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宋词的俗化
论宋代的市民文化
论宋代的市民文化论宋代的市民文化内容提要】: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
同时,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是宋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标志着市民阶层的独立性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本文并非是以介绍市民文化为目的。
而是试图透过市民文化来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关键词】:宋代市民文化1.城市发展与市民文化林正秋先生指出:“市民文化的崛起是南宋杭州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特点。
” 在笔者看来,他的这个论断中,把“南宋杭州”替换成为“宋代城市”,也是十分恰当的。
宋代人口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单独列为坊郭户,城乡人口的划分肇始于此。
在我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表明城市带宋代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与唐代相比,宋代对城市规模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附郭草市的发展及其地位的变化。
附郭草市最早产生于南朝的建康,起目的是为了容纳南渡的大量人口。
到了宋代,附郭草市的发展更为普遍,而宋朝廷也把附郭草市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
这样,宋代城市人口就能突破城墙范围的局限,吸纳人口的弹性更大,城市也更具有开放性。
无疑“扩大了城市的功能和规模,是城市向近域推进的表现。
” 在宋代,大中城市周围附郭草市比比皆是,人口也很多,宋孝宗时鄂州一次大火中,南草市烧毁的人家竟然有万户!可见草市的规模之大。
宋代人口规模有数万户乃至10万户的陪都、大商业都会就超过了10个。
其中开封的总人口,在高峰时期,已经超过了100万,而南宋时期的临安也与开封不相上下。
这样的人口规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记录,在世界的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两宋的几百年中,就出现了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这足以说明了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成就之大、程度之高。
在古代,城市产生主要是由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因而,其只能也是政治军事职能比较强。
但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大大加强,而且,手工业特色城市(如景德镇)、对外贸易特色城市(如泉州)的大量涌现,更使得城市在地区间商品流通中的枢纽作用更加突出,经济职能开始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从柳永的词看北宋的社会生活与文化
从柳永的词看北宋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学院:研究生学院专业:英语口译五班姓名:信馨学号:2120920从柳永的词看北宋的社会生活与文化文章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作品是文化的一种载体。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一种文化载体,先秦有诸子散文,汉有汉赋,唐有唐诗,而宋代则是词极大繁荣的时期。
词的产生不仅是一种新型文体的出现,它更是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新的时代的产物。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词是融于世俗的,是属于大众的,是贴近生活的。
透过柳永的词,我们能追溯他所属那个时代的点滴——北宋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动态,文化的趋势。
北宋是个繁荣的时代。
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各种市民文艺蓬勃兴起。
柳永的词从题材,到形式,到审美取向无不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题材上,柳永的词,记录了盛世的美好,城市的繁华,人们生活的悠然自得。
那首《望海潮》便是繁华都市生活最好的写照。
杭州自古以来都以钱塘繁华闻名于世,也是当时的东南第一州,柳永来到杭州,便被这里的大都市气息所深深吸引,写下这千古名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是北宋前期杭州的传神写照,气势磅礴,文笔华美。
词中作者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绿树白沙,江水奔腾;珠宝遍陈,物阜民丰;湖水清嘉,桂花飘香;笙管悠扬,菱歌回荡;老人悠然垂钓,儿童烂漫嬉戏。
这是怎样一幅太平盛世的图景!全词将这都市风貌,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极致。
形式上,柳永大力发展慢词,这首《望海潮》就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使用慢词,是因为小令这种过去盛行的词的形式已不能充分表达当时词人的思想感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文化传播速度加快。
宋词中的口语与两宋市民生活
宋词中的口语与两宋市民生活作者:金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5期摘要:宋词作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其发展过程与宋代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宋代的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口语与口语化表达。
本文从这种现象的产生基础、特点和其美学意义出发,探究宋词中的俚俗口语与宋代市民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市民文化;世俗美学;勾栏瓦肆;俚俗口语;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03两宋十八传,军事是一大败笔,但是其经济的繁荣却是空前绝后毋庸置疑的。
宋词作为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以宋代俗词为代表,其中出现了大量宋代民间口语的表达。
歌馆瓦肆的流行,商品经济的繁荣所带动的市民文化兴盛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宋词人以口语入词对传统词风的“俗化”,让市民感到十分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使其能够在市井间广为流传。
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枷锁反叛的表现,也标志着新的时代因素的萌芽。
