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大学基础化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1)错误。原因:氨水为一元弱碱,其[OH -]=c k b θ

(2)错误。原因:n HCl =n HAc 故所需NaOH 的摩尔数应相同,体积相同。 2.I=1/2∑CiZi 2

=1/2[0.050×(+3)2+3×0.050×(-1)2+2×0.020×(+1)2+0.020×(-2)2] =0.36 (mol ·L -1)

51

.3 101.3%31100.1][ %

31 1 , 500 / , 20 3.432

=?=??===-=???--+pH c H c k k c K c K a a a w a a ααα

αθ

θ

θ按近似式计算 4. 应加入碱。原因:H 2S

HS -+H + HS -S 2- + H + 要使[S 2-]增加,应减

小[H +],使平衡右移,故应加碱。

5.稀氨水中加入少量晶体NH 4Ac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氨水解离度减小,颜色变浅(或消退)。

101.13.0)1097.2()1012.1(]

[][][]

[]

[][ 10

97.23.01.01091.8][][][

]

[]

[][ 6. 9

812222228

82121

2---+

--

--

+-+---+-

-+-

+?=???=?=∴?=

+??=??=?=∴?=+?H HS K S HS S H K S H HS H S H K HS S H HS H K HS H S H a a a a θ

θ

θ

θ

7.NH 4+-NH 3, Ac —-HAc, H 2O-H 3O +, H 2O-OH -, HSO 4—-SO 42-, HNO 3-NO 3-, H 2SO 4-HSO 4-,

CO 32—-HCO 3-, HCO 3—-H 2CO 3 8. 质子酸:HCl

质子碱:NH 3, SO 42-, NO 3-, Ac -, OH -

两性物质:[Al(H 2O)4]3+, HSO 4-, HS -, HCO 3-, H 2PO 4-, H 2O 9. 否。原因:pH=-lg[H +]

10. pH=5.0 [H +]=1.0×10-5 =C HCl

pH=11.0 [OH -]=1.0×10-3 =C NaOH 两者混合后,

[OH -]≈1.0×10-3 故 pH ≈11.0

11.pH=1.4 [H +]=3.98×10-2 pH=5.0 [H +]=1.00×10-5 故成人胃液是

婴儿胃液[H +]的3980倍。

6

6a

6-1--1-21075.30.03

02

.01062.5[HB]]][B [H K : 105.62][H 5.25]-lg[H pH L 0.02mol ][B L 0.03mol [HB] 0.02 0 0.02-0.05 0

100

00.201.0 10050.000.1 O H KB KOH HB 12. ---+++?=??==?===?=?=??+=+θ

HB 则又

基础化学题库(题库+答案)

第二章 稀溶液依数性 练习题 一、是非题(共10题) 1. 溶液的沸点是指溶液沸腾温度不变时的温度。( ) 2. 溶液与纯溶剂相比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是由于溶剂摩尔分数减小引起的。( ) 3. 等物质的量硝酸钾和碳酸钾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中,该两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相等。( ) 4. 凡是浓度相等的溶液都是等渗溶液。( ) 5.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和沸点升高仅适用于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质,而凝固点降低及渗透压则 不受此限制。( ) 6. 电解质浓溶液也有依数性变化规律,但不符合拉乌尔定律的定量关系。( ) 7. 一定量的电解质加入纯水中,此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100℃,但无法定律计算。( ) 8. 任何两种溶液用半透膜隔开,都有渗透现象发生。( ) 9. 分散质粒子大小在合适的范围内,高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就能形成稳定的溶胶。( ) 10. AlCl 3、MgCl 2、KCl 三种电解质对负溶胶的聚沉值依次减小。( ) 二、选择题 ( 共11题 ) 1. 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 (A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 )甲醇是易挥发性液体,溶于水后水溶液凝固点不能降低 (C )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皆小于1 (D )质量摩尔浓度数值不受温度变化 2. 已知乙醇和苯的密度分别为0.800 g ·cm -3 和0.900 g ·cm -3,若将86.3cm 3 乙醇和 901 cm 3 苯互溶, 则此溶液中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 (A) 1.52 mol ·dm -3 (B) 1.67 mol ·dm -3 (C) 1.71 mol ·kg -1 (D) 1.85 mol ·kg -1 3. 2.5 g 某聚合物溶于 100 cm 3水中, 20℃时的渗透压为 100 Pa, 则该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6.1×102 (B) 4.1×104 (C) 6.1×105 (D) 2.2×106 4. 1.0 mol ·dm -3蔗糖的水溶液、1.0mol ·dm -3乙醇的水溶液和 1.0 mol ·dm -3乙醇的苯溶液, 这三种溶液具有相同的性质是 -----------------------------------------------------------------( ) (A) 渗透压 (B) 凝固点 (C) 沸点 (D) 以上三种性质都不相同 5. 1.17 % 的 NaCl 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 (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Cl 35.5) (A) 1.17 % 葡萄糖溶液 (B) 1.17 % 蔗糖溶液 (C) 0.20 mol ·dm -3葡萄糖溶液 (D) 0.40 mol ·dm -3蔗糖溶液 6.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 ) (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

