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产权社会化及其实现形式
_关系产权_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
“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3周雪光提要:关于产权制度的讨论大多是在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框架中进行的。
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本命题是:“产权是一束权利”,即产权界定了产权所有者对资产使用、资产带来的收入、资产转移诸方面的控制权。
产权为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保证了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效率。
与经济学的思路不同,本文从社会学制度学派的解释逻辑出发,提出“关系产权”的概念,以此来强调“产权是一束关系”这一中心命题,为解释产权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和有关的经济现象提供一个不同的分析角度。
这一思路的基本观点是,一个组织的产权结构和形式是该组织与其他组织建立长期稳定关系、适应其所处环境的结果。
因此,产权结构和形式并不是像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反映了企业的独立性;恰恰相反,产权反映了一个组织与其环境即其他组织、制度环境,或者组织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稳定的交往关联。
本文讨论了关系产权的概念、理论思路和实证意义,并从这一思路出发,重新解释了“模糊产权”在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关键词:产权结构 产权制度 关系产权 经济活动是由追求自身利益的人们或经济组织所进行的;而一个经济组织的所有权或产权界定了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人们或组织的利益所在,从而影响了他们可能选择的经济活动。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难理解,产权制度对人们或组织的经济行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若依此观之,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即是一个重新界定所有权归属、变更产权制度的过程。
近年来,产权作为一个中心经济制度得到了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但关于产权制度的讨论大多是在经济3 本文的初稿曾在哈佛大学的“东亚社会经济与制度变迁”学术讨论会(2003,波士顿)、清华大学主办的“两岸三地学术讨论会”(2004,北京)、“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2004,北京)和“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成立大会”(2004,北京)等会议上宣读。
感谢与会同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感谢边燕杰、沈原、张静、折晓叶等朋友提出的有益建议。
产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产权的历史发展趋势
产权的历史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个人所有制时期:在这个阶段,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主要集中在个人手中,没有太多的法律规定和制度保障。
所有权的划分主要依靠习俗、风俗和个人权力,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2. 封建主义时期:在这个阶段,土地和资源的所有权逐渐由个人转移到封建主的手中,封建主通过特许给予部下土地、财产等权利,实行严格的封建制度,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的产权制度以封建主的专有权为核心,社会阶级的分化和横向的剥削加剧。
3. 资本主义时期: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兴起,产权开始向私有制转变,个体所有制和封建主义的产权制度逐渐被资本主义私有制所替代。
资本家通过购买、出租、交易等方式获取财产和资源的所有权,形成了完善的产权制度和法律保障。
4. 社会主义时期:在社会主义国家,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逐渐由私人转移到国家或集体所有制之下。
国家通过法律和制度规定保障公有制的合法地位,实行对资源的集中统一配置和管理。
总的来说,产权的发展趋势是由个人所有制向私有制、公有制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
区的产权制度和实践也存在差异和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
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产权
制度是指在一个社会经济制度中对于资源、财富、权利等所有制度的
规范和安排。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产权制度不仅影响着资源的配
置和利用方式,还对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结果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
在马克
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而不是个别私人所有。
这种所有制形式消除了私人占有生产资料
所带来的剥削和压迫,有利于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和经济发展的长期
稳定。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了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人所有制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因
为私人所有者只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整体利益。
相比之下,在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还探讨了产权制度对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
的影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人所有制导致了资本积累和垄断的形成,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
