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筛查方案的研究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a5307fa417866fb84a8e97.png)
20 0 8焦
右 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第 4期
1 9 ,9 1 :5 9 9 7 3 ( )6 —6 . l1 LuDY, uP es P, a uuP ,e a. eueo 3] i D lssY N yd L t 1 Th s fn i i
—
fnt n[] F riSe l18 ,9 2 :7 —2 7 u co J . et t i 9 8 4 ( )2 2 7 . i l r,
[2 B kr 3 ] a e HWG, i LuDY, o re e a. i ns o em B un H, t 1 Da oi fp r g s s
l 宫颈细胞学检查 1 1 巴氏涂 片细胞 学 检查 临床 实践证 明巴 氏涂 片 简单 易 .
行、 经济有效 , 为宫颈癌首选和不可 缺少 的检 查方法 , 前仍 在 目 延用 。传统 的巴氏涂片按 5级分类法 。许 多年来 这种 5级分类 法尽管在 宫颈癌筛查 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 但也逐渐 显示 出一些
,
能从微生物角度对炎症细胞及疱 疹病毒 、 乳头 状瘤病 毒感 染等 作 出诊断 。此外 , C C T适用 于大样 本的 宫颈 癌普查 工作 , 避免 肉眼观察 的人为 主观误差和大 工作量时 疲劳所 引起 的差错 , 做
到 准确 、 速 。 快
平 。笔者就 目 宫颈癌 筛查 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前
Z t at ni l oose iif te n[ ] Hu P i e ci noi zopr cne i me J . m nr o g m rl 收稿 日期 :0 7—1 —0 20 1 7
dfcsn sl t g p tnsf s s d f ti t n [ ] e t e i ai t o as t e iz i J . e i ec n e r i e rl o a
妇女子宫颈癌筛查与预防的最新进展
![妇女子宫颈癌筛查与预防的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7565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4.png)
妇女子宫颈癌筛查与预防的最新进展一、介绍近年来,妇女子宫颈癌的筛查与预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由于子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及早发现和治疗成为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最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讨论,以帮助妇女更好地预防和检测子宫颈癌。
二、子宫颈癌筛查方法1. 宫颈涂片(或称巴氏涂片)大部分国家均采用宫颈涂片作为初步筛查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收集一小部分子宫颈上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异常变化。
然而,宫颈涂片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存在一定限制,并且需要专业理解细胞形态学才能正确解读结果。
2. HPV病毒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HPV病毒检测能够及早发现感染,妇女可根据检测结果采取进一步步骤。
这种病毒检测方法的准确性高,已被广泛应用于子宫颈癌的筛查中。
3. 宫颈组织学检查在涂片或HPV检测结果显示异常后,通常会进行宫颈组织学检查(也称为活检)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通过从患者体内切除少量子宫颈组织,并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学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癌前病变或癌症。
三、妇女子宫颈癌预防1. HPV 疫苗接种HPV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主要类型的疫苗:单价和多价HPV疫苗。
单价HPV疫苗提供对最常见的两种致癌型别(16型和18型)的保护,而多价HPV疫苗还可以预防其他引起子宫颈癌的HPV类型。
2. 规范性性教育与安全性行为注重规范性性教育并普及正确使用避孕套等措施能够降低子宫颈癌的风险。
性伴侣间的长期稳定关系以及避免多性伴侣也是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定期筛查与随访妇女应定期接受子宫颈癌筛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正确的随访。
根据健康机构的建议,初次筛查年龄应在21岁至29岁之间,并且每3年进行一次涂片检测。
对于30岁以上的妇女,结合HPV病毒检测进行联合筛查效果更好,建议两种方法相结合来提高准确性。
四、子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治疗1. 子宫颈活检子宫颈组织学检查(活检)是诊断子宫颈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CIN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CIN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c8ad8b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4.png)
CIN 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王涛综述贾建军审校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广东广州510630【摘要】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子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是临床最常见的威胁妇女健康的疾病之一,分为CIN1、CIN2、CIN3三级。
大部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即CIN1可自然消退,但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即部分CIN2、CIN3具有癌变的潜能。
因此,早期通过筛查发现CIN 并及时治疗高级别病变,对于预防妇女罹患宫颈癌尤为重要。
本文将主要探讨目前提高CIN 诊断率的筛查技术和检测方法,为临床工作中宫颈癌筛查技术的选择和筛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筛查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350(2024)09—1361—05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creening methods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WANG Tao,JIA Jian-jun.Department of Gynec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Guangdong,CHINA【Abstract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is a group of cervical lesions closely related to cervical infil-tration cancer.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 that threaten women's health.It is divided into CIN1,CIN2,and CIN3levels.Most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LSIL),or CIN1,can subside naturally,but high-leve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HSIL),including some CIN2and CIN3,have the potential for carcinogenesis.There-fore,early detection of CIN through screening and timely treatment of high-grade lesion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preventing women from developing cervical cancer.