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二真题以及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

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版)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
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 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由浅至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 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 D. 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 中心区,沙尘沉降D. 边缘区,沙尘沉降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四川卷试题真题以及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四川卷试题真题以及答案对外交流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
回答12~13题。
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
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答案】:A13.隋唐时,中印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
下列人物中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甘英B.玄奘C.一行D.鉴真【答案】:B1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答案】:A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
回答16~17题。
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答案】:D17.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
下述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18.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
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19.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法国采取了激进的斗争方式,对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产生了多方面影响。
十年(2010-2019)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 :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4 古代和近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教育考点一: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科技成就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考点三:文学成就考点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考点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考点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18年全国卷ⅠT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2.(2018年全国卷II T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3.(2018年江苏卷T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
”“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
”这说明,元曲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 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10年全国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含答案)语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0课程标准卷,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臵。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历史】2010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2(解析)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2010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历史分类汇总必修2(解析)整理张彦华2010年新课标高考涉及到历史的共有13套试卷,即山东文综卷、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全国文综卷、上海文综卷、上海历史卷、广东文综卷、江苏历史卷、海南历史卷、福建文综卷、安徽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北京文综卷。
因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分类汇总时,以人教版的教材体系为主。
答案有详细解析。
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
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
4.(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A.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B.井田制得以恢复C.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D.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A 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5.(2010江苏历史卷,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邮箱:zxjkw@ 第 1 页共 31 页。
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石器时代,人类引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
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8.穆统治着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
2010年高考全国卷II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 金德B.木德C. 水德D.土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的问题。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本题的关键词是“禅让”。
而“禅让”是指古代帝王让位给有才能的人,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
根据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火德”后应为“土德”。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
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 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 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解析】据史实,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故本题答案为C。
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
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C. 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的许多诗文作品。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解答: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故A不符合史实;其次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故C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第三,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
历史高考真题——历史海南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解析:C。
“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体现了墨家“非攻”的思想。
2.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A.秦朝B.隋朝C.宋朝D.明朝解析:D.历代封建王朝建立的方式有外戚宦官、大将夺权夺权等。
明朝是在经过元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政权。
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解析:C.租佃关系是伴随着土地兼并而出现的,宋代以至到明清逐渐普及;从农民人身衣服关系的松弛、生产积极性提高,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身份提高,生产自主权也大大提高。
4.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解析:B。
分权的目的是集权,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化相权来加强皇权.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解析:C。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4分)1.(4分)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2.(4分)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
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3.(4分)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
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4.(4分)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5.(4分)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谓《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后山把菊花看。
”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
以其日祭天。
伴使把菊逼酌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6.(4分)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7.(4分)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8.(4分)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卷02 中国近现代史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2·中国近现代史一、中国近现代的政治(2022·全国乙)1.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
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材料体现的是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2022·全国乙)2.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
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给了其他阶级一定的权利,拉拢其他阶级,共同为抗战服务,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抗战,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党的中心工作的变化,排除C项;1944年才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时间不符,排除D项。
高中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及含答案解析

2017 高考历史全国 2 卷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表示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应了A.地区地点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使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情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进商业繁华25.《史记》《汉书》均为私人撰著。
魏晋此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身参加,这反应出官修史册A. 记录的真切性B.评论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说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讽南方人的品茶风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商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接踵。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一致使南茶开始北运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涨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禁止宦官念书识字 , 但后期宦官念书识字渐渐制度化 , 士医生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合适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能够推知 , 明朝中后期A.中枢决议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益日趋衰败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 宦官掌握决议权益28.1879 年以前 , 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 其实不讨取原价分文” : 今后造船所用资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 采纳”协造”方式生产 . 这类变化反响了A. 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向显然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窘境29.1913 年,《申报》刊登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以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因为广成功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热销。
这反应出当时A. 新文化运动影响日趋宽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髦C.改进社会民俗成为公民共鸣D. 广成功为推进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成功后,山东依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小孩团等中国共产党的民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依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 1% 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应出A.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 工农武装盘据场面已经形成C.一致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 国共力量对照变化趋向增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重生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 2001 年增加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样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加。
2010年高考全国卷二理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l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23 Mg24 S32C135.5 K39 Ca40 Ni59 Cu64 Bal37 Lal39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O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
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 B.乙C.丙 D.丁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 .22Na O 的电子式为B .106g 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2CO 为112L (标准状况)C .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8.分子式为362C H 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 .3种B .4种C .5种D .6种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 .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10.把500 mL 有2BaCl 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 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 离子完全沉淀。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 Word版含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24 全国卷开放式新题型1.(2019年全国卷Ⅰ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
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
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
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比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的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2019年全国卷Ⅱ 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0年高考历史浙江卷真题以及答案详解

