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概要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的整理
生态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生态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要受到生态系统的容量的限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所构成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两个系统彼此时应,那么就能达到生态经济平衡的结果,如果两个系统彼此冲突,那么就可能出现生态经济失衡的状态;人类社会有可能通过认识生态经济系统,是自身的经济活动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度”,以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3. 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
4.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5. 生态林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规律,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林业综合集约经营,以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同步发挥,生态经济效益最高的生态经济型林业。
6. 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指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方式,高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变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工业生产体系,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模式。
生态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
2、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它要求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进行资源配置,以消解长期以来资源消耗和经济需求的尖锐冲突。
3、生态经济系统:是指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
4、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效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和统一。
5
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6
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变换能力,即生态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变换能力,经济生产力是经济系统的劳动变换能力,即劳动者的生产力与其物质资料生产力之间的变技能力。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的生态经济生产力
7、绿色GDP: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价值总和,在扣除了原始资源消耗价值与环境破坏损失成本后得到的剩余价值能量,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更加综合的经济福利水平。
8、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旨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了更好地教授生态经济学,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意义。
一、导论
在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导论部分,可以简要介绍生态经济学的定义、发展背景和学科特点。重点强调生态经济学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二、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接下来,可以介绍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可以阐述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开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等。其次,可以探讨环境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如自然灾害对经济的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对经济的冲击。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部分,可以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实践案例。重点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四、生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接下来,可以介绍生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包括物质流动分析、能源流动分析和生态足迹等。这些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为
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五、生态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在生态经济学的应用领域部分,可以介绍生态经济学在资源管理、环境政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六、生态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最后,可以展望生态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绿色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广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等。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为未来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
生态经济学
第一章
1.什么是生态经济学?它是怎样形成的?P1
答: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生态学理论指导经济运行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其任务是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符合系统,为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生态经济学正是在人们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下,在寻找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合理的结合起来,达到协调发展,使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提高,进而使人类社会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到了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2.我国的生态经济学的发展程度。P4
目前在我国生态经济学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这门学科还很年轻,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一门新兴学科,但其任重而道远。
3.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P6
答:研究经济运行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协调、共进关系的理论,以及涉及资源的有效、节约和循环利用,污染的减少及消除,经济效益好、生态系统又得到不断优化的各项策略和措施。
4.循环经济的理念。P6
循环经济使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策略之一,其理念的根据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活、繁衍等行为过程中,物质循环利用,没有废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的原理。
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P7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二章
1.环境变化有哪些方面?其变化原因是什么?P11
影响范围大和危害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类:全球性的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大范围生态破坏,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如1984年12月3日的印度博帕尔事件,1986年4月26日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日益凸显,导致全球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第四章 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
第四章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功能关系
1.物质关系
(1)自然物流主要有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前者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周期性循环,主要通过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存留和归还来实现。一般来说,这种循环的范围小,流速快,周期短。后者范围大,周期长,影响面广。
(2)经济物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消费过程中的物流。
(3)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的相互转化最初主要是在农业和采掘业的生产过程中,自然物流与劳动的结合使其开始转化为经济物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终了,全部经济物流又先后不断地转化为自然物流。两种物流相互贯通,成为同一线性转化过程的不同环节,且这些环节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以维持和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秩序的完善和发展(如图)。
