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
第一章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
一、快速繁殖的概念
植物一般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繁衍后代。很多花卉、果树林木和一部分粮食作物,由于它们的高度杂合性,常通过扦插、埋条、压条、嫁接或种植特殊的营养器官等方法进行营养繁殖,从而得到和亲本遗传性一致的后代;有些种子休眠期特别长的作物,用营养繁殖可以加快繁殖的速度;某些多年生作物用种子繁殖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幼年期,如用成年植物材料进行营养繁殖,常可大大缩短生长期。这些都是无性的营养繁殖。用组织培养繁殖植物的技术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繁殖方式,现在一般称之为“快速繁殖技术”(rapid propagation)或“微繁殖技术”(mic-ropropagation)。它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包括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植物的方法。这可以看作是常规营养繁殖方式的一种扩展和延伸,它不但保持了常规方法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1)使用的植物材料极少,往往只要少量的茎尖、叶片、剪切段或其他器官就能在试管中建立起反复增殖的系统。这样就可以节省常规营养繁殖时所需要的大量母本植株和因栽培和保持这些母株所需的土地和人力,对于珍贵稀有的植物材料还可能做到不毁坏原有的植株。(2)由于每个外植体产生的芽或胚状体常多于常规繁殖方法,每一个繁殖周期又比常规繁殖短得多,一般只要1一2个月,加上可以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进行周年生产,所以繁殖速度往往比常规方法要高得多,繁殖的数量在一年中常可达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倍。另外,由于试管中芽、植株或胚状体的小型化和利用多层的集约化培养架,可以在有限的空间生产大量的植株。在实际应用中,某些技术较完善的作物,每平方米培养面积一年约可生产一万到几万株,一个熟练工人一年约可生产数试管苗。如萱草,从30个外植体开始,在1.8平方米的培养面积上,8个月可以生产二万棵试管苗。(3)由于快速繁殖是在无菌的容器中进行的,在繁殖过程中不受病虫的侵害。如果和去病源技术相结合,可以大量生产高质、均一的无病苗木,而这一点用常规方法是很难做到的。这样的无菌无病的试管苗在远距离的运输中和国际交流中都是极安全和方便的,既可以防止病害的传播又可以免去复杂的检疫手续。(4)对于某些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植株的表现型和从种子或常规营养繁殖方法得到的植株会有所不同,其性状要优于原植株。如波士顿蕨的试管植株由于不表现强烈的顶端优势而能形成更多的分枝,使植株形态更美观。非洲紫罗兰的试管植株呈莲座状,而用常规叶插方法得到的植株,叶柄长,整个植株更为直立,园艺性状也较差。
植物组织培养1-10章08.11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
广西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
杨美纯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一、植物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放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的过程。也称离
体培养或试管培养(In vitro culture or In test-tube culture)。
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材料不同可分为植株培养、器官培养、胚胎培养、细
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二、与植物组织培养有关的一些术语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与母体相同的全套遗传信息,都具有
分化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
3、分化: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停止分裂,形成具有各种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织和器
官的发育过程。
4、脱分化:也称去分化,指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的作用下改变原来的发展方向而重新
恢复分裂能力的过程。
5、愈伤组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中,细胞经诱导而脱分化,转变为具有分生能
力的细胞,这些细胞持续分裂增殖所形成的组织。
6、再分化:指细胞脱分化后形成的愈伤组织或胚性细胞团,在合适条件下重新分化形成具
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器官或胚状体的发育过程。
7、胚状体:指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中,由非合子细胞诱导分化所形成的具有胚芽、
胚根、胚轴的胚状结构。
8、胚发生:培养物通过与受精卵(合子)相似的发育方式形成胚状结构的过程。
9、无性系(Clone):又称“无性繁殖系”、“克隆”,指由同一个外植体培养而得到的
第一章(1)概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分生组织
百度文库组织
胚乳
种子 子叶
成熟组织 花梗 胚珠
胚 胚轴
原生质体
花粉
子房 花器 花托
花药 苞片
果实
根茎
芽
叶 幼苗
叶柄
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类型?
1.根据培养基状态分类
培养基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半固体体培养
静止培养 旋转培养 纸桥培养 振荡培养
固体培养 振荡培养
液体静止 培养
纸桥培养
植物组培有哪些类型?
激素对器官或愈伤组织的影响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1. 植物组织培养与常规无性繁殖有何区别?
