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读后感:当时只道是寻常字
读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
读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一部关于广场舞之乡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广场舞市场以及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情。
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不仅是因为它所描述的生动,而且是因为它所呈现的有关“寻常”的深度思考。
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广场舞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社交活动形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群聚在一起跳舞。
这种现象不只是在安意如所描写的小镇上,而是全国范围内都有的。
作者在书中细致地描摹了广场舞的场景、人物和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这种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和吸引力。
但是,安意如并不仅仅是写了这些。
她呈现了更深的思想,探讨了这个文化现象的根源,以及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是如何体验和生存的。
在书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广场舞的形成过程,以及它背后的历史积淀和社会变迁。
广场舞的火爆,成为了人们疏通情感、释放压力的一个方式,也成为了中国城乡文化互动的一个载体。
安意如描绘的人物,虽然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却都有着相似的追求。
他们都想要通过广场舞来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归属感。
在这个意义上,广场舞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代表着特定的社会精神和道德价值观,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虽然安意如所写的是一个小镇的广场舞生态,但她的深度思考却为我们带来了深层次的思考。
就如同在文中所提到的,许多年以后,进行过广场舞者都会想起自己那段跳舞的岁月,回忆起那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
这本书用生动而深刻的语言,透过广场舞这个视角,让我们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的本质。
正如书中所写道:“青春还能再来一次,追逐和街舞。
在广场上,中国每一个城市和乡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舞步。
”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寻常”背后隐藏的着深刻的历史积淀,以及对人们社会身份、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影响。
在阅读《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过程中,我还特别喜欢里面出现的一些盛行的广场舞舞曲,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小苹果”、“乒乓球”、“贝加尔湖畔”等。
当时只道是寻常 (新订版)的读后感十篇
当时只道是寻常(新订版)的读后感十篇《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一本由安意如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一):一书一人生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是诗词解读,刚刚打开书面就被那些温婉的文字给吸引住,安意如的文字很美,很容易带人入境,对当时的我来说算是启蒙吧。
当然,看诗词解读有些不好,容易受作者的观点所影响,记得当时看书的我跟着作者一起不喜欢纳兰这个不懂得知足的男子,时隔这么久,再次翻开,我却开始欣赏起纳兰,我们一生也总是遇到求而不得的尴尬,也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清当时的自己,随往事飘零,一切才浮出水面,我们这些拥有上帝视角的看客是不应轻易品评一个人,一件事的,一切都恰到好处,无论悲喜《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二):醉花阴纳兰容若,词赋的精妙,犹如夜深中,待我们一一细读那些不被虚化不被遗世的佳句,只当是闲来慵懒,读来刻骨铭心。
与南唐后主的煽情细致不同,总觉得容若的词更加直白。
也不是让你独自销魂,也不是让人匪夷所思,也不是说着“你猜猜看”这样忸怩好玩的调情句,但凡平凡中有深意,等待岁月这潭深酒去发酵。
后人此可称谓曰“容若词”。
说道明月,他便映出“一昔成环,昔昔成玦”这样的句子,让人泪湿却不沾襟。
说道情事,他更有一大筐的旧思,我们眼前刚好印出的是哪位女子?匆匆人世,几度岁月,落魄的壮志,不眠的愁思,春风中熟稔人情冷暖,秋雨夜望断肝肠魂,也都付此红尘笑语。
留给我们的是缠绵悱恻的回忆,在岁月凭栏处熠熠独立。
纳兰容若,于是成为千古回忆。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三):。
纳兰性德有一首词写自己高兴的吗?没有。
整本词不是悼亡就是塞外思归,或是感叹自己身世以及思念不可得之人。
我理解他的哀愁吗?丝毫不。
纳兰性德权相之子,康熙近卫,不说皇亲贵胄,那也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我还真是不能理解他为啥还不满意自己的身份。
高一学生读后感:当时只道是寻常(2600字)
高一学生读后感:当时只道是寻常(2600字)当时只道是寻常——读《我的高密》有感莫言说:“时光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滑了过去。
”浮生只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欢笑已然湮灭成尘。
这跌宕逼仄的人生路啊,总是不遂人愿。
你看,天边的流云缓缓而逝。
“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是啊,仓促,我还没来得及构思好如何书写,可它已经草草收尾。
时光是掌间的沙,你越是想握得越紧,它就流的越快,你只能看着它逝去,却无能为力。
这世间最压抑的词便是“无奈”。
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我们也去才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都说红颜弹指老,可是弹指老的岂止是红颜呢?就算是同一个人,在同样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里,心境也是不一样的吧。
就像李易安也曾写下“风住尘香花已尽”,那些馥郁纷繁的花,那些微暖和煦的风,那些迤逦缱绻的景致,那些氤氲往事都如那一缕花香,掠过鼻尖,悄然逝去,湮灭在这九万丈的红尘紫陌里。
如今这双溪载不动许多愁的小舟,也不似当年那西亭日暮时穿梭在藕花深处的小船了。
这时的李易安已韶华已逝,孑然一身。
苏轼在被贬去岭南时,写下了千古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莫言说,他与故乡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是土地与禾苗的关系。
