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三)

合集下载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三)

2021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解析(三)

五、【2021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5.“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16.“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

14.B

15.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16.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的题型,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多方面。带着选项与诗句相关内容仔细对照,审核揣悟,力求读懂诗意,理解选项,发现问题。

B项,“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及名句默写,2021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模拟题专项练

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及名句默写,2021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模拟题专项练

专题04:古代诗歌阅读及名句默写

★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新起点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鄂渚听杜别驾弹胡琴

刘长卿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鄂渚〕在今湖北鄂州。〔楚客〕客居他乡的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借蔡文姬交代了胡琴弹奏的内容。颔联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蔡文姬在匈奴生活的孤独。

B. 颈联虚实结合,作者沉醉在音乐中,眼前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草随风摇动,天空中乌云弥漫。

C. 全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来描写音乐,这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有所不同。

D. 本诗融音乐与历史于一体,既是一首描写音乐的佳作,同时也兼具咏史诗的特点,构思新奇。

16. 尾联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了地点、时间和事件又点明了秋天的季节特征,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凄凉萧瑟基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从反面阐明学习要善于积累道理时说“_______”,就没有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水流,“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运用鲜明的语言,描写了“山间之四时”中春、夏的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

河北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河北省2021届高三12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12月)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其三)①苏轼

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

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

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

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②苦参差③。

[注]①苏辙因论朝政之失引起轩然大波,因而不得高第,除商州军事推官,苏辙对此深感失望,于是以养亲为由不赴任。②《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求之。”后来以“梦魂相觅”形容朋友或兄弟的相思之情。③参差:道路崎岖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弟弟辞官不出的真实想法别人不了解,但他绝不是嫌朝庭授予的官职太小。B.颔联既写到了世事的沧桑,又写到了时间的流逝,字里行间蕴含了无穷的感慨。

C.颈联上句点明了弟弟不赴任的真正原因,即所写文章触犯朝廷,惹得世人厌恶。

D.颈联下句劝弟弟以父亲为师学习《易经》,鞭策弟弟奋斗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

16.有人认为,此诗尾联写得颇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15.D

16.①运用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强调了自己是弟弟的知心人;②运用典故,借张敏与高惠的典故,含蓄表达自己做梦都想和弟弟相见的感情;③苦于路途崎岖不能相见,突出了自己和弟弟的情谊之深。(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河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份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

专题古诗词鉴赏

一、【2021·全国乙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D项,“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故选D。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1·全国甲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2021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

2021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

2021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从军行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

笛奏梅花曲②,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③。

【注】①金微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阿尔山。于此,唐代置金傲都督府;②梅花曲:即古乐府曲《梅花落》,③铁关,今新程焉专西库尔勒附近

12.下列对本诗体、题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乐府诗 B古体诗 C 边塞诗 D 咏史诗

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军行”为乐府古题,本诗的内容恰与题合。

B.本诗的地名、乐曲名、刀环形状都是重要意象。

C.本诗以兴起首,颈联用比,情感喷涌气势磅。

D.本诗属于浪漫主义作品,俊逸豪放,境界开阔。

14.联系全诗,赏析“拥”“愿”“静”三个动词的运用。

【答案】

12.(1分) C

13.(2分) C

14.(5分)

答案示例“拥”呼应“鸣”,用比拟、夸张写壮阔场景,渲染唐军惊天动地的气氛和气概。“愿”直抒胸臆,表达从军的崇高理想是杀敌卫国、边疆安宁,这使全诗格调高迈主题高尚。“静”的使动用法增加了力度、程度,把“愿”具体化,凸显靖边之志的豪迈自信。

【解析】

12.本题的考虑是,有课文王昌龄《从军行》,有该课的课后注释及课后练习,有关文化常识属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律诗,从标题来看这明显是一首边塞诗。

13.本题A,课后注释;“从军行”是乐府旧题,A项正确B是想考诗歌意象这一关键知识;,赋是平铺直叙,兴是先言他物,在言此物,比是类比,由此可知C错误。D的浪漫主义,都是是核心知识、核心素养。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湖北省襄阳五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2.黄冈市2020年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终南东溪中作

岑参

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注]。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1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对比鉴赏专项训练试卷版

2021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对比鉴赏专项训练试卷版

古代诗歌对比鉴赏专项训练

(建议用时:30分钟)