的社会化所有制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结构向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理论强调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通过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怎样理解产权改革
怎样理解产权改革产权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的产权进行改革,将国有企业由集体所有制或全民所有制转变为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产权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改革内容、影响等方面对产权改革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读。
一、历史背景产权改革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并通过国家所有制对经济进行计划调控。
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重负债、低效益、资源浪费等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面临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压力,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始了产权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改革内容1. 分割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首先进行的是对国有企业的分割、整合。
通过将国有企业按照产业和地域进行分割,并归属于不同的权属单位或个人,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划分和量化。
2. 股份制改革:在分割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的方式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
即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引入民间资本,扩大所有者层次。
这样做有利于增加国有企业的流动性,提高效益。
3. 混合所有制改革:除了股份制改革,还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即引入内外资本,打破原有的国家垄断经营体系,推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4. 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并存:改革过程中,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并存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改革形式。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股权制度进行股份的分配,而其余的股份可以由其他集体或个人持有。
而集体所有制则是经过改革后,由原有单位或个人通过合股合作的方式将其资产进行了合并,形成新的集体所有制。
三、产权改革的影响1. 激发经济活力:产权改革释放了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创业动力,促进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导向,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经济的效益。
公有产权的有效实现形式
股份 制 产生 于 西 方 资 本 主义 国 家 , 私 有 制 性 质 其 已被 马 克思 明确 指 出 , 而 搞 股 份 制 就 是 搞 私 有 因 化 ; 人认为 , 有 资本 主 义 国 家所 实 行 的股 份 制 , 因 为 资本 社会 化 而 具 有 一 定 的公 有 制 性 质 , 因而 对 当今 资本 主 义 国家 的发 展 要有 新 的认 识 。之 所 以 会 产 生这 样 的认 识 , 根 本 原 因 在 于混 淆 了 产权 其
了私有 产权 、 有 产权 和 国有 产 权 等 不 同产 权 结 公
构 。私有 产权 是 将 资 源 的使 用 、 让 和 收入 的享 转
用权界 定 给 了一 个 特 定 的 人 , 有 产 权 是 将 产权 公
握公 有 制 的有 效实 现 形式 这 一范 畴 的实 质 。一 种 产权 制度 下会 存 在 不 同实 现 形 式 , 因 是 交 易 费 原
产 权具 有排 他 性 和可 转让 性 , 被 称为 是 完整 的。 就
自党 的 十 五 大 提 出 积 极 探 索 公 有 制 的有 效
实现 形 式 以来 , 理论 界 一 直存 在 着一 些不 同看法 , 其 焦 点 是对 于 公有 制 实现 形 式特 别是 对 股 份制 这
一
公 有 制 的有 效 实 现 形 式 的理 解 上 。有 人 认 为 ,
约 费用 的协 调 方 式 , 一 个 社 会 所 实 施 的选 择 一 是
具体 用什 么方 式 实 现 , 决 于 各 种 实 现 形 式 给所 取 有 者带 来 的收益 。再 比如 企业 , 以是 独 资 , 可 可以
种 经济 品的使 用 的权利 。产权 并不 仅仅 针 对一 般
对产权市场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需要加强监管,防止市场操纵 、欺诈等行为,确保市场公正 和透明。
产权市场需要解决投资主体多 元化的问题,吸引更多投资者 参与,提高市场流动性。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01
02
03
04
产权市场需要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市场规则和监管体系,提
高市场规范化程度。
产权市场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提高信息披露和交易的透明
度和效率。
产权市场需要加强与证券市场 、并购市场的联动,促进资源 要素的跨市场流动和配置。
产权市场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 教育和引导,提高投资者的风
险意识和投资能力。
THANKS.
对产权市场未来发展的 几点思考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产权市场概述 • 产权市场现状分析 • 产权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 产权市场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 结论
产权市场概述
01
产权市场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产权市场是指进行产权交易的场 所,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等各 类有形和无形财产的交易。
