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大作业(调幅)
RF射频电路设计与调试技巧
RF射频电路设计与调试技巧
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设计与调试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其设计与调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在实际项目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因此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提高设计与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设计RF射频电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频率、功率、带宽、阻抗匹配、噪声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元件,如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等,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
此外,还要注意信号的损耗和噪声的影响,以及射频信号的传输和辐射特性。
其次,调试RF射频电路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测试和分析。
在实际调试中,常用
的工具有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示波器等。
通过这些仪器,可以实时监测信号的频谱、波形和幅度,并对电路的性能进行评估。
同时,还可以通过射频仿真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发现问题并优化设计。
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调试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逐步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快速定位故障点。
另外,还要注意防止电路中的干扰和串扰,尽量减小电路中的耦合和杂散信号,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总的来说,设计和调试RF射频电路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技术和经验的
积累。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一些设计与调试的技巧,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设计目标。
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射频电路设计与调试能力。
祝大家在无线通信领域取得更好的成果!。
调幅的原理
调幅的原理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AM)是一种调制方式,利用载波振幅的变化来传输信息信号。
在调幅过程中,信息信号会改变载波的振幅,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下面将从调幅的原理、调幅的优缺点以及调幅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调幅技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调幅的原理。
调幅的原理是利用载波振幅的变化来传输信息信号。
在调幅过程中,信息信号会改变载波的振幅,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具体来说,当信息信号为正弦波时,调幅的数学表达式可以表示为:\[s(t) = (1 + m \cdot \sin(2\pi f_m t)) \cdot \cos(2\pi f_c t)\]其中,\(s(t)\)为调幅信号,\(m\)为调幅系数,\(f_m\)为信息信号频率,\(f_c\)为载波频率。
从这个数学表达式可以看出,调幅信号的振幅会随着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实现了信息的传输。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调幅技术的优缺点。
调幅技术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范围的通信。
此外,调幅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对信噪比的要求相对较低。
但是,调幅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调幅信号占用的带宽较大,能效比较低,不利于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调幅信号还容易受到多径效应的影响,导致传输质量下降。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调幅技术的应用。
调幅技术广泛应用于调幅广播、模拟电视、无线通信等领域。
在调幅广播中,调幅技术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传输,而在模拟电视中,调幅技术可以实现视频信号的传输。
此外,调幅技术还被应用于一些低速率、对传输质量要求不高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综上所述,调幅技术是一种利用载波振幅的变化来传输信息信号的调制方式。
它具有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也存在带宽占用大、能效低的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以实现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
调幅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1. 调幅的定义是什么?2. 调幅有哪些类型?3. 调幅信号的特点有哪些?4. 调幅信号的带宽是多少?5. 调幅信号的调制指数是什么?6. 调幅信号的频率调制是什么?7. 调幅信号的相位调制是什么?8. 调幅信号的功率调制是什么?9. 调幅信号的频谱分析是什么?10. 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有哪些?二、调幅电路1. 什么是调幅电路?2. 调幅电路的基本组成有哪些?3. 调幅电路的调制原理是什么?4. 调幅电路的调制过程是怎样的?5. 调幅电路的调制指数如何计算?6. 调幅电路的频率调制如何实现?7. 调幅电路的相位调制如何实现?8. 调幅电路的功率调制如何实现?9. 调幅电路的带宽如何确定?10. 调幅电路的噪声抑制方法有哪些?三、调幅接收1. 什么是调幅接收?2. 调幅接收的基本组成有哪些?3. 调幅接收的接收原理是什么?4. 调幅接收的接收过程是怎样的?5. 调幅接收的解调方法有哪些?6. 调幅接收的滤波器如何设计?7. 调幅接收的抗干扰能力如何提高?8. 调幅接收的灵敏度如何提高?9. 调幅接收的动态范围如何扩大?10. 调幅接收的频率选择性如何实现?四、调幅通信1. 什么是调幅通信?2. 调幅通信的特点有哪些?3. 调幅通信的调制方式有哪些?4. 调幅通信的传输方式有哪些?5. 调幅通信的频率分配原则是什么?6. 调幅通信的信道容量如何计算?7. 调幅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如何保证?8. 