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explore the current screening techniques and testing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tic rate of CI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technique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screening plans in clinical work.【Key words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ervical cancer;Screening method;Progress·综述·doi:10.3969/j.issn.1003-6350.2024.09.031第一作者:王涛(1999—),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
子宫颈癌筛查分析报告
![子宫颈癌筛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c19a8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7.png)
子宫颈癌筛查分析报告这是一份关于子宫颈癌筛查的分析报告。
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对于预防和及早发现病变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子宫颈癌筛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以提供客观的评估和建议。
1. 病史背景在分析子宫颈癌筛查前,首先了解被筛查者的基本病史信息是必要的。
这包括年龄、性别、是否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既往的子宫颈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筛查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
2. 筛查方法子宫颈癌筛查一般采用细胞学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简称TCT)和乳液基DNA检测(Liquid-based cytology,简称LBC)两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搜集子宫颈表面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和DNA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和病毒感染。
3. 筛查结果针对被筛查者的具体结果,根据TCT或LBC的结果分类,分别进行解读。
常见的分类包括阴性(正常)、上皮细胞非典型性病变(ASC-US、ASC-H)、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未确定病变(AGC)、腺上皮非典型性病变(AIS)等。
4. 解读及进一步建议根据筛查结果的分类,对于不同的结果,给出相应的解读和进一步的建议。
例如,对于阴性结果,提醒被筛查者定期进行筛查以排除潜在的风险;对于上皮细胞非典型性病变,建议进行复查或者进行HPV 病毒检测;对于低级别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能需要进行深入治疗和随访等。
5. HPV病毒检测结果除了细胞学检查外,HPV病毒检测也是常用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之一。
根据HPV病毒检测结果,对于感染HPV的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
例如,如果筛查结果为HPV阳性,建议进行经验治疗或者进一步进行深入检查,以排除潜在的风险。
6. 结论和建议在分析报告的最后,根据综合的筛查结果和进一步检查的需要,给出结论和建议。
例如,如果筛查结果均为阴性,建议继续进行定期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存在异常或者感染风险,建议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随访。
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研究进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32dc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c.png)
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研究进展(完整版)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2020年已经成为全球女性第4位高发恶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4位,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达60.4万和34.2万[1 ]。
近年,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成为女性健康和卫生经济的沉重负担。
早期识别和管理子宫颈癌前病变对于消除子宫颈癌具有重大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国内外指南已逐步确立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则作为HPV 阳性患者的分流方法[2 ]。
值得注意的是,HPV在年轻女性中的流行率高,且HPV检测存在特异度低的缺点,而细胞学检查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低,结果判读较为主观,这些均导致阴道镜转诊率和子宫颈有创评估的可能性增加。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开发更高效和无创的子宫颈癌筛查或分流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阴道镜及其他有创操作的转诊率。
在众多分子检测方法中,宿主或HPV 与子宫颈癌发病相关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检测已成为多项指南推荐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方案。
此外,研究发现子宫颈细胞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子宫颈病变负荷、预后、治疗效果有关。
本文就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甲基化事件与子宫颈癌发生进展的关系DNA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是甲基基团在DNA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共价结合至基因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岛的胞嘧啶5号碳位的过程。
甲基化检测主要分为重亚硫酸盐法及酶法两种检测方法,重亚硫酸盐法应用最为广泛,是目前常用的甲基化检测手段,而酶法检测相对简易,检测速度更快,但检测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验证。
大量研究发现,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尤其是宿主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导致的抑癌基因表达沉默、转录失活与子宫颈癌的发生相关。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b6cd8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5.png)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讨论了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三种方法的优势,探讨它们联合应用的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关研究进展表明这种联合筛查方法可以提高早期发现率和减少漏诊率。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联合筛查流程和提高筛查效率。
