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3
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分析
文章编号:1002-8743(2006)S1-0018-03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分析方业星,胡宝清,严志强(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 要:以区域反贫困理论为基础,结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状况,运用层次分析评价法,对广西喀斯特地区进行发展潜力分析,弄清喀斯特地区各县存在的发展潜力.关键词:广西;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中图分类号:P6421253 文献标识码:A当前,广西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条件恶劣,缺水土、交通不便的喀斯特山区,扶贫难度大.面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以及自身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等的挑战,要实现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人民的生活、生存问题———贫困问题,有必要在对生态、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地区存在的发展潜力,为制定相应的反贫困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喀斯特地区发展现状与特点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其自身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社会喀斯特地区的社会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发展基础差,发展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1)社会基础设施落后.喀斯特地区,社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交通、通讯落后,信息不通.喀斯特山区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地区人民对外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交流.尽管有些地区有丰富的农业、药材和矿产资源,但因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而难以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2)人口文化素质低.喀斯特地区,教育水平低,人口文化素质低.贫困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低,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Ξ1.2 经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差,经济缺少适宜的发展条件,科技水平低下,造成地区资源利用浪费:(1)资源利用效率低.喀斯特地区经济活动受到水、土资源等资源短缺的严重制约.尽管农业资源(水、土等资源)有限,但因科技水平低,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仍旧低,未能开发利用的水土等资源还很多,造成了资源的浪费;(2)经济发展层次低.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动力层次低.2003年,喀斯特石山地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 的比重分别为43.3%、26.4%和30.3%,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仍然是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为次的较低的发展层次.1.3 生态喀斯特地区,地表渗漏性强,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喀斯特脆弱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1)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广西的喀斯特石灰岩山区,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自治区的平均水平.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4.3万km 2,占广西Ξ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方业星(),男,广西邕宁人,研究生,从事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年6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un.2006第23卷专刊 Journal o f G ua ngxi T ea cher s Educa tio n U n iver sity (N a tura l Sc ience Editio n )V ol.23Suppl.:200-02-24:1978-.水土流失面积的73.31%,且水土流失面积还在扩大;(2)土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喀斯特地区土地退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西石山地区的石漠化、半石漠化面积达4.7万km 2,占全区石山面积的52.8%,且石漠化、半石漠化面积仍在以一定的速度增加.自然灾害频繁,主要灾害有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旱灾,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2 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对喀斯特地区进行发展潜力的评估,弄清喀斯特地区存在的发展潜力,须制定出一个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建立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2.1 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建立基本原则区域发展潜力分析的核心是促进发展.在进行发展潜力分析时要正确认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重视区域存在发展能力的建设.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地区性原则.2.2 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系统的组成要素、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类指标共计22个指标组成.其中,生态指标6个,经济指标10个,社会指标6个.根据现有有关统计资料,建立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图1),即:目标层、基准层和指标层. 图1中,目标层(A )为发展潜力度,是综合指标,用来衡量发展潜力大小.基准层包括社会子系统(B 1)、经济子系统(B 2)与生态资源环境子系统(B 3)三个子系统.指标层由22个指标组成,具体内涵为:B 1(社会)={C 1电话用户、C 2公路里程、C 3人口自然增长率、C 4万人中小学人数、C 5人口密度、C 6全年社会消费零售额}B 2(经济)={C 7人均GD P 、C 8职工年平均工资、C 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C 10人均粮食产量、C 1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C 12固定资产投资、C 13财政收入、C 1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C 15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C 1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B 3(生态)={C 17林地面积、C 18森林覆盖率、C 19人均耕地面积、C 20河流年径流量、C 21水能资源蕴藏量、年降水量}上述指标分别从社会、经济与生态资源环境等方面描述喀斯特地区的综合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发展潜力 方业星,胡宝清,严志强: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分析19 C 22.3 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评估方法从区域发展潜力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环境三个方面对区域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即用层次分析法给出以上三者的权重,再用权重与它们的单项评价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即得区域发展潜力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设W l 、W 2和W 3分别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权系数,则综合评价得分为:P =W 1P 1+W 2P 2+W 3P 3,式中:P 1、P 2和P 3分别为社会、经济和生态单项评价得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社会、经济与生态先分别进行单项评价,然后综合得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发展潜力分析时,首先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再用公式依据各个指标的标准值与权重算出各项综合分值.3.1 指标标准化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发展潜力分析时,由于各指标的性质、度量单位等不同,在进行分析前必须先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即把不能直接综合的指标进行标准化或规范化处理,以消除计量单位的影响.