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年高考化学——典例-4-2-1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1
考纲展示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解平衡的概念。
知识整合考点1 盐类的水解1 .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来的某种或多种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 H十或OH一生成弱电解质,丛而促进水的电离.2 .盐类水解的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呈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 1 )组成盐的弱碱阳离子( M +)能水解显酸性,组成盐的弱酸阴离子( A一)能水解显碱性.M +十 H2O MOH + H+显酸性A 一十 H2O HA + OH一显碱性( 2 )盐对应的酸(或碱)越弱,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或酸性)越强( 3 )多元弱酸的正盐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得多,如 CO32—比 H CO3—的水解程度大,溶液的碱性更强.3 .盐类水解的特点( 1 )吸热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2 )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3 )相互促进的双水解程度比单水解程度大.( 4 )单水解与一般的双水解因程度很小,故书写其离子方程式时不能用“==“↑”“↓”等符号.4 .完全双水解的特例A13+与 H CO3—、 CO32—、 ClO—、 S2一、 HS—、 [Al(OH )4]-等发生完全双水解. Fe3+与H CO3—、 CO32—、[Al (OH )4]-等发生完。
全双水解.5 .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 l )温度: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可促进水解,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百分率增大.( 2 )浓度:稀释溶液可以促进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百分率增大,但如果增大盐浓度,水解平衡虽然向右移动,但水解百分率反而下降.( 3 )溶液的酸碱度: H+可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阴离子水解;OH一可抑制阴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
6、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l )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 2 )比较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 3 )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有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A13+、Fe3+与 H CO3—、 CO32—、 [Al(OH )-等不能大量共存。
2014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章节测试卷及解析十四:实验化学
高考化学总复习章节测试卷及解析十四:实验化学测试卷及解析(59):实验化学的基本要求测试卷及解析(60):化学实验探究测试卷及解析(59):实验化学的基本要求热点1 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1.常见物质的检验 (1)物质检验的一般思路了解物质及其组成成分的特性→依据物质的特性和实验条件确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方法→选择、准备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2)物质检验的一般实验步骤①先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确定其状态、颜色、气味等; ②准备试样,当试样是固体时,一般先取少量试样配成溶液;③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应每次取少量待测溶液进行检验,并编号; ④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存在时,应排除离子间的相互干扰,注意试剂的选择和加入的顺序;⑤叙述顺序应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原理(化学方程式)。
(3)物质检验的类型类 型鉴别 利用不同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实验,将它们区别开来检验根据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检验出该物质的成分,确定它是否是这种物质推断根据已知实验及现象,分析判断,确定被检验的是什么物质,并指出可能存在什么,不可能存在什么(4)物质检验的常见方法 方法 原理 实例物理 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被检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晶形、挥发性等外部特征进行检验 Cu 2+、MnO -4等的检验灼烧法 根据被检物灼烧时产生的实验现象(焰色反应、升华等)的差异进行检验Na +、K +的检验 水溶法 根据被检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检验化学方法 加热法根据被检物点燃或受热后产生的不同现象进行检验 纯毛、纯棉、化纤成分的鉴别 试剂法选用合适的试剂(通常只用一种)与被检物反应,根据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检验。
常用的试剂有:指示剂、强酸、强碱液或氨水、盐溶液、特定试剂等NH +4、Al 3+、CO 2等的检验分组法 被检物质较多时,可选择合适试剂把被检物质分成若干组,然后对各组物质进行检验混合物的检验2.有机物结构的分析方法 检验范围试剂法酸性高锰酸钾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 溴水 烯烃、炔烃、苯酚等 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含醛基(—CHO)的有机物 FeCl 3溶液苯酚等酚类化合物仪器分析法红外光谱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有何种化学键和官能团质谱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核磁共振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不同类型及数目3.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原理方法简述适用范围特点中和滴定法中和反应及相关计算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常量组分测定简便、快速,测量结果准确度高比色法有色溶液的颜色与其浓度有关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将待测液在相同条件下显色,并与标准溶液比色微量组分测定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误差较大典例导悟1(2011·盐城模拟)亚甲基蓝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 重点题型解题技能通关
