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变迁教案2(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目标:引起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海陆变迁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海陆变迁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海陆变迁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学资源准备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需要进行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并确保它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并保证学生的安全。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5.教学工具: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并确保它们能够在课堂上正常使用。6.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以便他们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学习和检测。7.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为解决这一难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2.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3.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课后拓展
阅读材料: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案 2.4海陆变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教案   2.4海陆变迁

将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发现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曾经是相连的整块大陆。

B: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
(1)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
断扩大。

(2)地中海面积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
海陆变迁
“阿尔卑斯山——滑雪者的终极梦想”,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座欧洲雪山。

读图
回答3~4题: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

湘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湘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第四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能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

2.掌握“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山系的形成原因。

4.在图中正确填注六大板块和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5.通过火山、地震带的学习,培养防震抗灾、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各种现象。

通过读图启发式、分析归纳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激发学生要善于观察,并能为自己的设想付诸实际行动,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组在地震中逃生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山系的形成原因。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世界地图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讲授新课:根据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1、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谁?其主要内容和依据是什么?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地球表层有哪六大板块?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是哪两个?分布在什么地方?5、世界上的两大山系是哪两个?学:略师:先做简单的归纳,再次开始细讲。

海陆变迁的原因2、海陆变迁的原因,PPT展示三张图片讲解(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古河道,荷兰围海造陆)。

3、海陆变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魏格纳。

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得到什么结论(PPT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世界分布图),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学生小组讨论,找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论据。

生:略师:对学生的证据进行总结(结合PPT图片展示讲解)(1)、轮廓的吻合性(2)、动物的相似性(3)、底层的相似性从魏格纳故事———大陆漂移学说提出,我们得到的启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的变迁【教学目标】1.会实例举证海陆变迁,明白地球的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2.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熟知地球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3.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讲解,使学生具备在地震中逃生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形势,为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

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空间概念不强等原因,所以本节课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和运用;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各种现象【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以崇左石林的图片导入,引出海陆变迁。

活动2【讲授】地表的形态变化以喜马拉雅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东海海域的海底三角洲和荷兰人围海造田的例子验证海陆变迁活动3【练习】练习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者是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和预测吗?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1.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消亡。

这些都说明了地表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

活动4【讲授】地震和火山海陆变迁是地表形态的缓慢变化,地表形态变化有时也是很激烈的,那就是地震和火山。

出示地震和火山的图片活动5【讲授】大陆漂移假说阅读《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活动6【讲授】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1.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儿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包围。

2.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漂在海洋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3.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通过图片从地层,植物和轮廓几方面论证。

[精品]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2.4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湘教版

[精品]2019七年级地理上册 2.4海陆的变迁教案 (新版)湘教版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海洋生 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B)
A.印度洋板块B.太平 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A)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课后追记
本节内容较为简单,所以首先对大洲和大洋加以复习,大概用了20分钟左右在学新 课。这节课的重点是板块运动,特别是山脉、高原和海、海洋的形成原因。地震带的形成原因。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对四川汶 川地震的进一步分析,学生掌握较好。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C)
A.地 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 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
从讲故事入手自然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找证据分析大陆漂移假说的解释
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从阅读材料和图2.18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学生的科学史和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应在教学中给予充重视。
(三)、合作学习加深理解
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活动2:参考教材和课外知识分小组讨论,找出
(1)科学依据
(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大陆漂移说的形成。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
不变的(错误)
2.海面的升降
一、海陆的分布海陆变迁
3.人类的活动
变化的—“沧海桑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4节 海陆变迁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4节 海陆变迁教案 (新版)湘教版

第4节海陆变迁【教学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通过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发现到板块构造的提出,加强对学生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的培养。