然而资料显示,口语在宋词中的出现大部分集中于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总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有碰撞才会有交流,有交流才会有新兴因子的诞生,“雅俗共赏”是一种文学形式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一、口语入词的产生基础在中国城市文化的历史上,宋代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
《清明上河图》以工笔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城市中的空间限制完全被打破,临街临河皆有买卖,从春秋绵延至唐代的坊市制度不复存在,市民买卖自由,各种前朝所未有的营生都在不断地兴起发展。
同时,宋代还打破了商业贸易的时间限制,宋人笔记中记载的夜市热闹而喧哗,各种酒楼行会层出不穷。
当然,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市民娱乐场所便是“瓦子勾栏”。
“瓦子勾栏”的兴盛与宋词的发展蜕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智慧树知到《唐诗宋词人文解读》2021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唐诗宋词人文解读》2021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位诗人不在“初唐四杰”之列?A、王勃B、杨炯C、陈子昂D、骆宾王正确答案:C2、社会思想的活跃为唐诗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侠、儒、释、道是贯穿唐朝的四种主流思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属于以上四种思想的哪一种?A、侠B、儒C、释D、道正确答案:B3、以下哪位初唐诗人仅留下一首代表作却获得“孤篇横绝”的美誉?A、王勃B、张若虚C、陈子昂D、杨炯正确答案:B4、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发出“天问”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屈原B、宋玉C、张若虚D、贾谊正确答案:A5、“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形容的是以下哪位诗人A、崔珏B、李白C、李商隐D、王勃正确答案:C6、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他与以下哪位诗人共同倡导古文运动?A、柳宗元B、欧阳修C、苏轼D、苏洵正确答案:A7、清代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注著》提到“北宋有无谓之词以应歌”,反映了北宋的何种文化现象?A、文人写词以言志B、文人写词以载道C、文人填词供歌女弹唱D、文人填词以自唱正确答案:C8、唐代诗歌繁荣的表现之一就是体裁的完备,包括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等多种体裁,其中至唐才渐趋成熟的是?A、律诗B、绝句C、五言诗D、七言诗正确答案:AB9、清明的政治环境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武皇开边未已”就批判了执政者的穷兵黩武,该篇出自以下哪位诗人?A、杜甫B、李白C、李贺D、刘禹锡正确答案:A10、关于唐朝诗歌“初、盛、中、晚”的划分始自以下哪部著作?A、《沧浪诗话》B、《人间词话》C、《唐才子传》D、《旧唐书》正确答案:A11、作为盛行于宋朝的文学形式,词起源于何时?A、隋唐之际B、中唐C、晚唐D、宋初正确答案:A12、为什么说词是一种女性文学?A、词的作者以女性居多B、“男作闺音”,多数词人常以女性口吻写词C、词描写的对象以女性居多D、词更多地表达女性的情感正确答案:B13、唐诗的繁荣离不开深厚的文化积累,但仅继承传统却无法解释诗在唐代的鼎盛,更重要的是如何继承传统。
浅析北宋市民文化的兴起
浅析北宋市民文化的兴起摘要: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繁荣的一个时期,其辉煌的文化成就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推崇,尤其是其发达的市民文化更为令人关注。
众多学者给予其极高的评价。
北宋市民文化的兴起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的,同时其兴起的表现有是多方面的。
作者通过对北宋市民文化兴起的原因进行探究,同时简要介绍其表现,希望能对当前的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北宋市民文化;兴起;原因;影响所谓市民文化,在当今学术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以我个人拙见:市民文化就是主要由市民阶层创造,能够反映当时市民阶层现实生活的一种代表性文化。
通俗一点讲,市民文化也可以说就是通俗文化,或者市井文化,比如兴盛于两宋的说唱艺术,元代的杂剧等,都可以划入市民文化的范畴。
北宋,作为一个半统一的封建王朝,在大一统观念盛行的中国人眼中,其历史地位远不如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汉唐盛世,也不会太引人关注,然而事实上,北宋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影响深远。
尤其是北宋作为中国科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其众多的科技文化成就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文化史上闪耀着耀眼的的光辉,而其中的市民文化则光芒四射,大放异彩,众多学者都把北宋作为中国贵族文化向世俗文化的转折点。
历代学者对北宋文化的发展做了大量的记载和积极的评价,如北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对火药的记载,对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生动的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民文化繁荣的景象;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则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北宋都城各个阶层的生活以及不同节日的庆祝活动等,是北宋市民生活的真实记载……古代学者对北宋文化记载评价不胜枚举,当代学者也对北宋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做了许多系统的总结和积极的评价:如陈植锷先生的《北宋文化史述论》,全面系统的总结了北宋一朝文化的发展;张炫之的《宋代社会生活的宏伟画卷》,从《清明上河图》入手,系统的介绍了北宋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冯勤的《北宋市民文化的勃兴及其与士大夫审美趋向的转化》,则从市民文化与士大夫审美观念的转化入手,分析了北宋市民文化的勃兴;特别是国学大师,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老先生给了北宋文化极高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词中的口语与两宋市民生活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宋词中的口语与两宋市民生活金毅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 要:宋词作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其发展过程与宋代经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宋代的俗词中出现了大量的口语与口语化表达。