在全面总结后,本文的结论强调了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子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 阴道镜, 联合应用, 筛查, 研究进展, 实践意义, 未来研究, 总结.1. 引言1.1 疾病背景子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0万女性死于子宫颈癌,成为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子宫颈癌的发病与高危HPV感染密切相关,其潜伏期长,常常在发现时已经发展到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传统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主要是采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也就是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虽然这一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筛查出患有细胞变异的女性,但其准确率不高,存在漏诊和误诊的问题。
寻找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筛查方法成为了当前子宫颈癌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的结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成为了一种新的筛查方式。
通过测定细胞DNA的倍体数和形态学结合阴道镜检查,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患有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潜在患者,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和早期发现率。
本文旨在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和阴道镜联合应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效果,评估三种方法在提高筛查准确性和早期发现率方面的优势。
社区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的研究与护理
![社区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的研究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5b71186137ee06eef91837.png)
社区妇女开展宫颈癌筛查的研究与护理目的研究在社区开展妇女宫颈病变筛查,防治宫颈癌的可行性。
方法所有筛查对象均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结果本组220例筛查对象中,发现生殖道感染162例,人乳突瘤病毒(HPV)感染28例,癌前病变26例,原位癌4例。
结论宫颈癌筛查对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高,对妇女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因此,在社区开展妇女宫颈病变筛查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措施。
标签:社区妇女; 宫颈癌筛查; 护理宫颈癌是威胁女性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年轻化趋势现象(≤35岁)的出现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而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5年生存率也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1]。
由于子宫颈具有有利的解剖学基础,易于暴露,便于观察、触诊及取材,这一特点使宫颈癌的筛查具有了非凡的意义。
且宫颈癌的前驱病变可存在多年,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宫颈检查和刮片细胞学检查能早期发现宫颈癌[2],因此,对社区妇女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宫颈癌筛查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以来,我院对所属社区的220例门诊患者行宫颈癌筛查并跟踪随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现就其护理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20例患者,年龄22~53岁。
平均年龄:39.3岁,其中20~40岁者占68%。
婚姻状况:未婚者占21.5%,已婚者占78.5%(包括离婚、丧偶、再婚和分居)。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占 3.0%,高中占21.5%,初中占36.0%,小学占30.5%,文盲占9.0%。
1.2 筛查方法本组220例患者均采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将细胞采集器(宫颈刷)插入子宫颈管内,顺时针方向旋转5周,然后将采集器直接放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进行漂洗。
使用全自动细胞检测仪将样本分散并过滤,通过技术处理去掉涂片上的杂质,直接制成观察清晰的薄层细胞涂片,95%酒精固定,巴氏染色。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要点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3490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8.png)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要点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是为了提高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和诊断能力,早发现、早治疗并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而制定的一套标准。
下面是《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的要点:一、筛查人群和时间:1.中国女性年龄在25至65岁的所有未做过子宫颈癌筛查的人群均应进行筛查。
2.筛查首次开始年龄以及筛查频率的选择应根据人群的感染风险、维持种群减负和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
二、筛查方法:1.刮片液基细胞学检测:目前是子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可以通过对颈管和外阴的刮取物进行涂片检测,提高细胞学阳性发现率。
2.HPV-DNA检测:适用于特定人群,如30岁以上有一次以上HPV感染史的妇女、宫颈上皮内病变(CIN)手术治疗后的随访等。
3.由专业医生或技师进行的宫颈镜检查:适用于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DNA检测结果阳性者。
三、筛查结果和管理:1.阳性筛查结果的处理:根据液基细胞学或HPV-DNA检测结果分为低度异常、高度异常和直接治疗(如子宫颈癌临床对症),接受进一步治疗和管理。
2.阴性筛查结果的处理:定期进行重复筛查,或延迟筛查间隔。
四、随访和治疗:1.筛查阳性者需要进行宫颈镜检查和活检,根据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随访。
2.子宫颈上皮内病变(CIN)的治疗:包括冷冻、电切、激光等手术治疗方法。
3.子宫颈癌的治疗:根据分期和个体化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五、筛查覆盖率和质量保障:1.提高筛查覆盖率: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价筛查项目、建立便捷的筛查门诊等方式鼓励女性参加筛查。
2.提高筛查质量:注重筛查设备、技术和人员的培训,建立运行规范,开展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