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基础,表现为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来源和归宿。经济物流又可反馈作用于自然物流以促进其高速转化和物质积累。
(4)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平衡关系
A≡W;A≡B+W1+r1-R;B≡C+W2+r2;C≡W3+r3
2.能量关系
(1)自然能流
包括太阳能(以及与太阳能流有关的生物能、矿物能、水能、风能等)、地热能、潮汐能等。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命系统能量的主要通道;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活动等则是非生命系统自然能流的主要表现形式。
(2)经济能流
生态食物链、生产链、流通链等是经济能流的主要通道。
(3)自然能流和经济能流的相互转化 a.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的转化
生态经济学
第二章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1、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
1. 太阳辐射的生态效应(1)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运转都离不开太阳。(2)在地球表面上,太阳辐射是不均匀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行周期性更替。
2. 温度的生态效应
3. 水分的生态效应(2)根据气候干湿程度以及生物分布的不同可分为很湿润的森林区、湿润的森林区、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微湿润的稀树草原、半干燥的荒漠草原以及干燥的荒漠等几个层次
4. 空气、风的生态效应(2)风对动植物的生长也很重要。
5. 土壤的生态效应
2、在自然界中,有机体由许多不同的个体、种群和群落生物构成,其生存环境主要由光、热、水、土、空气及其生物圈构成。
3、生物种群关系理论:
(1)生物种群间的有利关系①共栖:均因对方存在而受益②互利共生:均从对方获利③偏利共生:即一个受益,一个未受损。(2)生物种群间的有害关系①抗生:一个存在有害于另一个②寄生:一个寄生于另一体内③捕食:一个靠捕食另一个而生存④竞争:各个生物为生存而争夺(3)生物种群关系理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生物种群关系理论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病虫害的防治、动植的驯养、植物耕种等等,都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
4、生物能量流动理论认为,太阳能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第一性的能量,这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能量。(1)各种生物通过营养关系相互联系起来,便形成了食物链。各个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网。(2)生态金字塔。在生物食物链中,按照营养序列,上一营养级总是依赖下一营养级。从下向上,营养级的能量呈递减状态,进而形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被称为“生态金字塔”(3)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生物群落的演替有正向演替和反向演替之分。
生态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循环经济: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达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2、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
3、生态工业园:在一个园区中,各企业进行合作,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特别是相互利用废料.其可以包括附近的居住区,或者包括一个离得很远的企业,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绿色GDP :GDP是反映经济发展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但是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产生的这些负面影响。而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5、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一种可以将全球关于人口、收入、资源应用和资源有效性汇总为一个简单、通用的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便利手段.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吸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空间。
6、清洁生产:就是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中没有或少有污染。它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资源综合开发、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省料等,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二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乃至消除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平不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都需要能量。一切生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把捕集到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贮存于有机物(如葡萄糖)分子中。这种化学能以食物的形式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依次流淌。如同能量一样,物质也是经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依次转化,从无机物——有机物,最终归还
给自然界,构成物质循环。在自然界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在不断进行着能量
流淌与物质循环。
就是在肯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一所谓生态平衡,
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淌与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即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是讨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冲突运动进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生态经济学讨论特点
①综合性。生态经济学是以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相结合来讨论经济问题,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上讨论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②层次性。从纵一直说,包括全社会生态经济问题的讨论,以及各专业类型生态经济问题的讨论,如农田生态经济、森林生态经济、草原生态经济、水域生态经济和城市生态经济等。其下还可以再加划分,如农田生态经济, 又包括水田生态经济、旱田生态经济,并可再按主要作物分别讨论其生态经济问题。从横一直说,包括各种层次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的讨论。
③地域性。生态经济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生态经济学讨论要以一个我国或一个地区的国情或地区状况为依据。
生态经济概念总结
生态经济
1 概念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鲍尔丁首先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个概念。对什么是生态经济,人们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目前主流观点认为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2 主要内容
2.1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
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
2.2生态经济管理
要制定国家的生态经济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
标体系;从事重大经济建设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要改革不利于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经济学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2.2.1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
用相应的各种指标对包括工程项目、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国民经济计划在内的资源开发与保护工作进行评价。自然资源经济评价是一个动态概念,各种资源的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例如10年),需要重新修订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标准。
生态经济学——精选推荐
生态经济学
第一章生态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一、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概念。
60年代末,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利用数学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关于人口问题、工业化问题、粮食问题、自然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等五个因素的内在联系及其与人类未来发展的关系。
二、生态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1、理论生态经济学
2、应用生态经济学