那么我呢?那个曾经被舅舅们哄着,晚上一定要听“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的女孩;那个拿着爷爷写的“疏影斜横水清浅”,念得磕磕绊绊的女孩;那个喜欢在阡陌纵横的田间,玩得一身泥回来的女孩。
现在,只停留在了烟波浩渺的记忆里了,被时光打磨的像是隔了层毛玻璃,看不太真切。
现在的这个女孩变得开始越来越沉默,不习惯与人打交道,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才感到自由,有时读读几行字,写写几个字,便消磨了一个下午,或是一天。
生活对我来说就像一汪古井里的水,乏善可陈,只有偶尔奋力扔下几块石子,才悄悄然的荡开几丝涟漪。
平淡的生活,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被命运世俗绊了脚的人才期待。
可我想要的并不是这些。
毕夏普说,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看得见开始,猜不到结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这句话的意义。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
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
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
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
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书中,汉高祖与戚夫人,下至清代才子纳兰性德与沈宛,唐玄宗、陆游、温庭筠,王昭君、杨玉环、李清照、鱼玄机、于诗词变幻中讲述了古代英雄美人、才子才女的不为人知的爱情侧面。
你既可以像玩味诗词一样去品读它,更可以像猎奇爱情小说一样去挖掘它。
每段爱情都有一个人性的情景回放,读者像看电影一样,在作者营造的文字王国里体验古人的爱情冒险。
这是本书最具魅力的亮点,就是为诗词营造一个小说的氛围,既满足读者对诗词本身的知识需求,也满足了读者对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甚至野史掌故的了解,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兼具。
值得一提的是安意如文字清冽,字里行间全无古诗词的晦涩难懂,更没有学院派大师的严肃压人的气势,甚至不讲究严格的语法,断句断得如同古龙的小说。
情气回肠,愁心漫溢,书中对古典情怀的现代阐释,沉吟至今的情爱绝唱令人感伤。
纳兰词,华贵的悲哀,优美的感伤。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的风骨,优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读了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了纳兰性德,而且让我从中读了许多纳兰诗里许多词的故事。
更加明白,人生如同是把乱掉的拼图重新拼凑起来,慢慢地拼出未知的图画,但是真正的图画在最后的一片拼图品上去之前,无人知晓,图画究竟是什么样,所以我们要过好每一秒,生命的奇妙也是从这每一秒的精彩所拼出。
读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精选8篇)
读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精选8篇)读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精选8篇)读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篇1安意如,这个不平凡而平凡的女子,剖析了容若的词集,剖析了容若的人生。
伴和着她独特的见解和文笔四照、情意随露的文字;让我看清了那个在塞上深叹“故园无此声”的容若,我和他膝烛长谈,成为隔世知音,理解他内心的孤苦,分享他对人生的感慨。
纳兰容若,原以为处处风光的他,内心却隐藏了那么多无处可说的无赖。
面对恋人的离开――思念满肚,面对爱妻的永别――追念满腹,面对一切的一切,他只好无可奈何,也只有无可奈何。
诉情于笔纸间,叙苦于词中。
最终造就了《饮水词》,其友顾贞观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往往我们只看见了容若的风光,而他内心的孤苦谁又关注过呢?她――安意如。
从此,也多了一个我。
品完全书,我唯赞同,我最爱安意如对容若的那句评价:“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情气回肠,愁心漫溢,品读容若的人生,映照我们的人生。
他浓情的男儿血,温暖了,融化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读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篇2高中时我们班开展的古诗词演讲,就是在这次古诗词演讲上,他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灵魂;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1655),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
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纳兰的诗词就如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绚烂,却也夹杂些许的忧伤,我很喜欢安意如对于纳兰一生的描述:“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唤不回已逝的人。
终于他看见了老天的惩罚——是要他在最完满的人生中体会到最大的不完满,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凋谢。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看得见的开始,猜不到的结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地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每每读到这,我不竟会潸然泪下,十年踪迹十年心,是为爱情,还是为了知己已散而沉默悲伤,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生活的无奈让我们不能祈求事事的完美。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叫《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
这书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一打开,就把我拉进了纳兰性德的世界里。
你们知道吗?纳兰性德这个人,简直就是一颗在清朝天空中划过的璀璨流星。
他的词,那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就像一杯香浓的茶,越品越有味道。
书里讲了好多他的故事和他写的词。
我读着那些词,心里就忍不住想:这得是多细腻的心思才能写出来呀?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一句,哎呀,我就一直在琢磨,人生要是都像初次见面那样美好,那该多好啊?为啥后来就变了呢?这就好像我和我的好朋友,一开始玩得可开心了,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有了小矛盾。
难道这就是人生的无奈?还有“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平常的生活吗?那些一起读书、一起欢笑的时光,当时觉得没什么特别,可等过去了,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珍贵。
