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宗教改革——精选推荐
![宗教改革——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f2af66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1.png)
宗教改⾰宗教改⾰⼀、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障碍建⽴统⼀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家和商⼈、中⼩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统天下”的局⾯。
4、⽂化因素: ⽂艺复兴促思想解放5、导⽕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临的种种挑战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产⼒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强有⼒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参与海外竞争。
⼀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②影响:独⽴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3、思想⽂化:⽂艺复兴运动兴起影响:促进了⼈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冲击。
⼆、宗教改⾰:1、马丁·路德宗教改⾰:社会原因、标志(“九⼗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2、加尔⽂宗教改⾰:原因条件、内容、作⽤3、亨利⼋世宗教改⾰:背景、内容、结果三、历史作⽤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活⽅式,夺取了⼤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主义。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3115070b0740be1e650e9a18.png)
资料:基督教
• 1、产生: • 公元1世纪左右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 • 创始人传说是: 耶稣 • 2、4世纪初 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 3、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 基督教会托庇与日耳曼王权 • 打开城门迎接日耳曼军队 • 日耳曼国王赏赐教会1/3土地
4、基本教义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 “原罪”和“救赎”。据基 的教义,原罪是人类始祖亚 当和夏娃违背上帝的命令、 偷吃禁果所犯的罪行,传给 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 和灾祸的源。人类永远无法 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 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 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 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 7.宗教“异端”运动是 ( ) • A.废除天主教会的斗争 • B.推翻封建王权的运动 • C.用与天主教会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 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D.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C
• 8.西欧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②商品生产 与交换的繁荣③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④新航路 的开辟 • A.①②③④ B.①② • C.③④ D.②③④ • ( )
3、14、15世纪“异端”思想的共同 点?
• • • •
①抨击教会的腐败。 ②主张《圣经》为最高权威。(翻译《圣经》) 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④主张教会权力服从世俗权力。
4、宗教“异端”运动的意义?
• 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 商业的要求,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 了有力挑战。 • 市民阶层?
• •
结论: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 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从天主教会统治确立的时候起,他的对立 面也出现了。
思考2:宗教“异端”运动出现的原 因、表现及意义?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201e20679563c1ec5da71c3.png)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 案。实质是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人 新教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物 派别 路 信徒皆祭司 ①“因信称义”②信 德 路德教 仰的唯一根据是《圣 廉俭教会
经》 民族教会
影响 地域
2、宗教“异端”的运动发展: 共同点:
•强调《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抨击教会的腐败, •没收教会财产,简化宗教仪式 •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
了宗教“异端”的形式? ①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较弱, 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
②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下,思想和行动受 到天主教的严格控制,要将具有浓厚宗教 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需要披上神圣的宗 教外衣。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要内容:
1)信奉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上。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5)建立了共和性质的政教合一的国家(神权共和国)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2)特点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加 尔 文 亨 利 八 世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救,即先定论 ①《至尊法案》规定 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 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 现行教规③英语为礼 拜用语
民主教会 廉俭教会
英国 国教
保留天主教教 义和仪式等
英国
三、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1、思想:继文艺复兴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进一步打击教会权威,; 2、政治: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在各国封建统治,促进了 欧洲民族国家发展;宗教改革也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 命的斗争旗帜; 3、经济: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 生活方式,夺取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资本主义的 发展; 4、文化: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宗教改革使各国 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83bf1888762caaedd33d4c7.png)
欧洲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神权占据统治地位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西欧处于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之下。
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天主教拥有大量地产,是西欧最大封建主;还通过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思想文化: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2、天主教会的专制和堕落引发了各阶层对天主教会的不满,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3、野蛮的宗教裁判所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迫害、打击,充分说明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这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格格不入。
4、天主教面临着种种挑战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新兴资产阶级需要以自己为中心,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文化体系:1)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2)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反对3)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挑战天主教会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5、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宗教改革原因)①社会原因: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②经济根源(根本因素):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③政治因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反天主教的“异端”思想为宗教改革奠定思想基础;⑤导火索(直接):兜售“赎罪券”最终成为导火索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政治因素:德国政治四分五裂,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整个德国与教会的矛盾非常尖锐。
学案9: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9: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eb637b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7.png)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公元4世纪初期,逐渐演变为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
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 (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 (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表现二、宗教“异端”1.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更加高涨。
英国人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3)14~15世纪,捷克人主张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的权力。