2. 名词解释:外植体、细胞全能性、愈伤组织、脱分
化、再分化、胚状体。
?
3. 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类型?
4. 根据根芽激素理论,说明应怎样调整生长素和细胞分 裂素的比例,才能促使愈伤组织再分化?
5. 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有几种方式?
三、根芽激素理论 外植体
根和芽的分化由生长 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 值所决定,二者比值 高时促进生根;比值 低时促进茎芽的分化; 比值适中则组织倾向 于以一种无结构的方
式生长。
脱
分 化
高生长素(如2,4 -D)
形成愈伤组织
再
分 化
高(细胞分裂素/生长 素)
分化成芽 分化成根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笔记【最新】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 培养在人1:培养基上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生长,分化,增殖,甚至长出新的植株的过程和技术。
外植体:在无菌条件下,离体培养于人工培养基上的,用于达到某种培养目的的原始植物材料C
培养基:根据植物营养原理和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要求而人匚配制的营养基质即为培养基。
细胞全能性:植物体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该植物全部的遗传信息,在合适的条件下,具有形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脱分化:一个成熟细胞恢复到分生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的现象。
再分化:是脱分化细胞重新恢复细胞分化能力,沿若正常的发育途径,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C
二、组织培养的类型,不同分类依据
(根据培养材料不同)可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或原生质休培养5类:(根据培养目的)可分为试管嫁接,试管受精,试管加倍,试管育种等:
(根据培养方法)可分为平板培养,微室培养,悬浮培养,单细胞培养等:
(根据培养过程)可分为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
(根据培养基类型)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三、三个发展阶段的关键人物
1,haberlandt-一于1902年提出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被称为“组织培养之父”。
2,white—于1943年出版《植物组织培养手册》。
3,murashine和skoog -- 在1962年筛选出MS培养基。
四、植物全能性表达的过程
培养一►脱分彳~再分化一培养
五、组织培养的特点:
1、植物基础学科研究的良好系统。
植物生物技术-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构建与无菌操作技术
第—节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设计
组织培养实验室主要包括:.器具的清洗 干燥和保存
■器具的清洗、干燥和保存
1、 准备室
・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
2、 无菌操作室(接种室)■生理生化测定等
3、 培养室
4、 温室
5
第—节
2、无菌操作室(接种室)
•是开展组织培养研究包括接种、继代、细胞融合等的场所
■主要设备:空调、培养架、灯光、 除湿机、换气扇等
■ 作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34
(三)有机营养成分---糖类
■ 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和 ■ 使用浓度为2%-5% ■ 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调节培养基中的渗透压
(三)有机营养成分-一维生素
♦硫胺素(VB1 )—般认为是一种必需的成分 ♦毗哆醇(VB 6),烟酸(VB 3 ),泛酸钙(VB5 )和肌醇也都
(二)无机盐类
■ 大量元素:氮(N)、磷(P )、钾(K )、硫(S )、钙(Ca) 、镁(Mg)
■微量元素:铁(Fe)、锰(Mn )、铜(Cu )、锌(Zn)、硼 (B )和铝(Al )
■ 浓度大大于于0.0.5m5mmomlo/Ll的/元L 素为大量元素, 素为微微量量元元素素
小于 0.5mmol/L 的元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构建 与 无菌操作技术
第一章
本章主要内容
第1章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植物
体切面上产生。
6.胚状体 (embroid )
对应于种子胚而言,在离体培养过程中产 生一种形似胚(具有明显的根端和芽端), 功能与胚相同的结构。
五、微(快)繁步骤 (micropropagation)
母株(完整)
外植体(母体的一部分)
接种到培养基上 长芽(继代增殖) 长根(试管外生根亦可) 练苗,驯化
完整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过程
初 代 培 养
继 代 培 养
生 根 培 养
驯 化 移 栽
1.初代培养:
芽、茎段、叶片、花器
等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
件下诱导愈伤组织、侧 芽或不定芽、胚状体的 过程。
2.继代培养:
更换新鲜培养基来繁殖同种类型的材料(愈伤组织、 芽)。
3.生根培养:
将芽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成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1904年,Hanning培养萝卜和辣根菜的胚成功;
1912年,Haberlandt的学生科特(Kotte)和美国的罗
布林(Robins)在根尖培养中获得了组织培养的成功 。
Kotte采用了无机盐、葡萄糖、蛋白胨、天冬酰胺,及添加
各种氨基酸的培养基。Robins用含无机盐、葡萄糖或果糖 的琼脂培养基,培养了长度为1.45-3.75cm的豌豆、玉米和
二、细胞学说的提出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J.Schleiden, (1804—1881)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 (1810—1882) 创立了细胞学说。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第一章绪论
1.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
狭义概念:1936年White提出,指分离一个或数个体细胞,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在无菌试管的适当条件下培养的技术.
