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人工作者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
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
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 1.3亿吨,粮食1.95亿吨。
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学习难点: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能演练提升1.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A.对我国工业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2.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了后遗症”。
这种评价告诉我们()A.“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B.“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大部分指标C.“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失误占主导地位D.“一五”计划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3.下列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D.相应地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4.“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
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这些成就()A.推动了城市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是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实现的5.促使下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1952年与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②工业生产“以钢为纲”③人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情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②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④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胜利8.20世纪初,毛泽东曾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国防建设的需要
材料一: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
辆汽车,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己生产
这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周恩来
材料二:
我国的机器,不能制造!
薄弱
因为没有重工业… 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 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行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主要集中 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5、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了第一辆国产汽车, 被命名为( ) A、东风牌 B、红旗牌 C、解放牌 D、胜利牌
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为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 设奠定了基 础。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 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 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 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内容、意义: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
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
D 亲历的活动是( )
1945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9
钢产量 人均
中国 1952年产量
2.37公斤
印度 1950年产量
4公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共28张PPT)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 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副春联描述了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 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 大会 制度的确立
第4课
新政权的建立与 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探索
1.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情 况 2. 理解“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的原因 3. 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的 情况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 “一五计划”的背景、目的、基本 任务、主要成就、结果和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背景: ①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②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工业国,工业水 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 ① 集中主导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 务: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②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 业和商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 5、结果: 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6、意义: 工业化迈进。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 加紧进行
回忆:
建国初期代替全国人大行使职权的是什 么机构?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2.2018·淮安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 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党和政府实施了(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主要成就(“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
武汉长 江大桥
宝
成
铁 路
鹰厦 铁路
观看视频:国家“一五计划”成就
思考: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②中材料国二共:中产共党采取采正取确的正方针确政的策,方确针定了政一策五
课堂小结
新
中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国
工 业 化 的
经济建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基本任务及成就:重工业、交通 运输业等
起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经政 济治 建建 设设
步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推保
和
动障
人 民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4年9月
政经
代 表 大 会 制
政治建设
(武昌)铁路连为一体,
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
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
武汉长江大桥
的作用。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铁
江西鹰潭
宝成铁路
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福建厦门
鹰厦铁路
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
①苏联的援助
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
兰裔作家爱波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与目的:~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一五计划。
2.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和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和; 相应地培养。
3.经济建设成就工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基地4.“一五计划”历史作用:二、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颁布1.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
2.这是我国第一部 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_的宪法。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18页左边毛泽东的话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说明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取得那些成就,起到什么作用?【巩固训练】1.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建什么?能造桌子,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2.五一节小红家要买一部汽车。
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红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A.解放战争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3.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4.由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第一个五年计划5.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七千人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 B.东北工业基地的形成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一五”计划开始实施7.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回顾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
特点: 行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地区 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 总体落后,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压迫
社会主义工业化又是从何时在怎样的情况下起步的? 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背景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民 主
法 中华人民Βιβλιοθήκη 和国宪法 治以法律形式进行确定
内容二):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毛泽东
朱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 最高人 最高人民 委员会 民法院 检察院
两会 性质
全国人大会议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政治协商会议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职能 成立 制度
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大事 成立于1954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成立于1949年, 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 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26% 296% 96%
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 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 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
原油 146万吨
235%
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第4课_工业化的起步
8.(2010· 河北模拟)下列史实能够充分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 政党的是( )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台儿庄大捷 ③重庆谈判 ④颁布社会主义宪法 A. ①②③④ C.②③ B. ①②④ D.①③④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 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 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 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做出了什么决定? (3)这个决定的结果如何?