本文从这种现象的产生基础、特点和其美学意义出发,探究宋词中的俚俗口语与宋代市民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市民文化;世俗美学;勾栏瓦肆;俚俗口语;雅俗共赏[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94-03两宋十八传,军事是一大败笔,但是其经济的繁荣却是空前绝后毋庸置疑的。
宋词作为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以宋代俗词为代表,其中出现了大量宋代民间口语的表达。
歌馆瓦肆的流行,商品经济的繁荣所带动的市民文化兴盛都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宋词人以口语入词对传统词风的“俗化”,让市民感到十分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使其能够在市井间广为流传。
这不仅仅是对传统枷锁反叛的表现,也标志着新的时代因素的萌芽。
然而资料显示,口语在宋词中的出现大部分集中于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总之,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有碰撞才会有交流,有交流才会有新兴因子的诞生,“雅俗共赏”是一种文学形式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一、口语入词的产生基础在中国城市文化的历史上,宋代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存在。
《清明上河图》以工笔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城市中的空间限制完全被打破,临街临河皆有买卖,从春秋绵延至唐代的坊市制度不复存在,市民买卖自由,各种前朝所未有的营生都在不断地兴起发展。
同时,宋代还打破了商业贸易的时间限制,宋人笔记中记载的夜市热闹而喧哗,各种酒楼行会层出不穷。
当然,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市民娱乐场所便是“瓦子勾栏”。
“瓦子勾栏”的兴盛与宋词的发展蜕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浅述宋代市民文化
浅述宋代市民文化浅谈下宋代的市民文化还是非常的丰富多彩的。
宋朝的市民文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民间艺术表演、通俗话本小说等。
这种新型文化起源唐朝,可是与唐代以及宋朝话本小说比较,内容更加多样,读者范围更加广泛。
宋朝杂剧的产生,带来非常多的种类,复杂的情节表现,角色也有所增多。
宋朝在继承发展唐代杂技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更加惊险的节目,深入丰富市民阶层的精神生活。
另外,宋元阶段的民间“南戏”正在悄然成长,到了明代表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从元杂剧之后,将我国戏剧带入了另外一个繁荣发展阶段。
诗与词的主要区别是音乐方面,相对来说,词的音乐特色更加明显,在格律上更加严谨,长短句灵活使用,更加便于吟唱。
填词谱曲并不是宋朝开始有的,词的出现确定了音乐文学。
宋朝的词有着非常巨大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创作流派,包括豪放派以及婉约派。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豪放派为词的进步发展创造了非常大的空间,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词人。
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豪放词与音乐情调并不相符,一般来说,词的曲谱大部分是轻柔悠扬、浅吟低唱。
总之,宋词的进步不但会给我国文学发展带来重要的意义,而且还会影响戏剧发展。
不管是元代杂剧还是近代京剧等,都是根据固定的曲谱实现填词,与词的发展紧密相关。
宋朝初期经受了五代之乱,长时间的动荡导致儒家的纲常伦理出现沦丧,文化教育受到严重的破坏。
为了更好的保障王朝的稳定安全,不能再走向五代王朝的道路,宋朝的统治者在增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视文化教育建设的政策手段,提倡学校教育,将崇经办学当成是立国之基。
所以宋朝积极办学,同时实行赐田给书的政策,大力进行扶持。
针对民间私人办学,政府也采取激励的政策,赐书、赐田等,有私人进行办学,官府都会表扬其功德,进行嘉奖。
宋朝不管是官府办学还是私人办学都非常先进,产生了官学私学并盛的局面。
宋朝的私学较为活跃,包括私塾、书院等,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宋朝官学与私学都非常盛行,冲破了士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文化教育下移,让教育更加大众化,充分满足了平民百姓对文化教育的需求,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推动宋朝社会文化事业快速进步。
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宋词的俗化
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宋词的俗化摘要:雅化本是宋词演化的主要趋势,而当雅化发展至顶峰的时候就伴随了宋词俗化的出现,宋词的俗化主要展现在题材、语言、审美、技法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而究其主要原因,则是宋代经济的发展和娱乐活动的健全带动下的市民文化的兴起,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文献将目光专注于词的雅化,俗化方面有待更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宋词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及宋词俗化的原因。
关键词:宋词;发展历程;俗化;市民文化The rise of the demogenic sociology of Song Dynasty andsecularization for Song CiAbstract:Song Ci elegance is the main literature evolutiontrend,and when the elegant development to the peak with the song secularization appeared, saying the main show in the theme, language, aesthetic, techniques and the dissemination way and so on, and the main reason is the rise of the public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Dynasty economy and entertainment sound driven by the, but most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literatures focus on word elegance, secular aspects need to be fur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Song Ci secular and its manifestations, and the reason of Song secularization.Key words:The Song Dynasty; Development; Secularization; Demogenic Sociology目录中文摘要 ..................................................................... ................................................................... I 英文摘要 ..................................................................... ................................................................... I 引言 . (1)一、宋词俗化的发展历程 (2)(一)宋词俗化的发生 (3)(二)宋词俗化的发展 (3)二.