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故事及成语解释

合集下载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拼音】: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近义词】:宁死不屈、宁玉碎,毋瓦全
【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出处】:
刘绍棠《花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无耻苟活,生不如死。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跟他们拚到底吧。


【成语典故】: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天保时诸元帝室近者多被诛戮。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

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

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

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语出唐代史学家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

天保(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语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语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语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宁愿为了正义或信仰而牺牲自己,也不愿妥协或投降。

这个成语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原文是“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意思是大丈夫宁愿为了正义或信仰而牺牲自己,也不愿妥协或投降。

后来,人们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或压力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愿意妥协或屈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或压力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不愿意妥协或屈服的精神。

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成语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成语故事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

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

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

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

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

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

宁为⽟碎不为⽡全的故事 宁为⽟碎,不为⽡全是⼀句成语。

意思为宁做⽟器被打碎,不做⽡器⽽保全。

出⾃《北齐书·元景安传》。

下⾯是⼉童⽹⼩编给⼤家分享的宁为⽟碎,不为⽡全的故事,让我们⼀起来看看吧! 宁为⽟碎,不为⽡全的成语典故 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 ⼤丈夫宁可做⽟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 “宁可⽟碎不为⽡全” ⽐喻宁愿为⽓节牺牲。

(出⾃《北齐书·元景安传》) “逐他姓”则⽣,“不逐他姓”则死,最终元景皓因不易姓⽽被杀,表现出对⾃⼰⼈格尊严的坚决维护。

后来,这⼀典故被抽象出来,含义也⼤⼤升华,⽤以⽐喻宁愿为⾼尚、正义的事业做出牺牲乃⾄献⾝,也不为⼩利⽽苟全,千百年来⼀直沿⽤。

还有⼀个⼩典故:北朝东魏的丞相⾼洋逼迫孝静帝退位,⾃⼰当上了皇帝,建⽴了北齐。

⾼洋⼼狠⼿辣,为了不留后患,在公元551年⼜把孝静帝和他的三个⼉⼦都杀死了。

可是做了坏事以后,他⼼⾥很害怕。

⼀天,天空出现了⽇⾷,他担⼼这是个不详的兆头。

于是,他就问⾃⼰的亲信,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刘家的天下⽽光武帝刘秀⼜能夺回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这名亲信说不清楚,就随意应付说是因为王莽没有斩草除根,没有把刘⽒宗室的⼈杀⼲净。

⾼洋信以为真,于是把东魏的宗室近亲全部杀掉,连⼩孩也不放过。

⾼洋的残忍⾏为使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感到很害怕,担⼼他们⾃⼰什么时候也会被杀掉,于是聚在⼀起商量对策。

有的⼈主张改姓⾼,不再姓元。

出主意的这个⼈是⼀个县令,叫元景安。

他的堂兄元景皓断然拒绝了这种建议。

他说,采⽤改姓的⽅法⽆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

他认为⼤丈夫宁愿作为⽟器被打碎,也不能作为⽡⽚⽽保全下来。

他宁愿⾼贵地死去,也不愿屈辱地活着。

后来,元景皓因元景安的告密⽽被处死。

但⾼洋也于三个⽉后病死。

⼗⼋年后,北齐宣告灭亡。

元景皓的简介 元景皓,北齐元祚之⼦,继承陈留王爵位,天保时,诸元帝室亲近者多被诛戮。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典故是什么?出自谁?什么时期的?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典故是什么?出自谁?什么时期的?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典故是什么?出自谁?什么时期的?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成语见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泥瓦得保全.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不愿屈辱.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故事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表示宁死也不偷生的崇高精神。

小编收集了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释义]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献身;决不苟且求生。

[语出]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辨形] 碎;不能写作“粹”。

[近义] 宁死不屈
[反义] 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用法] 用作褒义;表示宁死也不偷生的崇高精神。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复句式。

[辨析] 见“宁死不屈”(704页)。

【成语故事】: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注释:宁愿做高贵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南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朝廷,当上了文宣帝。

高洋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肆意杀戮元帝的近亲,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