4、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5、通过阅读示意图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陆地形的形成及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6、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永无止境。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1、认识到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2、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教学难点】:板块运动与世界主要山脉形成的关系【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提纲】:一、地表形态的变化1、缓慢的变化2、激烈的变化二、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三、板块构造学说1、六大板块2、板块运动3、板块运动和地形的关系四、火山与地震1、火山、地震带和板块运动2、地震应急措施【教学过程】:一、地表形态的变化(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1、教学导入今天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有8844.43米高,有人却在其峰顶发现了鱼骨化石,由此证明它原为海底一部分,显示出地表形态的变化2、引导设问:你知道哪些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地表形态在变化中?要求:分小组先讨论,后收集能说明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事例,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他们找到的事例3、思考活动—教材P41页二、大陆漂移假说1、故事引入----南极洲地表覆盖着2000米厚的冰层,几乎寸草不生,但我们发现南极洲地层内储藏着大量由高等植物变成的煤炭。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例题3:
题目:请解释气候变化如何引起海陆变迁。
答案:气候变化引起海陆变迁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沿海地区的水域面积增加,陆地区域减少。此外,气候变化还可以导致降雨模式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湖泊和沼泽的分布。
例题4:
题目:请说明人类活动如何引起海陆变迁。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海陆变迁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海陆变迁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海陆变迁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四节 海陆变迁教案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我们生活的地球》单元中的“海陆变迁”一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其实际案例,培养其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认知和探究能力。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海陆变迁的定义、类型、原因以及变迁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变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海陆变迁》,主要介绍了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过程,包括海洋的形成和演变、陆地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迁过程,认识到海洋和陆地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等。

b. 了解陆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地质作用和风化侵蚀等。

c. 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海岸地貌和海陆风等。

2. 能力目标:a. 能够描述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陆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b. 能够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c.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关注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海洋的形成和演变,陆地的形成和演变,海洋和陆地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能了解不多,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的地质结构和地质作用概念不够清晰,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另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地球的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学生可以观察到陆地和海洋的存在,并描述地球表面的特点。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a. 介绍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包括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等。

可以通过使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不同大陆的形状,然后解释大陆漂移的概念。

可以使用动画或视频展示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海洋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word格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2.4海陆的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word格式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地壳的变动
不变的(错误)
2.海面的升降
一、海陆的分布海陆变迁
3.人类的活动
变化的—“沧海桑田”
4.其他的原因
二、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1、大陆漂移——板块运动
2、六大板块与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中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B)
(四)、看图释文形成概念
学生活动3:看图2.19——图2.24说出六大板块的分布、板块运动、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 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宜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6.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C)
A.地 球公转B.地球自转C.板块运动D.海水运动
探究活动:除了今天课堂上了解到的海陆变迁实例举证外,课外还能找到哪些 海陆变迁、地形变化的例证?请整理好有关资料后,在班上讨论交流。
从讲故事入手自然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找证据分析大陆漂移假说的解释
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
A.喜马拉雅山原来是海洋岛屿上的山脉
B.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汪洋
C.海洋生 物原来生活在山上
D.有人将海洋生物带到了山上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中的板块是(B)
A.印度板块B.太平 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板块挤压而成的(A)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

2024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4《海陆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4《海陆变迁》教案(新版)湘教版
4.增强地理实践能力:结合我国海陆变迁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5.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影响。
2.我国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
-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加深了对海陆变迁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海陆变迁,认识到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增强了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关注到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海陆变迁的概念:介绍海陆变迁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不断变化。
2.海陆变迁的原因:分析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冰川作用等导致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3.海陆变迁的证据:介绍大陆漂移假说、海底扩张理论等,以及相关地质、生物学证据。
4.海陆变迁的影响:讨论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3.海陆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难点:
1.海陆变迁证据的理解。
2.科学探究海陆变迁过程的能力。
3.将可持续发展观念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
解决办法:
1.利用多媒体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海陆变迁实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海陆变迁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4 海陆变迁2-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4 海陆变迁2-湘教版

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学习目标】:1.认识海陆是变动的,并能解释海陆变迁的地理现象。

2.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理解该假说的基本证据。

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4.认识两大火山地震带的位置,并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2.说出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还原真相】:“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陆地或陆地变海洋,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东非大裂谷在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教学过程】:一.大陆漂移假说【自主先学】阅读教材P41页,结合图2-53,完成填空,2分钟1.提出者:______国的__________(人名)。

2.观点:①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陆地叫________,被________所包围。

②大约______年前,泛大陆开始________。

③距今约 ________年前,形成了现在的基本轮廓。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帮魏格纳找证据,3分钟1.轮廓2.古老地层3.生物二.板块构造学说【自主先学】阅读教材P42-43,结合图2-55,完成填空,2分钟板块构造学说内容:①全球主要有____大板块。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大洋洲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上)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③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