大学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含有杂质铜的铁,在3KNO 溶液中将发生()腐蚀。此腐蚀 电池的阴极反应是(),可用()检查;腐蚀电池的阳极反 应是( ),可用( )检查。 2、在单晶硅、KI 、4SiH 、SrO 、3NH 、3FeCl 、石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有( ),属于离子晶体的有( );属于分子晶体的有( ); 属于过渡晶体多的有( )。 3、周期表中5、6周期副族金属的原子半径相近,这是由() 引起的,使得他们的( )相似,矿物共生,难以分离。 4、作为光电材料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区,因为该区元 素( );作为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 )区,作 为高熔点、高硬度的金属元素分布于周期表的(),因为该 区的元素();作为低熔合金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 )区 和( )区。 二、选择题 1、已知2(/) 1.07E Br Br V Θ?=,32(/)0.77E Fe Fe V Θ++=。则反应: 3221 2 Br Fe Br Fe ?+++??→+的电动势E Θ值为( ) (A)0.3V (B)-0.3V (C)1.84V (D)-1.84V 2、 某反应在400℃下平衡常数是14,此反应的r m G Θ?为( ) (A)5.21kJ mol ??(B)14.81kJ mol ??(C)-11.41kJ mol ??(D)-14.81 kJ mol ??

3、 某催化酶反应的活化能是1501kJ mol ??,正常人的体温是37 ℃,如果病人发烧到40℃。则此催化反应的速率是37℃时的( )倍。(A)51.9610×(B)0.83 (C)1.2 (D)1.75 4、 已知322()3()O g O g =的机理是:32()()()O g O g O g =+(快反应) 32()()2()O g O g O g +=(慢反应)与此机理适合的反应速率方程是 () (A )3()v kc O =(B )3()()v kc O c O =(C )232()()v kc O c O =(D ) 232()/() v kc O c O =5、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分布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Ag (B)Cd (C)Sn (D)Mo (E)Co 三、判断题 1、3Fe +的外层电子构型为265333s p d () 2、活化能就是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 ),活化能越高,分子越 难活化( ),反应速率越小( )。 3、副族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与主族元素不同,即同族内自 上而下金属性减弱(),其氢氧化物的碱性则自上而下增强 ( ),唯独IIIB 族相反,单质的金属性自上而下增强( )。 4、由于Na 和F 的电负性之差大于Mg 和O 的电负性之差,所以NaF 的熔点高于MgO 的熔点() 四、计算题 1、某温度下,在10kg,pH=1.5且含有0.0401mol kg ??2H S 的溶液中,

新大学化学习题讲解与按章节复习

《大学化学》题解示例 第二部分 分章复习 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 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 。 A 、标准压力P \ =100.00KPa B 、T=298.15K C 、b \=1.00mol kg -1 D 、 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的反应热,能表示CO 2的Δf H m \(298.15K ) 的反应式为 ( ) 。 A 、C (金刚石)+ O 2(g )= CO 2(g ) B 、 C (石墨)+O 2(g )= CO 2(g ) C 、CO (g )+2 1O 2(g )= CO 2(g ) D 、CO 2(g )=CO (g )+2 1O 2(g ) 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 Fe 3O 4(s)+4H 2(g)=3Fe(s)+4H 2O(l), Δr H m \=-22kJ mol -1 4Fe 2O 3(s)+Fe(s)=3Fe 3O 4(s), Δr H m \ =-74kJ mol -1 4Fe(s)+3O 2(g)=2Fe 2O 3(s), Δr H m \ =-1664kJ mol -1 则可计算出Fe 3O 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 。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 )。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m r G ?=10kJ mol -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 ) 。 A 、自发进行 B 、非自发进行 C 、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 6、车尾气中的CO ,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 解反应CO(g)= C(s)+2 1O 2(g)的Δr H m \=110.5kJ mol -1, \m r S ?=-0.089kJ mol -1 K -1 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 7、(1)U ,S ,H ,G 均为 ( ) 。 (2)Δr H m >0为 ( ) 。 (3)Δr G m <0为 ( )。