综上所述,《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明确了筛查人群、筛查方法、筛查结果、随访和治疗以及筛查覆盖率等方面的要点,并提出了提高筛查质量和覆盖率的建议,旨在降低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妇女健康。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PPT课件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4b790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d.png)
本次解读重点回顾
宫颈癌筛查意义
明确宫颈癌筛查在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中的重 要作用。
筛查方法与技术
介绍细胞学检查、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等筛查 方法和技术。
筛查策略建议
针对不同年龄、地区及风险人群提出筛查策略建 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多元化筛查手段
利用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新技术,开发更多元化、精准的筛查 手段。
规范筛查流程
制定统一的筛查指南,规范筛查流程 ,提高筛查效率和质量。
通过筛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减轻社会负担。
指南推广与应用价值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宣传和推广筛查指南,提高公众对子宫颈癌的认知度和重视 程度。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推广筛查指南,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医疗 服务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 高筛查服务可及性和效
率。
强化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 系,确保筛查结果准确
性和可靠性。
THANKS
感谢观看
04诊断依据与标准解读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浸润癌诊断标准
依据组织形态、细胞异型性和浸 润深度等指标进行判断。
癌前病变诊断标准
包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 原位癌等,依据细胞异型性、核 分裂象和病变范围等进行诊断。
细胞学诊断标准及分类
巴氏涂片分类
采用五级分类法,包括正常细胞、炎 症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低度鳞状 上皮内病变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等 。
液基细胞学检查
通过制片技术改进,提高细胞检出率 和诊断准确性,包括薄层液基细胞学 检查和计算机辅助细胞学检查等。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应用
HPV DNA检测
子宫颈癌的筛查策略专家共识
![子宫颈癌的筛查策略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95b773b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6.png)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
Part 01
➤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后,进展为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与HPV基因 型别密切相关。 √HPV16/HPV18阳性人群的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风险高,在HSIL中, HPV16/HPV18感染率约52%;在子宫颈鳞癌中,HPV16/HPV18最常见,占 84.5%。 √HPV18可引起50%的AIS与浸润癌。 √尽管其他高危型别的进一步分型可能为筛查对象提供更详细的风险分层, 有助于监测HPV持续感染情况,但其临床意义仍在探讨中。
子宫颈癌筛查方案
Part Leabharlann 2(3)子宫切除术后女性的筛查 ①对于因子宫颈癌前病变切除子宫的女性 • 推荐意见:对于因子宫颈癌前病变行全子宫切除的女性,每年进行联合筛查,
若联合筛查3次均阴性,延长至每3年一次,持续25年(推荐级别:2A类)。 ②对于因良性子宫疾病(非子宫颈癌前病变)切除子宫的女性: √因阴道癌发病率低,若无可疑临床症状或体征,不推荐常规进行筛查。 √对于不明确子宫颈切除术前是否有癌前病变的患者:若有临床可疑症状或体征, 建议进行联合筛查(推荐级别:2B类)。
子宫颈癌筛查方案
Part 02
1.筛查方案 (1)筛查起始年龄 ➤筛查起始年龄为25岁。主要基于<25岁女性HPV感染率较高,但多为一过 性感染;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低,如果过早干预可能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 响。 (2)25-64岁女性 ➤采用每5年一次的HPV核酸单独检测,或联合筛查;或每3年一次细胞学检 查。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
Part 01
➤多个国内外共识/指南目前均推荐使用高危HPV核酸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 • 推荐意见:推荐高危型HPV核酸检测作为初筛的首选方法,并采用经国内外权威
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治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efd21ca80eb6294dc886c0d.png)
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治研究进展【摘要】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
宫颈癌的发生往往要经历从癌前病变到宫颈癌这样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其发病率和提高宫颈癌治愈率非常关键。
相关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
许多临床医生在利用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诊断宫颈疾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因而重视并选择筛查方法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防治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效果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
我国政府重视宫颈癌的普查普治,自50年代末期就积极开展了宫颈癌的防治工作,上世纪90年代的死亡率较70年代下降了69%。
但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官颈癌依然严重地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
宫颈癌的发生往往要经历从癌前病变到宫颈癌这样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如能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予以适当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其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非常关键。
如何遴选出有效的筛查方法阻断这一过程,无疑是预防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途径。
1巴氏涂片作为一种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已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对宫颈癌的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1941年,Papanicolaou首先发明了宫颈巴氏涂片来筛查宫颈异常细胞,后在全世界推广应用,从此大大降低了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