指标标准化方法:假设评价的区域各县的各项指标最高评价值为100,其最低值为60.计算公式如下:S ij =A ij -A minA max -A ij×40+60,式中:S ij 第i 县j 项指标的标准值,A ij 第i 县j 项指标的指标值,A max 评价县中j 项指标指标值的最大值,A min 评价县中j 项指标指标值的最小值.3.2 综合值计算进行发展潜力分析与评价前,需求出发展潜力的综合得分值.发展潜力综合值的计算公式为:P i =∑SijW ij ,式中:P i 第i 县综合评价指标数,S ij 第i 县j 项指标标准值,W ij 第i 县j 项指标权重.3.3 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首先确定评价目标是喀斯特地区各县发展潜力水平的综合评价,然后据此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构造递阶层次分析结构.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对选用指标两两比较并构造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每一层各要素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系统指标与单项指标的权重值(表1).表1 2003年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评价指标权重表系统指标权重单项指标权重系统指标权重单项指标权重社会系统0.22电话用户(万户)0.0470经济系统0.32人均G DP (元)0.0420公路里程(公里)0.0556职工年平均工资(元)0.0220人口自然增长率(%)0.027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0.0320万人中小学在校人数(人Π万人)0.0360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0.0280人口密度(人Π平方公里)0.025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0.0360全年社会消费零售额(亿元)0.029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0.0420生态系统0.46林地面积(万公顷)0.0770人均粮食产量(吨)0.0220森林覆盖率(%)0.058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0.0300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0970财政收入(亿元)0.0340河流年径流量(亿立方米)固定资产投资(万元)3水能资源蕴藏量(万千瓦)56年降水量(毫米)620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0.07820.0200.070.0914 2003年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评估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的评估,包括综合评价与状况分析.综合评价,是从总体上指出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状况分析是具体分析地区的发展特征并指出地区间存在的发展差异,以求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互补.4.1 综合评价从综合评价得分来看(见表2),2003年喀斯特地区48个县得分均小于80分,其中全州县得分最高,综合分值为79.2分,最低分为67.7分(凤山县).因此,根据发展潜力得分将48个县发展潜力以等差为5分划分为三个等级(见表3).75分以上80分以下为第一等级,包括武鸣、柳江、鹿寨、融安、临桂、兴安、全州、田林、昭平、永福、灵川11个县;70~75分为第二等级,包括上林、龙安、象州、金秀、武宣、柳城、阳朔、田东、平果、灌阳、恭城、平乐、荔浦、富川、钟山、扶绥、大新、那坡、隆林、巴马、南丹、天峨、大化、都安、罗城、西林、凌云27个县;65~70分为第三等级,包括忻城、东兰、凤山、环江、马山、乐业、靖西、德保、田阳、天等10个县.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县得分都在70~75分之间,这表明喀斯特地区大部分县整体发展潜力较小,各等级之间分数差异较小,说明不少地区在发展潜力的各方面水平较为相近,同时也说明喀斯特地区特殊的生态资源环境,是其发展潜力小的根源.表2 广西喀斯特地区综合发展潜力P (A )计算值县名综合评分县名综合评分县名综合评分县名综合评分县名综合评分县名综合评分武鸣76.3田东73.0鹿寨76.0环江68.9恭城73.5南丹74.2马山69.6平果73.3融安75.8罗城71.4平乐73.3昭平75.7上林72.1德保68.3临桂75.4都安73.9荔浦73.5扶绥72.2龙安71.7靖西69.8阳朔71.4大化72.2永福75.1大新70.5象州74.0那坡71.2灵川75.8巴马72.4柳江75.3隆林70.1金秀74.5乐业69.7兴安75.5东兰67.9柳城73.9西林74.7凌云71.3武宣70.2田林76.7忻城68.8全州79.2富川71.0灌阳72.9钟山74.3凤山67.7天等69.3天峨74.4田阳69.7表3 广西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分值县域名称一级75.0~80.0武鸣 柳江 鹿寨 融安 临桂 兴安 全州 田林 昭平 永福 灵川二级70.0~75.0上林 龙安 象州 金秀 武宣 柳城 阳朔 田东 平果 灌阳 恭城平乐 荔浦 富川 钟山 扶绥 大新 那坡 隆林 巴马 南丹 天峨大化 都安 罗城 西林 凌云三级65.0~70.0忻城 东兰 风山 环江 马山 乐业 靖西 德保 田阳 天等4.2 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状况分析喀斯特地区,尽管生态资源环境比较脆弱,但仍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进行发展潜力状况分析,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地区的发展水平,以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潜力一级的县域该区域教育水平较高,交通比较发达,信息较灵通,经济结构层次较高,水资源相对充足,人均耕地[下转第36页] 方业星,胡宝清,严志强: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分析21 4.2.1[4]廖正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M ].南宁:广西人民大出版社,1998.[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年鉴(1998)[M ].南宁:广西人民大出版社,1998.[6]钦州市人民政府.钦州年鉴(1997、1998合订本)[M].南宁:广西人民大出版社,1998.[7]邓朝亮,马凤立,何并斌.广西沿海的风能潜力[J ].风电杂志,1998,(3).A Study on How to Develop an d Utilizethe Weather R esour ces of G uangxi Coastal Area sC HEN Xiao 2yan ,WEI Shan 2hao ,Q IN Zhao 2su(Envi ronment and Economy Depart ment of Qinzhou Teachers College ,Qinzhou 535000,Chi na)Abstract :Being affect ed on t he t ropical monsoon cli mate of Sout h Asia ,G uangxi coast al areas have t he previous weat her conditions.The present paper ,on the basi s of t he charact eristics of i ts weat her resources ,has an analysis and probe for t he element s of advant ages and di sadvantages i n the c ourse of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t he weather res ources of Guangxi coast al areas ,then suggest s relevant count ermeasures of develop 2ment and utilizat ion.K ey w or ds :weat h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G uangxi c oast al areas[责任编辑:黄天放][上接第21页]面积比较大.总的来说,该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自然资源环境比较好,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因而发展潜力最强.4.2.2 发展潜力二级的县域从总的发展潜力水平看,这一地区的发展处于喀斯特地区的中等水平.27个县发展潜力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差距不大,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状况比较好地区,在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发展处于较前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4.2.3 发展潜力三级的县域该地区生态环境较差,社会经济不发达,自然资源贫乏,气候条件劣于其他地区,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低下,属于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比较落后,发展潜力相对小的区域.5 结 语进行发展潜力评价可以弄清喀斯特地区各县存在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各县政府部门制定反贫困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各县也可参照自身的发展潜力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速度,从中寻找出路,走出贫困困境.参考文献:[1]王世杰.贵州反贫困系统工程[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5[3]胡宝清,任东明广西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山地研究,,6(23)[责任编辑班秀和]36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199..J .199812.:。