一、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
解析
由1 mol CH4中含有4 mol C—H共价键,4 g CH4的物
质的量为0.25 mol,含0.25 mol×4×nA mol-1=nA个C—H共 价键,A正确;1 mol Fe被足量的稀HNO3氧化成Fe3+,转移
3nA个电子,B不正确;HCO3-既能水解又能电离,C不正
>Z>X);C项,SO3(WX3)和水反应生成的H2SO4为共价化
合物。 答案 BD
一、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
题型5 电化学综合判断题的六个审题方向
(1)根据是否有电源或能量转化形式判断所给装置是原电 池还是电解池。 (2)判断电极的名称并确定其活泼性。 (3)分析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及其放电顺序,确定溶液的酸
C.氢氧化铁胶体:H+、K+、S2-、Br-
D.高锰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
一、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
解析
A中所给分子或离子可在银氨溶液中共存,A正确;
NO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NO2,B错误;在电解质溶液中 氢氧化铁胶体会聚沉,且要进一步与H+反应生成Fe3+,所
以不能共存,C错误;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
干或选项的限制条件,如“一定”、“可能”、“一定不能 ”、“无色”“碱性”“酚酞试液变红色”“因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在含AlO2-的溶液中”等,二是离子反应的条件,如 “生成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
相互促进反应”“络合反应”等。
一、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
【典例3】 (2013· 安徽理综,9)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 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银氨溶液:Na+、K+、NO3-、NH3· H2 O B.空气:C2H2、CO2、SO2、NO ( )。
2014届高考化学冲刺讲义专题八 电化学基础
第8讲电化学基础[主干知识·数码记忆]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1)(2013·浙江高考)多孔碳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2)(2012·江苏高考)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3)(2012·广东高考)锂碘电池,该电池反应为:2Li(s)+I2(s)===2LiI(s)则碘电极作该电池的负极(×)(4)(2013·福建高考)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3+2H2O(√)===CO2-(5)(2012·海南高考)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二、必备知识掌握牢1.明确原电池构成的条件2.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四种方法(1)根据构成原电池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2)根据电子流动方向或电流方向判断,电子流动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
(3)根据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典例](2013·安徽高考)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Ca+2Cl--2e-===CaCl2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C.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 g PbD.常温时,在正负极间接上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解析]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放电过程中Li+向正极移动,B项错误;由电池总反应式可知,每转移0.1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0.05 mol Pb,质量为10.35 g,C项错误;常温下,电解质不是熔融态,离子不能移动,不能产生电流,因此连接电流表或检流计,指针不偏转。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
2014年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12——化学实验基础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一、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及基本操作1.化学实验中的几个数据2.常见仪器的创新组合与使用防倒吸吸收装置简易启普发生器用碱式滴定管改装的量气装置防倒吸吸收装置防堵塞的设计破旧仪器的重新使用3.集气瓶的“一器多用”(1)用作气体干燥装置:气体A进B出,广口瓶中盛浓硫酸。
(2)用作洗气装置:气体A进B出,广口瓶盛水(或溶液)。
(3)用作排水量气装置:B口为气体导入口,A口用导管连接伸入量筒,广口瓶内盛满水。
可用于测定(5)作安全瓶,防止倒吸:在收集气体装置之前,安装该装置可起到防倒吸作用。
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1.物质分离提纯的化学方法方法原理杂质成分沉淀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Cl-、SO2-4、CO2-3及能形成弱碱的阳离子气化法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气体CO2-3、HCO-3、SO2-3、HSO-3、S2-、NH+4杂转纯法将杂质转化为需要提纯的物质杂质中含不同价态的相同元素(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同一种酸的正盐与酸式盐(用酸、酸酐或碱)氧化还原法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如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的SO2,用热的铜粉除去N2中的O2热分解法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酸碱溶解法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进行分离如用过量的NaOH溶液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电解法利用电解原理除去杂质含杂质的金属作阳极、纯金属(M)作阴极,含M的盐溶液作电解质溶液2.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1)观察物理性质→取少量样品→加入试剂→进行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2)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①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待检离子干扰离子排干扰措施Cl-SO2-4加过量的Ba(NO3)2溶液CO2-3加稀硝酸酸化OH-加稀硝酸酸化SO2-4CO2-3加盐酸酸化SO2-3加盐酸酸化Ag+加盐酸酸化SO2-3CO2-3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试液中CO2-3SO2-3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