为了保全性命,他串联了几个人向高洋请求将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讨他的喜欢。

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说道:“怎么能抛弃本姓,随人家的姓呢?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呀!”
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这番话告诉了高洋,高洋立即将元景皓斩首,并且把他的家属遣送到彭城。

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赏识,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领军大将军。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励志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励志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正直就是胸怀坦荡,为人忠诚,行事遵从真理,敢于坚持真理。

当真理与谬误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维护真理,并敢于抵抗强暴,不屈服于压力。

《家语困誓篇》书籍中说;春秋时卫国蘧伯玉,有德有才而卫灵公不能用;弥子瑕很坏,卫灵公却重用之。

大夫吏鱼劝告卫灵公,卫灵公不听。

史鱼生病快要死的时候,把儿予召到面前,对他说:,“我不能荐举蘧伯玉,贬退弥子瑕,作为臣子,我不能静助君主行正道。

在生不能帮助君主行正道,死之后我的丧事就不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办。

我死后,你把我尸体放在窗户边就行了。

”史魚的儿子按照他的吩咐做了。

卫灵公来吊丧,见到这副模样,感到很奇怪,便问其中原因。

史鱼的儿子就把父亲的话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很惭愧的说:“是我的过错啊!”命令礼葬史鱼,同时拔擢蘧伯玉,贬退弥子瑕。

孔子知道后:叹道;从前的进谏者,顶多谏死;死了就算了,没有象史鱼这样的,死了还要用尸体进谏。

史鱼是正直的人。

他正道直行走到底,只要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对的,便死了也不肯罢休,还要用最后的一次努力来实现自己正确的主张。

他可算得是正直者的典范。

要做正直的人,就要敢于牺牲自我。

从历史上看,往往需要人们在真理新生命两者之间作出选择。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隋朝的兵部尚书冯慈明为李密所执,李密强迫他投降,他回答说,“直道事人,有死而已。

励志故事”于是,李密将他杀害。

如果冯慈明投降李密,马上就能得到高官厚禄,可以享受生的快乐。

然而他选择了死,为了直道,他宁死不生。

正直需要有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在必要的时候要敢于反对确认是错误的东西,不管这种错误是否出自于权威、上级。

一次在手术室里,开刀后给病人的创口填进了12块纱布。

将要缝合时护士看见只取出了11块纱布,“大夫,您只取出11块纱布。

她提醒医生。

“不,我已全取出了,立即缝合!”不行!”护士抗议道,“里面还有一块纱布”。

”由我负责好了”!医生严厉地说,“缝合”,护士激动地喊道:“您不能这样做!您要对病人负责!”看着她这神情,医生微微一笑,举起手来给护士看。

宁为玉碎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为玉碎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为玉碎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宁做玉器被打碎。

不做陶器得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

不愿苟全性命。

中文名,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出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

成语解释。

成语: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拼音:nìng kě yù suì。

bù néng wǎ quán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

不做陶器得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

不愿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词语辨析。

举例造句: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无耻苟活。

生不如死。

★刘绍棠《花街》拼音代码:nkyq近义词: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反义词:委曲求全。

苟且偷安用法:作谓语。

定语。

状语;指人的个性英文:Better die standing than live kneeling.故事:公元550年。

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

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

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

宁为玉碎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

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语出《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兄祚袭爵陈留王。

祚卒。

子景皓嗣。

天保时。

诸元帝世近者多被诛戮。

疏宗如景安之徒。

议欲请姓高氏。

景皓曰:‘岂得弃本宗。

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

不能瓦全。

’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

乃收景皓诛之。

家属徙彭城。

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

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

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 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

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逐他姓则生。

不逐他姓则死。

最终元景安告诉了高洋。

朝廷里还有元景安和元景皓两人姓元。

高洋非常开心。

赐元景安姓高。

元景皓被杀。

表现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决维护。

后来。

这一典故被抽象出来。

含义也大大升华。

成语典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成语典故素材

成语典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成语典故素材

成语典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则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

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

这个成语来源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

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

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

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

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

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

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

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

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

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

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

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

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历史典故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历史典故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历史典故本文是关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历史典故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下面是小编整理一篇介绍该历史典故的相关资料,供欣赏,希望您能喜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语出]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鲍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