广西城市生态贫困的区域比较分析
广 西 城 市 生 态 贫 困的 区域 比较 分析
肖翠仙
( 州学 院经 济 系 , 梧 广西 梧州 5 30 ) 4 02
[ 摘要 ] 运 用多元统计 中的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方法 , 对广西 1 4个城 市的生态贫 困程度进行评 价, 结 果表 明 , 广西 1 4个城 市的生 态水 平存在较 明显 的 区域 差异 , 划分 为 5个等级 : 可 南宁 市为第一等 级城 市 , 海 北 市、 桂林市、 柳州市为第二等级城市 , 来宾市、 州市、 梧 贺州市、 州市、 钦 玉林 市、 河池 市、 贵港市为第三等级城 市, 崇左市、 防城港市为第四等级城市, 色市为第五等级城市。 百 [ 关键 词 】 生 态贫 困 区域 比较 因子分 析 聚类 分析
字, 即城 市生 态处 于贫 困状 态… 。
一
、
广西城市生态贫 困评价指标体 系和分析方法
( ) 价 的指标 体 系 一 评
本 研究 的出发点 在于把 握 广西 城 市 生态 贫 困程 度, 以便 为 地 区生态脱 贫找 出对策 , 进 人 与 自然 的 促 和谐 , 使得 城 市 又好 又 快 地 可持 续 发 展 。本 文拟 在 唐善茂 等 的研 究 的基 础 上 , 过 因子 分 析 和 聚 类 通 分析对 广 西 城 市 生 态 贫 困进 行 区域 比较 研 究 。 因 此 , 指标 的选取 上 , 在 满足定 量 测 量 和实 证分 析 的 需
要, 依据科学性 、 合理性 、 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的原则 , 并力求较完善 、 全面 、 真实地反映各城市 的生态贫困
程度 , 同时 根据 广西 的实 际情 况 和数 据 可得 性 , 取 选 能反 映城 市生 态的 1 O项统 计 指 标 , 立 起 相应 的统 建
11月热点04 从广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解析版)2020高考地理备考热点0
2019年11月时政热点专题从广西发现世界级天坑群看喀斯特地貌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天坑群。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所高级工程师张远海说:它不仅是天坑,洞穴也非常漂亮,洞穴里面的钟乳石都保存很好,没有遭到破坏。
天坑并不是陨石撞击的结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创造,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是流水和岩石长期作用的杰作。
喀斯特地貌是常见的地貌类型,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高考试题中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对交通、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业等产生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观。
从考查形式来看主要以综合题目考查形式为主。
1、概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其化学过程如下:作用化学过程溶蚀CaCO3+CO2+H2O===Ca(HCO3)2淀积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最主要的可溶性岩石是碳酸盐类岩石。
(2)岩石透水性:岩石空隙和裂隙发育程度越高,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3)水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以及水的流动性的强弱。
(4)水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以及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5、喀斯特地貌的基本形态及其成因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溶蚀洼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溶蚀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6、中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区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_态势_成因与治理_胡业翠
从石漠化强度分级看,轻度石漠化区土壤侵蚀较明
第6期
胡业翠等: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态势、成因与治理
97
显,平均土厚<15 cm,坡度>18°,植被覆盖度 35%~50%, 土被覆盖<35%,基岩裸露>60%,还可以耕种利用,多见 于以石灰岩等为主的高、低丘山地上。中度石漠化区土 壤侵蚀明显,植被覆盖度为 20%~35%,坡度>22°的坡地, 基岩裸露>70%,平均土厚<10cm,属于难利用土地。主 要分布在丘陵、山地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重度石漠化 区土壤侵蚀强烈,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为 10%~20%, 坡度>25°,基岩裸露>80%,平均土厚<5 cm,属于难利用 土地。
以县为单位对该县土地石漠化面积占县域总面积比 重进行统计(表 1)。轻度以上土地石漠化面积比例大于 30%的县有 6 个;介于 20%~30%的县有 8 个;介于 10%~ 20%的县有 30 个;小于<10%的县有 44 个。土地石漠化 面积分布的地区基本都是广西的贫困地区,全区 28 个国 家级贫困县集中分布于此,2000 年其土地石漠化面积为 1.6 万 km2,占土地石漠化总面积的 53.3%。土地石漠化 面积比例大于 15%的县有 21 个,其中贫困县占 18 个。
优势、大力推进综合开发,培值乡村替代产业,实现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扶贫开发“双赢”目标。研究结论对广西乃至中
国西南岩溶地区的扶贫开发、生态恢复与重建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西;石漠化;态势;成因;治理
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分压及其交换通量空间格局研究
《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分压及其交换通量空间格局研究》2023-10-26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分压特征分析•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特征分析•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分压与交换通量关系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研究背景及意义1 2 3喀斯特地貌是中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地貌类型,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生态特征。
喀斯特城市湖库是该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碳汇,对区域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喀斯特城市湖库的碳循环过程和空间分布格局产生显著影响,亟需开展相关研究。
03本研究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规划提供支持,促进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01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分压及其交换通量空间格局,揭示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02通过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喀斯特地区碳循环过程和生态系统的认识,为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02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分析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的空间格局。
描述喀斯特城市湖库的二氧化碳分压特征。
预测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探讨影响二氧化碳分压和交换通量的关键因子。
采用实地观测、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喀斯特城市湖库水体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二氧化碳分压和交换通量的关键因子。
通过情景模拟,预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喀斯特城市湖库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
利用气象、水文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二氧化碳分压和交换通量的空间格局。
研究方法实地观测数据包括喀斯特城市湖库水体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气象、水文等数据。
样品采集数据通过在喀斯特城市湖库周边设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和土壤样,进行实验室分析。
统计数据包括喀斯特城市湖库水体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多年平均值、气象和水文数据等。
喀斯特山区贫困的根源在缺水