【合作探究】结合小实验结论,解释下列现象,3分钟①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并逐渐增高):②安第斯山脉:③地中海逐渐缩小,最终将消亡:三.火山地震带【自主先学】阅读教材P43页,结合图2-56,完成填空,2分钟1.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______和______活动频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4 海陆变迁 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4  海陆变迁  教案设计

第四节海陆变迁教学目标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体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不但的深化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分布规律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4、通过拼合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简单了解防震抗灾意识,增强学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掌握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掌握世界上火山与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带教学难点理解海洋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联系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成语“沧海桑田”导入,说明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地表形态变化1、自主学习:读教材后解释“活动”中的现象,从这些现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小组交流:【教师精讲点拨】地表形态的变化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读图2-46结合教材33页完成下列任务:(1)“大陆漂移假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提出的。

“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的陆地,被叫做“”的大洋所包围,后来大陆开始破裂形成现在的样子。

(2)你有什么好的证据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吗?2、小组交流:【教师精讲点拨】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进部分相吻合。

教师扩充知识:(1)以上两海岸的古生物具有相似性(2)以上两海岸的古地层几乎一样教师投影出示大陆漂移动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板块构造学说学生看书思考: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认识板块运动的方向表示板块张列,表示板块碰撞。

学生观察,全球可分为几大板块?除哪个板块全部是海洋外,其他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引导学生熟悉六大板块的位置。

2.4 海陆变迁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2.4 海陆变迁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海陆变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简要说出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德育目标: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1、大板块示意图2、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教学难点: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在上节课里我们学习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有谁能来说一说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呢?屏幕上显示“大陆漂移过程图”。

学生看图回答。

由上节课的知识引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学生的答案过渡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万年以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思考、听课引起学生学习欲望引入新课小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1、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

2、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思考对所讲内容有整体认识海洋生成和发展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都会经历一个生成和发展的阶段。

观看动画1过渡我们刚才说到,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而地壳的活跃,就造成了地表的火山地震。

我们先来看一段火山地震的录象。

刚才从录象中我们看到,火山喷发的时候真是惊心动魄!而在地震发生后又是满目疮痍,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灾难。

看录象通过直观画面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思想上带来震撼——地震的危害如此严重!火山和地震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的关系地震通常会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来看“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变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以实例加以说明。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感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3.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等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

(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3.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4.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大陆漂移假说”进行由浅入深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质疑、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与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3.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刚升入初中,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

地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所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多动手,让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变化是地球内部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要点。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示意图和进行演示、模拟等,初步了解海底地形及其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课件出示:“七大洲和四大洋”师生通过互动式电子白板一起复习海陆分布相关知识.师:这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那过去和将来的海陆分布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海陆变迁》.板书题目——2.4海陆变迁【活动】地表形态变化探究一:海陆变迁的实例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大家先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然后我们每组派一个代表起来交流.1.小组交流2.共同交流3.教师资源分享得出结论:总结刚才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海陆变迁的事实,大量事实表明:地表形态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提示学生有效勾画标注)海→→陆陆→→海【讲授】【讲授】地表形态变化的速度师:既然地表形态是变化的,海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贝贝有疑问了,我们去看看她有发现什么问题了:出示:玲玲贝贝对话贝贝:我就住在地球上,为什么看不出海洋和陆地的转化呢?师:为什么?生:因为海陆变迁的速度非常缓慢。

师:对。

是地壳运动导致了海陆变迁,而大多数地壳的运动往往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地表形态的变化,这种短时间内不容易被人们察觉的运动我们叫地壳的缓慢运动。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壳的运动都是缓慢的让人不易察觉呢?生:不是,地震、火山师:我们知道地震和火山活动可不是缓慢运动,她们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下面请同学们看地震和火山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图片。

出示图片师:地震、火山喷发是地壳急剧运动,速度很快,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活动】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源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壳的缓慢运动和急剧运动都能导致海陆变迁,这种强大的动力来自地球的内部,我们称之为内力作用。

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除了内力作用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外力作用,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