2.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的愿望。
(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1)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
(2)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了的发展。
2.政治(1) 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资产阶级化的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3)一些国家的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合作探究】[史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史料一探究分析,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史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
课时作业2:5.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时作业2:5.1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ec8434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6.png)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基础巩固1.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答案 A解析国王的加冕必须经过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但是,王权也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2.兰克斯是10世纪生活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普通农民,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到教堂去听教士布道B.自费到罗马去攀登圣梯C.到教会去交纳什一税D.到商店购买德文版《圣经》答案 D解析在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圣经》的版本也是统一的,不存在德文版的《圣经》。
3.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D.公开用欺骗方式榨取钱财答案 D解析教会关于赎罪的说教,纯粹是公开的欺骗。
兜售赎罪券,是教会榨取钱财的重要手段。
4.观察下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答案 C解析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5.恩格斯在评价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威克里夫的宗教主张时说,他是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他主要追求的是“廉价的教会”。
恩格斯称威克里夫为“城市异教的著名代表”,主要是因为其主张代表了() A.城市教会的利益B.城市贵族和市民的利益C.资产阶级的利益D.英国国王的利益答案 B解析威克里夫主张宗教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和教士,宗教教规及仪式完全没有必要,这实际上代表了城市贵族和部分市民不满教会掠夺,要求发展工商业的需要。
03+第三章++宗教改革
![03+第三章++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86a30cecb8f67c1cfad6b849.png)
3. 罗马教皇对德国的大肆搜刮由来已久。 德国的不幸为天主教会插手德国内政创造了条件。德国成 了受罗马天主教会榨取最重的地区,也是劳动人民最受剥 削的地区,因而是灾难最重的地区。16世纪初,罗马教 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金币,德国被称为“教 皇的奶牛”。
4. 贵族对下层人民的剥削日益加重。德国劳动人民中的 绝大多数是农民,而且少数农民仍处在农奴地位。农民不 仅受地主剥削,还要交纳什一税,同时受商人和高利贷的 盘剥。农民处于各国社会最底层,革命性最强。 这样,在德国,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 起,而在这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中,教会同德国民族之间 的矛盾成为一切社会矛盾的焦点。
起义军不久就被镇压下去,路德在1525年5月发表了《反 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的小册子,号召诸侯们象“打死 疯狗一样”镇压农民起义。路德并不是农民的思想代表, 他的思想并不能满足起义军的需要。这时,更激进的思想 家出现了,这就是托马斯·闵采尔(1490-1525)。他出 生于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精通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有神 学博士学位。先是追随路德,后来不满路德的保守态度, 于1520年与路德分道扬镳。
二、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教会的民族化与罗马教廷的 控制发生越来越大的冲突。 在西欧的中世纪,罗马教廷是巨大的国际中心。教皇 对各国的控制,是异常严密的,各国教会俨然国中之国。 主要表现在: (1)教皇掌握各国教职的任命权,各国的大主教、主 教、神甫及修道院长的任命,都是教皇的事情,这些人从 提升和保住职务的角度都得听命于教皇,为此,他们往往 拒绝对世俗政权宣誓效忠。
1521年4月,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召开帝国议会, 讨论如何处理路德的问题,他是支持教皇的,在会上宣读 了教皇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他要求帝国议会宣布路 德不受法律保护,但帝国议会不同意,而是召唤路德本人 出席会议,为自己进行申辩。路德勇敢地赴会,拒绝认错。 皇帝想逮捕他,但广大群众和一部分诸侯保护着他,使他 安然离开了会场。此后,路德受到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保 护,住在瓦特堡,依据希腊文《圣经》,把它译成德文。、神职授任礼、忏悔礼、 病者涂油、婚礼。最主要的是“洗礼”、“忏悔礼”、 “圣餐礼”。 善功就是做教会让你做的事情。13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托 马斯·阿奎那将善功论发展完善,规定为3项内容:遵守 旧约上的十诫;接受新约《福音书》上基督的劝勉,实行 禁欲;履行圣礼。圣礼由谁主持呢?教会。这实际上是对 《圣经》原意的歪曲。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f137a1b52ea551810a68727.png)
第十三课宗教改革(1)背景:①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与专横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②思想: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人文主义思想活跃;③直接原因:教皇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2)马丁·路德及其宗教改革:①思想:其著作为《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学说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②影响: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3)加尔文及其宗教思想:①宗教主张:其著作为1536年《基督教原理》,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进一步解释为“先定论”,是其宗教观的核心。
②影响:加尔文的“先定论”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了辩护,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在实践中宗教改革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如建立了民主教会等,因此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4)宗教改革的意义:其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宗教改革打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
一:如何认识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及重要性讲到宗教改革,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以中国为例,来比较一下东西方世界的差别。
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差别?(有的同学说种族差别,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文化传统的差别,语言文字民族习惯等等。
)如果这个问题是问我们隔壁理科班的同学,他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种族差别或者说是民族差别,好我们先来看看种族差别。
是不是东西方只存在两大种族呢,一个是东方种族一个是西方种族?当然不是,西方世界自身也有很多民族,也就是说在西方世界内部也存在着种族差别或者说民族差别,我们中国也一样,华夏民族自身也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可以说我们华夏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可见种族或民族或以血统而划定的差别是可以通过民族融合来消弭的,而且历史上的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就不同于生物学上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或划分依据,比如西方看重血统认同,而中国看重文化归属。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ca7688c94028915f804dc252.png)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㈡天主教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 2、表现: ⑴经济上: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拥有天主教会世界耕 地的三分之一; 向民众征收“什一税”; 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2、表现: ⑵政治上:一方面,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 制度,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 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干涉各国 的政治权利。鼓吹教权高于王权,控制各国高级 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干涉各国政治权利, 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甚至向教皇称臣纳 贡。教皇不仅掌握着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 还可以裁决各国俗界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 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宗教“异端” : ㈡表现: 1、法国的“异端”运动: 2、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3、捷克人胡司的“异端”学说:
返回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二、宗教“异端” : ㈢主要观点: 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 造的; 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没收教会财产; 《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 教权服从于世俗权利。
返回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
