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城市化历史进程(下)

合集下载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学PPT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流 入城市,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和公共服务供给。
05
CHAPTER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 导致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 城市建设用地,改变了土 地利用结构。
水资源压力
城市化增加了对水资源的 需求,导致水资源的过度 开采和污染,对水环境造 成压力。
03
CHAPTER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模 式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趋势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增加,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 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 量不断增加。
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空间布局也在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 更加注重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01
02
03
城市化率
指一个地区常住人口中城 市人口所占的比重,是衡 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城市人口规模
指一个城市的人口数量, 是衡量城市规模的重要指 标。
城市地域范围
指城市的行政区域面积, 是衡量城市地域拓展的重 要指标。
02
CHAPTER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起源与早期发展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有不同说法,但城市一旦形成、产生,即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发展,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城市产生和早期发展阶段;②中世

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时期);③工业化时期(近代时期);④当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先后出现在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建都提尼斯,后又建新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开始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乌尔、巴比伦、亚速等以城市为中心的许多城市国家, 在此影响下,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的克利特岛也在

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城市文明。在此同时,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城、摩亨卓达罗城)

和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欧洲、美洲、非洲的城市建立较晚,公

元前1000年左右,欧洲城市首先在希腊出现,因铁矿开采导致的生产力大发展和地中海沿岸贸易往来的发展,希腊随后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如雅典、斯巴达等),其中雅典由于良好的地理条件发展成40万人口的当时最大城市;通过移民,希腊的城市文明还扩展到地中海西部和黑海地区。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罗马开始强大,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和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各地建立行政中心、军事基地、市场,伦敦、巴黎等欧洲著名城市开始兴起。美洲最早的城市建立在公元前300年以前,非洲也在公元100年前就有城市的存在。

城市地理思考题集

城市地理思考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

1.城市地理学

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2.城市: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文教、信息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城市的本质特征:

1.密集性------物质的和精神的密集

2.高效性------高效率和高效益

3.多元性------特征多样、类型多样

4.非农性------非农人口、非农活动

5.区域性------区域中心

6.系统性------复杂的自然、社会复合系统

二.问答题

1.简述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研究任务: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简述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b)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c)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d)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e)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a)是地理学的三级学科,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b)在我国,城市地理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则把城市地理

学归为社会科学。

c)综述,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科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

4.简述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区别:1.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

2.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研究区域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区域,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平面设计,偏重工程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甚至达到互相争抢的地步。 大批农村人口经 过招工的
渠道进入城市,成为城市 职工。1958年一年.全国有 1104万农村劳动力成为城
“洋冒进”;二次调 整;“严格控制大 城市规模,合理发 展中等城市和小城
市”
市职工。“大跃进”的虚
Leabharlann Baidu
假繁荣景象很快被物资匮 乏的真实局面所代 替。城
市各项生活物资的供应日
“反向城市
“过量(假) 化”与户口
城市化”
管制等政策
益紧张.饥荒开始出现。国 重点建设、
家开始制止农村劳动力进 稳步前进
入城市。1959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制止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指
示》……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的政策因素
“一五”期间,广州“被撇在一边”。 “内地的一些中等城市作为工业中心发 展得到优先考虑”。“商业是资本主义 的,而工业则是社会主义的……广州的 每个人都希望广州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时任书记陶铸没有强调广州悠久的商业 中心和广州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市 长朱光所也指出“因为广州是国防前线 的沿海城市,它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 点”。
由于国家在政策上长期忽视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 广州城市化遇到与其他大城市类似的问题。
从1954起到“文革”时期,一直提倡从“消费城市” 变为“工业城市”。
从1958年其,又提出建设为华南的工业基地。基础 工业品的生产优先于消费品的生产。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意大利、西班牙、瑞典,1850-1880年开始城市化。 美国是一个例外,184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水平约
10.8%,到1880年为29.5%,赶上欧洲。
英、法、葡、德、美等国开始向海外实行殖民 主义扩张。
亚洲、非洲众多沿海城市畸形繁荣。 加速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变革。
2、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一 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 元结构转化。
4、世界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种类的国家,城市 化发展有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预计到2025年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27
个。
三、发展趋势
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最不发达国 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这对许多最不发达 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人口 2880 1780 1750 1740 1650 1400 1300 1280 1270 1230
世界4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发展
年份
1960 1980 2000
世界
19 35 66
城市个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0
9
13
22
16
Leabharlann Baidu50
发达国家大都市区的不断增加是城市化 进入到郊区化阶段后的产物。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三国(南方超过北方) 隋(超过秦) 唐(四级行政中心)(大中商业再次城市出现) 宋
宋(城市革命)
坊市制被打破 镇、市开始显现 出现特大城市
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元(北京) 明清(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 发展速度的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一: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焦点三: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出路 焦点四:“候鸟”在城乡之间迁徙
焦点五:谁是城里人?
焦点六:拆除城乡之间的“柏林墙”
我国特大城市分布(2000年)
从城镇化率来看
东北地区(55. 15%) >东部地区(52.84%全国平 均( 42.99% ) >中部地区(36.54% ) >西部地区 (34.56% )
4 、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
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 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北京等个别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郊 区化现象,90年代后郊区化扩散到更多的城市。
1982-2000年间大城市的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 有一个共同特征:市域人口增长的同时,中心 区的人口出现负增长,郊区的人口迅速增加。
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区域。 演化过程
中小城市独立发展阶段 都市区形成阶段 都市区轴向扩展形成联合都市区阶段 都市连绵区雏形阶段 都市连绵区成型阶段

