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针刺在四肢经穴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针灸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针灸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针灸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李瑞玲;李一婧;童秋喻;陆欣玲【摘要】针灸作为我国传统临床诊疗方法,在现代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方面也在不断增加、扩展,很多研究成果也已引起世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针刺中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针灸在脑卒中、尿失禁、不孕不育及青光眼中的治疗进展,以及针刺麻醉等方面进行梳理,希望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针灸治疗.【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12【总页数】4页(P134-137)【关键词】针灸;功能磁共振技术;针刺麻醉;不孕不育;尿失禁;青光眼【作者】李瑞玲;李一婧;童秋喻;陆欣玲【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上海2013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针灸科,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上海2013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83针灸作为我国流传至今的临床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在世界各地被接受、推广、应用。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卫生资源,正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其中一些发达国家在不断加大针灸临床研究的投入,以期在以后的医学发展中,针灸可以发挥某一方面的推动作用。

随着临床实践以及应用的扩展,针灸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也在不断增加,很多研究成果也引起世界的重视。

同时世界各国也在不断关注针灸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

本文就针灸临床治疗的6个病症进行评述:1 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在针刺中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针灸现代研究成果表明[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对针感和针刺效应有很大影响。

特定穴位与脑皮层相应代表区相关性的理论已得到普遍证实。

fMRI技术在针刺研究领域中通过成像系统采集图像获得激活脑区功能成像图,同时实施监测脑成像技术将大脑活动和特定的任务或感觉过程联系起来,是目前研究认知科学的最佳工具。

而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无创、即时、无辐射、空间分辨力高、功能与形态同时成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针灸穴位刺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中。

电针刺激视觉相关穴位光明穴的脑BOLD-fMRI研究

电针刺激视觉相关穴位光明穴的脑BOLD-fMRI研究

电针刺激视觉相关穴位光明穴的脑BOLD-fMRI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平面回波序列(EPI)的血氧水平依赖(BOLD)技术分别对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和假穴进行电针刺激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观察大脑功能区反应的异同,探寻针刺治疗眼病的中枢机制。

方法选择国人健康志愿者12例,分别接受电针刺激真穴(光明穴)和假穴的两步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实验。

实验采用组块设计,静息相(R)与刺激相(S)交替进行,重复5次,即“RSRSRSRSRS”模式。

采用SPM2分析软件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将激活区叠加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 institute,MNI)标准三维模板脑,脑功能区域的解剖位置、Broadmann 区(BA)定位、中心坐标由平均脑功能图得出。

观察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大小(P0.001, k20)、所在脑区及其坐标(MNI坐标)。

记录激活区的激活体积(cluster)及激活强度(用t-检验统计值“T”表示,T值越大,强度越高)。

结果①电针刺真穴(光明穴)脑区激活的位置主要为额叶上、中、下回(Brodmann10、11、45、47区);颞上回(Brodmann38区);楔叶和枕叶舌回(Brodmann18、19区)。

②电针刺激假穴(光明穴前开0.5寸)脑区激活的位置主要为顶上小叶、顶下小叶(Brodmann7、40区);额叶中、上回(Brodmann10、46区);颞上回(Brodmann22区);边缘叶后联合(Brodmann29区)。

结论①与视觉相关的穴位和大脑的视觉中枢存在特殊的对应关系,穴位有其独立的、特殊的属性。

②电针刺激视觉相关穴位引发的临床效应的中枢机制与高级视觉中枢的调节有特异关系。

③电针刺激光明穴所引发的脑功能区激活的神经机制不是简单的穴位-视区对应,而是调动了多个脑区参与的复杂的过程。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

文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 针刺经穴 的脑功 能激活情 况 , 以
期 探 讨 f I 价 针 灸 临床 疗 效 的可 能 机 制 。 MR 评 1 f MRI 针 灸 功效 的 中枢 机 制 看 针 灸 具 有 双 重调 节作 用 , 机 体 处 于 亢 进 状 态 时 , 灸 可 即 针 使 之 抑 制 , 之 , 灸 使 之 兴奋 。针 灸 效 应 的 产生 是 通 过 刺 激 反 针
位 于 相 应 经 络 上 的 腧 穴 , 其 经 脉 、 其 血 气 , 现 经 气 的 调 通 调 实 整 功 能 , 阴 阳 归 于平 衡 , 正 其 偏 盛 偏 衰 的 病 理 现 象 , 机 使 纠 使 体 恢 复 正 常 的功 能 状 态 , 而 达 到 祛 除 疾 病 的 目 的 。穴 位 可 从
微炎症状态 的研究 [] J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肾 病 杂 志 ,0 0 1 2 1,1
功 能磁 共振 成 像 技 术 评 价 针 灸 临床 疗 效 的研 究
戴 西件 , 洪翰 龚 ( 昌大 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南 江西 南昌 3 0 0 ) 3 0 6
[ 键词 ]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穴; 灸; 关 经 针 脑功 能
针 灸 是祖 国 医学 的 一 朵 奇 葩 , 其 适 应 证 广 、 作 简 便 、 因 操
费 用 低 廉 等 特 点 而 广 受 推 崇 。 功 能 磁 共 振 成 像 (MR ) 目 f I是
前 所 掌 握 的 唯一 无 侵 入 、 创 伤 、 精 确 定 位 的人 脑 高 级 功 能 无 可
[5 1 ]曹 阳.穴 位 注 射 治 疗慢 性 肾功 能 不 全 1 5例 临床 观 察 [ ] 中 国 J.
针 灸 ,9 8 1 )6 7 19 ( 1 :6 [6 1 ]姜 新 猷 柔 红 霉 素 肾 病 : 性 氧 诱 发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 引 起 的 肾 活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针刺对脑活动效应的应用进展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针刺对脑活动效应的应用进展
针刺治疗} 脑活动效应 【文章编号】1672-3511(2009)11—1987—02
【中图分类号】R 245.31}R 445.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对针灸的作用机制有不同的学说。其中有一种 学说认为针刺穴位作为一个外在刺激可能首先激活相应的中 枢神经系统,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继 而影响靶器官[1】。而脑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FMRI发现针刺激活多个脑功能区构成的网络系统产生生
理效应
针刺穴位诱导相应的脑皮层功能区产生兴奋,但目前这种 针灸与皮层区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多偏重于单一穴位点的刺激, 这说明针刺真穴有一定的中枢基础,但对中枢系统的激活是否 有特异性,还需要大量的观察研究。针刺镇痛已有千年的临床 历史。FMRI证实了针刺镇痛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构成的网 络系统协同调节活动而发挥作用。研究观察表明针刺镇痛效 果并非通过单一脑功能区,而是通过功能联系的多个脑功能区 所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流动性的网络才相互作用,进而产生血液 动力学和代谢变化[7]。同样,某些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穴 位经过FMRI的研究发现多个运动相关的大脑皮层区域被激 活,构成相互联动的网络系统对循环系统进行调节。而这种血 液循环的改变有利于局部组织的血氧和营养的供应、神经细胞 的能量代谢变化及代谢产物的清除,从而影响未受伤神经元的 代偿、未坏死神经元的恢复及功能区重塑[“. 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通常采用多穴位综合刺激的方法。 多个穴位刺激激活的不同脑功能区形成调节网络系统产生相 应生理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时新等通过FMRI观察多 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表现,选择治疗偏瘫患者常用的一组穴位 (手三里、合谷、曲池)对12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上肢进行 电脉冲刺激,结果针刺状态下,12例受实者的对侧初级躯体感 觉区被激活,其中有9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兴 奋,8例运动前区兴奋[9]。