结论
05
产权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产权市场作为资源要素配置的重 要渠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产权市场将有更多机会参与产业 整合、转型升级等活动,促进经
济发展。
产权市场的活跃度和有效性将直 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
质量。
需要克易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市 场效率和公平性。
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信息不对称
由于产权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对称,使得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面临风 险和不确定性。
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产权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监管存在漏洞,容易引发一些不合规 行为和法律纠纷。
产权社会化研究的三个视角
斯通 、 斯密、 边沁及继承他们观念的人 , 把财产权看
作是基于物而产生 的、 对抗世界上所有人的、 截然 的权 利 。 J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初 期 的这 样 一 种 以 ” ( 具体实物为权利对象 、 所有权” 以“ 为核心的产权 观念 , 既是资 产 阶级 反对 封 建 特权 武 器之 一 的 “ 天 赋人权” 观念的发扬和具体化 , 更是反映了产权社 会化没有充分发展条件下 , 私人资本家对个人较少
和具体实物联系在一起 , 将财产权 等同于对土地 、 产品、 厂房、 机器设备、 原材料等实体物 的占有。财
产就是具体物 , 财产权就是对具体物的直接所有和
占有, 财产、 物、 财产权三者没有严格区分。这种观
首先 , 财产范围扩大以及财产重心发生转移。 在生产社会化过程中, 随着生产链条的拉长, 生产
西安 70 4 109
[ 中图分类号]A 1 8 Fra bibliotek[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44 2 1 ) 1 04 ~ 0 4 43 (00 1 — 03 0 4
从生产力一生产关系、 生产社会化一产权社会 化辩证关 系看 , 权社会 化反 映 了生产 社会 化发展 产 条件下生产关系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具体 内容 , 产权社会化也是 当前 产权制度改革 的基本趋 向。
的财产客体 , 其地位 日 凸显。与此同时 , 益 人们对 财产权 的认识 和研 究重 点 也 由 “ 以所 有 权 为 中心 ”
转 向了 “ 以使 用 权 为 中心 ” 从 而导 致 2 , 0世 纪 “ 所 有权 的衰落 ” 。
其次, 产权 的分离 以及产 权 内涵发 生变化 。产
象, 对资本形态的考察是分析产权社会化的重要视 角。由于社会主义社会 的资本形态 与资本主义社 会 的资本形 态在 资 本 性 质 、 动逻 辑 上存 在 差异 , 运 因此 , 资本形 态考 察产 权社 会化 在这里 仅限于对 从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产权流转的背景意义农村产权流转是指农村土地、林地、草原等资源的产权在经济交易中进行转移的过程。
在我国,农村产权流转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农村产权流转可以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配置,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通过产权流转,可以实现农村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农村产权流转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农村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
农村产权流转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福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背景意义。
1.2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现状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现状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一方面,随着农民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需求增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发展。
随着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丰富,交易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一些地区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存在违规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风险较大等问题,亟待加强监管和规范。
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现状呈现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态势。
只有在加强监管、规范交易,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内容结束】.2. 正文2.1 农村产权流转面临的问题第一,农村产权流转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农村产权流转市场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大部分农民对产权流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导致流转行为不够活跃,交易不够频繁。
第二,流转主体多为个体农户。
在我国,农村产权流转市场的主体多为个体农户,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和管理,导致交易效率低下,流转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产权纠纷等问题。
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导致产权流转交易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现代产权制度