高三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江苏教育版
返回目录
第十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互动探究 稀 H2SO4 与 Cu 不反应,但通入氧气并加热, 铜可以溶解,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提示:4H++2Cu+O2===2Cu2++2H2O。
-
-
-
)
[解析] √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则相应阴离子 - - - 的还原性越弱,故还原性:As3 >S2 >Cl 。
3 . [2012· 苏 卷 ] 在 给 定 条 件 下 能 实 现 S O2/点燃 江 ――→ H2O SO3――→H2SO4( )
[解析] ×
S 与 O2 反应一步只能生成 SO2。
返回目录
第十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 典例精析 ——
例 1 A、B、C、D、E 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 系如图 4-11-1 所示,已知 A 在常温下为固态单质,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 的稀溶液可以使纸张 变黑 B.C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 性 C.C 转化为 D 的反应条件 为点燃 D. 与 Cu 反应时与浓度无 E 关
• 考 向 互 动 ► 探究考向一 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 • 探 1.硫的物理性质 究系 硫俗称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色晶体,质脆, 硫黄 淡黄
•
酒精 易研成粉末,不溶于________,微溶于________,易 • —— 知 水 梳 理 —— 识 溶于 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2H2S+SO2===3S↓+2H2O 2Na2S+Na2SO3+3H2SO4===3Na2SO4+3S↓+3H2O (4)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 O2 H2O H2S足量O2SO2――→SO3――→H2SO4 ――→ 硫元素 O2 H2O S――→SO2――→SO3――→H2SO4 O2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10
4.将 0.2mol 丁烷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全部缓慢通入 0.5L2mol/LNaOH 溶液中,生成的
1 A.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C.加入硫酸铜溶液
D.1∶3 ) B.加医用消毒酒精 D.加入福尔马林溶液
5.能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又不破坏蛋白质活性的方法是 ( A
6.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 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 这些操作过程 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B ) ①取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②小火微热,使之成亮棕色溶液;③加入 90%的浓硫酸, 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④稍冷,滴入几滴 CuSO4 溶液,并加入过量 NaOH 溶液使 溶液中和至出现 Cu(OH)2 沉淀;⑤加热煮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①②③⑤④
分子识别和包合物及酶催化活性等特殊功能,而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对特 丁基杯[4]芳烃”的结构如图所示:
(1) “对特丁基杯[4]芳烃”的分子式为:______ __. (2)若用合成“对特丁基杯[4]芳烃”的原料合成某种高聚物,请写出这种高聚物的结 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糖精的制造过程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甲苯,再用甲苯为原料,经过硫酸磺化,再用K MnO4 氧化和五氯化磷及氨处理后,最后经结晶、脱水得到。化学名称是邻-磺酰苯甲酰亚 胺。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2)
。
(3)
。
6.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 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 乙酸苯 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A Cl2,光照 ① B (C7H7Cl) O CH2OCCH3 D(乙酸苯甲酯) (1)写出 A、C 的结构简式: A: ,C: 。 稀碱溶液 ② C O CH3C OH,浓 H2SO4,△ ③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60张PPT)
越小 易程度 ________。第一电离能数值______,原子______失去一个电子, 越易 越大 越强 该元素的金属性______;反之第一电离能数值_______,原子 越强 越难 ______失去一个电子,该元素的非金属性就______。
(3)规律 最小 ①同周期:从左向右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稀有 最大 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______,总体呈现_________________ 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的变化趋势。 越来越小 ②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__________。 < ③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___ (即I1______I2_____I3…)。 < 大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
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负性
吸引电子 (1)含义: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__________能力的标度。元 吸引电子 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__________的能 强 力越____。 4.0 (2)标准:以最活泼的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_____作为相对