基于任务态功能磁共振设计的针刺效应文献研究

基于任务态功能磁共振设计的针刺效应文献研究

基于任务态功能磁共振设计的针刺效应文献研究尹涛;马培宏;何昭璇;邱科;曾芳【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基于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l)的针刺效应研究现状.方法:整理近5年公开发表的基于任务态fMRI设计的针刺效应研究文献,并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总共纳入文献65篇;当前研究以经穴效应特异性和针刺效应影响因素为主,扫描设计方法以组块设计和非重复事件相关设计应用最广,受试者以健康人居多,针刺操作以手针平补平泄为主.结论:当前针刺任务态fMRl研究仍存在较多问题,后续研究应加大对针刺治疗功能性疾病作用机理以及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等针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在多类型任务状态下探讨针刺效应的作用机制,注重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试验设计、针刺操作、效应评价的规范性.【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12【总页数】4页(P1739-1742)【关键词】针刺;任务态功能磁共振;针刺效应;文献研究【作者】尹涛;马培宏;何昭璇;邱科;曾芳【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3自上世纪90年代加州大学Cho[1]等将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引入到针刺效应研究领域以来,作为一种实时、客观、非侵入性的研究手段,fMRI逐渐为针灸领域研究人员所青睐。

在过去的20年中,国内外研究者利用fMRI等脑功能成像技术,围绕经穴效应特异性、针灸治病机理和针刺效应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2],发表了大量高影响力的文章[3-5]。

fMRI扫描可分为静息态和任务态,静息态fMRI指在扫描过程中不接受任何外部刺激或执行任何高级功能[6],任务态fMRI通过施加特定的认知任务作用于指定的感觉器官,诱发大脑皮层某些部位出现相应的神经活动[7],可以实时获得针刺激活或抑制的脑区,同时通过刺激量的叠加,更容易获得信噪比较强的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

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针刺在四肢经穴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针刺在四肢经穴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疼 痛 相 关 中枢 网络 的 均 衡 分 布 , 到 缓 解 疼 痛 、 静 的 作 用 。 起 镇 付 平 等 电 针 正 常 人 内 关 穴 激 活 双 侧 额 叶 、 叶 等 , 对 侧 颞 以 为主 , 而对 阿 尔 茨 海 默 病 患 者 组 可 激 活 额 叶 、 叶 、 带 回 、 颞 扣 小 脑 等 脑 区 , 中 有 1例 两 侧 海 马 被 明 显 激 活 , 其 提示 针 刺 对 健 康 人 和 非 健 康 人 的 作 用 途 径 不 完 全 相 同 , 灸 具 有 双 向 良性 调 针 节 作 用 。 胡 建 平 等 发 现 电 针 和 手 针 刺 激 既 有 共 同 又 有 不
疗 情 志 、 觉 和 运 动 障 碍 方 面 加 强 功 效 。综 上 可 知 : 针 刺 经 视 ①
穴 可 引起 多 个功 能 区 双 侧 同 时 被 激 活 , 有 以对 侧 为 主 的 趋 且
势 。② 针 刺 效 应 在 脑 部 存 在 特 定 指 向 , 特 异 性 激 活 小 脑 等 可
’8 ’ 7 1
功 能 磁 共 振 成 像 评 价 针 刺 在 四肢 经 穴 临 床 应 用 的 研 究 进 展
戴 西件 , 洪翰 龚 ( 昌大 学第 键 词 : 功 能磁 共振 成像 ; 关 l 经络 ; 穴 ; 刺 ; 经 针 脑 [ 图 分 类 号 ] R 4 中 26 [ 献标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84 (0 2 0 0 8 0 0 8— 8 9 2 1 )7— 7 I一 5 显 著 激 活 小 脑 。张 贵 锋 等 运 用 P T发 现 针 刺 外 关 穴 激 活 E 对 侧 脑 区 为 主 , 非穴 比较 , 有 以对 侧 为 主 的趋 势 。赖 新 生 与 仍 等 。 针 刺 右侧 外 关 穴 有 激 活 对 侧 脑 区 的 趋 势 , 假 穴 比 ’ 与 较 , 对 特 异 性 的激 活 小 脑 , 外 与 外 关 穴 配 伍 非 穴 比 较 , 相 另 针 刺 外关 穴 对 右 侧 小 脑 有 着 相 对 特 异 的 指 向性 激 活 , 额 叶 、 对 顶 叶 和颞 叶 的 激 活 也 有 相 对 集 中 的 趋 势 。 黄 泳 等 针 刺 支 沟 穴 时相 对 集 中 的 激 活 与 运 动 、 习记 忆 、 感 活 动 和 视 觉 听 觉 学 情 等 有关 的 脑 区 ( 侧 大 于 同 侧 ) 与 该 穴 位 的 临 床 功 效 相 呼 对 , 应 。赖 新 生 等 发 现 针 刺 外 关 穴 有 显 著 激 活 左 侧 岛 叶 、 侧 右

