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建立静脉通道操作流程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解析
附件1: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了必要准备。
3、医疗机构间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或调度室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救组转运患者;急诊科与调度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患者伤病情、相关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院前急救组进行患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救组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
急救实践证明:
12h 24h
24h
4min
30min
院前急救的特点
因此救护人员必须要具备全面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现场救护中自如地应对各种各样的病人
• 院前救护的重点在于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静脉通道,保 护重要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支持,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感谢观看
对症施救
院前急救流程---实施
实施---现场急救原则
• 急救与呼救并重 是指有多人在现场的情况下,救护 与呼救同时进行,以尽快得到外援
• 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是指在转送途中要密切观察 监护伤病员的病情,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 紧密链接、前后一致 确保现场急救措施完善、医疗 急救有文字依据
院前急救流程---实施
及局部表现;
急救要求 转运中的注意事项
(二)防差错事故
院前急救工作紧张,医生只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必须执行 “三清一核对”,即:听清、问清,看清,并与医生核对药 物名称,剂量,浓度,用法,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严防差错 事故发生。用过的安瓿应暂时保留,以便核查。
院前急救常用的护理措施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流程
急性左心衰的院前急救流程
为避免在急救现场手足无措,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因抢救不力而丧失急救处理的“黄金时间”,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院前急救经验总结了一套急救流程。
标签: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
急性左心衰指左心室心肌收缩力突然下降或心室负荷加重,心脏排血量显著、急骤地降低以致出现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急性左心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
1 迅速出警,紧急评估处置
接到“120”出警指令后迅速出诊,在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现场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患者采用ABCS方法紧急评估(5~20秒)有无危及生命的最紧急情况,如有立即予以解除,包括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A:气道有无阻塞(Airway);B:有无呼吸(Breathing);C:有无脉搏(Circulation);S:神志是否清醒(Sensation)。
2 次级评估病情
根据患者突然出现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临床表现:突发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达30~40次/分,端坐位、喘息、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查体,脉搏细速、双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S1低钝并可有S3,舒张期奔马律及收缩期杂音,呼气时较明显。严重的出现休克、意识障碍等。考虑患者为急性左心衰。
3 一般措施
3.1 体位
前倾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和增加胸廓容量。
3.2 氧疗
在急性左心衰时保持血液的高氧状态(PaO2>90%)很重要。可给予大流量吸氧,必要时行机械正压呼吸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升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血清渗出,有利于减轻或消除肺水肿;同时湿化瓶加入30%~70%的酒精,以降低肺泡内液体的表面张力,达到除泡沫的作用。
院前急救流程图
院前急救流程
2 4小时值班
↓
接到电话问明情况(姓名、性别、病情、人数、地址、联系电话等)
↓
接听电话登记本:(患者姓名、急救地址、病情、人数、联系电话来电时间、通知时间、出发时间、)
↓
通知医生、驾驶员共同出诊(辖区内5分钟出车、长途例外)
↓
到达现场
↓
↓↓↓↓
气道堵塞呼叫不应无脉搏外伤立即开放静脉通道
↓↓
呼吸困难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
清除异物心肺复苏清创根据医嘱给药保持气道通畅
↓↓
气管插管包扎止血
↓↓
↓
病情平稳转送医院
↓
