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公开课
《有无相生》名师课件1
探讨
从第1、3、4则中,我们如何看待老子所讲的 道理呢? 明确:任何事都是难易相成,高下相对的,所 以应当正确对待来自生活中的问题,即不能只 看到难而看不到易,也不能自以为是。
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 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 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 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 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 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 经》,或直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 没有“大”,善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 圣人、伟人。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 当“轻Leabharlann Baidu”、“多易”。
第6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其脆易泮,其微易 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四端说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有无相生》课件(40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道家思想中积极用世的一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第十九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第二章)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
B、侧重天道,但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心 态;
C、古代知识分子同有儒道思想(苏轼、李白、陶 渊明)
D、古代帝王同用儒道思想治国
儒家论“天 道”:
荀子的思想里,也明显吸收了道家 思想,如《荀子·天论》篇言: “天行 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儒家思想中超然通达的一面: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老子·《有无相生》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 阳,楚国人,春秋时期伟 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 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 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 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 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 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 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 问礼,后隐退。
第二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 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有无相生PPT优秀课件
就连有的畜生都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居于。“自
见”“Leabharlann Baidu是”“自伐”“自矜”的境地。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以为是,否则反 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有道之人,含蓄,谦逊,内敛,蕴藉,不张扬。这是一种境界。
老子借此矫正世俗中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浮躁心态,于今人
应仍有极大意义。
15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亡者寿。
17
第5则: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
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 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矣。 翻译: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淡无 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从难事的 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它。天底下的 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事一定产生于一 件件细小的事(解决了一件件容易的事,最终也就解决了难事; 完成了一件件细小的事,最终也就完成了大事)。所以达到最高 境界的人始终不做大事,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轻易向人许诺一定缺少诚信,把很多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遭遇很 多困难。因此达到最高境界的人遇事尚且把它看成困难,因此他 始终没有困难。 天下大事都得自于小事、易事,没有“小”,就没有“大”,善 于做好小事,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圣人、伟人。 为人处世,应当谨慎做事,而不应当“轻诺”、“多易”。 18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第一篇: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为语录体文章,《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言简意赅,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着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精选了《老子》中七个章节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学情分析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2、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老子思想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培养学生客观看待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重点:分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
难点:感知、体悟《老子》思想学说中一以贯之的辩证法思想。教学设计
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文字文意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2、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时,重点讲授12两则,3-7则已学生讨论质疑解惑形式完成。
3、在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发学生智慧地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方面。方法指导:诵读法:
《老子》行文含蓄隐晦,必须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概括法:本节文选涉及到许多相反、相对概念,应加以概括。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有无相生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①皆知善之为.善 3.为②埏埴以为.器
③为.无为 ④为.之于未有 ①自胜者强. 4.强②强.行者有志 ③其死也坚强.
是 制作 以……作为 解决
刚强 竭力 硬
①自伐.者无功 ②伐.齐,大破之
5.伐③故上兵伐.谋 ④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⑤坎坎伐.檀兮
难: 认为……困难 易: 把……看得容易
(一)判断句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恒也
(“也”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木强则折
(语意上的被动,“被折断”)
(三)状语后置句
1.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于未有”“于未乱”作状语,后置)
2.报怨以德 (“以德”作状语,后置)
3.图难于其易 (“于其易”作状语,后置)
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 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评析] 以“无为”的态度作为,以不生事的态度做事,以恬 淡无味为滋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用恩德来报答怨恨, 从难事的容易处入手来解决它,从大事的细小处入手来完成 它。天底下的难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天底下的大 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细小的事。
自我夸耀 攻打 建功 功业,功劳 砍伐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其未兆.易谋 2.名词作形容词 死而不亡者寿.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事.无事 (2)味.无味
《有无相生》公开课
逆向思维
(求异思维、反向思维)
• 在写作中,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它决定了 人们看待问题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些 同学在写作中审题偏、立意窄、选材差, 缺失往往就在思维方式上。近几年的高考 作文明确提出了“思辨性”的要求,同学 们认真研读《老子》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 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60岁的“新娘”》 《感谢失败》《真想做个差生》 《享受唠叨》《弄斧也到“班门”》《近墨未必黑》
•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 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恶了。 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 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 比较才能够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了分 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 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这是永恒的。
• 探讨:老子在这一则里究竟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 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矛盾的双方是 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
辩证思想
他 敢 剪 吗 ?