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循经取穴”的思路

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循经取穴”的思路

针灸与推拿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循经取穴的思路曾统军1黄泳1赖新生21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2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摘要:本文从循经取穴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循经取穴规律与脑功能活动相关的假说,并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循经取穴中图分类号:R32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509(2010)06089703Apply C er e br al Func tion Magne tic Resonanc e Imaging Tec hnology to Study Thought of Ac upoint along Channe l Zeng Tongjun,H uang Yong,Lai Xinsheng TCM I nstitute of Southe r n Medic a l Unive r sity ,Guangzhou(510515)Abstra c t:I t star ts from the problem facing ac upoint along channe l,puts forwards the hypothesis of ac upoint r ule r elated with cere bral function,and makes study wit h cerebral fun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Ke y wor ds:cerebral func t ion m a gne t ic r 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acupoint along channel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No:973计划)资助课题(No:2006C B504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课题(No:90709027)F j S j y N K y B R D (N 3)(N 6B 555);j f K y R f N N S F (N )近年来,脑功能磁共振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到了针刺研究的领域,在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针刺手法的比较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把针刺特点的观察、研究和脑功能活动进行了有机的联系。

支沟穴皮部浅刺与常规针刺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比较

支沟穴皮部浅刺与常规针刺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比较
n o rrui en e l g i J n d r ev h e b a f I sa d rte df rn lts h e ba c v t g e n o t e di n S 6.a e i s o n n c e te c r r l MR c n u e h ie e ts e .T e c r rla t ai d e n a e i n r t ,a t a n p t a d a t ai t n t f i ee t OI w r o a e d r et o df rn t lt gs ts ae ci t s os n ci t sr g o f rn s e c mp rd u e i ee t i ai l e .Re vi g v n g e h d R e n h t w s mu n a -
s 0sa d te s e gh w r o c n a v ,w i U p t n t n t e c n e t t e h r e ri hl t r e s n e l o c v t i ea ee rlf n t a e in n e dig c ud a t ae bltrlc rb a u cin lrgo s a d n l i a o n
【 lt e】 O j t e os d eat an fc o ie n crb lucoa r i s nue yct eu Amw t a be i T t yt cvtgeet nd r t e r nt nl g n dcdb u nos cv u h ii f e eaf i o i e a
异均无统计 学意 义(P >00 ) .5 。但有趋势表 明, 常规 针刺相对集中地 激活对侧脑 区. 其激活点和 强度 都相 对

针刺治疗失眠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失眠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失眠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胡俊霞袁芳张帆王桂玲郭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1[摘要]针刺是治疗失眠的有效途径之一,其有效机制仍待深入探索。

本文针对近年针刺治疗失眠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行综述,指出针刺可以调节失眠患者的情绪、认知相关脑区以及脑功能网络的功能活动,进一步揭示针刺稳定情绪、改善睡眠的中枢机制,以期为拓宽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失眠;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综述冲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0)10(C)-0056-03Research progress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insomnia disorderHU Junxia YUAN Fang ZHANG Fan WANG Gulling GUO JingDeparLmenL of AcupuncLure and MoxibusLion,Beijing HospiL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piL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Nerve Regulation of AcupuncLure and MoxibusLion,Beijing100011,China [Abstract]AcupuncLure is one of Lhe effective ways Lo LreaL insomnia,and iLs effective mechanism remains Lo be ex­plored in depLh.This arLicle reviews Lhe brain funcLional magneLic resonance imaging sLudies of acupuncLure in Lhe LreaLmenL of insomnia in recenL years.IL is poinLed ouL LhaL acupuncLure can regulaLe Lhe emoLions of paLienLs wiLh in­somnia,cogniLive-relaLed brain areas and funcLional acLiviLies of Lhe brain funcLion neLwork,and furLher reveal LhaL acupuncLure can sLabilize mood and improve sleep.The cenLral mechanism is expecLed Lo provide an objecLive basis for broadening Lhe clinical LreaLmenL of insomnia.[Key words]Insomnia disorder;AcupuncLure;Functional失眠是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发病率已占总人群的9%~15%[1],可导致负面情绪以及机体代谢紊乱,而且会引起认知功能损害[2],亟待寻求更为安全长效的治疗手段。