现代产权制度摘要现代产权制度是现代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现代产权制度的概念、特点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和探讨现代产权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提供参考。
1. 引言产权制度是一种关系到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制度安排。
现代产权制度作为一种关键的生产关系制度,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保护私有财产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概念、特点和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现代产权制度。
2. 现代产权制度的概念现代产权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确立的,以保护个体和组织对财产的所有权为核心的制度安排。
它主要包含产权的定义、产权的内容、产权的界定和产权的保护等方面。
具体来说,现代产权制度定义了财产权益的归属关系,明确了个体和组织对其财产的拥有权,并且规定了财产权益的使用、转让和处置方式。
此外,现代产权制度还规定了产权的界定,即确定了产权的具体范围和限制,以及责任和义务。
最后,现代产权制度通过法律和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产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现代产权制度的特点现代产权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3.1 明确性现代产权制度对于产权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产权人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拥有的财产的范围和权益,以及如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明确性有助于产权人在经济活动中更好地计划和决策,提高经济效率。
3.2 权益保护现代产权制度通过法律和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产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通过司法和行政手段维护产权人的权益,以及建立健全的监管和执法机制来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3.3 自由流动性现代产权制度保障了产权的自由转让和交易,使得产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体意愿进行自由流动。
自由流动性有利于促进资源在经济体系内的高效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4 公平性现代产权制度不仅关注产权人的权益保护,还注重社会公平的实现。
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产权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改革。
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土地使用权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家庭所有。
此举为后来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然而,中国的城市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和土地由国家所有,一切收益归国家占有。
这种产权制度严重约束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动力,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二、目标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鼓励创新和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具体来说,目标如下:1. 建立产权保护制度:保护私人财产权益,提升投资者信心。
这对于引入国内外资本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调整国有经济的产权关系: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在城市地段,建立土地市场,使土地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流转和利用。
三、措施为了实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立法保护产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产权的定义、范围和保护措施,为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国有企业的效能和竞争力。
3. 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在农村地区,加强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在城市地段,完善土地市场,便利土地的流转和利用。
4.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关重要。
中国加大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和执行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5. 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竞争,推动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市场供需关系为基础决定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产权效率实现的两个度向——产权权益个体化与产权社会化
现代商业MOD RN BUS IN S SM acroscopic economy宏观经济产权效率——特定的产权制度通过其特有的产权结构和产权运行模式所表现出来的效率性功用,是产权研究和现实中产权改革的着眼点。
笔者认为,有效的产权制度从根本上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产权权益个体化而形成的利益机制,其二是产权社会化而构造的资源优化机制。
产权形式千变万化,但构造任何一种有效率的产权制度,这两点是必需的,这不仅是构造有效产权制度的两个度向,也是评价产权制度效率性的两个标准。
产权权益个体化——产权效率的内在动因。
关于产权效率的内在动因,西方经济学已完成了大部分工作。