喀斯特山区贫困的根源在缺水——浅议综合治理喀斯特水利建设之我见谭建设喀斯特山区是水利建设的短板,也是农村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瓶颈,受其地形的影响,该地区大部分村民地区生活贫困线以下,成为为省、市、县级贫困村或国家级贫困地区,究其主要原因之一,水利建设滞后,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与保护。
近年来,根据省市作风月大走访活动,笔者深入在我市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耒阳市磨形乡西冲等多村组进行了调研,发现该村属市级贫困村,水利建设薄弱,安全饮水困难,经济单一,本文以水利的视角,以该村地貌特征和村民现状为基点,深入探讨研究在喀期特山区的地理环境下,水利工程建设为当地村民增产、增收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喀斯特山区地域特征及分析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受喀斯特地区溶蚀、侵蚀作用的影响,喀斯特地区山多坡陡,土层瘠薄,土壤贮水保水能力弱,岩石裂隙、漏斗、地下溶洞极为发育,地表降雨极易快速转移到地下深处,开采利用极为困难,加上降雨季节分配不均,极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
其主要表现原因为:1、人为活动,水土保持破坏严重。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水土保持植被破坏的直接原因。
土地的过度开发、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水土保持植被破坏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开挖、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水土保持植被破坏的人为活动。
2. 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加剧了季节性缺水严重。
我市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水旱灾害频繁。
该地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是本地区的基本水情,降水集中在1-6月,季节性缺水严重。
喀斯特地理环境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分配不均。
3、水利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严重。
由于受喀斯特地理因素影响,一方面缺乏建高坝条件,岭谷相间、丘陵盆地交错、源流短少,缺少大型蓄水性控制工程,不具备建高坝的条件。
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摘要】: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第一位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人口的空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研究人口问题的案例逐渐增多,特别是人口空间结构已成为人口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在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山地环境的特殊性,使其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同过多的人口数量、较低的人口质量以及不合理的人口结构交织在一起,给山区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破坏,因此,寻求山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山区人口压力,实现山区人口合理分布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属多民族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全省面积17.61万km2,介于东经103°37′~109°32′、北纬24°37′~29°13′之间,由于褶皱,断层和侵蚀作用,境内地表崎岖破碎,地貌类型复杂,山地、峡谷、丘陵、河谷和山间洼地等相互交错,大部分地区岩溶分布广泛,并伴随着大量的洞穴和地下河流,处处突兀出“地无三里平”的山原地貌特征。
由于裸露型、半裸露型的喀斯特广泛分布,形成了最典型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严峻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表现为:人口的严重超载、低素质、毁林毁草,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加剧等,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惨状,这在全国和世界喀斯特贫困区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在有关文献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地理学、人口学等相关理论,运用模型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贵州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在总体把握贵州省人口空间状况及与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差异两个层面,定量分析了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的状况,并从影响贵州省人口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入手,进行有关其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探讨,揭示喀斯特山区环境恶化与人口贫困化的特征和规律,提出喀斯特高原山区如何通过政策导向和结构调整,合理解决人口分布受地域、产业限制所呈现出的封闭凝固化的问题,实现高原山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
高考地理中的喀斯特地貌
岩溶作用是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karst),其名称来源于亚得里亚海附近的喀斯特石灰岩高原。
我国西南的广大地区都发育有岩溶地貌,其中又以广西桂林最为典型。
一、定义与表现水流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以化学过程(溶解和沉淀)为主,机械过程(流水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作用的结果是形成岩溶地貌。
自然界岩溶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中。
岩溶作用不仅发生在地表,而且更多的是在地下。
主要岩溶地貌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二、形成条件三、形成过程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2、地下单层喀斯特溶洞的形成过程:溶洞形成过程三个阶段可分为溶蚀阶段、扩大阶段、稳定阶段。
(1)溶蚀阶段:这是溶洞形成的起始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地下水中溶解了一些含有碳酸盐的岩石,通常是石灰岩、石膏或大理石。
这些岩石含有钙和碳酸盐,使得地下水具有溶蚀作用。
地下水中的碳酸盐溶解在岩石中,逐渐形成微小的孔洞和裂缝。
这些微小的溶蚀特征是溶洞形成的基础。
(2)扩大阶段:一旦形成了一些微小的孔洞和裂缝,地下水会通过流动不断地将溶解了的岩石物质带走,从而扩大这些孔洞。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洞的尺寸会逐渐增大。
地下水的流动和溶解作用会不断加速孔洞的扩大,有时还会形成地下河流、地下瀑布等地下水动态景观。
(3)稳定阶段:在扩大阶段后,溶洞的形态逐渐趋于稳定。
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会逐渐减缓,但并不会完全停止。
在这个阶段,溶洞内的特征如钟乳石、石笋、石柱等会继续形成,这些是由于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沉积在洞壁和洞底上。
广西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广西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摘要】根据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采用GIS技术估算广西土壤有机碳储量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标准剖深下(0~100cm)广西陆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16.80×108 t ;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幅在0.9~28.5 kg/m2之间;砖红壤、红壤和赤红壤的土壤有机密度分别为4.87kg/m2、10.45 kg/m2和4.74kg/m2,三者占广西土壤面积的47.70%;广西平均土壤碳密度为8.37 kg/m2。
广西土壤有机碳密度总的分布规律是北部山区高于中部丘陵、盆地地区,其中桂东北和桂西北的碳密度在7~29 kg/m2范围内;桂南大部分地区的碳密度在0~7 kg/m2范围内变化;全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在5~11 kg/m2范围内变化。
【关键词】广西;土壤有机碳库;土壤碳密度;GIS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库是陆地最大的碳储库。
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的速率直接影响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作为温室气体的CO2,对全球的温度变化起着关键作用,大气CO2浓度的上升、全球气候变暖,使土地利用模式及其变化对土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难点。
全球1m深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约为1500Pg C,是植被碳库(550±100 Pg C)的3倍,大气碳库(805 Pg C)的2倍。
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对0~20cm土层内的土壤有机碳产生影响,且对第一层的影响比第二层的大。