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沈飞喷气式飞机建成投产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工业 成就
交通
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工业化迈进
学习目标:知道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水平落后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 我国的工业生产
学习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和成就
资料:
“一五”计划(1953~1957年)“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六五”计划(1980~1985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
大型轧钢厂
武汉长 江大桥
宝 成 铁 路
鹰厦 铁路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二五”计划 (1958~1962年) “十三五” “三五”计划 (1966~1970年) “四五”计划 (1971~1975年)计划 “五五”计划 (1976~1980年)(2016~ “六五”计划 (1980~1985年)2020年) “七五”计划 (1986~1990年) “八五”计划 (1991~1995年) “九五”计划 (1996~2000年) “十五”计划 (2001~2005年) “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计划(2011~2015年)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和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
比较内容 国民收入 粮食 钢 全国总产量 358亿元 1.1亿吨 15.8万吨 人均占有量 66元 209公斤 0.29公斤
农业国
国民党逃 跑时掠走 的金银
黄金 白银 美钞
A.第一架飞机
B.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武汉长江大桥
D.葛洲坝水利枢纽
2.为了改变下表中我国工业落后状 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 A.颁布《共同纲领》 B.实行“一五”计划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土地改革
3.小青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 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 “一五”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时间 56年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 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 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 功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6.建设成就 (1)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检测题 3、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DD、实施“863”计划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的原因 结合P18及P19材料研读
比较内容 国民收入
粮食 钢
比较 内容
全国总产量 358亿元 1.1亿吨 15.8万吨
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山东舰”航母交付使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成功收官……我国工业化起步于 A、三大改造 B、“十三五”规划
C、土地改革 DD、“一五”计划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
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阅读P19-20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 2.中心任务 3.意义
1953—1957年底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阅读P21-22完成下列问题)
1.确立时间 2.确立标志 3.确立意义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苏联等国家的援助
合作探究:一五计划成功的原因?
①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②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 ③党的正确领导 ④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全国人民的奋斗 ⑥苏联等国家的援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__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西北
华北
沿海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圆满完成, 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勤劳奋 斗的结果,也和当时苏联的大力帮助是 分不开的。
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北京召开。 2、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是我国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它规定——(性质)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内容)
2、主要成就:
4 3 2 1
四工厂,三公路,
二铁路,一大桥
四工厂
长春汽车制造厂
三公路
新藏公路
二铁路 宝成铁路
鞍山大型轧钢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鹰厦铁路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鞍山大型轧钢厂
新藏公路
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东北
中 国 四 大 工 业 基 地
两个知识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时间、基本任务、成就、影响。)
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时间、会议、内容、性质。)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一直都比较低。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水平仍然无法与 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相比。
中国 印度 美国 (1952年) (1950年) (1950年) 钢产量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人均) 发电量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人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1、基本任务: ①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重工业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堂笔记【导语】历史是一部彩色的画卷,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
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课程内容概要】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1、新中国的兴起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重建。
2、新中国开创工业化新路线:以华北煤炭、沙城油田为重点进行能源工业建设,以中原和东北地区为主基地,从点、线、面结合的三步走战略,发展支援他人,艰苦奋斗,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3、工业化的重要意义: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运而生,对各个领域进行制度化改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代议制、选举制、任免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把广大人民放在国家的决策和管理的最高权利地位。
【重点内容详解】一、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任务。
几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根据国情和时代要求,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使国民经济稳步恢复和重建。
1952年,中共中央制定的“有计划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一次会议,经过审议,最终通过。
此后,新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
1、新中国的兴起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重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处于崩溃和停滞的状态。
国民收入仅相当于1949年的三分之一,而且更多的是低价值的农业产品,工业和农业的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采取了“发展工业,支援农业”的方针,力求将全国各行各业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中来,成为一个有序、规范的整体。
2、新中国开创工业化新路线新中国采取了从点、线、面结合的三步走战略,重点发展的是煤炭和石油工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预习提纲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目的:为了有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起止时间:—1957年。
4.成就:①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②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④新建、鹰厦等铁路;⑤川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⑥1957年,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的面貌,向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时间、地点:年9月,召开。
7.内容:①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为国务院总理。
8.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但是我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至时间:1953年-1957年5一五成果:●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和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二、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间:1954年9月召开地点:北京制定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4课_工业化的起步
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
。
2) (条件)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 三年 的经济恢复,
国民经济得到 得到根本好转 , (到1952年底)
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 3)(原因)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
。
我国的工业水平 ,工业基础 ,而且 。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
。
导入框的材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
面 ④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
建成投产.