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

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

【 bt c】 O jcv T be eb i f coa m gec eoac iai ( R )hne i A s at r bete o s v rn u tnl ant s ne m g g f Icagsn i o r a ni ir n n M
lu aa o i t l o ntv mp ime tbe r n fe c pu c u e a d e plr h c a im n he e ko r iss wih mid c g iie i a r n f ea d at ra u n t r n x o et e me h ns a d t o
【 关键词 】 中医内科学 ; 针刺 ; 轻度认 知障碍 ; 功能磁共振
I pa to c pu t e o m c fA u ncur n Fun to a a n tcR e o nc m a i g i Le c i n lM g e i s na e I g n n u- k a a o i t i Co n tv m pa r e t o r i ss wih M l d g ii e I im n
a p id a heme n . I ee e c t ln c lp a tc lc ndto s.o g— tr c p ncu e it re in a d p le st a s n rf r n ewih c iia rc ia o iin 1 n e m a u u tr n e v nt n o n u o y hoo ia c l t e ci c lc a g si e r ps c lgc ls a e,h lnia h n e n LAC1wee e a u td. Re uls Beo e a up ncu e,h c r v l ae s t fr c u t r t e a —

生物磁检测技术在实验针灸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生物磁检测技术在实验针灸学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
亮, 病痛 若失 。 4 3 颈椎综合 征病人 多为寒 凝瘀 阻经 脉所 致 , 现在 . 表

44 临床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C ) . T D 发现 , 椎针 疗法具有显著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流 , 从而改善椎 基底动脉缺血状态 , 使颈椎病的眩晕、 头痛等缺血症 候群 得 以缓解 或消失 。I 【 ]
随着时代的进 步和发展 , 近年来生物磁检测技术 逐渐应用于实验针灸学领域, 尤其在经络探索 、 针灸机
理探讨 以及 临床诊 断治 疗 和 预 防方 面 , 均起 到 十分 重 要 的作 用 。本 文将对 生物 磁检测技 术在 实验针灸 中的
* 基金项 目: 国家 重点基 金项 目: 针刺电信息 传导与作用规 律 , 编号
针灸 临床 杂志 20 年第 2 卷第 4 08 4 期
率按一定周期一定规律变化的过程 , 从而导致组织化
学 和生 物形 态 的变 化 , 为这 可 能 是 经络 感 传 的理论 认
许建 阳等 uj 于 同时 针 刺 多个 穴 位 的脑 成像 分 1 对
基础。他们通过对普通人、 感传显著者及病人针刺前

参 考文献 :
[] 洪恩四 , 1 邓铭英 , 程立红 , 椎 针疗法对椎 动脉型颈椎病椎—基 等.
受凉 、 劳及晚 间症状 加 重 , 少病 人 局 部有 寒冷 感 , 疲 不
底动脉血流 的影 响[ ]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 。O5 2 ( )72 J. 2O ,5 8 : — 4
目系” 。
作者简介 : 季
洁 (94一)女 ,O 2 18 , 2O 级七年制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 。
李 定忠等 用脑 磁 图 ( E ) J M G 观察 感 传 过 程 , 现 发

针刺治疗痉挛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痉挛研究进展

肌 张力增高疗效显著 。张闻东 为痉挛是经脉不得 阳气濡 认
养而致 , 采用针刺督脉为主治疗肢体 痉挛 ; 周文 艳 截瘫 患 辨 者痉挛并 发症 为肾 阳不 足 , 凝经脉兼 淤血 内阻之证 , 寒 故取 脊 髓损伤平面上下夹脊 穴 , 肾俞用 补法并加艾灸 以温补 肾 取 阳为 主 , 治疗 脊髓损 伤后并发 痉挛 。苗广宇 为淤血 阻滞 认
根据 现代 康复 医学 B nt m理 论 。脑卒 中患者 具有 mn s o r 特定的痉挛模式 , 特定痉挛模式 的产 生是 由于主动肌与拮抗
肌之 间失 去相对平 衡 , 从而 阻碍 了患者 主动运 动的 出现 , 故
针刺应该调整 主动 肌与拮抗肌之 间的动态平衡 , 抑制异常痉 挛模 式 , 促进正确运 动模式 、 姿势和控制能力建立 。 1 . 痉挛拮抗 肌取穴 。樊玲u依据现代 康复理论 , .1 2 根据人
认 为 阳明为多血 多气之经 , 之可疏通 经脉气血 , 少 阳位 刺 而
11 依据 中医传统理论取穴施针 . 111 辨证施针 。俞 国桥u 中医证 侯学角度探讨痉挛状 态 .. 从
的病 机实 质 , 把脑 卒 中后痉 挛状态 分 为 : 肾不足 , 骨失 肺 筋
于身体侧 面 , 门户 之枢转 动 由之 , 如 针刺 治疗痉挛 以手足 阳
针 , 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 , 行 以不出现肌 肉的抽动为主 , 出针
( 锥体 束交叉 前后 在体 表 的投影 ) 可加 强对运动 传 导通路 的
刺激 , 而起到促进 中枢神经功 能重组 , 复脑运 动功能 而 从 恢 缓 解肢体痉 挛 。张明武1对影像学 检查脑部 有 明显 病变 的 3 8 1 痉挛型脑瘫患儿 , 根据病 变部 位在头皮表 面的最 近投影 , 4 以 支 3 号 4 rm的毫针 从 四个相 对应 的方 向刺 向投 影 L 心 . 2 0 a 卜 . I