自引人巴氏涂片以来,筛查人群宫颈浸润癌的发病率降低了70%-90%。
由于巴氏涂片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在过去的多年我国大多数医疗单位均采用巴氏涂片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虽然巴氏涂片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因其敏感性较低,假阴性率高达20%-45%,其筛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随着细胞学技术的改进,1996年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通过,被批准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这一技术在细胞采集及玻片制备上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可以说是临床筛查宫颈异常细胞的又一次重大革命。
子宫颈癌筛查研究新进展研讨会纪要
![子宫颈癌筛查研究新进展研讨会纪要](https://img.taocdn.com/s3/m/88a5dd2e482fb4daa48d4b09.png)
联合检测 的灵 敏 度平 均增 加 3 6 ,并 且 特异 度 在 9 O ~ l O O 之间 ,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 ,研究显示 ,HP V检测 C I N 2 / 3的灵敏度可达 9 4 . 6 ,而细胞 学方法 的灵 敏度仅为
3 _ 1 ]
。
因此 ,加强宫颈细胞学阴性/ h r HP V 阳性女性 的管
理非常必要。
要点 ,其 主要 集中在何 时开始筛查 、筛查 间隔和筛 查方 法
方面 ,包括 :女性应从 2 1 岁开始进行宫颈癌筛 查 ;对2 1 ~ 2 9岁女性 ,应每 3年进 行 1次 细胞 学检 查 ;3 0 ~6 5岁 女
列研究更有说服力 ,其收集 了 2 4 2 9 5 例女性 ,随访 期 间至 少有 1 次宫颈细胞学 或病理学 结果 。其 随访 6年后 ,基 线 时 HP V 阴性 女性 累计 C I N3及 更 严 重 病 变 的 发 病 率
( O . 2 7 ,9 5 C I :0 . 1 2 ~O . 4 5 ) 略 低 于 细 胞 学 阴性 女 性 ( O . 9 7 ,9 5 C I :0 . 5 3 ~1 . 3 4 ) 。相 比之 下 ,在 3年
李静 然 魏 丽惠
2 0 1 3年 4月 1 6日由罗 氏诊 断组织 的子宫颈 癌筛 查研 究新进展研讨会在北 京举行 ,会 议特邀请 了美 国 阴道 镜与 宫颈病理学会 ( AS C C P)主席 T h o ma s C a r r Wr i g h t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 院肿 瘤医 院乔 友林教 授 、山东 大学齐鲁 医院 孔北华教授 、北京 大学第 三医 院郭红燕 、耿 力教 授 ,北京 大学深圳 医院吴瑞芳教授等 ,就美 国新子宫颈癌筛查 指南 、 中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现状 、宫颈癌筛查新模式进行 了研讨 。 来 自全 国各地 的 7 O多位妇产科医师参加 了此次会议 。 1 .美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 更新 :在 研讨会 上 ,Wr i g h t 教授 首先介绍 了 2 0 1 2年 美 国预 防服务 工 作组 ( US P S T F) 和美 国癌症协会 / 美 国阴道镜病 理协会 / 美 国临床病 理协会 ( AC S / AS C C P / AS C P )发布 的新版是采用 c o b a s HP V t e s t 进行 h r HP V检测 ,
子宫颈癌快速筛查技术在我国试验成功
![子宫颈癌快速筛查技术在我国试验成功](https://img.taocdn.com/s3/m/0f9c86db26fff705cc170acd.png)
为研究和发展预 防子宫颈癌 的快速生化筛查技术, 比尔及梅林达 ・ 盖茨基金会 于20 0 3年资助启动 了全球多中心 子 宫颈癌 防治与快速筛查技术合作研究(T R hn 0 — 0 7 , S A TC ia 0 3 20 ) 本研究是第一个 以临床结局为终 点的 H V快速筛查 2 P
2 g 胃 内 p >4的 时 间百 分 比 分 别 为5 . 和 Om , H 74 4 . , 雷 贝拉 唑抑 酸 效 果显 著 优 于 奥美 拉 唑 。 43 故 在缓解症状 上 , 贝拉唑 优于奥 美拉 唑 。 由于雷 雷
( P<0 0 ) .5 。两组 均 未 发 现严 重 不 良反应 。通 过
生素 , 而加强 在酸性 环境 中不 稳定抗 生 素如克 拉 从
霉素和阿莫西林 的杀菌 作用 ; 贝拉 唑还具 有直 接 雷
中华 消化 内镜 杂 - 2 0 2 ( ) 7 —5 5 , 0 7, 4 I :4 7
的抗 H p作用 , 更利于根除 H 一 p
本研 究显示 , 治疗 后两 组症 状 均有 明显 改善 , 治疗 Id7d , 、 后 治疗 组疗 效均 高于对 照组 , 极显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著差异 ( P<0 0 ) 提 示 雷 贝拉 唑 可 较 早 缓 解 症 .1 , 状 。治疗 组 H p根除率 均高 于对 照组 , 显著 差异 有
新 药杂 志 , 0 2, 1 6 :4 . 20 1 ( )4 3
( 收稿 日期 :0 8 一 ) 20 5l 0
英国《 叶刀 一肿瘤学》 TeLne O cl y 杂志 9月 2 柳 ( h a ct no g ) o 2目在线发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中国癌症基金
子宫颈癌的筛查与即查即治的疗效观察
![子宫颈癌的筛查与即查即治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092f768caaedd3383c4d31a.png)
子 宫颈 癌是仅次 于乳腺癌 的女 性第二位 高发肿 瘤 ,
2 结 果
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近年来,对子宫颈癌 的研究有 了很 I 大进 展 。在 临床 中,对 宫颈病变 进行 早期 的筛查 , 并 病 变 ,采取 即查 即治,可 以有 效控制 C N。结果如表
频 电刀切除 (E P 取材进一步明确诊断 。其 目的是将无 LE) 12筛查方法 阴道镜检查 利用 阴道镜数字成像 明显临床症状 的、有患子宫颈癌 高风 险的妇女在癌前病 . 系统 ,对图片与资料实行计算机一体化管理。 阴道镜观 变 期筛查 出来 。及 早 治疗 ,把病变 阻 断在癌 前期 期 。
近年对高危型 H V的检测意义 的研究较多,特别是 P
表 1 各组筛查与即查即治情况
6 月后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个 I 2 3级
1 个 月 后 ,C N / 2 I 2 3级
08% .3
14% .2
22% .3
2. % 91
2.1 % 1 13 % .2
3 5 .3 %
5 .41 %
宫颈上皮 内瘤病 (I ) 是宫颈癌前病变 。C N 1 CN I 级 年 % 0 个征象反映病灶的异常,并选择 所见病变最严重处进行 中大部分病变可在 2 内 自发逆转 ,只有 2 ~3%的患 者进展 为更严 重的病变 。C N 2 中大约 2 %的病变进 I 级 0 多 点 活检 。 察 主要 以病 灶 的边 界 、形态 、颜 色 、血 管和碘 反 应 4
。
阴性预测值 可高达 9 %以上 ,并对辨别非典型鳞状 细胞 交 界转化 区 。组织病理 学上 ,可 见到鳞状 上 皮、柱状 8 (S U ) 5 以上首次筛查者及宫颈病变治疗后随访 上皮 以及化生上皮,可能有少量或 中等量淋 巴细胞、组 A C S 、3 岁 均有 意义 。H V检查 目前最 新的检 查设备 是荧光 定量 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只有当炎症细胞浸润很密集,才 P PC R。 被 认为 是病理 学意义 的慢 性宫颈 炎 。有些 “ 糜烂 ”无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医学从细胞 时代进入分子时 炎症 ,可能是 正常 的。 由于 宫颈柱状 上皮抵抗力较差 , 代 。其中荧光定量 P R C 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可 以检测 常有纵沟和隐窝形成 ,病 原体不易清 除,导致部分患者 细胞 内部基 因的突变 ,大 大提 高 了筛 查的准 确性 和速 阴道炎反复发作甚至上行感染至盆腔 。对 于此类患者的 度 。已经有可 以用来检 测宫颈癌病 变的基 因生物芯 片。 宫颈糜烂可酌情予 以物理治疗 。对宫颈糜烂 ,应做到筛 利用基 因芯片 ,在极短的时间 内,只要取少量血液或组 准确的筛查 。在临床 治疗 中,对 无炎症 的宫颈 “ 烂 ” 糜 织就可 以测 出是否患有宫颈癌 ,而且一次检 查同时鉴 别 存在过 度 治疗 的 问题 ,应 引起注 意 。 的疾 病可达 到数 十种 。 3 3预 防疫苗的研究进展 . 3 宫颈病变即筛即治的疗效观察 .2 疫苗的开发,为彻底告别子宫颈癌的威胁 带来 了希 由于 C N到 宫颈癌的发展 ,要经过将近 8 i I ~ 0年时 望 。最 近几 年 ,对 青少 年女性 ,及 早使用 疫苗 ,预 防 间[ 。针对 不 同级别 的 C N 2 ] I ,应 采取不 同的治疗 方法 。 H V感染也成 为一种积极 的探索 。美 国默 克和 英国葛 兰 P 对 C N 级 可以观察 ,但 如果没有 随访 条件 的,仍 建 素史克两家公司已经研制成功预防子宫颈癌 的疫苗 ,在 I 1