这就像我每天上学,和同学们一起打闹,一起学习,当时觉得很平常,可要是有一天毕业了,分开了,说不定会超级想念呢!我读着纳兰性德的词,感觉他好像就在我面前,跟我倾诉他的喜怒哀乐。
他开心的时候,词里透着阳光;他伤心的时候,词里全是泪水。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有时候我考了好成绩,高兴得想飞起来;有时候被爸爸妈妈批评了,心里委屈得不行。
原来,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呀!书里还说纳兰性德虽然出身富贵,可他心里却有着很多烦恼。
这难道不像那些看起来很风光的大明星吗?表面上风光无限,其实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我跟爸爸妈妈讨论纳兰性德的时候,爸爸说他的词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妈妈说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
我就想,要是能穿越到清朝,我一定要去见见他,跟他交个朋友,听听他亲口讲讲他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诗词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作者的心情和故事。
纳兰性德用他的词,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情感和思考的世界。
生恰如三月花读《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1000字).docx
一生恰如三月花——读《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夕阳降落,新月初升,日月光辉铺满庭院,须臾星空璀璨,白衣如雪你缓步向我走来,我深深迷醉于你的盛世风华。
你,诗仙李白,就这样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而你那手握日月摘星辰的气魄,更是震撼着我。
明月悬挂在泼墨般的夜空中,散发着灼灼光华。
庭院百花盛开,妳独自徘徊于美景,孤芳自赏,一个人品尝美酒,与此相伴的只有影子和独月。
你微微叹息,影子忠诚,却只是默默跟随,月儿美幻,却终究无法与自己酣饮一番。
转瞬之后,你豁然开朗般饮下一杯,脸上笑意突显,良辰美景在此,岂能辜负?你歌着舞着,与影相伴,与月畅饮,写下后世闻名的《月下独酌》,留下“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绝句。
朝阳斜映在高耸的山峰上,光茫万丈,为你镀上一层金色纱衣,犹如谪仙般遗世独立。
踏行于蜀境,遨游在艰难险阻中,却从不低下高傲的头,昂首挺胸的书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
你轻歌踏遍祖国万里江山,走尽世间繁芜,你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了一幅幅美景,将心中的感慨、惊叹抒发出来。
那喷薄而出的情感在刹那间充斥在我的心头。
我微笑着看你在日下散发着光彩,情不自禁间被你牵动心神,为你所感而喜,为你所悲而忧。
浪漫人生,即使人生有不顺,也难改你宽大的胸怀。
你面向黄河,看着水奔流不息,发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感叹;独立世间,叹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言语。
在我为你而感到淡淡伤感时,你以你的笔墨倾诉于纸上,豪爽旷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惊叹你的魅力,清风拂面,星空璀璨,饮酒作乐,举剑欲舞,起兴作乐。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纵仕途不顺,坎坷难过时,你也要寄托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激情飞扬。
酒是你人生的挚友,你爱酒,更爱在酣饮之后,才思泉涌,挥笔疾书。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酒中人生,人生如酒。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1不知何时起,我开始看起了纳兰容若的诗词,也许是往昔的记忆依旧烙在脑海;高中时我们班开展的古诗词演讲,就是在这次古诗词演讲上,他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灵魂;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1655),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
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纳兰的诗词就如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绚烂,却也夹杂些许的忧伤,我很喜欢安意如对于纳兰一生的描述:“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唤不回已逝的人。
终于他看见了老天的惩罚———是要他在最完满的人生中体会到最大的不完满,像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凋谢。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看得见的开始,猜不到的结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地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每每读到这,我不竟会潸然泪下,十年踪迹十年心,是为爱情,还是为了知己已散而沉默悲伤,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不也是正在经历或已经经历过;生活的无奈让我们不能祈求事事的完美。
看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你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包揽群书/才气过人/气质温婉的年轻女子。
她的书不仅仅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以文字古典唯美的随笔,引领读者倾听一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抒发现代人对于爱情的憧憬与感悟。
在这个信息发达得令人目不暇接的年代,“快餐文化”使我越来越浮于事物表面,“勤于思考”已变得奢华。
在这样背景下,一个超然脱俗、浑身书卷气的女孩出现在我眼前,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啊!不管大家是否爱看这类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影响了我,通过她,刺激了我多读书、读好书的愿望,我也想像她一样能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读《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感。
时光的列车匆匆而去,在一起的日子是一天天的少了。
我很是珍惜这三年修来的缘分,今生能够做您的学生,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幸福、与感激。
——题记
忘不了讲台上您的意气风发,忘不了昔日里在一起的谈笑风生,忘不了一直谦爱着我们的老班,忘不了平易近人而又带点严肃的您,忘不了曾为我*心*肺的您。
不知何时起,我喜欢叫您老班,也愿您能够接受。
过了这个暑假,或许,我们就分别了吧!