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1、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的是( A )。 A..Cu2+、Fe2+、Sn4+、Ag B. Cu2+、Fe2+、Ag+、Fe C Cu2+、Fe3+、Ag+、Fe D Fe3+、Fe2+、Sn4+、I- 2、通常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中的哪一个无关?( D ) A.O2(aq)+4H+(aq)+4e==2H2O(l) B. Fe3+(aq)+e== Fe2+(aq) C. Fe(s)+2Fe3+(aq)==3Fe2+(aq) D. Fe3+(aq)+3e== Fe(s)3、已知Φ°(Fe3+/ Fe2+)=0.771V,K稳(Fe(CN)63-)=1.0×1042,K稳(Fe(CN) 64-)=1.0×1035,则Φ°Fe(CN) 6 3-/ Fe(CN) 6 4-)=(A )。 A、0.36V B、1.19V C、-0.36V D、0.77V 4、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成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势之差ΔΦ°至少应大于( B)。 A、0.09V B、0.27V C、0.36V D、0.1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因素有( B )。 A、压力 B、温度 C、离子强度 D、催化剂 6、在 1 mol·L-1 H2SO4介质中,Φ°(Ce4+/ Ce3+)=1.44VΦ°,(Fe3+/ Fe2+)=0.65V,以Ce4+滴定Fe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为( B )。 A、二苯胺碘酸纳[Φ°(In)=0.84V] B、邻二氮菲-亚铁[Φ°(In)=1.06V] C、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In)=1.25V] D、邻苯氨基苯甲酸[Φ°(In)=0.89V] 7、用K2Cr2O7法测定Fe时,若SnCl2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果( B)。 A、偏高 B、偏低C、不变 D、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滴定,若酸度太高,将会( D)。 A、反应不定量B、I2易挥发C、终点不明显 D、I-被氧化,Na2S2O3被分解 9、标定Na2S2O3的基准物是下述哪一种?( B ) A、H2C2O4·H2O B、K2Cr2O7 C、As2O3D、Fe 10、用KMnO4滴定Fe2+之前,加入几滴MnSO4的作用是( A)。 A、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C、氧化剂 D、配合剂 11、用法扬司法测定Cl-时,用曙红为指示剂,分析结果会(B)。 A、偏高B、偏低 C、准确 12、在PH=4时,用莫尔法测定Cl-时,分析结果会( A)。 A、偏高 B、偏低 C、准确 13、化合物Ag2CrO4在0.001 mol·L-1的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0.001 mol·L-1的KCrO 4液中的溶解度( B )。 A、较大 B、较小 C、一样 14、常温下,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CaF2的溶度积为2.7×10-11,(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C),(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A ) A、AgCl B、Ag2CrO4 C、CaF2 15、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的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 B )。

大学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标准压力P?=100.00KPa B、T=298.15K C、b?=1.00mol·kg-1 D、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能表示CO2的Δf H m?(298.15K)的 反应式为( ) A、C(金刚石)+ O2(g)= CO2(g) B、C(石墨)+O2(g)= CO2(g) C、CO(g)+1/2O2(g)= CO2(g) D、CO2(g)=CO(g)+1/2O2(g) 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 4Fe2O3(s)+Fe(s)=3Fe3O4(s), Δr H m?=-74 kJ·mol-1 4Fe(s)+3O2(g)=2Fe2O3(s), Δr H m?=-1664kJ·mol-1 则可计算出Fe3O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Δr G m?=10kJ·mol-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 A、自发进行 B、非自发进行 C、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 6、汽车尾气中的CO,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解反应CO(g)= C(s)+O2(g)的Δr H m?=110.5kJ·mol-1, Δr S m?=-0.089kJ·mol-1·K-1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 7、(1)U,S,H,G均为( ) (2)Δr H m>0为( ) (3)Δr G m <0为( ) (4)K?为( ) 8、反应的Δr H m? <0,温度升高时(T2>T1)则平衡常数( ) 当Δr H m?>0,温度升高时则( ) 9、碳燃烧反应为基元反应,其方程式为C(s)+O2 (g)→CO2 (g) 则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 A、υ=kc(C)c(CO2) B、υ=kc(O2)c(CO2) C、υ=kc(CO2) D、υ=kc(O2) 10、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度,主要因为( ) A、增加了分子总数 B、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降低了活化能 D、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11、已测得高温时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的活化能为 167kJ·mol-1。则当反应温度自900K升高到1000K 时,1000K 的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倍。 12、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则其平衡常数也随之增 大。正确与否( ) 13、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均为1的反应