几乎所有的产权经济学家都认定这样一个事实,分割到自然人的产权是最具利益动机的产权形式,激励、约束到个人的产权安排往往是最具有“生产性”的产权结构,这实际上说明了: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首先应该是一种符合人性的产权,是符合了“经济人”追逐自我利益最大化之“本性”的产权安排。
然而怎样的产权制度才能将产权界定到个人,“落实”到个人呢?对此,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交易费用的分析,得出只有“私有化”产权才能界定到个人,私有产权是最有效率的产权。
他们认为,私有产权之所以较之公有产权优越,是因为私有产权是将产权关系明确划分到产权主体的最基本单位——个人的产权。
而财产权利一旦落实到个人,“经济人”的自利本性就会使他们立即推动主体尽心竭力谋求产权收益,避免负收益;并且,产权就能自由地转移和交易,资源就将由市场机制进行配置,于是在私产制度产权效率实现的两个度向王野林西安市行政学院710054[内容摘要]西方经济学论述了产权效率产生的内在动力,但在具体机制阐述上缺少简明的概括,本文指出,产权权益个体化形成“利益机制”,产权社会化开通了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这是构造有效产权制度的两个度向。
[关键词]产权效率;产权权益;产权社会化下,交易费用大大降低,而效率则会大大提高。
相反,在公有产权制度下,由于个人主体产权划分不清,经济运作的交易费用过大。
《浅析现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权制度》
《浅析现代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权制度》姓名:粟桂莉摘要:现代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它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
其主要特征:一是归属清晰。
各类财产所有权的具体所有者为法律所规定所清晰界定;二是权责明确,产权具体实现过程中各相关主体权利到位,责任落实;三是保护严格,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完备,各种经济类型、各种形式的产权一律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四是流转顺畅,各类产权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自由流动,以实现产权的最大收益。
产权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许多不可代替的基础性制度功能。
关键词:产权、产权制度、经济体制改革正文:一、产权和产权制度。
产权也称财产权或财产权利,一般指“剩余索取权”或“剩余控制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无形财产权等。
产权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财产本身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财产既包括土地、房屋、设备及存款、现金等不动产和动产,也包括股票、债券等证劵资产,还包括由专利、商标、名誉、商业秘密等构成的无形资产。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对各类财产的所有权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权利。
因此,产权作为人与人之间围绕财产营运而建立的经济权力关系,内在的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分解性和可交易性等性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产权具有的特征有:一是独立性,产权主体拥有自主运用产权的权利;二是排他性,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可侵犯;三是流动性,产权主体可以通过产权流动、重组谋取产权收益最大化;四是可分性,产权包含的一组权利可根据利益要求与经营需要分割组合使用。
近代股份制产生以后,就形成了财产所有权和财产实际占有、使用权相分离的状况,并衍生出“法人财产权”,即非财产所有者由于实际上经营属于财产所有者的财产而对其享有的占有、使用及在一定限度内依法享有的收益和处置的权利。
产权交易发展史
产权交易发展史一、产权交易市场的起源与演进1.产权交易市场的起源产权交易市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权交易逐渐成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
2.产权交易市场的演进(1)初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交易范围有限,市场规模较小。
(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产权交易市场迅速扩张,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逐渐丰富。
(3)成熟阶段:21世纪初,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形成了以国有产权交易为主,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产权交易为辅的市场格局。
二、产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与主体1.产权交易主体产权交易市场的主体主要包括产权出让方、产权受让方和产权交易机构。
产权出让方是指拥有企业产权的企业或个人,产权受让方是指愿意购买企业产权的企业或个人,产权交易机构是协助产权出让方和产权受让方完成交易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2.产权交易方式产权交易方式主要包括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
不同产权交易主体和交易品种适用于不同的交易方式。
三、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与作用1.资源配置优化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国有企业改革产权交易市场为国有企业提供了资产变现、产权置换等途径,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进程。
3.促进科技创新产权交易市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四、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发展趋势(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品种日益丰富。
(2)市场化程度提高,交易规则不断完善。
(3)跨区域合作加强,产权交易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
2.挑战(1)市场竞争激烈,产权交易机构需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2)监管机制不完善,需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的监管。