宋词俗化的特征表现 (5)(一)题材民间化 (5)(二)语言通俗化 (6)(三)审美情趣世俗化 (6)(四)写作技法普通化 (7)(五)传播方式多样化 (8)三、宋词俗化的原因——市民文化的兴起 (10)(一)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融入时代生活 (10)(二)娱乐场所的大量出现促进市民文化的兴起 (10)(三)市民文化的兴起对宋词的俗化产生需要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4)引言词起于唐而兴于宋,既不同于诗的对仗工整、又不同于小说的平白离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过程
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过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市民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
在宋代,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并形成了独特的市民文化。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等方面探讨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过程。
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社会背景的影响。
在宋代,由于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变化。
官僚制度的崩溃和商业经济的兴起,使得商人等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市民不再仅仅局限于农民或手工业者,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
这种社会背景为市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宋代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对市民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封建社会的贵族相比,宋代市民更加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和个人追求的满足。
他们追求精致的生活,注重品味和品质。
宋代市民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士人文化有了明显的差异,他们更加重视经济利益和实际问题。
市民们开始注重商业活动,发展手工业和工商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同时,宋代市民也注重文化教育,他们追求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第三,文化娱乐是宋代市民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市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这也促进了市民文化的繁荣。
戏曲、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市民中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戏剧演出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戏曲艺术家也成为市民文化的代表人物。
此外,宋代市民还广泛参与文学创作,诗词成为市民文化的一部分。
市民们通过诗词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认同。
除了戏曲和诗词,绘画也是宋代市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民们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收藏名家的作品,也自己尝试绘画艺术。
市民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念,同时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宋代市民文化还包括了饮食、服饰等方面。
市民们注重饮食的品质和烹饪的技艺,追求美味和营养的结合。
他们也注重服饰的品味和时尚,追求个性和品质。
这些方面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市民的物质需求,也推动了市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浅谈宋代诗词的_雅_俗_之变的必然性_张荣
96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宋代是都市经济繁荣的典型时期,经济上的繁盛也促进了宋代艺术的发展。
宋型文化包含了宋代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
诗和词是宋代最为重要的两种艺术类型。
诗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到了宋代则逐渐走向市民化。
词是诗歌的一种,最早出现在唐代,到宋代开始繁荣发展起来。
关于宋代诗词的发展,俗、雅之变一直是当今学者所争议的话题。
陆辅之在《词旨》中说:“凡观词,须先识古今体制、雅俗”。
宋代被认为是雅、俗文化相交融的时代。
从古至今,人们始终以雅、俗作为评判艺术的标准。
认为雅的艺术一定是正派的、应该被发展的;俗的艺术就是消极的,应该是被贬低的、排斥的。
宋代文化处于繁荣时期,儒、道、释思想融合的社会形态刚刚形成,与传统思想形成对立。
文人士大夫内心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一方面要恪守传统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又受自由洒脱的道家思想影响,诗词的创作也发生了变化。
宋代诗词在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从北宋到南宋,从俗到雅,从雅到俗,宋代诗词有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
正是在俗、雅交融的共同作用下,诗词逐渐适应当时时代的发展形态。
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宋代诗词雅、俗的评判值得追究。
人们普遍认为,宋代的诗经历了由雅到俗,而词是由俗到雅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为何宋代文化又被认为是俗、雅艺术的交融?本文下面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一、宋代诗词雅、俗走向北宋初期,诗延续和模仿唐诗的特点。
