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关节损伤论文 (51)

合集下载

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13例的疗效分析

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13例的疗效分析
许桦 , 毕 大卫 , 马海 涛 , 王辉, 陈亿 民, 杨育生, 祖罡
( 杭 州 市 萧 山 区第 一 人 民医 院 骨二 科 , 浙江 杭州 3 1 1 2 0 1 )
【 摘要】 目的 : 探讨 手术 治疗 L i s f a n c关节损 伤的临床 疗效及影响 因素 。方法 : 自2 0 0 9年 1月至 2 0 1 1 年 1 1月,

3 4 4・
中国骨伤 2 0 1 3 年4 月第 2 6 卷第 4 期 C h i n a J O  ̄ h o p T r a u m a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经 验 交 流 ・
手术治疗 L i s f r a n c 关节损伤 1 3例 的疗效分析
共收治 L i s f a n c关 节损 伤 1 3例 1 4足 , 男 9例 , 女 4例 ; 年龄 1 8 ~ 6 1岁 , 平均 4 2岁 。My e r s o n分型 : A型 1 足, B型 9足 ,
C型 4足 。 所有 患者 在 伤后 2 2 d 内接 受手 术 ,手 术采 用切 开 复位 螺钉 或 克 氏针 内固 定 ( 1 例开放性采用外固定架固
s c r e w o r wi r e o r e x t e r n a l i f x a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 9 ma l e s a n d 4 f e ma l e s w i t h a n a v e r a g e a g e o f 4 2 y e a r s o l d r a n g i n g f r o m 1 8 t o 61 y e a r s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y e r s o n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t h e r e we r e 1 c a s e o f t y p e A, 9 o f t y p e B a n d 4 o f t y p e C . Al l t h e p a t i e n t s r e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护理临床效果评价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护理临床效果评价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护理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将此阶段接收的10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定为主题研讨对象,分组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完成,即探讨组与比对组,10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均采取关节镜治疗,比对组实施常规护理,探讨组实施康复护理,分析统计比对组与探讨组护理效果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数据,探讨组较比对组护理效果偏高,P<0.05,研究成立。

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探讨组低于比对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患者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具有积极作用,护理效果显著,且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护理配合;关节镜;疼痛度;护理效果临床指出,膝关节损伤主要是外力导致膝关节非正常扭转所引发,其中以青少年更为常见[1]。

膝关节损伤发病以剧烈疼痛、膝关节肿胀及屈伸困难等为主,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关节软骨将出现形态改变,造成关节功能退化,不但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还会降低其生存质量。

研究表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患者时由责任护士采取护理措施配合,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为了进一步明确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将10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讨论两种护理方式的具体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收的10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分组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完成,即探讨组(n=51)与比对组(n=51)。

入选条例:(1)经临床诊断,102例均被确诊为膝关节损伤患者;(2)患者基本资料完整。

排除条例:(1)存在其它膝关节治疗史;(2)患者认知功能及语言功能存在严重缺陷;(3)患者及家属依从性较差。

其中比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28~71岁,平均(49.50±22.01)岁;探讨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6~69岁,平均(47.50±22.03)岁。

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临床疗效体会

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临床疗效体会

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

在关节镜下确定患者膝关节损伤的性质和范围,然后进行手术,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锻炼,分别在患者入院后和手术后的1个月、5年内测量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

结果80例患者均得到电话随访或者获得门诊,随访时间1-61个月,平均(45.2±2.2)个月。

对本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手术前的(43.5±7.5)分提高到手术后48个月的(80.5±5.2)分。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关节镜辅助诊断的情况下,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系数高、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疗效体会膝关节损伤是骨科常见的病损,多发于青少年群体中,病变常常会发生软骨形态改变或者退行形变,采取手术治疗以及在手术后进行及时、规律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1]。

传统的手术治疗需要打开患者关节,切口长、出血多、创伤大,在手术后出现关节连结、僵硬等缺点,治疗效果差[2]。

采用关节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既不会损伤滑膜,且手术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能够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被认为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最佳方式。