(3)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和体制缺陷,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论产权社会化与“自由人的联合体”
题 ,学 术 界 展 开 了长 时 间 的 讨 论 ,各 类 观 点 莫 衷 ~
是 。 本 文 无 意 花 费 笔 墨 对 各 种 观 点 进 行 回 顾 ,而 是
[ 收稿 日期 】2 o — 1 07
7
[ 作者简介]杨松 武 , 中国社会 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西方 经 济 学 专业 博 士研 究生 ,河 北 经 贸大 学讲 师 ,研 究 方 向为新制 度 经济 学 、公 司治理 。 北 京 100 0 12
高度 一致 。
[ 关键词] 自由人 的联 合体 ;产权 ;产 权 的二重 属性 ;产 权社 会化
[ 中图分类 号]F 1 【 O4 文献 标识码 】A [ 章编号 ]10-03 ( 0 ) 1 4 文 04 ' 3 2 8 0—o '6 - 0
作 为 一 位 伟 大 的 经 济 学 家 , 马 克 思 深 入 研 究 了
回归 到 更 为 基 础 的 产 权 层 面 ,从 一 个新 的视 角 尝 试 对此悖 论 进行 解答 。
一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运 行 规 律 ,从 劳 动 价 值 论 和 剩 余 价 值
论 出发 ,对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做 出 了 深 刻 批 判 ,并 预 测 未来 社 会 将 是 以 “自 由人 的 联 合 体 ” 为 基 础 的
从 终 极 意 义 上 说 ,产 权 的 属 性 取 决 于产 权 所 服 务 的 对 象 。如 果 产 权 的 价 值 为 个 人 或 家 庭 所 独 享 ,
那 么 , 这 种 产 权 即 为 私 人 产 权 ; 与 之 相 对 ,若 产 权 价 值 为 非 家 庭 关 系 的 多 人 甚 至 全 社 会 所 享 有 , 则 可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产权模式探析
《 国 大 百 科 全 书 (98年 版 )给 “ 权 ” 的 定 义 是 : 中 19 》 产 下
“ 法定 主 体 对构 成 生 产或 经 营 要素 的资 产 享 有 的 最 终所 有 、 占
有 、 用 、 益 和处 置 等 权利 的总 称 , 称 财 产 所 有 权 。 ” 此 使 收 又 因 “ 产权 ” 涵盖 了“ 有权 ” 产 权 是一 系 列 权 利 的 组 合 , 括 所 有 所 , 包 权、 占有 权 、 使用 权 、 收益 权 、 置 权等 等 。 处 目前 , 国产 权 按其 性 质 划分 主要 有 两 大类 , 公 有 产权 我 即 与 私 有 产权 。 这两 种 产 权 对 应存 在 两 种产 品 , 与 即公 共 产 品 和
、
高校后 勤 的产 品属 性
对于 高 等 教 育 的 属 性 ,我 们 可 以借 鉴 学 者 在 分 析 教 育 属
事业 特 性 还 是 产 业 特性 方 面 的一 段话 :一 项 社 会 活 动 是 以事 “ 业 性 为 主 ,还 是 以产 业 性 为 主 ,并 不 是 该 活动 本 身 不 变 的属 性, 而是 人 们 ( 别是 政 府 ) 过 在 特 定 历 史 条 件 下 对 该 活 动 特 通 的 限制 , 而是 决 定 把 它 作 为产 业 来 运 行 的 结 果 。 ”
范剥 离 出来 ,建立 规 范 的 、具 有 独 立 法人 地 位 的高 校 后 勤 企
产 品 与政 府 社 会 职 能 无 关 、本 应 作 为 营 利 性 市 场 主 体— — 企 业 存 在 的经 营 性 机 构 却存 在于 事 业 单 位 之 中 ,由政 府 大 量 投
资 进 行经 营 , 仅造 成 政 府 财政 负担 过 重 , 力 投资 发 展 那 些 不 无 真 正 具 有社 会 公 益 性 的 社会 事 业 ,而 且 此类 机 构 利 用 与 营 利 性 市 场 主体 完 全 不 同 的 地 位 和特 殊 条 件 ,也造 成 了经 济 与市 场秩序的混乱 ; 一方面 , 另 一些 本 应 承 担 社 会 公 益 职 能 、 供 提 公 共产 品 的事 业 单 位 , 经 费 短缺 和经 营 利 益 的 驱 动 , 始 追 受 开
生产与产权的社会化及其实现形式
生产与产权的社会化及其实现形式
娄锋;杨文安
【期刊名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5)005
【摘要】传统公有制的产权社会化水平较低,因此产权社会化实现形式必须创新.提高产权社会化程度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公有产权主体的人格化建设,促使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对称;二是使企业的产权主体多元化,消除产权交易和流动的障碍,特别是增强公有产权的流动性.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娄锋;杨文安
【作者单位】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223;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O45.6
【相关文献】
1.试析生产社会化与产权社会化及其实现形式 [J], 娄锋
2.试析产权社会化及其实现形式 [J], 娄锋
3.生产社会化层次: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物质前提 [J], 李俊
4.产权效率实现的两个度向——产权权益个体化与产权社会化 [J], 王野林
5.社会化大生产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J], 商学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
论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张井过去只有所有制、所有权、所有者等概念,没有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概念。
而有所有制就有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客观存在,只是人们极少认识它,更没有给它名份,实际上是把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合二为一了。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近几年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人们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辩论:究竟公有制企业的形式能否改变?公有制的企业形式改变了是否还是公有制?国有企业的产权出卖了国有资产是否流走了?随着辩论的展开,人们逐渐认识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存在。
前不久,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概念。