基础化学试题

d区元素一 一、过渡元素有哪些特点? 二、铬酸洗液是怎样配制的?失效后现象如何?为何它有去污能力?如何使用 它比较合理? 三、根据锰的价层电子构型以及锰的元素电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氧化态的物质稳定? 2. 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化合物可作氧化剂? 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1. Cr 3++ OH-+H 2 O 2 → 2. K 2 Cr 2 O 7 +HCl(浓)→ 3. Cr 3++S2-+H 2 O→ 4. Ag+ Cr 2 O 7 2- +H 2 O→ 5. Cr 2O 7 2-+S2-→ 6. K 2 Cr 2 O 7 +H 2 C 2 O 4 → 五、说明铬价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碱性溶液中的氧化性强。 六、有一钴的配合物,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为钴23.16%、氢4.71%、氮33.01%、 氧25.15%和氯13.95%。如将配合物加热则失去氨,失重为该配合物原质量 的26.72%。试求该配合物中有几个氨分子,以及该配合物的最简式。 七、某绿色固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通人,即得棕黑色沉淀和紫红色溶 液。与浓溶液共热时放出黄绿色气体,溶液近乎无色,将此溶液和溶液混合,即得沉淀。将气体通入溶液,可得。判断A是哪种盐,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八、某含铬和锰的钢样品10.00g,经适当处理后,铬和锰被氧化为Cr 2O 7 2-和MnO 4 - 的溶液共250ml。精确量取上述溶液10.00,加入BaCl 2 溶液并调节酸度,使铬

全部沉淀下来,得到0.0549gBaCrO 4 。另取一份上述溶液10.00ml,在酸性介质中用Fe2+溶液(浓度为0.075 mol?L-1)滴定,用去15.95ml。计算钢样中铬和锰的百分含量。 九、用盐酸处理Fe(OH) 3 、Co(OH)和NiO(OH)时各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式,并加以解释。 十、填空。 1.Cr 2O 7 2-色, Cr 2 O 4 2-色,CrO 5 色。 2.MnO 4-色,MnO 4 2-色,Mn2+色。 3.Fe(OH) 3色, Fe(OH) 2 色,Co(OH) 2 色,Ni2+色,Ni(NH 3 ) 4 2+ 色。 十一、举出鉴别Fe3+、Co2+、Ni2+、Cr3+、Mn2+离子常用的方法。 十二、金属M溶于稀HCl时生成MCl 2 ,其磁矩为5.0B.M。在无氧操作条件下,溶液遇NaOH溶液,生成一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就逐渐变绿,最后变成棕色沉淀B。灼烧时,B生成了棕红色粉末C,C经不彻底还原而生成了铁磁性的黑色物质D。 B溶于稀盐酸生成溶液E,它使KI溶液被氧化成I 2 ,但在加入KI前先加入NaF,则KI不能被E所氧化。 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Cl 2时,可得到一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 2 时, 就会沉淀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强氧化剂。 试确认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化合物,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十三、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 2O 7 2-时,溶液颜色由橙色经绿色而变成蓝色。 放置时又变回绿色。试解释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新大学化学1--3章答案

1.2 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 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3. 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 5.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加。 (×) 6. ΔH, 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7. 凡ΔG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 273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 9.反应Fe3O4(s)+4H2(g) → 3Fe(s)+4 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2 4 4 (/) (/) H O T H p p K p p θ θ θ = 。 (√) 10.反应2NO+O2→2NO2的速率方程式是: ) ( ) ( 2 2O c NO kc v? = ,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二.选择题 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 ) 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 B.ΔH相等 C.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 D.以上选项均正确 2. 已知 CuCl2(s)+Cu(s)→2CuCl(s) Δr H mΘ(1) =170KJ?mol-1 Cu(s)+Cl2(g) → CuCl2(s) Δr H mΘ(2) =-206KJ?mol-1 则Δf H mΘ(CuCl,s)应为(D )KJ.mol-1 A.36 B. -36 C.18 D.-18 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Θ的是( B ) A.Ag(s)+1/2Br2(g)→ AgBr(s) B.Ag(s)+1/2Br2(l)→AgBr(s) C.2Ag(s)+Br2(l)→ 2AgBr(s) D.Ag+(aq)+Br-(aq)→ AgBr(s) 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D.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5. 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其( B ) A.ΔH>0, ΔS<0 ; B. ΔH>0, ΔS>0 C.ΔH<0, ΔS<0 ; D.ΔH<0, ΔS>0 6.1mol气态化合物AB和1mol气态化合物CD按下式反应:AB(g)+CD(g)→AD(g)+BC(g),平衡时,每一种反应物AB 和CD都有3/4mol转化为AD和BC,但是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平衡常数为( B ) A.16 B.9 C.1/9 D.16/9

《基础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有机部分)

