:BIM软件与工具- 常用的BIM软件介绍与比较- BIM工具的功能与应用- 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BIM软件第五章:BIM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的BIM应用案例研究- 分析案例中的BIM设计原理和技术方法- 借鉴案例中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教学方法- 讲授BIM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演示B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BIM建模和协作练- 分析和讨论BIM应用案例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对BIM技术的基础理论进行考察-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BIM建模任务- 课程论文:独立选题,提供BIM应用案例分析或创新性研究参考教材- 《BIM技术入门与实践》- 《BIM原理与技术》- 《BIM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建筑设计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生需自备电脑,并安装相应的BIM软件- 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获得BIM技术基础教学证书以上为《BIM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安排,课程具体细节和教学资源将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软件工程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概论》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软件工程概论英文名称:Software Engineering课程编号:1500280003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学时与学分:总学时:72 总学分:3+1 实验学时:18 实验学分:1执笔人:钱嘉玮制定时间:2014.03.15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1.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软件危机、软件工程、软件过程2.结构化分析结构化分析过程和准则、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实体-关系图、数据流图、状态转化图、数据字典3.结构化设计与实现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理、模块独立、启发规则、表示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人机界面设计、过程设计、过程设计的工具、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化实现4.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的概念与模型:面向对象建摸、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面向对象分析(OOA):分析过程、需求陈述、建立对象模型、建立动态模型、建立功能模型、定义服务、面向对象分析实例5.面向对象设计与实现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设计问题域子系统、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类中的服务、设计关联、设计优化、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例、面向对象实现(OOP)6.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与计划、软件质量与质量管理、CMM、国际标准形式化方法7.高级课题形式化方法、统一建模语言UML、软件重用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软件工程实践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实践。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求解软件的基本思想、途径和方法,为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维护和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软件工程实践从实用的角度讲述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研究。

学生通过一个实际课题的课程设计,掌握软件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基本技术以及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通过该课程实践,实际运用软件工程的技术和方法,掌握软件项目管理和团队开发的工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学时数:40 学分数: 2.5 开课学期:第4学期先修课程:《C语言》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执笔者:沈晓峰编写日期:2015年3月审核人(教学副院长):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本科生课程类别:学科拓展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针对工科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领域的基本素质,基本方法和设计理念。

授课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实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课堂理论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32学时)1)C程序设计(4学时)(1)C语言回顾,指针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和使用(2学时)。

(2)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2学时)。

2)数据结构(20学时)(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2学时):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性和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2)线性数据结构(9学时):理解表、栈、队列等线性数据结构的概念,存储方式及基于不同存储方式的相关操作的实现方法。

a.理解表的概念及顺序表的存储特点,掌握其创建、插入、删除等实现方法(2学时);b.掌握单链表、双链表、循环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方法(2学时);c.理解栈的概念及结构特点,掌握顺序栈及链栈的出栈、入栈操作的实现方法(2学时);d.理解队列的概念及特点,掌握顺序、循环队列的创建、出队、入队、判空、判满等操作。

掌握链队列的创建及出队、入队(2学时);e.理解数组的概念及二维数组的存放方式,掌握对称矩阵及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1学时)。

(3)非线性数据结构(5学时):了解典型非线性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存储和访问方式。

a.理解二叉树、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概念及基本性质(1学时);b.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算法、树和二叉树的转换方法(2学时);c.理解图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图存储方式(2学时)。

(4)结构查找和排序(4学时):理解查找和排序的基本概念,掌握三种查找(顺序、二分、分块)和三种排序(简单插入,简单选择和冒泡)方法和实现。

3)操作系统(8学时)(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学时):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发展的历程和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2)处理机管理(4学时);理解进程、进程的状态、描述方式、进程控制的手段,进程的同步和互斥,进程通信和死锁等基本概念,理解进程调度的相关方法。

(3)作业管理(2学时):理解作业、作业的状态、描述方式、作业控制的手段,等基本概念,理解作业调度的相关方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理解一个用户作业提交给计算机之后,操作系统控制计算机来执行该用户作业的基本流程。

2、实验安排(8学时)共设置5组实验,分为上机实验和课外实验两部分:上机实验包括两个实验,课外实验包括3个实验,详细实验内容见实验教学大纲。

三、考核方式课程最后成绩构成包括: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

实验部分的考核包含上机实验和课外实验,实验成绩采用实验出勤、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和实验程序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教材《软件技术基础》,黄迪明,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2、参考资料1)高质量C编程指南,林锐,附电子版2)数据结构(C语言),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3)操作系统基础教程(第6版)William S.Dav 清华大学出版社4)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Randal E.Bryant,David O’Hallaron 着,龚奕利,雷迎春译,中国电力出版社《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项目基本信息实验项目名称:软件技术基础实验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非计算机专业)学时数:8先修课程:《C语言》考核方式: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实验二、实验项目的性质和任务1、实验项目的性质本实验是本科生学科拓展课程《软件技术基础》的实验部分,属软件设计的范畴。

2、实验项目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上机实验,要求学生对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实现方法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掌握,并对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不同的运算方式和技巧有所体会。

培养学生在软件设计方面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提供必要的技能训练。

3、实验内容和要求《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是与理论课程《软件技术基础》配套开出的,主要包含两个数据结构部分的基本上机实验和三个课外实验,着重培养同学进行软件设计的基本能力。

