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练习岳麓版必修2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岳麓版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1.过程(1)开始:新航路的开辟。
(2)加快:20世纪90年代以来。
2.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3.表现(1)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
(3)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在金融领域,货币的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速度加快。
4.意义(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明析概念】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近代史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二、问题与展望1.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3)环境问题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2.展望(1)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历史必修二: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本质 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 扩张。
针对练 (2018·太原高一下学期期中)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经济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 的相互联系与交往,达到了一种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以致形成了全球经济整体的状态。 促使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的政治因素是 A.科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弥补资金缺口
D.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了时机 解析 材料反映全球化趋势推动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未提及其弊端, 故A错误; 材料只提及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能得出各国经济差距缩小的结论,故B错误;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投资,故C正确; 材料未提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状况,故D错误。
判断正误
(1)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 × )
提示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 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 面占绝对优势。 (2)下图《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
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1.原因 (1)科学技术 的发展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 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两极格局 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 市场经济体制。
判断正误
的悲惨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 )
2.展望 (1)全球化是 社会经济 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 (2)只要建立起 公正合理 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及国际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 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岳麓版课件: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经济全球化 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 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全球一体化。(×) 剖析: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非 全球一体化。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不是同一概念的 两种说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经济全球化可归纳为“一、二、三、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要点一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贸易自由化: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 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 2.生产国际化: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 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 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资本全球化: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市 场联系在一起,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二、问题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 大。 (2)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经济危机一 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环境问题严重,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尤其是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 碍。 (4)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教案(4页)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原因、过程、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根据课标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原因、表现和意义。
2.分析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教学流程教师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设疑引思1: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在封闭隔绝的状态下独自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地从隔绝走向交流?那么经济全球化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历史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1)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资本输出,又通过武力,列强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瓜分世界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二战后,世界经济开始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设疑引思2:你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原因 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运用 两极格局的结束 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国际贸易的增加 世界市场的扩大 国际分工的成熟 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危机全球化 环境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展望积极影响 存在问题些?分析下面四则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总结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课件展示:看下面三段材料:材料一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几十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者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通话联系了。
材料二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1989年11月9日下午6点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启边境。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程标准】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意义和问题;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知识梳理】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1、发展历程:1)起步:新航路开辟;2)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3)曲折发展:二战后,两大阵营对立;体系化、制度化,更加紧密;4)加速深化:20世纪90年代;2、推动因素:1)根源:第二次科技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2)技术支持:交通、通讯领域的发展;手机、互联网、高铁;3)体制、环境改善:苏东剧变,市场体制通行;和平与发展成世界潮流; 4)重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国际经济组织。
3、表现:1)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贸易全球化2)生产分工的国际化(福田)——生产全球化3)金融服务的全球化——金融4)人才、技术服务的全球化——技术、人才5)经济运行规则的全球化——WTO、市场经济体制6)信息全球化7)跨国公司和世界经济组织的迅猛发展4、影响:<1>积极:1)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生产率,促进全球经济发展;2)密切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和平;3)丰富和方便人们的生活;4)有利于各国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2>消极(存在的问题):1)由发达国家主导,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国际垄断资本主义2)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97亚洲金融危机,08美国次贷危机,09开始欧债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世界化 3)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环境恶化。
(生物多样性、环境破坏事件——内蒙古、极端灾害气候)4)加剧了不同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5)跨国犯罪、毒品、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化问题二、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1、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融入全球化——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态度)。
2、学会规则,善用规则,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3、借鉴、利用国际先进技术、人才和先进经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质教案(4页)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具体分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经济全球化,引导学生树立关注时事面向世界的视野。
通过探讨全球化利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已经有所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收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教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来阐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教材还通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图片等提供了一些详细资料,教学中利用资料和图表,采用PPT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本课教学应该使学生关注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2、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根据的要求,本课的基础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课后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趋势“脱胎换骨”。