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

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斑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

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

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

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

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

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

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

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

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

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

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辨论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辨论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辨论三
摘要:
1.引言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含义
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例子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价值观
5.结论
正文:
1.引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流传已久的汉语成语,其含义深远,价值观高尚。

本文将从成语的含义、例子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含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味着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被打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

在这里,“玉”象征着高贵、纯洁和坚强,而“瓦”则代表着低贱、肮脏和脆弱。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强调了人们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气节,而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例子
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展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例如,战国时期的屈原,他因为不愿向楚怀王妥协,最后投江自尽;汉朝的苏武,他宁愿在北海牧羊十九年,也不向匈奴投降;明朝的文天祥,他宁死不屈,最后被杀害。

这些例子都表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

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价值观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传递了一种高尚的价值观。

首先,它强调了尊严和气节的重要性。

一个人可以贫穷,可以困苦,但绝不能失去尊严和气节。

其次,它强调了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在诱惑和压力面前,我们应该像玉一样坚硬,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而不是像瓦一样脆弱,向黑暗势力低头。

5.结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富有深意的成语,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气节,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而不是为了苟且偷生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瓦全四字成语

瓦全四字成语

瓦全四字成语
“瓦全”相关的四字成语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该成语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原句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是:宁愿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陶器得以保全。

后常用以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愿屈辱地苟活。

该成语的典故与东魏孝静帝和他的大臣元景安有关。

当时,东魏的实权被高洋掌握,孝静帝只是一个傀儡,而元景安为了讨好高洋,想把自己的姓氏改为高姓,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并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最终被高洋杀害。

元景安因此得到了高洋的赏识,被赐姓为高。

在使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意义,避免使用不当。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元景皓的精神,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六字以上成语】出处解释近义词成语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六字以上成语】出处解释近义词成语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六字以上成语】出处|解释|近义词|成语故事【注音】nìng wéi yù suì , bù wéi wǎ quán【出处】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个性【结构】复句式【近义词】宁死不屈、宁玉碎,毋瓦全【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同韵词】纸上空言、不经之谈、肤受之言、褪后趋前、瓜田之嫌、载笑载言、打小算盘、破觚为圜、杜口无言、羊破菜园、......【英语】better to die with honour than to survive in disgrace 【成语故事】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

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

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

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成语示例】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其它使用】◎ 二相公忍不住了,转过头来啐了一口,说:"你要欺人太甚,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你们这两个痞子决一死战!"原来,周清臣告诫过稀狗屎:那些有人在外、现在还探不出下落来的,莫去他们家逼迫,以便引他们回来,一网打尽;至于二相公,在官边没有将绍亮"缉拿归案'之前,更不必去惹他。

◎ 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勇于向敌对势力做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至死不屈的高贵人物。

◎ 范旭东对国民党和蒋介石感到非常失望,于激愤中电告在津的李烛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并要求督促"全体员工,拆除设备,留津待命"。

词类符号: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人名;姓氏;名字;地名;机构名;其他专有名词;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语素字;非语素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_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解释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_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解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北⻬书 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成语繁体寍為玉碎,不為瓦全 成语简拼NWYSWWQ 成语注音ㄋ一ㄥˋ ㄨㄟˊ ㄩˋ ㄨㄟˊ ㄨㄚˇ ㄑㄨㄢ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八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碎,不能写作“粹”。 成语辨析⻅“宁死不屈”(704⻚)。 近义词宁死不屈 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成语例子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英语翻译rather die on one's feet than live on one's knees 成语故事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 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 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 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上又开了杀戒: 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 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 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 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 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 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六字以上成语】典故释义相近词成语故事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六字以上成语】典故释义相近词成语故事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六字以上成语】典故|释义|相近词|成语故

【注音】nìng kě yù suì , bù néng wǎ quán
【典故】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释义】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个性
【相近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反义词】委曲求全、苟且偷安
【押韵词】及溺呼船、猬起鸡连、玉润珠圆、秩序井然、宗生族攒、一人私言、两相情原、急管繁弦、落花无言、三年不窥园、......
【成语故事】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

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

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

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示例】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无耻苟活,生不如死。