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3)规律 <1.8 ①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______,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 >1.8 般______,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
1s22s22p63s23p63d64s2。
3.特殊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如24Cr:先按原子轨道能量从低到高排列为 1s22s22p63s23p64s23d4,因3d5半充满稳定,因此需要将4s2 上的一个电子调整到3d轨道,得1s22s22p63s23p64s13d5, 再将同一层的原子轨道排到一起,得该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3
考纲展示(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知识整合第一课时考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1、几个概念(1)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 1 molH20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3)燃烧热:20 ℃、 101 kPa 时, 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反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KJ/mol”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不注明温度和压强,是在 298K 和 1.013*l05Pa 条件下进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
常用 s 、 1 、 g 、 aq 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稀溶液。
(3) △ H 与方程式化学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对应△ H 不要弄错,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小数或分数(4)在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后写下△ H 的数值和单位 ( kJ/mol )。
(5)当△ H 为“一”或“△ H < 0”时,为放热反应;当△ H 为“ + ”或“△ H >0”时,为吸热反应。
3、关于反应热点计算(1)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计算某些无法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知识梳理课件:2-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49张PPT)(鲁科版)
酸反应时 H+也得电子,故 Al 只属于是金属元素而不是两性元 素。
8.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研析:置换反应肯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 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9.胶体带有电荷 研析:胶体是一种分散系,所有的分散系都是电中性的,胶体 中的分散质——胶体粒子可能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胶体粒 子都带有电荷,如蛋白质胶体粒子就不带电荷。
1 . (2012· 山东高考卷 ) 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 解能力。选项 A,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选项 B,Mn2O7 为酸性氧化物,Al2O3 为两性氧化物,错误;选项 C, 催化剂能影响反应速率,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正确;选 项 D,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为混合物,错误。 答案:C
(2013· 淮南测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分类 组合 A B C D 碱 纯碱 NaOH 酸 H2SO4 CH3CH
2OH
)
盐 NaHCO3 NaCl MgCl2 石灰石
碱性氧 酸性氧化 化物 SiO2 Na2O Na2O2 生石灰 物 CO2 SiO2 SO2 SO3
NH3· H2 CH3CO O KOH OH HNO3
1.牢记 2 种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熟记 3 种分散系:溶液、浊液和胶体。 3.掌握 4 个性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介稳性、电泳和聚沉。 4.记住 6 个转化关系:金属+非金属→盐,碱性氧化物+酸→ 盐,酸性氧化物+碱→盐,酸+碱→盐,酸(或碱)+盐→盐,金属+ 酸→盐。
2014届高考化学冲刺讲义专题三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第3讲离子反应__氧化还原反应[主干知识·数码记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1)(2012·全国高考)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 +6H +===2Fe3++ 3H2↑。
( × )(2)(2013·四川高考)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 溶液:H2O2+2H ++2I -===I2+2H2O(√ )(3)(2012·北京高考)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 -3+Ca2++2OH -===CaCO3↓+CO2-3+2H2O 。
(×)(4)(2012·全国高考)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Al(OH)3↓。
(× )(5)(2013·四川高考)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电解 2Cu +O2↑+4H +(×)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1.正确拆分反应物及产物(1)拆分的三种情况:强酸、强碱、易溶性盐。
(2)不拆分的三种情况:①单质、氧化物、气体不拆分,用化学式或分子式呈现。
②弱酸(HF 、HClO 、H2S 、H2SO3、H2CO3等)、弱碱(NH3·H2O 等)等难电离物质应写化学式。
③难溶于水的物质[CaCO3、FeS 、BaSO4、Al(OH)3等]必须写化学式。
(3)微溶物的三种情况。
①作为产物析出时,写化学式,如2Ag ++SO2-4===Ag2SO4↓。
②作为反应物的稀溶液,应写离子形式,如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a2++2OH -+CO2===CaCO3↓+H2O 。
③作为反应物呈浊液时,应写化学式,如CO2通入石灰乳中:Ca(OH)2+CO2===CaCO3+H2O 。
2.注意反应物用量对产物的影响(1)存在多步反应。
如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当①氢氧化钡不足时: 2Al3++3SO2-4+3Ba2++6OH -===2Al(OH)3↓+3BaSO4↓。
