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8

合集下载

8羟基喹啉的制备总结和讨论

8羟基喹啉的制备总结和讨论

8羟基喹啉的制备总结和讨论

8-羟基喹啉(8-Hydroxyquinol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药物合成、配位化学和光学材料等领域。下面是关于8-羟基喹啉制备的总结和讨论:

制备方法:

1. 溴化8-氨基喹啉:首先将8-氨基喹啉与溴在适当溶剂中反应,生成溴化8-氨基喹啉。

2. 氧化:将溴化8-氨基喹啉与碱性高锰酸钾(KMnO4)或其他氧化剂反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8-羟基喹啉。

讨论:

1. 溴化8-氨基喹啉的反应条件:溴化反应可以在适当的溶剂(如醚类、醇类溶剂)中进行,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条件的选择应考虑到反应速率和产率的平衡。

2. 氧化反应的选择:氧化反应可以使用高锰酸钾等常见的氧化剂进行。其他氧化剂,如过氧化氢(H2O2),也可以用于该反应。在选择氧化剂时,应考虑到反应条件的温度和反应速率。

3. 产率和纯度:制备8-羟基喹啉的关键是产率和纯度。反应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产率,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比例等。纯度可以通过适当的提纯方法(如结晶、萃取、柱层析等)获得。

总结:

制备8-羟基喹啉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将8-氨基喹啉与溴反应生成溴化8-氨基喹啉,然后进行氧化反应,生成8-羟基喹啉。制备过程中需考虑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以提高产率和纯度。制备方法的选择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验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

配位化学讲义 第八章 配合物的制备

配位化学讲义 第八章 配合物的制备

第八章配合物的制备

第一节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配合物

1、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

1)用金属盐水溶液直接与配体反应[Cu(H2O)4]SO4+ 4NH3 [Cu(NH3)4]SO4

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乙醇,就可得到深蓝色的结晶。

不适合与Fe3+、Al3+、Ti4+

2)

煮沸

K3[RhCl6] +3K2C2O4 K3[Rh(C2O4)3] + 6KCl

2、非水溶剂中的取代反应

使用非水溶剂的原因:

A、防止水解(如Fe3+、Al3+、Ti4+);

B、使不溶于水的配体可溶解;

C、配体的配位能力不及水。1)[Cr(en)3]Cl3的合成

在水中反应时

CrCl3.6H2O + en Cr(OH)3↓

可在乙醚中,按如下方法合成:

en KI AgCl

无水Cr2(SO4)3溶液[Cr(en)3]I3 [Cr(en)3]Cl3

2)[Ni(phen)3]Cl2(phen为邻菲咯啉)

NiCl2·6H2O + phen [Ni(phen)3]Cl2

3)[Ni(EtOH)6](ClO4)2的合成

NaClO4无水NiCl2 + EtOH [Ni(EtOH)6]Cl2 [Ni(EtOH)6](ClO4)2

在水溶液中:

[Ni(EtOH)6]2++ H2O [Ni(H2O)6]2++ EtOH

3、固体配合物热分解(固态取代反

应)

1)[Cu(H2O)4]SO4.H2O = [CuSO4]+5H2O (加热)

2)2[Co(H2O)6]Cl2 = Co[CoCl4] +12H2O (加热)

变色硅胶的原理(粉红、蓝色)

第二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合成配合物

总结-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总结-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1. 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Cu(NH3)4]SO4在水溶液中: 配合物的外界和内界完全解离
22+ [Cu(NH3)4]SO4→[Cu(NH3)4] +SO4
配离子部分解离
[Cu(NH3)4]2+ Cu2+ + 4NH3
2+3 [Cu(NH4NH ) ] 3 4
Cu2+ +
解离 [Cu(NH 2+ ) ] 2+ 3 4 Cu + 4NH 3 生成
常见多齿配体
结构 名称
草酸根 乙二胺
N
缩写符号
(OX) (en)
N
邻菲咯啉 (o-phen)
N
N
联吡啶
乙二胺 四乙酸
(bpy)
(H4edta)
3. 配位数 —— 与形成体接以配位键结合的配位原 子总数 配位体 配位原子 配位数 [Cu(NH3)4]2+ [CoCl3(NH3)3] [Cu(en)2]2+ NH3 单齿 Cl- 单齿 NH3 en 双齿 N Cl N N 4 6 4
类型 化学式 H2[SiF6] 配阴 离子 K[PtCl5(NH3)] [Zn(NH3)4](OH)2 配阳 [Co(NH3)6]Br3 离子 K[Al(OH)4]
命名
六氟合硅(Ⅳ)酸 五氯一氨合铂(Ⅳ)酸钾 氢氧化四氨合锌(II) 三溴化六氨合钴 (Ⅲ) 四羟基合铝 (Ⅲ)酸钾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III) 四氯合铂(II)酸六氨合铂(II) 四羰基合镍(0) 二氯二氨合铂(II)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3. 氧化与还原的影响