现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临床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男55例,女25例,年龄14-46岁,平均(20.5±4.2)岁。

患者病程7d-6年,平均(4.0±1.2)年。

其中左膝损伤38例,右膝损伤42例。

从损伤原因分析,因运动引起损伤35例,因车祸损伤19例,因跌倒损伤14例,原因不明12例。

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膝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损、无力、关节弹响等。

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47例

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47例
0 . 0 2 %, 非常 少见 , 同 时 由于 医生对 x线 片 的不熟 悉 ,
2 方 法
由于 L i s  ̄ a n c 关 节损 伤为 高能量 损伤 往往伴 有 严 重 的皮 肤软 组织 损伤 , 早期 手术 会导 致 皮肤 坏死 及 切 口愈 合不 良, 我们 一 般选择 择期 手 术 。筋膜 间隙综 合
中医正骨 2 0 1 3年 2月 第 2 5卷 第 2期
( 总1 2 1 ) ・ 4 1・
手 术 治疗 L i s f r a n c关 节损 伤 4 7例
胡伟锋 , 董黎 强
( 浙江 中医药大学 附属第二 医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0 5 )
要 目的: 探讨 L i s  ̄ a n c关节损伤的诊治方法及影响疗效的 因素 , 以提 高对该处损伤 的治疗水平 。方法 : 对4 7例 采用切 开复
L i s  ̄ a n c关节 损伤 4 7例 , 均 行 切 开 复 位 内固定 术 , 使
用 螺钉 、 克 氏针及 小 钢 板 为 内 固定 材 料 , 部 分 患 者 结
经, 向外 侧牵 拉 开 , 剥开骨膜 、 掀起关节囊, 暴 露 骨 折 断端 或受 累 的不 稳定脱 位 , 半 脱 位或 脱 位后 已 自行 复 位 的关 节 , 清除 L i s  ̄ a n c 关 节 区血肿 , 关节 间 隙内软 组
功 能 障 碍 。L i s  ̄ a n c关 节 是 中 足 已复 杂 且 稳 定 的 结
放 性 骨折 时则选 择急 诊 手术 。本组 4 7例 病 人 中除 6 例 开放 性损 伤 和 4例 有 筋 膜 间 隙综 合征 需 急 诊 手 术 外, 其余 4 1例择期 手术 。 手 术取 平 卧位 , 采用硬膜外麻醉 , 于足背第 l 、 2

踝关节论文手术治疗论文:踝关节骨折22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踝关节论文手术治疗论文:踝关节骨折22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踝关节论文手术治疗论文:踝关节骨折22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经3~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优15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90.9%。

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能有效地恢复踝关节功能,坚强的内固定是手术的关键。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约占骨折的3.92%。

由于踝关节是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骨折时可同时伴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高。

主要由间接外力引起。

踝关节结构及运动的特点,其损伤时表现的损伤类型也极为不同,即不同的受伤机理可引起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

本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对2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外踝采用钩状钢板、内踝采用张力带固定手术治疗,经随访观察,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8.5岁。

左侧9例,右侧13例。

车祸伤5例,跌倒致伤9例,坠落伤4例,扭伤4例。

其中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3例。

骨折类型根据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6例,旋后外旋型10例,旋后内收型3例,旋前外翻型2例,垂直压缩型1例。

2 方法2.1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腰麻或连硬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一般大腿上端上充气止血带。

手术采用内外双侧切口分别显露内、外踝骨折。

内固定顺序是外踝、内踝、后踝。

外踝多采用1/3管型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内踩一般采用直径4.5 mm可吸收或普通加压螺钉与骨折线垂直交叉固定;后踝一般采用可吸收螺钉自前向后固定,对大块的骨折累及关节面25%以上采取自后向前的固定。

对于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例,用1枚直径4.5 mm松质骨拉力螺钉经外踝钢板或单独经腓骨贯穿胫骨皮质固定。

术后一般不主张用外固定,术后3 d使用cpm机进行下肢被动活动,同时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无负重的患肢功能锻炼,平均2周拆线后开始下床扶双拐不负重行走。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96例临床护理论文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96例临床护理论文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96例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致病原因与治疗方法。

