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资料

合集下载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

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因此,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体温(bodytemperature) ,也称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一) 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其总量的50 %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且不断地散发到体外;其余不足50 %的能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内,供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

(二) 产热与散热1 •产热过程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生热量的主要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温升高等。

2 •散热过程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尿、排粪也散发部分热量;人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四种。

辐射(radiatio n) 指热由一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十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形式。

辐射散热量同皮咲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有关:传导(conduction) 和对流(convection) 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好,临床上采用冰袋、冰帽、冰(凉)水湿敷为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就是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① 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 玻璃管有无裂痕,刻度是否清晰,加压气球和橡胶管有无老化 ① 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 (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① 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
PART 04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呼吸的生理变化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 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
记录方式为心率/脉率。如心率200次/分,脉率为60次/分,则应写成 200/60次/分
PART 03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在不同 血管内,血压被分别称为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而一般所说的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收缩压: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 舒张压: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血压计
水银槽
袖带
气门
加压气球
血压测量的方法
1.体位:手臂位置与心脏呈同一水平。 2.血压计:打开,垂直放妥,开启水银槽开关 3.缠袖带:驱尽袖袋内空气,平整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4.充气:触摸肱动脉搏动,将听诊器胸件置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固定,另一手握加压气球, 关气门,充气至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 5.放气:缓慢放气 6.判断:听诊器出现的第一声搏动音,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 消失,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加强观察 观察频率、节律、强弱等 准备急救物品和仪器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除颤器等 心理护理 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健康教育 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限酒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1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2
学习目标
1、掌握体温的正常值 2、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3、掌握体温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4、熟悉体温的异常变化及异常体温的护理
3
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度高且稳定。 皮肤温度:又称体表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20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二) 体温过低
1.定 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
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体温不升:体温在35℃以下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 疾病或创伤 低温环境 低温麻醉和药物中毒
21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体温过低
2.临床表现
皮肤:白、紫、凉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8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四)正常体温 1.体温的单位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9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四)正常体温
2.体温的正常范围
位 部 位 部 正位常正范 围常 正 常 范 平 均范围 温 围 度 口腔腔口 36腔.33-637..23℃3-63.73-.33277..02℃℃℃
1.水银体温计 口表、肛表、腋表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24
三、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体温计的消毒
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温后 方法:电子体温计消毒法
水银体温计消毒法
25
三、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常用消毒液:75%乙醇(不适宜口表)、 1%过氧乙酸、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