从应用上来说,生态经济学可分为部门生态经济学、专业生态经济学、综合生态经济学等三个部分。生态经济学的每一个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都是人类经济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区域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是在生态与经济之间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它所进行的研究可以为缓解这种矛盾关系,为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1、生态经济学的概念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由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它研究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性。
二、几个相关的概念认识
生态经济
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
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学
一绪论
(二)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系统。其特点:
(1)在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而经济系统则对整个系统的变化越来越起着主导的作用。
(2)生态经济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发展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通过劳动在改变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中逐步形成的。
(3)生态经济系统是必须把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这一关键性因素包括在内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
(4)在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中,各自存在着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而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以及在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平衡与生态平衡之间,它们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
(5)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
(6)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循时发展的连续性的特点。
(7)在生态经济系统的地域大小的划分上,也如生态系统的划分一样,是可大可小的。
(三) 生态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
1 综合性
2 整体性
3 前瞻性
4 交叉性
(四)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系统分析法
2 系统模拟法
3 效益论证法
4 历史比较法
5 专家评分法
二生态经济系统
年龄金字塔:(1)增长种群(2)稳定种群(3)衰退种群
生态系统的信息流: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二)经济系统: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农业、商业等)有机整体;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构成的有机整体
(五)生态经济系统的配置原则:互利共生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同步运行原则立体布局原则最大功率原则
生态经济学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比率。
投入:包含机会成本的概念。
产出:包含经济的产出和环境的产出。
最优:是指在相关约束条件下,使目标最优的资源配置。目标可以使企业的也可以使社会的,约束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环境的。
可持续: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矛盾:是指生态资源存量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
生态经济的基本要素:
人口:指居住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点上生存的人类。
人口存在意味着:物质的消耗,能量的消耗,能动的反作用于自然
资源:指可利用的自然物质。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
马尔萨斯和人口论
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鲍尔丁的思想
发表了“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
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具体指出在哪些方面受到限制
主要观点
1.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工业化发展、人口剧增、粮食短缺、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
环境恶化的相互作用及发展趋势作了研究。
2.如果不缓减人口,制止经济发展,则在100年内人类社会将不可逆转的瓦解。
3.人类的出路:保持人口平衡、限制经济增长。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消除经济增长的无效性。 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消除经济增长的无效性。
基本策略是借助于集体理性追求社会最优解, 基本策略是借助于集体理性追求社会最优解,实现自利和 利他的统一。自利是一种权利,利他是一种责任。 利他的统一。自利是一种权利,利他是一种责任。集体理 性的原因是:无效的经济增长需要通过合作方能消除, 性的原因是:无效的经济增长需要通过合作方能消除,潜 在的显在的共赢机会需要通过合作方能获得。 在的显在的共赢机会需要通过合作方能获得。
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自然资源利用持续性。 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自然资源利用持续性。具
体策略有五类,确定可持续利用量,发放许可证, 体策略有五类,确定可持续利用量,发放许可证,出台诱 致性制度和强制性制度,缩小开放尺度和社区合作。 致性制度和强制性制度,缩小开放尺度和社区合作。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消除负外部性。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消除负外部性。基本策略
计划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计划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要制定国家的生态经济 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标准和评价生态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从事重大经济建设 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 项目,要做出生态环境经济评价;要改革不利于生态与经 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 济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与政策,加强生态经济立法与执法, 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 建立生态经济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体系。生态经济学 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要为此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经济学(汇总)
第二章生态经济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
一、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理论是英国生物学家阿·乔·坦斯利(A.G.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出来的。强调了有机体和痕迹不可分割的观点,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系统整体思想,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也包括痕迹复合体。
是指由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和由气候、土壤、地貌、纬度等构成的环境系统所组成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体。
生命有机体和非生命的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能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生态体系。
系统是具有一定结构、能执行一定功能、占据一定空间的自然实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两个亚系统,即环境系统和生命系统。
1、环境系统。环境系统包括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空气等气候因子以及各种无机元素和有机化
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腐殖质)。
2、生命系统。生命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生产者即自养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以及蓝、绿藻等光合细胞,他们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环境中的无机元素、水、二氧化碳这些无机物合成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
肪类等有机物,它是世界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
(2)消费者是异养生物,根据消费对象又可分为草食动物(又称一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又称二级消费者)
(3)分解者主要是指微生物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生性动物。它们能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和动物排泄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元素,并且归还给环境,供生产者再
生态经济学简介
生态经济学简介