调幅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如何提高?9. 调幅通信的保密性如何保证?10. 调幅通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五、调幅应用1. 调幅在广播通信中的应用有哪些?2. 调幅在电视通信中的应用有哪些?3. 调幅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有哪些?4. 调幅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有哪些?5. 调幅在雷达通信中的应用有哪些?6. 调幅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有哪些?7. 调幅在遥控通信中的应用有哪些?8. 调幅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有哪些?9. 调幅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有哪些?10. 调幅在无人机通信中的应用有哪些?六、调幅技术发展1. 调幅技术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2. 数字调幅技术的研究现状如何?3. 调幅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 调幅技术在5G通信中的应用前景如何?5. 调幅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技术挑战有哪些?6. 调幅技术在无人机通信中的优势是什么?7. 调幅技术在物联网中的技术需求是什么?8. 调幅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有哪些?9. 调幅技术在软件定义无线电(SDR)中的应用有哪些?10. 调幅技术在多载波调制技术中的应用有哪些?七、调幅实验1. 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调幅实验电路?2. 调幅���验中,如何测量调制指数?3. 调幅实验中,如何分析信号的频谱?4. 调幅实验中,如何设计滤波器?5. 调幅实验中,如何评估信号传输质量?6. 调幅实验中,如何处理噪声干扰?7. 调幅实验中,如何进行信号解调?8. 调幅实验中,如何实现频率调制?9. 调幅实验中,如何实现相位调制?10. 调幅实验中,如何实现功率调制?八、调幅标准与规范1. 调幅通信的国际标准有哪些?2. 调幅广播的频率分配标准是什么?3. 调幅信号的传输标准有哪些?4. 调幅接收机的性能标准有哪些?5. 调幅通信的干扰限制标准是什么?6. 调幅通信的信号质量标准有哪些?7. 调幅通信的频率稳定度标准是什么?8. 调幅通信的功率标准有哪些?9. 调幅通信的带宽标准有哪些?10. 调幅通信的调制标准有哪些?九、调幅案例分析1. 分析某次调幅通信故障的原因。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有答案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有答案大作业内容如下: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B、ANSIC、EIA/TIAD、ISO2、拓扑结构是( A)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B、星型C、环型D、都不对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B、MANC、WAND、以上都不是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A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B、数字信号C、多路模拟信号D、模拟和数字信号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B、数字—模拟C、数字—数字D、模拟—模拟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B、可变的C、0D、数据速率的函数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B、TDMC、STDMD、以上都是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B、MAC地址C、默认网关D、逻辑网络地址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B、比特流C、广播帧D、数据包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B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D、可以缩小冲突域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13、OSI/RM的( B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14、路由器并不具备( B )功能。
调制:调幅(AM)与调频(FM)
调制:调幅(AM)与调频(FM)
AM:amplitude modulation,幅度调制;
FM:Frequency Modulation,频率调制;
1. 为什么要调制
MW:Medium Wave,中波,SW:Short Wave,短波
声⾳的频率是 20HZ-20KHZ,转变成电磁波后也是这个频率,属于低频,电磁波的频率越⾼越容易传送得更远。
所以⾳频需搭载在⾼频信号上才能传输得更远,⾳频搭载上⾼频信号的过程就叫调制。
调制的⽬的是为了把⾳频传送到更远的地⽅。
⽬前常⽤的⽅法有调幅和调频两种⽅法。
“调幅”就是调制幅度,⾼频信号的幅度随着⾳频信号幅度的改变⽽改变,当⾳频信号的幅度⾼时⾼频信号的幅度也跟着⾼,反之跟着变低,形成⾳频信号的幅度包络,但⾼频信号的频率没有变;
“调频”就是调制频率,⾼频信号的频率随着⾳频信号幅度的改变⽽改变,当⾳频信号的幅度⾼时⾼频信号的频率也跟着⾼,反之跟着变低,但⾼频信号的幅度没有变。
⽬前中波 AM(频率范围 300KHZ-3MHZ,我国规定为535KHZ-1605KHZ),短波 SW(频率范围通常是指3-30MHZ,我国规定为:2-
24MHZ)。
2. 猫(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 Modulator(调制器)与 Demodulator(解调器)的简称,中⽂称为调制解调器(港台称之为数据机),根据 Modem 的谐⾳,亲昵地称之为“猫”。
它是在发送端通过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种装置。
所谓调制,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即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合称调制解调器。
射频实验报告结论
射频实验报告结论射频实验报告结论射频实验是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射频信号的调制、解调、传输和接收等过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无线通信技术。
在本次射频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调制技术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调制技术,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相位调制(PM)。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不同的调制技术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是不同的。