方法实验小组把本院在一定时间内收治的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纳入观察范围,收集其上市情况和治疗记录,以期从临床案例中找出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发病原因和治疗对策。

结果经过本院的精心治疗。

96位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早期的骨骼复位和有利于防止伤残,提高治愈率。

结论多发骨与关节损伤只要及时就医,处置得当完全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关键词】多发骨;关节损伤;临床护理近年来,骨科疾病的发生率有所提升。

其中多发骨与关节损伤尤为引人关注。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伤情一般较重,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也比较高,轻则致伤致残,重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次实验收集了本医疗机构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96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研究,贡献愚智,以兹学界讨论。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正确地收集研究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为了弄清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病原理,我们呢收集了本医疗机构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96例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其中男性病患51例,女性病患45例,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年龄分布区间为14都76岁,平均年龄54.9岁。

其中男性平均年龄41.5岁,女性平均年龄48.3岁。

所有患者的致病原因类型多样,其中坠落伤24例,交通事故伤54例,工作机器致伤13例,其他原因5例。

有些患者还伴有并发症。

1.2研究方法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得出正确研究结论的必经途径[2]。

为了确保本次研究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我们一方面收集了所有96位病患从入院时起所有的住院资料,详细记录了他们的恢复情况,并在他们出院后继续跟踪他们的康复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将所有的记录数据分门归类,利用数据库建立数据模型进行统计和研究。

此外,我们还积极借鉴理论界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

1.3护理标准良好的护理对于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十分重要。

手术治疗的多发性骨关节损伤临床探讨

手术治疗的多发性骨关节损伤临床探讨

3 0・
M e d i c i n e a n d S o c i e t y
2 0 1 5年 6月第 2 8卷
手术 治 疗 的 多发 性 骨关 节 损 伤 临 床探 讨
杨 登峰
陕西汉 中市 中心医院骨科 陕西 汉中 7 2 3 0 0 0
【 摘要 】 目的 : 探讨手术 治疗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 2 0 1 2年 1 月一 2 0 1 4年 l 2月期 间我 院收治的 多发性骨关节损伤 患者 6 0例 , 均给 予手 术治疗 , 回顾 性分析 患者临床 资料 , 统计手术治疗的效果 。结果 : 本研 究 6 0例手术治疗患者 , 术后随访显 示, 4 0例( 6 6 6 7 %) 治疗理想 , 关节功能 障碍 1 5例 ( 2 5 . 0 %) , 院内 感染 3例( 5 . O %) 及脂肪栓塞 2例( 3 . 3 3 %) , 无内固定物 断裂者 , 未发生骨不连状 况。结论 : 多发 性骨关节损伤类 型复杂 多样 , 且常合 并胸腹 部与颅脑损 伤, 需尽 早给予手 术治疗 , 提 高治疗效果 , 改善患者预后。 【 关键词 】 多发性骨关节损伤 ; 手术治疗 ; 颅脑损 伤; 院 内感染 【 A 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t h e c l i n i c l a e f i c a c y o f m u l t i p l e s u r g i c lt a r e a t m 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b o n e a n d j o i n t i n j u i r e s .Me  ̄o s: d R a n d o m l y s e l e c t e di n J nu a a r y 2 0 1 2—6 0

小针刀论文: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小针刀论文: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小针刀论文: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关于本症的命名,国内外尚未统一。

国外主要命名为骨关节病、骨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

我国医学主要的命名有骨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骨关节推行性病、骨刺等。

由于膝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

究其病因,本病除与年龄有关外,多与外伤、扭伤、慢性劳损有关,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形成慢性无菌性炎症,随着病程的延长,导致韧带、肌肉、骨面之间的交叉结疤黏连。

黏连不仅引起骨关节活动障碍及疼痛,并且牵拉骨质,导致力学平衡失调,从而导致骨质增生的产生。

发病初期关节软骨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改变,并且伴有软骨下骨破坏及骨质增生,从而使关节逐渐被破坏并产生肿大变形。