加强途中监护
↓
详细记录:院前急救告知书并嘱患者家属签字
↓
持续进行护理性操作、用药
↓——————————————分专科收治————————————↓
↓
重症患者中毒患者外伤患者↓↓↓
转上级医院抢救室包扎止血固定检查确诊↓↓
向上级交待病情及现场↓向接受科室交待病情及
途中抢救、治疗情况洗胃、导泻现场途中抢救、治疗情况↓↓↓
交接签名根据病情遵医嘱给药或收住院交接签名
↓
登记院前急救登记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急救地址、电话号码、返院时间、收住
院科室、诊断及住院号等)
↓
整理急救箱
↓
补充药品和器材
↓
处于应急状态
注:1用药后保存空安郶,以便最后查对。
2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做好抢救记录。
3对中毒病人注意保留法律证据。
4注意保护好病人的伤残断肢无菌敷料包裹,尽量保存在低温(4-10摄氏度)下,保存
时不可用液体浸泡或浸湿,尽快送往医院手术。
高级卒中中心文件-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工作流程
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工作流程
(一)院前急救:
急诊接到120派车指示后要求出车时间<3分钟。急救人员现场处置时间(包括但不限于评估患者、识别卒中、心电监护、测血糖、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尽可能<15分钟,初步考虑为卒中患者时,须立即电话告知急诊分诊护士及联系脑病科做好绿色通道准备,并在最短时间内转运至我院急诊。
(二)院内急救:
1、急诊分诊台放置“卒中优先”标示,分诊工作人员初步判断患者有卒中可能时,应立即通知医师开始诊察病人(病人到院3分钟内完成),同时完成患者称重并开始记录“卒中绿道表格”。
2、急诊首诊医生接诊后,要求在7分钟内完成问诊、查体、门诊病历书写和CT检查单开具等。首诊医生应当完成卒中识别及评估:是不是卒中?缺血还是出血?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3、当首诊医生判断患者为可疑卒中时,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立即通告脑病科医师,并开出相关实验室医嘱(优先检查末梢血糖,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肌两项)。(急诊)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完成抽血、心电图检查、开通静脉双通道(建议静滴空白生理盐水)。(此时实行“两先两后”步骤,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检查,后交款办手续。建议所有检查申请单盖“急诊绿色通道”章);患者由急诊科护士护送前往CT完成检查,必要时首诊医师须与护士一起送病人检查。
4、脑病科医师如有充足的时间,则优先到急诊抢救室评估病人情况,否则应到CT室与急诊医师交接,同时“卒中护士”将静脉溶栓急
救药箱(溶栓箱)下沉至CT室。CT室技师须优先完成检查,影像科医师出示检查报告(要求患者到院25分内开始检查、45分钟内回报结果)。
院前急救的规范和流程
院前急救的规范和流程
汇报人:
日期:
•院前急救概述
•院前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规范
目录
•院前急救培训与演练
•院前急救质量控制与改进
•院前急救案例分析
01
院前急救概述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医护人员在现场或运输途中提供的紧急医疗救助。
定义
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病痛、稳定病情为主要目标,强调快速、准确、有效的救治。
特点
定义和特点
对于突发的严重疾病或意外伤害,及时的院前急救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生存率。
抢救生命
减轻病痛
稳定病情
通过初步的医疗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等,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在转运过程中,通过持续的监测和治疗,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03
02
01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起源于古代,随着医学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院前急救体系。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院前急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发展也更加迅速和规范。
院前急救的历史与发展
发展
历史
02
院前急救流程
院前急救接到紧急呼救电话,了解患者病情及出事
地点。
急救中心接警
根据呼救信息,调度派车前往患者所在地。
派车出诊
出诊医护人员确认急救设备、药品、器材等准备齐全。
出发前准备
院前出诊接收指令
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需
要搬动患者。
现场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现场救治
如需进一步处理,可联系相关医疗机构或等待院内急救人员接替。
进一步处理
院前现场救治
院前转运患者
转运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及急救流程图(新)
急救通则(First Aid)
第一篇常见急危重症院前急救诊疗常规
诊断依据
1。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大量丢失体液、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或过敏等病史。 2。低血压 成人收缩压≤10。6kPa (80mmHg ),儿童则成比例地降低。 3。心动过速。 4。尿量减少。
5.周围血管灌注不足:四肢湿冷,面色和口唇苍白,肢体出现斑点,脉搏弱快而扪不清等.