首先,调幅技术在传输过程中对信号的幅度进行调整,使得信号的能量集中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
这种调制技术适用于音频信号的传输,但在传输距离较远时容易受到干扰的影响。
其次,调频技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
相比于调幅技术,调频技术在传输过程中对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更强,适用于长距离的无线通信。
但是,调频技术对带宽的要求较高,需要更宽的频率范围来传输相同的信息。
最后,相位调制技术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来传输信息。
相位调制技术对噪声的抑制能力较强,适用于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信号的传输。
然而,相位调制技术对传输距离和带宽的要求都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的调制技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
2. 信号接收中的噪声问题在实验中,我们还研究了信号接收中的噪声问题。
噪声是指在信号传输和接收过程中引入的随机干扰信号,会对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首先,我们观察到在接收信号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噪声。
其中,热噪声是由于接收器自身的热运动引起的,是一种统计性的噪声,可以通过增加接收器的信噪比来减小其影响。
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噪声,如亚稳噪声、亚稳噪声和外界干扰噪声等。
其次,我们发现信号接收中的噪声会对信号的解调和恢复造成困扰。
噪声会使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解调过程中的错误和失真。
为了减小噪声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噪声抑制技术,如滤波、增益控制和误码纠正等。
射频应用的具体原理
射频应用的具体原理1. 引言射频(Radio Frequency,RF)是指处于3kHz至300GHz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射频应用的具体原理。
2. 射频信号的产生射频信号的产生一般是通过射频发射器实现的,在发射器中,电源提供能量,经过调制、放大等过程产生射频信号。
2.1 调制射频信号一般需要通过调制来携带信息。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和调相(Phase Modulation,PM)等。
2.2 放大在射频发射器中,信号经过调制后需要被放大,以增强信号的强度和传输距离。
放大一般通过使用射频功放(Power Amplifier,PA)实现。
3. 射频信号的传输射频信号通过空气或者其他介质进行传输,传输过程中会遭遇传输损耗,干扰等问题。
3.1 传输介质射频信号的传输介质可以是空气、电缆、光纤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对射频信号的传输性能有影响。
3.2 传输损耗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吸收、散射、衍射等效应,从而引起信号的损耗。
传输损耗可以使用信号损耗衰减系数来衡量。
4. 射频信号的接收接收射频信号一般需要通过射频接收器来实现。
4.1 接收天线接收天线是射频信号接收的关键部件,它负责将从空气或者其他介质中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4.2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放大、滤波、解调等处理后,得到原始的调制信号。
5. 射频信号的应用射频信号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5.1 无线通信射频信号在无线通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无线通信中,射频信号经过调制、传输、接收等步骤,实现了无线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
5.2 雷达雷达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探测和测距的设备。
通过发送射频信号并接收回波,可以探测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5.3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利用射频信号实现地球上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通信。
射频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方法
射频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方法原理方法射频(Radio Frequency, RF)是指频率范围在300 kHz到300 GHz的无线电频率范围。
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雷达、无线电广播和卫星通信等领域广泛应用。
以下是射频的原理方法的一些重要内容:1.调频调幅原理:在射频通信中,调频调幅是常用的调制方法。
调频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传输信息,调幅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调频调幅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
2.射频放大器:射频放大器是将低功率的射频信号放大到足够大的功率以供后续环节使用的装置。
常见的射频放大器有管式放大器和固态放大器。
固态放大器由晶体管或场效应管构成,具有小体积、高可靠性和低功耗等优点。
3.频率混频器:频率混频器用于将两个射频信号混合产生新的频率信号。
常见的频率混频器有集成电路混频器和波导混频器。
频率混频器可以实现频率转换功能,广泛应用于超外差接收机、频谱分析仪和射频信号产生器等设备中。
4.滤波器:滤波器用于选择希望传输的特定频率信号并去除不需要的频率信号。
常见的射频滤波器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滤波器在射频通信系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
应用方法射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射频技术的应用方法:1.无线通信:射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无线局域网、蓝牙和物联网等无线通信系统中。
射频技术可以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数据传输。
2.雷达系统:雷达系统是一种利用射频波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的技术。
射频雷达可以通过发射射频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波信号,从而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形状等信息。