我还是记得,中考前那最后短短的如炼狱般的一个月,您的神*也一天天淡漠,而我也感觉到时间的紧迫,也担心升学的问题,但是您一直没有说些什么,还是一如往常的相信我,教导我,争取用仅仅剩余的“半条命”去换我一辈子的境遇。
或许我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日子里,才发觉您的鼓舞与*心,时光亦是无情的吧?它也不顾及我们的频频回望,也不顾及我们心里的眷恋与不舍。
心沉沉地下坠,不过也期待着化茧成蝶般的日子。
早就已经习以为常的幸福,在我心间荡漾。
老班,谢谢您。
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当对于那些整天都缠在家里,花费他们父母心血的同学而言,您任凭我大哭大闹,却仅仅只是用手掌覆在我的头上,假装**地揉揉几下,对于我一个内向的男孩来说,这样的“惩罚”,就已经很重了。
我怯生生地望着您,出乎意料,望见您眼底的笑……
我就这样充盈在您的关爱下,迎接中考的到来。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一)祝儿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浣溪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一本纳兰词赏析随笔。
读完以后,我对纳兰容若其人、其词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纳兰容若生于清顺治十二年,正黄旗人。
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十七岁为诸生,十八岁举乡试,后赐进士出身,晋一等侍卫。
三十一岁因寒疾而殁。
容若虽经历简单,但出身贵胄,又是康熙近侍,多次随圣驾前往边塞,他的词中有着一般生活在江南中原的文弱词人无法抵达的边塞风光。
而边塞也带给他一种迥异的心灵体验。
在塞上,容若孤卧寒衾梦不成,听号角涛声,对“故园”、家人思念得越发热切起来。
面对塞上绵延空灵的飞雪,他发出了映衬一生的感慨:“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词章意境空灵,格调高远,容若的心胸见识远非一般寒门小户,苦读成名的文人可以企及。
今日想起纳兰时,脑中忽地冒出一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并且固执得纠住大脑神经久久不放。
在我看来,容若是个作茧自缚的人,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放不开。
对人放不下,是好的。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这份眷恋痴情让人称许;对事放不开便惨了,总黯黯地委屈着,心思蜷曲。
纳兰词愁心漫溢,恨不胜收。
但我一直世俗地觉得容若是不该委屈的。
有太多比他委屈的人,布衣终生,仰人鼻息地生活,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行走在小巷里,不远处的莺歌燕舞、灯红酒绿,是另一个世界,一个终身也攀附不进的世界。
微微叹气,继续走在黑暗里,因为已经习惯了这种落差。
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叹一声委屈。
而容若,作为一个男人,他该有的都拥有了,显赫的家世,惊人的才气,贤淑的妻子,温存的妾室,此外,还有一群相待极厚的知心朋友。
他相与的这些江南名士们,是皇帝费心网罗,却还不肯轻易折节的人。
人生至此,夫复何言!我恨他的不经风雨,他若能像苏轼那样几上几下,宦海沉浮几次该多好。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作者马原先生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一段被政治运动所扭曲的爱情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段历史时期的黑暗和残酷。
书中的主人公小马和小王是一对青年男女,他们相爱并计划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然而,正当他们准备步入婚姻殿堂时,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将他们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中。
小马受到红卫兵的盯梢和迫害,被迫离开了小王的身边。
他们中断了联系,但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从未停止。
在政治运动结束后,小马再次找到了小王,然而他们彼此之间已经产生了裂痕。
小王经历了许多磨难,对小马的变心感到心灰意冷。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政治运动不仅摧毁了人们的生活,也摧毁了人们的心灵。
这些年轻人被迫参与到政治斗争中,他们的爱情和幸福生活被无情地摧毁。
即使在运动结束后,他们也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美好。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思考了政治与爱情之间的冲突。
政治运动的实施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良好的发展,但这也意味着个人权利的被剥夺和生活的被破坏。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冲突,我们该如何平衡个人的爱情和社会的发展呢?
总的来说,《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作品,通过对个人命运和爱情的描写,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历史时期的
黑暗和残酷,也引发了我对政治与爱情的思考。
我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历史和人性有兴趣的读者。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纳兰性德吗?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他的词传,叫《当时只道是寻常》,哎呀呀,读完之后,我这心里呀,就像被一阵风吹过,泛起了层层的涟漪!纳兰性德,这个名字一听就充满了诗意,对吧?在书里,我仿佛走进了他的世界,看到了他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他那颗敏感又多情的心。
他的词,就像是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每一颗都那么璀璨,那么动人。
比如说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难道不像是在问我们:为什么最初的美好总是难以留住?为什么我们会在时光中渐渐失去那份纯真和热情?这难道不让人感到惋惜吗?还有“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多像我们的生活呀!那些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平凡日子,当时觉得没什么特别,可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那是多么珍贵的时光!这不就跟我们小时候总盼着长大,长大后却又怀念童年一样吗?读着他的词,我就好像能看到他一个人站在庭院里,望着天上的月亮,心里装满了思念和忧愁。