其病变的整个过程不仅影响到膝关节软骨,还涉及半月板、软骨下骨、韧带、关节囊、滑膜及关节周围肌肉。

自2008年12月以来,我科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药物注射及功能锻炼治疗本病112例,收到良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小针刀;局部注射;功能锻炼1 临床资料1.1 112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性67例,女性4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45岁,平均55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7个月。

1.2 症状与体征本组病例均有膝关节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特点。

临床检查压痛点多分布在髌骨周围及内外侧副韧带处。

伴有膝关节伸屈功能受限者14例,髌骨研磨试验阳性者9例,股四头肌萎缩者3例,有膝内翻者6例,晨僵及跛行者20例,膝关节积液者27例,膝关节间隙变窄者23例,髌骨上下缘增生者2例,胫骨髁间隆突变尖者8例。

排除膝关节其他病变。

2 治疗方法2.1 小针刀治疗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膝关节伸直,部分患者因关节病变畸形不能伸直,可于膝下垫一小枕。

定点取膝关节部压痛最明显处,痛点多在髌骨周围股骨内外髁,胫骨上端关节附近,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鹅趾足滑囊等处,常规消毒铺巾,皮肤局部麻醉,用朱汉章研制的ⅰ~ⅳ型小针刀,在定点处进小针刀,刀刃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刺入病变处,根据痛点位置不同,可行纵行疏通剥离法、横行剥离法、铲磨削平法、骨膜下放射状铲剥等手法。

骨与关节创伤论文关节创伤论文:骨与关节创伤的病因学及其治疗研究

骨与关节创伤论文关节创伤论文:骨与关节创伤的病因学及其治疗研究

骨与关节创伤论文关节创伤论文:骨与关节创伤的病因学及其治疗研究【摘要】骨与关节创伤是常见的损失之一,因其伤害后遗伤残的增加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在明确骨与关节创伤病因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研究了骨与关节创伤的治疗。

【关键词】骨与关节创伤病因学治疗研究1 引言骨与关节创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交通事故、工伤意外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骨与关节损伤病人数量逐年上升。

一方面,骨与关节损伤病人经受了身体、心理的双重打击,躯体功能甚至认知、行为都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家庭因其成员受伤承受经济、精神等多重压力。

因此,分析研究骨与关节创伤的病因学及其治疗,可以更好地对骨与关节损伤病人进行救治。

2 骨与关节创伤的病因学研究骨折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死亡和不同程度的身体伤残。

近年来,骨折住院病人有增加趋势。

外伤骨折的原因:将致伤因素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交通伤;第二类为工伤包括机器挤压伤、切割伤、硬物撞击伤、坠落伤等。

第三类为生活伤包括跌倒伤、刀砍伤、爆炸伤、枪伤等。

2.1 骨科创伤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从骨科创伤的原因来看,首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其次为摔倒或滑倒;其后为建筑物上跌落。

在交通伤所致骨折方面,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机动车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每年的1-2月和7-10月是交通伤发生的高峰阶段。

此外,意外跌伤引起骨折的住院病人主要为老年人。

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骨折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老年人在生活起居时容易跌倒,受到轻微外力时即可发生骨折。

老年人骨质疏松、全身骨量减少的生理特点,是骨折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老年人最易发生下肢骨折,以股骨颈骨折和转子间骨折为主。

所以,社会各界在加强对老年人关注的同时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意外跌伤还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10岁前的学龄儿童,骨折是直接危害他们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因素。

临床实验观察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方式对康复的影响

临床实验观察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方式对康复的影响

临床实验观察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方式对康复的影响在临床实验中观察到,膝关节骨折患者的手术方式对康复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就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康复的影响进行详细探讨。

一、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膝关节骨折的方法。

其手术过程包括骨折复位、固定螺钉或钢板、缝合手术切口等步骤。

然而,在康复方面,该手术方式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手术切口较大,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术后恢复周期较长。

其次,创伤面积较大,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此外,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的手术创伤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较大,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康复意愿降低。