但要想使其具有时代特色,就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在宋代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宋诗逐渐走向平民化、日常化、生活化。
北宋诗人欧阳修、苏轼等诗人创作的诗的特点逐渐接近平民化,后来经过黄庭坚和杨万里等人的创作更加确立了北宋诗的世俗化特点。
宋词最初是作为民间小曲出现的,是人们饮酒娱乐、消遣后所作,语言自由随意,无雅致;内涵浅显易懂,无意境。
词最初不被文人士大夫阶层所看重,是因为词最初是一种抒发自己情感,带有隐私性和随意性的小曲,相较于唐诗那种抒发恢弘志气的气势来说,其被认为是一种平庸的、世俗化的曲子。
谈小词文化看宋代市民音乐的兴起.docx
谈小词文化看宋代市民音乐的兴起宋代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科技创新、文化教育高度繁荣的时代,其富庶甚至远超盛唐,陈寅恪先生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而宋词正是这个辉煌时代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至宋代发展繁盛,广泛普及于各阶层的文化生活中,极大推动了宋代市民音乐的发展。
各派词人争奇斗艳,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传承至今。
词人大多依声填词,其歌辞经久不衰,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曲调却在流传中遗失,如今我们只能凭借少量的文字记载去想象赵宋盛世词调音乐的繁荣,实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遗憾。
自古以来,诗言志,词言情。
随着曲子词流入城市,兴盛于民间,文人墨客不再满足于俚俗的歌辞,而开始了自行创作,依声填词。
北宋开国后,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工、商业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宫廷音乐开始逐渐下移到市民音乐中,城镇中普遍设立了“勾栏”、“瓦子”;宋帝重文抑武,文人阶层也逐渐扩大,涌现了大量民间创作的音乐新形式,曲子词便在其中大放异彩。
上承南唐、花间遗风,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词风雍容,士大夫开始参与词的创作,“聊陈薄技,佐以清欢”,出现了茶楼酒肆醉酒欢歌,秦楼楚馆竞作新声的繁荣场面。
柳永“变旧声作新声”、苏轼开豪放之风、李清照立婉约之宗、姜夔自度新曲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词坛百家争鸣,涌现了无数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词这一体裁在这个年代发展到了巅峰。
一、宋代历史背景唐朝在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可以说是一蹶不振,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又有黄巢之乱,外族入侵,于公元907年,名存实亡的唐哀帝李柷禅位于朱温,建立了后梁。
曾经盛极一时的唐王朝落下帷幕,到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五代十国。
梁唐晋汉周,北方政权相继更替,国家动荡战火不绝。
后周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了宋朝。
(一)雅之基础——文人阶层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吸取了唐末藩镇割据,武将掌权的经验,更因他本身是由“黄袍加身”兵变篡位,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文人治军、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时代开始了。
宋代的都市文化对宋词的影响
宋代的都市文化对宋词的影响摘要: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生活丰富,词以其特有的抒情手段与文体风格,恰逢其时地充当了表现这种新兴生活方式的最佳表现形式,而更重要的是社会进步也推动了宋词本身的发展。
虽然关于宋词发展繁荣的原因很多学者都有所论述,但大都流于泛泛之谈,不能够深入。
鉴于这一原因,本论文试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视角锁定在宋代新兴的都市文化上,以期从时代背景上把宋词发展繁荣的原因再加以深入和深刻化。
关键词:宋代都市文化;宋词;影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这就说明每一代文学都自有它孕育乃至成热的土壤。
宋词也不例外。
词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
词发展到宋代,出现了白花争妍、万紫千红的空前盛况,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与汉乐府、唐诗、元曲相映成辉。
仅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人共一千三百三十多家,词作品共一万九千九百余首。
大批的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促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又一巅峰。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其兴盛与繁荣,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宋词即是如此,特别是宋代新兴的都市文化,使宋词的繁荣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宋代都市文化为宋词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宋代都市经济的繁荣,从陆游“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的诗句中可见一斑。
都市商贸活动不仅直接体现了文化色彩,而且为都市文化的开展提供了经济支持,特别是为宋词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随着经济的繁荣,宋代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特别是市民阶层的壮大则使都市文化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使市民阶层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活动主体。
这些都为词的繁荣做了充分准备。
这样的都市生活在平时就已经很热闹了,若是在节日里这种升平气象就更加是显露无遗,人们更需要歌舞享乐,而词——这种恰好适合歌舞享乐的流行的音乐文学的发展繁荣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宋代都市文化扩大了宋词的题材内容。
词的传统题材内容不外乎描写享乐与风情。
宋代城市发展带来的小说普及与兴盛
宋代城市发展带来的小说普及与兴盛作者:王艳华来源:《当代旅游》2018年第08期摘要: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时代,中国的小说随着时代变化也进入了普及繁荣时期。
本文就从宋代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出发,探讨小说在宋代的发展与兴盛。
关键词:宋代;城市;小说;发展当中国历史的长河流泻到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了与传统封建社会相异的精神面貌。