广义概念: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广义和狭义概念有何区别?
组培范围不同,即外植体范围不同
与组织培养有关的几个概念
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可以用于组织培养的组织或器官。愈伤组织:原是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织培养中,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状态的薄壁细胞
外植体: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可以用于组织培养的材料。
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涵义
①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外植体、培养基和培养容器等都必须经过灭
菌处理,各项操作都须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
②组织培养在多数情况下是利用成分完全确定的人工培养基进行的,因此植物材料处于异养状
态。
③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可以是植物的器官、组织,也可以是单个的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它们都
处于离体状态下。
④组织培养的目的是最终实现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再生成为完整植
⑤组织培养物通过连续继代培养可以不断增殖,形成克隆;通过改变培养基成分,特别是其中激素的种类和配比,还可调控培养物的状态和发育方向,达到不同的实验目的。因此,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组织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⑥组织培养是在封闭的容器中进行的,容器内气体和环境气体通过瓶塞或其他封口材料可以进行交换,但水分不易散失,容器内的相对湿度通常情况下几乎是100%,因此组培苗叶片表面一般都缺乏角质层或蜡质层,而且气孔保卫细胞不具正常功能,气孔始终都是张开的。
《植物组织培养》课件PPT第1章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知识
1937年:White发现3种B族维生素(吡哆醇、硫胺素、烟酸) 和IAA对植物生长有用
植物组织培养条件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无机、有机营养、植 物激素)、一定的温度、空气、光照、适合的PH、无 菌环境等。
植物激素控制理论: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可控制器官的分 化:高-茎芽的分化;中-诱导愈伤组织;低-根的形成)
四、植物组织培养特点
①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质和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摆脱了大自然中 四季、昼夜的变化以及灾害性气候的不利影响,且条件均一,对植物生 长极为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
五、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四个阶段
• • • •
探索阶段(1902-1929年) 组培方法和定义的建立阶段(1930-1939年) 细胞全能性的证实阶段(1940-1959) 组培技术和理论迅速发展阶段(1960-今)
1. 探索阶段(1902-1929年)
Haberlandt:
基础: 细胞学说 贡献: 提出细胞全能性假设 实验-检验细胞学说
4.4 组织及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
植物组织培养(全)
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知识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花药、胚珠、形成层、皮层、胚乳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花粉等)以及去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甚至幼小的植株,放在无菌条件下,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在培养基上对其进行克隆,使其生长、分化并成长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可称为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组织培养的生理依据1.细胞全能性学说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只是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把这些细胞从植物体其余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也就是说必须使部分细胞处于离体的条件下。二是要给予它们适当的刺激,即给予它们一定的营养物质,并使它们受到一定的激素的作用。全能性体现的两个过程一个已分化的细胞要表现它的全能性,必须经历两个过程,即首先要经历脱分化过程,然后再经历再分化过程。再分化的过程有两种方式: 一是器官发生方式 二是胚胎发生方式 2.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培养基中的关键性物质,用量极少,但起着十分重要明显而调控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多种,它们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不同的作用。(1)生长素用于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体细胞胚的产生以及试管苗的生根,更重要的是配合一定比例的细胞分裂素诱导腋芽和不定芽的产生。常用的生长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 (NAA)、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IBA)等。作用强弱顺序:2,4-D>NAA>IBA>IAA。(2)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延迟组织衰老,增强蛋白质合成,促进侧芽生长及显著改变其他激素作用的特点。常见的细胞分裂素有:2—异戊烯腺嘌呤(2-iP)、玉米素(ZT)、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激动素(KT)、苯基噻二唑基脲(TDZ) 。作用强弱顺序: TDZ > 2—ip>ZT>6—BA>KT。(3) 赤霉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应用的仅有GA3一种,它是一种天然产物,能促进已分化芽的伸长生长。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脱落酸(ABA)、乙烯利(CEDP)等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 大时有利于根的形成,这时生长素起主导作用;比值小时,则促进芽的形成,这时细胞分裂素起主导作用。 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器官或胚胎→完整植株组织培
植物组织培养第一章绪论
优点:营养成分得到充分利用,产生的有害物质 能及时清除
液体培养
摇床
双相培养:固体、液体混合培养,协调 了固体、液体培养的优缺点
六、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优越性)
1、试验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特性一 致;
2、成本低,效率高; 3、环境条件可控,误差小; 4、生长快,周期短,可重复性强; 5、可连续运行、周年试验或生产,利于自
继代培养
初代培养
继代培养