(( 相相 互互 转依 化存 ))
运用所学,在生活中找出一些对 立事物相互转化的例子:
乐极生悲 居安思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错误可以成为正确的先导 吃一堑,长一智
有无相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有无相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有无相生”的概念,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转化。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其哲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引言:介绍“有无相生”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对立统一现象。
2.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有无相生”现象,如阴阳、日月、水火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的“有无相生”现象,并交流心得。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无相生”的意义,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事物。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引出“有无相生”的主题。
2.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有无相生”现象,如阴阳、日月、水火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生活中的“有无相生”现象,分享心得体会。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无相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无相生”的概念。
2.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引导思考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无相生”的概念。
六、教学资源
1. 案例素材:收集生活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图片或视频,如阴阳、日月、水火等。
《有无相生》课件
达。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新课标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4.探究“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 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段话的深刻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 白 对 译 详 解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新课标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4.古今异义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古义:指不能走远 今义:不可以
文 白 对 译 详 解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2)强行 者有志 .. 古义:竭力实行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课 后 知 能 检 测
菜
单
新课标 ·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相传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曾任周藏室之史 (管理图书的 官,当时的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档案 ),后退隐蒙山著书立 说,游历江南塞北,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老子跟孔子同
文 白 对 译 详 解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时,孔子还曾向他请教过 “礼 ”。著有五千言《道德经》 ,又名 《老子》 。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有无相生教学》课件
课程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探索。
创造性
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有无相生教学的优势
促进学生合作
通过团队项目和小组讨论,培养 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有趣和实际的学习活动,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创造思维
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和启发性的问 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总结
有无相生教学是一种创新和有趣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合作和培养创造思维。通过案例 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和潜力。
3
实践应用
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案例分析
1 案例一
在一堂数学课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数学难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 案例二
在一堂历史课上,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和调研,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3 案例三
在一堂艺术课上,学生通过创造性的绘画作品,展示了个性和创新的一面。
《有无相生教学》PPT课 件
本演示文稿将介绍《有无相生教学》的核心理念、优势、原则和实施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这一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并进行总结。
教学理念
《有无相生教学》强调通过有机地结合有趣的课程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 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老子《有无相生》公开课教学设计
《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课方案
教材剖析
作为语录体文章,《老子》中的篇目大多要言不烦,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实在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产。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就是从辩证法的角度,优选了《老子》中七个章节的部分内容,指引学生对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虑。
学情剖析
对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因此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少必定的基础。可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仍是有所认识,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真理性的名言警语,学生很感兴趣。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1、掌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迪意义
2、领会老子对于事物相反相成、对峙一致的哲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朗读、鉴赏、拓展
感情态度价值观:指引学生从老子思想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培育学生客观对待问题的精神,培育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要点:剖析、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现实意义
难点:感知、体悟《老子》思想学说中一以贯之的辩证法思想。
教课方案
一、教材办理和教法选择。
1、文字文意疏导,学生自主解决,教师指导;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足议论,教师再供给自己的想法,与
之沟通。
2、教课时间有限,教课时,要点讲解12两则,3-7则已学生议论怀疑解惑形式达成。
3、在教课中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师生的现实人生问题,启迪学生智慧地掌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
成的
方面。
方法指导:
朗读法:《老子》行文委婉隐晦,一定熟读成诵,方能解读思想。
归纳法:本节文选波及到很多相反、相对看法,应加以归纳。
拓展法:经过联系现实,举出实例,领会《老子》中间的人生智慧及其启迪意义。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公开课讲稿完美版
《老子选读——有无相生》公开课讲稿
教材分析
《老子》从各种社会人生问题中,提炼出了一系列相反相成的矛盾对立项;它对这对立双方的辩证抉择,显示了特有的、卓绝的智慧。本单元只有一节,选录了传世《老子》一书的第二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六章,集中展示了《老子》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教材所选《老子》共7章,或全或不全。其思想涉及“认识观”和社会人生的生存智慧。《老子》一书在表达方面也极富特色,可以说是格言集锦。