他在思念谁呢?是他的爱人,还是那些已经远去的美好时光?我还想象着他和朋友们一起吟诗作对的场景。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他一边说着,朋友们一边点头称赞,大家都被他的才情所折服。
书里还讲了他的身世,他出生在富贵之家,却有着一颗追求自由和真爱的心。
这多矛盾呀!就好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被关在了华丽的笼子里,虽然外表光鲜,可内心却充满了渴望和无奈。
小伙伴们,你们说,他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动人的词呢?是因为他经历的痛苦太多,还是因为他对生活的感受太深刻?我觉得呀,可能两者都有吧。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纳兰性德的词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我想说,我们可不能像他那样,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刻,每一个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每一次欢笑和泪水。
因为呀,这些看似寻常的瞬间,也许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示例文章篇二:《<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叫《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词传》。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1000字).docx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顾贞观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作为容若的好友,顾贞观是看得懂他的多愁善感,却看不破。
往往我们只看见了容若的风光,而他内心的孤苦谁又关注过呢?她——安意如。
当然,自此也多了一个我。
有的人看不懂容若的郁郁寡欢,说他有着高贵显赫的家世,惊人眼目的才气,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不知满足。
这些人不知道,在容若三十一年的生命历程中,他一直有着建功立业之心,定国安邦之志,过分显赫的家世反而阻碍了他的仕途。
他的无可奈何又岂是寻常之人所能了解的,也难怪安意如说纳兰看得见开始,猜不到结局,一生恰如三月花。
作为一代风流才子,容若的爱情生活被后人津津乐道。
纳兰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也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
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在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
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地倾诉着对爱情的执着,对友情的坚定,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这样的男人,虽然有时多愁善感得让人发腻,却不失为一个好男人。
怪不得现时很多女子打出了“嫁人当嫁纳兰君”的口号。
安意如说那是妄想,我想可能安意如心里觉得没有人能配的上这样一位始终落寞却不沾半点世俗气的少年吧。
的确,我也觉得他美好的不像样。
令我感叹的是容若一生总在追忆,他似乎不知道思君令人老的真正含义,也不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教诲。
他似是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忧伤与回忆里,这点与青春期的我有点相似,当然这也大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我们总是执着于得不到的,为自己画地为牢,以致看不到眼前的好。
人生总是在错过中成长,我觉得这句话实在是适合容若。
在逝去之前,总凝视过往;在逝去之后,总留心拥有时。
可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在纳兰心中,那些哀愁结成了伤,结成了痂。
讲真的,我在纳兰的诗中看不见现实带给他的半点快乐,所有美好的都是回忆。
安意如说他无法超脱的是感情。
我自不敢否认容若的才气,可他也的确是傻,只知站在时光长河中傻傻的惦念着失去的。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尽管他的词作数量不多,因他的身份经历所限,眼界也不算开阔,但这并不妨碍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
其中尤以一爱一情(悼亡)词最哀感横艳,引人共鸣。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一陽一。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词【浣溪沙】,是纳兰的经典作品之一,为悼念妻子卢氏而作。
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中蛰伏着多少甜蜜得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哀伤。
问世人,谁能够主宰自己的出身。
纳兰容若生在权贵之家,却不能选择自己的心仪对象。
尽管妻子温柔娴淑,但也是与自己心仪的女子有所差距。
对于妻子的感情,最多是怜悯。
忽然觉得古代权贵之人很可怜,自己所能拥有却不是自己想要拥有的,面对的不仅仅是父母的媒妁之言,更为重要的是那恐怖的三从四德。
可是现代人又有多少人希望入主权贵之家,享受日荣华富贵,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面欢笑。
可悲的不是时代,可悲的永远都是凡人。
前不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梦到自己的另外一半。
或许有些可笑,但是其实也反映了自己渴望一份真挚的一爱一情。
但是,现实中并不是那么的随一心一所一欲就可以碰到自己心仪的。
碰到了,人家会为你驻足吗?经常听人家说,怎么也先表白了,即使后悔,也是自己起码曾经努力过。
但是,表白是你的权利,不要忘了你的表白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烦恼。
幸运的话,两者甜蜜的走到一起,不幸运的话,以后见面会是多么的尴尬。
还不如小心的把这份心意埋在心底!初三的时候曾经喜欢过一个男生,现在还是保持着这种感觉。
自从高一之后就很少来往了,连网聊也几乎没有了。
但是,我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他。
年少的感情很单纯,单纯到可以心里埋着一份情感变可以应对所有的困难,当然,条件是这种感觉一直保持着。
沉思往事立残一陽一,当时只道是寻常。
对啊,世事何时是你想怎样就怎样,在无能为力时,接受就行了。
不接受又怎样?没有怎样,你自己一个闷着而已。
退一步,前面还是会看到康庄大道的。