均为 Na + , K + , Br , Cl 离子各 1mol 。 第十章 开链烃 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 2、NaCl 相同?如将 CH 4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3 及 CH 3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为两者溶液中 - - 由于 CH 4 与 CCl 4 及 CHCl 3 与 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 物。 3、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⑴2-甲基丙烷 ⑵2,4,4-三甲基-5-丁基壬烷 ⑶己烷 ⑷3-乙基戊烷 ⑸3-甲基-5-异丙基辛烷 ⑹2-甲基-5-乙基庚烷 4、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H 3C CH 3 ⑴3,3-二甲基丁烷 H 3C H 2 CH 3 H 3C 错,2,2-二甲基丁烷 CH 2CH 3 ⑵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H 3C H C C 3 错,2,3,3-三甲基戊烷 CH 3 CH 3 ⑶2-叔丁基-4,5-二甲基己烷 H 3C C CH 3 CH 3 3 错,2,2,3,5,6-五甲基庚烷 H 3C C H 2 CH 3 CH 3 H 3C CH ⑷2,3-二甲基-4-丙基庚烷 H 3 H C H 2 C C H 2 CH 3 CH 2CH 2CH 3 H 3C H 3C CH 2CH 3 H 2 ⑸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 H 3CH C H 2 C H 3C C C 3 3

大学-立体化学练习题和答案

立体化学 (一) 在氯丁烷和氯戊烷的所有异构体中,哪些有手性碳原子 解:氯丁烷有四种构造异构体,其中2-氯丁烷中有手性碳: CH 3 C CH 3CH 3Cl CH 3 CH 2CH 3 Cl CH 3CH 2CH 2CH 2Cl *3 Cl CH 3CH 2 氯戊烷有八种构造异构体,其中2-氯戊烷(C 2*),2-甲基-1-氯丁烷(C 2*),2-甲基-3-氯丁烷 (C 3*)有手性碳原子: CH 3 C CH 3CH 3 2Cl CH 3(CH 2)4Cl CH 3CH 2CH 2CHCH 3 Cl CH 3CH 22CH 3 Cl CH 3CHCHCH 3 CH 3 CH 3CHCH 2CH 3 CH 2Cl CH 3CCH 2CH 3 CH 3CH 3CHCH 2CH 2Cl CH 3 * * * (二) 各写出一个能满足下列条件的开链化合物: (1) 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炔烃C 6H 10; (2) 具有手性碳原子的羧酸C 5H 10O 2 (羧酸的通式是C n H 2n+1COOH)。 解: (1) CH 3CH 2CHC CH 3 * (2) CH 3CH 2CHCOOH CH 3 * (三) 相对分子质量最低而有旋光性的烷烃是哪些用Fischer 投影式表明它们的构型。 解: CH 2CH 3CH 2CH 2CH 3H CH 3 和 CH 2CH 3 CH 2CH 2CH 3H CH 3 CH 2CH 3CH(CH 3)2H CH 3 和 CH 2CH 3 CH(CH 3)2 H CH 3 (四) C 6H 12是一个具有旋光性的不饱和烃,加氢后生成相应的饱和烃。C 6H 12不饱和烃是什么生成的饱和烃有无旋光性 解:C 6H 12不饱和烃是CH 2CH 3CH=CH 2H CH 3 或CH 2CH 3 CH=CH 2 H CH 3,生成的饱和烃无旋光性。

基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电子层电子的最大容量为。 2、根据共价键形成时原子轨道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可分为和两种。 3、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系统的焓变ΔH=。 4、质量作用定律适用的范围是。 5、用有效数字表示下列计算结果: (3.202+0.01301)×12.9= ; 158.7÷2 - 5.11×10-3 = 。 6、已知NaHCO3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50g/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 g/ mol)。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是。 8、在NH4Cl-NH3•H2O的体系中,抗酸成分是。 9、用0.1 mol/L的NaOH溶液滴定0.1 mol/L的HC1溶液20 ml,选用的指示剂是 。 10、[Ag(NH3) 2]OH的名称是。 二、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A、n=2,l=1,m=0 B、n=3,l=2,m=1 C、n=2,l=2,m=l D、n =3,l=2,m=2 2、原子序数为7的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A、1S22S22P1 B、1S22S22P2 C、1S22S22P3 D、1S22S22P4 3、已知P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则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A、直线型 B、平面三角型 C、三角锥形 D、正四面体 4、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氢键 B、取向力 C、色散力 D、诱导力 5、下列各种函数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A、恒压反应热 B、反应的焓变 C、系统的内能 D、物质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6、今有反应:A+B=C,其速率方程式为:u=kCAC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B、这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 C、这是个一级反应 D、这是个二级反应 7、用万分之一的天平称取的质量为2.3801g一级标准物质K2Cr2O7,则其相对误差是()。 A、±0.0001 g B、±0.0002 g C、±0.004% D、±0.008% 8、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 10.0g/LCaCl2•2H2O(Mr=147) (B) 12.5g/LNaHCO3(Mr=84.0) (C) 9.0g/LNaCl(Mr=58.5) (D) 112g/LC3H5O3Na(乳酸钠,Mr=80)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室温条件下,任何水溶液都有[H+] [OH-]=1×10-14