【命题趋势】

从现在高考趋向于综合性的趋势看,诗歌对比阅读成为一种较好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用给出的诗歌和学过的诗歌对比,一种是列出两首古诗进行确定一个方向进行比较。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

【方法提示】

该部分备考注重回归课本,将课本的诗歌分类进行整理归纳。

【限时检测】

一、(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

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②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节选)

皎然

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

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

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

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

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③不异沧洲叟。

[注]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赤岸:泛指江湖的岸。

③翛(xiāo)然:自在超脱的样子。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1年全国各地第一次高考模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2021年全国各地第一次高考模拟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题(含答案)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翠相乱,锦石游鳞清可怜。
邮渚频挝津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鼓,渔歌唱近使君船。
吴兴岘山足胜事,汉水襄阳空昔贤。
(注)①鵁鶄(jiāo jīng)一种水鸟。②吴兴:湖州。③岘山:位于襄阳城西。西晋名臣羊祜曾守襄阳十年,有政绩,死后吏民为他建碑立庙于岘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广东省佛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①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②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③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兔和蟾。②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③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
1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片云何意傍琴台?”,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琴台”,汉司马相如弹琴的地方,在成都浣花溪北。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在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人的愤慨。“片云”用以自喻。诗人借云抒情,深婉含蓄,表达了诗人流寓剑外、报国无门的痛苦,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迷乱心情。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0-11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10-11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占诗词鉴赏专题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从军诗五首(其三)

王粲(门

从军征遐路,

方舟口顺广川,白日半西山,

蟋蟀夹岸鸣,

征夫心多怀,

下船登高防,回身赴床寝, 身服干戈事,即戌有授命,讨

彼东南夷。薄

暮未安诋⑴。

桑梓有余晖。孤鸟翩翩飞。

恻怆令吾悲。

草露沾我衣。

此愁当告谁?

出得念所私。

兹理不可违。

注释:【1】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从曹操南征孙权,此诗为征战途中所作。【2】方舟:两船相并。[3]妖:指江岸。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方舟顺广川”是说战船相并,顺江而下,军队征战气势非凡。

D. “薄暮未安抵;”与首句的“征遐路”呼应,强调征战路途遥远。

C.“下船登高防”两句,写出了草深露重时登高望远的复杂心绪。

D.“即戎有授命”两句,诗人慨叹作战自有军命法则,不可违背。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3分)

•••

A.诗歌以叙事开篇,简洁地交代了征战的目的。

B.诗歌融情于景,奠定了悲壮豪迈的基调。

C.诗歌语言有表现力,几笔便勾画出征夫形象。

D.诗歌情感真挚动人,抒情中不乏理性思考。

14.诗歌情感跌岩起伏,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 (6分)

12.(3 分)D

13.(3 分)B

14.(6分)答案要点:

开篇表达了从军讨伐时的壮志豪情:中间情绪低落,转为征人思乡的愁悲之情:结尾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

【评分说明】情感变化,3分;诗句分析,3分。

专题07 古代诗词阅读 解析版-2021-2022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分项汇编(第三期)

专题07  古代诗词阅读     解析版-2021-2022年新高考语文模拟题分项汇编(第三期)

专题07 古代诗词阅读

一、(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质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鹅湖寺和陆子寿

朱熹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句直言对陆子寿人品风度的称赞,自然引出了下文诗人对他的牵挂之情。

B.颔联写诗人为排解思念,时而扶藜杖出谷,时而乘竹轿远行,却终是徒劳。

C.诗人认为学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旧学与新知在不断讨论交流中严密和深化。

D.诗人强调论学若讨论到得意忘言的境界,精神就同古人贯通,没有区别了。

16.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学术精神和为人品格,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

15.B

16.求知求真的学术精神,谦逊大度的胸怀(对不同观点持有者的尊重),待人真诚的品格。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写诗人……时而乘竹轿远行”错,“又枉篮舆度远岑”意思是你却屈尊乘竹轿远道前来翻山越岭。坐竹轿来的是陆子寿。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思想和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联“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写朱熹对陆子寿道德与义理的称赞,它们是自己素所钦服的,此时别离三年,更是常常挂念在心。以陆子寿的“德义”可见诗人谦逊大度的胸怀;言己之“关心”表现待人真诚的品格,待朋友情谊真切。这是诗人的为人品格。