6.精神状态改变:不安、激动、精神错乱,亦可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
救治原则
1。置病人仰卧或腿抬高仰卧位;血压正常或低于正常的肺水肿患者应置坐位. 2。吸氧。
3。立即建立静脉通路。
4。补充血容量:这是治疗的关键。立即静脉输液,恢复足够的血容量。按先晶体液后胶体液原则补充.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休克早期不宜用血管收缩药物,只有血容量已基本补足,又无继续出血以及酸中毒与心功能不全时,可选用多巴胺等。
6.过敏性体克紧急使用肾上腺素,继而使用抗组织胺药和激素.严重呼吸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保证气道通畅,可给氧或做气管插管或切开。
注意点
鉴别休克原因对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低血容量休克院前治疗为一边输液,一边使用升压药多巴胺; 感染性休克应用多巴胺、阿拉明时要注意滴速; 心源性休克的急救最困难,应用多巴胺后,若血压改善可同时使用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不同在处理上有显著的不同,如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休克,主要是复律治疗,风湿性心肌炎主要是抗风湿治疗,急性心脏填塞主要是心包穿刺抽液减压。多发性创伤引起的休克不宜用快速补液纠正休克.
转送注意事项
院前急救单元工作流程
院前急救单元工作流程
关键词院前急救单元流程
院前急救以急救单元展开工作,特点是独立性强,执业过程暴露,现场情况复杂,病情急,医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诊断、处置、难度大,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规范急救单元服务工作流程很有必要。
院前急救单元工作流程
调度中心接到求救电话,1分钟内发出调度指令。
急救单元收到调度指令白天3分钟、夜间5分钟登车。司机迅速启动车辆,调整GPRS定位状态,驶向现场。医生在车上进一步用电话了解现场情况,并保持通信畅通,随时指导现场人员自救互救。护士准备并调试救护设备。
到达现场,急救单元小跑接近伤病员,医生对病情作出初步判断,下达救护指令(1~3分钟),实施紧急救护措施,如通气、止血、固定等。在操作过程中,向家属交代病情,征求拟送往救治的医院并签字。如为车祸现场,应向现场伤者、亲属或交通警察告知伤者所送往的医院,最好征得伤者、亲朋或交警签字。院间转诊,医生在了解病情后下达救护指令,并与该院管床医生床边交接,向家属交代病情,征求拟送往医院并签字。护士检测病人生命体征参数,据医嘱建立或维护静脉通道、吸氧等,配合医生实施急救操作,并与管床护士交接,问明当日用药及治疗情况。适时向家属提示费用情况,以维护患者知情权。指导担架员搬运病人。司机到达现场后,调整车辆至驶离现场状态,协助维护现场秩序,帮助医护人员递送急救物品。
伤病员上车后,医生对患者作进一步检查,判明病情,延续或调整救护操作,并做好记录。对于急危重症者,及时联系就近有条件的医院,建立急救绿色通道。护士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氧,视病情调整体位,维持静脉通道畅通,执行医嘱。执行时要复述医生的口头医嘱,以免有误。医师、护士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视病情随时调整救护操作。神情专注,医护不能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题。司机情绪饱满,安全快速行驶。病人家属不准乘坐驾驶舱,以免影响行车安全。
院前急救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院前急救(或120)和急诊科交接制度和流程
根据我院急诊工作实际情况,分为以下两种:
1.我院院前急救医生接回病人:院前急救医生即为首诊医生,需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除负责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救治外,还需负责其院内救治。在患者转运途中,根据患者病情,提前电话通知急诊科以下事宜:救护车返院时间、院内接诊所需转运工具(轮椅或推床)、急诊科所需准备抢救器械及药品、所需相关专科会诊人员、所需辅助检查相关科室、是否启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病人到达急诊科后,院前急救医生除继续完成患者的救治外,如有需要,需向相关专业科室会诊医生介绍患者专科情况,并协同订立治疗方案。危重患者如需非床旁辅助检查,需全程陪同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直至送入住院病房(由急诊科坐班护士提前电话通知),并同病房值班医生做好交接工作。
2.外院救护车送来我院病人:外院救护车送来我院病人到达急诊科后,如为急危重症病人,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摆放、吸氧、开通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急诊科值班医生同时与外院医生进行病史、病情、救治情况交接。我院医生详细查体、迅速判断,下达抢救、会诊、检查医嘱,如需启动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即刻上报医务部或院总值班。如为病情稳定的普通急诊患者,由分诊护士引领至急诊诊室就诊。
循环系统常见危重症院前急救处置规范标准
颤并心肺复苏. 〔6持续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心电、血压、
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
高血压危象
〔1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2开放静脉通道. 〔3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4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脑水肿、心衰等.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血压、呼吸、
心脏骤停
〔2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骤停
〔3开放静脉通道
心脏骤停
〔4根据条件酌情应用复苏药物及抗心律失 常药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1保持正确体位稳定患者情绪. 〔2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 〔4酌情给予镇痛剂. 〔5酌情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心衰、心源性休克、 致命性心律失常等. 〔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急性左心衰竭