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任何微小的扰动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大气和土壤之间碳循环的平衡,进而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
因此不论是从研究地球各个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还是从认识自然资源以便为人类更好的利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一般是按照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生命带或模型法来做统计。
1 研究地区和研究方法1.1 自然概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4’,北纬20°54’—26°24’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特点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与特点喀斯特地貌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常见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态。
对于石灰岩地区上述独特的地貌,国内外学术界均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区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来命名,即“喀斯特地貌”。
过去中国亦曾用过“岩溶地貌”一词。
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约达130万平方公里。
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广东则有英德英西峰林,怀集桥头镇燕子岩、肇庆七星岩等。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利亚半岛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杰(J.Cvijic)首先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并借用喀斯特一词作为石灰岩地区一系列作用过程的现象的总称,到1966年我国第二次喀特学术会建议将“喀斯特”一词改为“岩溶”。
所以,喀斯特地貌亦称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呕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
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石柱,美不胜收。
我国岩溶地貌分布十分广泛,主要集中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如广西桂林的山美、石美,水美、洞美,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闻名于世。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类型之多世界罕见。
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石、白云岩、石膏和岩盐等)分布很广。
据不完全统计,在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的喀斯特地貌中,裸露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碳酸盐类岩石总面积的1/7;埋藏的碳酸盐岩石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
碳酸盐岩石在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东部地区分布最广。
我国现代喀斯特是在燕山运动以后准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广西部分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高三地理考试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宋词人秦观在《踏莎行·郴州旅合》中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度。
”这句描述春季的某个夜晚,湖南郴州雾气疟浆,楼台依稀难卅、月色朦胧,汲口也隐匿不见.据此完成1—3题.1.月夜起雾主要是因为A.大气逆辐射较强B.地面流失的长波辐射较多C.地表反射率较高D.大气吸收的长波辐射较多2.日出之后,这场雾基本消散,主要是由于①风速减小②降水增加③蒸发加剧④对流加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此日之后一个月内,该地A. 日出时间提前B. 日出方向逐渐偏南C.昼长逐渐变短D.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建于1953年的海珠广场是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与珠江交汇的核心,凝聚了几代广州人的城市记忆。
随着城市发展,周边人车流量增大,海珠广场内部环境也开始裂败。
2023年,海珠广场更新改造工程完工,成功串联起原来割裂的节点空间(广州解放纪念雕像和缤缤广场),吸引市民前来参与活动并驻足观赏,旨在打造红色活力广场。
图1为海珠广场更新后的效果图。
据此完成4——5题.4.海珠广场更新改造重点凸显A.交通功能B.生态功能C.景观功能D.商业功能5.推测海珠广场周边地区主要为八.住宅区 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区悉尼机场设有东、西两座独立的航站楼。
21世纪初期,力分离机场车流和过境车流,修筑绕城高达机场隧道。
图2示意目前悉尼机场附近的交通状况。
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
一
个 世 界 性 问 题 反 贫 困 是 人 类 面 I晦的
,
入 国 家扶 贫 开 发 工 作 重 点 县 有 2 8 个 分 别 是 :环 江 毛 南 族
,
项 共 同历 史 任 务
口
。
。
广 西 地 处 西 南 喀斯 特地 区 是 我 国
,
一
自治 县 罗 城 仫佬 族 自治 县 南 丹 县 天 峨 县 凤 山 县 东 兰
主要 特 征 可 概 括 为 老 ( 1 )老 :广 西
49
,
“
”
、
“
少
” 、
“
边
”
、
“
山
”
。
贫 困 现 状 进 行 综 合评 价 目的 在 于 揭 示 喀斯 特 山 区 贫 困
,
个 贫 困县 中 有
47
个 是 革命 老 区 ( 其 中
,
差 异 的 空 间分 布 规 律 及 主 要 的 影 响 因 素 为 广 西 扶 贫 开
开发决 策 的复 杂性 与不 确 定 性
,
色市 ) 田 阳 县 金 城 江 区 ( 河 池 市 ) 宜 州 市
、 、
、
。
这 些 贫 困县
,
。
本文 将通 过 采取 定量
主 要 分布在 桂 西 北 的 百 色市 河 池 市 崇 左 市 及 来 宾 市 其
、
、
和 C IS 分 析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对 广 西 喀 斯 特 山 区 县 域 层 面
、 、
、
、
、
、
、
该地 区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难 点 和 瓶 颈 所 在
,
”
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及特点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西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
喀斯特地形地貌除了桂林和云南,九寨沟这些举世闻名的喀斯特地貌以外,在中国的华东地区(包括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和上海六省市)。
在中国长江流域的15个省及自治区内,四川省的石灰岩出露面积达128062㎞2,远远大于其它地区。
喀斯特地貌特点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地形:喀斯特地形(也称“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
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
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
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2024届高考复习资料+喀斯特式贫困
贵安新区:中国“数谷”
高考链接
(2018年全国2卷)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 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 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 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因气候凉爽、用 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 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2) 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 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10)
(4) 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 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 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 点并解释原因。(4)
将气候劣势转变为农业优势
案例分析
从钢铁之城到热带水果王国,攀枝花正在完成颠覆性的变迁。这座几 乎全境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川西南小城,已经成为横断山区一个颇 具盛名的水果王国。” 试分析攀枝花水果种植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米轨铁路
“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 车快”。试分析该路段列车 运行速度慢,站点多的原因?