承转: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种奇特的地貌。

出示风蚀地貌的图片,师:你知道这种奇特的地貌是怎么行成的吗?生:风吹出来的。

师:看来风也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力量就是来自地球外部,我们称为外力作用。

除了风力作用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外力作用能改变地表形态,你知道有哪些吗?请大家小组内讨论,有结论后结合教具模拟演示。

探究二:外力作用的实例1.学生交流并模拟演示2.学生演示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展示外力对地表影响的实例:流水携带泥沙冲积成的平原、冰川刨蚀地面、天体撞击地、海浪侵蚀海、填海造陆。

师:这些影响地表形态的力量都是来自地球外部。

我们称之为:外力作用。

另外,我们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些活动往往对地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填海造陆,劈山修路人工开挖的河道,可见,人类活动也是一种外力作用。

出示: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中国在南海永暑礁的填海造陆图片师:可见,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变化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讲授】地表形态变化总结下面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出示课堂小结:这部分知识老师这里编了一段口诀也许能帮助同学们理解所学的内容。

地壳运动很缓慢,火山地震一瞬间;内力造出崎岖地,外力削高把低填;内力外力不停息,沧海桑田地形变.学生齐读理解。

【讲授】承转到大陆漂移假说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地表形态变化及海陆变迁,并且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今天我们首先来认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假说.板书 (二)大陆漂移假说师: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并进行研究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教材41页阅读材料:魏格纳发现了什么?学生阅读并且回答: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陆轮廓可以拼合。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0)活动: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世界海陆轮廓图,大家用小剪刀把相关大洲的轮廓图剪出来,然后大家试着拼一下吧。

学生演示并进行解释。

生:南美洲和非洲有可能原来连在一起,而且北美洲和欧洲也可以拼合,这成为了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第一个证据。

师:大陆轮廓可以拼合,但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巧合。

魏格纳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我们一起来帮助魏格纳寻找证据好不好?探究三:继续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出示两张撕开的报纸师:撕开的报纸可以拼合,刚好验证了第一个证据。

师:撕开的报纸上文字和图片可以拼合,如果两块大陆曾经是一个整体,上面是不是也应该有类似的“文字”和“图片”可以拼合呢?生:有师:这就是陆地上的地层和化石。

出示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分布图并进行分析:地层和化石具有相似性!师:除此之外,魏格纳还在考察中发现了两种奇特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自述。

出示南美洲和非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图:学生阅读他们的自述,并思考:为什么大洋两岸都有他们的分布呢?生:它们都没有横渡大洋的能力,却都分布在大洋两岸,说明它们很早以前生活在一起。

非洲和南美洲原来连在一起。

小结:生物的相似性。

师:为了进一步寻找证据,魏格纳独自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考察,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

虽然他为追求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精神却广为流传,魏格纳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不能空想,大胆实践,)师生总结:机会总是垂青于善于发现、不懈努力的人,所以在生活、学习中也要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活动】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内容师:魏格纳找到这些证据以后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大家阅读41页正文部分,说一说他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并回答。

教师板书总结。

泛大陆七大洲-------》泛大洋四大洋师生一起观看大陆漂移假说的FLASH动画,加深印象!师:为了进一步寻找证据,魏格纳独自前往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考察,在他50岁生日那天不幸遇难。

虽然他为追求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精神却广为流传,魏格纳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不能空想,大胆实践,)师生总结:机会总是垂青于善于发现、不懈努力的人,所以在生活、学习中也要细致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练习】课堂练习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些练习进行巩固!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 )A.海底森林死亡B.地壳变动,海水淹没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中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 )A.牛顿B.魏格纳C.哥白尼D.哥伦布3.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证据的是 ( )①非洲和南美洲有相同的古老地层②非洲和南美洲都有不能漂洋过海的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③④B.①③C. ②④D. ①②4. 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 ( )A.古代的海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B.太行山不久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太行山发生了火山喷发活动D.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演变来的5.近一百多年来,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

澳门半岛从2.7平方千米扩大到5.7平方千米,凼仔岛与路环岛也分别扩大到4.1平方千米、6.6平方千米。

整个澳门陆地面积由原来的10.39 平方千米增加到29.7平方千米。

澳门面积逐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D.人类活动──填海造陆【测试】课堂检测完成地理填充图册海陆变迁前半部分。

【作业】课后思考探究根据所学知识预测: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