学情分析
关于老子和《老子》中的文章,学生比较陌生,初中和高中必修学段都没有接触过,所以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老子的思想,学生在历史课或课外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老子说的一些哲理性的名言警句,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
2、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3、学习和掌握一些的重点字词。
教学目标
1、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材料的思想及词汇等多方面的内容。
2、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来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是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向处世的借鉴。
教学设计
一、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
1、所选每一章的内容,不必贯穿一个中心,可能只是老子言及宇宙生成、社会人生的言论的辑录,勉强认为一个中心,难免牵强附会。历来注解《老子》者不可胜数,然对其文、其义歧见纷纷,故教师参考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拆分或整合或补充,以使学生有所了解。文字疏通,学生自主解决,教师辅导;知识性的问题教师主讲;思想性的问题,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再提供自己的想法,与之交流。
有无相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有无相生公开课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有无相生”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有无相生”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哲学思想的探讨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
1. “有无相生”的深层含义理解。
2. 哲学思想的逻辑推理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有无相生”的概念和哲学思想。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有无相生”现象,加深理解。
五、教学准备:
1. 教案、PPT、教学素材。
2. 笔记本、文具。
第一章:引言
1. 导入:讲解“有无相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有无相生”现象。
2. 讲解:介绍“有无相生”的起源和发展,阐述其在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有无相生”的理解和感悟,促进课堂互动。
第二章:有无相生的理论基础
1. 讲解:介绍“有无相生”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道家思想等。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有无相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思考:引导学生探讨“有无相生”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章:有无相生的表现形式
1. 讲解:介绍“有无相生”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如艺术、科学、人际关系等。
2. 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有无相生”现象,分享自己的经历。
3. 讨论:探讨“有无相生”在不同领域的相互关联和影响。
第四章:有无相生的实践与应用
1. 讲解:介绍“有无相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养生、管理、决策等。
《有无相生》原创精华版
母亲是平凡的,父亲也是平凡的。但他们给我 的爱却是伟大的:母爱如溪流,涓涓流入心田;父 爱如大山,为我遮风挡雨,教会我坚强。母亲,会 老的;父亲,也会老的;但是他们的爱情却不会老, 他们是千百万夫妻中的一对,过着平凡的日子,没 见过他们情人节给对方一件礼物,却彼此记得对方 最爱吃的菜。我想不论时光如何改变,他们会一直 这样牵着手走下去,“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 手,与子偕老……”(用身边的事例论证,有说服力 和生活性。) 终于我明白了:只要人间有亲情、有爱情,平 凡的生命同样能诠释伟大的意义。 不要太介意生命的平凡,我常以为,平凡孕育着 伟大。感悟平凡,伟大有了另一种含义。(照应开 头。)
秦始皇勇猛强大,凭借着自己无穷的力量统 领七国并使社会向前跨进一大步。可是他却不知 道自己的心坚硬如石,推行的政策残暴胜于虎, 民怨久积,终于在秦二世秦王朝就被推翻了。 在街亭一战中,马谡自持懂得兵法,骄傲自 大,盲目轻敌,笑孔明“多心”,笑王平“真女 子之见”,笑司马懿“彼若有命,不来围山”, 不能知己知彼,最后失街亭,断头颅。倘若这些 人能够知道他们的这些缺点,对他们能造成终生 的严重后果,那么即使这些缺点已经到了根深蒂 固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怕就怕有些人不 能发现自己的短处,还在那里沾沾自喜,自我感 觉良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清醒地认识自己、
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有无相生》课件
• 第3则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 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 不处。
• 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在生活中,人不应 该自以为是,否则反而会达不到应有的目 的,成为“物或恶之”的“余食赘肉”, 这是有道的人不愿意做的事。
第二十四章
• 在本章中,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 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 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 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也喻示着雷厉风行的政 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 《说文》:“聃,耳曼也”。就是耳长而大,这是寿者 像。古人名字相应,所以名耳字聃。李耳高寿,故以 “老”称之。
老子出关
•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 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 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 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老子
•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 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 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 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 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7则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 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 大处下,柔弱处上。
•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 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 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 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 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 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 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 4、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第1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 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恶了。 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 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 比较才能够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了分 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 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这是永恒的。
有无相生 《老子》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专题目标
1.阅读选文,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2.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辩证的思考; 3.学习老子的论证技巧,批判地吸收老子的 哲学思想,从中借鉴其立身处世的原则;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思想家,道家 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是个谜!