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
不断地继代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三)
培养基的 物理状态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双相培养
固体培养:加入琼脂等凝固剂使培养基成固体状 态的培养。 优点:是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能 较好地固定培养物。
缺点:但养分分布不均,营养成分不能得到充分 利用,生长速度不均衡,并常有褐化中毒现象发 生。
原理: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 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 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植物 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2、外植体:从健康植株的特定部位或组织,如 根、茎、叶、花、果实、胚珠、花药和花粉等, 选择用于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称之为外植体。 供离体培养用的植物器官统称外植体。
7、培养条件:人为控制。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四要素
(1)无菌 (2)培养材料: ①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②组织: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
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 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
(3) 了解组织培养发展史;
(4) 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茎
尖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细
胞(如大孢子、小孢子及体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控制
的环境里使其再生形成完整的植株。亦可称为无菌培养、离体培养、
试管培养。
根据培养基的形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液体培养又可分为悬浮培养、振荡培养、旋转培养等。
外植体(explant):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植物体上切取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以及各种组织和细胞统称为外植体。
愈伤组织:植物局部创伤后或在组织培养中,当已分化的细胞恢复了细胞分裂能力,而增殖形成的无组织结构、无器官分化的薄壁细胞团。
在组织培养中,先由外植体增殖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它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可能从其再分化出具一定结构及功能的器官,如根、茎、胚状体或重新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1.植物培养
植物培养是指幼小植株的培养。
例如兰花,兰花及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特殊,种子成熟之后没有胚乳,需要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繁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只要营养成分合适不需要真菌共生,兰花种子也能萌发。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圆球茎,经过一个月
植物组织培养 第一章 绪论.
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 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植物 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2、外植体:从健康植株的特定部位或组织,如
根、茎、叶、花、果实、胚珠、花药和花粉等, 选择用于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称之为外植体。 供离体培养用的植物器官统称外植体。
优点:营养成分得到充分利用,产生的有害物质
能及时清除
液体培养
摇床
双相培养:固体、液体混合培养,协调 了固体、液体培养的优缺点
六、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优越性)
1、试验材料来源单一,无性系遗传特性一
致; 2、成本低,效率高; 3、环境条件可控,误差小; 4、生长快,周期短,可重复性强; 5、可连续运行、周年试验或生产,利于自 动化控制。
培养对象
细胞培养
组织培养
器官培养
1、植株培养:对完整植 株材料的无菌培养,如 幼苗及较大植株的培养。
植株培养
2、胚胎培养:从果实或子房中分离出未成熟
或成熟的胚的无菌培养。
胚胎培养
胚胎培养的 人工种子
白菜 白蓝
白菜 甘蓝 甘蓝
3、器官培养:对植物根、茎、叶、花、果实
的无菌培养。(常用)
实例:非洲紫罗兰的组织培养
4、组织培养:对植物体所有组织如分生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
3、pH值对培养基的硬度有影响,pH过高培养 基变硬,pH过低培养基不能凝固,所以要调 整好培养基的pH值; 4、材料脱毒时不要在酒精中停留过长时间, 以免材料被杀死。 5、所有制备好的溶液和试剂瓶上都要有标签, 注上名称、浓度、消毒与否和制备日期。
第六章 组织培养实验室设置及设备介绍
(1)实验室设置
第三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1) 植物组织培养: 在无菌培养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 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 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 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的培养 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 理论依据: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植物机体的每个细胞 都含有该物种全套的基因组,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 的潜力。
常用灭菌剂使用浓度及效果比较表
植物组织培养消毒与接种示意图
无菌苗培养
(1) 愈伤组织与不定芽的诱导培养 选用合适的培养基分别对植物材料进行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 (2) 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是继初代培养之后的连续数代 的扩繁培养过程。目的是繁殖出相当数量的 无菌苗。
(3) 生根培养 当无菌苗长到2厘米左右时,选用生根 培养基对无菌苗进行生根培养。 (4)材料的移栽及温室培养: 炼苗:先在外界环境闭瓶锻炼3天,再开 瓶锻炼3天(以培养基上开始长出菌为宜)。 移栽:去净培养基,可先在灭过菌的珍 珠岩或蛭石上培养使根系发达再转移到土壤 中。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原理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一个细胞一旦沿着某一条特定的途径分化发 育后,一般不会再回复到未分化状态,但在组织 培养条件下,可能发生脱分化和再分化。 Totipotency:Each cell of a multicellular organism contains all of the genes needed to form the whole plant.