城市地理学PPT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地理学PPT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P89)
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P91)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P93)
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P94)
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一、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二、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三、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一: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中国城市化的十大焦点
转移的障碍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全国4亿 多青壮年农民中有近1/4是文盲和半文盲, 转移这部分劳动力的难度较大; 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土地对农民的生 活保障功能甚至强过生产功能,农民向城 市转移的后顾之忧需要解除;
城市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增强 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 市移民为主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 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第五章城市化历史进程(下)

第五章城市化历史进程(下)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大
一般地,当代的城市化进程可分为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1、(1949—1957)城市化短暂发展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时期) 2、(1958—1965)城市化波动发展时期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3、(1966—1978)城市化停滞时期 (“文革”时期) 4、(1978年以后)城市化过渡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
(3)广大西部地区是近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最落后的, 除了抗战期间部分城市的发展受到刺激外,由于缺乏现
代经济的支撑,绝大多数城市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从
城市职能到空间结构基本保持前工业社会城市的特征。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
特点:
一、解放后,城市数量、人口有很大发展,城市建设成
就瞩目 二、城市化速度较世界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仍很低 三、城市化进程波动性大 四、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陆路交通枢纽城市也得到发展
(开封、太原、长沙、襄阳、宋州、荆州)。
4、城市规模扩大,大中城市大量出现

随着经济发展,唐代大中商业城市再次大量出现。
据统计,唐代城乡人口合计超过10万的大城市有15个,
北方5个,南方10个。

自秦以后,首都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唐代长安
也不例外。估计唐长安城内外总人口约60万,这在当
特征: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有不同说法,但城市一旦形成、产生,即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发展,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城市产生和早期发展阶段;②中世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时期);③工业化时期(近代时期);④当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先后出现在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建都提尼斯,后又建新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开始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乌尔、巴比伦、亚速等以城市为中心的许多城市国家,在此影响下,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的克利特岛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城市文明。在此同时,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城、摩亨卓达罗城)和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欧洲、美洲、非洲的城市建立较晚,公元前1000年左右,欧洲城市首先在希腊出现,因铁矿开采导致的生产力大发展和地中海沿岸贸易往来的发展,希腊随后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如雅典、斯巴达等),其中雅典由于良好的地理条件发展成40万人口的当时最大城市;通过移民,希腊的城市文明还扩展到地中海西部和黑海地区。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罗马开始强大,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和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各地建立行政中心、军事基地、市场,伦敦、巴黎等欧洲著名城市开始兴起。美洲最早的城市建立在公元前300年以前,非洲也在公元100年前就有城市的存在。