08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08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散热方式
皮肤和呼吸道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掉, 这种水分蒸发叫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 蒸发又叫不显汗蒸发。
发汗是通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汗液 蒸发可有效地带走热量。因为发汗是可以感 觉到的,所以又叫可感蒸发或显汗蒸发。人 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30℃时便开始 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着衣较多时,气温 达25℃便可引起发汗;运动或劳动时,则更 易发汗。
病情观察 监测T:每隔4小时测量1次,
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测量2 次。密切观察面色、P、R、BP,注意发 热类型、程度及伴随症状,如有异常应 及时与医生联系。
保暖 体温上升期,患者出现寒战时, 应调节室温、卧具和衣着
体温过高护理措施 2
心理护理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 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给予合理解释, 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饮食护理 补充水分和营养。高热时 患者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水分 大量丢失,应鼓励其多饮水,必要时 静脉补充
体温过高护理措施 3
口腔护理:发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
干燥,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 极易引起口腔的炎症和溃疡,应保持口腔清洁
皮肤护理:随时揩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
末梢循环不良,使机体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不良,如颅脑外伤、脊髓受损;药物 中毒,如麻醉剂、镇静剂;重症疾病, 如败血症、大出血
症状
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频率减 慢、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躁动不安、 嗜睡、意识紊乱
晚期可能出现昏迷
体温过低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每小 时监测T 1次,注意R、P、BP的变化
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卧床休息:高热时新陈代谢快,摄入减少而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带答案资料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带答案资料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带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一、选择题(一)A1/A2型题1.以口腔温度为标准,高热的范围是DA.38.0~38.9℃B.39.0~39.9℃C.40.0~40.9℃D.39.0~40.9℃E.41.0~41.9℃2.高热患者用冰袋降温的原理是AA.传导B.辐射C.对流D.抑制下丘脑E.蒸发3.是以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患者是EA.昏迷者B.患儿C.口鼻手术患者D.呼吸困难者E.肛门手术患者4.测量直肠温度时,将肛表插入的深度为CA.1~2㎝B.2~3㎝C.3~4㎝D.4~5㎝E.5~6㎝5.高热患者的护理,下列哪项不妥B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B.测量体温每天两次C.冰袋冷敷头部D.口腔护理E.多饮水6.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AA.颅内压高B.贫血C.冠心病心绞痛D.急性左心衰E.心源性休克7.脉搏短绌常见于DA.发热患者B.房室传导阻滞C.洋地黄中毒D.心房纤维颤动E.甲亢患者8.休克患者的脉搏特征是BA.强大有力B.细弱无力C.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D.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E.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早搏9.心包积液患者常见的脉搏是CA.水冲脉B.绌脉C.奇脉D.交替脉E.细脉10.检查血压计时关紧活门充气,如汞柱不能上升,可能为EA.袖带太松B.袖带太紧C.袖带太宽D.袖带太窄E.漏气11.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时,袖带内压力AA.等于心脏收缩压B.大于心脏收缩压C.小于心脏收缩压D.等于心脏舒张压E. 小于心脏舒张压12.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高的因素是DA.手臂位置过高B.袖带过紧C.袖带过宽D.袖带过松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13.关于呼吸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A.成人每分钟16~20次B.小儿、男性呼吸较快C.男性几儿童以胸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腹式呼吸为主D.情绪激动,低温环境可使呼吸增快E.呼吸不受意识控制14.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呼吸表现为BA.费力呼吸B.深而规则的大呼吸C.叹息样呼吸D.蝉鸣样呼吸E.鼾声呼吸15.潮式呼吸的特点是CA.呼吸暂停,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反复出现B. 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呼吸暂停反复出现C.呼吸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在变慢,呼吸暂停后,周而复始D.呼吸深快,呼吸暂停,呼吸浅慢,三者交替出现E.呼吸深快,逐步浅慢,以至暂停,反复出现16.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发病机制是AA.上呼吸道狭窄B.细小支气管狭窄C.肺组织弹性减弱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E.呼吸面积减少17.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不离开诊脉部位是为了BA.保持患者体位不变B.不被察觉,以免患者紧张C.易于计时D.对照呼吸与脉搏的频率E.观察患者面色18.护士指导患者作体位引流时应避免AA.在饭后一小时进行B.做超声雾化吸入提高疗效C.引流同时做胸部叩击D.引流体位是患肺处于高位E.每次引流15~30分钟19.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BA.正压作用B.负压作用C.虹吸作用D.空吸作用E.静压作用20.肺水肿患者吸氧时湿化瓶内用20~30%乙醇的目的是DA.刺激呼吸中枢B.促使氧气快速湿润C.吸收水分,减轻肺水肿D.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E.刺激血管收缩,减少渗出21.减压器可是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BA.1~1.5kg/㎡B. 2~3kg/㎡C. 4~4.5kg/㎡D. 5~6kg/㎡E. 7~8kg/㎡22.姚先生,28岁。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
201971517体温的调节体温的调节体温调节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201971518方式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包括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热或冷的信息传向中枢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等部位包括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可将热或冷的刺激传人中枢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后部散热中枢兴奋时加速体热的散发其生理作用
2014-8-30
23
生理变动
肌 肉 活 动
剧烈肌肉活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 强烈收缩,产热增加。
小儿哭闹也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2014-8-30
24
生理变动
药 物 影 响
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或影响传入路径的活动并能扩 张血管,增加散热,降低机体 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2014-8-30
25
生理变动
29
2014-8-30
发热程度的判断 (以口腔温度为例)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14-8-30 30
41.O℃以上
39.1-41.O℃ 38.1-39.O℃ 37.3-38.0℃
超高热 高热 中高热 低热
注意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 ℃ -41.4 ℃ ,高达43 ℃很少存活。 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 ℃可引起 永久性脑损伤。
10
产 热
甲产 是 环 交 状热 肝 境 感 腺主 脏 温 素 神 度和 要 分 经 增骨 的 泌 兴 加骼 器 增 奋 等 多官 肌
骨 骼 肌 运 动
食 物 氧 化
产 热 增 加 的 因 素 有