θ

0.0592 n
lg
c氧化型x c还原型 y
(1) 配合剂使还原型浓度降低时, ø将更正, 氧化型氧化能力增强,还原型还原能力减弱
θ Cu 2 /Cu
θ Cu 2 /Cu(CN)2
(2) 配合剂使氧化型浓度降低时, ø将更负,
氧化型氧化能力削弱,还原型还原能力增强。
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位 体——多齿配位体,如en
配位原子
[Cu(NH3)4]SO4
中心体 配体 内层
外层
配位键:配位原子与中心原子结合,形成 称为配位键的化学键。
配位数:中心原子周围配位原子的数目。 (*不是配体)
单齿配体:配位数=配位体数 如:[Cu(NH3)4]2+
多齿配体:配位数=配位体数 如:[Pt(en)2]Cl2 乙二胺(en)
H2[PtCl6] 六氯合铂(IV)酸; 对比 H2SO4 硫酸
⑤先列出阴离子,后列出阳离子,中性分子。 K[PtCl3NH3] 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
8-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问题:配位化合物中原子间是通过什么作用力 结合在一起?
配位原子提供电子对,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 从而形成配位键,用 表示。


Ag/Ag Ag(CN)2/Ag
例、计算[Ag(NH3)2]++e- Ag + 2NH3的 E。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二、命名
1、习惯名称
K4[Fe(CN)6]: 黄血盐 Fe(C5H5)2: 二茂铁 K3[Fe(CN)6]: 赤血盐 K[PtCl3(C2H4)]:蔡斯盐
2、系统名称
配合物内界命名:配位体数—配位体名称(不同配 位体名称之间以中圆点(·)分开)—合—中心离子(氧
化数) 配体顺序:先无机后有机;先离子后分子;
旋光异构体对普通的化学试剂和一般物理检查都不表 现差异,但却具有旋光活性(或光学活性)。
当偏振光通过它们时,偏振光的偏振面(和震动 方向垂直的面)就会旋转一定的角度 。
2019年10月30日
旋光异构体在立体结构上的特点是互成镜象关系。
例如[CrBr2(NH3)2(H2O)2]+ 有六种异构体, 其中有一对旋光异构。
2019年10月30日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内界(配位个体)
外界
[Co(NH3)6]Cl3
配体
中心离子
配位数 配位原子
练习:
[Cu(NH3)4]SO4 K3[Fe(NCS)6] [Fe(CO)5]
2019年10月30日
1、中心离子(或原子)
一般为带正电的过渡金属离子 [Co(NH3)6]3+, [Fe(CN)6]4-, [HgI4]2-
面式
经式
(2) 对映异构(又称手性异构、旋光异构、光学异构)

第8章_配位化合物

第8章_配位化合物

离子键
SO42-
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由一定数目的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
与具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之间以配位键结合
而成的结构单元称为配离子或配合分子,含有
配离子或配合分子的化合物称配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complex)。
配离子: L
M
配位键
配位键的存在是配合物与其它物质最本质的 区别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1
2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BaCl2溶液
CuSO4溶液+过量氨水
示有 SO42-
NaOH溶液 未能查出Cu2+
CuSO4溶液+过量氨水