雷达系统在空中交通控制、天气预报和军事领域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无线电广播:射频技术是实现无线电广播的关键技术之一。
射频信号经过调制后,可以传输音乐、新闻和信息等内容。
信号调幅原理与方法
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一种基带调制方式,既通常所说的中波。
这是一种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变化的电信号,频率范围503~1060KHz,传输距离较远,但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广播。
早期VHF频段的移动通信电台大都采用调幅方式,由于信道衰落会使模拟调幅产生附加调幅,造成失真,在传输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被窃听,目前已很少采用。
目前在简单通信设备中还有采用,如收音机中的AM波段就是调幅波,音质和FM波段调频波相比较差。
编辑摘要调幅- 调幅一种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
比较调频调幅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改变的调制(AM)。
其中,载波信号的振幅随着调制信号的某种特征的变换而变化。
例如,0或1分别对应于无载波或有载波输出,电视的图像信号使用调幅。
调频的抗干扰能力强,失真小,但服务半径小。
调幅- 简介调幅,英文是Amplitude Modulation(AM)。
调幅也就是通常说的中波,范围在503---10 60KHz。
调幅是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距离较远,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
调幅- 调幅方式调幅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瞬时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通过用调制信号来改变高频信号的幅度大小,使得调制信号的信息包含入高频信号之中,通过天线把高频信号发射出去,然后就把调制信号也传播出去了。
这时候在接收端可以把调制信号解调出来,也就是把高频信号的幅度解读出来就可以得到调制信号了。
调幅波的形成早期VHF 频段的移动通信电台大都采用调幅方式,由于信道快衰落会使模拟调幅产生附加调幅而造成失真,目前已很少采用。
调频制在抗干扰和抗衰落性能方面优于调幅制,对移动信道有较好的适应性,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模拟蜂窝系统都使用频率调制。
图中是是调制信号叠加在高频信号中的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频信号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作相应的变化,这就是调幅波。
由于高频信号的幅度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正文)讲解
一.总体设计思路及原理图1.总体设计思路调幅发射机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有用的低频声音信号对高频载波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通常,调幅发射机包括三个部分:高频部分,低频部分,和电源部分。
高频部分一般包括本振电路、缓冲放大电路、倍频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功放推动与末级功放电路。
本振电路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的高频载波。
为了提高频率稳定性,本振级往往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并在它后面加上缓冲级,以削弱本振电路对后级的影响。
低频部分一般包括话筒、低频电压放大级、低频功率放大级与末级低频功率放大级。
一般是用基带信号去改变某个高频正弦电压(载波)的参数,使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随基带信号而变化,这一过程称为调制。
在通信系统中,调制有三个主要作用:1调制的过程就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将原来不适宜传输的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适宜传输的某一个频段上,然后传输至信道;2调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即把多个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频段上同时进行传输,提高信道容量,有利于节省成本;3调制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的能力,例如将信号频率搬移,从而离开某一特定干扰频率。
振幅调制就是由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振幅,使之按调制信号幅度的规律变化,严格地讲,是使高频振荡的振幅与调制信号呈线性关系,其他参数(频率和相位)不变。
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若采用调幅调制方式则称为调幅发射机,一般调幅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如图所示,工作原理是:本机振荡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载波信号,载波信号经缓冲电路送至振幅调制电路;音频放大电路将低频语音信号放大至足够高的电压送到振幅调制电路;振幅调制电路的输出信号经高频功率放大器放大到所需的发射功率,然后经天线发射出去。
一般小功率点频调幅发射机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本振级,音频处理及振幅调制级,以及高频功率放大级。
2.原理框图本机振荡:产生频率为MHz4的载波频率缓冲级:将振荡级与调制级隔离,减小调制级对振荡级的影响;受调级:将要传送的音频信息装载到某一高频振荡(载频)信号上去。
调幅的三种基本方式
调幅的三种基本方式调幅是一种常见的调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和电视等领域。
它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在调幅中,有三种基本的调幅方式,分别是幅度调幅、双边带调幅和单边带调幅。
一、幅度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AM)幅度调幅是最基本的调幅方式。
它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来传输信息。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需要产生一个高频的载波信号,其频率通常在几十千赫兹到几百兆赫兹之间。
然后,将待传输的低频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
乘积的幅度随着低频信号的变化而改变,从而传输了信息。
接收端通过解调过程可以得到原始的低频信号。
幅度调幅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抗干扰能力强。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幅度调幅的频带宽度较大,一般为载波频率的两倍。