二、微创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方式逐渐应用于膝关节骨折患者的治疗中。

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相比,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微创手术方式切口较小,手术创伤轻,术后疼痛感较少,康复过程更加顺利。

其次,由于手术创伤小,感染风险减低。

此外,患者术后的心理负担较轻,康复意愿更高。

三、关节镜手术方式关节镜手术方式是一种针对膝关节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

该手术方式通过关节镜进行操作,对骨折部位进行修复和固定。

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和微创手术方式,关节镜手术方式具有更多的优势。

首先,关节镜手术创伤非常小,术后的疼痛感更少。

其次,关节镜手术方式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骨折部位,有效避免了手术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此外,关节镜手术具有操作灵活,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

因此,关节镜手术方式在膝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膝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感强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

微创手术方式和关节镜手术方式相对而言更具优势,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康复的影响更为积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膝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水平将会不断提高。

手术治疗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手术治疗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手术治疗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别对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比较分析的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行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情况和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该组患者伤口出血、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再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且住院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手术治疗多发性骨关节损伤,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出血现象,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指的是由同一因素造成的大于2处以上的解剖部位同时或继发性的产生的创伤,造成未直接受损旁系器官组织及生命系统功能受损,该病以上下肢长骨干骨折、胸颈部损伤、颅脑损伤、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等较为多见,具有病情复杂、致残率高、出血量大、处理困难等特点[1-2]。

而严重患者受损骨折部位更多,患者卧床时间延长,使得下肢血液回流减缓,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

为了提高这一疾病的治疗效果,我院结合临床患者分别实施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40例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分为对照组组与观察组各20例,比较2组患者资料,比较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详细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2治疗方法入院后第一时间对患者神志、呼吸、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进行观察,针对出血部位较明显的患者需要及时加压包扎患处,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迅速止血,同时补充血容量,对患者实施液体复苏,保持患者气道通畅。

对照组——保守治疗,仅对局部创伤面皮肤进行清理创面处理,通过抗生素及止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防止患者休克,对骨折部位进行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效果研究

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效果研究

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效果。

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积分、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时间。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术治疗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膝关节;术后手术治疗;实施及效果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有力支撑。

在交通运输业发展过程中,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很大。

在交通事故中,骨关节创伤较为常见,也是病情最严重,更容易引发并发症,使患者病情越来越复杂。

骨关节创伤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可以说,多发性骨关节创伤因为一个关节的严重创伤,很可能会对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造成一定的创伤,严重的患者会导致生命系统功能衰竭,从而使患者失去生命。

对于这种疾病,它很可能会对身体的其他部位造成一些创伤[1]。

只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科学合理的治疗,才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本研究探索了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后手术治疗的实施及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组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1-78(42.56±4.22)岁。

男女各有24例和16例。

研究组年龄23-82(42.46±4.56)岁。

男女各有25例和15例。

两组资料P大于0.05。

1.2方法两组严重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患者入院后均拍摄X线片,确定具体骨折部位,并记录基本生命体征(脉搏、血压等)。

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详细监测。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体会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体会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体会刘凯【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2~2017-02共8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关节镜下常规关节清理术,关节镜微骨折组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软骨损伤疗效水平;感染、关节炎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结果:关节镜微骨折组膝关节软骨损伤疗效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微骨折组感染、关节炎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相近(P>0.05);干预后关节镜微骨折组视觉模拟疼痛分数、膝关节功能状态的评估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肯定,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和缓解疼痛,值得推广.【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41)006【总页数】2页(P183,185)【关键词】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膝关节软骨损伤;效果【作者】刘凯【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科,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膝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面临的难题之一,治疗上需遵循清除骨碎屑等组织、缓解临床症状,延缓关节退行性变和改善关节功能的原则[1]。

本研究分析了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02~2017-02共8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关节镜微骨折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21~52岁,中位年龄(38.11±2.13)岁。