CuSO4溶液+过量氨水
无NH3↑
无水乙醇
CuSO4溶液+过量氨水
X射线晶体衍射证明为 [Cu(NH3)4]SO4
什么是配合物?
如今,与催化、材料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多学
科交叉发展
……
配合物在生物化学中的广泛应用
人体内胰岛素 锌的配合物 铁、钼的配合物 镁的配合物 钴的配合物 铁的配合物
植物的固氮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 维生素B12
人体血液中传送 氧气的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H2O2 CO
血红素 煤气中毒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第八章配位化合物ppt课件
36
4. 内外轨型取决于
中心原子(主要因素) 配位体场(次要因素)
(1) 中心原子d3型, 如Cr3+,有空(n-1)d轨道, (n-1)d2 ns np3易形成内轨型;
中心原子d8~ d10型,如Fe2+, Ni2+,Zn2+, Cd2+, Cu+ 无空(n-1)d轨道, (ns) (np)3 (nd)2 易形成外轨型 。
ML
● 形成体(中心离子)采用杂化轨道成键
二配位●的配杂合化物方式与空[A间g(N构H型3 )有2 ]关
4d
Ag
直线形
μ 0
5s
5p
[Ag(NH 3 ) 2 ]
4d
sp 5p
[
]
NH3 NH3
33
1s Be 2
1s [BeX 4 ]2
Ni2 [Ni(CN) 4 ]2
[NiCl 4 ]2
2s
2p
四配位的配合物
21
例如:
H2[SiF6]
六氟合硅(IV)酸
K2[Co(SO4)2]
二硫酸根合钴(II)酸钾
[CrCl2(NH3)4]Cl·2H2O 二水合一氯化二氯四氨合铬(III)
CiS-[PtCl2(Ph3P)2]
顺式二氯二(三苯基膦)合铂(I)
K[PtCl3NH3]
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

《有机化学》第八章 配位化学基础

《有机化学》第八章 配位化学基础

4s
4p
sp3杂化
(2)n=6的配离子
①例:[ CoF6 ]3-
实测有4个 单电子
Co:3d74s2
3d
4s
Co3+:
正八面体 4p
[ CoF6 ]3-:
3d
4s 4p
4d
sp3d2杂化(外轨型)
②例:[ Co(NH3)6 ]3+ =0
(无单电子)
Co:3d74s2
3d
4s
Co3+:
正八面体 4p
内轨型配合物:配离子中,中心离子原来的电子构型 发生改变,配位体的孤对电子进入中心 离子的内层轨道,磁矩较小,甚至µ=0。
3.配合物的几何构型 (1)n=2的配离子 例: [Ag(NH3)2]+
Ag:4d105s1
4d Ag+:
Sp杂化 直线形
5s
5p
[Ag(NH3)2]+: 4d
5s
5p
Sp杂化
Cu2+ + 4NH3 K不稳
[Cu(NH3)4]2+ [Cu(NH3)3]2+ [Cu(NH3)2]2+ [Cu(NH3)]2+
b. OX(草酸根)
O OC
O CO
3.配位数: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离子相结合 的配位原子总数。
注:配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确定配离子中中心 离子和配位体,然后找出配位原子的数目。

第八章配位化学-资料

第八章配位化学-资料

Image “复杂离子” :[Cu (NH3)4]2+ = [Cu (NH3)3]2+ + NH3
(配合物)
K1 = 7.7610-3
总的离解方程式: [Cu (NH3)4]2+ = Cu2+ + 4NH3
K = 2.5710-13
8.1.3 配合物的组成
主要内容
(SO42- )
([Cu(NH3)4]2+——配离子)内界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配体 配位原子
命名
Image 2. 我O国NO稀- 土元素O资源和亚提硝取酸根
3. 核SN反CON应-2- 类型
N S
硝基 硫氰酸根
NCS-
N 异硫氰酸根
主要内容 注意 某些分子或基团,作配体后读法上
No 有所改变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Image 2.如我国稀CO土元素羰资基源和提取
• 中性分子(只有配位个体,无外界离子)
[Co(NO2)3(NH3)3] 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8.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配合物中的化学键
No 是指配合物中的形成体与配体之间的
化学键
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
Image (1)价键理论(VBT)
(2)晶体场理论(CFT) (3)分子轨道理论(MOT) (4)配位场理论(LFT)

化学络合物的配位数

化学络合物的配位数

化学络合物的配位数

化学络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相互结合而形成的

化合物。在一般情况下,配体会以与金属离子配对形成一个配位位点,这些位点的数量被称为化学络合物的配位数。配位数在决定络合物的

化学性质和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单配位(配位数为1)