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2022)
![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2022)](https://img.taocdn.com/s3/m/b25cf6e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b.png)
宫颈癌筛直工作方案(2022)一、工作目标(一)总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以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为重点,为适龄妇女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促进宫颈癌早诊早治,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
到2025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逐步提高宫颈癌筛查覆盖率,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50%以上。
2.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提高妇女宫颈癌防治意识。
适龄妇女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3.创新宫颈癌筛查模式,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宫颈癌筛查早诊率达到90%以上。
二、服务对象35-64周岁妇女,优先保障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
三、工作内容(一)宫颈癌筛查。
各地应当对辖区内适龄妇女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实际制定年度筛查计划。
积极动员目标人群到相关医疗机构接受宫颈癌筛查。
1.妇科检查。
包括询问病史、外阴及阴道检查、盆腔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
2.宫颈癌初筛。
可采用以下方法:(1)宫颈细胞学检查。
包括取材、制片及阅片,采用子宫颈/阴道细胞学TBS(TheBethesdaSystem)报告系统对宫颈细胞进行评价。
原则上每3年筛查一次。
(2)高危型HPV检测。
包括取材、保存、实验室检测及报告。
HPV检测所采用的技术平台及其产品至少要包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确认的14种高危型别,包括:HPVI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等亚型。
原则上每5年筛查一次。
4.阴道镜检查。
对宫颈细胞学检查初筛结果异常或可疑者、HPV高危分型检测结果为16/18型阳性者、其他高危型阳性且细胞学结果异常或可疑者以及肉眼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
5.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异常或可疑者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二)异常或可疑病例随访管理。
宫颈癌筛查异常或可疑病例主要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TBS报告结果为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下简称ASC-US)及以上者、高危型HPV检测结果阳性者、肉眼检查异常或可疑者,阴道镜检查异常或可疑者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宫颈高级别病变及以上者。
老年女性子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
![老年女性子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516b09f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f.png)
阴道镜检查质量评价
阴道镜检查质量评价
遵循国际指南
本专家共识结合国际多部指南、研究报告及我国实际国情,规范我国老年女性子宫颈癌筛查,指导临床实践。
证据级别不高
针对老年女性子宫颈癌防控的研究数据少、证据级别不高,尚有诸多争议,期待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
THANKS
子宫颈癌筛查指南
证据等级低国际上缺乏针对老年女性停止子宫颈癌筛查的最佳年龄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及可靠临床参考数据,只有数通过构建数据模型等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的证据,证据等级为低-中等。指南参考我国现行子宫颈癌筛查及诊疗策略主要参考欧美国家的相关指南,对于终止筛查的时机及适宜人群,一直在持续研究和探索。
03
老年妇女阴道镜检查建议
对于老年妇女阴道镜检查,需把握检查指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检查时机。
01
阴道镜检查报告要求
阴道镜检查报告应具备共识要求的基本要素,对组织学确诊HSIL的阳性预测不应低于65%。
02
病检标本符合率
>90%的病检标本符合病理检查需要,>95%的阴道镜检查具有明确的指征。
阴道镜检查质量评价
质控管理指标如细胞学及组织病理人员培训等可参考适龄女性子宫颈癌筛查指南。
专家共识建议老年女性细胞学取材做好质量控制,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细胞学质控管理
阴道镜检查规范
阴道镜检查时间
疑似恶性病变:当阴道流血疑似阴道和/或子宫颈恶性病变时,应及时行阴道镜检查并取活组织检查。
体征异常:妇科专科查体疑似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恶性肿瘤。
阴道镜检查指征:不明原因生殖道流血、流液,子宫颈阴道外阴癌前病变或者恶性肿瘤治疗史,疑似复发或随访需要等。
阴道镜检查的指征
阴道镜下活检
关于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防治工作方案
![关于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防治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b6b2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2.png)
关于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防治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键盘的敲击声伴随着思考的节奏,关于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防治方案在我脑海中逐渐成形。
我们要明确目标。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降低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呢?一、宣传教育先行1.制作一系列生动、易懂的科普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动画短片、宣传册等,通过各种渠道广泛传播,比如社区公告栏、社交媒体、线上线下活动等。
2.邀请知名专家进行公益讲座,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地,面对面地为女性提供健康知识普及。
3.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微博话题、小程序游戏,让女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这两种癌症的防治知识。
二、筛查流程优化1.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筛查点,方便女性就近进行筛查。
同时,对基层医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筛查准确率。