发病时间3个月~23个月,中位时间(11.24±0.43)个月。

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2~52岁,中位年龄(38.22±2.89)岁。

发病时间最少是3个月,最长是22个月,中位时间(11.21±0.48)个月。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开展对比观察实验来深入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于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帮助分析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重要性,推广普及此项治疗技术。

方法:随机在医院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来院治疗或开展手术护理的60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随机打散,并在告知患者及家属的情况下,所有人知情自愿参与本次观察研究。

患者将被随机分为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观察组,每组30人。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及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数据来分析两组不同方法对患者产生是不同作用。

结果: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h,治疗成功20人,患者平均满意度为3.2分。

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方法的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2h,治疗成功28人,患者平均满意度为4.7分。

结论:根据两组患者数据对比结果显示,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方法的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短于对照组,治疗成功人数较多,成功率和治疗有效率高,患者平均满意度打分高。

说明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手术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值得大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损伤控制骨科技术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临床效果损伤控制学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美国海军的术语,其目的是为了保全病人的生命【1】。

在严重多发性骨关节损伤的手术和护理中主要分为早期完全治疗阶段( ETC ),强调早期(<24小时)的决定性手术治疗,和过渡阶段( INT ),手术方法从早期决定性手术阶段逐渐过渡到使用外支架固定阶段【2】。

说明最初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为探究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效果,花费一年的时间观察采集数据来开展对比实验。

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在医院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来院治疗或开展手术护理的60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保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加,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成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对照组、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2个组别,每组各30例。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实际效果分析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实际效果分析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实际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实际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微骨折术治疗)与参考组(清理术)各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膝关节Rasmussen 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egner运动功能评分、膝关节Rasmussen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考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可以有效恢复患者软骨组织结构恢复,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关节镜;微骨折术;膝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软骨缺损为骨科常见代谢性病变及免疫性病变,多发于暴力损伤;由于膝关节软骨内无神经、血管以及淋巴组织等,因此损伤后无法自然修复[1],需要依靠手术治疗,然而临床尚无特效软骨重建及软骨修复的方法。

为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均为单侧损伤,病程为2-15个月,平均(6.73±2.66)个月,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40.03±3.33)岁;21例有弥漫性压痛、19例有肿胀症状;Outerbriidge评分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Ⅰ级25例,Ⅱ级30例,Ⅲ14例,Ⅳ级1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在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术治疗,采用硬膜外持续麻醉法,麻药起效后评估软骨损伤情况,重点观察损伤程度、范围以及潜在性剥脱的软化区域。

膝关节软骨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效果分析

膝关节软骨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效果分析

膝关节软骨损伤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软骨损伤治疗中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58例,其中29例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为对照组,另外29例接受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为观察组。

比较分析两组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HSS评分(81.57±5.05)分高于对照组的(75.64±5.18)分,住院时间(7.39±1.88)d短于对照组的(9.24±2.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膝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098-01膝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软骨组织损伤,通常是由免疫代谢类疾病或暴力等因素所致,患者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对其膝关节活动功能造成很大的损害[1]。

膝关节镜是用于诊治关节疾病的器械,其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等优势,目前在骨科手术中得到了广发的应用[2]。

为了提高膝关节软骨组织损伤的预后,本文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的治疗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院骨科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中抽取5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

经临床检查,患者均被确诊为膝关节软骨损伤。

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为19~6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81±6.35)岁。

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20~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3.26±6.53)岁。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类疾病、手术禁忌症、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

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

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MF术对于KCI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36例KCI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MF组和传统组,每组68例。

传统组KCI患者治疗时仅采用了关节镜进行清理,MF组治疗时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术前两组KCI患者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F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MF组KCI患者的优良率为92.65%,传统组为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MF术对KCI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软骨损伤;膝关节;微骨折术;关节镜;效果微骨折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软骨修复技术,利用该术式实施治疗时需要在清理损坏软骨组织的基础上钻孔,并使损伤部位出现血凝块,以改善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1]。