这导致了频谱利用率低。
其次,幅度调幅对噪声和干扰比较敏感,容易造成信号质量下降。
二、双边带调幅(Double Sideband Amplitude Modulation,DSB-AM)双边带调幅是一种改进的调幅方式,它通过移除载波信号的一个侧频带来减小带宽。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待传输的低频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双边带信号。
然后,通过滤波器将其中一个侧频带滤除,得到带宽减小的信号。
接收端通过解调过程可以得到原始的低频信号。
双边带调幅的优点是带宽较幅度调幅小,频谱利用率高。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双边带调幅需要更加复杂的电路和滤波器来实现,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其次,由于移除了一个侧频带,信号功率损失较大。
三、单边带调幅(Single Sideband Amplitude Modulation,SSB-AM)单边带调幅是在双边带调幅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得到的调幅方式。
它通过只保留一个侧频带来进一步减小带宽和功率损失。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待传输的低频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双边带信号。
然后,通过滤波器将其中一个侧频带滤除,得到只含有一个侧频带的信号。
射频通信电路实验报告-混频器、谐振回路pspice仿真
射频通信电路大作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熟悉pspice 软件环境,利用它画出所需电路,并分析其电路特性。
2、通过此次实验,了解并联谐振回路的标准电路形式,其幅频特性曲线,以及选频回路的主要指标,区分LC 串、并联选频回路。
3、了解混频器的基本知识,混频的线性频谱搬移本质,以及电路的实现方式,并运用软件实现了其功能。
4、了解振荡器的功能、指标以及其分类,并且了解其构成的三个条件(平衡,起振,稳定条件)。
5、了解包络检波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原理,通过pspice 软件,实现其功能,最终得出运行结果,深入了解其运行方式。
实验一:并联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题目:并联谐振回路中心频率f=10MHz,C=56Pf,通频带BW3=150kHz,求回路的电感L 、Q 值及对f=600kHz 出的信号选择性S 。
欲使BW3增至300kHz,应在回路两端并联多大电阻。
实验原理:并联谐振回路的标准形式,如图1图1 图2 回路输入导纳: 谐振频率:幅频特性(归一化选频特性)曲线,如图21()Y G j C j L ωωω=++12o o f ωπ==公式:谐振频率附近的选频特性 近似条件:00000020000()()2()2()()Q Q Q Qωωωωωωωωωωωξωωωωωω+---=-=≈=公式:000/()()2()211j s I G V VjQ jQ ωωωωωωωφ≈==-∆++其中:02arctgQ ωω∆φ=-输出电压:实验结果:运用pspice 软件,画出图形。
其中的原件数据都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并且得到了其运行结果(并联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运行结果:20)2(11)()(ωωωω∆+==Q V V S图3图4分析:由上图3可知,此并联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曲线的中心频率在10MHz 处,通过DB 转化后得到的曲线(图4)则稍微偏离了频率10MHz ,当幅度下降3dB 时,得到其宽带为300KHz,满足题目要求。
射频大作业
题目:射频大作业班级:021114学号、姓名:02111352 文洲02111353 许锐02111357 杨翰涛时间:2013.12.19一、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原理ic1和ic2与uc 和ic3之间的关系。
根据差分对放大器的电流方程,有:其中, UT 为热电压。
对电流源进行分析可得到:则有以下分三种情况讨论I 0(t )和g (t )中的双曲正切函数(1) 当U cm<UT 时, 差动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 双曲正切函数近似为其自变量:(2) 当U cm>4UT 时, 差动放大器工作在开关状态, 双曲正切函数的取值为1或-1, 即其中, k 2(ωc t )称为双向开关函数,其傅立叶级数展开式为(3) 当U cm 的取值介于情况(1)和情况(2)之间时, 差动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区, 双曲正切函数可以展开成傅立叶级数:傅立叶系数b 2n - 1(Ucm /UT ),n = 1,2,3,…的取值见附录B ,其中,x = U cm /UT 。
仿真过程① 差分对调幅电路EBE(on)EE E3C3R u U U i i Ω+-=≈ΩΩT T T Ωu t g t I u U u R U u R U U U u R u U U i )()(2th 112th 12th 10c E c E BE(on)EE c E BE(on)EE 1C +=⎪⎪⎭⎫⎝⎛++⎪⎪⎭⎫ ⎝⎛+-=⎪⎪⎭⎫ ⎝⎛++-=⎪⎪⎭⎫⎝⎛+-=T U u R U U t I 2th 1)(cE BE(on)EE 0⎪⎪⎭⎫⎝⎛+=T U u R t g 2th 11)(c ETT U u U u 22th cc ≈⎩⎨⎧<->=≈0101)(2th c c c 2cu u t k U u T ,;,ω -+-=---=∑∞=-t t t t n n t k n n c c c 1c 1c 25cos 543cos 34cos 4)12cos()12(4)1()(ωπωπωπωπω∑∞=--⎪⎪⎭⎫ ⎝⎛=1c cm 12c)12cos(2th n T n T t n U U U u ωβ② 输入振幅0.1v 的图Time0s20us 40us 60us80us100us120us140us160us180us200us220us240us260us280us300usV(V5:+)V(R1:1)V(Q3:b)-5V 0V5V10VUi=0.1V ,Uo=8.52V . 可以算出放大倍数为:Uo/Ui=8.52V/0.1V=85.2倍.③ 计算差模输入电阻200uA100uA0A-100uA-200uA0s1us2us3us4us5us6us7us8us9us10us IB(Q1)TimeIi=180.43uA,Ui=0.1V, 则差模输入电阻为R=Ui/Ii=0.1V/180.43uA=554.2Ω.④频谱图60V40V20V0V10KHz30KHz100KHz300KHz 1.0MHz 3.0MHz10MHz30MHz100MHz V(V5:+)V(R1:1)V(Q3:b)Frequency从图上观测可知为6.4MHz。
调幅的基本原理
调幅的基本原理什么是调幅(AM)调制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AM)是一种调制方式,它是通过改变载波的幅度来传输信息信号的一种技术。
在调幅过程中,信息信号被叠加到高频的载波信号上,使得载波幅度随着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传输信息信号。
调幅的基本原理调幅的基本原理通过三个步骤实现:信息信号产生、载波信号产生和调幅过程。
信息信号产生信息信号是需要传输的原始信号,可以是声音、图像或者其他形式的信号。
在调幅中,信息信号是相对较低频率的信号,一般在几百Hz到几千Hz之间。