2014届高考化学冲刺讲义专题十一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第11讲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供不开设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地市使用][主干知识·数码记忆]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2)(2013·福建高考)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3)(2013·江苏高考)78 g苯含C===C双键的数目为3N A(×)(4)(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5)(2012·山东高考)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二、必备知识掌握牢常见有机物或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及现象1.单官能团的特征反应2.糖类、蛋白质的特征反应三、常考题型要明了[典例](2013·海南高考)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己烯和环己烷[解析]A中,乙醇溶于水,甲苯比水密度小,溴苯比水密度大;B中,乙醇、苯燃烧火焰有明显差别,而四氯化碳不燃烧;C中,乙醇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且油层在上层;D中,苯和环己烷无法鉴别。
[答案] D[演练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解析:选A香叶醇的分子结构中含有CC,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香叶醇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4
A、氯
B、铁
C、硫
D、氮
6、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滴管中液体 A 滴入试管②中,与气体 B 充分 反应, 打开夹子, 可观察到试管①中 96℃的水立即沸腾, 则液体 A 和气体 B 的组合可能是( A、NaOH 溶液 饱和食盐水 氯气 二氧化硫气体 NO2 气体` ) B、
C、碳酸氢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A、非金属单质不可能置换出金属单质 物
C、非金属元素中,只有磷元素有不同的单质 D、白烯转化为红磷是化学变化 例 3、下列有关因果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因为盐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所以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 B、因为元素最高价态化合物有氧化性,所以磷酸具有强氧化性 C、因为 O2 转化为 O3 是吸热反应,所以 O3 比 O2 稳定 D、金刚石转变为石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因而是一个化学反应 例 4、通过化合反应不能制备的物质是( A、FeCl3 B、H2SiO3 ) D、NaHCO3
)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 Cl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 H2、NH3、Cl2、NO2 等 C、装置③中 X 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 NH3,并吸收多余 NH3 4、往 4.5mL 的某 AgNO3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pH=1 的盐酸,恰好将溶液中的 Ag 完全沉淀, 加入稀释,得到 pH=2 的溶液 50.0mL,则该 AgNO3 溶液的浓度为( A、 ) D、
二氧化碳气体
7、在 100mL 混合溶液中,HNO3 和 H2SO4 的物质的量 浓度分别为 0.4mol·L 和 0.1mol·L ,向该溶液中加入 1.92g 铜粉,加热,待反应完全后, 所得溶液中 Cu 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5mol·L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5
考纲展示1.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了解水的电离、溶液 pH 等概念3.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知识整合考点1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是在上述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同点是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二者的主要不同是在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要注意:( l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不导电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 2 )非电解质不导电,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 3 )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离子,否则不属于电解质。
如 CO2、 NH3、 Cl2等物质的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不是电解质,而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电解质。
2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注意:①电解质的强弱是由物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与任何外界因素无关。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
某些盐如 BaSO4等虽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相反,能溶于水的未必都是强电解质,如 CH3COOH 、 NH3·H2 O 等虽然能溶于水,但溶解时只有部分电离,故这些是弱电解质。
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
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如果某弱电解质虽然电离程度小,但离子浓度较大时,该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以较强。
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2)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方法规律以 25 ℃下强酸、弱酸的判断为例:1 . 0 . 01 mol / L 的酸 HA 溶液的 pH >2 ,说明酸 HA 在水溶液中没有完全电离, HA 是弱酸.2 .同 pH 的强酸、弱酸分别加水稀释相同倍数,溶液的 pH 变化小的是弱酸,变化大的是强酸.3 .同 pH 的强酸和弱酸,分别加等量相应酸的钠盐,溶液 pH 增大的是弱酸, pH 几乎不变的是强酸.4.pH 相同、体积相同的强酸和弱酸与碱( NaOH )完全反应时,耗碱量多的是弱酸,或与足量 Zn 反应产生气体多的是弱酸。
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六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116张PPT)