〔1保持患者呈坐位或半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行人工辅助通
气或机械通气. 〔3开放静脉通道. 〔4酌情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甙
等药物治疗.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恶性心律失常
〔1保持呼吸道通畅,通气与吸氧. 〔2开放静脉通道. 〔3必要时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4酌情使用刺激迷走神经、电复律、临时
循环系统常见危重症 院前急救处置规范
心脏骤停
包括:
院前急救规范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目录
• 引言 • 院前急救规范流程 •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急救医疗服务的 需求日益增长。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规范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对于保障患者的 生命安全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成功案例一
某市一起交通事故后,院前急救人员迅 速到达现场,对伤者进行初步评估和急 救处理,包括止血、心肺复苏等,并及 时将伤者转运至医院,最终挽救了伤者 的生命。
VS
成功案例二
某山区发生地震后,院前急救人员克服困 难,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对受伤人员进行 快速救治和转运,确保了伤者的及时救治 。
失败案例反思
现场急救
基本生命支持
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紧急处理。
高级生命支持
在基本生命支持的基础上,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如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等。
转运与交接
转运准备
确保病人安全转运至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
交接工作
与接收医疗机构进行病人病情、救治措施等方面的交接工作。
03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高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失败案例一
某市一起突发心脏骤停事件后,院前急救人 员未能及时到达现场,导致患者丧失最佳抢 救时机,最终不幸离世。
院前急救制度
院前急救制度
院前急救制度
院前急救制度1
一、目的
通过对急诊患者接诊过程进行控制,使急诊患者及时、准确得到诊治,危重患者及时得到抢救,避免多科转诊,延误救治时机。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患者的接诊服务。
三、职责
(一)急诊护士负责急诊患者接诊、分诊工作,按医嘱及时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服务。
(二)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指导接诊、分诊工作,协调解决急诊患者接诊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意外。
(三)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负责协调解决特大意外、灾难事件及大的纠纷。
四、工作程序
(一)急诊科专门设立一急诊班护士,负责接待来诊急诊患者,24小时值班。
(二)接诊护士应按急诊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别处理。
(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当班护士根据需要安排坐姿或卧位,并介绍环境,交待注意事项及患者须知。
(2)对外伤的患者,接诊护士应做相应的初步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制动等。
(3)高热患者按医嘱予以测量体温、物理降温,并安排床位、保暖等。在病历上做相应的'记录,并按医嘱给予治疗及护理。
(4)急诊护士接到危重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通知相关医生抢救,并参加抢救工作,开通各种抢救通道,准备各种抢救仪器。遇到因科内条件限制不能处理的急诊患者(如心脏破裂、股动脉破裂等)应立即送往手术室,争取抢救时间,在护送途中做好相应救治工作(如开
通静脉通道等)。
(5)遇到由路人送来的无名氏,做好接诊救治工作的同时,护士应向患者询问他的地址、姓名、电话,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联系其家人或朋友。
(6)对神志不清而无人照看者,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接诊护士和医生同时检查、清点患者的物品并登记、签名后暂时保管。根据患者随身物品所提供的资料,设法通知其家人或朋友。
120急救操作流程及预案
一、操作程序(图1)
图1 操作程序
二、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中毒、电解质紊乱、严峻创伤等患者。【诊断依据】
1、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2、大动脉脉搏消失或心率丧失。
3、呼吸停止。
4、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救治原则】
(一)、心室颤动
1、室颤当即电击能量单项波360J,期间电极板不离开皮肤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便携式呼吸器或口对口人工呼吸。
4、标准胸外按压。
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每3~5分钟1次。
6、持续心电监护。
7、可酌情应用利多卡因硫酸镁1-2g。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二)、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
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2、便携式呼吸器或口对口人工呼吸。
3、标准胸外按压。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1mg。