1、铁路穿行高山峡谷之中,坡 度大、弯道多,速度慢,以保 证安全性。 2、沿线聚落分散,交通线少, 为照顾居民出行方便,站点多。 3、沿线经济落后,对速度要求 不高。
航空运输发展速度快
云南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省份,机场数 量却仅次于新疆,排中国第二,试用可行 性-必要性方法分析原因?
(2)这种土壤环境对该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土层薄,土壤贫瘠,限制了农业类型和规模;地表植被少,薪柴来源少。
案例分析
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
曾成城,苏天明,苏利荣,等.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199-20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02.035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曾成城1,苏天明1,苏利荣1,秦 芳1,李 琴1,何铁光1,俞月凤1,张 雨2,徐 亮2,冯 倩2(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2.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 摘要:为了给广西喀斯特农林土壤改良与配方施肥提供理论支撑,调查典型喀斯特地区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水田、旱地、林地土壤养分现状。
调查结果如下:(1)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水田土壤>旱地土壤>林地土壤,几种土壤养分含量的共同点是全氮含量较丰富,有机质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较缺乏。
(2)与1982年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此次速效磷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的土壤样品比例更高,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
(3)本次调查中,属于极强酸性或强酸性土壤的样品数占所有调查样品数的平均值是1982年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的5.64倍,旱地和林地土壤酸化现象十分普遍,92.86%的旱地和100%的林地土壤为强酸性或极强酸性土壤。
建议增施钾肥,适当施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旱地农业或林地土壤选用碱性肥料或补施石灰以提高土壤pH值。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广西环江县;土壤养分;水田;旱地;林地;土壤酸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S15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2-0199-05收稿日期:2020-03-24基金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编号:桂科AA17204058-14);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编号:桂农科2020YM108、桂农科2019ZX12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8GXNSFAA138259)。
贫困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4年第4期现代园艺基于贫困山区与旅游资源的高度地理重叠性[1],在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山区发展生态旅游,是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贫困山区脆弱的地质环境加上农耕型经济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方式使该区域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低水平均衡状态[2],而旅游业的发展使其社会-生态系统逐渐偏离原有平衡[3-4]、呈现不稳定状态并形成新的系统脆弱性,对区域经济、人口及环境造成了深层次干扰。
脆弱性概念起源于自然灾害研究,并逐渐由生态学、地理学推广应用至可持续发展等领域[4-6],其内涵也由自然系统脆弱性转变为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多元耦合系统脆弱性,是社会、经济、生态等要素驱动下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性的集合[6]。
贫困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是以旅游活动为主要干扰的人地关系耦合系统,存在高开放性、高暴露性和高动态性等特征,因此从人地关系角度探索贫困山区旅游地的致脆因素,改变其脆弱性程度,对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桂北喀斯特山区集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等地理高度重叠的县域为评价单元,采用社会-经济-环境(SEE)模型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2011-2020年贫困山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为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桂北喀斯特山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区内自然旅游资源富集,民族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基于县域尺度,确定龙胜各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等10县为研究区域,总面积达30403km2。
2020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达417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450.2亿元,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研究方法与数据2.1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参考已有研究成果,以脆弱性概念为基础,遵循系统性、科学性、代表性与可获得性等原则,从地域系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入手,构建SEE-PSR模型的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广西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浅探
难恢复。从 目前石漠化的扩展速度和规模看 ,快速扩展 的石 漠化 已严重地威胁着 西南喀斯特 山区人 民的生存环境与可持
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喀斯特地域环境背景下,受
人类 不 合 理 活 动 的 驱 动 ,引 起 土 壤 严 重 侵 蚀 、 基 岩 大 面 积 裸 露 、土 地 生 产 力 急 剧 下 降 、 地 表 出 现 类 似 荒 漠 景 观 的 土地 退 化过程 。 南石 ( 漠化) 沙 ( 漠化) “ 石 北 沙 ”是 制 约 我 国 西 部地 区
物、工程 、耕作 、管理等措施进行组装配 套,走 综合治理的
路 子 。王 世 杰 等 认 为 ,石 漠化 不 是 纯 自然 过 程 ,而 是 与社 会 、
经济紧密联系 。只有 实现环境改造 、经济 发展和社 会进 步三
者 的 协 调 发 展 , 即 只有 生 态 意 识 、生 态 工 程 、 生态 经 济 三 者 充 分 结 合 , 提 高 一 个 地 区或 流域 整 体 的 经 济 实 力 ,石 漠 化 等
的 生 态 治 理 工 程 无 法 解 决 这 个 系 统 问题 , 区域 的生 态 重 建 需 要 采 用 系 统 科 学 的思 路 。 董 志 芬 等 在 分 析 中 国南 方 岩 溶 区石 漠 化现 状 及 其 成 因 的基 础 上 , 提 出 采 取 降 低 土 地 垦 殖 率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恢 复 植 被 、环 境 移 民、 提 高 人 口素 质 等 手 段 防 治 石漠 化 。 由此 我 们 看 出 , 治 理 石 漠 化 要 生 态 效 益 、社 会 效 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结合起 来,实现 人与 自然 的和谐发展 。
中国南方喀斯特—广西
喀斯特地貌文化·生活 TRAVELED神州揽胜喀斯特地貌是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特点,在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
一般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地,在这些地方,我们熟知的许多风景名胜其实都是因喀斯特地貌而形成的。
例如,九寨沟钙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等等。