生态经济学是由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与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学科任务是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它主要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的关系、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生态供给与经济需求的矛盾等。
生态经济理论
生态平衡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都需要能量。一切生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把捕集到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贮存于有机物(如葡萄糖)分子中。这种化学能以食物的形式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依次流动。犹如能量一样,物质也是经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依次转化,从无机物——有机物,最后归还给自然界,构成物质循环。在自然界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在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即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即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及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的学科,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生态经济学研究特点
①综合性。生态经济学是以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相结合来研究经济问题,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上研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②层次性。从纵向来说,包括全社会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以及各专业类型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农田生态经济、森林生态经济、草原生态经济、水域生态经济和城市生态经济等。其下还可以再加划分,如农田生态经济,又包括水田生态经济、旱田生态经济,并可再按主要作物分别研究其生态经济问题。从横向来说,包括各种层次区域生态经济问题的研究。
③地域性。生态经济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殊性,生态经济学研究要以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国情或地区情况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 生态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规 模、公平的分配和有效的配置 ①地球是一个热力学封闭的和没有物质增长的系统, 人类经济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亚系统;这意味着 从生态系统中取得的资源,经过人类的经济亚系统 后又以废弃物的形式返回到生态系统中的这个过程, 对于整个生物圈来说是有限制的。 ②人类未来的星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星球,它内部 的所有成员(包括其他生物)都可以在上述限制之 内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 ③人类的每一个机构和管理部门的行动应该是积极的 而不是被动的,并且我们制定的政策应该是可执行 的和可校正的。
• 1976年,罗马俱乐部,《人类处于转折 点》。用全新的方法探讨了世界性疑难 问题,提出了人类面临的戏剧性选择: 或者在团结和正义、相互依存和自力更 生基础上建立真正的全球社会,或者是 地区性的以及最终是全球性的人类体系 的瓦解。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 1987Baidu Nhomakorabea,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 次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能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②基本矛盾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表现在2个方面: 第一,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不能满足人类日 益增长的经济需求。 第二,经济系统的废弃物排放超过了生态系 统的自净能力和调节能力,也就是经济发展和环 境保护以及人口增长与承载力问题。
1.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③组成 a.人口要素 b.环境要素(物理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经济系 统) c.技术与信息要素
(4)土地退化。
1.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5)生物多样性减少。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 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两个共识:
⑴经济系统的动态变化是不能独立于组 成环境的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而存在 的。
⑵经济增长依赖于环境,并且影响生态 系统和经济系统间的动态变化。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 1962年,莱切尔· 卡逊,《寂静的 春天》。首次揭示了近代工农业对 自然生态的影响。 • 1966年,肯尼斯· 鲍尔丁,《一门 新的学科——生态经济学》。首次 提出“生态经济协调理论”,生态 经济学正式诞生。
• 传统的价值理论从经济学发展而来,它们对 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 极作用。但是这些价值理论只关注和人有关 的过程,对于人类以外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 然资源的关注很少。由于人类经济发展所依 赖的自然资源大多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 和经济发展却是无限的,这就产生了巨大的 矛盾,目前的地球生态系统所表现出来的众 多问题正是这一矛盾激化的结果。
1.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 罗伯特·科斯坦塔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全面研究生态 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些关系是当今 人类所面临的众多紧迫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 全球变暖、物质消失、财富分配等)的根源。他认 为人类社会经济亚系统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 分,而且这个亚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生态系统为 基础的,所以人类的经济系统必须要和生态系统保 持相协调,包括它们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以及规模和尺度的相互协调。
2.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
②原则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优化的特性就是结构的稳 定性、功能的高效性及发展的持续性 因而区域生态经济要素配置的原则应包括: 互利共生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同步运行原 则、立体布局原则和最大功率原则
2.环境价值理论
• 环境价值首先取决于它对人类的有用性,其价值大 小则决定于它的稀缺性(体现为供求关系)和开发 利用的条件;不同的丰度、不同的品种、不同的质 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时间,都对 环境价值的大小有所影响。 • 环境价值的分类
①李金昌 分为两类:有形的资源价值和无形的生态价值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 1966年,肯尼斯· 鲍尔丁,《即将 到来的宇宙飞船经济学》。是生 态经济学的基础,并推动了环境 外部性的发展。 • 1972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 极限》。增长是存在着极限的, 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有限性造成 的,全球均衡状态是解决全球性 环发问题的综合对策。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1.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生态经济学是综合不同学科(包括生态 学、经济学、生物物理学、伦理学、系统论 等)的思想,针对目前人类经济系统所产生 的问题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来研究 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亚系统应该如 何运行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这就需 要我们充分了解人类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 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 的影响。
1.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 王松霈 以兼顾生态与经济两个方面的要求和指 导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特色的生态与经 济协调理论是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是在 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它 的提出体现了生态时代人们改变经济发展中生 态与经济不协调现状的客观要求,它以生态社 会中生态与经济的内在矛盾运动为动力,以实 现生态社会中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四、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1.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①含义 首先,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具有独立的特性、 结构和机能的生态经济复合体,并有其自身运动 (物质运转、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价值转移) 的规律性。 其次,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能利用各种自然 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形成生态经济合力, 产生生态经济功能和效益的单元。 在生态经济系统中,通过自然力和劳动力的 结合共同创造财富,在进行自然再生产的同时进 行着经济再生产。