刘绍棠《花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历史典故素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历史典故素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是宁愿做高贵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以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天保时诸元帝室近者多被诛戮。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

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

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

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语出唐代史学家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

天保(齐文宣王帝高洋年号)时,诸元帝世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能瓦全。

’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 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 “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逐他姓”则生,“不逐他姓”则死,最终元景皓因不易姓而被杀,表现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决维护。

后来,这一典故被抽象出来,含义也大大升华,用以比喻宁愿为高尚、正义的事业做出牺牲乃至献身,也不为小利而苟全,千百年来一直沿用。

还有一个小典故:北朝东魏的丞相高洋逼迫孝静帝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齐。

高洋心狠手辣,为了不留后患,在公元551年又把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杀死了。

可是做了坏事以后,他心里很害怕。

一天,天空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个不详的兆头。

于是,他就问自己的亲信,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刘家的天下而光武帝刘秀又能夺回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这名亲信说不清楚,就随意应付说是因为王莽没有斩草除根,没有把刘氏宗室的人杀干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_成语词典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_成语词典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简拼nwyq



宁死不屈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中性词成语结构复句式

语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rather die on one's feet than live on one's knees
成语故事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

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

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

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宁为玉碎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宁为玉碎的下一句是什么呢?

宁为玉碎的下一句是什么呢?宁为玉碎的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还不知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宁为玉碎的下一句是什么呢?”,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宁为玉碎的下一句是什么呢?一、宁为玉碎下一句是什么“宁为玉碎”的下一句是“不为瓦全”。

这是一句话但也是一句成语。

意思为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语出唐代史学家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

天保(齐文宣王帝高洋年号)时,诸元帝世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能瓦全。

’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

”二、典故高洋纂位,第十年六月,有日食,高洋担心不祥,问亲信:王莽得刘氏天下,为何刘秀能把天下夺回?亲信随口说:因为没把刘氏宗室杀绝。

高洋便对东魏宗室大开杀戒。

东魏宗室远房亲族恐慌,有县令叫元景安的说:请求高洋允许他们改姓高,以求免难。

其兄元景皓反对:“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元景安便告密,元景皓被处死,元景安因此被赐姓高,并升了官。

三、出处语见(唐·李百药《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元景安传》):“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遂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四、用例(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 :“使糊涂的白种人处于同样境地,虽明知兵力不敌,亦必背城借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日人一战。

”五、解说南北朝时,东魏大将军高洋废魏孝静帝元善见,自立为王,遂为北齐。

翌年,复鸩死帝与其三子。

天保十年,彗星出现,天有日食,洋忧其王位不保,问彭城公元韶曰:“王莽既取刘氏天下,何汉光武复得中兴?”韶竟然曰:“王莽不将刘氏家族斩尽杀绝,致留后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及成语解释
导语:南北朝时期,公元550年,东魏的政治大权被当朝的丞相独揽,这个丞相就是高洋。

高洋一人统揽着东魏所有的政事,并且有篡权夺位之心。

当时的
南北朝时期,公元550年,东魏的政治大权被当朝的丞相独揽,这个丞相就是高洋。

高洋一人统揽着东魏所有的政事,并且有篡权夺位之心。

当时的魏孝静帝(元善见)只是一个“居其位,不谋其政”的皇帝。

后来高洋逼迫魏孝静帝退位,将皇位转让给他。

高洋就这样运用卑鄙的手段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

这个王朝就是北齐,高洋做了北齐的文宣帝。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东魏死灰复燃,东山再起,高洋大灭东魏元氏政权的势力,对东魏的皇族斩尽杀绝,几乎不留活口,以此来免除后患。

高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手段极其残忍。

他首先杀死的就是魏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

他用毒酒将他们毒死。

之后,高洋还是觉得留有隐患,就下令把元氏宗室近亲44家逮捕下狱。

前后共处死七百多人,就连婴儿也不放过。

将元氏宗亲杀害后,高洋还叫人将尸体抛到漳河里去喂鱼。

高洋的行为很快就传播开来。

传到了元氏的远房宗族那里,远房宗族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头上来。

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

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听到这话后,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非常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胆小怕事的元景安为了保全自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