三条规律…………………………………………………………………………………………
1.对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的理解 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 消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新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外界 条件改变的方向。如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右移,
但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仍比原平衡时大;同理,若
解析
由图可知,随压强的增大,Z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
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即a+b>
c。随温度的升高,Z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 ΔH<0。 答案 C
必考点50 对化学平衡图像的考查
1.速率与时间的图像
此类图像揭示了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包括条件的改变)的 变 化 规律 ,体 现 了化 学平 衡移 动 的方 向等 。如 N2 + 高温、高压 3H2 2NH3 催化剂 ΔH<0,建立平衡后升高温度对
温度 催化剂
化学平衡的移动
正 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逆 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 向气体体积______的方 增大压强 向移动 a+b≠m 增大 向气体体积______的方 减小压强 向移动 不 a+b=m 改变压强 平衡____移动 吸热 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 向______反应方向移动 放热 降低温度 使用催化剂 平衡不移动
必考点49 对化学平衡移动的考查
1.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题目的一般思路
速率不变:如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使用催化剂 平衡不 程度相同 气体体积(或分子数目)无变化的 改 移动 v正=v逆 反应改变压强 变 条 速率改变 浓度 件 程度不同压强 平衡向减弱这种 v正≠v逆 (ΔV≠0的反应) 改变的方向移动 温度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应试技能1 重视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
4
和Al3+的溶液中逐渐加入Na2O2,可看作
Na2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然后化学将方 程式叠加,O~A段生成Al(OH)3,A~B段生成NH3。
答案
(1)第三周期ⅦA 族
(2)
(3)2NH3+3H2O2===N2+6H2O (4) (写 CH2===CH 2 害,属有毒物质,不能广泛用于食品
的增白,错误; B 项,葡萄糖可用于合成补钙药物如葡萄糖酸 钙,正确; C 项,聚乙烯塑料是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正确;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如84消毒液的主要成
分就是次氯酸钠,正确。
答案 A
能源问题与化学的联系
“节能减排”与“低碳”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在能源日 益短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同时也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以此为背景考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燃料的充分燃烧、能量的
正确运用的基础。我们对化学用语一定要理解准确、书写规
范。
准确使用化学符号语言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
电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
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 式等化学用语的正确理解,准确运用和规范书写是高考命题的 热点。
相互转化以及反应热等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应
予以足够的重视。
【典例2】 (2012·江苏化学,1)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
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
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 )。
A.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 D.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014年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2014高考化学必备专题——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考纲解读】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3.了解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5.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6.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7.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ⅠA和Ⅱ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电离能、电负性及其周期性变化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高考预测】本部分高考重现率几乎为100%,且常考常新,现将近两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有关考点试题分类如下:历年考查的重点是:①同位数概念;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③短周期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⑤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间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表现为单质及化合物的某些性质)的递变规律。
新教材增加的考点有:①核外电子运动的原子轨道和电子自旋;②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③核外电子排布三原理;④第一电离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并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⑤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____________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共有____个横行。