第一次接触纳兰词,是苏缨。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700字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700字万里云山,长风冷月,读着那个掷地有声的名字,顿觉凡尘远逝。
纳兰性德的一生就像一本让人难以参透的经书,哪怕被岁月覆盖着,有关他的传奇在人们的记忆里依旧清晰,也被那隐世才女安意如记在她的那本《当时只道是寻常》中。
安意如写到:以许是因为懂得了可以循借着文字,慢慢找到内心需索的光亮,那么很多事情就可以从容地去接近和理解,不必急迫。
而读纳兰容若的词让我有了潋滟坦白的心思。
凡心所向,皆是虚妄。
纳兰容若是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有远离高门广厦,心系山泽鱼鸟之思,怀揣着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我最爱便是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在世间行走,很多人很多事,在你遇到事,没有太多感慨,没有特别印象,没有深刻感悟。
但当你失去这些,夜阑独醒默默回忆时,才发现一切的一切已经都不在了。
这首词是纳兰写给亡妻卢氏的。
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和他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结婚后,两人琴瑟相和,“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然而这段爱情并没有长久。
卢氏红颜薄命,婚后四年,便离开了容若。
卢氏死后,容若悲痛欲绝,日日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那年春日,他在轩下醉的醺醺然,恍惚中看见她走来,眉目婉约的脸,坐过来帮他把被子掖合。
可那时,他心里仍旧想着那已经入宫的,在他与卢氏这爱中一直横亘着另一个女人。
又是西风来过,落叶萧萧。
那么多与她生活的枝蔓,被回忆和后悔之心扩大,如同放在显微镜下的,连细胞和脉络都一一巨细无遗。
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楚,但是却又已经分开太久。
时间如水,中间仿佛有条河。
你回首,看见梦里花落知多少?思量,思量,焉得不思量?这样血肉相连,当时也知道是寻常。
呵,失去以后才销魂蚀骨的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书心得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书心得这是我看的安意如的第四本书,从《思无邪》到《陌上花开缓缓归》,再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当时只道是寻常》,从《诗经》到乐府,再从宋词到《饮水词》,我仿佛在倾听古人的声音,与古人交谈,而这个带领人正是安意如,这个有着水一般灵动的女子。
我也从中得到了许多我想要得到的东西,净化了自身的灵魂。
在这四本书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当时只道是寻常》,也许是出于对容若的偏爱吧,也许是确实很喜欢里面的一些语句。
容若,何许人也?“对纳兰容若不熟的人,恐怕会比较熟悉另外一个名字,纳兰明珠。
如果我再说一句《七剑下天山》,恐怕你已经在点头微笑了,我说的就是这个人。
”我更喜欢叫他容若,因为这样让我感觉亲切,仿佛他就是我身边的一个多情男儿,让人怜惜。
在书中,在安意如简洁清丽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容若悼念词中对妻子卢氏的深深怀念,那种失去后的追悔莫及,那种阴阳两界的无奈怅惘。
我感受到了容若写爱情的词中对那位被迫入宫的女子的深深爱恋,那种得不到的痛苦心酸,那种想见却不能见的伤感痛心。
我感受到了容若送给友人的词中的深深关怀,那种千叮万嘱的情真意切,那种四处奔走的良苦用心。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惜,这样一个英才却没有多少人能读懂他,也可惜安意如不是生活在他那个年代,否则,他们能否成为知己又有谁能知呢?“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到是寻常。
”现在回忆过去,有些当时以为寻常的事情却意外地成为某些
事情的导火索,这是天意弄人吗?我们都是这样,看得见开始,猜不到结局,何必去猜呢?只要我们活在当下,做好手下的每一件事,结局自当美好。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1“谁年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醒,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深秋庭院,落梧漫天,一袭薄衫轻倚门前,夕阳残照,笼着淡淡的金色,迷离中恍若隔世般,思绪飘飞得很远,很远……这是纳兰容若的《浣溪沙》。
初见,是在一本名叫《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书中。
书中几乎收录了所有的纳兰词,不乏流传甚广的名句,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偏偏以这句并不是最出名的诗句为名,这其中,包含的不知是怎样的深意。
与多数诗人词人的命运相反,他的一生短暂,却一直富贵安逸,按说,使不该那么才华横溢的,若实在要显摆,也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他这如同温室中的小花一样的男子,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才能喟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他是“清词三大家”之一,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王国维甚至赞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面对这么高的评价,按理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
而就因为他年少得志,把一个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都拥有了,才会去关注一些超越了物质的,精神上的东西《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读完纳兰容若的这首词,总感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时只道是寻常......是啊,人生种种,好多事情,都是等过去了才回味其中滋味,身处其中时却浑然未感觉出它的.种种。
物是人非的感伤,经历过的人都有深刻的体悟。
曾经一起走过的路,一起看过的风景,一起有过的欢声笑语,泣泪悲歌。
从未想过会有一天会不能再在一起相度人生,可是造化弄人,在命运的岔路口相离而去,尔后再次回到曾经彼此熟悉的地方,留下的大概就只有满地繁华与感伤了吧。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书笔记600字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书笔记600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容若的一生是写满忧伤的,他在人生最完美之时体验最大的不幸,犹如梨花在春光最盛的时候凋谢……父亲明珠的权势阻挡了容若的仕途,任他有“经济之才,堂构之志”也只得匍匐于皇权之下。