• 为什么称“老子” 而不称“李子”?
《老子》
• 《老子》一书又称《( 道德经》),分上下篇。 上篇又称(《道经》);下篇又称(《德经》)。 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老子》思想的 核心是( 道 )。
我的良好精神状态主要归功于阅读《老子》 ———托尔斯泰
老子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每四个人的 家庭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爱因斯坦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书很吸引客人, 是老子的《道德经》。
5、肉体虽死而精神仍存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不朽。
• 第6则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 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译文探:究局:面安这定一时章容告易保诉持我和们维护一,些事什变么没有道出理现?迹象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 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议一议,学了这一章后,你对 这句话有哪些新的理解?
• 第4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 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 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的人 是富有的,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是有志气的。 不丧失合适位置的人(比如那些自知、自胜的人) 能够长久,躯体虽死而精神永久的人才是长寿的。
有学者认为: 称“老子”说 明老子哲学的 深邃,思想的 老道
• 葛洪《神仙传·老子传》里说: 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sǎng )、长耳、大目、 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 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
老子出生的传说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 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 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 阐述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独特理解,这也 正是人们难以做到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探讨:从这一章里你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人当自知、自胜、自强。
3、人要知足常乐
4、志向,只有付诸实施,才是有志。
正音
(1)斯恶( )已
(2)音声相和( )
(3)共一毂( )
(4)埏埴(
)
(5)户牖( )
(6)自见( )者不明,
自矜( )者不长(
)
(7)曰余食赘( )形,物或恶(
(8)其脆易泮( )
(9)起于累( )土
)之
(1)斯恶(è)已 (2)音声相和(hè) (3)共一毂(gǔ) (4)埏埴(shán zhí) (5)户牖(yǒu) (6)自见(xiàn)者不明,
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
失①;要做注事意情事要在物它的尚萌未芽发状生态以,前就防处患理于妥未当然;,治未理国雨政, 要绸在缪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 于②细高小远的的萌目芽;标九完层成的于高点台滴,积筑起累于.(严每一重堆后泥果土形;成千里 的于远细行微,之是处从脚) 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人们做事情, 总也③是要做在像事快 开要要 始善成 时功 那始时样善失慎终败重,,,持所就之以没以当有事办恒情不。快成要的完事成情的。时候,
自矜(jīn)者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之 (8)其脆易泮(pàn) (9)起于累(léi)土
翻译下列句子
•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 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 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 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 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 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 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 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 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 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 说:“李就是我的姓”。
• 探讨:老子在这一章里究竟告诉我 们一个什么永恒的道理呢?
• 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矛盾的双方是 互相依存的、互相转化的。
辩证思想
他 敢 剪 吗 ?
(( 相相 互互 转依 化存 ))
运用所学,在生活中找出一些对 立事物相互转化的例子:
乐极生悲 居安思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错误可以成为正确的先导 吃一堑,长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