根植于社会文化土壤的中国小说艺术,也随着这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本文从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及其平民意识的兴起的角度入手,探讨宋代城市、市民的崛起给中国小说发展带来的重要转机和变化。
一、社会发展变迁条件下城市的兴起和市民文化的兴盛宋采取了一系列“修养生息”的政策,促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各部门和商业在宋代也有了長足的进步,城市商品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一个重要表现特征就是“坊市合一”。
坊与市合为一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型已出现。
城市经济的繁荣导致了大量市民的出现,而社会结构的变迁又使得贵族阶层市民化和市民阶层知识化。
再加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官刻、私刻、坊刻的各类书籍盛行一时,这大大增进了一般人的求知欲望,从而缩短了平民阶层与知识阶层之间的距离。
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了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
具有野俗活力的市民文化,导引着宋代文化向着俗文化的方向。
小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俗化、普及。
二、市民的崛起带来的小说繁荣及文学领域地位的确立新兴的市民阶层为宋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听众和读者,这是促使宋代小说走向普及和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宋代起以市民为代表的世俗文化作为一个重要角色登台表演。
诗歌、散文等传统高雅文学被改装或解构,而佐侑酒筵的词和流行于市井间的说话、杂剧等娱乐文化的表现形式则方兴未艾。
孕育出了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化载体,并逐渐开始占据文学领域的主导地位。
北宋时期的文化冲突与词人的审美选择
北宋时期的文化冲突与词人的审美选择北宋时期的文化冲突与词人的审美选择刘扬忠【内容提要】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北宋时期词体创作的风格流派的形成与变化,认为北宋是封建政治经济从鼎盛走向没落的时期,也正是中国文学的正统文学与市民文学的盛衰交替的转变期,这对词体创作的影响表现为市民意识与士大夫意识、新兴都市文化与传统士大夫文化的矛盾冲突和融合妥协,并推动了一些词派词风的产生与消长。
【关键词】市民意识/士大夫意识/都市文化/士大夫文化文学发展的一定阶段出现流派竞争与对立,这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它不单是文学内部规律的表现,而且还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潮流冲击的结果。
宋词,尤其是北宋词中不同流派的产生和它们之间的对立斗争,就与当时新兴的都市文化同以儒学为核心的正统士大夫意识两者的冲突矛盾、消长起伏密切相关。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其前期与后期的不同,上升阶段与没落阶段的不同。
而宋代,正是封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从前期走向后期、从上升阶段走向没落阶段的重大转折时期。
在宋之前,以诗文辞赋为主要样式、以宫廷文学和山林文学为主干、以士大夫意识为灵魂的正统文学居于绝对统治地位,是封建社会上升阶段的代表文学。
随着中唐之后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正统文学也就日趋老化。
与此同时,城市繁荣,商业发达,市民阶层日益膨胀,自晚唐至宋,市井间的娱乐活动也日益兴盛。
在市井说唱娱乐活动的土壤里滋长了与正统诗文辞赋迥然有别的市民文学。
宋代以来,新兴的市民文学呈不断上升之势,在元、明、清三代,其成就已高出于正统的士大夫文学之上,事实上占据了创作的主要地位。
宋代正处于正统文学与市民文学盛衰交替的重大转变期,而新兴的曲子词,正好是从正统文学向市民文学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词的兴盛繁荣中,充满了市民意识与士大夫意识、新兴都市文化与传统士大夫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融合妥协,由此推动了一些词派、词风的产生和消长。
一中国古代诗歌最初起源于乡村,是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歌唱,这有《诗经》的十五国风和《楚辞》中的《九歌》等为佐证。
由北宋都市生活文化看宋词的兴盛
由北宋都市生活文化看宋词的兴盛作者:郭翠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03期一、宋初的社会心理宋朝文人受佛、道学说影响很深。
禅宗发展到北宋,宗派众多、公案精致,战胜了其他佛教派别。
禅宗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在对自然的态度上有相近之处,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和了悟,摆脱认识羁绊,获取心灵的解放。
禅宗也越来越脱离原本的佛教教义,对佛的阐释更具有文人色彩,颇受文人推崇。
这种心境,对文士的性格、心态和创作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宋朝政府重文,给予文学艺术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科举制度的完善,各阶层的杰出人才不受门阀限制,都能网罗到政府的各级机构中去,保证他们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和收入。
同时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的文人多,文人高官也多。
这也造成了宋朝的文弱,其时代的对外战略处于守势,战争繁多,起义不断。
政治上的反复使文人报国之心屡次受创,他们自然从政治上的失意退避到了文学艺术创作中去。
这一退避态度在文学作品中也不断表现出来。
其中以宋词的艺术成就最高。
北宋建立时,太祖赵匡胤曾说:“人生如白驹过隙。
所谓好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帛,厚自娱乐……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不论宋太祖这番话是不是为加强中央集权,用经济手段和腐朽的人生观所进行的政治交易,但帝王的表率和鼓励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上自君王,中有臣僚,下到平民百姓,整个宋王朝自始至终喜好歌舞升平,笼罩着及时行乐的享乐风气。
二、市井繁荣和宴乐之风的盛行宋统一后,商业的发达和手工业的兴盛,市民阶层得以发展壮大,也对文化很多方面产生影响。
即物质的富足产生对精神情感方面的娱乐需求,势必产生一种新的生活时尚,促成了市井文化氛围的形成。
《乐府指迷》说:“如秦楼楚馆所歌之词,多是教坊乐工及市井做赚人所作,只缘音律不差,故多唱之。
”词的创作虽应朝廷官署所喜好,却越来越因瓦市的演唱需要而繁荣起来。
词的诞生和各类词的创作,都吸引了大量平民化的传诵者,促成了词的兴盛,使词具有语言俚俗化的时代特征。
浅析北宋市民文化的兴起
浅析北宋市民文化的兴起摘要: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繁荣的一个时期,其辉煌的文化成就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推崇,尤其是其发达的市民文化更为令人关注。
众多学者给予其极高的评价。