他便时时都郁郁寡欢,虽身处富贵之家,气质却逾近落魄的文人。
如此心意牵引,使付诸词章变成满纸陈旧的落寞。
容若自诩为人间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感慨不禁让人落泪伤神。
这样的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令观者被如此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
然而,在尘世里翻滚的人们,谁不是带着惆怅的过客?纳兰容若的词风一贯以“愁”灌溉呢,而“愁”字原因多半是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
往昔青梅竹马的谢娘是他的挚爱,后来谢娘入宫当了嫔妃,于是他们之间生出了不可逾越的界限。
后遇,妻子卢氏,端庄贤惠,可是直到这温婉的女子因为替他生子而溘然长逝,他才恍悟亏欠他多少。
青衫泪尽声声叹,融化得了冰山,唤不回已逝之人。
“莫被寒云,遮断君处”,容若挚友张见阳任命为湖南江华县令,容若为其送行。
此词透露出些许凉凉古意。
字里行间蓦然带我们回归了好几百年,不是清代而是更遥远的唐宋,那时送别诗词里独有洒然壮美的境界。
容若的词让我明白人生聚散各有因。
人,若有必须要行的事,不如洒然上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容若虽然爱以兰成自比,可是没有苏子的坎坷际遇,也没有所谓的怀才不遇。
一生萧瑟只因他作茧自缚,看不开。
他一生不识命运安排的轨迹,敏锐善感,桀骜不驯,内心做困兽之斗。
不以权贵为喜,不以门第为傲。
于是,“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之慷慨深沉之语便从这不过二十多岁的年轻男子笔下生出。
容若将自身与庭前花相比,红花落尽,花枝萧疏。
花孤寂,人比这疏花还要寂寞,他正是一个用笔叙写离殇之人。
人生路漫漫,目的地虽然由不得我们选择,至少在每个路口。
该往哪儿走我们还是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容若自知不适合官场,情愿抽身,沉溺于人们看不上眼的诗词里。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_初中作文
《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第一次接触纳兰词,是苏缨。
在苏州小红楼写出《纳兰词典评》的女子。
她说过,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合适自己的镜子。
容若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
安意如写过一本名叫《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书,古典漫漫情,写的也是纳兰容若。
所谓真正透彻的看清,便是在读过之后。
抄袭之事甚煞风景,但是我爱她书里纳兰的精魂。
小心翼翼地捧起过往,凝视中的对方,泪光成皱,记忆绵长,无处尽头。
用一支饱蘸笔墨的笔,写下惊人眼目的句子,成为后世美谈,家家争唱,这是文人的极致。
富贵逼人的家世,权臣之子,娇妻美妾,如花眷属。
凡是想要的,几乎都会得到满足。
不同纨绔子弟的声色犬马,有着博大远长的理想与智慧,这是权贵子弟的极致。
纳兰的一生总在追忆,他似乎不知道思君令人老的真切含义,也不明白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古往训诲。
沉静在一个人的忧伤与回忆里。
娇妻美妾,他在思念红墙内初恋的青涩恋人,即使当初的那个她,早已破茧成蝶成为宫心计里那般善玩心术的女子;直到卢氏逝去,他才明白所谓失去之后的珍惜,续前世悼亡词的遗风,成一家绝唱。
人们在说,人生总在错过中成长,我回眸,觉得这句话实在切合他不过。
在逝去之前,总凝视过往;在逝去之后,总留心拥有时。
可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容若说,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的理解并不局限于人生与千古绝爱。
就如同看词,不用去理解意思,单看词的表面,又不局限于对辞藻的堆砌,就觉得那是美丽的事物。
往往在深读一首词的前夕,被它吸引的,是词的第一个亮相,而不是所含深切的寓意。
纳兰词就是容易被在入目一瞬间就记忆恒久的句子。
纳兰容若为清人所推崇,王国维赞之:“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词不同于别的委婉凄绝的词句,从深处透露出小家子气的凄婉。
他所说的爱,所说的情,自然而不扭捏,深切而不做作。
词的历史上,甚至有文人故意模仿小女儿情窦初开的语气去写如花间集,还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微妙心理如辛弃疾。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1000字
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文1000字当时只道是寻常“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是一句古语,表达了当事人未能预见到事件的重要性或严重性,错把其视为普通事情而处理的感慨。
这个句子中的“当时”是一个重要的词语,它指的是一种短视的状态,也就是只看得到眼前的事物,而忽略了更大的视野和更深的问题。
这种短视的态度,往往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介绍一些例子,探讨如何避免这种短视。
当一些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往往对将来的规划缺乏足够的思考,只是在为高考努力,而忽视了对未来的长远规划。
他们只看到眼前的高中学习,却没有意识到这只是通往未来更重要的目标的一个必经之路。
这种短视的态度会导致他们在未来面临人生选择时措手不及,甚至导致无法胜任自己的职业。
此外,当我们面临问题时,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困境,而忽视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例如,当我们身体不适时,往往只关注急需解决的症状,而忽略了可能对身体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因素。
只看到眼前的症状,而忽视了背后的原因,只能通过暂时的治疗暂时缓解,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另外,当我们遇到和他人不同的观点时,往往只看到他们的不同之处,而忽略了他们相同的地方。
例如,当不同的政治团体之间发生冲突时,往往只看到对方的错误和过错,而忽略了自己的问题。
这种短视的态度会导致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反而加剧了问题的复杂程度。
如何避免这种短视?首先,我们需要摆脱狭隘的视野,看到事件或问题的整体,从多个方面去探究并做出决策。
其次,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寻找问题的原因,发现问题的根源并着手解决,而不是只看它的表象。
最后,为了避免对不同观点的狭隘看法,我们需要更多的交流和了解,同情他人,书写不同的观点,成为一个包容和开放的人。
