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联合用药修订稿

合集下载

抗生素联合用药资料

抗生素联合用药资料
• 联合用药的指征: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顽固感染 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 药物不易渗入的特殊部位感染
6/23/2019
• 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 手术则高达95%。
•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 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 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吸收
6/23/2019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
• 体重法: 小儿体重(kg)×成人剂量
小儿剂量= 60
• 年龄法: 1岁以内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 ×成人剂量
6/23/2019
新生儿抗生素使用
•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体内酶系统不足或缺乏 • 肾功能发育不全
6/23/2019
根据适应症选择抗感染药
•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 心内膜炎、蜂窝织炎、猩红热:青霉素、头孢唑 啉、氨苄西林、大环内酯类
• 大叶性肺炎: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 孢唑啉
• 支原体肺炎:多西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
6/23/2019
根据适应症选择抗感染药
•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阿莫西林、 甲硝唑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1.混合感染。2.严重感染。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一般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一般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畜牧生产中一般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在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数十种,抗生素已成为动物疫病的有力武器.但在兽医临床上,不合理的联合应用或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普遍,致使耐药菌探逐年增多。如何联用抗生素,怎样正确看待联用一直是广大临床兽医十分关心和争论的问题。本文就抗生素联用伺题进行讨论。

1抗生素的分类(按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分类):

1.1 Ⅰ类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作用机理是能使敏感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粘肽的合成受到阻碍,造成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而死亡。对处于繁殖期的细菌使用Ⅰ类抗生素可获较好的杀菌效果。

1.2 Ⅱ类静止期杀菌剂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这类抗生素对静止期内细菌有较强杀伤能力。另外多黏菌素、喹诺酮类对静止期和繁殖期细菌也有杀灭作用。此类抗生素主要是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3 Ⅲ类速效抑菌剂如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四环素。它们能快速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1.4 Ⅳ类慢速抑菌剂如磺胺类及增效剂(如:甲氧苄氨嘧啶,三甲氧苄氨嘧啶)。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内叶酸转化,间接抑制蛋白质合成而抑菌,其作用较Ⅲ类慢。

2抗生素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合用称为联用。抗

生素联用后可能会出现增强、相加(二者合称协同)、无关、拮抗四种现象。

2.1 药理配伍禁忌Ⅰ类和Ⅱ类合用时,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使其失去渗透屏障,从而Ⅱ类更易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因而Ⅰ、Ⅱ类合用呈现增强作用。临床上常用青霉素类与氨基甙类合用增强二者杀菌效力。Ⅰ类和Ⅲ类合用多呈拮抗作用。因为I类对繁殖期的细菌有强大的杀灭能力,而对抑制而静止的细菌作用较弱。III类恰恰能迅速抑制起生长繁殖,故而二者出现拮抗作用。I类和IV类一般认为不发生拮抗作用,呈无关作用。

浅谈抗生素的联合用药

浅谈抗生素的联合用药

建议在液体中加入的药物应限制最低数量,以不超过1种为宜。在液体中>2种药物应有试验依据,否则不允许。2.3 加强对输液配制内外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治疗室(配液室)及病房管理,治疗室必须严格消毒和管理,每日消毒1~2次。控制非工作人员入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输液污染,定时消毒,打扫病房,进行细菌监测,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保持病房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减少因环境污染诱发输液反应。有条件的医院应在治疗室内安装空气净化设施或配备净化无菌工作台,改善护士配液操作环境,减少药品污染及输液反应发生。

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杜绝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微粒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及其它危害。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输液配制操作,配液前,应仔细检查液体内有无异物,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纹,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在配液添加药物时

应尽量减少对输液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一般采用9~12号为宜,以减少橡皮屑的脱屑,减少配液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严格按照一人一针,一药一针。添加安瓿注射剂时,应先消毒安瓿颈,锯割后再次消毒,方可掰开,且须倾斜45º,尽量减少玻璃屑污染。2.5 加强对老年人输液反应的观察做好临床输液用药的管理及临床观察,对每一个输液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严密观察,特别是刚开始的20~30min 内,如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对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自感劳累,饥饿或突然血压升高者,

应暂时停止静脉用药,待上述症状消退后再继续静脉给药,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2.6 输液反应的处理输液过程中应加强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出现寒颤、发热、头痛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对

【新提醒】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

【新提醒】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

【新提醒】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原则和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指征:

1 不明原因的严重感染

2 混合感染。

3 难治性感染。

4 需长时间用药的感染。

5 为了增强疗效。

6 为了减轻不良反应。

抗生素分类:

A 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硫霉素类等),万古霉素类。

B 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杆菌肽类,多粘菌素。

C 快速抑菌药: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

D 慢效抑菌药:磺胺类,环丝氨酸。

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

A+B=协同,即作用加强。

A+C=拮抗,即效果降低。

B+D=协同或无关。

C+D=累加,即作用互补。

A+D=累加或无关。

C+B=累加或协同。

特别提示,A类繁殖期杀菌药作用原理为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是细菌不能合成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而死亡。故而联用C类速效抑菌药时将会不起作用。因为C类药物作用机制为可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使蛋白质肽链延伸受阻而抑制细菌生长。而细菌不生长则不会合成细胞壁,使A类药物失去作用。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强药效(正确配伍)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强药效(正确配伍)

兽医西药正确配伍

来源:《科学养猪实用指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奎若酮类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2.头孢类:

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Ⅱ →新霉素、庆大霉素、奎若酮类、硫酸粘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3.氨基糖苷类:

硫酸庆大霉素、卡娜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多西霉素、TMP(甲氧苄啶) 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4.大环类酯类:

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5.多粘菌素类:

硫酸黏杆→替米考星、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奎若酮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6.四环素类:

盐酸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四环素同类药、TMP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7.氯霉素类:

氟苯尼考→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黏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8.奎若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链霉素、新霉素、磺胺类、庆大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9.磺胺类:

SD 、SMZ →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娜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1.洁霉素:

盐酸林可霉素→甲硝唑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国际单位1mg﹦1000(IU)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强药效(正确配伍)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强药效(正确配伍)

兽医西药正确配伍

来源:《科学养猪实用指导》,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G钾→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奎若酮类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2.头孢类:

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Ⅱ →新霉素、庆大霉素、奎若酮类、硫酸粘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3.氨基糖苷类:

硫酸庆大霉素、卡娜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盐酸多西霉素、TMP(甲氧苄啶) 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4.大环类酯类:

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新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5.多粘菌素类:

硫酸黏杆→替米考星、罗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头孢氨苄、奎若酮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6.四环素类:

盐酸多西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泰乐菌素、四环素同类药、TMP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7.氯霉素类:

氟苯尼考→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硫酸黏杆菌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8.奎若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氨苄西林钠、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链霉素、新霉素、磺胺类、庆大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9.磺胺类:

SD 、SMZ →TMP、新霉素、庆大霉素、卡娜霉素、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1.洁霉素:

盐酸林可霉素→甲硝唑联合运用可增强疗效

国际单位1mg﹦1000(IU)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是指将两种或更多种抗菌药物同时使用,旨在提高抗菌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和提供更广谱的抗菌覆盖。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涉及到许多原则和考虑因素,包括选择合适的联合药物、适当的剂量和用药方案、药物相互作用的正确评估等。

首先,选择合适的联合药物是十分重要的。联合药物应具有不同的抗菌谱、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互补的药动学特性。例如,青霉素和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等青霉素敏感的细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此外,一些细菌可能具有耐药性基因,同时也可能产生其他耐药机制,选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药物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的风险。

其次,剂量和用药方案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联合用药的剂量应根据每种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以及目标细菌感染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联合用药时可以考虑调整剂量,使每种药物在为最佳抗菌活性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药物浓度。此外,用药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给药途径、给药频次和疗程等。

在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是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出现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过程。例如,红霉素和四环素同时使用可以相互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降低抗菌活性。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扰。

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感染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确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于一些非常规或难治性感染,例如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或

重症感染,联合用药可以提供更广谱的抗菌覆盖,并增加治疗成功的机会。然而,在选择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的优化与效果评估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的优化与效果评估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的优化与效果评估摘要:随着抗生素滥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开始尝试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本文将对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的优化和效果评估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性、联合用药、优化、效果评估

一、介绍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抗生素滥用的警惕加大,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导致传统抗生素疗法的效果逐渐减弱。为了克服这一困境,研究人员开始尝试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是指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机制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提高对细菌的杀灭效果。这种策略一方面可以减少细菌对单一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抗菌作用的协同效应。然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并非一成不变的,其优化和效果评估仍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将在介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的基础上,探讨其优化方法和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合理的选择。

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的优化

1. 抗菌药物的选择

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策略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一般来说,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应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以增加其杀菌范围和避免交叉耐药性的产生。此外,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也需要考虑,确保它们在体内的浓度能够达到有效杀菌浓度。

2. 组合用药的比例和剂量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其比例和剂量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联合用药的比例应该根据各自的最佳治疗剂量来确定,以确保两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理想的比例。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药物间的拮抗或增效作用。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药物是用来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药物,但滥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就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原则以及分级管理原则进行详细探讨。

一、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原则

1. 确定感染病原体:在开始抗菌治疗时,首先要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情况,以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2. 考虑联合用药:对于病情复杂或有多重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生素,以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3.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药敏结果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避免重复覆盖:在联合用药时,应避免多种药物有相同的作用机制,以免出现重复覆盖的情况。