针刺与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近况

针刺与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近况

考。李定 忠等 发现 , 刺激相关 的经穴脑功能变化 部位一
致, 不相关 的刺 激脑 功 能变化 不 一致 。例如 , 针刺 胃经 足
三里、 伏兔 , 胃两 经伏 兔与 阴陵泉 比较脑功 能变 化一致 , 脾 而与肾经太溪穴 比较则 不一致 , 就有力地证 明 了经 络传 这 感的客观性。时常新等 用低频脉冲电流刺 激手三里 、 曲 池、 合谷等右侧 上肢 穴位 , 观察 到对 侧 中央前 回、 回, 可 后 相 当于第一躯体感受 区( M ) S 均可见较多簇状分布 的激 活
oye vl eedn, O D) 比技术 进行脑 功能磁 共 xgnl e dp ne tB L 对 e
振成 像 (uc oa m gei rs fnt nl ant eo—nnei aig F I 以 i c ac m gn , MR ) 来, 已有很多研究机构及学者 利用此 手段对 中医学 针刺 理 论进 行研 究。脑 F I 有清楚 显示 脑功 能 中枢激 活区 、 MR 具 检查重复性好 、 间和空 间分 辨力 均较 高 、 电离 辐射 危 时 无
熊 杰 宁丽娜
关 键 词 : 刺 理 论 ; 共振 脑 功 能 成像 ; 功 能 ; 述 针 磁 脑 综
中 图 分 类 号 :2 5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0— 16 2 0 )6—0 5 — 2 R4 A 10 7 5 (0 8 0 0 1 0
自 19 9 0年 O a a等… 首 先利用 血氧 水平 依赖 ( l d gw bo o

通过 F I MR 成像观察 到 , 刺 内关 穴后 激活 的脑 区与另两 针 组不 同。龚洪瀚 等 将 6 4名 志愿 者分 为两 组 , 均按 照先 后顺序 针刺 右侧 足三里 、 巨虚穴 , 实验组 处于得 气状 下 使

功能性磁共振运用于针灸临床课题设计思路的探讨课件

功能性磁共振运用于针灸临床课题设计思路的探讨课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用作针灸研究 手段在国内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但已有一些 苗头。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利用fMRI 可以获悉针灸治疗中起作用的脑功能区,能揭 示针灸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治疗机制。
但我们还应看到:现存的文献报道多是从 单一的角度利用fMRI技术所检测到信号 来探讨针灸效应引起的机体某一方面生 理功能的变化及病理状态的改善。而有 关以疾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以针灸经穴理论及技术为支撑和以fMRI 为手段的中医临床报道很少。
图1 不同健康受试者针刺足三里前激活图
图2 同一健康受试者针刺足三里后在不同层面的激活图
2、穴位和针法选择
• 目前,对于穴位特异性的关注,还比较相 对地集中在足三里、太冲、合谷等几个常 用穴位,没有相应的系列研究,对于穴位 组合的研究,没有深入探讨穴位配伍的内 在规律及相关性。
• 至于针法部分的研究,也相对局限在手 针、电针、不同频率电针效应的初步观 察,没有从刺法的基本实质开展研究。
盲法和对照
• 实验设计难实现双盲和对照 虽然非双盲 法治疗会影响患者反应的观点己被广泛接 受,但在针灸试验中,不让研究者了解治 疗分组是困难的。
• 一般地对针灸操作师及统计、分析人员 实行盲法。但在目前的实验中,大部分 实验结果都由研究者本人进行评估、统 计分析,因而难免影响结果的公正性和 可靠性。
图6中风患者组电针督脉后与静息状态比较,脑激活区示意图
针刺操作
• 由于针灸方法本身的复杂性,不同的针具、 针灸仪器、针刺方法、取穴方法、针刺深 度、针刺强度、留针时间等都会引起针刺 信息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导致其在脑内引起 的反应也是复杂多变的。

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后遗症的研究进

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后遗症的研究进

针刺治疗卒中后上肢后遗症的研究进展*钟妤婕 刘卓颖 翟露 成思媛 杨玲 周海南 冯丽娟△(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摘要】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遗症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而中医对脑卒中的研究历史久远,针刺是一种操作简单,效益高的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常见后遗症状的效果,对临床治疗做一续述。

【关键词】针刺;脑卒中;中风;上肢【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5-0162-04脑卒中是一种高病发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的疾病,我国每年有250万例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年轻化[1]。

病发后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平衡/协调等功能障碍,可能影响患者的ADL、个人情绪等,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2]。

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一种常见症状,由于神经的损伤,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留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比例达到了55%~75%[3]。

而上肢及手功能的灵活运用是人类各种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生活自理、社会参与中都起重要作用。

在脑卒中后上肢后遗症中以上肢屈肌痉挛、肩手综合征、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单个或组合存在都会极大的影响上肢功能活动。

针灸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最早通过针刺用来刺血、排脓,而后形成了以藏象、经络、阴阳等理论为基础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调全身。

操作简单,效益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上肢疾病的治疗当中[4]。

特别是在减轻痉挛、消炎止痛、促通神经传递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1 机制探讨脑卒中后肢体瘫痪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失神经支配。

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发出指令刺激脊髓前角细胞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肢体肌纤维。

当大脑受损时,皮质锥体细胞指令消失,导致神经传导通路阻断,肌纤维运动消失,肢体瘫痪。

在感觉方面,肢体通过感受器感知自身和外界信息,经周围神经传入脊髓组合成各个传导束将信息传入大脑。

针刺长强穴治疗MR认知功能临床观察与突触可塑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长强穴治疗MR认知功能临床观察与突触可塑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长强穴治疗MR认知功能临床观察与突触可塑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针刺长强穴治疗MR认知功能临床观察与突触可塑性研究二、背景及意义MR即智力低下,是指智力发育缺陷,智商低于平均水平的一类人群,其认知功能上存在着障碍,包括记忆力、语言表达、思维、注意力等。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我们不能根治MR,但我们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其中一个途径就是中医针灸的治疗。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针刺长强穴在MR认知功能表现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为提高MR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依据。

三、研究问题本研究的问题是:1. 针刺长强穴能否改善MR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2. 针刺长强穴对MR患者的突触可塑性有无影响?四、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MR患者60人,年龄在5-18岁之间,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0人。