大学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化学试题(二) 考生姓名: 得分: 【提示】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15×2=30分) 1. 德布罗依(Louis de Brogelie )关于粒子波动性假设,得到以下哪种证据的支持………答 ( ) A. 电子衍射实验 B. 光电效应 C. α粒子散射实验 D. 等离子体放电 2. 地质队在高原野外做饭,常做成“夹生饭”,可用以下原理合理解释的是…… ……… 答 ( ) A. T bp 上升原理 B. T fp 下降原理 C. 渗透压原理 D. 蒸气压下降原理 3. 关于锌锰干电池,正确的说法是…………………………………………… …………… 答 ( ) A. 属二次电池 B. 正极材料是Zn C. 负极材料是碳棒 D. 电池电动势为1.5V 4.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用可波函数ψ表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答 ( ) A. ψ 1,1,0 B. ψ n,l,m C. ψ 2,1,2 D . ψ n,l,ms 5. AgCl 在浓度为0.01mol ?dm -3的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答 ( ) A. NH 3 B. NaCl C. NaNO 3 D. Na 2S 2O 3 6. 已知某元素+2价离子电子分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区为……答 ( ) A. s 区 B. p 区 C. d 区 D. f 区 7. 下列情况属于封闭体系的是 …....……………………....………………....……………… 答 ( ) A. 试管中的反应 B.水浴加热反应 C.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D. 绝热保温瓶中的反应 8.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 的影响因素有 ..…………….….…..………….………………… …答 ( ) A. 物质的分压(气体) B. 反应温度 C. 物质的浓度 D. 催化剂 9. 浓度均为0.01mol·kg -1的蔗糖、HAc 、NaCl 、Na 2SO 4水溶液,其蒸气压最大的是… …答 ( ) A. 蔗糖 B. HAc C. NaCl D. Na 2SO 4 10. 对某一化学反应,下列哪种情况下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更快?…………………………. 答 ( ) A. △r G 越小 B. △r H 越小 C.△r S 越小 D. E a 越小 11. 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反应或过程,其r m ΔG 1=10 kJ mol ?-,则该反应… 答 ( ) A. 一定自发 B. 一定不自发 C. 能否自发需作具体分析 D.达平衡 12. 已知反应NO(g)+CO(g)= 2 1N 2(g)+ CO 2(g) 的r m ΔH 1=373.2 kJ mol ?--,欲使NO 和CO 的转化率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 …… 答 ( ) A. 低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高温低压 13. 某反应在某条件下的转化率为38%,当有催化剂时,反应条件与前相同,则反应的转化率为: A. 大于38% B.小于38% C.等于38% D.无法判断 … 答 ( ) 14. 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答 ( ) A. Ba(OH)2 B. H 2S C. Na 2S D. Na 2SO 4 15. 关于对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即Balmer 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答 ( ) A .有6条谱线 B. 有5条谱线 C. 属于(n) 2-1跃迁 D.属于(n) 3-1跃迁 二.填空题(22分,每空0.5分) 1. 在铜银原电池中, 电极是负极, 被氧化, 电极是正极,盐桥中电解质正

大学化学化学带答案

无机化学期末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已知:298K 时,反应 C (石墨)+O 2(g )→CO 2(g ) 1mol kJ 5.393-?-=?θ m r H CO (g )+ 2 1O 2(g )→CO 2(g ) 1mol kJ 0.283-?-=?θ m r H 则反应C (石墨)+2 1O 2(g )→CO (g )的θ m r H ?等于( ) A .mol -1 B .mol -1 C . kJ mol -1 D . kJ mol -1 2.反应C(s)+H 2O(g) CO(g)+H 2(g) 0H θm r >?,在一定温度下达平衡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反应前后物质的量相等,故增大体系的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B. 升高温度,Kp 增大,故平衡向右移动; C. 增加H 2O(g)浓度,Kp 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D. 加入催化剂,提高正反应速率,平衡向右移动。 3.若溶液的浓度都为 mol L -1,则下列水溶液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l 2(SO 4)3,NaCl ,HAc; B. Al 2(SO 4)3,Na 2SO 4, NaCl ,HAc; ,Na 2SO 4,Al 2(SO 4)3, HAc; D. HAc ,Na 2SO 4,Al 2(SO 4)3,NaCl; 4.反应H 2(g)+I 2(g) 2HI(g) 的θ m r H ?>0,该反应达平衡时,若降低温度,Kc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5. 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A . mol ?L -1HCl B . mol ?L -1HAc C . mol ?L -1HF D . mol ?L -1H 2SO 4 6.下列硫化物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