(3)肌醇
作用:适当使用肌醇,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以 及胚状体和芽的形成。对组织和细胞的繁殖、分 化有促进作用,对细胞壁的形成也有作用。 又叫环己六醇,在糖类的相互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使用浓度:一般为lOOmg/L,
(4)氨基酸 (almino acide)
作用:是很好的有机氮源,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 用。 种类:最常用的是甘氨酸,其他的如精氨酸、谷 氨酸,谷酰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等。 使用浓度:为10—200mg/L。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技术
一、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二、培养基及制备 三、无菌技术 四、培养环境
一、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1. 外植体的类型 分生组织 带芽外植体 胚 雌雄配子体
2. 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取材植株预栽培 取材植株的预处理 培养材料的贮藏 外植体的预处理 外植体的消毒、灭菌 外植体的切离和接种
植物组织培养-绪论
厥类植物
盆栽及 切花植 物的繁 殖
珍贵树种
无菌苗快速繁殖
无菌苗驯化
组培苗驯化移栽
茎、芽和小 植株的规模 培养
经济植物快速繁 殖
通过茎尖培养 生产脱毒健康 种苗:如草莓、 香蕉、 甘蔗、 马铃薯、大蒜 等。
virus-free tissue 茎尖培养脱毒
脱毒马铃薯种薯生物反应器液体培养
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
体胚液体培养
不同类型液体培 养装置
液体培养体系
菠萝种苗液体培养系统
丹参 毛状 根培 养
分类属性
按培养材料 按培养方式
培养类型
器官培养 胚胎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液体培养 固体培养
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理论准备阶段(探索阶段)(源自文库0世纪30年代前)
一.1667年,虎克(R. Hooke)发现细胞;1756年,Duhamel发现了愈伤 组织形成。
完整植株培养(Plant Culture):对幼苗和较大植株等的培养。 胚胎培养(Embryo Culture):包括成熟胚、幼胚、子房、胚珠等的培 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包括离体根、茎、叶、果实、种子、花器 官的培养。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如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指对单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进行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Protoplast Culture):指对去掉细胞壁后所获得的原生 质体进行培养。
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二是要给予它们适当的刺激,即给予它们一
定的营养物质,并使它们受到一定的激素的
作用。
一个已分化的细胞要表现它的全能性,
必须经历上面所说的两个过程,即首先要经
历脱分化过程,然后再经历再分化过程。在 大多数情况下,再分化过程是在愈伤组织细 胞中发生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再分化可以 直接发生在脱分化的细胞当中,其间不需要
作用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对离体细胞生长和分