微骨折术的操作过程相对简便,且对于损伤范围较小的关节软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探讨了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microfracture,MF)对于膝关节软骨损伤(Knee cartilage injury,KCI)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收治的136例KCI患者作为临床效果分析对象,排除合并精神障碍、血液疾病、免疫疾病、肝肾及心肺功能障碍、骨髓炎、肿瘤、骨结核、痛风及关节炎者,入选对象的膝关节均伴有滞重感、疼痛感及肿胀症状,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对136例KCI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MF组和传统组,每组68例。

MF组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19~78岁,平均(53.4±4.5)岁;单膝软骨损伤53例,双膝软骨损伤15例;软骨损伤部位包括股骨滑车23例,股骨外髁31例,股骨内髁14例;合并游离体5例,半月板缺损10例,韧带断裂7例;损伤时间2 h~6 d,平均(2.4±0.1)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侧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椎体成形术的入路探讨作者:石化洋,何睿,马红兵,陈玲,胡明鉴,曾勇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四川成都【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行手术及射线时相关的损害。

方法复习椎骨的解剖形态,确定经椎弓根穿刺进针的路径;对患者45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改变。

结果与椎骨矢状面成30°~45°的角度穿刺,均能顺利进针并使针尖到达椎体中部的前份;临床手术按前述方法均可安全完成,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1.8±0.3) cm、(1.4±0.4) cm 及(28.4±10.2)°改变为术后的(2.2±0.4) cm、(2.3±0.3) cm及(19.2±4.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都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 cm。

结论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的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Percutaneous Kyphoplasty: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Unilateral Puncture Surgical Approa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SHI Hua yang,HE Rui,MA Hong bing,et al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2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gdu,Chengdu 6100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primary exploration of unilateral puncture surgical approach to procedure kyphoplasty safely.Methods Review the anatomy of vertebrae to determine the pathway of pins by unipedicle.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of forty fiv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by unilateral kyphoplasty,the changes of height and Cobb angle of vertebral bodie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Sagittal plane into the vertebrae and 30°~45°angle puncture needle can successfully make the needle reach the central anterior vertebrae.All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completed safely.The mean height of the anterior and media vertebral bodies was 1.8±0.3 cm,1.4±0.4 cm preoperatively and2.2±0.4 cm、2.3±0.3 cm postoperatively;the Cobb angle was decreased from 28.4±10.2°preoperatively to 19.2±4.5°postoperatively.The mean absolute value of the difference in height between right and left side of the vertebral bodies was 0.1 cm in this group.Conclusion The kyphosis is improved and the operative time is reduced by unilateral kyphoplasty obviously.Though this result is satisfied,more clinic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 done for authenticating the efficacy of unilateral kyphoplasty o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 the future.Key words:vertebral;compression fractures;kyphoplasty;unilateral puncture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由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发展而来,主要手术过程是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置入2枚特制球囊(inflatable balloon tamp,IBT),加压扩张后在低压下填入骨水泥,所以有人[1]又把PKP称作球囊辅助的PVP(balloon assisted vertebroplasty)。

此外,PKP还可以用来复位压缩的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PK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公认,但双侧穿刺手术时医生和患者暴露在射线下的时间较长,造成的放射损害是阻碍PKP在更大范围内应用的瓶颈。

我们对手术穿刺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单侧穿刺方法施行PKP,显著减少了对射线的接触,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手术操作经验,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体外解剖学研究资料取L1椎体,于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上缘交界稍外上处穿刺,进针角度与椎骨矢状面呈30°~45°,顺椎弓根进入椎体,测量显示穿刺针尖的位置,以便球囊放置到理想位置。

1.2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36 例,45节手术椎体,男性9 例,女性27 例;年龄63~88 岁,平均74.8 岁。

发生疼痛等症状至手术的时间为7 d~10个月,平均5.6个月。

手术病例除5 例是肿瘤性椎体病理骨折外,余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椎体后壁无明显破坏,无脊髓和神经受压的症状和体征;累及节段T7 4节,T11 13节,T12 17节,L1 7节,L3 3节,L5 1节。