第五章城市化历史进程(下)PPT课件

第五章城市化历史进程(下)PPT课件
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 时间:距今7000-8000年前 起因:进步的农业经济 实例:
河南渑池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 临潼羌寨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3
4
5
6
最古老的古都记载:“三皇五帝之都”
7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 时间:距今6000-4000年前 起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实例:
4、城市规模扩大,大中城市大量出现
随着经济发展,唐代大中商业城市再次大量出现。 据统计,唐代城乡人口合计超过10万的大城市有15个, 北方5个,南方10个。 自秦以后,首都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唐代长安 也不例外。估计唐长安城内外总人口约60万,这在当 时世界上是规模最大的了。
22
5. 北宋时期—是城市发展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 二高峰
现。
17
3. 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春秋战国,战争频繁,为城市防御目的普遍修筑了城 墙,并在宫城外修筑第二道城墙,形成完整的城郭制 度。 在城与郭的组合既有宫城居中型,也有双城并置型、 多城组合型,反映了城市布局多样化的特点。
4. 城市分布范围扩大 四川盆地、丝稠之路
18
三、封建社会中期城市发展特征
中间规模层次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从而显示中国城市 规模体系渐趋成熟化。
继隋之后的唐代行政区划有了重大变化。在郡之上设道, 全国分为15道,道驻地通常为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了以 首都、道治、郡府、县城四级行政中心为主体的城市体 系。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区分。

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地方才称为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

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4)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在物质构成上

不同于乡村;

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有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

★大都市带:

【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多核心。区域内有若干个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核心,每个大城市核心及其周围郊区县之间,以通勤流为主要指标的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组成一连串的都市区。各核心城市之间的低人口密度地区,多为集约化农场、开阔林地、零星分散的牧场和草地。这些非城市用地提供城市人口的休憩场所和食品供应。

2)交通走廊。这些大城市核心及都市区沿高效率的交通走廊而发展,开始是铁路,进而是高速公路,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都市区联系起来,没有间隔。

3)密集的交互作用。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课后思考题汇总

《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最全汇总

第一章绪论

1、谈谈你对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2、结合我国实际,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如何理解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邻学科的关系?

4、简述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5、如何评价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6、你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地理学?如何才能学好城市地理学?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

2、简述城市地域的概念。

3、如何理解和评价各种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

4、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5、如何评价市带县的体制?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

3、评述地理位置对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

4、试举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

6、以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者是你所了解的城市)为例,简述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及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1、如何完整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

2、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3、如何用资本三次循环来解释城市化的过程?

4、如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来解释我国的城市化?

5、举例说明不同类型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6、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7、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8、从西方再城市化、郊区化的经验,分析我国旧城改造与郊区化的实践。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新兴国家城市化加速
19世纪末,美国、德国等新兴国家赶了上来。1900 年,纽约人口超过巴黎,1920年又超过伦敦,成 为世界最大城市。同一年,柏林、东京等城市人 口超过了巴黎。 1920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次成为第10大城 市,之后,上海、加尔各答进入世界头10位城市 之列,显示了它们已成为区域性的国际城市。

70年代,大阪-神户、墨西哥城、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
斯人口超过1000万。巨型城市也增加到17个。 2011年上海市常住人口2300万(市区户籍人口近1000万) 北京常住人口2200万(市区户籍人口近800万)