二、(重庆市开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苏部分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江苏部分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

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①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②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②求田问舍:经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回忆汉上旧居江水泱泱、白云深深、山水相依的清幽环境,引发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B. 颔联运用了“求田问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家国遭遇危难之时,产生了消沉归隐之意。

C. 尾联写诗人想要远离荣华富贵,超然物外,却又担心像元龙这样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批评他。

D. 这是一首酬和之作。从“次韵”可看出王安石在这首诗中用的韵脚和杨乐道诗的韵脚是一样的。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表达了诗人忧国忘家与归隐田园的矛盾心情;③“直以文章供润色”表达了对自己只能写写文章而不能报效国家的遗憾之情;④“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表达对忧国报国的坚定信念。

2021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

2021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

2021届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03期)专题08 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14届湖北孝感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本诗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人那时客居在夔州西阁楼中的,他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当前国家时事和自己衰老多病飘泊天涯的生活,心情异样繁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小题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叹万千,请联系具体诗句,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悲慨之情。(4分)

【小题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制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请说说诗人在此联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4分)

【答案】

2.(14届吉林高中毕业班摸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菩萨蛮

周邦彦

银河①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②。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注]①银河:天河。借指人世的江河。②浴凫飞鹭:凫:野鸭。鹭:白鹭。③浪发:滥开。

【小题1】这首羁旅词中的“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术?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3.(14届辽宁省实验北校高三上期中)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宋亡后,隐居苏州。

专题01 诗-三年(2021-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1 诗-三年(2021-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01 诗

(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

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21年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

专题古诗词鉴赏

一、【2021·全国乙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D项,“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故选D。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1·全国甲卷·T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专题03古诗文阅读部分-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分项详析及变式训练

专题03古诗文阅读部分-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分项详析及变式训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 敢谏的执着态度。
•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 示众的极端刑罚。
•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 食素或减少肴馔。
•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 掌管刑狱的官署。
内容判断
导读全文逐项判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 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 • 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枯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 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祐为侍御史。 • 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 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 • D. 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 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诚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古代诗歌鉴赏(3)含答案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古代诗歌鉴赏(3)含答案

2021届苏教版高三语文新一轮复习优化作业:古代诗歌鉴赏(3)含答案

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歌鉴赏作业

[题组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初春

徐灿①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

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分析.

答案: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独居闺阁的词人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注]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

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陈襄,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字述古。

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具体的“景”和“情"的内容作答。

答案: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发分宁[注]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

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

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山东省潍坊市临朐某校2021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 “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D. 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 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2.山东省潍坊市某校2021届高三语文9月月考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虞美人用李后主韵

刘辰翁①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

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注】①刘辰翁(1232-1297),南宋末年词人。宋亡后不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意思是说,虽然知道梦境为空,可是连做一场好梦也很难得,悲苦之情溢于言表。

B.三、四句看似写景,实则有所寄托。“单于”代指元朝统治者,“谁见”正显出词人的孤独。

C.“烟雨楼台改”不正面回答上句之问,而是描绘一幅苍茫凄迷的画面,暗含物是人非之叹。

D.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采用李煜《虞美人》的原韵,同样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16、有人说,“江山画出古今愁”抒情极其曲折委婉。请简要分析。(6分)

3.(新高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逃出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此处借指李光弼,点题“再归河阳幕府”。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胡尘”借指叛军,此处“误落胡尘里”是说裴判官不幸落入叛军手中。

C.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全诗充满了对守节不移、忠义报国之人的赞美之情,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 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4.“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届高三期中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 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

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5.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

C.“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6分)

5.2021届广东省高三十月联考语文试卷(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画竹歌并引(后部分)

白居易

野塘水边崎岸①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②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③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④,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⑤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注]①琦岸:曲折的水岸。②筠:竹子的青皮。③省:记得。④别:鉴别。⑤萧郎:画家萧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以野塘、曲折堤岸的特定环境,营造远离世俗的氛围。

B.诗的第三句中,“婵娟”“粉态”绘形绘色绘神,写出了丛竹的美妙。

C.诗中,诗人感到竹画艺术水平很高,自己难以欣赏,只好对画家失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