单配位是指一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通过一个配位键相结合的

情况。例如,氯离子(Cl-)与铜离子(Cu2+)结合形成的化合物[CuCl]+可

以认为是一个单配位络合物。

2. 双配位(配位数为2)

双配位是指两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通过两个配位键相结合的

情况。例如,氨分子(NH3)与镍离子(Ni2+)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Ni(NH3)2]2+可以认为是一个双配位络合物。

3. 四配位(配位数为4)

四配位是指四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通过四个配位键相结合的

情况。例如,水分子(H2O)与钴离子(Co3+)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Co(H2O)4]3+可以认为是一个四配位络合物。

4. 八配位(配位数为8)

八配位是指八个配体与一个中心金属离子通过八个配位键相结合的情况。例如,硫氰离子(SCN-)与铁离子(Fe3+)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Fe(SCN)4]3-可以认为是一个八配位络合物。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配位数外,还存在其他的配位数,如五配位、六配位、七配位等。这些配位数的多样性可以通过不同种类的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选择来实现,从而得到具有不同性质和反应特点的化学络合物。

在确定化学络合物的配位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配体的性质:不同类型的配体可能会具有不同的配位能力,从而影响配位数的确定。

配位化学配合物立体构型练习题配位键数和配合物的八面体构型

配位化学配合物立体构型练习题配位键数和配合物的八面体构型

配位化学配合物立体构型练习题配位键数和

配合物的八面体构型

配位化学是研究过渡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化学键的一门学科。

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与其形成化学键的配体组成的。在配位化

学中,研究配合物的立体构型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配位键数是指一个配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的数量。在常见的配合物中,常见的配位键数有2、4、6和8等。不

同配位键数下,配合物的立体构型也不尽相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配位键数为2的配合物。在这种情况下,配合物

的立体构型通常是线性的。典型的例子是二氯银配合物(AgCl2)。在

这个配合物中,银离子与两个氯离子形成两个配位键,配合物的形状

为直线。

接下来,是配位键数为4的配合物,它们的立体构型通常是平面四

方形。典型的例子是四氯合钯(II)配合物(PdCl4)。在这个配合物中,钯离子与四个氯离子形成四个配位键,配合物的形状为平面四方形。

进一步,当配位键数增加到6时,配合物的立体构型通常是八面体。最典型的例子是六氯合铜(II)配合物(CuCl6)。在这个配合物中,铜

离子与六个氯离子形成六个配位键,配合物的形状为八面体。

最后,当配位键数增加到8时,配合物的立体构型也是八面体,但

是与六配位的八面体不同,通常存在一些失衡的情况。这种立体构型

被称为扭曲八面体。常见的例子是八氯化铜配合物(CuCl8)。在这个

配合物中,铜离子与八个氯离子形成八个配位键,但由于排斥力的影响,配合物的形状是扭曲的八面体。

除了上述的常见配位键数和立体构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的配位键

数和配合物的立体构型。例如,三配位键数下的配合物通常是线性的,五配位键数下的配合物可以有三角双锥、方双锥和正八面体等不同的

无机化学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无机化学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例如: [Ag(NH3)2]+ 、 [Cu(NH3)4]2+称为配离子;配离 子与带有异电荷的离子组成中性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如:[Ag(NH3)2]Cl、K3[Fe(CN)6]
②配合物也可以由金属离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 分子或阴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成,如: [Pt(NH3)2Cl2]、[Co(NH3)2Cl3]
配合物的命名原则:
配体数 配体名称 合
以二、 不同配
三、四 体“•”
表示
分开
中心原子名称(氧化值) 罗马数字或带正、 负号的阿拉伯数字 表示其氧化值
一些配合物命名举例
K 3 Fe(NCS) 6
H 2 PtCl 6
Cu(NH 3 )4 (OH) 2
KPtCl 5 (NH 3 )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六氯合铂(Ⅳ)酸 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五氯•氨合铂(Ⅳ)酸钾
2.1 中心离子 (原子)
中心离子 大多数是带正电的阳离子,也有中性原子 (原子) 具备条件:具有空轨道,电子对的接受体
1. 多数为过渡金属离子:
9~17电子构型,d区 Fe3+,Co2+, Ni2+
18电子构型,ds区 Cu+, Ag+ , Zn2+
2. 中性原子:Ni(CO)4 , Fe(CO)5 3. 高氧化态的金属(非过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数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数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数