年 成 交通 ①1957年,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
计 运输业 ② 、 、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作用:
划 就 工业 ①在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 帮助
.
基地 ②以
为中心的
形成了;
的形 ③ 成④
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和 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
,向
迈进.
共和国第一 时间: 年 月 ( 大会在 召开)
部宪法颁布 名称:《 》. 内容:
性质: 。
我国“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1)旧中国,我国的工业基础, 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2)新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孤立、威胁和包围, 需要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力量;
(国际环境的需要) 3)受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4)中国人民迫切想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工业 ①在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 帮助
.
基地 ②以
为中心的
形成了;
的③
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形成 ④ 和 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
,向
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的颁布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序号:04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二、重点1、是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2、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难点本课的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这一问题很抽象,对初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因而将它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九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是否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学生可以回答)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但是从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达的西方侵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了: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 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的工业 水平还很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如果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面对这样的国家情况, 你会怎样做呢?幻灯片 4
1952年主要产 材料一 品产量表
产 品
1952年 产量
修建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武汉市民庆祝长 江大桥建成通车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
天一 堑桥 变飞 通架 途南
北
,
宝成铁路
东北基地:
三大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西北基地:
新疆、青藏、 川藏公路宝成铁路
——《斯大林选集》下卷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山钢铁公司(1953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
1956年7月, 第一汽车 厂生产的 第一批解 放牌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1956年7月19日试制成 功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提前一年零六个月完成第一个 五年计划生产任务的沈阳第一机床厂(1956年)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
3、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 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 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新中国建立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解放前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产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中共中央制订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
• 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三改”为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建
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对农业,手 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比 194 9年 增加
比 历史 最高 水平 增加
粮
1.639亿 吨
49%
9.3 %
棉
130.4万 吨
193 %
53%
钢 135万吨
754 %
46.2 %
煤
6649万 吨
105 7.4 %%
发 72.6亿千 68.1 21.9
材料二
五 十 年 代 中 、 印 、 美 钢 和 电 产 量 比 较 图
中国 1952 年产量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 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为什么要优先 发展重工业呢??
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 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 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 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 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成就: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2、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3、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5、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6、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54 (2)地点: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宪法》的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群众参加讨论, 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征求人民的意见,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工业 化的条件和手段。离开了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就失去了 意义,如果不对落后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无法实现工业化。三改是为了确立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 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 原因:国家经济有所恢复,但工业仍落后与发达国家。 • 目的:为了有目的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 内容: • 成就: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北京)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性质: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
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 (2)内容:规定我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练一练
1、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2、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到底这部宪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呢?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宪法的性质:这是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 益的宪法。
为什么说她是我国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呢?
因为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宪法的内容)
工业化的起步
钢产 量
2.37 公斤
人均
发电 量
2.76 千瓦
人均
中国
2.76千瓦时 2.37公斤
印度 美国
1950 1950年 年产量 产量
4公斤
538.3 公斤
10.9千 2949千
瓦
瓦
印度
10.9千瓦时
4公斤
美国
2949千瓦时 538.3公斤
电 瓦时
%%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钢产量 发电量
原油材料4三4万毛吨泽东2%:7你2 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人?均能)(造人桌均子) 椅子(,人能均)造(茶人均碗)茶壶(,人均)(人均)
沿海基地: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长春
中国第一个飞架制造厂
大型轧钢厂
沈阳
新疆
鞍山
青海
四川
说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
武汉长江大桥
宝 武汉 成 铁 路
鹰厦铁路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发展民主政治
• 哪些事件说明我国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