而在广西,除了桂林山水之外,还有许多由喀斯特地貌铸成的自然景观也都非常值得一看。
天窗中的绿色之眼近年来,广西有一处风景可谓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了。
每一位游客都会被它的绿色所吸引,它的天窗的构造不仅是喀斯特旅游资源的新族,更是人们心驰神往的圣潭,那就是三门海景区的天窗。
这里的天窗数目多达七个,并且是串珠式天窗群,它们排成七星状,这种盛世奇观在世界旅游资源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意大利著名的科考探险家诺萨里奥卢基里曾评价道:“凤山三门海天窗群奇观,串珠式塌陷,兴山、水、洞、天浑然一体,时属世界罕见,独一无二”。
三门海是目前世界洞穴协会唯一确认的水游天坑,可供人们乘船观赏。
这里的七个岩溶天窗与坡心地下河出口洞段形成的数平方公里面积的明湖、暗湖串在一起,而目前可乘船入内的天窗共有三个,每每进入天坑深处都会使人感受到山中有海、海上有门的神秘之感,因此以“三门海”而命名。
在三门海,周围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层层峰峦,山脚悬崖下隐藏着一汪碧蓝,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碧蓝的湖水一闪一闪的似小姑娘的眼睛泛着光。
那水更是充满了神秘,不似蓝也不似绿,却透着一种清澈柔腻的色泽,让人忍不住想上前一亲芳泽。
站在旁边的峰峦上往天坑中望去,那一汪湖水便似一块碧玉,一汪清水远观它似静止不前,但当看到水上飘落的树叶随波逐流,便可知它在涌动。
三门海百魔洞221巴马瑶族之景广西的巴马同样有几处游玩胜地,神秘的长寿村、稀有的水晶宫和百魔洞,都是不错的游玩推荐。
长寿村,应该是每一位去巴马的人都会去的地方,因为在这里被称作长寿之乡,虽然村子里人口只有500多个人,但是100岁以上的老人却有7个之多,是“世界长寿之乡”的200倍。
喀斯特地貌特征描述
喀斯特地貌特征描述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一种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
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如下:
1. 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地面往往崎岖不平,奇峰林立,石芽、石林、峰林等形态分布广泛。
2. 溶沟和漏斗:地表水流的冲蚀和潜蚀作用在地表形成了一系列溶沟和漏斗状地形。
3. 落水洞和溶蚀洼地:地下水溶解岩石形成的空洞不断扩大,地表会出现落水洞和溶蚀洼地等地貌特征。
4. 地下河和溶洞:地下水在地下侵蚀形成地下河和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景观。
5. 岩石绚丽: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岩石通常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形态,如石林、峰林等。
6. 地貌多样性:喀斯特地貌包括各种地表和地下形态,如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地下河、溶洞等。
7. 生态环境脆弱: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喀斯特地貌特征表现为地表崎岖、地下洞穴丰富、岩石形态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同时,喀斯特地貌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6-11作者简介:胡业翠,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
通讯作者:方玉东,博士,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资源高效利用。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5029);第4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3胡业翠1 方玉东2 刘彦随3(1.中国地质大学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100085;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 根据贫困的基本内涵,参考国务院扶贫办确定贫困村的方法,以及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国务院扶贫办测度贫困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由资源、经济、人口、社会4个指标类、42项具体指标,综合评价广西喀斯特地区49个贫困县市贫困化程度和地域分异规律。
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山区49个贫困县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县贫困化程度整体上呈现南北、东西差异;贫困度分布基本与岩溶地貌组合形态相一致,呈现出石山环境区→准石山环境区→全石山环境区递增的规律;贫困度分布与区位相关性大,城镇交通对贫困度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关键词 贫困;喀斯特;广西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6-0192-06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反贫困是人类面临的一项共同历史任务。
广西地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贫困人口占全国的3168%。
农村贫困人口之多、生态建设任务之重,已成为该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瓶颈”所在。
近年来,广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取得了扶贫工作的新成就。
但是,当前扶贫的任务依然比较繁重,如何使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这是摆在广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贫困问题是一个具有时空特征的综合概念[1]。
区域贫困差异会随着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变化而表现出很大差别,从而带来扶贫开发决策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本文将通过采取定量和G IS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喀斯特山区县域层面贫困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目的在于揭示喀斯特山区贫困差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广西扶贫开发规划与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本文喀斯特贫困山区贫困现状评价主要针对广西贫困县,指由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的贫困县,广西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8个,分别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天等县、龙州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忻城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县有21个,分别是:防城区、上思县、武宣县、凭祥市、上林县、扶绥县、崇左市、大新县、宁明县、象州县、融安县、灌阳县、资源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昭平县、蒙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右江区(百色市)、田阳县、金城江区(河池市)、宜州市。
这些贫困县主要分布在桂西北的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及来宾市,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老”、“少”、“边”、“山”。
(1)老:广西49个贫困县中有47个是革命老区(其中国定贫困县26个,自治区定贫困县21个),这些地区大多数是百色起义的根据地,是红七军、红八军的诞生地。
(2)少:全区共有壮、汉、瑶、苗、侗、毛南、彝、仡佬、回、京、水等12个主要民族,还有25个其他民族成分,12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180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9128%,其中1198.48万人分布在贫困地区,占少数民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年 第18卷 第6期 CHINA POPU LATION,RESOURCES AN D ENVIR ONMENT V ol.18 N o.6 2008总人口的67.44%。
(3)边:广西有8个边境县(市),陆地边境线长1020km,边境线20km范围内,有93个乡镇,598个行政村。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边境居民一直处在贫困线下,没有多少改变。