第8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

第8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

节律异常
脉搏的评估
二联律 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
三联律 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
节律异常
脉搏的评估
2、脉搏短绌 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 于心率。 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 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见于心房纤维
颤动的病人
发生机制 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 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发生心尖,但不能引起 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收缩压 1、每搏输出量 2、心率 3、外周阻力 4、主动脉和大 动脉的弹性 5、循环血量与血 管容积的比值
血压的评估
舒张压 脉压
动脉血压 与心输出量、外周阻力成正比 与血管壁的弹性成反比
血压正常值
肱动脉血压

血压的评估
正常成人安静时
–收缩压为90 — 140mmHg
–舒张压为60 — 90mmHg
稳定情绪,饮食调养,补充水分,注意休息, 学会体温的测量及物理降温法。
三、体温过低

体温的评估
体温在35.0℃以下 产热过少 极度衰竭
病理原因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原因:散热过多 低温环境
护理:环境温度、保暖、监测生命体征
体温过低临床分级

轻度:32.1~35.0℃ 中度:30.0~32.0℃ 重度:<30.0℃,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0~25.0℃
生 命 体 征

评 估 与 护 理
第 八 章
概念: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 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可靠指标。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概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一、体温的评估和护理(T)体温: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又称体表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体温的形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传导、℃=(℉-32)*5/9;℉=℃*9/5+32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口温37.0℃36.3~37.2℃97.3~99.0℉肛温37.5℃36.5~37.7℃97.7~99.0℉腋温36.5℃36.0~37.0℃96.8~98.6℉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一般不超过0.5~1℃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肌肉活动:剧烈活动可增加产热异常体温(体温过高或体温过低)常见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热型特点常见病稽留热T持续在39~40℃持续数天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急性传染病如: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弛张热高温在39℃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1℃以上最低T仍高于正常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感染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或几天;低温在正常范围或以下数小时或几天见于疟疾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流感、癌性发热体温过低临床表现: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

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环境温度: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维持室温在22-24℃左右。

保暖措施:给予毛毯、棉被、电热毯、热水袋,添加衣服,防止体热散失。

(新生儿置暖箱中)加强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至少每小时测量一次,直至体温恢复至正常且稳定。

同时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病因治疗: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使体温恢复正常。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2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2

有效咳嗽(effective coughing)
2、有助于有效咳嗽的方法 •改变身体姿势 •缩唇呼吸 •增加活动度 •伤口按压 •促进痰液排出,如湿化等
叩击(percussion)
•结合其他措施 •手呈背隆掌空状,由下而上,由外向内 •不可在乳房组织、脊椎、肋骨以下部位或 伤口处施行 •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 •患者不觉疼痛
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 及护理




1、能正确陈述呼吸评估的主要内容 2、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变化的因素 3、能正确列举各种异常呼吸的常见原因 4、正确识别呼吸的异常情况,并提 出 相应护理措施
一、正常呼吸的生理性变化
(一)呼吸的过程(自学) (二)呼吸调节(自学)
(三)正常呼吸及其生理性变化
正常呼吸运动:两侧基本对称,节律均匀, 深浅度适中,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 R:P≈1:4 男性及儿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胸式呼吸为主
思考题: 1、适用高浓度、高流量吸氧的疾病是(C ) A、慢性支气管炎 D、大叶性肺炎 B、肺心病 C、急性肺水肿
2、提示用氧的动脉血氧指标是( D )
A、低于9.3Kpa D、低于6.7Kpa B、低于8.6Kpa C、低于7.6Kpa
3、氧疗效果最好的是( A )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循环性缺氧
皿或瓶中,加盖,及时送验