这里的“脱胎换骨”是指( )A、欧洲取得世界局势的主导地位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C、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D、彻底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中新网2007年12月21日报道:“中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喷气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在上海举行下线仪式……ARJ21先后选定了美国GE公司、欧洲利勃海尔等19家世界顶级系统供应商。
”这段材料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B、世界经济制度化C、世界经济全球化D、国际贸易法制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的海峡条款,与二战后美国提出的过境船舶和飞机享有国际海峡无害自由通过权相一致。
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美国强权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B、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识C、两极格局之下弱势苏联的妥协D、美国对国际和平的维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
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优质教案(4页)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1.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及全球化进程中问题。
2.学生能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原因、表现和影响的详细分析,进步辩证分析问题的才能;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进步自主学习和独立考虑的才能。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经济全球化,引导学生树立关注时事面向世界的视野。
通过讨论全球化利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开展的信念。
二、学生分析1.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才能状况来看,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世界史,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史实已经有所理解,并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初步理解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才能,初步具备了查找和搜集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自主学习的才能。
2.从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行为来看,学生的兴奋点仍集中在直观教具或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辩证对待历史问题的才能不强。
因此,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兴趣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泼思维,进步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才能,并能在感性认识的根底上进展理性考虑,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三、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教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来阐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详细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对开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造成的影响,教材还通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图片等提供了一些详细资料,教学中利用资料和图表,采用PPT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本课教学应该使学生关注当今社会,亲密联络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2、分析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趋势,讨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根据的要求,本课的根底知识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2019-2020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PEC)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成立:①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会议,标志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成立 (3)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①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湾、中 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②2000年,中国上海举办了第九次领 导人非正式会议。 (4)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富裕,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 区域内贸易壁垒。 (5)意义:①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以来在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三个领域取得了成绩,促 进本地区经济交流和共同发展。③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④但成员 国之间历史、文化、制度等 方面差异较大,影响了经济集团化的进一步发 展。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1947-1995) (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逐渐放弃自由主义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②30年代大危机加剧了贸易保 护主义,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③深刻教训使人们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 合作的重要性;④二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和重建的需要。 (2)形成:1947年10月,美、中等23国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 贸易自由化。 (4)评价:①积极:它创造了国际自由贸易环境,缓和国际贸易中的矛盾 ,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不足:关贸总协定是 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对解决争端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
3、如何评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基础,二战后世界 金融、贸易关系得到调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反映了世界 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积极方面:A、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 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创造了条件。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创造了国际自由贸易环境,缓和国 际贸易中的矛盾,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动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消极方面:A、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取得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 复兴开发银行的绝对控制权,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B、 美国控制了世界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世界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C、关贸总协定是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 协定,对解决争端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2019春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课件岳麓版必修2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西方发达国家 的推动;大型跨国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需要; 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 本的技术手段。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 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最终促进世界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经济利益进 一步失衡。 3.一些发达国家把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
巧学妙记
经济全球化可归纳为“一二三三”
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 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 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 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 碍。
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 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 必要条件。 6.跨国公司的推动。
4.意义 (1)使经济活动跨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围内 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 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 思维拓展 ]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区域集团 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推动世界范围 内经济发展的进一步联系和融合,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 集团化的最后归宿。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 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 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来自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 26 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课标导航]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 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精典表格教案(11页)学习专用

九、本课小结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新型的交通方式和通讯方式,政治上两级格局的结束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十、板书设计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新课开展
何谓经济全球化?
老师: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化几乎成为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流行词语,全球化成为人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之一。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同学们,你们在初三的历史课和这一学期的政治课上都有学习过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对吗?你觉得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回答老师在进行补充)
2、两极格局的解体消除政治障碍
材料二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这条将东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墙被推倒,墙两侧的德国人民终于可以自由往来。
学生:两极格局的解体为经济全球化扫除了政治上的障碍。
3、市场经济体制的程
(一)导入设计
情境营造:
问题:什么是全球化的真正定义?
回答:戴安娜王妃之死。
问题:何出此言?
