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民版必修一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测试题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2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2 人民版必修1

高一历史学案

(必修第一册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课前预习:

一、三元里抗英

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65年,浩罕国军事头目____率军侵入新疆。1871年,____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2、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除____外,新疆重回祖国怀抱。

3、1881年,中俄签订了《____》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____年,在新疆设立____。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__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与日军在黄海进行了一次决战。

2、《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各族人民在爱国志士__、__领导下组成义军,与__的黑旗军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义和团,是__、__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义和团运动爆发。

三、问题思考:

(1)三元里抗英斗争有何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怎样的斗争精神?

(2)在近代史上列强侵华不断深入的同时,中国军民是如何成功地加强了对新疆控制的?

(3)说说黄海战役中爱国官兵、台湾反割台斗争中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事迹。(4)义和团运动是怎样爆发的?结合义和团运动反抗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事迹,说说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5)结合史实说明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四、本课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课标要求来看,主要把握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如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选取了”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是列强未能灭亡中国的主要原因。本节课的内容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激起了中国军民的反抗。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又导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本节课的主题是抗争,为了民族尊严的抗争,为了民族生存的抗争。

●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有了初步了解。由于初中历史的开卷考试所带来的弊端,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几乎等于空白。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2.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需要在历史的学习中进行思考,体味思考的乐趣,更喜欢挑战,对于口号的创作这样的新鲜事物有特别的兴趣,而且真正创作可能还是首次,所以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3.学生对于口号有一定的感性的了解和基础,因为他们的周围到处有口号。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法:情景导学法,即通过图片或文字等材料来创设新情景,设置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和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

【创新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训练: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

【创新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同步训练: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

专题检测(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巧合②鸦片成为引发战争的原因是个偶然③鸦片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历史发展大潮密切相关

A.①②③B.②③C.③D.①②

答案 B

解析作者把鸦片战争放到时代的全球化角度上重新观察,认为鸦片贸易只是偶然因素,而西方工业化国家最终打开中国大门是必然趋势。据此可以判断,只有②③正确。

2.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如此不正义”、“保护可耻交易”表明作者从道德角度不赞成英国发动战争。故排除A、B两项;格雷斯顿在评价中仅从道德角度含糊其辞,没有说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故答案选C项;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3.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书本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书本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专题一

目录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我测评】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从文明初期到周代政治形成的历史演进过程。

答案提示: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物资出现,为阶级的分化准备了条件。人口的增多,使得社会构成复杂化,管理成为共同的需要。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发生部族间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也使得权力者受到拥戴。早期国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夏的历史尚待探索,殷商时代的政治形式已经逐渐完备。西周政权的统治地域空前广阔,以“礼乐”为标志的秩序,反映当时政治建设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材料阅读与思考】《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怎样理解孔子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就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案提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西周。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自我测评】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

答案提示:(1)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2)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高中历史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素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素材人民版必修1

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由关键信息“威海之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题干描述的均是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题干材料主旨体现不出“求民主”、“求发展”、“反封建”,排除A、C、D。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系列概况

2.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 B.“东方雄狮的觉醒”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1900年6月初”可以排除BD项,根据材料“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可知这一事件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3.爱国志士丘逢甲曾写下了一首充满忧国情怀的诗篇《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去年”应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联系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江西上烧开学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2,(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这说明()

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愚味不谙熟国际公法

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

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

3.(2019・哈尔滨六中段考)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

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

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

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

运用这项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

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

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

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

4.(2019・四川溪月考)第二次将片故争后・部分官员认

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利、因此,可以全免

关税,让列强放年公使驻京、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1-3复习提纲(精编版)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1-3复习提纲(精编版)

“选考”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历史)

专题 内容 必考 加试

一、

古代

中国

的政

治制

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b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

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

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

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

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

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 商朝的政治特点”等知识点为学生

课外阅读内容。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 b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

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

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

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必修一 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b

(2)唐朝三省六部制 b

(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b

(4)元朝行省制度 b

(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的特点

d

(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c

(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 d

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千
古伤心是马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描述 的是《马关条约》,而《马关条约》正是中 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史料探究 材料1:“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
——《瓦德西拳乱笔记》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综合探究】
(1)如何评价材料1中的“挑铁
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 (2)从材料2、3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义和团 的政策有何变化? (3)结合材料4,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思路引领】
B.黄海海战 D.收复新疆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运用能力,这是新课程高考的一项基本能力 要求。由题干中的“为保卫国土”可知该事
件的起因是领土主权的被侵犯,从而排除A、
B两项,由题干中的“不令倭得”可知抗击的 主要对象是日本侵略者,而D项指的是英、俄
两国,因此只有C项与题干相符。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答案】
C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思维升华】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此记载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D.旅顺大屠杀