2. 研究方法:(1)针灸治疗:在针刺组中,采用经传统针刺疗法针刺长强穴,每次针刺30分钟,每日1次,连续针刺30天。

对照组不接受任何针灸治疗。

(2)认知功能测定:采用西门子智力检测量表(SIT)以及数字记忆能力测验来测定MR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每次测定时间为30分钟,每隔10天测定一次,共测定3次。

(3)突触可塑性检测:测定MR患者针灸前后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情况,通过记录电刺激产生的神经元刺激电位,以及将脑细胞放入培养皿中观察其发育情况,来评估MR患者针灸前后的突触可塑性变化。

五、研究预期结果1. 针灸治疗长强穴可显著提高MR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

2. 针灸治疗长强穴可改善MR患者海马区突触可塑性。

六、研究意义与贡献本研究将对MR患者的认知功能表现和突触可塑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同时,本研究将为中医针灸治疗MR 提供新的证据和支持。

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脑反应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脑反应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脑反应区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方继良;程谟库;金真;王寅;李科;曾亚伟;佟海滨;任燕双;高波;王映辉【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05(021)009【摘要】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针刺相邻穴位的大脑中枢反应,探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用盲法随机分别针刺10例正常人左侧太冲、行间、内庭和邻近非经络假穴点,手针采用捻针和不捻针两种状态对比,利用1.9 T MRI行全脑功能成像,用SPM 99处理图像.结果发现在4穴上针刺时均产生了脑灰质结构的不同激活和抑制效应,太冲和行间激活和抑制区更相似,但太冲穴信号强度更强,内庭穴也可见较多的激活和抑制区,但与太冲穴相差较大,对照非经络假穴偶见激活灶,与太冲穴差异最大;各穴大脑抑制区也各有特点,但对照穴抑制区最为分散,并见双侧中央前回等皮层的抑制,各穴均见大脑边缘叶系统部分抑制.结论不同穴位针刺时可能对脑皮层神经活动有较相对特异的作用.同经络相似神经支配的不同穴位脑中枢效应最相似,不同经络相邻近神经节段支配区的经穴有明显差异,而相邻近神经节段的对照穴大脑反应区与各穴位差异最大.【总页数】5页(P1332-1336)【作者】方继良;程谟库;金真;王寅;李科;曾亚伟;佟海滨;任燕双;高波;王映辉【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3;解放军306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8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53;解放军306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83;解放军306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8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R445.2【相关文献】1.针刺穴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与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关系 [J], 邹明珠;周诚;陈敏;杨正汉;田丽芳2.外关穴皮部浅刺与常规针刺激活脑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比较 [J], 黄泳;曾统军;王艳杰;赖新生;张玉忠;邹燕齐;吴俊贤3.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穴联合针刺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J], 杨雪捷;吴新贵;戴旖;李文美4.针刺支沟穴与非穴激活不同脑区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J], 黄泳;李赣龙;赖新生;唐纯志;杨君军5.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J], 黄泳;宋远斌;赖新生;唐纯志;杨君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创新项目之——精卫特色“甘针”

临床创新项目之——精卫特色“甘针”

乌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临床创新项目之——精卫“甘针”中医治病,考虑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在精卫专科从事针灸治疗,如果全部照搬在中医院针灸科的治法操作,肯定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我院开展过针灸治疗的中医医生都深有体会。

简而言之,使用粗针、重刺激、重手法的针灸方法治病,效果好,见效快,但大多数病人怕痛、精神上极度恐惧,最终导致依从性差,复诊率低,这点在重症病房也尤为突显。

精卫病患如何增加针刺疗效、提高依从性一直是最中医科全体医护人员最重要的课题与使命。

近年来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根据我院病患特点,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及当代针灸大家和学者们的经验,探索出了一种适合新疆精卫的针刺方法,命名为“甘针——专科飞针浅刺针法”。

之所以称之为甘针,是取“甘之如饴”中的“甘”,它是对在整个针灸治疗过程中,病人感觉舒适放松,对扎针甘之如饴状态的良好期盼而言。

一、飞针手法的介绍众所周知,针刺“透皮”和深入进针时产生的疼痛是患者不容易接受针刺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更是如此。

因而,进针时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便是减少针刺所致痛觉反应的关键环节之一。

根据这一原理,采用飞针浅刺进针法,使针轻巧、快速地透过皮肤,可使透皮时不痛或少痛,针刺较浅,组织破环小,使得针刺时患者能较好地配合治疗。

飞针进针术融合了搓捻之法及快速旋转弹入之势,以迅速刺入代替常规捻转进针法。

其具体操作是:押手将针刺的部位绷紧,刺手用拇、食、中三指指腹握持针柄,进针时刺手的拇指内收,食、中指同时相应外展,此时,针体便迅速转动,当针处于快速旋转,并抵达穴位时,通过腕、指力将旋转的针弹刺入穴内。

此法多选用1寸毫针,要求术者腕力和指力协调配合,需把握好针刺推进与刺入的时机,平衡水平旋转与垂直刺入两个向量的力度,才能收到飞针穿刺力强及落点准确的效果。

飞针刺法独特,特点可归纳为以下4点:(1)微痛:用飞针进针法,使针轻巧、快速地穿透皮肤,极大地减轻了针刺“过皮”时的疼痛样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述 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针刺在四肢经穴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戴西件,龚洪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经络;经穴;针刺;脑[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2)07-0781-05[通信作者] 龚洪翰(1949—),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脑功能成像研究,E -mail :honghan_gong@[基金项目]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091040307) 经络遍布周身,纵横交贯,通过有规律的循环和复杂的网络交会,将人体联系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一旦经络不得宣通,气血就不能遍布全身,使人患病。