基础化学第二版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五章 难容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 24SO 、H +、OH - θsp 2 42]][SO [B a K =-+,θw -]][OH [H K =+等 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MA)) (A )(M (MA)θsp θap K K =?-+γγ。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4)向盛少量PbS 固体的试管中,滴入H 2O 2溶液。 (5)向盛少量AgCl 沉淀的试管中,滴入KI 溶液。 (6)向盛少量Cu(OH)2沉淀的试管中,滴入2mol ·L -1NH 3·H 2O 溶液。

(完整版)大学化学原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1. 评 述 下 列 叙 述 是 否 正 确, 如 有 错 误, 试 予 以 改 正。(1) 主 量 子 数 n = 3 时, 有 3s 、3p 、3d 三 个 原 子 轨 道;(2) 四 个 量 子 数 n 、l 、m 、m s 都 是 用 来 描 述 原 子 轨 道 的。 1.解:(1) 错 误。 应 有 3s 、3p 、3d 三 个 亚 层 和 3s ,3p x ,3p y ,3p z ,322 d x y -,3 d xy ,3 d xz , 3 d yz 和 32 d z , 共 九 个 轨 道。 (2) 错 误。 量 子 数 n 、l 、m 是 用 来 描 述 原 子 轨 道 的,而 m s 只 描 述 电 子 自 旋 方 向。 、2. 下 列 关 于 原 子 轨 道 的 叙 述 是 否 正 确? 如 不 正 确 试 予 以 改 正: (1) 主 量 子 数 n = 1 时, 有 自 旋 相 反 的 两 个 原 子 轨 道;(2) 主 量 子 数 n = 4 时, 有 4s ,4p ,4d ,4f 四 个 原 子 轨 道;(3) 磁 量 子 数 m = 0, 对 应 的 都 是 s 原 子 轨 道。 2.解:(1) 不 正 确。n = 1 时, 只 有 1s 亚 层, 也 只 有 一 个 1s 原 子 轨 道, 其 中 最 多 可 容 纳 自 旋 方 式 相 反 的 两 电 子。 (2) 不 正 确。n = 4 时 可 能 有 4s 、4p 、4d 、4f 亚 层, 原 子 轨 道 数 目 分 别 为 1、3、5、7, 所 以 可 以 有 16 个原 子 轨 道。(3) 不 正 确。 原 子 轨 道 空 间 图 象 取 决 于 角 量 子 数 l ,只 有 l = 0,m = 0 时 为 s 原 子 轨 道, 而 l ≠ 0,m = 0时 都 不 是 s 原 子 轨 道。 3. 对 某 一 多 电 子 原 子 来 说 ,(1) 下 列 原 子 轨 道 3s 、3p x 、3p y 、3p z 、3d xy 、3d xz 、3d yz 、3d z 2、3d x y 22- 中, 哪 些 是 等 价(简 并) 轨 道?(2) 具 有 下 列 量 子 数 的 电 子, 按 其 能 量 由 低 到 高 排 序, 如 能 量 相 同 则 排 在 一 起( 可 用“<”、“=” 符 号 表 示): (A) 3、2、1、+ 12; (B) 4、3、2、- 12; (C) 2、0、0、+ 12 ; (D) 3、2、0、+ 12; (E) 1、0、0、- 12; (F) 3、1、1、+ 12 。 3.解:(1) 等 价 轨 道 为:3 p x 、3 p y 、3 p z 3 d xy 、3 d xz 、3 d yz 、3d z 2、3d x y 22- (2) 能 量 顺 序: (E) < (C) < (F) < (A) = (D) < (B)。 4. 确 定 一 个 基 态 原 子 的 电 子 排 布 应 遵 循 哪 些 规 则? 下 列 电 子 排 布 式 各 违 犯 了 哪 一 规 则? (1) 7N :1s 2 2s 2 2p x 2 2p y 1 (2) 28Ni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3) 22Ti : 1s 2 2s 2 2p 6 3s 2 3p 10 4.解: 应 遵 循 的 规 则: 能 量 最 低 原 理, 泡 利 ( Pauli ) 不 相 容 原 理,洪 德(Hund) 规 则; (1) 违 反 洪 德 规 则 (2) 违 反 能 量 最 低 原 理 (3) 违 反 泡 利 不 相 容 原 理。 5. 某 元 素 的 阳 离 子 M 2+ 的 3d 轨 道 中 有 5 个 电 子, 试:(1) 写 出 M 原 子 的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2) M 原 子 的 元 素 符 号 及 其 在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 周 期、 族);(3) M 2+ 的 5 个 3d 电 子 的 运 动 状 态(用 量 子 数 表 示)。 5.解:(1)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5 4s 2 (2) Mn , 第 四 周 期, 第ⅦB 族 (3) n = 3,l = 2,m = 0,m s = + 12; n = 3,l = 2,m = 1,m s = + 12; n = 3,l = 2,m = - 1,m s = + 12; n = 3,l = 2,m = 2,m s = + 12; n = 3,l = 2,m = - 2,m s = + 12 。 6. 已 知 某 元 素 A 与 Ar 在 周 期 表 中 处 于 同 一 周 期, 且 原 子 核 外 相 差 3 个 电 子。 试 回 答: (1) 元 素 A 在 周 期 表 中 所 处 位 置 ( 周 期、 族 ) 及 元 素 符 号;(2) A 原 子 核 外 每 个 不 成 对 电 子 的 运 动 状 态 ( 用 量 子 数 表 示 );(3) A 与 硫 相 比, 何 者 第 一 电 离 能 大? 简 述 原 理。 6.(1) 第 三 周 期,ⅤA 族,P (2) 有 3 个 不 成 对 电 子, 它 们 的 量 子 数 为: 3 1 1 +12 , 3 1 0 +12, 3 1-1 +12 (3) P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比 S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大, 因 为 失 去 的 都 是 3p 亚 层 上 的 电 子,P 原 子 的 3p 亚 层 处 于 半 充 满 状 态, 相 对 较 稳 定, 失 去 较 困 难。 7.原 子 轨 道 就 是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运 动 的 轨 道, 这 与 宏 观 物 体 运 动 轨 道 的 含 义 相 同。( )。 7. 错 8.以 电 子 概率(几 率) 密 度 表 示 的 空 间 图 象 即 为 原 子 轨 道, 波 函 数 的 空 间 图 象 即 为 电 子 云。( )