5、持续心电监测。
【注意事项】
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盐水20ml,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速药物抵达中心循环,并非中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能够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入气管,然后当即便劲挤压气囊3至5次。
无电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开放静脉通道失败又无气管插管时可以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mg 和阿托品1mg。
【转送注意事项】
1、自主心跳恢复后,无致命性心律失常和收缩压大于80mmHg 或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立即转运。
2、在公共场合对心脏骤停抢救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运送。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院前急救
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见疾病诊疗
—、心脏骤停
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排血量为零的状态,多见于心脏病,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窒息性哮喘、急性脑血管病、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创伤等患者。
?诊断依据:
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
大动脉脉搏消失。
呼吸停止。
心电图表现VF、VT或严重心动过缓或呈等电位线(心脏停搏)。
救治原则:
一、心室颤动
1.室颤给予一次电击除颤,单向波除颤能量为360J,双向波能量为120-200J。
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4.标准胸外按压。
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l次。
6.持续心电监护。
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kg、硫酸镁1~2g。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二、无脉性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
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
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
3.标准胸外按压。
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lmg。
5.持续心电监测。
注意点:
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
无除颤器时,立即在心前区叩击复律,并随即开始心脏按压。
转送注意事项:
1.自主心跳恢复后,或现场急救已超过30分钟应立即转运。
2.在公共场合抢救心脏骤停时,不宜时间过长,可边抢救边运送。
3.及时通报拟送达医院急诊科。
最新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院前急救中患者的转运程序及护理
一、院外转运
(一)转运联络当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人员,并简单询问病情,告知家属简要的急救方法,如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有条件的给予吸氧。
(二)转运前的准备医护人员接到出诊信息后,要求5 min 到位并立即出车,出车前应检查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针对病情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途中能正常使用。携带物品包括: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囊、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喉镜、气管导管、负压吸引器、便携式氧气瓶。
(三)稳定病情出诊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畅通气道,吸氧,同时详细询问病史,做全面体检,并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达到相对稳定再考虑转运。救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或与患者有关的人员做好转运解释工作,说明病情、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生意外的危险,取得患者、家属及有关人员的同意、理解与合作,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四)转运中的护理
1、维持呼吸道通畅。在转运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如:膈式呼吸、缩唇呼吸,刺激或有意识地咳嗽,通过体位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等促进痰液排出,每1~2 h变换1次体位,有助
于改善通气和血流灌注,促进某些肺段的痰液引流。必要时予以吸痰。在吸痰前后各给2 min高流量吸氧,否则不仅会引起低氧血症,还可导致组织严重缺氧。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手法采用旋转提拉。
2、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对于转运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十分重要。为了便于转运途中补液及使用急救药物,应选择外周静脉套管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做到方便、快捷、牢固、准确。另外在途中由于颠簸的原因可能会出现针头移位或其他一些输液故障,转运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穿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