2.建立筛查数据库,对筛查结果进行统一管理,便于跟踪随访和及时干预。
3.引入先进技术,如辅助诊断,提高筛查效率和准确性。
三、防治措施跟进1.对于筛查结果异常的女性,要及时进行确诊,并提供专业的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帮助她们度过难关。
2.建立康复支持体系,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心理支持、生活关怀等服务,帮助她们重新融入社会。
3.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提高女性的整体健康水平。
四、政策支持与落实1.将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女性提供免费筛查。
2.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筛查工作,对筛查质量进行监管。
3.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筛查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社会力量参与1.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筛查工作,形成合力。
2.开展公益活动,如慈善晚宴、爱心捐赠等,为筛查工作筹集资金。
3.加强与媒体合作,提高公众对子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宣传教育到筛查流程,再到防治措施和政策支持,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两癌筛查中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两癌筛查中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2ccaf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8.png)
·84·两癌筛查中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李 丹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北京 101300摘 要:目的:探讨两癌筛查中宫颈癌筛查结果。
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35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均施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查等,针对已存在宫颈病变患者做好治疗、随访等工作。
结果:3500例报告中,宫颈细胞学检出异常者173例、阴道镜检查呈结果异常或可疑者63例、病理检查异常者41例;生殖道感染共420例、生殖系统良性病症共86例、确诊宫颈病变且采取对症治疗共19例。
结论:做好宫颈癌筛查,可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宫颈癌等病症,辅之针对性治疗措施的施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增强生活质量。
关键词:两癌筛查 宫颈癌 宫颈病变 治疗宫颈癌是现代女性群体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代表,具有发生率高的特点,做好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既可降低癌变概率,还可预防患者死亡风险,即女性宫颈癌筛查的意义不容小觑。
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35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抽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市3500例宫颈癌筛查患者,均为20-68岁已婚或存在性行为女性;取样前,阴道上药时间为48h,禁止性交。
1.2…方法(1)宫颈细胞学检查。
借助TCT法施行检验,具体为:取棉签对宫颈内分泌物予以擦拭,再选择TCT宫颈细胞毛刷,采集宫颈脱落细胞,但在采集期间可对采集部位施加压力,保证样品数量充足。
随后,将样品送至具有检测资格的病理检测中心,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机(TKY-B6E型号)完成制片、染色等工作,再取流式细胞仪(Cyto…FLEX型号)予以观察[1]。
(2)阴道镜检查。
取生理盐水、5%醋酸溶液和复方碘溶液,对宫颈施行影像化处理,再通过转化区观察和评估等操作,做好宫颈活检。
若患者宫颈细胞检查为阳性,但阴道镜检查不满意,可施行宫颈管内膜刮取术,再对标本施行病理检查。
子宫颈癌筛查质控评估方案
![子宫颈癌筛查质控评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69e75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6.png)
子宫颈癌筛查质控评估方案1. 概述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
为保证筛查质量,进行质控评估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确保子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早期诊断的效率和结果。
2. 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子宫颈癌筛查的质控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水平;- 质控指标的达标情况;- 质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改进筛查流程和提高筛查效果。
3. 方案步骤为评估子宫颈癌筛查的质控情况,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确定质控指标制定一系列质控指标,包括筛查方法的准确率、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误诊率等。
质控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步骤二:开展质控培训针对筛查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以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的质控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筛查方法、样本采集和处理、操作规范等,以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步骤三:收集质控数据建立质控数据收集系统,及时记录和汇总子宫颈癌筛查的相关数据。
包括筛查结果、质控指标达标情况、异常情况等。
数据收集应准确、完整,并保护患者隐私。
步骤四:数据分析和评估根据收集的质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评估内容涵盖筛查方法的准确性、专业人员培训的效果、质控指标的达标情况等。
评估结果可以反映筛查质控的情况,为改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
步骤五:改进筛查工作根据质控评估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子宫颈癌筛查工作的措施。
包括技术培训、操作规范的修订、质控指标的调整等,以提高筛查效果和质量。
4. 质控评估周期子宫颈癌筛查质控评估应定期进行,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促进筛查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5. 总结子宫颈癌筛查质控评估方案是保证筛查工作准确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质控指标、开展培训、收集数据、分析评估和改进工作,可以为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支持,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三种宫颈癌联合筛查方案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种宫颈癌联合筛查方案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0dd5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a.png)