回答:一个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一个法国隧道里发生了车祸,车是装着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司机是一个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比利时人。他们当时被骑着日本摩托的意大利狗仔队追逐,手术是美国医生做的,用的是巴西的药!这些消息是一个德国人传出来的,使用的是比尔盖茨的技术-他是从日本人那里偷来的。现在,你可能正在用某一台克隆IBM的机器读这些东西,这些机器里使用的是台湾造的芯片,韩国人造的显示器,在一个新加坡的工厂里由孟加拉工人组装,由印度人驾驶的卡车运输,中间被印尼人劫持了,由硅谷的码头工人卸下来,然后让一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开车运送,最后终于卖给了你。创设情景,反映经济全球化,以此导入新课。
高中历史 第5章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第26课 经济全球化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单元分层突破岳麓版必修2[自我校对]A.布雷顿森林体系B.经济区域集团化C.经济全球化D.欧洲联盟E.亚太经合组织F.发展中国家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核心整合]1.第一阶段(1945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1)特征: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2)概况: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绝对优势,通过1944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等确立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1)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概况①欧共体、日本、美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②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1)特征:呈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概况: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增强,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进入一个新阶段。
[即时演练]1.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相继成立,世界经济向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答案】 B主题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核心整合]1.联系(1)二者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发展的。
(2)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3)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2.区别(1)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学习目标:1.知道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2.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理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4.知道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情景导学]“……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已无新的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思考:材料反映了当前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提示:经济全球化。
[教材导学]1.进程(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进入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原因(1)科学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兴起把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3.表现(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意义(1)使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
(2)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率。
(3)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4)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易错易混] 经济全球化≠经济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技术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依赖和联系、相互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经济多极化是指世界形成了多个力量中心,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二、问题与展望[情景导学]思考:结合上述漫画,你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化趋势?提示: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教材导学]1.存在问题(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知识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D、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马克龙对《巴黎协定》的有力支持体现了法国政府的全球主义立场,但极右翼政党利用了民众的心理,在竞选纲领中宣扬“法国人优先”的主张;默克尔也是全球主义的拥护者,但2018年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德国选择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大增。
这些现象反映出( )A、国际社会对全球化普遍充满忧虑B、全球化进程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C、欧洲放弃了自由贸易的传统政策D、全球化受到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为此,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谈》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联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科技发展②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出现③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④跨国公司的推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科技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新型交通、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市场经济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
答案:C2.(2018·江西横峰、余干中学联考)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C.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题干反映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中体现;B项中的“不断减弱”说法错误;C项是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但无法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3.(2019·广东阳春一中月考)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
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
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
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故A项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从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答案:D4.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取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取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
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
上述现象反映了(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C.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引起“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说明中国股市的震动引起全球股市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故B项正确;A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C项只是材料中现象,不是实质;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不是区域化,故D项错误。
答案:B5.“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 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6年间增加了6倍。
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国际私人资本已占85%。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表述中,最符合材料意图的是( )A.外国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占据主导地位B.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问题C.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解析:由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吸引大量外资、外国资本大量流向发展中国家,这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故B项正确。
答案:B6.有史学家指出:“在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趋势的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选择一个世界。
”该史学家实际是强调了( )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居优势B.全球化进程只有利于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仍控制着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解析:B、C、D三项表述错误,材料的意思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处于劣势,故选A项。
答案:A7.下表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由此能得到的最确切的信息是( )A.跨国公司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B.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C.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无足轻重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解析:从图表信息可知,在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当中,美国、欧盟和日本占据绝对优势,这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
答案:D8.2010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发布争端解决公告,裁定美国禁止进口中国禽肉违反了相关规则,损害了中方的合理利益。
由此可见,世界贸易组织( )A.是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B.使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得以成立C.以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为最高宗旨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解析:美国禁止进口中国禽肉是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的贸易保护主义。
而世贸组织裁定美国这一行为损害了中方的合理利益,说明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D9.下表是1980、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进出口依存度呈上升趋势,说明了世界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加强,这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B项正确;表格反映的是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度,没有反映国际贸易总量的发展情况,也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与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A、C、D三项错误。
答案:B10.下列数据引自《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上表数据能直接反映出在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国家间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B.恐怖组织活动日益猖獗C.发展中国家环境日益恶化D.发达国家能源危机日趋严重解析:从图表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比可以看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答案:A11.(2019·陕西模拟)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
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B.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C.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D.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和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通过控制高利润的开发设计和售后两个环节,转移低利润的组装环节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隐形掠夺,说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依然存在,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实际上是生产全球化,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广大发展中国家,A项错误;发达国家转移的是组装环节,它属于低利润环节,而不是落后产业,C项错误;题干强调国际经济合作,与世界多极化无关,D项错误。
答案:B12.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说:“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
”该观点( )A.论证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B.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C.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的态度D.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解析:该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会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故B项正确。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
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
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材料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 500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50%~60%、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技术专利的80%。
材料三:中国某家用电器集团已在海外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3 600多个经销点,在海外设立成品生产工厂13个,在中国建工业园10个,产品批量出口到世界十大经济区域。
材料四:许多学者发表著述,系统阐明全球化的理论。
而在每一次世界经济组织召开会议的时候,都会有众多抗议者聚集在会场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
(1)材料一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9分)(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6分)(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9分)答案:(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2)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贸易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3)发展中国家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并谋求发展。
14.(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认为,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
“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
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
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