③把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元素按____________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列,共有____列。
2014高考化学考前训练9
) B、MgO+H2 D、2HgO
高温
4Al+3CO2↑ 3Fe+4CO2
Mg+H2O
高温
高温
2Hg+O2↑ )
例 2、某物质灼烧时,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钾的化合物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钾 B、该物质一定含元素钾 D、该物质一定是碳酸钾
-1
例 3、有镁铝混合粉末 10.2g,将它恰好溶于 500mL 4mol·L 的盐酸中,若要使沉淀的质量 -1 最大,则需加入 2mol·L 的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是( ) A、1000mL B、500mL C、100mL D、1500mL 例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2A、将少量 Na2O2 粉末加入到水中:O2 +H2O═2OH +O2↑ + B、向 AlCl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 +4NH4 +2H2O
2、钠、美、铝三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的 氢气 2.24L,则这三种金属的总物质的量可能是( ) A、0.050mol B、0.060mol C、0.100mol D、0.200mol 3、某铁的“氧化物”用 50ml 1.4 mol·L 的盐酸恰好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况下 56mL 的 Cl2,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Fe2O3 B、Fe5O7 C、Fe4O5 D、Fe2O4 4 、 某 溶 液 中 大 量 存 在 五 种 离 子 : NO3 、 SO4 、 Fe 、 H 、 X , 其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为
Au 分别以下五种情况:
(1)K→Pb 和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发生置换反应,产生 H2 逸出,如 Fe+H2S4 ═FeSO4+H2↑. (2)Al、Fe 单质遇强氧化性的浓硝酸、浓硫 ,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形成极薄的钝化 △ 膜,保护金属不再与浓酸继续反应。 (3)Cu→Ag 和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 4 ) Pt → Au 和强氧化剂混合酸(王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Au+HNO3+3HCl ═ AuCl3+2H2O+NO↑。 2、判断金属活动性规律的方法: (1)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越剧烈,该金属越活泼。 (2)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 (3)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该金属活泼性比另一种金 属强。 (4)两金属能构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5)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比后得电子 的金属阳离子对应的金属单质的活泼性差。
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知识梳理课件:4-2 铝及其化合物(51张PPT)(鲁科版)
【特别提醒】
(1)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时,要考虑离子之间的
2+ 3+ 反应顺序,如向含有 H+、NH+ 、 Mg 、 Al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4
NaOH 溶液,NaOH 先与 H+反应,再与 Mg2+、Al3+反应生成沉淀, 再与 NH+ 4 反应,最后才溶解 Al(OH)3 沉淀。一般是按生成水、沉淀、 气体的顺序反应。 (2)[Al(OH)4] 与 HCO3 的反应不属于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 而是 HCO3 电离出的 H 与[Al(OH)4] 发生的反应:
(3)制备 ①向铝盐中加入 NH3· H2O,离子方程式为: Al3 +3NH3· H2O===Al(OH)3↓+3NH4
+ +
②向四羟基合铝酸盐中通入少量的 CO2,离子方程式为:
2- 2[Al(OH)4]-+CO2===2Al(OH)3↓+CO3 +H2O
1.铝制餐具可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2.常温下,铝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制取氢气。
+
再结合生成沉淀消耗的 NaOH 的总量可以确定原溶液中 Mg2+的量。 【特别提醒】 (1)分析图像或作图时不仅要注意加入的酸或碱
的强弱,还要注意所加入的量和滴加的顺序,因为滴加的顺序不同 可能产生的现象不同。 (2)若产生的沉淀有多种,则应仔细分析相关量间的关系,要特 别关注沉淀是否同步生成,沉淀物是否溶于所加入的过量试剂中, 同时要注意横纵坐标的意义。
- -
考向一
“铝三角”的转化关系及应用
1.“铝三角”转化关系
2.应用 (1)制取 Al(OH)3 Al3 +3NH3· H2O===Al(OH)3↓+3NH4
+ +
[Al(OH)4]-+CO2===Al(OH)3↓+HCO- 3 (2)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命题趋势探秘】命题 规律考查内容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考查热度 考查题型 所占分值命题 趋势对于胶体知识,应重点理解胶体的特征和丁达尔现象,要注意渗析和丁达尔现象都是物理变化。
从命题的趋势看,有关胶体的试题有向着考查胶体性质及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靠近的趋势,试题的形式为选择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考查,也可以贯穿于填空、推断、实验、计算等各类试题之中。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以电子转移为核心的有关计算等等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高频考点聚焦】◇考点1物质的组成【基础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 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核心考点讲练】组成物质的微粒间关系【典例1】(2014·四川理综化学卷)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析: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A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错误;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C错误;葡萄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