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原子或离子(通常是金属离子)

与一个或多个配位体(通常是化学键中的孤对电子)形成的化合物。

在配位化合物中,中心原子或离子通过配位键与配位体相连,形成一

种稳定的结构。

配位数是指配位化合物中中心原子或离子周围所配位的配位体的数量。它决定了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常见的配位数有2、4、6和8等。

1. 配位数为2的化合物

配位数为2的化合物通常是线性结构,中心原子或离子周围配位的

配位体数目较少。常见的例子是一价阳离子如氯化银(AgCl)。在AgCl中,银离子(Ag+)和氯离子(Cl-)通过一个配位键相连。

2. 配位数为4的化合物

配位数为4的化合物具有四方形结构或略带四方形结构。中心原子

或离子周围配位的配位体数目相对较多,使得形成了更为稳定的结构。常见的例子是四价阳离子如氯化钛(TiCl4)。在TiCl4中,钛离子

(Ti4+)与四个氯离子(Cl-)通过四个配位键相连。

3. 配位数为6的化合物

配位数为6的化合物通常具有八面体或略带八面体结构,它们是最

常见的配位化合物。中心原子或离子周围配位的配位体数目最多,使

得配位化合物更加稳定。常见的例子是六价阳离子如六氯合铜

(CuCl6^2-)。在CuCl6^2-中,铜离子(Cu2+)与六个氯离子(Cl-)

通过六个配位键相连。

4. 配位数为8的化合物

配位数为8的化合物通常具有立方体结构或单斜结构。中心原子或

离子周围配位的配位体数目最多,形成了非常稳定的结构。常见的例

子是八价阳离子如八配位铁离子(Fe(H2O)6^2+)。在Fe(H2O)6^2+中,铁离子(Fe2+)与八个水分子(H2O)通过八个配位键相连。

八配位化合物

八配位化合物

K不稳Fe(CN )63
Fe3 CN 6 Fe(CN )63
,
Fe(CN )63
Fe3 CN 6 K 不稳Fe(CN )63
K Fe
不稳
(
CN
)64
Fe2 CN 6 Fe(CN )64
,
Fe(CN )64
Fe2 CN 6 K 不稳Fe(CN )64
将上式代入得:
Fe3
/
Fe2
中心离子 配位体
{
{ 内界
外界
配合物
维尔纳配位理论:
问题的提出: ⑴组成CoCl3(NH3)3是如何成健的?为什么Co的氧
化数超过了3? ⑵CoClx(NH3)yClz中有的Cl可被Ag+沉淀,有的却不
能,为什么? 规律:x=0~6
y=0~6 z=0~3
⑶此类化合物结构复杂,故得complexes之名。
书写原则如下:
➢ 含配离子的配合物,其化学式中阳离子写在 前,阴离子在后。
如:K3 Fe(CN)6 、Cu(NH4)4 SO4
➢ 配离子的化学式,先列出金属离子的元素符 号,再依次列出阴离子和中性配体;无机配 体列在前面,有机配体列在后面,将整个配 位个体的化学式括在方括号内。在括号内同 类配体的次序,以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 字母顺序为准。
解:设氨水浓度为xmol·L-1 :

中心原子配位数

中心原子配位数

中心原子配位数

中心原子配位数通常为2-8.

配位数:

1、配位数,配位化学中是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此概念首先由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在1893年提出。配位数通常为2-8,也有高达10以上的。

2、如铀和钍的双齿簇状硝酸根离子U(NO3)6、Th(NO3)6,及研究的PbHe15离子,该离子中铅的配位数至少为15.