2010年高考历史浙江卷真题以及答案详解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解析】本题考查涉及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
在三个关键词中,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上主张遵循中庸之道,符合其中两个方面,排除A项。
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排除B项。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只符合其中一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中庸理论,还创立了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
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A.战国B.秦C.西汉D.东汉【解析】图(1)是东汉时期出现的一牛挽犁,图(2)是西汉时期出现的耦犁(二牛抬杠)。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含答案(权威word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Ⅱ)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 称.心(chèn) 唱主角.(jiǎo) 弹.丸之地(dàn)B.苍穹.(qióng) 掺.和(cān) 单行.本(xíng) 不偏不倚.(yǐ)C.梦魇.(yǎn) 本埠.(bù)黑魆.魆(xū) 燕颔.虎颈(hàn)D.祝祷.(dǎo) 鞭笞.(chī) 便.利店(biàn) 名噪.一时(cà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4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3.(4分)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4.(4分)如表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中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5.(4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6.(4分)如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7.(4分)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
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8.(4分)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第25题-2010-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Word版含解析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3)第25题9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史实对应型选择题比重也比较高。
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背景是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
背景和原因在历史选择题中大部分条件下是可以等同的。
在解答背景、原因类试题时首先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区别清楚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历史背景等。
其次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最后,要准确定位至相应课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判断。
第25题9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通过对近9年第25题考查知识点分来来看,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史模块考查比重比较均衡,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方面汉代政治、科举制考查频率非常高,经济史模块汉代、宋代经济考查频率比较高;文化史方面,儒学则考查频率比较高。
整体来看,第25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汉、唐、宋。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题型特点:主要考查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
考查方式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某种历史现象、历史局面、历史情况出现的原因;二是考查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事物出现前后变化的原因。
设问方式解题策略2018年卷Ⅰ卷Ⅱ卷III设问词由此可知反映出反映出唐朝藩镇汉代经济科举制唐汉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25.(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点睛:近几年来全国课标卷一中的25题几乎都是考查的秦汉政治,今年高考命题打破常规,考查了唐代政治;而唐代的藩镇割据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本题反其意而为之,考查角度新颖,这些都体现了高考命题稳中求变的思路。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4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3.(4分)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4.(4分)如表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中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5.(4分)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6.(4分)如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7.(4分)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
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8.(4分)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2010年全国2卷高考真题(含答案)英语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第一卷(选择题)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三节,满分50分)第一节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 come A. cold B. cock C. comfort D. improve2. dead A. eager B. great C. least D. health3. united A. use B. ugly C. upstairs D. put4. ours A. outside B. cousins C. nervous D. clocks5. thirty A. theatre C. although D. feather第二节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6. - Is it all right if I keep this photo?- _______.A. No, you don’tB. No, it sh ouldn’tC. I’m afraid notD. Don’t keep it7. Tom was about to close the windows ___ __ his attention was caught by a bird.A. whenB. ifC. andD. till8. My mother opened the drawer to _________ the knives and spoons.A. put awayB. put upC. put onD. put together9. Barbara is easy to recognize as she’s the only of the women who ____ evening dress.A. wearB. wearsC. has wornD. have worn10 - Have you finished the book?- No. I’ve read up to _____ the ch ildren discover the secret cave.A. whichB. whatC. thatD. where11. Though ______ to see us, the professor gave us a warm welcome.A. surpriseB. was surprisedC. surprisedD. being surprised12. Neither side is prepared to talk to _____ unless we can smooth thing over between them.A. othersB. the otherC. anotherD. one other13. The island is ____ attractive in spring and autumn because of the pleasant weather in both seasons.A. partlyB. merelyC. nearlyD. equally14. The doctor thought ____ would be good for you to have a holiday.A. thisB. thatC. oneD. it15. Linda, make sure the tables ____ before the guests arrive.A. be setB. setC. are setD. are setting16. I refuse to accept the blame for somet hing _____ was someone else’s fault.A. whoB. thatC. asD. what17. I’m afraid Mr. Harding ____ see you now. H e’s busy.A. can’tB. mustn’tC. shouldn’tD. needn’t18. - Can I help you? Are you looking for anything in particular today?- _____. W e’re just looking.A. Yes, pleaseB. No, thank youC. Yes, you canD. No, you needn’t19. Excuse me. I I was blocking your way.A. didn’t realizeB. don’t realizeC. haven’t realizedD. wasn’t realizing20. Mr. Black is very happy because the clothes made in his factory have never been .A. popularB. more popularC. most popularD. the most popular第三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二真题以及答案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13.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
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
14.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
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16.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斟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
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
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
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19.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
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用绝对权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法国人克雷夫克夫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里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她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英属北美殖民地
B.法属美洲殖民地
C.西属美洲殖民地
D.荷属美洲殖民地
22.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
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
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选择题参考答案
12. D 13. C 14. B 15. C16. D 17. B 18. D 19. A 20. B
21.A 22.D 23. B
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
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
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着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
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
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
“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材料三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
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个增长到1891年的63个。
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发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12分)
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12分)
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原因。
(8分)
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难以转化为产业工人。
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经济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
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
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疏散转移的特点及意义。
(16分)
特点:战时紧急迁移;以国防工业为主;从中心区域迁往大后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迁移效率高。
意义:保存了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生产能力,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带动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5)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4分)
张骞通西域(或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玄奘西行取经(或造纸术西传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