北宋市民文化的兴起是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的,同时其兴起的表现有是多方面的。
作者通过对北宋市民文化兴起的原因进行探究,同时简要介绍其表现,希望能对当前的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北宋市民文化;兴起;原因;影响所谓市民文化,在当今学术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以我个人拙见:市民文化就是主要由市民阶层创造,能够反映当时市民阶层现实生活的一种代表性文化。
通俗一点讲,市民文化也可以说就是通俗文化,或者市井文化,比如兴盛于两宋的说唱艺术,元代的杂剧等,都可以划入市民文化的范畴。
北宋,作为一个半统一的封建王朝,在大一统观念盛行的中国人眼中,其历史地位远不如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汉唐盛世,也不会太引人关注,然而事实上,北宋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上承隋唐,下启元明清,影响深远。
尤其是北宋作为中国科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其众多的科技文化成就犹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文化史上闪耀着耀眼的的光辉,而其中的市民文化则光芒四射,大放异彩,众多学者都把北宋作为中国贵族文化向世俗文化的转折点。
历代学者对北宋文化的发展做了大量的记载和积极的评价,如北宋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对火药的记载,对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生动的反映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民文化繁荣的景象;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则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北宋都城各个阶层的生活以及不同节日的庆祝活动等,是北宋市民生活的真实记载……古代学者对北宋文化记载评价不胜枚举,当代学者也对北宋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做了许多系统的总结和积极的评价:如陈植锷先生的《北宋文化史述论》,全面系统的总结了北宋一朝文化的发展;张炫之的《宋代社会生活的宏伟画卷》,从《清明上河图》入手,系统的介绍了北宋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冯勤的《北宋市民文化的勃兴及其与士大夫审美趋向的转化》,则从市民文化与士大夫审美观念的转化入手,分析了北宋市民文化的勃兴;特别是国学大师,已故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老先生给了北宋文化极高的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宋词的俗化摘要:雅化本是宋词演化的主要趋势,而当雅化发展至顶峰的时候就伴随了宋词俗化的出现,宋词的俗化主要展现在题材、语言、审美、技法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而究其主要原因,则是宋代经济的发展和娱乐活动的健全带动下的市民文化的兴起,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文献将目光专注于词的雅化,俗化方面有待更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宋词俗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及宋词俗化的原因。
关键词:宋词;发展历程;俗化;市民文化The rise of the demogenic sociology of Song Dynasty andsecularization for Song CiAbstract:Song Ci elegance is the main literature evolution trend,and when the elegant development to the peak with the song secularization appeared, saying the main show in the theme, language, aesthetic, techniques and the dissemination way and so on, and the main reason is the rise of the public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Dynasty economy and entertainment sound driven by the, but most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literatures focus on word elegance, secular aspects need to be fur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Song Ci secular and its manifestations, and the reason of Song secularization.Key words:The Song Dynasty; Development; Secularization; Demogenic Sociology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I)引言 (1)一、宋词俗化的发展历程 (2)(一)宋词俗化的发生 (3)(二)宋词俗化的发展 (3)二.宋词俗化的特征表现 (5)(一)题材民间化 (5)(二)语言通俗化 (6)(三)审美情趣世俗化 (6)(四)写作技法普通化 (7)(五)传播方式多样化 (8)三、宋词俗化的原因——市民文化的兴起 (10)(一)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融入时代生活 (10)(二)娱乐场所的大量出现促进市民文化的兴起 (10)(三)市民文化的兴起对宋词的俗化产生需要 (11)结语 (12)参考文献 (14)引言词起于唐而兴于宋,既不同于诗的对仗工整、又不同于小说的平白离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词本源起于民间,而后为迎合统治阶层审美意象,有知之士把伶工之词转为格调高雅的适于上流社会欣赏的作品,词趋向雅化,直至南宋时期,形成清空词风。
雅化与俗化相依相偎,雅化的极致是俗化衍生的基础,而词的俗化以诗歌、小说、戏曲等为前例,是在市民阶层壮大后为适应市民大众需要、迎合市民大众口味而出现的,并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北宋末南宋初际,词的俗化逐渐代替雅化成为宋文学的主流。
一、宋词俗化的发展历程(一)宋词俗化的发生根据史料记载,词产生于隋唐时代,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有少量作品出现。
词本出自于民间,后由于文人不断把创作素材和写作手法等投视与上层社会,如晏殊的《蝶恋花》下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
此篇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在字里行间皆显露出其格外注重的古雅意境以及情雅化本是宋词演化的主要趋势,而当雅化发展至顶峰的时候就伴随了宋词俗化的出现,宋词的俗化主要展现在题材、语言、审美、技法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而究其主要原因,则是宋代经济的发展和娱乐活动的健全带动下的市民文化的兴起,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文献将目光专注于词的雅化,俗化方面有待更进一步研究,及宋词俗化的原因,此篇更是婉约派的代表作。