三、大都市带成为国家核心区域

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着城市化加速,发达国家 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地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
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 的主要时期。从此,在亚欧非大陆上, 从西部到东部,城市文明蓬勃地兴盛起 来。 澳大利亚著名史学家蔡尔德指出: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时期,从罗马帝国消亡至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持续1000年。中世纪是欧洲 的黑暗时期,城市文明几乎消失殆尽。 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消亡是很多城市遭到严重破坏, 南下的日耳曼人以农耕为主,加上频繁的战争使 商路断绝,手工业、商业萧条,人们生活重心转 入乡村,这些因素使欧洲很多城市衰落,如罗马 城由近百万人减至4万多人。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六、快速城市化时期
1992年至今
• 在小城镇发展的同时,一部分农民开始向沿海地区和大城 市流动。大批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就业、治安、基础设 施乃至铁路运输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为此,“严格控制 大城市、发展小城镇”的方针被进一步确定下来。 •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城市经济体制 的改革也在进一步推进。但由于城市经济的复杂性,20世 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速度较慢。中央在沿海 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城市,使部分 地区的经济显著增长,但由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落后于农 村,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使城市在这一时期的城 市化进程中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
1963—195年间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经济得到一定程 度的恢复和发展,1964年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1968年的 水平了。但1965年的全国城镇人口为1.3亿,城市化水平 为18%,仍低于1959年水平。因此,1963—1965年的经济 增长没有促进城市化的相应发展。
三、停滞时期
1966—1976年
六、快速城市化时期
1992年至今
• 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在接下来的十 六届三中全会和“十一五”计划里,进一步的深化和落实 了城乡体制的改革。 • 截至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36.09%。 •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 占49.68%。所以现今我国城市化水平为50%。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课件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课件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保护自然生态,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控制污染排放
严格控制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 污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 。
推进环境治理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对污染源进行 严格监管和治理,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
城市社会问题
总结词
城市社会问题关系到城市的 和谐稳定和居民的福祉,需 要关注城市贫困、就业、教 育等问题。
城市扩张
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城市 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 市问题逐渐凸显,如环境 污染、交通拥堵等。
城市化发展的现代阶段
服务业主导
服务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城 市发展更加注重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
城市群
城市之间形成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 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成为城市化发展 的重要趋势。
建筑设计应遵循绿色、生态、人文等理念 ,注重节能、环保、舒适和美观,以满足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鼓励创新和实践,探索适合不同城市特点 的规划与设计模式,推动城市规划与设计 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城市交通问题
总结词
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 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通过优 化交通结构、加强交通管理等
方式来解决。
03
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
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革命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和全球贸

城市地理学复习提纲

城市地理学复习提纲

城市地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城市

2、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地理学主要任务——揭示和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变化的规律性。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1、城市作广义的理解,包括乡村以外的一切城市型聚落。

2、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3)城镇有比乡村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4)城镇具有上下水、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还有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上述几点虽不十分严密,却无疑是最基本的差别。

3、世界各国确定城镇的标准差异非常悬殊:

单从城镇定义中包含有人口下限指标的80个国家和地区来看,标准最低的只有100人(乌干达),最高的为50000人(日本)。

4、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城市行政地域小于城市实体地域,我国绝大多数情况是城市行政地域大于城市实体地域。

5、美国城镇人口包括——(1)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相当于城市建成区)人口(2)城市化地区以外的2500人以上的“居民点”(place)人口