解析: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1841年三元里抗英群众曾围困英军。B、C、D三项发生在光绪年间。

答案:A

2.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左宗棠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

A.主X向西方学习B.编练新式军队

C.率兵收复某某D.兴办洋务企业

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左宗棠的个人作为,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C

3.“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

答案:C

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2.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三元里抗英

1.原因:英国对广州三元里的侵略,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2.概况: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劫的英国侵略军;随后又两度包围被英军占据的广州四方炮台。

3.意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概况

(1)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1876年,左宗棠率军______,收复北疆大部分领土。

(3)1877年,消灭________的主力,攻克喀什噶尔。

(4)1878年,收复除________外的新疆全境。

2.1881年,中俄签订《__________》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思考 1 “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这副对联称颂的是谁?主要颂扬他在哪些方面的历史功绩?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

(1)爆发:1894年9月,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北洋舰队遭到日本舰队的偷袭。

(2)概况:黄海海战中,以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为代表的北洋舰队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奋战,迫使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3)结果: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________,但由于李鸿章“________”,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人民版高一历史2.2导学案

人民版高一历史2.2导学案

榆林市苏州中学 高一历史 编写人: 延翻 审核人: 审批人: 授课教师: 班级: 小组: 姓名: 制作时间: 9 月 16 日 课时编号 11-12

学习,是一种态度;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学习,让生命更有意义!

- 课 题: 专题二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

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过程与方法: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 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

【学习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一:课本助读

(一)、三元里抗英

(1)原因:①面对列强侵略,______卑躬屈漆;②英军到广州______抢劫。

(2)概况:______年5月,______人民两度包围_____炮台,在三元里_____痛击英军。

(3)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______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____________以后,西方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区。____面临危机。

2.目的:为驱逐______,收复新疆

3.策略:“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 专题二 第三课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时作业

必修一   专题二  第三课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时作业

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

斗争

[课时作业]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

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

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

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

解析:此对联用“竹枪”、“铜灯”来代指吸食鸦片,以形象化的语言,揭露了鸦片烟毒的祸害。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如下图所示,臣子对皇上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里,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这样的“安全”局面是最早被打破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解析:图中材料形象地表示出了清朝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

答案:D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

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解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福州、上海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因此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掠夺原料,倾销商品。A、B均不是主要目的,而C主要出现于《马关条约》以后,故选D项。

答案:D

4.下图反映的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解析: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读懂图片中的文字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现在连一个小岛国都打不过”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第一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2、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人民大众自发抵抗(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两类,善于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的相关事例,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列强未能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习此课,必须对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十九世纪)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明确的认识,要将中国军民的斗争上升到维护中国国家主权斗争的高度,才能理解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强大动力。

2、将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归纳为两类:政府官兵的斗争和人民大众的斗争,并以此作为主动发现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抗敌御侮相关事例的工具。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五、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的时间、

国家、签订的条约及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毕的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叙述平时所学习和观看过的有关中国人民进行不懈抗争的史实,从而引导学生将中国人民的抗争进行归类成两大类:政府官兵的抵抗和人民大众的抵抗,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二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

民族团结坚忍求胜

——从“左宗棠收复新疆”看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教学目标

1.课魂:

面对侵略,中华军民奋起抵抗,在局部层面形成了民族合力,坚忍求胜,使近代中国免除了成为殖民地的厄运。

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列表回顾“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历史知识,知道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典型事例;通过详细讲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分析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体悟中华民族团结御敌,坚忍求胜的斗争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4.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让学生课前做好导学案(见附件),落实“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知识点。

组织准备:将学生进行分组。个人回答记4分,所代表的小组可以加2分,一节课中可重复积分。所积分数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入电子学籍总分中。

5.学情分析:

浙江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有一课与本课内容相关性很强。在第六单元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中,以“屈辱的岁月”和“悲壮的抗争”为题,提到了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殉国、甲午中日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等知识点。通过学生调查,知道学生对于这些维护国家主权的知识储备较好。

高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分组竞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想得到大家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典型事例

必修一专题二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复习)

必修一专题二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复习)

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精神; 读诗解史:(3)借助义和团揭贴,结合书本说说义和团运 南 江 苏 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动的意义?
神助拳,义和团,只 因鬼子闹中原。…… 廊坊 天津 天津 天津 山 兵法易,助学拳, 大沽 直 直 隶 隶 要摈鬼子不费难。 海 运 挑铁道,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 河 西 东 大法国,心胆寒, 东 黄 冠县 胶州湾 英吉、俄罗斯萧然。 济南 赵三多 山 河 山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显示 河 ——义和团揭贴 1898年秋 海 东
京津地区
北京 北京
北京 廊坊 天津 隶 运 大沽