(1)上机实验内容:实验一:顺序表和单链表基本操作上机实验 4学时实验目的:理解线性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两种基本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顺序表)和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用C语言实现在两种存储结构上的对应操作(包括创建、删除插入元素、遍历等),巩固强化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创建、元素删除、遍历等操作:有序的一组整数{1,2,3,4,6},设计顺序表并实现以下操作:A.初始化一个空的顺序表;B.从键盘依次输入上述数据添加到顺序表中;C.删除表中的第四个数据元素;D.显示B、C操作后顺序表中的内容。

2、现有有序的一组整数{1,2,2,3,4,6,6},设计单链表,分别编写函数实现以下操作:A.初始化一个空链表。

B.依次添加上述一组数据(结点),生成该链表。

C.统计该链表的长度。

D.在表中查找数据为3和7的结点,并返回其位置(若找不到返回 -1)。

E.删除中间重复结点,使链表变为 1-2-3-4-6。

F.显示经B,E操作后,链表的内容。

实验二:基本查找排序操作上机实验 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两种基本的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和三种基本排序算法(简单插入排序、简单冒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的原理及C语言实现。

实验内容:现有一顺序表,表中元素分别为{51,38,79,22,91,105,33,52,16,112},分别编写函数实现以下操作:A、采用简单插入排序法实现对顺序表的排序,显示每一趟的排序结果;B、采用简单冒泡排序法实现对顺序表的排序,显示每一趟的排序结果;C、采用简单选择排序法实现对顺序表的排序,显示每一趟的排序结果;D、对上述排序后的顺序表采用顺序查找方法,查找关键字为52和关键字为36的元素,分别显示查找结果;E、对上述排序后的顺序表采用二分查找方法,查找关键字为22的元素,显示查找结果。

(2)课外实验内容:本环节设置了三个相对较复杂的课外实验,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实验三:较复杂的顺序表操作实验目的:进一步掌握复杂顺序表的相关操作及编程实现。

实验内容:图书资料管理问题,设一本书有编号、书名、作者、价格等信息,如下表所示:设计顺序表并实现以下操作:A、初始化线性表;B、向表中添加一条新记录;C、删除表中的第三条记录;实验提示:本实验中图书信息的数据类型可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long int number; // 书号char name[50]; // 书名char author[20]; // 作者int price; // 价格} bookinfo;因此顺序表的定义也应作相应的变化:typedef struct{bookinfo data[MAXNUM];int num;} listtype;请同学们思考,插入和删除的函数要做怎样的修改?实验四:栈和队列的操作实现实验目的:理解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栈和队列操作的基本方法以及其编程实现。

通过本实验的两个项目的编程、调试和运行结果的比较,分析栈和队列的差别。

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容量为4的循环队列,编程实现如下操作,并显示各步骤操作后队列的内容:A、队列初始化为空;B、将1、2、3三个数据依次做入队操作;C、做两次出队操作(1、2出队);D、将4、5、6三个数据依次做入队操作;E、将数据7做入队操作;2、设计一个容量为4的顺序栈,编程实现如下操作,并显示各步骤操作后栈的内容:A、栈初始化为空;B、将1、2、3三个数据依次做入栈操作;C、做两次出栈操作;D、将4、5、6三个数据依次做入栈操作;E、将数据7做入栈操作;实验五:查找和排序操作实验实验目的:理解在线性表中的各种基本的查找和查找方法的原理,实现方法,适用条件,掌握各种基本查找和排序方法编程实现。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描述学生成绩信息的线性表,用于存放学生的相关信息,学生成绩表的基本信息如下:下功能:A、用顺序表存储以上学生成绩表;B、添加一个同学的相关信息;C、用顺序查找方法查找有某科成绩高于90分或某科成绩不及格的同学信息,并显示相应查找结果;D、以英语成绩为排序码,利用简单选择排序方法对学生成绩表进行排序,并显示排序结果;E、以高数成绩为排序码,利用简单插入排序方法对学生成绩表进行排序,并显示排序结果;F、以C语言成绩为排序码,利用冒泡排序方法对学生成绩表进行排序,并显示排序结果;G、再利用二分查找的方法在已经排序后的成绩表中查找C语言成绩为x的学生信息(x为键盘输入分数值)。

4、实验项目涉及核心知识点:对最典型的线性数据结构(线性表)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时的基本算法的C语言实现;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C语言实现,查找和排序的操作C语言实现;5、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数据结构的本质,学会用数据结构中的分析方法来刻画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C语言为工具来编程验证这些数据结构中的基本算法;6、实验步骤A、问题分析和任务的定义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做什么(本步强调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对问题的描述应避开算法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而是所完成的任务做出明确的回答。

如输入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以及输入的形式;输出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及输出的形式;这一步还应该为调试程序准备好测试数据,包括合法的输入数据和非法形式的输入数据。

B、数据类型和系统设计在设计这一步骤中分为逻辑设计和详细设计两步实现。

逻辑设计指的是,为问题的描述中涉及的操作对象定义相应的数据类型,并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定义主模块和各抽象数据类型;详细设计则为定义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写出各函数的伪码算法。

在这个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使得系统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尽可能做到数据的封装,基本操作的规格说明尽可能的明确和具体。

作为逻辑设计的结果。

应写出每个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包括数据结构的描述和每个基本操作的规格说明),各个主要模块的算法,并画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图。

详细设计的结果是对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的规格说明做出进一步的求精,写出数据存储结构的类型定义,按照算法书写规范用类C语言写出函数形式的算法框架。

C、编码实现和静态检查;D、上机准备和上机调试;E、总结和整理上机实验报告;7、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名称及教材性质:《软件技术基础》,黄迪明,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附:实验报告规范实验题目班级姓名学号日期一、需求分析1、程序的要实现的基本功能;2、输入输出的要求;3、测试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