X线检查显示骨折的椎体均为单纯压缩骨折,压缩程度超过20%;所有OVCFs病例均行QCT检查,提示为重度骨质疏松症,MRI检查提示椎体骨髓有水肿征象;术前检查本组病例无手术禁忌证。

1.3 手术方法患者均取俯卧位,卧于DSA手术床上,胸部与骨盆处垫枕,使腹腔压力保持稍低的水平;采用局部麻醉,逐层浸润直至脊椎附件骨膜。

在DSA机的引导下,在正、侧位上确定骨折椎体节段、确保棘突位于投影中央,双侧椎弓根显示对称,从椎体压缩程度较严重侧穿刺。

进针点距棘突约3~5 cm,穿刺针尖到达椎弓根投影外上缘左侧10点或右侧2点外侧2~3 mm处;针轴与患者矢状面呈30°~45°,侧位上与椎弓根走向保持平行;经皮将直径为3.4 mm的“可拆针座导针”逐层刺入,体会针尖触及上关节突和横突外上方交界部的质感,经射线证实针位无疑,少许退针后,再次调整角度确保针轴与矢状面呈30°~45°,继续进针探及椎弓根外上侧壁。

沿此结构针尖逐渐滑至椎弓根基底部,这时刺入椎弓根内至椎体后壁,X线正位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内壁外侧,确保穿刺针不进入椎管[2]。

然后继续刺入达椎体后缘前3~4 mm,拆下针座,沿导针插入直径为4.0 mm的“工作导管”,固定于椎体后缘前2~3 mm。

这一过程中应防止导针随工作导管前移而刺破椎体前壁,到位后拔出导针建立手术通道,经过工作导管手工将椎体精细钻缓慢钻入,直到椎体前部(侧位示前3/4处),X线正位显示钻头位于棘突处(见图1~2),甚至到达穿刺对侧,随即同向旋转取出精细钻,放扩张球囊的指征为:a)椎体骨折复位满意;b)扩张的球囊接触到椎体的皮质骨;c)球囊压力达到300psi(pounds per square inch,1 psi=0.068 atm);d)扩张的球囊达其最大容积。

记录球囊扩张体积和压力值,吸出造影剂,取出球囊。

参照文献报道的方法[3],按多聚体∶单体∶照影剂为3∶2∶1的比例,调和骨水泥,待骨水泥相当黏稠时,在X线连续监视下,用“骨水泥注入器”将骨水泥低压填入椎体(见图5~6),填充满意后取出手术器械,完成手术。

术后嘱患者俯卧2 h,后平卧4~6 h,即可下地行走。

1.4 观察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 AS)评价PKP手术前后患者患处疼痛的变化情况;观察注入骨水泥时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在侧位片上测定术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的变化;在正位X线片上测定椎体手术侧和对侧高度,评价单侧球囊扩张对整个椎体复位的效果。

采用SAS 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图5 X线侧位显示骨水泥填入椎体内图6 X线正位显示填入的骨水泥位于椎体中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按前述方法行离体椎骨穿刺,能够使穿刺针尖的X线投影位于椎体中线(棘突影),甚至到达对侧。

2.1 PKP手术情况本组所有病例均能耐受局麻下的PKP手术,椎体穿刺操作均一次性成功。

球囊放置于椎体中央前份处,高压扩张复位压缩的椎体时,正位X线上可见球囊较均匀分布在椎体中心,抬升塌陷的终板,夯实周围的松质骨,平均球囊扩张的中位大气压为(14.6±1.5)atm(11.8~18.4)atm,未发生球囊破裂;注入骨水泥前,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8%~100%,注射骨水泥的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有短暂波动,最低达到90%,无特殊处理即能恢复正常;骨水泥分布在穿刺侧并越过椎体中线,单节椎体骨水泥填充量为3.3~5.8 mL,2 例患者2节段手术时骨水泥外漏入上位椎间盘,未引起神经症状;手术耗时35~60 min/椎体,出血约数毫升,生命体征平稳。

2.2 患处疼痛变化情况本组病例术后随访期为11~15个月,分别在PKP术前、术后24 h、术后11~15个月记录V AS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