天津 天津
ຫໍສະໝຸດ Baidu
直 隶

西
冠县
河 黄
东 胶州湾


赵三多 河 1898年秋

山 东

济南 山
江 苏 读诗解史:(2)左图是义和团运动形势图,结合书本说说 发展历程?并分析清政府改变对其态度的表现及原因。
(提示:兴起、发展、高潮)
义和团运动形式发展图:
“愿人人战死而失 春 愁 台,决不愿拱手而 邱逢甲 让台”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事件:甲午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四百万人同一哭, ,割让台湾。 去年今日割台湾。 刘永福和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读诗解史:(1)这首诗写于何年?(2)“往事惊心泪欲潸 斗争:台湾人民兴起反割台斗争。行动:邱逢 ”指哪件事?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具体行动 甲、徐骧组织义军;刘永福组织黑旗军并肩作 ? 结果如何?(3) “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 战。结果:台湾沦陷,沉重打击了日本势力。 ,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历史: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简洁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2.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简洁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斗争的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堂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概括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分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和广大人民自发组织两大类。总结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是近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并鼓励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

难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教学建议:

(1)、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史实很多,课本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四个子目,这些只是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几个典型,可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再列举这方面的史实,并将其概括为政府官兵英勇抵抗:左宗堂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人民大众自发组织起来抗击外敌入侵: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正是这些斗争才使近代列强不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2)、本节内容重在宏观把握,对于每一件中国军民抗击外来入侵的斗争事迹按教材讲述即可,无须展开,亦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掌握基本史实:“三元里抗英”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堂收复新疆”是清朝政府官兵收复国土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线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丽诗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1月10日高中历史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认识是()

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尖锐矛盾

②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认识不足

③带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④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

A.①②③④B.①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尖锐,带有爱国性质,故①④正确;“扶清”容易让农民放松对清政府应有的警惕,故②正确;“灭洋”带有笼统的排外性,故③正确。所以答案选A。

2.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义和团运动使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于义和团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而导致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错误,因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不是由义和团运动而兴起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符合事实的,但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 应视之为反帝国主义的群众式民族主义运动;另一方面,站在中国国家即清朝的角度看,又应将其理解为针对列强的国家主义式的抵抗。”空缺处应填入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反帝国主义的群众式民族主义运动……清朝的角度看……针对列强的国家主义式的抵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即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对清政府统治,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也主要反对清朝统治,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清朝已经覆亡,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反帝国主义的群众式民族主义运动……清朝的角度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这是清朝时期的反帝群众运动,只有义和团符合题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4.4.有学者指出:某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以中国(实际上是以华北、东北甚至是以北京一隅)对抗各国,致成了一个小型的“世界大战”。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出亡。“事变”是

A.义和团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答案】A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京师沦陷,慈禧太后逃亡承德。义和团运动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主要反击洋人,故A正确;B是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的事变;C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运动,与“对抗各国”。D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事件,不符合材料中“无洋不反”的信息。

点睛: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拳匪、拳乱、庚子拳乱等,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材料中“事变无洋不反,凡外皆仇”说明反对洋人的活动。

5.下图为《义和团的卡秋莎》(“卡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该图片反映了义和团A.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

B.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C.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

D.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

【答案】A

【解析】义和团是反对西方文明,破坏一切西式文明,图片中火箭炮说明义和团对于西方技术认识的理性化,A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利用该武器进行抗击义和团,B错误;全面排斥说法绝对,C错误;D中阻碍说法不符合事实。

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外国侵略者的镇压

③清政府的剿杀

④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力而使自身力量严重削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没有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同时二者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都反抗外来侵略,因此都受到外国侵略者以及清政府的镇压。故①②③正确,答案为A项;领导集团内部为争夺权力而使自身力量严重削弱,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故④错误,排除BCD三项。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

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B.左宗棠收复新疆

C.清政府镇压起义军D.刘永福率黑旗军在河内大败法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史实。学生首先要理解诗歌的意思:大将军率军西征尚未完成宏愿,我们仍然看到湖湘子弟遍部天山,你看西征的清朝大军,正是沿着夹道成阴的左公柳,把春天带到了边疆,让春风吹到了玉门关外。“天山”“玉门关”都是新疆的地方,课本所学知识可得出“大将军是左宗棠”,故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