载波信号产生载波信号是用来传输信息的高频信号,它的频率通常是在几十kHz到数百kHz之间。
载波信号的频率要比信息信号的频率高得多,这样才能够容纳更多的信息。
载波信号可以通过频率发生器或者振荡器产生。
调幅过程调幅过程使用了调幅器来实现。
调幅器将信息信号和载波信号进行相乘,得到调幅后的信号。
在调幅过程中,信息信号改变了载波信号的振幅,使得载波信号随着信息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调幅后的信号包含了信息信号的内容。
调幅的优缺点调幅作为一种调制方式,具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1.调幅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于广播和电视等领域。
2.调幅信号的解调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3.调幅技术对信道质量的要求较低,能够适应恶劣的传输环境。
缺点1.调幅信号存在一定的带宽浪费,传输效率较低。
2.调幅信号容易受到干扰,抗干扰能力较差。
3.调幅信号的动态范围受限,会出现信号失真现象。
调幅的应用领域调幅作为一种传输信息的方式,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广播和电视调幅广播是最早应用调幅技术的领域之一。
通过调幅,广播公司可以将音频信号传播到大范围的地区,满足人们对音乐、新闻和其他节目的需求。
与广播类似,调幅也用于电视信号的传输。
通信在一些特殊的通信场景中,调幅仍然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方式。
例如,低频通信、短波通信和航空通信等。
尽管其他调制方式如调频(FM)和调相(PM)被普遍应用,但调幅在特定的环境下仍然有其优势。
射频电路基础大作业(基于Pspice的差分对和二极管调幅电路设计和仿真
射频电路基础大作业---------基于PSpice仿真的振幅调制电路设计摘要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
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大于1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而射频就是这样一种高频电流。
本论文主要探究了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和二极管调幅电路对一小信号载波信号的调幅。
其中差分对调幅电路分别探究了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差分对调幅电路,二极管调幅包括单回路和双回路的调幅。
在二极管调幅电路中,为使电路简单直观,采用了等效电路。
其中载波信号采用0.01v。
4MEG和5MEG 的高频小信号,调制信号采用频率为100k的大信号。
所有的电路设计采用Pspice进行仿真测试,并对结果做了分析。
【关键字】射频电路调幅差分对频谱 Pspice一,问题描述:参考教材《射频电路基础》第五章振幅调制与解调中有关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和二极管调幅的原理,选择元器件、调制信号和载波参数,完成PSpice电路设计、建模和仿真,实现振幅调制信号的输出和分析。
(1) 选择合适的调制信号和载波的振幅、频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正确选择晶体管和其它元件;搭建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实现载波作为差模输入电压,调制信号控制电流源情况下的振幅调制;调整二者振幅,实现基本无失真的线性时变电路调幅;观察记录电路参数、调制信号、载波和已调波的波形和频谱。
(2) 参考例5.3.1,修改电路为双端输出,对比研究平衡对消技术在该电路中的应用效果。
(3) 选择合适的调制信号和载波的振幅、频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正确选择二极管和其它元件;搭建单二极管振幅调制电路,实现载波作为大信号,调制信号为小信号情况下的振幅调制;调整二者振幅,实现基本无失真的线性时变电路调幅;观察记录电路参数、调制信号、载波和已调波的波形和频谱。
(4) 参考例5.3.2,修改电路为双回路,对比研究平衡对消技术在该电路中的应用效果。
二、电路设计与仿真1,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振幅调制电路设计与仿真1.1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的设计理论如上图所示的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原理电路中,c u 为差模输入电压,在交流通路中加在晶体管1V 和2V 的基极之间;u Ω控制电流源的电流,即晶体管3V 的集电极电流3c i 。
具有调幅到调相(AMPM)补偿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具有调幅到调相(AMPM)补偿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射频功率放大器是无线电传输中至关紧要的器件,尤其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和卫星等领域。
射频功率放大器可将低功率信号放大成为高功率信号,为无线电传输供给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种具有调幅到调相(AMPM)补偿功能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一、理论介绍1. 调幅到调相(AMPM)调幅到调相(AMPM)是指信号在放大过程中,由于非线性特性引起的模拟幅度调制信号被转换为模拟相位变化信号的过程。
在射频放大器中,非线性元件会产生非线性失真,使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发生变化。
当信号通过非线性元件时,其幅度和相位的变化比例是不相同的。
因此,调幅到调相(AMPM)失真是由信号通过非线性元件引起的,这对于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的应用来说是特别不利的。
2. 补偿方法针对调幅到调相(AMPM)失真问题,在射频功率放大器中使用特别的电路来弥补失真是一种解决方法。
通过对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进行增益和相位的调整,可以除去失真过程中的非线性响应,从而获得更好的信号质量和精准的输出功率。
调幅到调相(AMPM)补偿可以提高放大器的线性度、带宽和输出功率,使得信号能够更好地传输,并且可以帮忙降低系统的总成本和多而杂度。
二、制作方法1. 设计电路为了制作具有调幅到调相(AMPM)补偿功能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特别的电路。
此电路需要使用特定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和调制器等构成,实在设计方法如下:(1) 选择信号源: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具有高动态范围和高频率稳定性的信号源,如微波信号源或信号发生器等。
(2) 选择功率放大器: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具有高功率输出和低失真的射频功率放大器,以确保信号能够经过放大器时获得高质量的输出信号。
(3) 选择调制器: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具有高幅度和相位调整范围的调制器,以便能够调整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以实现调幅到调相(AMPM)补偿功能。