化的控制,从而初步确立了组织培养的技术体 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迅速发展阶段(60年代至现在) 据罗土韦统计,在60年代初期,全世界还只有 十几个国家的少数实验室从事组织培养研究,但到 了70年代,组织培养领域仍然空白的国家已经屈指 可数。60年代以来组织培养技术所以得到了迅速发 展,一方面是由于有了前60年建立的理论和技术基 础;另一方面是由于这项技术开始走出了植物学家 和植物生理学家的实验室,通过与常规育种、良种 繁育和遗传工程技术相结合,在植物改良中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若干方面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 济效益。60年代以来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概括起 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958年,Wickson和 Thimann指出,应用外源细胞分 裂素可促成在顶芽存在的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的胞芽的生 长。这意味着,当把茎尖接种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 上以后,可使侧芽解除休眠状态,且能够从顶端优势下解 脱出来的不只是那些存于原来茎尖上的腋芽,此外,还有 由原来的茎尖在培养中长成的侧枝上的腋芽,结果就会形 成一个郁郁葱葱的结构,里面包含了数目很多的小枝条, 其中每个小枝条又可取出来重复上述过程,于是在相当短 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成千上万的小枝条。当把这些小枝 条转移到另外一种培养基上诱导生根以后,即可移植于土 壤中。后来,Murashige发展了这一方法,制订了一系列 标准程序,把这一方法广泛用于到花卉和果树的快速繁殖 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设计
4
一、准备室
作用:材料、培养器械的清洗、培养基准备、灭菌等的 准备工作。
✓ 普通化学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化学药品。 纯水仪、冰箱、移液枪、过滤灭菌器、电炉、微波炉、 磁力搅拌器、低速台式离心机、电脑等 。 作用:配制培养基。
✓ 洗涤室:清洗、贮存器皿设施、鼓风干燥箱等。 作用:玻璃器皿、用具和培养材料的洗涤。
29
⑤ 马铃薯萃取液:多用于壮苗的培养,在使用时可将马铃薯 去皮、切碎、水煮20一30分钟,然后将滤液加入培养基中, 其用量通常为100—200g/L。当培养基中添加了马铃薯萃 取液后,可以对pH产生缓冲作用,试管苗也生长得更为健 壮。
⑥香蕉:多用于兰花的组织培养,将成熟香蕉果肉捣烂后, 添加到培养基中,用量150—200g/L。香蕉果泥可缓冲培 养基的pH,对外植体的分化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2. 继代培养基: 诱导出愈伤组织后,使愈伤组织 能不断地生长下去的培养基。
32
3. 分化培养: 由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小苗(幼芽或胚状体)
的培养基。
• ① 不加任何激素的基本培养基,即可诱导分化。 如水稻、珍珠粟、甘蔗等植物。
• ② 加较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和少量生长素培养基。 如烟草、矮牵牛、四季海棠、天竺葵、菊花、 倒挂金钟等组织的分化。
19
三、无菌操作:
1. 接种室以及工作台灭菌:紫外灯30分钟,用时一 定要关闭它。
2. 工作台消毒:70%乙醇,用小型喷壶消毒或棉球 擦拭。
3. 点燃酒精灯,开启灭菌器,对使用器械进行烧烤灭 菌。器械冷却后方可使用。
20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置
一、培养基成分
( culture medium:维持离体细胞生存和生长的溶液)
新的玻璃器皿:0.1﹪HCl浸泡12小时,洗衣粉、自来水洗、蒸馏水冲。 污染的玻璃器皿:要先高压灭菌后,然后再刷洗。要避免交叉污染。
17
二、灭菌方法:
1. 干热灭菌: 利用鼓风干燥箱(烘箱)进行烘烤灭菌的方法。箱内温度控 制在150℃,120min。玻璃器皿.
2. 湿热灭菌: 利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一般温度为121℃,压力0.1MPa, 消毒15~20min。培养基灭菌.
28
4、 附加物类 常用附加物类有: ① 琼脂(Agar): 组织培养支持物.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
它是一种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从红藻等海藻中提取, 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 体状的凝胶。在固体培养方式中不可缺少。一般用量为 0.5%~1.0%,有固体条状和粉状两种。 ② 琼脂糖(Agerose):可改善培养物的供氧状况。 ③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维生素C(Vc)以及硝酸银 等,可防止培养材料的褐变. ④ 活性碳(AC):具有吸附能力,减少有害物质的影响,如 可防止酚类物质污染而引起组织褐化死亡。也有利于某 些植物生根 .用量1-5%.