总之,“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一个不注意全局和长远发展问题的表现。
为了避免这种短视,我们需要摆脱狭隘的视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包容和了解。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好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读后感:当时只道是寻常_2000字
当时只道是寻常
——读《我的高密》有感
莫言说:“时光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慌,日子像流水一样一天天滑了过去。
”浮生只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欢笑已然湮灭成尘。
这跌宕逼仄的人生路啊,总是不遂人愿。
你看,天边的流云缓缓而逝。
“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是啊,仓促,我还没来得及构思好如何书写,可它已经草草收尾。
时光是掌间的沙,你越是想握得越紧,它就流的越快,你只能看着它逝去,却无能为力。
这世间最压抑的词便是“无奈”。
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我们也去才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再也不会回来。
都说红颜弹指老,可是弹指老的岂止是红颜呢?就算是同一个人,在同样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里,心境也是不一样的吧。
就像李易安也曾写下“风住尘香花已尽”,那些馥郁纷繁的花,那些微暖和煦的风,那些迤逦缱绻的景致,那些氤氲往事都如那一缕花香,掠过鼻尖,悄然逝去,湮灭在这九万丈的红尘紫陌里。
如今这双溪载不动许多愁的小舟,也不似当年那西亭日暮时穿梭在藕花深处的小船了。
这时的李易安已韶华已逝,孑然一身。
苏轼在被贬去岭南时,写下了千古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莫言说,他与故乡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是土地与禾苗的关系。
那么我呢?那个曾经被舅舅们哄着,晚上一定要听“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故事的女孩;那个拿着爷爷写的“疏影斜横水清浅”,念得磕磕绊绊的女孩;那个喜欢在阡陌纵横的田间,玩得一身泥回来的女孩。
现在,只停留在了烟波浩渺的记忆里了,被时光打磨的像是隔了层毛玻璃,看不太真切。
现在的这个女孩变得开始越来越沉默,不习惯与人打交道,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才感到自由,有时读读几行字,写写几个字,便消磨了一个下午,或是一天。
生活对我来说就像一汪古井里的水,乏善可陈,只有偶尔奋力扔下几块石子,才悄悄然的荡开几丝涟漪。
平淡的生活,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被命运世俗绊了脚的人才期待。
可我想要的并不是这些。
毕夏普说,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
可是我只不过是想找回当初的那份让我甘之如饴的回忆。
我喜欢在所有我喜欢的东西前加上一个前缀——“我的”,仿佛是对全世界的人宣告这个东西的所有权是我的。
我的故乡,那个普普通通的江南小村,青瓦红砖,屋檐高高翘起,如一只只青色的鸾凤,。
只是几年未见,却早已物是人非。
各家门口的红色对联在风雨里呆久了,便都染上了岁月厚重的斑驳,渐渐褪了颜色;那几个儿时的玩伴,见了面也不再多话,只是浅浅的打个招呼便形如陌路一般绕开了。
回想以前,最爱的便是在天气渐冷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偷偷从别人家的地里挖出番薯,埋在火堆里,烤熟了吃。
那种软糯泛甜的味道,不是任何山珍海味可以比拟的;或是在春夏的时候,吃着从山边拔来的野菜,吃的满嘴都是绿色的汁液;又或是惬意得躺在河边,让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罅隙,暖暖地扑在眼皮上,嘴里嚼着茅草白而微甜的根。
就像莫言在书中说的“我们像传说中的神农一样,几乎尝遍了田野里的百草百虫。
”现在,那份回忆和味道只限于记忆中了。
曾经跟我玩的最合得来的小七,如今已经到了那个永远有八个时差的城市。
想来,我们相隔的不只是距离,还有我们之间无法跨越的空间和时间,永远错开。
莫言说:“每年麦收的季节,是我记忆中十分愉快的季节。
”多年以前的,也是那个秋天,大人们忙着收割最后的稻子,我们便在金黄的麦垛边玩起捉迷藏,日薄西山,尽量把自己的身体缩得更小一些,似是要把自己融进这墙影尘土里,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有几个孩童在身边打闹,似是在玩捉迷藏,玩久了,又提议去干些别的什么事,便欢笑着跑开了。
炊烟袅袅升起,被风吹破了,淡淡的吹至我眼前,迷了眼,似是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纳兰容若说“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没有浅淡书墨被泼香茗,但是我也会感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走在时光的路上,每个人都是彼此的过客,当岁月的涌流冲乱了记忆,未来催促我们告别,但身上的每个线索都与故乡割舍不断。
每晚的午夜梦回,孤独的天秤总是偏向故乡的那一端,任何一个躲雨的屋檐都不会像故乡那般温暖。
故乡像是一座围城,只有当踏上去往他乡的路途时,才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回去。
回去那个拥有无数美好记忆的故乡。
我来到县城上了中学,抛下了以往的回忆;他们守在故乡,守着儿时的记忆。
当下课时,走廊外常常只有我一人,我望着那无尽的碧落,看着天上云卷云舒,略略一瞥,发现教学楼前的那棵白玉兰树结出了梅红的小果子,想找人分享,蓦然发现,身边空无一人,所有人都在教室里为自己的前程奋笔疾书。
噢,我们已是初三了。
终究是我不够敏感,未曾发觉周围的人开始远离,她们的背影终有一天,只能幻化成印象中的一片虚无的色彩。
只有我一人站在原地,伤春悲秋。
命运总是压得人妥协,可以预见,那个教室里空着的位置上,就要坐着它的主人。
风穿堂而过,那棵玉兰枝上的叶子从枝头落下,在空中小小地挣扎了一下,便遁入静默。
有谁可知它的不舍?从初一到初三,看着教学楼前的白玉兰花开到荼蘼,又看着它们纷扬落下。
何其有幸,我经历了一棵花树的花事。
到了如今的初三,有时候做完噩梦被惊醒,醒来眼前是浓的化不开的黑暗,目所能及的是无尽的荒凉与孤寂,我看着无边的黑夜压着我一个人,我睁着眼,看看眼前的黑暗将我窒息。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什么是愁?就是即将分离的人们,心上的秋天。
这样的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就算我们曾如船只停靠在回忆的海岸边,停在风景里,任时光消磨,任岁月远歌,可是时间如浪潮翻涌而来,人生如茫茫汪洋,我们只能做短暂停歇。
路,我们还是要走下去的,无论如何。
时光总会穿越一切的怀恋与想念。
——你好,旧时光。
——再见,旧时光。
高一:郑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