昏迷患者或无力咳嗽者: 可用吸引器吸痰,但
吸引管及集痰器均需要无菌

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次 性 吸 痰 管
集 痰 器
24小时痰标本
500ml广口玻璃瓶,内盛少量清水 嘱病人将早晨醒来7时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 痰开始留取,至次日7时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 口痰作为结束,将所有的痰液全部留在容器中 送验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难点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一、体温的概念
1、body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2、shell temperature 体表温度/皮肤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扬州大学医学院
8-7
第八章
产热
方式:化学
产热部位:肝脏、骨骼肌
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
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
扬州大学医学院
8-11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散热
方式:物理(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散热器官:
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70% 呼吸: 29% 排泄(尿、粪):1%
扬州大学医学院
8-12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二)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脉搏可随年龄、性别、情绪、运动等因素
而变动。
一般女性比男性稍快。
幼儿比成人快,运动和情绪变化时
可暂时增快,休息和 睡眠时较慢。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速脉 1.频率异常 缓脉 小于60次/分 大于100次/分
奇脉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4.动脉管壁异常
动脉硬化时,管壁粗硬,失去弹性,且呈
纡曲状,用手触摸时,有紧张条索感,如同
按在琴弦上,中医称为弦脉。见于动脉硬化
患者。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基础护理》第八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第八章 生命体征评估与护理
1.心理护理
2.病情观察
【异常血压的护理】
项目三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任务二异常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患者血压过高时,应注意让其卧床休息,减少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血压过低时,应迅速安置平卧位,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饮食中的盐、脂肪、胆固醇的射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任务三 测量体温的技术
项目一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 测量工具
3.红外测温仪
任务三 测量体温的技术
项目一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准确观测体温的变化,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1) 患者的年龄、病情、测量部位状况,情绪、意识状态,治疗情况、认知反应、配合程度等。(2) 影响体温波动的因素,如30分钟内有无进食冷热食物、被测部位进行冷热敷、沐浴、坐浴、剧烈活动等。若有此类情况,应酌情等待30分钟后再测。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fever, pyrexia),是指由于外伤或疾病影响导致机体体温高于正常的水平。通常以体温上升值超过正常水平0.5℃,或者一昼夜体温波动>1.0℃时,界定为体温过高。
任务二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项目一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 体温过高
以正常口腔温度为标准,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将发热分为4个等级。①低热:37.5~37.9℃; ②中度热:38.0~38.9℃; ③高热:39.0~40.9℃; ④超高热:≥41.0℃。
项目二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任务三 测量脉搏的技术
(1) 患者能理解测量脉搏的目的与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操作。(2) 患者在测量过程中感觉舒适、安全。(3) 操作方法正确,部位选择合理,测量结果准确,绘制图形规范。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能正确地测 量体温、脉 搏、呼吸和
血压。
具有人文关怀 的理念及严谨 求实的工作作 风,关心患者, 动作轻巧。
重点
难点
1.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的正常值 2.异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评 估 3.异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护 理
1.能正确地进行异 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评 估 2.能正确地进行 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的测量
持续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 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氏杆菌病
不规则热:是指发热无一定规律。体温在24
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 的换算公式:
℃=(℉—32)×5/9
℉=℃×9/5+32
➢ 正常体温的范围
部位
正常范围
口腔
36.3-37.2℃
腋下
36-37℃
直肠
36.5-37.7℃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四、体温பைடு நூலகம்测量技术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包括:
❖体核温度: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较稳定。
❖体表温度:是指人身体表层温度,可随环
1.发热的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1)低热: 37.3~38.0 ℃ (2)中等热: 38.1~39.0℃ (3)高热: 39.1~41.0℃ (4)超高热: 4l℃以上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导入情景
患者,张女士,54岁,高血压伴右侧肢体偏瘫5年。 主诉:发烧、头痛、咽痛2天,在家中测体温38.5℃, 服用退热药物后未见明显好转,来医院就诊。入院时 患者神志清楚,面色潮红,精神较差,焦虑,检查咽
喉部红肿。
工作任务
1.正确地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
2.正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提供相关的护理措施。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一)体温的产生 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 生的能量,50%转化为热能;50% 储存(ATP)供给机体利用,最终仍 转化为热能。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二)产热与散热过程 1.产热过程 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
产热的主要方式有
进食、寒战、 骨骼肌运动、 交感神经兴奋、 甲状腺素分泌 增多等。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 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 正常范围。 发热可分为两类 • 感染性发热:主要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 • 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基础护理技术
基 础 护 理 技 术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态度目标
•掌握生命体征的 正常值及生理变化。 •熟悉异常生命体 征的评估和护理。 •了解生命体征的 形成、调节及影响 因素。