5. 避免拮抗作用:在选择抗生素时,应避免出现相互拮抗的情况,否则会减弱抗菌效果。

6.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各种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反应过大的情况。

7.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肾功能、药物过敏等因素个体化选择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

1. 一线药物:对于常见的细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一线抗菌药

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 二线药物:当一线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耐药时,可以考虑使用二

线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

3. 三线药物:对于罕见的或多重耐药的感染,可以选择三线抗菌药物,如利奈唑胺、替考拉宾等。

4. 权衡疗效和费用:在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权衡其疗效和费用,避

免因为药物费用过高而影响患者的治疗进程。

抗生素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用药

大环内酯类 庆大霉素 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 氟喹诺酮类
万古霉素
异烟肼
•3/4/2020
利福平
利巴韦林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
• 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
• 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 选用
• D类:避免应用,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 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
• X类:禁用
3/4/2020
老年人抗菌药物使用
• (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肾脏萎缩﹑肾功能减退,用量应为常用治疗量的1/2
至2/3 • (2)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点: ✓选用杀菌剂:青霉素、头孢等β-内酰胺类 ✓剂量宜偏小:氨基糖苷类易致耳聋
3/4/2020
妊娠期抗生素使用
B类
C类
D类
X类
青霉素类 克拉霉素 链霉素
头孢菌素类 复方新诺明 妥布霉素
抗生素联合用药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药理教研室 赵佳
联合用药
• 定义:联合用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 先后使用。
• 联合用药后出现的作用称为相互作用
• 相互作用分类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 定义:1997年WTO修订的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 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
• 具体要求:应用医学和药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按 照安全、有效、适时和经济的用药原则实施药物 治疗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与配伍

联合应用抗生素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不同种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表现为协同、累加、无关、拮抗四种效果。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①繁殖期杀菌剂:有β-内酰胺类、先锋霉素族;②静止期杀菌剂:如氨糖甙类、多粘菌素类;③速效抑菌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等;④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

(一)抗菌药联合应用后其结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协同、累加、无关或拮抗作用。据报道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约25%发生协同作用;60%~70%为无关或累加作用(大多数为无关作用);而发生拮抗作用者仅占5%~10%,繁殖杀菌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联用后获协同作用的机会增多;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合可产生拮抗作用;快效抑菌剂之间联合一般产生累加作用,快效与慢效抑菌剂联用也产生累加作用;静止期杀菌剂与快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协同和累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效抑菌剂联用呈无关作用。繁殖期、静止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联合应用,常发生协同和累加作用。

(二)联合用药适应证临床没有明确指征不宜联合应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联用有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机会。因此要严格控制联合用药。以下5种情况可作为联合应用抗生素的参考指征:1.混合感染。2.严重感染。3.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4.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5.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如结核菌。

(三)常见病原菌的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及敏情况不明时,可根据临床所见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并凭经验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药敏试验有结果后,再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用药
吸收
2/2/2020
来自百度文库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
• 体重法: 小儿体重(kg)×成人剂量
小儿剂量= 60
• 年龄法: 1岁以内用量=0.01×(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用量=0.05×(年龄+2) ×成人剂量
2/2/2020
新生儿抗生素使用
•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 体内酶系统不足或缺乏 • 肾功能发育不全
2/2/2020
根据适应症选择抗感染药
•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 心内膜炎、蜂窝织炎、猩红热:青霉素、头孢唑 啉、氨苄西林、大环内酯类
• 大叶性肺炎: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 孢唑啉
• 支原体肺炎:多西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
2/2/2020
根据适应症选择抗感染药
•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阿莫西林、 甲硝唑
• 四个要素: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
2/2/2020
不合理用药的严峻性
• WTO估计,有一半的患者没有正确使用药物 • 全球有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
于不合理用药 • 我国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
药所致。
2/2/2020
不合理用药的严峻性
• 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 延长等严重后果,有3.6%-25%是吃药吃死的。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完整版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完整版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PDF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PDF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

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

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

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

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

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抗菌药的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药效学和药剂学三个方面。其中药动学指药物在体内的吸

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药效学可表现为协同、相加、无关、拮抗四种作用;药剂学一般

针对静脉用药而言,包括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1]。本文主要针对药效学方面进行综述。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

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2]。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

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

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

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南

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指南

联合用药可能的效果;

根据细菌繁殖期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的不同可将抗菌药物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Ⅰ),如头孢类和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

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Ⅱ),如氨基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多黏菌素类(多黏菌素B)等。

第三类为速效抑菌剂(Ⅲ),如大环内脂类(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霉素·米诺环素)和氯霉素等。

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Ⅳ),如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等。

四大类抗菌药联合应用时,可产生以下结果:

Ⅰ+Ⅱ协同·Ⅰ+Ⅲ拮抗·Ⅲ+Ⅳ相加·Ⅰ+Ⅳ无关或相加。

作用机制相同的同一类药物合用时,疗效并不增强,因其作用机制相似,合用时药物互相竞争相近的靶位,反而会出现拮抗作用或可能增加毒性。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一般不主张,只有在病情特别严重或多重病菌感染时才考虑.搭配一般指种类的搭配,但要科学搭配,首先是加强抗菌效果,比如快速抑菌药应该和静止期杀菌药配伍而不应该和繁殖期杀菌药配伍;再次减少副作用.同种类的不同药物一般不做配伍.抗生素的耐药:现在临床上细菌耐药问题比较多见,但在日常生活中的轻度感染中一般抗生素的应用明显耐药并不多见,而更多原因是不没有选对合适的抗生素.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参见表):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1 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1.2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生素联合用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抗生素联合用药

1联合用药

•定义:联合用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

•联合用药后出现的作用称为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相互作用分类

拮抗作用

2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定义:1997年WTO修订的合理用药的概念是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

•具体要求:应用医学和药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按照安全、有效、适时和经济的用药原则实施药物治疗

•四个要素: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

3不合理用药的严峻性

WTO估计,有一半的患者没有正确使用药物

•全球有1/7的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我国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

•世界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5%出现致残、致畸、致死、住院时间延长等严重后果,有%-25%是吃药吃死的。

4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

目的:

•扩大抗菌谱、协同抗菌、延缓耐药性产生、减少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的原则:

•必须有符合联合用药的目的,有明确联合用药指征,一般限于两种药物联用,极必要时才三药联用

•我国:保守估计药源致死的病人至少在20%以上,既每年8万人以上。•联合用药的指征:

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

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感染

单一用药不能有效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顽固感染

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

药物不易渗入的特殊部位感染

•中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抗菌药按作用机制分类

•Ⅰ类为繁殖期杀菌药:β-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Ⅱ类为静止期杀菌药: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喹诺酮类

•Ⅲ为快效抑菌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

•Ⅳ为慢效抑菌药:磺胺类

5联合用药的效果

•第1类 + 第2类:协同

•第1类 + 第3类:拮抗

•第3类 + 第4类:相加

•第2类 + 第3类:相加

•第1类 + 第4类:无关或相加

6根据适应症选择抗感染药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心内膜炎、蜂窝织炎、猩红热:青霉素、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大环内酯类

•大叶性肺炎: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

•支原体肺炎:多西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阿莫西林、甲硝唑

•铜绿假单胞菌引起感染:妥布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

•伤寒、副伤寒:氯霉素、氨苄西林、氟喹诺酮

•菌痢: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百日咳:红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

•霍乱: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脑膜炎:SD、大剂量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7老年人抗菌药物使用•(1)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肾脏萎缩﹑肾功能减退,用量应为常用治疗量的1/2至2/3 •(2)老年人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点:

✓选用杀菌剂:青霉素、头孢等β-内酰胺类

✓剂量宜偏小:氨基糖苷类易致耳聋

8妊娠期抗生素使用

B类 C类 D类 X类

青霉素类克拉霉素链霉素利巴韦林

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

大环内酯类庆大霉素四环素类

林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

万古霉素

异烟肼

利福平

•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

•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

•D类:避免应用,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

•X类:禁用

9哺乳期抗生素使用

•(1)哺乳期不应服用或服用后宜停止哺乳的药物

磺胺药﹑异烟肼:在乳汁中浓度与母血中相等

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乳汁中浓度约为母血浓度1/2

•(2)哺乳期可应用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乳汁中浓度较低

氨基糖苷类:在乳汁中有一定浓度,但乳儿肠道基本不吸收

10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

•体重法:

小儿剂量=

•年龄法:

1岁以内用量=×(月龄+3)×成人剂量

1岁以上用量=×(年龄+2)×成人剂量

11新生儿抗生素使用

•(1)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体内酶系统不足或缺乏

•肾功能发育不全

•(2)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点:

•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

•慎用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类

•不用氯霉素、磺胺药、四环素类、喹诺酮类

12小儿抗生素使用

•氨基苷类有明显耳、肾毒性,应尽量避免应用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有一定耳、肾毒性,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喹诺酮类对软骨、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1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青霉素G与氨基苷类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不能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否则降低抗菌活性

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可竞争性抑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从肾小管的分泌,使其排泄减慢,增强疗效,延长作用时间

•拮抗作用

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等不宜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降低疗效氨基苷类、多粘菌素、万古霉素不宜与头孢菌素合用——肾损害

头孢孟多、头孢哌酮不宜与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出血危险

14大环内酯类联合用药

•协同作用:

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

1.扩大抗菌谱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生物膜,以阿奇霉素抑制作用最强,细菌生

物膜是导致头孢菌素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拮抗作用:

•不与繁殖期杀菌剂合用

•不与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合用

•不与四环素、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肝毒性、耳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