3、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离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4、在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中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通常,配位数可以从2到9。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SiF4 + 2 HF === H2[SiF6] (产物3)
Ni + 4 CO === [Ni(CO)4] (产物4)
一.组成 1.内界和外界
2.形成体
正离子(多) 中性原子(少)Fe(CO)5,Ni(CO)4
金属元素(多) 非金属元素(少) BF4-,SiF62-
3.配体和配位原子
3.配位数和电荷



▲ 逐级不稳定常数
K1 1
K2 1
'
'
K1

K2

LL
例8-1 在1.0 mL 0.040 mol.L-1 AgNO3溶液中, 加入1.0 mL 2.0 mol.L-1 氨水溶液,计算在平 衡后溶液中的[Ag+]。
Solution
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加一倍,浓度相应地减少了 一半;查表知 K ( Ag ( NH 3 )2 ) 1.62 107 ,又NH3 f 大大过量,故可以认为全部Ag+转化成 Ag(NH3)2+
§8-4 配合物的 化学键理论
目前有三种理论讨论配合物中的化学键. 这 里主要介绍价键理论(实际上只是把杂化轨道扩 大到d轨道)的基础.晶体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不作要求. 一.价键理论
二.晶体场理论 三.分子轨道理论
一.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Pc&Por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有机金属化合物 (organo-metallic compound), 严格定义是指含有至少一个金属-碳(M-C)键的化合物。
1827年问世的蔡司Zeise盐 KPtCl3(CH2=CH2) 是第一个
被发现的具有不饱和有机分子与金属键链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此后,有机硅、有机钠、有机锌等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著 名的格氏试剂及其催化反应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双核二元羰基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中含金属-金属键(M-M),其中的M原子各为 对方提供一个电子生成M-M键,同时使各M原子周围的价电 子数达到18。CO的配位方式有两类:端基配位(记为t)和桥基
配位(记为b)。
在双核二元羰基化合物中CO的配位,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分子中的CO全部端基配位,例如Mn2(CO)10。
1951年,夹心二茂铁Fe(C5H5)2;
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量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被合 成并被应用
最早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是1827年由丹麦药剂师Zeise
用乙醇和氯铂酸盐反应而合成的;比俄国门捷列夫1869年 提出元素周期表约早40年。
弗兰克兰
金属与烷基直接键合的化合物是1849年由Frankland在 偶然的机会中合成的(Frankland是He的发现人)。他设计 的是一个获取乙基游离基的实验:
彼此结合形成二聚体,金属原子间形成M-M键:
Mn2(CO)10
金属的氧化态
有机金属化合物中金属氧化态的确定和配体的形式 电荷有关,经验规则如下: 氢和卤素形式电荷均为-1; NH3、PR3、AsR3等中性配体形式电荷为0;
含碳配体的形式电荷根据与金属键合的碳原子数来
决定:当键合碳原子数为奇数时,形式电荷为-1;偶数时 形式电荷为0。 例如:(PPh3)2PtCl2 CH3Mn(CO)5 Fe(CO)3(C4H4) 中性分子,Pt电荷+2; 中性分子,Mn电荷+1; 中性分子,Fe电荷0。
成键方式与之类似。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1. 18和16电子规则 2. 金属的氧化态 3. 配体电子数的计算 4. EAN规则应用
18和16电子规则
20世纪30年代,英国化学家N. V. Sidgwick提出一条用
以预言金属羰基化合物稳定性的经验规则,称为有效原子序
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规则,简称EAN规则。
2011年 Nobel Prize 查德· 海克(Richard F. Heck),根岸英一(Ei-ichi
Negishi)及铃木章(Akira Suzuki)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发展简史
1827年,丹麦化学家Zeise合成出有机过渡金属化
合物 K[PtCl3(C2H4)];
1890年,Ni(CO)4; 1900年,格式(Grignard)试剂;
类。如:Ca2+(C5H5)2,Na+[C(C6H5)3]等。
2. 共价型有机金属化合物