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个选后之外, 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 个帝国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 杂,局面混乱。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 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掠夺
材料1: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 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 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 达30万古尔登,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 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 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奶牛”之称。 材料2: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 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 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原创1: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原创1: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8cff07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4.png)
布鲁诺在宗教裁判所
5.“异端”运动观点:
(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没收 教会的财产; (4)《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教权服从 于世俗的权力。
6.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 生的影响
2.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规模较大而且影响较深远的是法国南部和意大 利北部的阿尔比派。他们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 心开展活动,盛行于12~13世纪。该派教义主张善恶 二元;反对天主教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 谴责教会聚敛财富。其中又分为两个教派:一为华尔 多派,一为纯洁派。
华尔多派观点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 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 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 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主教的俱乐部油画 主 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 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问 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 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 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 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中世纪天主教进入全盛的原因和表现:
主要原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 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 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 “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1.基督教的发展过程。
产生-------公元1世纪; 定为国教-------4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的; 分裂------11世纪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确立-------- 13世纪初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88486dd1524de518964b7dc0.png)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局面。
国家政权
• (3)一些国家的君主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 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
•中3央.集权思想上:__富__国_强__兵_____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 击了___________文的艺统复兴治。
天主教会
• 思维拓展2 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什 么?
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 (3)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思维拓展1 早期“异端”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 【提示】 (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
是魔鬼创造的;
• (2)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 (3)要求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没收教会的财产;
• 2.可能性 • (1)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
行反封建斗争。 • (3)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
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 (4)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
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 (5)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
• ③11世纪,分裂日耳为曼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________和
以罗马为中心的_____.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三节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2cac0d210b4c2e3f572763ce.png)
美剧《伊丽莎白一世》剧照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人物 马 丁· 路 德
加尔 文
新教派 核心教义 别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全体信 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 据是《圣经》
其它主张
简化仪式神 甫娶妻蔑视 权威
影响地 域 德国北 欧
法国英 国等
加尔文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 简化仪式选 教 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 举神职生活 论 节俭
宗教改革
YANGTZE NOR 本 内 容
二、德国宗教改革 三、加尔文与瑞士宗教改革 四、英国宗教改革 五、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一、宗教改革的一般背景
1、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中世纪西欧的整个 文化思想领域受天主教的神学思想统治,以 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神学 思想体系的束缚,获得解放,这是16世纪宗 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二、德国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 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纪欧 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 德宗创始人。路德出身于富 裕市民家庭,18岁进入爱 尔福特大学攻读法律,信仰 十分虔诚。 1505年,他断 然放弃学业,进了奥古斯丁 修道院,当上了修道士 。 1512年,路德获神学博士 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 道院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 学教授。
亨利八世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美国电视剧《都铎 王朝》剧照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6a42d26b763231126edb11ea.png)
四. 宗教改革影响及其作用
改革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动摇了教皇的权威。 2.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引起文化价值上的变化,冲击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
的禁锢,人的个性得到较高程度解放。 4.文化上: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改革作用
加尔文宗教改革:
②.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取消天主教的主教制,建立共和长老制; 简化宗教仪式,只保留洗礼和圣餐;改组市议会。
③. 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思想核心):“先定论”这一 思想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加尔文拿 先定论来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④. 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 美德: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贷,崇尚节俭、 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
都要求摆脱教权束缚,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4.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5.天主教会的贪婪和腐败。(直接原因)
二. 宗教改革内容
一: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规、教义。教会清除了一批无知、 腐败、贪婪的神职人员,规定教士必须穿僧衣,执行教士独身制; 在每个教区设立学校,提高神职人员的知识水平。教会在肯定赎罪 券功效的同时,禁止非宗教目的的出售行为,并取消了销售机构。
出售赎罪券,这种搜刮民 财的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 他在一所大教堂门前张贴 《九十五条论纲》,要求 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 背景:
(1). 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
(2). 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3).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00429a85901020206409c54.png)