针灸的作用主要是使经络、气血畅通,恢复脏腑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笔者通过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经穴的脑功能激活情况,以期探讨经络发生的可能机制。

1 针刺健康人上肢经穴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1.1 针刺上肢单经的研究 Biella 等[1]针刺合谷穴可激活在急性或慢性疼痛状态下也被激活的脑区,提示针刺镇痛效应的发生与激活疼痛相关脑区有关,推测针刺可以通过干扰疼痛相关中枢网络的均衡分布,起到缓解疼痛、镇静的作用。

付平等[2]电针正常人内关穴激活双侧额叶、颞叶等,以对侧为主,而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组可激活额叶、颞叶、扣带回、小脑等脑区,其中有1例两侧海马被明显激活,提示针刺对健康人和非健康人的作用途径不完全相同,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

胡建平等[3]发现电针和手针刺激既有共同又有不同激活区,电针组激活的脑区体积和强度更大、更高。

Kong 等[4]认为电针和手针刺激合谷穴引起脑部激活区完全不同,提示参与两种刺激的神经网络及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Mac⁃Pherson 等[5]认为深刺和浅刺合谷穴对脑区激活和抑制区域没有明显差异,且抑制的区域占主导。

黄泳等[6]发现深刺相对集中激活颞叶、枕叶和小脑,皮部浅刺相对集中激活枕叶、小脑。

提示皮部浅刺与深刺激活脑区的指向基本一致,都能够发挥该穴位的临床疗效,但治疗与视听觉、情感、记忆有关的障碍,更宜深刺。

Hui 等[7]发现有针感者表现广泛脑区信号的减低,而只有痛觉而无针感者反而增加而非减少;穴位表面触觉刺激可诱导体感区皮质信号明显增强,但皮质下结构无信号减低。

提示针刺手法刺激能够调整边缘系统和皮质下结构的活动,推测针刺对皮质下结构的调节可能是其发挥复杂作用的重要机制。

迟旭等[8]针刺后溪穴引起广泛双侧脑区的激活,如中央后回、小脑等。

黄泳等[9]针刺支沟穴和非穴都广泛的激活双侧脑区,相对于“非穴”,支沟穴可特异性显著激活小脑。

张贵锋等[10]运用PET 发现针刺外关穴激活对侧脑区为主,与非穴比较,仍有以对侧为主的趋势。

赖新生等[11-12]针刺右侧外关穴有激活对侧脑区的趋势,与假穴比较,相对特异性的激活小脑,另外与外关穴配伍非穴比较,针刺外关穴对右侧小脑有着相对特异的指向性激活,对额叶、顶叶和颞叶的激活也有相对集中的趋势。

黄泳等[13]针刺支沟穴时相对集中的激活与运动、学习记忆、情感活动和视觉听觉等有关的脑区(对侧大于同侧),与该穴位的临床功效相呼应。

赖新生等[14]发现针刺外关穴有显著激活左侧岛叶、右侧桥脑的趋势,而外关穴配伍支沟穴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左侧颞叶、右侧枕叶、左侧基底节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枕叶与视觉有关,小脑与平衡、肌张力、随意运动有关,基底节区与椎体外系运动障碍有关。

提示相对外关穴,配伍支沟穴后能在治疗情志、视觉和运动障碍方面加强功效。

综上可知:①针刺经穴可引起多个功能区双侧同时被激活,且有以对侧为主的趋势。

②针刺效应在脑部存在特定指向,可特异性激活小脑等功能区,提示这些特异性激活区可能参与针灸临床功效的中枢机制,这与经络作用疗效相符。

③对侧中央后回的激活,一方面可能是脑功能区对针感的反应,符合感觉交叉支配的原则;另一方面中央后回是初级躯体感觉区,接受对侧半身传来的痛温觉和位置、运动觉等,刺激经穴可引起局部皮肤刺激和指屈肌的收缩,沿着经典途径引起皮质感觉中枢的激活,而中央后回的激活可以理解为高级中枢对低级反射的调控作用。

1.2 针刺上肢双经穴配伍研究 董竞成等[15]针刺阳经合谷穴见两侧额叶、顶叶,对侧小脑、海马等脑区葡萄糖代谢增加;针刺阴经内关穴见部分脑区代谢减低和同侧海马、尾状核代谢增高。

付平等[16]针刺内关穴主要激活双侧额叶及少量颞叶、枕叶。

再刺神门穴主要激活双侧颞叶及少量额叶、顶叶,提示内关加神门可治疗精神类疾病。

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研究认为神经传导通路在针刺机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刺激感受器,神经冲动向上传递,在中枢神经进行信息整合从而调节人体功能。

由此可推测在生理状态下,针刺经络穴位的不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亦不同,即可能通过不同的信息传导途径激活不同的相关脑区,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穴位与脑功能区之间可能存在特异性对应关系,但不是万方数据一一对应关系,表现为针刺某一穴位引起脑内多个功能区兴奋,针刺不同穴位可引起脑内不同功能区的功能变化;外关穴配伍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均能引起大脑皮质的激活,但存在一定差异,皮部浅刺多作用于额叶和枕叶,常规针刺多作用于顶叶和颞叶。

可推测两穴配伍浅刺主要发挥调理神智、治疗目疾的功效;而常规针刺主要发挥治疗偏身感觉障碍、提高认知、调节情志的功效[17],提示皮部浅刺与深刺在临床疗效方面各具特异性。

2 针刺健康人下肢经穴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2.1 针刺下肢单经穴研究 黄泳等[18]认为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深刺对脑功能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若要侧重发挥阳陵泉穴治疗运动障碍的作用宜行浅刺,若要侧重发挥阳陵泉穴治疗精神神志、平衡障碍等疾病,则宜深刺。