2. PCB制作完成电路设计后,我们需要将电路制作在PCB板上。
调幅过程的原理
调幅过程的原理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AM)是一种用来在调制信号中传输信息的调制技术。
调幅过程是指将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与载波信号相乘,从而形成一个调制后的信号,该信号在传输中可用来还原原始的调制信号。
调幅过程的原理涉及到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调制法则三个主要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调制信号的概念。
调制信号是需要传输的原始信号,在AM 调制中通常为语音、音乐等模拟信号。
该信号的幅度变化是由信息源(如麦克风)产生的,并可以表示为f(t),其中f表示调制信号的幅度,t表示时间。
调制信号的频数通常限制在可听频率范围内(20 Hz至20 kHz)。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载波信号的概念。
载波信号是一个高频信号,通常用来实现调制信号在空间中传输的载体。
载波信号可以看作是一个稳定的振荡器信号,通常表示为c(t)=Acos(ωct),其中A表示载波的幅度,ωc表示载波的角频率,t 表示时间。
载波信号的频率通常是非常高的(比可听频率高几个数量级),以确保调制信号能够嵌入在其上。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调制法则的概念。
调制法则是指将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与载波信号相乘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调制后的信号。
调幅过程可以表示为s(t)= [1 + m(t)] * c(t),其中m(t)表示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s(t)表示调制后的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被用来改变载波信号的幅度,从而传输调制信号的信息。
在调幅过程中,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被称为调制指数。
调制指数的大小决定了调制信号在载波信号中的幅度变化程度。
较大的调制指数可以产生较大的幅度变化,从而使得调制后的信号更容易检测和还原。
然而,过大的调制指数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和频谱扩展,因此需要进行合适的调制指数选择。
在调幅过程中,调制后的信号包含了两个主要的频率成分:载波频率和调制信号频率。
通过解调的过程,即将调制信号从载波信号中分离出来,我们可以还原原始的调制信号。
调幅的工作原理
调幅的工作原理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简称A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广播领域的调制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调幅技术是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传输模拟或数字信号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调幅技术可以分为线性调幅和非线性调幅两种方式。
在传统的线性调幅中,一个或多个原始信号被调制到载波信号上。
原始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首先,原始信号加上一个固定的直流或低频偏置,将其变为双边带信号。
然后,这个双边带信号通过调制器与载波信号相乘。
最后,经过调制的信号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需要进行解调才能得到原始信号。
在线性调幅中,使用的调制器被称为振荡器,它的作用是将双边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与载波频率相同,但它的振幅随着双边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振荡器由一个电场-电子转换器和一个电子-电场转换器组成。
电场-电子转换器将输入信号转换为振荡器的振幅调制(AM)信号,电子-电场转换器将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转换回到电场信号。
非线性调幅是另一种调幅技术。
在非线性调幅中,原始信号通过非线性器件与载波信号相乘。
非线性器件的非线性特性使得输入信号的振幅调制到输出信号中。
然后,经过调制的信号传输到接收端进行解调。
非线性调幅技术相比线性调幅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频带利用率,但它也引入了更多的非线性失真。
调幅技术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
首先,原始信号经过一个音频放大器进行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被送入调制器,与一个正弦波载波信号相乘。
这里,原始信号的幅度调制载波的振幅。
然后,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一个射频放大器进行放大,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补偿信号的传输损耗。
最后,放大后的信号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天线接收到传输的信号,并将其送入射频放大器进行放大。
放大后的信号经过一个解调器进行解调。
解调器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只选择载波频率附近的信号,把其他频率的信号滤掉。
然后,滤波后的信号通过一个检波器将其转换为原始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振幅调制
差分放大器
二极管
1
一、问题的重述
1.1 基本要求 参考教材 《射频电路基础》 第五章振幅调制与解调中有关差分对放大器调幅 和二极管调幅的原理,选择元器件、调制信号和载波参数,完成 PSpice 电路设 计、建模和仿真,实现振幅调制信号的输出和分析。 1.2 实践任务 (1) 选择合适的调制信号和载波的振幅、频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正确选择晶 体管和其它元件;搭建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实现载波作为差模输入电压, 调制信号控制电流源情况下的振幅调制;调整二者振幅,实现基本无失真的线性 时变电路调幅;观察记录电路参数、调制信号、载波和已调波的波形和频谱。 (2) 参考例 5.3.1,修改电路为双端输出,对比研究平衡对消技术在该电路中的 应用效果。 (3) 选择合适的调制信号和载波的振幅、频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正确选择二 极管和其它元件;搭建单二极管振幅调制电路,实现载波作为大信号,调制信号 为小信号情况下的振幅调制; 调整二者振幅,实现基本无失真的线性时变电路调 幅;观察记录电路参数、调制信号、载波和已调波的波形和频谱。 (4) 参考例 5.3.2,修改电路为双回路,对比研究平衡对消技术在该电路中的应 用效果。 1.3 问题的提出 根据实践任务提出的要求,要求设计如下电路: 问题一:选择合适的调制信号和载波的振幅、频率,实现单端输出的差分对 放大器调幅电路设计。 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修改电路为双端输出,以实现双端输出的差分对 放大器调幅电路设计,继而对比研究平衡对消技术在该电路中的应用效果。 问题三:选择合适的调制信号和载波的振幅、频率,实现晶体二极管调幅电 路的设计。 问题四: 在问题三的基础上修改电路为双回路, 以实现二极管调幅电路设计, 继而对比研究平衡对消技术在该电路中的应用效果。