(4)山:广西喀斯特地貌面积共8.95万km2,占全区总面积近4成,这些大石山缺土缺水路难行,是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地,这里粮食不能自给,交通困难,缺水严重。
农民素质低,财政困难,人口增长快,生态环境恶化,是扶贫攻坚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地区。
2 贫困化现状评价2.1 方法介绍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系数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
因此,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量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
因子分析方法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相比,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具有明显优势:首先,它消除了原始指标之间的相关影响,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其次,通过降维简化原始指标体系,消除原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较少且相互之间又是独立的指标能尽可能地多反映原始指标的统计特性和信息量;再次,在将原始指标变换为主因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到包含信息量各主因子的权重,而且权重是伴随数学变化生成的,不能人为调整,属于客观赋权,比采用专家征询法确定权重的工作量小,而且精度高。
2.2 指标体系与数据库建立根据贫困的基本内涵,参考国务院扶贫办确定贫困村的方法[2],以及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国务院扶贫办测度贫困方法(1999年贫困监测报告),本文建立贫困度指数,用以定量评价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县的贫困状况。
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经济、人口、社会4个指标类、42项具体指标(见表1)。
数据库是开展定量评价和G IS分析的核心。
广西喀斯特山区县域贫困度数据库,主要包括两类:即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包括广西1∶10万的县域地图、广西1∶50万DE M图及基础地理要素图;属性数据库,包括2005年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度测定所需全部数据。
表1 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T ab.1 P overty degree measurement index inG uangxi karst m ountain ous regions指标类指 标代码单位指标性质经济指标人均G DP a1元/人逆指标人均第一产业总产值a2元/人逆指标人均第二产业总产值a3元/人逆指标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a4元/人逆指标人均农林牧渔业产值a5元/人逆指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a6元/人逆指标人均粮食拥有量a7kg/人逆指标人均肉总产量a8kg/人逆指标人均地方财政收入a9元/人逆指标人均财政赤字a10元/人正指标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a11元/人逆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a12元/人逆指标粮食产量农林牧劳力需求a13人/t正指标肉产量农林牧劳力需求a14人/t正指标财政收入土地需求a15m2/元正指标粮食产量耕地需求a16m2/kg正指标第一产业总产值土地需求a17m2/元正指标第二产业总产值土地需求a18m2/元正指标第三产业总产值土地需求a19m2/元正指标农林牧渔总产值土地需求a20m2/元正指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土地需求a21m2/元正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土地需求a22m2/元正指标资源指标人均耕地面积b1hm2/人逆指标耕地面积比例b2%逆指标耕地的农业机械总动力需求b3kW/hm2逆指标单位耕地的化肥施用量b4kg/hm2逆指标农林牧产值农村用电量需求b5kW・h/元逆指标单位耕地的农村用电量需求b6kW・h/hm2逆指标人口指标人口密度c1人/km2正指标非农业人口占比重c2%逆指标每万人中大学生数c3人逆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c4年逆指标文盲率c5%正指标贫困人口数量c6人正指标贫困发生率c7%正指标社会指标人均邮电业务量d1元/人逆指标恩格尔系数d2%逆指标人均住房面积d3m2正指标农村人均用电量d4kW・h/人正指标人均公路里程d5m/人正指标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d6张/万人正指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d7人/万人正指标胡业翠等:广西喀斯特山区贫困化综合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2.3 贫困度测算以2005年广西喀斯特山区县域贫困度数据库为基础,利用SPSS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具体步骤如下:2.3.1 数据标准化处理本文使用Z -Score 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即将所有变量数据通过标准化转化为均值为0,方差为1的无量纲数值。
对于正指标,也就是其数值的大小与贫困度成正比的指标(即通常所谓值越大贫困程度越大的指标,如恩格尔系数),其计算公式为y i =x i -x s (平均值x =1n ∑ni =1x i,标准偏差s =1n -1∑ni =1(x i -x )2),对于逆指标,也就是其数值的大小与贫困程度成反比的指标(即通常所谓数值越小贫困程度越低的指标,如人均G DP 、人均耕地面积),则需要将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和分母倒置,即y i =s x i -x,也符合其值越大,贫困程度越大的原则。
2.3.2 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K M O 和Bartlett ’s 检验符合因子分析要求,适合做因子分析(见表2)。
表2 K M O and Bartlett ’s 检验结果表T ab.2 K M O and Bartlett ’s test resultK aiser 2M eyer 2Olkin M easure of Sam pling Adequacy.0.712Bartlett ’s T est of S phericity Approx.Chi 2Squared fS ig.3161.52886102.3.3 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公因子,求得各公因子的载荷系数和贡献率C j(见表3)。
以因子贡献率C j 作为计算公因子或主成分指标权重的依据,即将各公因子累计贡献率定义为1,计算出归一化的公因子或主成分指标新的权重W j (见表4)。
表3 公因子特征值、贡献率以及累计贡献率T ab.3 E igenvalues ,rate of contributions and accumulative rate of comm on factor因子原始变量公因子载荷未旋转的因子载荷旋转后因子载荷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114.05833.47233.47214.05833.47233.4729.69323.07823.07827.00216.67250.1447.00216.67250.1448.67220.64743.7263 4.88811.63861.782 4.88811.63861.782 3.8759.22652.9524 3.4248.15269.934 3.4248.15269.934 3.2177.65960.6115 2.006 4.77774.711 2.006 4.77774.711 2.719 6.47467.0856 1.634 3.89078.601 1.634 3.89078.601 2.373 5.64972.7357 1.318 3.13981.740 1.318 3.13981.740 2.106 5.01577.7508 1.167 2.77884.519 1.167 2.77884.519 2.077 4.94582.69591.0512.50387.0211.0512.50387.0211.8174.32687.021表4 贫困度公因子权重T ab.4 W eight of comm on factor因子123456789累计贡献率%Cj 23.07820.6479.2267.659 6.474 5.649 5.015 4.945 4.32687.021W j26.52023.72610.6028.8017.4406.4925.7635.6834.971100.0002.3.4 因子解释因子载荷是对原始数据与公因子相关性大小的表征,可以认为是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基于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因子分析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