2.散热过程 人体通过物理方式散热。散热
途径有皮肤,呼吸和排泄。散热的方式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㈠ 体温过高 1. 定义
又称发热(fever),由于各种原 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 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 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要素一:病因
要素二: 作用部位
要素三: 作用结果
㈠ 体温过高
1. 定义 2. 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5-37.9℃
中等热 38.0-38.9℃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学院 护理学基学习目标
1、掌握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异常 体温的护理 2、掌握体温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3、熟悉体温的异常变化 4、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学习内容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
(二)产热与散热
• 散热过程
– 物理方式散热 – 散热器官:
• (1)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70% • (2)呼吸: 29% • (3)排泄(尿、粪):1%
(二)产热与散热
• 散热方式
–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 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
部分热量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 散热 –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 蒸发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
特 点: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体温持续在较高状态
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 临床表现:皮肤潮红灼热
呼吸和心率加快 头痛头晕甚至惊厥昏迷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4.常见热型
(三)体温调节
• 自主性体温调节 • 行为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 温度感受器
– 外周温度感受器
• (1)热感受器 • (2)冷感受器
– 中枢温度感受器
• (1)热敏神经元 • (2)冷敏神经元
•体温调节中枢
– 下丘脑视前区-下 丘脑前部 (PO/AH)是体温 调节中枢整合的 关键部位
行为性调节
• 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 通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势和行为改
5.护理措施*
(4)促进患者舒适休息 ①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
当休息 ②口腔护理:晨起、餐后、睡前漱
口、防止口腔感染 ③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
更换衣服、床单,防止压疮等 ④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5.护理措施*
(5)心理护理
①体温上升期:了解心理反应,给 予精神安慰
②高热持续期:解除身心不适,满 足合理要求
③退热期:清洁卫生,补充营养
(二) 体温过低
1.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产体热温减调少节或中散枢热尚增未加发育成熟 导疾低致温病体或环温创境低伤于正常范围 低体温温麻不醉升和:药体物温中在毒35℃以下 2.临床表现 皮肤:白、紫、凉
•间歇热
– 定义: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 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 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 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 见于疟疾
4.常见热型
• 不规则热
– 定义: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 – 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想一想
病人李某,发热一周,体温持续在39-40℃,就诊发 热待查于上午8时入院。测T40.3 ℃,P110次/min, R28次/min,BP135/90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 红,口唇干裂,体质消瘦,卧床不起,食欲差。上 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 ℃,大量出汗, 口干,下午2 :00体温升至39.8 ℃。
请问:1.李某发热呈何热型? 2.入院时的发热程度? 3.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
5.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2)加强病情观察:生命体征;伴随症状;
治疗效果;出入量、体重 (3)补营养和水份:流质或半流质(高热
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 饮水,每日3000 ml
高热 39.0-40.9℃ 超高热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上升形式:有骤升和渐升两种形式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
寒、寒战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相关知识1:体温的定义
• 皮肤温度 –又称体表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形成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 氧化分解而产生。
(二)产热与散热
• 产热过程
– 化学方式产热
• (1)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 • (2)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 产热部位:肝脏、骨骼肌 – 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
变而达到目的 • 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基础,是对自主性
体温调节的补充
相关知识2:体温的形成与调节
产热
产中枢热
食物氧化
下丘脑
散热
散中热枢
传导 对流 蒸发 辐射
(四)体温的生理变化
㈠正常体温 1.体温的单位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换算公式 ℉=℃×9/5+32 ℃=(℉-32)×5/9
㈠正常体温
2.体温的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部位 口腔
正常范围 36.3-37.2 ℃
平均温度 37.0℃
直 肠 36.5-37.7 ℃
37.5℃
腋 窝 36.0-37.0 ℃
36.5℃
㈡生理变化
影响因素
年龄 性别 昼夜 环境 其他 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0.5-1.0℃
二、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 • 为热型 • 稽留热
– 定义: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 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 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
4.常见热型
•弛张热
– 定义: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 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 性疾病
4.常见热型
以体温问题--为导向的学习
关于体温的已知知识
需要学习的知识
• 体温的生理和临床意义 • 体温过低、发热程
• 体温调节 • 发热过程
度的区分及临床常 见的4种热型 •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
护理
• 正确测量体温的方 法
相关知识1:体温的定义
体温(body temperature):通常指的
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度高且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