27
③ 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多效唑(PP333)等 生长调节物质也在组织培养中应用。
GA3—主要用于促进试管苗的生长。 ABA—体胚的发育成熟。 PP333—促进壮苗。
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诱导外植体脱分化产生 愈伤组织及促进培养物生长,诱导根器官的分化。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诱导不定 芽和胚状体的分化和形成,延缓组织衰老,增加蛋白质合 成。
5
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
6
✓灭菌室: ①高压蒸气灭菌装置:如立式、卧式和手提式灭菌器。
作用:培养基、器械、棉塞、无菌纸等灭菌消毒
USING THE AUTOCLAVE TO STERILIZE MEDIA, GLASSWARE OR OTHER LAB UTENSILS
高压灭菌设备 7
② 细菌过滤器:用于液体培养基灭菌装置。
主要有: 1、无机盐(inorganic elements):包括大量元素(N,P, K,Ca、S、Mg),微量元素(Fe、Mn、Zn、B、Mo、 Cu、Cl、Co、I)。 2、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 :碳源(糖类), 维生素类,有机含氮化合物。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 落酸等。 4、 附加物类:琼脂,活性炭,椰乳,硝酸银等。
工作原理:
利用鼓风机驱动空气 遁过高效过滤器除去 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使空气得到净化。 净化空气徐徐通过工 作台面,使工作台内 构成无菌环境。
10
11
三、培养室
作用: 进行材料的培养的场所。 其大小、规模可根据工作性质设定。以充分利用空间和 节能为原则。
设备: 可调控光、温、湿度等设备。 还有固定式培养架、转床、摇床。 适用于器官(芽、茎、花药等)、愈伤组织、细胞和原 生质体的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34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拟南芥愈伤组织器官分化的影响
35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褐斑伽蓝叶片器官分化的影响
6-BA 0.5mg/L
NAA 0.5mg/L
36
(三)培养基按其物理性质划分为:
• 固体培养 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使液体培养基固化,一般 用于组织或器官培养.
3. 熏蒸灭菌: 利用药物熏蒸以达到灭菌的目的。用甲醛内加入高锰酸钾、 百菌清、硫磺熏蒸。用3%来苏尔溶液或1%漂白粉水溶液, 或0.2%过氧乙酸溶液喷洒、拖擦地板。培养室、接种室灭 菌.
18
4. 过滤灭菌: 使溶液通过夹有微孔滤膜的漏斗,滤膜孔径需选用0.3~ 0.45μm。在无菌环境下,用真空泵抽滤,其滤液为无菌。 液体培养(不耐高温活性物质)
12
培养细胞或组织的各种器皿
13
1
2
3
4 14
四、细胞学实验室:
作用:细胞学和组织学观察。 需备有高倍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各种相机、 恒温箱、切片机、恒温水浴、滴瓶、染色缸、载玻片、盖玻 片等。
15
五、温室: 作用:培育组织与细胞培养出来的材料,组培苗的移栽锻炼。
16
第二节 基本操作
• B5培养基 铵的含量较低。在豆科植物上应用最多。 培养大豆细胞和组织培养设计。
• White培养基 成分比较简单,无机盐和糖的用量低。
31
(二)培养基按试验目的分为:
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1. 诱导培养基 (脱分化培养基): 外植体诱导发 生愈伤组织的培养基。
水稻诱导愈伤组织时加2.4-D;而烟草、胡萝卜 既需生长素,又需细胞分裂素。
24
② 维生素类
作用:直接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的形成、蛋白质、脂肪代谢等重要生 命活动。
VB1(Thiamine-HCl, 盐酸硫胺素)参与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转化,促进 生长素诱导不定根的发育。用量10mg/L。
VB5 (Nicotinic Acid,烟酸 ),可促进培养物生长。烟酸是尼克酰胺的前 体,尼克酰胺核苷酸是脱氢酶辅酶NAD+、NADP+的成分。用量 1mg/L。
5. 药剂灭菌: 用70~75%酒精、0.1~0.2%升汞、10%的次氯酸钠、新 洁尔灭、Clorox等药剂灭菌的方法。培养材料灭菌。
6. 烧灼灭菌: 用酒精灯烧灼达到灭菌的目的。接种器具灭菌。
7. 射线灭菌: 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灭菌。照射时间一般为15~30min。 接种时应关闭紫外灯。室内灭菌。
大家好
1
第一章 实验室与基本操作
2
第一节 实验室及其基本设备
• 实验室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的目的和规模: 1. 以工厂化生产为目的,实验室规模太小,则
会限制生产影响效率。 2.在设计组织培养实验室时,应按组织培养程