Napadow 等[19]发现采用100Hz、2Hz的频率电针足三里穴激活的脑区要强于手针刺激。

Zhang等[20]运用fMRI观察2Hz和100Hz 的频率刺激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激活的脑区,发现在任何情况下激活的共同区域为双侧第二躯体感觉运动区、脑岛、对侧扣带回、丘脑。

推测高频电刺激实现镇痛作用时,部分可能是通过作用于扣带回前部,从而影响痛觉的情感和认知功能,而低频镇痛作用则较少依赖于它在扣带回前部的作用,提示相同穴位给予不同频率或不同深度的刺激引起功能脑区及神经通路的激活不同。

针刺太溪穴激活广泛脑区,对侧大于同侧,如颞上回,而假穴无激活区域。

颞上回为听觉语言中枢,该区大量激活可能与肾开窍于耳,肾经挟舌本相关;太溪为肾经的原穴和输穴,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和脑相关性大,同时肾经络心,所以能激活认知功能区。

这种激活是与本经的循行、本经属络脏腑以及本经络与他经经络、脏腑联系密切相关[21]。

针刺申脉穴主要激活边缘系统、额叶和颞叶,在行针过程中首先激活对侧脑区,留针后逐渐由对侧延伸到两侧,脑区存在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22];对比视觉刺激,针刺足太阳膀胱经穴都引起枕叶皮质特异性激活,且每例受试者两种刺激所引发兴奋的范围、类型相似,但不完全相同[23]。

黄心洁等[24]发现针刺状态并未激活运动相关区域,但视觉加电针时却明显激活中央前回与楔前叶,视觉刺激参与后激活脑区域由额叶激活转变为额叶、顶叶、颞叶。

Gareus等[25]电针胆经光明穴时未见脑部视觉皮质的激活,认为电针特定穴位与脑部皮质的激活之间没有特定相关性。

但王葳等[26]针刺太冲穴及后效应期均见皮质下灰质结构、边缘系统(双侧海马旁回、颞极及岛叶等)及视觉皮质明显激活,而在假穴位针刺及“后效应期”仅见前扣带回激活。

提示针刺可能通过激活皮质下灰质结构及边缘系统这些特异性激活区来调节脑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Siedentopf等[27]运用激光针刺视觉相关经位能激活同侧皮质区和中间枕回的楔叶等视皮质,与直接刺激眼睛引起的视皮质激活相同,而安慰性刺激未见任何激活现象。

刺激听觉相关的穴位(如侠溪穴)能激活双侧听皮质,与直接用声音刺激听觉引起的听皮质的激活相同[28]。

以上可提示针刺对人体器官的调整效应及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脑内某些特定区域而实现的,而多种刺激方式的叠加引起对应的脑功能区变化并不等于所研究的单个刺激方式引起对应的脑功能区的简单叠加,而是引起大脑传导通路出现明显的重新整合分配。

提示针灸治疗作用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与视觉刺激存在交互作用。

刘华等[29]针刺太冲穴、合谷均激活了新小脑(双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及小脑前叶,但未引起小脑的去活化。

小脑前叶是脊髓小脑的组成部分,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纤维,针刺太冲可能是通过小脑广泛的间接/直接纤维联系调制位于延髓外侧的恶心中枢以及通过影响下行神经纤维束调制和前庭神经、脊髓运动有关的功能,从而减轻运动相关眩晕、恶心等症状,而实现其临床治疗作用。

新小脑除调节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外,还与心室肥大有关,从而解释太冲在高血压、心绞痛、胸肋胀痛等病症的治疗作用。

刘美娟等[30]发现电针脑缺血患者胃经足三里、上巨虚穴后脑缺血状态得到改善,提示针刺可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低灌注状态。

针刺足三里穴能通过调节大脑单胺类神经递质而保护胃溃疡的损伤,激活视丘下部、室旁核、眶回、额上/下回等特殊功能区,引起脑区葡萄糖代谢率增加及减低[31-32],提示皮质及皮质下内脏神经中枢的神经内分泌网络及边缘叶参与足三里对胃肠疾病的治疗。

针刺同一经络上位置相近功能相似的腧穴可以引起与治疗作用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响应。

李定忠等[33]分别对足三里、伏兔穴进行皮部挑刺与经穴深刺,发现二者最强兴奋点均在海马旁回,脑功能变化的时间曲线与挑治或针刺过程一致,即均可在同一脑区产生功能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

吴志远等[34]刺右侧足三里穴,激活的是同侧的顶下小叶和中央前回,与现代解剖学中这些脑功能区主要支配对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相矛盾,但与传统的经络学一致,经络学认为针灸刺激是同侧传导,从而证实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揭示了经穴独特感传现象的存在,也为缪刺、巨刺提供了可视性实验依据;经络具有内病外治的作用,推测针刺刺激通过经络传导从而发挥疗效,为经络客观化研究提供新途径。

肖叶玉等[35]认为针刺右利手的人右侧足三里穴的优势半球在左侧,这与经络在同侧走行的经络理论有所不同。

西医理论认为,感觉由肢体传入脑是由感觉神经传入的,其传导以对侧传导为主,但部分感觉可以同侧传导,如第Ⅱ躯体感觉中枢接受双侧躯体感觉(以对侧为主),这可以解释为经络的传导通路极可能由多组神经共同组成。

龚洪翰等[36]认为针刺经络穴位产生的冲动由混合神经主要是内脏性神经纤维传递至大脑皮质,再由相应的皮质功能区产生冲动经脊髓发出内脏传出纤维到达所支配的相应的内脏器官,对其活动进行调节,即经络的传导作用和对脏腑的调整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