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

年级:07级

专业:汉语言

姓名:郑玉顺

学号:2074080043

试析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现象

郑玉顺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07级汉语言)

摘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以朝鲜族和汉族杂居为主的地方。由于多年来朝鲜族和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融汇,使得朝、汉语在语言接触中逐渐发生了一些演变。本文将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来考察朝、汉语在语言接触中对彼此的影响,分析由此带来的语言演变现象。

关键词:语言接触;语言演变;汉语;朝鲜语

零、引言

延边是以朝鲜族和汉族为主体的朝鲜族自治州, 是典型的民族杂居地区。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民族杂居状态下的民族交往必然引起不同民族语言间的接触, 语言接触的结果, 使相当一部分人掌握了另一个民族的语言,那么在与另一个民族的语言进行接触的过程当中,本民族的语言,无论是从发音,还是从词汇及语法的运用上,多少都会受到另一民族语言的影响,进而产生语言演变的现象。

一、语音上的相互影响

朝鲜语的词汇分三种:汉字词、固有词和外来词。汉字词是通过借贷汉语语音而来的,因此,朝鲜语中的汉字词从发音上来讲,有着和汉语发音相似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朝鲜语吸收汉语新词术语的方式有音借、音读、意译等几种意译法。近余年来, 朝鲜书面语中源自汉语的新音借词即同时借用汉语音义两个方面的词非常少, 尤其是最近几年, 音借的词语为数更少。在新时期, 朝鲜语借用其他民族语言的个别词语时, 一部分经过汉语媒介吸收, 但主要是按被借语言的原词语音借用。譬如, 朝鲜语把蒙古语词“那达慕”转写为natam。

朝鲜语吸收汉语新词术语的方式除了一音借法和意译法外, 还有朝鲜语所独有的方式“音读法”。音读法又名音译法, 指将汉语的新词术语按照朝鲜语所特有的汉字词音读惯例来加以吸收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 朝鲜语按照朝鲜语汉字词音读法所吸收的汉语新词术语为数甚多。例如招聘制—ts‘opintse, 高技术—kokisul等。

以上是汉语对朝鲜语在语音上的影响。相比汉语对朝鲜语在语音方面的影

响,朝鲜语对汉语的影响则相对要小得多,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以朝鲜语为母语的人在说汉语时,通常会把翘舌音发成平舌音,究其原因,我们还要从朝、汉语这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上说起。汉语从发音特点上说有平卷舌之分,而朝鲜语的发音中没有卷舌音,因此朝鲜族在发汉语的翘舌音时会很困难,通常都会受母语的影响而发成平舌音。

二、词汇上的相互影响

古朝鲜本来没有自己的文字, 一直使用汉字。到15世纪才制成最初的拼音字母(谚文), 但此后很久, 官方文件、国史著述和文人作品仍用汉文。历史上仅、朝两种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 是一种语言的融合现象。融合的最明显的痕迹, 就是在朝鲜语中留下了大量的汉语词。现代朝鲜语中仍然保留着相当多的汉语词, 如“동로”(劳动)、“혁명”(革命)、“위대하다” (伟大) 、“애롱하다”(哀痛) 、“미만하다”(美满) 、“다재배하” (栽培)等等。这种借词现象已经渗透到朝鲜语的基本词汇。有人认为朝鲜语词汇中百分之七十五是汉语借词,延边朝鲜语同现代朝鲜语相比, 这种借词现象更多, 因而形成了同现代朝鲜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尤其是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方面的新词术语, 往往直接借自汉语。当然, “借用”并不一定同语言融合存在必然联系, 许多语言都有“外来词” , 但并不都是融合的产物。例如汉语的“啤酒”、“卡车”、“吉普车”等来自英语;英语各种茶叶的名称来自汉语或它的方言。但这只是在某个范围内交往的结果, 不能认为汉语同英语发生过语言融合。而朝鲜语大量地借用汉语词, 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直接用汉字作为其书写符号, 当是语言融合的一种表现。延边还存在一种“混杂语”(同“洋径洪混合语”有所区别)这是汉、朝两种语言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的特点是在句子中夹用外族语的词语, 并按本族语的语音特点加以某种改造, 语法构结一般不变。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朝鲜语口语中出现下面这样的话:저사람이吹한다.(那个人吹牛。)

나는오늘上班한다. (我今天上班。)

내가炒菜하겠다. (我来炒菜。)

这种现象跟前面讲到的汉语词的借用不是一回事。一般说来, 借用是指词汇上的吸收,所借用的词已成为本族语词汇的一部分, 是比较稳定的, 而“混杂语”的特点是句子中外族语词的夹用, 所用的外族语词往往都是临时性的借用, 是不

稳定的, 况且这种借用的程度还因人而异。但是,这些临时夹杂的外族语词通俗易懂, 便于表达,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反复体验, 所以很自然地为朝鲜族群众所接受。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该地区的汉语口语中,如:

①酱물이汤②빠스车(뻐스)

三、语法上的相互影响

汉语是汉藏语系中最大的语族, 而朝鲜语的语系归属问题至今难以确定。但这两种语言在形态学分类上的差别是很大的。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 主要靠词序和助词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和其他语法意义的;朝鲜语是一种粘着语, 主要靠词尾的变化来表现其语法关系。这两种语言的互相接触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史记》中就有殷末周初中国北方居民移居朝鲜的记载。公元前194年大约在中国的汉初, 燕人卫满在今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之后, 古朝鲜又曾为汉武帝所灭。中国的唐、元等封建王朝也屡次入侵朝鲜。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汉、朝两种语言的互相接触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上述提到过的“混杂语”之外, 还有可以称之为“洋径洪汉语”和“洋径俱朝鲜语”的“混合语”。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由于两种语言的相互作用, 使它们在语法规则上发生了某些变化。朝鲜语的句子结构在词序上表现为“主语—宾语—动词” , 这种词序特点常常影响汉语, 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在口语中经常产生这样一些句子:

你这本书看吧。(比较:你看这本书吧。)

我票一张给吧。(比较:给我一张票吧。)

此外, 在日常交际中, 为了使不同民族的双方能听懂意思而又便于表达, 还对某些语法结构进行简化。例如, 朝鲜语用词尾来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 受朝鲜语的这种影响,在一些汉语口语中就出现介词的省略现象。如“你是哪边来的?(比较:你是从哪儿来的?)译作朝鲜语是“동무는

어디에서왔습니까?”其中后两个字母就是个表示行动出发点的格词尾。类似的现象有时也出现在书面语中。延边州境内的龙井车站附近,好几处都写着同样的大字标语“禁止铁路中心行走!”(比较:禁止在铁路中心行走!)以上两句话分别把介词“从”、“在”省掉了。这种省略现象还不能看作是有意识的语言行为, 说这样的话的人本身并不了解汉语的语法规则, 他们只是按照朝鲜语的语法特点对汉语加以某种改造。之所以这么做, 更多的是语言习惯问题。另一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