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家族史 第一集 先世遗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廷敬家族史 第一集 先世遗踪
陈廷敬的祖籍在河南彰德府临漳县,彰德府的府治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临
漳县原属河南省,今属河北省。
陈氏的先祖名叫陈仲名,世居临漳县,他的儿子叫陈靠。明朝永乐末年,大约在
公元1420年前后,陈仲名去世,他的儿子陈靠举家迁到山西省泽州天户里,居住于半
坡沟南。
陈靠以牧羊耕田为生。在陈氏的祖祠中,原来供奉着陈氏始祖陈靠的画像,是牧
羊人的打扮装束,手里拿着放羊的鞭子。陈靠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牧羊耕田的农夫,他
胸怀大志,一方面勤劳致富,一方面努力让子弟读书,想敲开官场的大门。
他在半坡沟南居住下来之后,尚不满意,想选择一个更好的地方定居,四处寻找
后发现阳城县郭峪村东北面有一块靠山临水的地方,“山岭雄秀,泉水温凉,风气郁
茂,实太行之中落。”,陈廷敬《陈氏家谱》,
“山岭雄秀,泉水温凉”,是说这里的自然环境好,适合人们居住。“风气郁茂,
实太行之中落”,是说这里乃太行山的余脉,风水好,脉气旺盛,有利于兴家立业。但
陈靠没有来得及迁居就去世了。
这位陈氏的始祖,虽然是一个牧羊耕田的农夫,但却为后代确立了读书入仕的理
想。那么,他的后人们将如何循着祖先的理想去奋斗呢,
陈靠生有两个儿子,长子陈岩,次子陈林。按照陈靠生前的安排,他们与寡居的
母亲樊氏迁到了郭峪村东北定居下来。修了房子,置了田产,安居乐业。因为小庄子
上面有村子名沟底,古名锦川,下面有村子名郭峪,古名锦阳。小庄子正在两个村落
的道路中间,于是取名为中道庄。陈廷敬在他所写的《陈氏家谱》中说“中道庄者,
上下皆村落,故以中道名。”
同时到中道庄定居的陈岩和陈林就是最早的陈氏家族。这里所说的陈氏家族,
主要指以陈廷敬本支为中心的家族。陈林是陈廷敬的直系先祖,所以他是陈氏家族
的二世祖。
陈林生有两子,长子陈秀、次子陈武。陈秀是陈氏家族的三世祖。
陈秀,字升之。小时侯很聪明,家里让他读书,学习举子业,希望他能考取功名。
可是他不喜欢八股文,屡试不利。但他能诗文,而且喜欢写散曲,有元人风格。他还
擅长书法,行草书写得很好。为人风流倜傥,有气节。
陈秀因为没有考取功名,无法由正途进入官场。所谓正途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考
中举人、进士,然后经国家正式任命而成为官员。陈秀没有这样的资格,只好等待机
会。后来他得到地方的举荐,经过考核,被选为陕西西乡县典史。,典史,无品级,负
责掌管文书收发。,典史掌管文书,没有多少权力,但在知县、县丞和主簿空缺时,一
般由典史代理。西乡县附近有一个城固县,知县空缺,上级就让陈秀去代理
城固知县。这样陈秀就有了施政的机会,他为百姓办了一些好事,受到当地老百
姓的爱戴。后来陈秀辞官归家,当地的百姓为他立了生祠。
陈秀是陈氏家族的第一个读书人,也是家族中第一个做官的人。虽说他没有取
得任何功名,虽然他只做了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他在陈氏的家族史上却是一个极其
重要的人物。
我们可以说,陈秀就是陈氏家族实现读书入仕理想的第一人,所以,陈廷敬的伯
父陈昌言说了这样一句话“肇造余家,实权舆诸此”,陈昌言《述先草》序,。这句
话就是说,创造我们这一个诗书世宦之家,实际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读书入仕,是陈廷敬始祖确定的目标,也是陈氏家族为之奋斗的理想。经过几代
人的努力,这个愿望终于在陈氏的第五代实现了。他,是谁呢,
陈秀有三子,长子陈珏,次子陈珦,xiàng,,三子陈珙。
陈秀的长子陈珏和陈秀一样,做了不入流的河南滑县典史。
陈珏的儿子陈天佑是陈氏的第五代,他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考中举人,嘉靖二
十三年,1544,考中进士,做了户部主事,累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按察司是一省内掌
管刑法和监察的衙门,副使是其下属官,为正四品官。陈天佑是陈氏家族的第一个进
士,但他和陈廷敬却不是一支,陈珙才是陈廷敬本支的四世祖,也就是陈廷敬的高
祖。
陈珙,字孟瑞,号南泉。少小读书,攻举子业,但他同在考场上得不到施展,所以
在其父陈秀去世以后即弃儒经营家业。他有三子,长子陈侨,次子陈修,三子陈信。