4.4 问题四:平衡二极管调幅电路设计
4.4.1 理论分析 具体理论分析见 4.3,此处只是采用平衡对消技术,将问题三的单二极管调 幅改为平衡二极管调幅,具体见图 14。
11
D1 1N4148 V1 5 Vrms 6MHz 0°
1
T2
0 2
4
T1 1 R2 10kΩ
0
V3 R1
3
3
500Ω 1 Vrms 100kHz 0° D2 1N4148
VCC 8V L1 0.9µ H XSC1
A _ +
L2 R1 0.9µ H XSA2
IN T
2kΩ C2 900pF
B _
+
Ext Trig +
Q1
_
Q2
V1 0.1 Vrms 2N2222 4MHz 0° V2 Q3 2N2222
5 Vrms 100kHz 0°
2N2222 R2 2kΩ
VEE -8V
2
Uo
4
图 14 单平衡二极管调幅电路
4.4.2
Multisim 电路仿真
仿真电路图
XSA1
D1 1N4148 T2
0 2 4 T1 1
750Ω rsource 6.275µH LLL1 288.8nH LCL1 2.436nF CCC1 112.1pF CLC1 408.4nH LCL2 1.523µH 462.1pF LLL2 CLC2 1.723nF CCC2
L1 1.8µ H
C1 900pF
R2 2kΩ
R3 1kΩ
Q1 V1 0.1 Vrms 4MHz 0° Q3 2N2222 2N2222
Q2
V2 2N2222 R1 2kΩ 5 Vrms 100kHz 0°
VEE -8V
图2
仿真电路图
由仿真电路图可以看出载波频率为 4MHZ, 电压有效值为 0.1V,调制信号频 率为 100KHZ,电压有效值为 5V。又可看出谐振输出频率为:
图 1 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器调幅
根据差分对放大器的电流方程,有:
ic 1 ic 3 uc 1 th 2 2U T
(1)
ic 3 i E 3
U
EE
U
BE on
u
(2)
RE
u uc 1 th 2U T
由以上两公式可以得到三极管集电极电流方程为;
fc 1 2 LC 2 1 .8 1 0 1
6
900 10
12
4MHZ
故得出最终输出频率为 4MHZ。 4.1.2.2 最终仿真电路图及仿真波形 最终仿真电路图
VCC 8V
XSA1
L1 1.8µ H
C1 900pF
R2 2kΩ
R3 1kΩ
IN T
Q1 V1 0.1 Vrms 4MHz 0° Q3 2N2222 2N2222
基于 MUltisim 仿真的振幅调制电路设计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基于 MUltisim 仿真的振幅调制电路设计,其中主要讨论了差分 放大器调幅和二极管调幅电路的设计。 差分放大器调幅分为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 大器调幅和双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 二极管调幅分为单二极管调幅和平衡 二极管调幅。 针对差分放大器调幅,载波作为差模输入电压,在交流通路中加在晶体管 V1 和 V2 基极之间,调制信号控制电流源的电流,调整谐振网络 LC 输出载波频 率, 如图 1。 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可以看出差分放大器能够实现振幅调制, 其次, 对比研究单端输出和双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发现, 双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 器调幅在 LC 回路中产生的电压反相抵消,实现平衡对消,在 U O 中去除了载频 分量。因此,可以得出双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度更高的结论。 针对二极管调幅,载波和调制信号串联作为信号源,在, U c m
二、问题的分析
2.1 问题一的分析 问题一通过搭建单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实现载波作为差模输入电压,调 制信号控制电流源情况下的振幅调制,调整二者振幅,实现基本无失真的线性时 变电路调幅,然后观察记录电路参数、调制信号、载波和已调波的波形和频谱。
2
2.2 问题二的分析 问题二是在问题一的基础上完成的, 只是把问题一中搭建好的电路修改为双 端输出,以研究平衡对消技术在该电路中的应用效果。 2.3 问题三的分析 问题三通过搭建单二极管振幅调制电路,实现载波作为大信号,调制信号为 小信号情况下的振幅调制; 调整二者振幅, 实现基本无失真的线性时变电路调幅; 观察记录电路参数、调制信号、载波和已调波的波形和频谱。 2.4 问题四的分析 问题四是把问题三中的电路修改为双二极管调幅电路, 以研究平衡对消技术 在该电路中的应用效果。
图 16 单平衡二极管调幅仿真频谱图
由频谱图可以看出输出为普通调幅波,其中中心频率为 6MHZ,双边带频率 分别为 5.9MHZ 和 6.1MHZ,符合题目要求。 由此,对比图 12,图 16 及图 13,图 17 可以看出采用平衡对消技术的二极 管调幅比普通二极管调幅效果更好,调幅度更高。
XSA1
IN T
V1 1 Vrms 100kHz 0°
D1 1N4148 V2 5 Vrms 6MHz 0° 750Ω rsource R1 288.8nH 2kΩ LCL1 6.275µH LLL1 2.436nF CCC1 112.1pF CLC1 408.4nH LCL2 1.523µH LLL2 1.723nF CCC2 XSC1 462.1pF CLC2
I0 t g t u
I
0
t
1 R L rD
k1 w ct u c
(7)
g t
1 R L rD
k1 w ct
(8)
故由电流方程可以看出,该电路可以滤波输出普通调幅信号。 4.3.2
Multisim 电路仿真
4.3.2.1 电路基本系统及参数
+ _ A
50Ω rload
+ _ B + Ext Trig _
图 11 二极管调幅电路图
10
仿真波形图
图 12 二极管调幅仿真波形图
输出频谱图
图 13 二极管调幅仿真频谱图
由频谱图可以看出输出为普通调幅波,其中中心频率为 6MHZ,双边带频率 分别为 5.9MHZ 和 6.1MHZ,符合题目要求。
c
U
m
,
时 V D 的导通和截止近似取决于 U c 的正负, 如图 9。 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
可以看出二极管能够实现振幅调制, 另外对比研究单二极管调幅和平衡二极管调 幅发现,平衡二极管调幅去除了 i L 中的调制信号分量,实现了平衡对消。因此, 可以得出平衡二极管调幅度更高的结论。
ic 1 U U
EE
U
BE on
2RE
EE
U 2RE
BE on
uc uc 1 1 th 1 th u 2U T 2 R E 2U T
(3)
I0 t g t u
其中:
I
0
t
U
EE
U 2 RE
图 5 单端输出差分放大器调幅仿真频谱图
由频谱图可以看出中心频率为 4MHZ,符合题目要求。 4.2 问题二:双端输出的差分对放大器调幅电路设计 4.2.1 理论分析 具体理论分析见 4.1,此处只是采用平衡对消技术,将问题一的单端输出改 为双端输出。 4.2.2
Multisim 电路仿真
元件参数同问题一。 仿真电路图
Q2
XSC1
A _ +
B
V2 2N2222 5 Vrms 100kHz 0°
Ext Trig +
_
_
+
R1 2kΩ
VEE -8V
图3
单端输出差分放大器调幅电路图
5
仿真波形图
(a) 输入载波波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