宗教改革一、历史背景: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建立统一的国家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表现 (1)政治领域: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经济领域:专制君主、银行家和商人、中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下层贫民,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
(3)思想领域:早期基督教思想和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挑战天主教权威。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打破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4、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促思想解放5、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世纪——16世纪):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①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
伴随着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起来②影响: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
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教会。
2、政治上: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①原因: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反对教会和封建地主的特权地位,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不满教会的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参与海外竞争。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②影响: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天主教会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原因、标志(“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主要内容、影响2、加尔文宗教改革:原因条件、内容、作用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内容、结果三、历史作用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精神文化: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的分裂 东正教---东欧 天主教---西欧
中世纪:史学上通常指封建时代,即介
于古代奴隶社会与近代资本主义之间的
。 时代。这一名词主要适用宗教于改革欧的历洲史背景
基督教(诞生于AD1C的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意大利比萨教堂
梵帝冈圣彼得大教堂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思考: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公元6世纪) 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 基督教(公元1世纪)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课程标准】: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 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图为圣彼得大教堂
——摘自《西方宗教史》
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 盾,引发了反对天主宗教改教革的的历史宗背景教改革运动。 19
:
天主教黑暗统治的表现 1)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 教世界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 2)政治上: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3)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 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4)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奢侈腐化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3)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 4)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
据了支配地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 二
兜 售 赎
幅
罪
图
券
图片反映了天主教在哪个领域控制权? 这个领域控制权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
经济领域。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
宗教“异端”学说的观点:
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2、揭露了教会的奢侈腐化; 3、没收教会的财产, 4、 按《圣经》行事,不需要教会和教士 5、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相信 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
问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论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8
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问题:从 第五、六、七幅图,大家可以获得 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财富用于享乐, 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已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 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和兜售
“赎罪券”以搜括钱财。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2
第
卡
三
诺
幅
莎
图
之
辱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
பைடு நூலகம்
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
主教、神父等。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
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宗教政改革治的历权史背力景 。
第 五 六 幅 图
愚人船 布罗尼穆斯 博斯 油画
华丽的祭坛
荷兰 1470年
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
士的们 糕荒,点他。宴们中正纵试情图声咬色下的悬修在女空和宗教中修改革的志央历史搜政背景刮权的年财财富政要 收高 人出 的2德0意倍1志。7 中
第七幅图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的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
第
十
一
字
幅 图
军 东 征”
据教材找中世纪天主教势力扩张的原因有哪些?
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
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
3)组织“十字军东征”,扩大势力范围.
4)王权衰落,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而动乱
环境又使信众大宗教增改革.的历史背景
10
2、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
AD4C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11C第一 次分裂
_天__主__教(以罗马为中心)
16C第二 次分裂
_天__主__教
_新___教
_东__正_ 教(中心:君士坦丁堡) _东__正__教
①_路___德__教(宗)②_加___尔__文__教③_英___国__国__教
中世纪(Middle Ages ;公元476~公元1453)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 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 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计算,直到东罗马帝 国灭亡(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 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 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 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 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 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 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
13
上帝 教皇出巡 红衣主教 大主教 罗马教皇华丽的祭坛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信徒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
中
四
世
幅 图
纪 圣 母
像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15
以上四幅图都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天主教神权在宗教中改革的世历史纪背景 占统治地位 16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问题探究二: 推动欧洲宗教改革的思 想因素是什么? 1、文艺复兴的推动 2、宗教异端思想的出现
二、宗教“异端”
1)什么是宗教异端? 2)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 “异端”的形式? 4)宗教异端思想的出现有何影响?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宗教“异端” (与天主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8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
原罪
原罪 ----(Original sin)一词来自基督教的传说, 它是指人类生而俱来的、洗脱不掉的“罪行”。圣经
中所讲遗原: 留人 的罪有 罪两 性种与罪恶根--,原本罪罪与是本各罪救人,今原赎生罪所是犯始的祖罪犯。罪
救赎 人类因有原罪和本罪而无法自救, 要靠上帝派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做 牺牲成为「赎价」,作了人类偿还 上帝的债项,从而拯救了全人类。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问题探究一: 推动欧洲宗教改革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1.天主教是怎样产生的?主要教义是什 么?
2.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 3.天主教神权黑暗统治的表现?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基督教的起源、发展与分裂
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 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
发展:公元4世纪后期,成为罗马帝国 国教,实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