含有σ共价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常由电负性较大的金属生成,金属和有机基团各提供 一个电子,形成两中心两电子共价键。如:Zn(CH3)2、 Cd(CH3)2、Hg(CH3)2、Sn(CH3)4等。 含有多中心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Li、Be、Mg、Al通常形成二聚或更高聚合度的分子, 如: [AlMe3]2 含有π键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由过渡金属与含有π键的配体形成。这里指含有C-C 多重键的碳氢基团或化合物,如:C2H4,C5H5等,CO
与金属键合时,容易与金属形成σ配键;
最低空轨道2π(LUMO)可以接受金属的d电子,形成d-π 反馈π键。 σ-π配键的协同效应 CO和低氧化态过渡金属成键时,同时发生σ成键和π 成键作用:当CO分子充满电子的σ轨道与金属的σ杂化轨道 成键时,电子由碳流向金属,根据电中性原理,金属上多 余的负电荷必须流回配体,恰好CO多余的2π空轨道可以与 金属原子中充满电子并具有π对称性的d轨道重叠生成π键。
Ziegler-Natta催化剂也给工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1951年具有特殊结构和类似芳烃的二茂铁得到了制备
和结构确证,为有机过渡金属开辟了一大类新型的有机金 属配合物。现已发现,周期表中几乎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和 碳结合,形成不同形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迄今已先后有 10位科学家因在有机金属化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荣获 Nobel化学奖。
配位化学
Coordination Chemistry
授课教师:夏江滨
教学大纲
第1章 配位化学概论 (第一章2学时)
第2章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 自学 2学时 + 教材2 第二章4学时) 第3章 溶液中稳定性规律 (第三章,自学 2学时) 第4章 配合物的反应理论 (第五章,自学 2学时)
第5章 配位物的电子光谱 (第四章)4学时
Ni(s) 4CO(g) Ni(CO)4 (g)
利用还原羰基化反应,间接的由相应金属的卤化物、 氧化物或其他盐还原而来,常用的还原剂有Na、烷基铝、 CO或CO与H2的混合气体,如:
3 ,C6 H6 CrCl3 Al 6CO AlCl Cr(CO)6 AlCl3
对于原子序数为奇数的过渡金属,如V、Mn、Co等,
则要通过形成阴离子如V(CO)6-,二聚体Mn2(CO)10或与其
他原子或基团形成单键结合的化合物如HCo(CO)4才能符合 EAN规则,所以单核羰基化合物也有很多衍生物。
所有的单核羰基化合物均可根据它们的分子式来推断
它们的结构。对于M(CO)6(M=Cr、Mo、W)为八面体,对于 M(CO)5(M=Fe、Ru、Os)为三角双锥,对于Ni(CO)4为? 四面体
例3:根据EAN规则预言 Fe3(μ2-CO)2(CO)10的结构。 解:8×3 + 2×12 = 48(电子),48/3 = 16(电子); 若要满足18电子规则,则每个Fe原子必定与其余两个 Fe原子共用电子对,才可补偿所缺的2个电子,那么,Fe3
的结构一定是三角形原子簇结构。
例4: 根据EAN规则预言 Fe2(CO)9和Co4(CO)12的结构。
第6章 配合物的磁性 (第四章) 2学时
第7章 多核及原子簇配位物 (第七章,自学 2学时)
第8章 有机金属化合物 (第六章) 4学时
第9章 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第二章) 2学时
有机金属化合物
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2.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发展简史 3.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 4. 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5.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简介 6. 过渡金属的分子氮和亚硝酰化合物 7. 过渡金属的不饱和烃化合物
配体电子数的计算
在计算配体提供的电子时规定如下: CO、R3P、R3As各贡献2个电子; H-、X-、CH3-、C5H5-均贡献2个电子; NO贡献3个电子;
η2-C2H4烯烃贡献2个电子;
ηn代表同金属原子以π键结合的配体碳原子个数。 η4-丁二烯、环丁烯贡献4个电子;
η5-环戊二烯基 ,贡献6个电子;
η6-苯C6H6,贡献6个电子;
EAN规则应用
例1:根据EAN规则计算Ni(CO)4的核外电子总数。 解:Ni原子,3d84s2,10个电子; 4个CO,2×4 = 8个电子,10 + 8 = 18 因此,Ni(CO)4符合18电子规则。
例2: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符合EAN规则:
(η6-C7H8)Cr(CO)3; (η5-C5H5)Fe(CO)2C2H4]+ 解: (η6-C7H8) 3(CO) Cr 6个电子; 6个电子; 6个电子;共计18个电子, 因此,它符合18电子规则。
对于一个Mn原子:
5×2 + 1(M-M键π电子) + 7(3d54s2) = 18(个电子)
其二是分子中的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既有端基形式,也有桥基形式,
如Fe2(CO)9。 O C
Fe
OC