6、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比春秋时期大为简 化了。一方面,继续保持多中心的格局(大国都邑 -小国都邑);另一方面,在各国内按郡县制,形 成王都—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
秦朝统一全国后,中国古代首都—郡城—县城三 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2. 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早期城市的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功能比较单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比
特征:
1、首都—郡府—县城三级行政中心城市体系 2、城市经济空前繁荣(手工、商、交通全面发展)完整
意义上的城市出现 3、城市数目增多,分布范围扩大,出现专门的商业都会 4、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秦汉时期受战争和贱商思想影响,城市出现严重倒退。
1. 首都—郡城—县城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西周的城市体系是以王都镐京为首的单中心城市体 系,西周覆灭后,统一的国家逐渐解体。随着诸侯称霸, 由于大国各自控制一块地盘,它们的都城逐渐发展为区域 中心城市,对外控制着小国的政治,对内则控制着卿大夫 的采邑。(诸侯城-卿大夫采邑) 因此,春秋时期的城市体系呈现多中心的两级双层耦合制。
以商品流通为主的交通贸易型城市兴起发展。黄河、淮 河、长江、大运河沿岸形成一批交通贸易型城市。沿长 江的东西向、沿运河的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形成。
对外贸易促进了沿海贸易港口城市兴起 (广州、温州、福州、泉州、上海、宁波)。 陆路交通枢纽城市也得到发展 (开封、太原、长沙、襄阳、宋州、荆州)。
4、城市规模扩大,大中城市大量出现
重增加,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产业全面发展。 全国出现了20多个较大的商业城市。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强化,从而导致完整意义上的城市
出现。
3. 城市规划有重大突破
春秋战国,战争频繁,为城市防御目的普遍修筑了城 墙,并在宫城外修筑第二道城墙,形成完整的城郭制 度。 在城与郭的组合既有宫城居中型,也有双城并置型、 多城组合型,反映了城市布局多样化的特点。
(1)城市商业空前发展和古代传统坊市制的突破 (2)新型的城市型聚落——镇及草市开始显现 (3)大中城市继续发展,首次出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 市。(开封、临安、南京、洛阳、长安)
四、封建社会后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市发展特征
(1279——1840)元、明、清时期
时代背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封建社会走入
末路
特征:
2、铁路、公路建设与交通型城市兴起
法帝国主义首先取得在我国的筑路权,把铁路 从越南修到中国后,在1896-1949年全国共修35 条。铁路沿线、枢纽城市得到发展,而大运河上 的城市开始衰落(淮阴、杨州、济宁)。
3、工矿业发展与工矿城市出现
全国兴办了100多个大小企业、如抚顺、鞍山、 本溪、唐山、焦作、大冶、萍乡、玉门等。由于 我国煤铁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使新兴城市 也多位于东北及华北地区。
中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古城
翁棺葬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时间:距今4000-5000 实例: 1、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系列古城。
其中距今3600年前的河南二里头遗址是迄今最 早的城市遗址。 2、商代:4座古城位于黄河中下游、2座位于长 江中上游。其中河南殷墟是最著名的。 特征:规模小、数量少、发展慢、以政治、军事 功能为主。
4. 城市分布范围扩大 四川盆地、丝稠之路
三、封建社会中期城市发展特征
(公元220—1279,即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时期 )
1、 城市发展重心南移
汉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东汉末期,北方军 阀混战。江南地区自孙吴以后,至唐后期成为我国新的 经济重心。三国以后,南方成为我国主要的城市发展地 区,全国政治中心第一次南移建都于建康(六朝古都南 京)。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最古老的古都记载:“三皇五帝之都”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 时间:距今6000-4000年前 起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实例:
黄河流域:40座 ——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淮阳平粮台 古城、山东章丘城子崖古城等(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10座——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大溪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唐代大中商业城市再次大量出现。 据统计,唐代城乡人口合计超过10万的大城市有15个, 北方5个,南方10个。 自秦以后,首都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唐代长安 也不例外。估计唐长安城内外总人口约60万,这在当 时世界上是规模最大的了。
5. 北宋时期—是城市发展继春秋战国之后的第 二高峰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 时间:距今7000-8000年前 起因:进步的农业经济 实例:
河南渑池韶村遗址 仰韶文化 临潼羌寨遗址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 时间:距今4300-3900年前 起因:进步的农业经济 实例:山西临汾陶寺遗址
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史前最大城址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发展特征
(公元前770-220年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社会逐渐解体,社
会动荡、分化,经济发展活跃
2、城市等级体系层次完善
中间规模层次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加,从而显示中国城市 规模体系渐趋成熟化。
继隋之后的唐代行政区划有了重大变化。在郡之上设道, 全国分为15道,道驻地通常为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了以 首都、道治、郡府、县城四级行政中心为主体的城市体 系。
3、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不同类型城市兴起
手工业城市大量兴起(纺织中心、陶瓷中心、制茶中 心)。
1、在一些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大量涌现 2、形成了密集的城镇群带 3、形成了专业化市镇 4、城镇空间分布不均,(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五、近现代城市发展特征
(1840——1949)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
1、商阜开放与贸易口岸城市形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 中国沿海、沿江地区,以及南方珠江流域和东北黑龙江 流域开港开埠,从而形成一系列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对外 贸易港口城市。 如哈尔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汉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