序来设计避免某些环节倒排,引起日后工作混乱。 •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的。要做 到无菌的条件,需要一定的设备、器材和用具,同 时还需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
VB6(Pyridoxine-HCl,盐酸吡哆醇)参与植物氮代谢,促进愈伤组织生长、 提高愈伤组织分化能力、促进培养物生长。用量1mg/L。
叶酸(VB9)促进培养物生长,参与嘌呤、嘧啶合成。
VB12(生物素VH)培养物也有促进作用。
肌醇(Myo-insotol , 环己六醇):具有帮助活性物质发挥作用的效果,可 提高VB1的效应。同时对促进培养物的生长,胚状体及芽的形成有良好 作用。
• ③ 只加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如豌豆、油菜、 小麦等。
33
4. 生根培养基: 诱导再生小苗生根的培养基。
① 在无任何生长激素的基本培养基中就可生出良 好的根系。如烟草、红薯、草莓、枸杞等。
② 有些需加入少量的NAA、IAA或IBA以诱导根。
③ 有些需要减低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如用MS 培养基中1/2或1/4的无机盐诱导生根,常可获 得良好的效果。
细菌过滤器
8
二、无菌操作室
作用: 进行植物材料分离接种的重要场所,需长时间的无菌操 作,对组织培养成功起关键作用。
试验设施: 超净工作台 紫外灯 固定式和移动式载物台 消毒器、广口瓶、酒精灯、酒精棉、机械支架 手术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等
9
超净工作台 (a laminar flow hood)
用量:一般50~100mg/L。
25
③有机含氮化合物
氨基酸:常用的为:甘氨酸及酰胺类物质。 如谷氨酰胺(Glutamine),天冬酰胺和多种氨基酸 混合物。水解乳蛋白(Lactalbumin hydrolysate, LH)、 水解酪蛋白(Casein hydrolysate,CH)。
26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① 有机碳源:即糖类。 作用: 维持培养基的合适渗透压对初生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完整性有 十分重要作用。另外,糖类也是合成有机物的碳源。
最常用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多糖、可溶性淀粉和糊精。 作为氮源,蔗糖一般浓度为2%~3%。
糖的浓度影响组织分化类型: 在高浓度(3%~4%)的蔗糖有利于韧皮组织分化; 低糖浓度(1.5%~2.5%)时,仅生长出木质部; 适中浓度时形成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
22
微量元素 主要包括Fe、Mn、Zn、B、Mo、Cu、Cl、Co、I
等。 植物对这些元素需要量甚微,稍多会发生毒害。
Fe是用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对组织中叶绿素的 合成和延伸生长起重要作用。
铁常以FeSO4和乙二胺四乙酸钠(Na2-EDTA)的螯 合物存在于培养基中。
23
2、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
一、洗涤方法
1、重铬酸钾洗液:
饱和的重铬酸钾洗液:43克重铬酸钾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中(饱和溶 液)。按1:1体积比将浓硫酸缓慢地倒入饱和重铬酸钾水溶液中。
流程:
(12h)
水洗 → 晾干 → 重铬酸钾洗液 → 自来水冲净 、蒸馏水洗两次 → 干燥
2、洗涤剂:洗衣粉、洗液
3、超声波洗净器:小型玻璃器皿,顽固性污渍。超声波除污。 (要加水)
⑦椰乳:Coconut milk, CM。用于较难培养的植物材料的 培养基中。可将椰子的液态胚乳取出、或高压灭菌,或无 菌过滤。使用浓度100-200mL/L。
30
二、培养基的种类
(一)常用的培养基 • MS培养基
无机盐数量适宜,硝酸盐、钾和铵盐的含量比其他培养基 高。
应用最广泛。主要用于园艺植物、木来自百度文库植物、花卉、蔬菜 等的组织培养。
①生长素: 吲哚乙酸(IAA):在培养组织中有吲哚乙酸氧化酶,可使IAA解 体,而且也可在光下分解,用量稍高。 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用量 低(0.1~2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作用比IBA和NAA强。
②细胞分裂素: 激动素(Kinetin, KT) 6-苄基腺嘌呤(6-Benzyladenine, 6-BA) 玉米素(Zeatin, ZT) 2-异戊烯基腺嘌呤(2-Isopentenyl adenine, 2iP) 噻重氮苯基脲(Thidiaznron, TDZ)(噻苯隆)
21
1、无机盐(inorganic elements)——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① N:用量最多。常用的有硝态氮和铵态氮,KNO3、
NH4NO3植物组织 从培养基中吸收氮后形成蛋白质。 ② P:在植物组织培养在的细胞增殖分化大量需要。主要 从NaH2PO4、 KH2PO4供应。磷参与核酸、能量代谢。 ③ K:直接影响培养物中酶的活性。主要由KCl、KNO3或 KH2PO4供应。 ④ Ca、S、Mg: CaCl2、Ca(NO3)2作为Ca来源, MgSO4作为S和Mg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