O C
Fe
CO
OC
OC
C O
CO
CO
对于一个Fe原子: 3×2(端基) + 3×1(桥基) + 1(Fe-Fe键) + 8(3d64s2)
实验中误将C4H10当成了乙基游离基;但是这却是获得 二乙基锌的惊人发现。所以,人们称这个实验为“收获最多的
失败”。直到1900年Grignard试剂发现前,烷基锌一直作为
是重要的烷基化试剂使用。
1890年Mond发现了羰基镍的合成方法;
1900年Grignard发现了Grignard试剂(获得1912
原 Fe 子 半 径 Ru 减 小 Os
Mn、Fe、Co 原子半径减小 Mn无桥基; Fe、Co有桥基
Fe有桥CO基; Ru、Os无桥CO基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成键作用
CO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6σ 2π 2p 2s 5σ 1π 4σ 3σ C CO O LUMO HOMO
2p
2s
最高占据轨道5σ(HOMO)上的一对电子特别活泼,当CO
3. 过渡金属的羰基化合物
1.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简介
2. 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的成键作用
3.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简介
CO是最重要的σ给予体和π接受体配体,它易和低氧化 态的过渡金属形成羰基化合物。现已制备出上千种二元及多 元金属羰基化合物,大多数d区过渡金属都能生成简单金属羰 基化合物。 过渡金属的羰基化合物有单核、双核和多核的区别。 1. 单核二元羰基化合物 此类化合物通式为M(CO)n。对原子序数为偶数的过渡 金属,如Cr、Fe、Ni等,和一定数目的CO组合,均符合 EAN规则。
年诺贝尔化学奖)。 1951年Pauson和Miller合成著名的“夹心饼干”——二茂铁
1973年Fischer 合成了其他金属的二茂化合物 他们共同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及1953年末Ziegler领导的西德MaxPlank煤炭研究所
发现的Ziegler催化剂。随后,Natta发现Natta催化剂,合 称Ziegler-Natta催化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Ziegler-Natta催化剂也给工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室温下大多数单核羰基化合物是易挥发的
固体,在空气中易氧化,氧化速度各有不同。
单核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
金属和CO直接反应,在温和条件下,能直接和CO反 应的金属只有Fe和Ni,如:
473K, p(CO )20~200atm
333K
Fe(s) 5CO(g) Fe(CO)5 (g)
Lipscomb(1976年)由于对硼烷类的缺电子键的
理论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1979年研究烯烃硼氢化的H.C.Brown与有机磷
Wittig反应者Wittig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0年Alan J. Heeger,Alan G. MacDiarmid, Hideki Shirakawa因Ziegler-Natta催化合成导电高分
EAN规则认为稳定存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应该符合:金属
原子的电子总数加上所有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同周期的稀有 气体的原子序数。对于过渡金属,该规则表述为:每个过渡金 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18,故该规则又 称为“18电子规则”。
但是,有些过渡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电子总数等
于16,也表现出同样的稳定性,例如: 具有d8组态的Rh+、Ir+、Pd2+、Pt2+所生成的平面正 方形化合物,[Pt(C2H4)Cl3]-等都很稳定,所以EAN规则又 称为18和16电子规则。 对原子序数为奇数的过渡元素的羰合物,如Mn(CO)5, 通过以下2种方式形成18电子稳定结构: 生成羰合物阴离子:Na[Mn(CO)5];
= 18(个电子)
对于Co2(CO)8,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即有两种构型:
在烃类溶剂中,这种配合物中的CO全属端基;但在固态时, 分子中有两个CO是桥基式的。两种构型间自由能相差很小, 很容易相互转变。 CO的成桥倾向和金属原子半径有关,金属原子半径越
小,越有利于成桥;反之金属半径越大,成桥倾向越小。
子——聚乙炔而获得诺贝尔奖。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
按金属的类型可粗分为主族和过渡元素两大类;按配位
基团可分为含有烷基、芳基、酰基或共轭烯烃的有机过渡金
属化合物。 最本质的是按化学键的类型来分类,根据M-C键的类型,
可分为离子型和共价型两大类
1. 离子型有机金属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主要由电负性小的第1族和第2族金属 (Na、K、Ca、Sr、Ba)和烃基组成,可看作R-H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