基础化学题库

选择题 1.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偶然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2.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B) A、0.1g B、0.2g C、0.05g D、0.5g 3.已知T(H2C2O4/NaOH)= 0.004502g·mL-1则NaOH溶液的浓度是:(A) A、0.1000 mol·L-1 B、0.05000 mol·L-1 C、0.02000 mol·L-1 D、0.04000 mol·L-1 1毫升H2C2O4相当于0.004502g NaOH,1升H2C2O4相当于4.502g NaOH,4.502/40=0.113接近A 4.下列各组酸碱对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C) A、H2CO3—CO32- B、H3O+—OH- C、HPO42-—PO43- D、NH3+CH2COOH—NH2CH2COO- 给出质子(H+)是酸→HPO42-,接受质子的是碱→PO43-。共轭酸碱对是二者之间仅差一个H+ 5.用25ml移液管移出的溶液体积应记录为:(C) A、25.0ml B、25ml C、25.00ml D、25.000ml 6.间接碘量法中正确使用淀粉指示剂的做法是:(D) A、滴定开始就应该加入指示剂 B、为使指示剂变色灵敏应适当加热 C、指示剂须终点时加入指示剂 D、指示剂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 7.莫尔法测定Cl-所用标准溶液、PH条件和应选择的指示剂是:(D) A、AgNO3、碱性和K2CrO4 B、AgNO3、碱性和K2Cr2O7 C、KSCN、酸性和K2CrO4 D、AgNO3、中性弱碱性和K2CrO4 8.用佛尔哈德法测I-时,指示剂必须在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才能加入,这是因为:(C) A、AgI对指示剂的吸附性强 B、对I-的吸附性强 C、Fe3+氧化I- D、Fe3+水解 9.指出下列条件适于法扬斯测定Cl-的是:(D) A、PH=1~3 B、以K2CrO4为指示剂 C、滴定酸度威0.1~1mol·L-1 D、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10、下列试剂中,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A)。 A、K2Cr2O7 B、NaOH C、H2SO4 D、KMnO4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指示剂的变色点即为化学计量点 B、分析纯的试剂均可作基准物质 C、定量完成的反应均可作为滴定反应 D、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12.将Ca2+沉淀为CaC2O4,然后溶于酸,再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H2C2O4,从而测定Ca 的含量。所采用的滴定方式属于:(B)。 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沉淀滴定法 D、配位滴定法13.下列误差中,属于终点误差的是:(B)。 A、在终点时多加或少加半滴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B、指示剂的变色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C、由于确定终点的方法不同,使测量结果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D、终点时由于指示剂消耗标准溶液而引起的误差 14.下列试剂中,可作为基准物质的是:(D)。 A、NaOH B、HCl C、KMnO4 D、K2Cr2O7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