所有(公有)制和所有(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应该加以区分的、不同内涵、不同性质的概念。
这一点,现在明确了。
对所有制抽象和具体的理解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简称。
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是归个人、什么阶级、什么社会集团占有,亦即资产的归属问题,就是所有制。
马克思说:“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
既然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自然具有排他性,即我的不能同时是你的,我们的不能同时是你们的;反之也是一样。
马克思说过:“土地所有权(所有权是为法律确认的所有制---引者注)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
”所有制形式,是由所有制的主体即资产的所有者决定的。
所有者不同,所有制形式也就不同。
如归个人所有是私有制,归公共所有是公有制。
所以所有制是有姓公姓私之分的。
但姓公姓私,有抽象性(一般性)和具体性(特殊性)的二重性。
抽象性与阶级和社会形态没有联系,具体性则与阶级和社会形态联系着。
从抽象性说,自有人类社会就有公有制;自从原始社会解体就有私有制,并随之而来产生了国家和国有制。
迄今为止不论哪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都有公有制、国有制和私有制。
据古籍记载,我国在殷周时代就出现公私并存的土地制度,井田制就是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 要 】 产权 社会 化指 产权 私人 性 向社会 性转变。产权 社会化要求某一法定主体 的私人性产权全部或部分地被 社会 范围内越来 越多的法定主体 、 社会成 员共 同分 享 , 而传 统公有制企 业的产权 社会化程度较低 ,因此产 权社会化 实现 形式必须不断创新。要深化传 统公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革 , 具体 可从两方面着手 : 一是加 强公 有产权 主体 的人格 化建 设 , 促 使产权主体的权责利对称 ; 二是使企 业的产权 主体多元化, 除产权 交易和流 动的障碍 , 消 特别是增强公有产权 的流动性。 【 键 词 】 产权 ; 关 产权社会化 ; 实现形式
【 中图分类号】 041 1 1. 7
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4 26(090—000 10—7820 )80 2—2
产权社会化 以后 , 就具 有了与私人产权不 同的特征 : 1产 () 产 权社 会化 即广义的 、 完整意义上 的所 有权发生“ 裂变” 从 中分 , 自人类进行 生产活动 以来 , 社会生产力 的发 展逐渐显现 出 权分裂化 , 经 占有权 、 支配权 、 分权等 处 生产社会化 的特征 。进入资本 主义后 , 生产 社会 化不仅是推动 裂 出法 人财产权 、 营权或使 用权 、 分裂后的各项权能都可 以相对独立地存在 。 2 产 () 资本 主义 生产力发展的强力杠杆 , 而且是推 动资本主义产权关 等各项权能 。 即 拥有 ” “ 和 行使 ” 主体可 以是多元地 、 系调 整变革的根本动力 。“ 资产阶级要是不 把这些有 限的生产 权分散 化 , 同一 产权 的“ 3 产权 开放 化 , 即产权改变 了归属 、 行使上 的主 资料 变为社会 的生产资料 , 只能 由一批 人共同使用 的生 产资 分散地存在 。( ) 即 不再是封 闭 、 固定 地归某个主体专有 的权 利 , 而成为 料, 就不能把它们变成 强大的生产力” 】 。口 随着生产社会化 的发 体 多元化 , 展 , 新 的生 产 力 已经超 过 了这 种 生产 力 的 资产 阶级 利 用形 对 所有社会成 员开放 的权利 ,只要 通过社会 认可 的途径 和方 “ 每个 社会成员 都有机会 拥有或 可 以去行使这种 权利 , 为 成 式” [使社 会的生 产和 资本 主义 占有 的不 相容性 这一基 本矛 式 , ,1 2 4 产权商 品化 、 市场化 、 可交易化 , 即 盾, 也愈加 鲜明地表现 出来 。这就 迫使 资产阶级对资本 主义的 产权 的所有者或行使者。( ) 进入市场 , 以自由交易 。 5 产权流动化 , 可 () 即产 产权关 系作了社会化 的调整 ,使大 量生产 资料不得 不采取 我 产 权成 为商品 , “ 易手。( ) 权收益分散化 , 6产 们在股份公司所遇见的那种社会化 形式” 2 里 , 克思 描述 权 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 自由流转 、 。1 1 这 马 由初始 意义上的所有权 ( 广义 ) 带来的收 了资 本主 义产 权关 系在社会化 大生产 下的深 刻变 化—— 产权 即与上述特征相适应 , 而是分散于产权裂变后 的各项产权 社会化 , 即某一法定主体 的私 人性 产权全部或部 分地 被社会范 益也不再集 中于一人之 手 , 分 都 围内越来越多 的法定 主体 、社会成员共 同分享的过程和趋势 , 主体手 中 , 散掌握在 各个不 同主体手 中 的各 项权能 , 具有 收益性 , 都会 给其所有 者或行 使者带 来相应 的收益 , 形成 一笔 从 而产权 的私人性不断地 向社会性转化 。 “ 社会化 ” 三层含 义 : 有 一是 指 由 自然 的变成人 类所 特有 社会资本可 以使多主体受益 。 综上 所述 , 产权 社会化 的实质 是 : 突破 自然关系 限制的人 的; 二是指 由私人 的 、 少数 人的变成 集体 的 、 类共 同的 ; 人 三是 在广泛 而密切地 生产合作 中共 同 占有 生产资料 、 同交换 共 人类依据各 自的分工协作 , 行使不同的职能 。 因此 , 产权社会化 们 , 的内涵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 , 权“ 属” 产 归 的界定 与划分 , 和分配劳 动成 果 ,使产权关 系的社会性获得充分发 展的过程。 占有 、 配 、 用等 等方 面的权 支 使 如原始农业对 土地 的划分 , 自然资源变为人类 特有的 ; 次 , 即社 会现 有生 产要素 的所 有 、 将 其 越来 越趋 向于可 以由更 多社会 成员来拥 有和行 使 , 每个社 产权的“ 归属” 社会化 。即在产 权的“ 归属 ” 上突破原 来的私 人 利 , 性 , 再专 门固定地 归属 于某一个 主体 , 者可 以通 过社会认 会 成员都可 以通过拥 有和行 使不 同的产权 权能来 获得相应 的 不 或 换言之 , 在产权社会化 以后 , 社会 就给予了每个人都可以 同的方式转为其他 主体 所有( 如通 过产权 交易使 产权 转 手 , 报酬 。 例 行使社会现 有生产资料所有权 、 营权 、 经 使用权 等各项产 遗产继承和赠与除外 )或 者归若干主体按份 所有 或叫做“ , 按份 拥有 、 同时也给予 了每个成员凭借 与其拥 有和行使的 共有” 如股份制企业 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 ) ( ,或 者由若干社会 权权能的机会 , 社会财 富的产权对社会上 成员组成 的“ 合体 ” 集 所有 ( 如公 有制 或集体 所有制企 业 ) 。最 这种权利来获得收益的机会和权力 。 他们拥 有 、 行使产 权的机会 也应 后, 产权 的“ 行使 ” 社会化 。即产权 不再专 门固定地 由某一个主 的每个成 员都应该 是开放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