因此,宋词是由野而史发生的。
雅致精巧的词作在南宋格律诗人的手中达到鼎盛。
按照发展变化的条件来看,事物发展到了极致期乃至停滞之时,反向事物就会逐渐发展蓬勃。
俗词从一向不受人重视的俗文化中演化出来的并逐渐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广泛关注。
士大夫们在自己的文章中不断向俗文化取法,从市民生活中取材,从而促进了宋词的俗化。
与雅词的不同,俗词是以市民大众为主题,内容侧重于描绘平民生活和平民情感,或表达人民对政治现象等时事的评论,以民间口语入词,通俗易懂平白直叙,民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较于上文中晏殊的《蝶恋花》,戴复古的《洞仙歌》词应用俚语入词,运用通俗易懂的白描手法记叙的既不涉及国家民族,也不涉及闺房思怨的平时内容,是对个人生活的纪实,并将都市佳节、酒肆歌楼等俗事俗物入词,关注平民日常生活,展现词的平民化、通俗化。
[1] 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局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二)宋词俗化的发展俗词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始趋于成熟,而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宋代的娱乐消费需求也迅速增长起来,这为宋词俗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条件。
俗词的作者部分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抑郁不得志的文人。
有的文人仕途不顺,而有的文人看破现实,有的文人失意难平。
他们的独特身份,使他们能够接触到下层社会中人民的生活,体谅民间生活的疾苦;而另一部分正是社会底层平民中的份子,如乐工、歌伎、小手工业者和僧侣道士等等。
他们创作的作品更加贴近现实,内容丰富多样表达了民间的情感,真实的反映了大众的心声,受到普遍的欢迎。
宋词基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经济、文化交融发展,呈现出其独特的吸引力。
逐渐形成了词的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并在各类文化素材中一家独大。
宋词投视线于市民阶层,在乡土中取材,使之题材丰富,风格各异,婉约与豪放并存,雅致却又通俗易懂,创作者及欣赏者均不拘泥于文人雅客,普及程度达到前所未有之高。
此种种均展现了宋代词人独特的审美意志——以俗为雅,以此宋词呈现俗化。
在宋词俗化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位词人功不可没。
其一是柳永,其二是欧阳修。
柳永,又名柳三变,是北宋婉约派的词人又是俚俗词的代表人物。
柳永青年时期不断追求功名而后又逐渐的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因此仕途坎坷,最终远离官场整日沉溺于烟花柳巷,以此来寻找寄托,致以擅长歌伎和羁旅之词。
柳永独辟慢词,对俗词后期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对后世词的创作更是树立了典范。
柳永生活在国内政局稳定,国外无强敌进攻时期,同时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都市风情逐渐明朗化并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的柳永,在其作品中显露了社会的特点,运用了大量的俚语俗词,并把关注视角转为下层人士,尤以歌伎为主,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词的接收对象的理解能力。
如其《木兰花令》,这首小令以代言体方式,写一个男子对爱人的相思之情,风格诙谐,语言通俗,口吻毕肖地展现出一个多情而风趣的男主人公形象。
欧阳修作为在诗、词、文方面均取得了成就的大家,在北宋初期严肃的文坛风气的下很难得的创作了部分有俚俗风味的词。
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是欧阳修俗词的最大特点,具体为运用白描、设问等方式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
结尾句泪眼问花我的心意,然而花儿也不知道,风乍起,纷纷乱乱的飞过了秋千去。
直白的描绘了眼前乱红纷飞的景象,同时又勾勒出主人公感怀伤世的形象,令人惊叹。
雅化与俗化相依相偎,雅化的极致是俗化衍生的基础,而词的俗化以诗歌、小说、戏曲等为前例,是在市民阶层壮大后为适应市民大众需要、迎合市民大众口味而出现的,并不断发展壮大,尤其在北宋末南宋初际,词的俗化逐渐代替雅化成为宋文学的主流。
柳永、欧阳修改变了词在文人手中愈加雅化的倾向,回归了词的真正的俗文学的面目和特色。
[1] 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局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二.宋词俗化的特征表现(一)题材民间化唐五代时期及宋初的词,题材偏重男情女思闺怨倾向,偶有描绘歌舞升平的宫廷词和感伤世事统治制度、以怪生不逢时之作,而宋词的俗化将世人的眼光引向了未被词人充分开发到的市井和乡村,为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柳词不同于宋初其他词人之描述,而是常写市井风情,尤以市井女子、歌伎恋情为主,或写游子、士子愁思,并以市民之口讲述。
这是一首为被薄幸情郎抛弃的不幸歌妓诉说内心愁苦的闺怨词作,上阕表现了她种种仇怨表现,并以明媚春光反衬,“日上花梢”却又“终日厌厌倦梳裹”。
下阕细腻、深入的刻画了女子的心理,并表达了她只是想过平平淡淡吟诗课书的生活理想。
柳永这首词带有清晰的市民化倾向,被视作为北宋俗词的代表之作,不求文雅、含蓄,但求畅快淋漓之情感,努力向着世俗方向发展,被市民接受,然这种俗化了的词却被正统所拒绝和讽刺。
晏殊曾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表示了对柳词的看低和不屑。
随着宋词的进一步俗化,文豪苏轼也将视角延至农村,并以农事为题材,描写农村风情人物,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出了苏词题材的丰富和朴实的意境,乡野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苏轼创作的《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是第一组真正的农村词。
以枣花落在衣襟上的声音开端,突出了太守对丰收景象的喜悦之情。
“村南村北”全为俗语,缫车声在村中响成一片,已经分不出是哪一家,那正是村妇正在养蚕缫丝。
村边一个身着粗布衣服的老农在卖黄瓜,饮酒过后混混欲睡,日头高照干渴难耐想痛饮茶饱,唯有轻轻的用手敲开路人家的门。
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易勾勒了一幅乡村生活画卷,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抒发了作者对于市井生活的向往,风格淳朴热情。
柳永、苏轼以俗言俚语尽写市井乡村之事,拓宽了宋词的题材领域,丰富了表达意象。
(二)语言通俗化宋词俗化另一表现是在语言方面。
词人大量吸取民间语汇,将日常口语、生活俚语入词,利用浅白通俗的语言,来表达朴实真挚的情感,显示出与雅化相反的审美追求。
柳永大量使用世语俚词,词作中多出现如“乍”、“恁”、“争”、“自家”等常用口头语言。
通过地道的生活用语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使人在读词仿若参与进对话一般。
在《婆罗门令》中,前两句写到“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