陈修为陈氏的五世祖。
无论是陈氏的哪一支,能实现读书入仕的理想,就是家族的荣耀,也是整个家族
为之不懈奋斗的动力。其实,陈家在努力创造财富,追求读书入仕的同时,始终都没
有忘记惠及乡里。
陈氏的家业在始祖陈靠和二世祖陈林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到了三世祖
陈秀时,已经颇为富裕。而到了陈修时,家境早已远远超过以前。
陈修字宗慎,号柏山,年青时有志于举业,但屡试不利,便退而为鼓铸业。鼓铸业
就是鼓风扇火、冶炼金属、铸造器械的行业。陈修有心计,善于治理家业,又轻财好
施,乡亲有急难来求他,总要出钱出粮相助,从不推托。乡亲欠了他的债,如果不能偿
还,他就不要了,而且将债券焚烧。
陈修有四子,长子陈三晋,恩贡,当了怀仁县,山西省,训导,次子陈三乐,三子陈
三接,四子陈三益。陈三乐为陈廷敬本支六世祖。
陈三乐,字同伦,号育斋。乐字有三种读音:,、yuè,音乐的乐。,、lè,快乐的
乐。,、yào,喜爱。这里是第三种读法yào,是喜爱、喜好的意思。陈三乐的名字出
自《论语?季氏》,“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
意思是说,对人有益处的有三种喜好,即喜好得到礼乐的调节,喜好称道别人的
好处,喜好有更多的贤人作朋友。
陈三乐赋性严毅,倜傥不群,容仪端庄,他为人温和慈善,与之接近,有蔼然可亲
之感。陈三乐善于料理家事,经营农田,一手筹划,使内外井井有条。家富有资财,乐
善好施,在周济别人急难之时,从来没有吝啬之意。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陈氏家族的声望已非同一般。而与官宦之家结亲,更是这一
时期陈家声望地位的象征。
陈三乐生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卒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终年62岁。配
卢氏,郭峪镇卢光耀女。子四,长子陈经济、次子陈经正、三子陈经训、四子陈经
典。女一,适白巷明吏部尚书王国光之孙王于召。王国光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张居
正进行改革的得力助手,是阳城明代官职最高的人。王氏家族是阳城白巷里的大户,
方圆有名的官宦之家。陈三乐能和王国光的儿子攀亲,成为儿女亲家,可见当时陈氏
家族的声望已非同一般。
在陈三乐的四个儿子中,长子陈经济是陈廷敬本支的七世祖。
陈经济,字伯常,号泰宇。幼时攻读制举业,有壮志,但考场不利,终未遂愿。于
是代父综理家政,能襄成大事。其父去世,哀毁骨立。母卢氏在堂,早晚探视,必亲必
诚。先人所遗资产,均分诸弟,无有私心。孝友传家,成为乡里效法的榜样。乡人之
间发生纠纷,他首先辨别是非,然后三言两语便可调解,无不心悦诚服。
陈经济生于明万历四年(1576),卒于天启六年(1626),享年51岁。子三,长子陈
昌言、次子陈昌期、三子陈昌齐。这弟兄三人是陈氏家族的第八世。陈昌期就是陈
廷敬的父亲。
陈氏家族自迁入山西以来,历经八代,始终不忘先祖读书入仕的理想,并为此不
懈努力。对先祖的历史,陈廷敬是
如何总结的呢,
这就是陈氏家族先世的历史。陈廷敬曾经在《陈氏家谱》后面题了一首诗,
侧闻长老训,诸祖称豪贤。披籍阅往代,叹息良复然。
诫词炳星日,志气薄云天。处士及吏隐,一一皆可传。
淳休被邑里,声华如蝉联。缅维卜东庄,始自宣德年。
耕稼三百载,风义桑梓前。小子耻甘肥,食利忘所先。
惕然从中惧,勖哉以无愆。——陈廷敬《谱牒后书》
大意是说,我恭敬聆听长老的训诲,知道列位先祖都可以称为贤德之人。翻阅历
代先人留下来的文字,使我被感动得不禁反复叹息。先祖的告诫有如星日光辉,先祖
的志气真可上达云天。不论是隐居于乡或是为官为吏,其事迹都可以代代留传。淳
朴盛德覆盖着乡里,声望光华相继而不绝。遥
想我的祖先选择东庄定居,开始于前明的宣德之年。在这里耕田种地已经将近
三百载,风慨高义流布于乡里。我耻于享受肥美甘甜的生活,怎么可以忘记创业的祖
先。忽然心中产生了戒慎之思,勉励自已不要出现过失。
从始祖陈靠,二世陈林、三世陈秀、四世陈珙、五世陈修、六世陈三乐、七世
陈经济,发展到八世陈昌言、陈昌期、陈昌齐弟兄三人,陈氏家族已经成为方圆百里
的富户巨族,发展到了非常兴盛的阶段,但他们的另一个目标还没有真正实现,还没
有成为一个世宦之家。
此后,社会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故,陈氏家族将会如何应对,请看下集,起义风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