4.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能量分析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过 程体现在能量的不断流动、转化和物质不断 的循环当中,能量分析即是研究系统的能量 流,并对其加以分析。然而,由于不同类别 的能量存在质与价值的根本差异,不可做简 单的加减和比较;至于自然环境资源与经济 系统的本质关系,用一般的能量单位更无从 衡量和表达。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 1992年,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 大会, 《21世纪日程》。它将环境、经济和 社会关注事项纳入一个单一的政策框 架下,这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一个前 所未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这个 会议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制定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
2.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 标志性事件 a.国际生态经济学会(1989,美国) b.《生态经济(英文)》(1989) c. 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所(1989,马里兰大学) d.贝爵尔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所(1991,瑞典皇家学会) e.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1984) f. 《生态经济(中文)》(1985)
二、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1.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 肯尼斯·鲍尔丁 “生态经济协调理论”——现代经 济社会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巨大开 放系统,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在生 物圈中进行。一方面,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要有作 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环境,这两者都是以生态 系统运行与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同时,任 何生产都需要来自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来自于太阳 的能量。另一方面,在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矛盾 中,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因此人类只有 积极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才能实 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生态经济系统是由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和自 然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着系统的运行,实现 了系统的功能。 能量语言由于人类生态经济系统所有的现 象和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化,也就是说能量 的流动推动了系统的运动,因而把能量作为描 述这个系统的语言,用以表达和了解生命与环 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量流动
②McNeely 分为两类: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③皮尔斯 分为五类: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选 择价值、遗赠价值和存在价值 ④王健民 分为四类: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 值 、存在价值
3.生态价值理论
• 生态价值从伦理学上讲就是生态环境对于人的生存 和发展所具有的和可能具有的意义,它是通过生态 系统的服务功能来实现的。 • 生态价值的特证第一,它是一种整体价值和综合价 值。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系统,系统的各组分相互 依赖、相互制约,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这种平 衡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和前提。第二, 生态价值的主体是人类整体。因为所有的民族、国 家、阶级都生活在地球这个大的生态系统中,都在 享受着它所提供是服务,因而任何民族、国家、阶 级在地球生态系统面前都是平等的,我们必须以 “人类”主体的身份,站在共同的立场上进行协调 和合作。
(2)气候变化以及臭氧层空洞增大。
1.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2006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
3.77 18.68
8.89
5.8
6.3 35.8
28.4
68.67
23.7
原 煤 原 油 天然气 水电、核电、风电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核能 水力
(3)能源匮乏。
1.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4.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理论
能值是指一种流动或储存的能量中所包含 的另一种类别能量的数量。 太阳能值即任何资源、产品或劳务形成过 程中所需要直接和间接应用太阳能的量。 能值分析是以能值为基准,把生态经济系 统中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能量转换成同一标 准的能值来衡量和分析,进而评价其在系统中 的作用和地位;并通过测算系统中各种生态流 的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来定量分析系统的功 能结构特征与生态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
2.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态经济系统, 从根本上讲就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 济系统之间的矛盾关系。其重点是人类社会 经济系统应该如何运行才能和整个地球生态 系统相协调,以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 发展,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 发展。
三、生态经济学的价值研究
1.传统的价值理论
1.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④结构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经济各要素 按照特定的生态经济关系组成系统的方式,以及 系统对外界环境的输入输出和内部转化,即生态 经济功能的实现。 基本的生态经济功能可以概括为物质循环、 能量转化、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
2.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
①概念 所谓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配置,就是人类 根据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要素作用效应,以及 由此给社会经济系统或环境系统所带来的后果, 通过人类自觉的生态平衡意识,遵循一定的原则, 利用科学技术、上层建筑(主要是行政干预和经 济政策、经济计划等)、技术措施等手段,围绕 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对生态经济系统所进行的安 排、设计、布局的活动。
2.环境价值理论
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或主体的,与人类的生 存、发展和享受有关的一切外界有机和无机的物质、 能量及其功能的总体。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 源和生态环境。 价值表示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即 主体有某种需要,而客体能够满足这种需要,那么 对主体来说,这个客体就有价值。在人类和环境这 一对关系中,人类是主体,环境是客体,环境能够 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以及享受所需要的物质性产品 和舒适性服务。因此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有价值的, 而且环境的价值将会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而逐渐增 大。
生态经济学概述
提纲 • • • • • • 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生态经济学价值理论 生态经济系统研究 生态经济产业概述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经济学的形成
1.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人类对生物的 占有量不断增加,使地球不堪重负。返回
1.生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生态价值理论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就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品 和服务的总称,它代表着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 统得到的利益。这些功能包括维持大气组成、稳定 和改善气候、控制洪水和提供饮用水、吸收废弃物、 营养物质循环、形成土壤、提供食物、维持物质和 基因库、提供自然景观和娱乐场所等。地球是一个 经过几十亿年漫长进化的功能系统,地球上的自然 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一种自然物 对生态平衡的形成、发展和维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因此自然界中的一切自然物对于维持人类生 存系统来说都具有价值,这就是生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