三种宫颈癌联合筛查方案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宫颈癌的主要筛查方式是宫颈细胞学检测(Pap试验),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存在试验结果不准确、漏诊率高等问题。
因此,结合其它筛查技术进行联合筛查已成为预防宫颈癌的主要策略之一。
目前,常用的宫颈癌联合筛查方式包括Pap试验+HPV病毒DNA检测、Pap试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病毒16/18亚型检测、HPV分型+液基细胞学检测等多种组合。
然而,不同的联合筛查方式的优劣和适用人群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开展比较研究来评估其诊断效果和经济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Pap试验+HPV病毒DNA检测、Pap试验+HPV病毒16/18亚型检测、HPV分型+液基细胞学检测三种宫颈癌联合筛查方式的诊断效果和经济性,为制定宫颈癌联合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案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某城市妇女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2000例。
筛选标准:1. 年龄在25-65岁之间的女性;2. 从未进行过宫颈癌筛查或上次筛查距本次已有3年以上;3. 无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史;4. 未进行过宫颈切除、放疗等手术或治疗。
排除标准:1. 怀孕或哺乳期妇女;2. 宫颈病变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0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66例),分别进行Pap试验+HPV病毒DNA检测组、Pap试验+HPV病毒16/18亚型检测组、HPV分型+液基细胞学检测组。
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人均诊断时间、诊断准确率、筛查阳性数、筛查敏感度、筛查特异度、筛查阴性率、费用等参数。
四、预期结果根据研究结果,预期可以得到不同宫颈癌联合筛查方式的诊断效果和经济性,为制定宫颈癌有效策略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颈癌筛查方案的研究鲍志敏,申太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郑州市 450004摘要 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不同地区资源条件和人群风险度的合理的筛查方案,提高我国妇女宫颈癌的防治水平。
方法 利用2007年在我院开展的一项两种宫颈癌筛查方法比较研究的资料,采用联合的筛查试验,比较分析所得答案。
两种筛查方法包括宫颈脱落细胞学巴氏染色法联合HPV直接检测法、冰醋酸染色法肉眼观察(V I A)联合HPV直接检测法。
结果 方案一:宫颈脱落细胞学巴氏染色法联合H PV直接检测法。
灵敏度提高到88 46%(115/130),阴道镜转诊率明显低于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方法(12 17%比29 89%和18 31%,P< 0 05),但病例涵盖率三者基本相同。
方案二:冰醋酸染色法肉眼观察(V IA)联合HPV直接检测法。
肉眼观察灵敏度( L SIL)低于细胞学( A SC U S)(65 90%比88 46%,P<0 05)。
与HPV检测相结合,特异度提高到62 68%。
7 4%的对象两项检查均阳性,如治疗这部分对象,65 1%的高度病变及癌将得到正确治疗。
仅有3 1%的高危H PV感染的正常对象被提前治疗。
结论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可用方案一作为筛查手段;方案二采用肉眼观察与H PV联合检测,适宜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鉴于其较低的假阳性率,可考虑对查出的所有病人进行相应治疗。
关键词 宫颈癌;筛查方案;研究中图分类号:R737 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3422(2009)01 0040 02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二位。
每年大约有50万的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0%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单一的巴氏涂片既不能成功地保障经济发达地区妇女免受宫颈癌的危害,也不能推广运用于贫穷落后地区的广大妇女。
近年来,确认了人乳头瘤病毒(hum an papil o m a v ir us,H 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
同时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发展的薄层液基细胞学和检测高危型H P V DNA的技术,显著提高了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地区差异较大。
因此,探索适于我国不同地区资源条件和人群风险度的多种筛查方案,有助于提高我国妇女宫颈癌的防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7年5月-2007年8月,在我院对1988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普查,并比较了宫颈癌筛查的两种方法,包括宫颈脱落细胞学巴氏染色法联合H P V直接检测法、冰醋酸染色法肉眼观察(V I A)联合H PV直接检测法。
研究对象要求年龄在25~50岁之间、无子宫切除术和宫颈手术史、无盆腔放射治疗史的已婚妇女。
最后所有妇女均进行了阴道镜下宫颈口四象限活检及颈管细胞刮取。
按照地区资源条件和人群风险度选择方法的组合,所得方案的评价均以阴道镜活检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1.2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进行统计描述;分组资料采用频率进行描述,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宫颈脱落细胞学巴氏染色法和H PV DNA直接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 细胞学以ASCUS(未确定意义的不典型增生)以上为阳性,并直接检测宫颈管细胞中的H P V DNA(1 0pg/m l定为阳性)。
两项检查任一项阳性定为阳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 46%(115/ 130)、65 54%(1303/1988)、38 39%(263/685)和100%(1303/1303)。
推荐细胞学和HPV结果均阳性者或细胞学高度病变者作阴道镜下活检,转诊率为12 17%(226/1857),涵盖了87 5%(84/96)的病例;单独应用细胞学筛查的阳性( ASCUS)转诊率为29 89%(555/1857),涵盖了93 75% (90/96)的病例;单独应用H PV直接检测的阳性转诊率为18 31%(340/1857)涵盖了95 83% (92/96)的病例。
就转诊率而言,细胞学和H PV 结果均阳性者的转诊率明显低于后者(P< 0 05),但就病例的涵盖率,三者统计上无显著性差异(P>0 05)。
2.2 应用5%冰醋酸涂抹宫颈后肉眼观察联合H PV直接检测法 低度病变以上为阳性,灵敏度、!40! 医药论坛杂志 2009年1月 第30卷 第1期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 90% (56/85)、62 68%(1246/1988)、11 1%(61/552)和98 3%(1420/1445)。
该方法的灵敏度低于细胞学88 46%(P<0 05)。
如与H PV检测串联结合,其灵敏度为76 68%(148/193),特异度提高到95 2%(1812/1903),有7 4%(148/1988)的高危型H PV感染的正常对象被提前治疗。
3 讨论目前有关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1-2]表明,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 PV是妇女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 I N)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H PV感染与子宫颈癌有明显的相关性(OR=9~254),尤其是H P V16型和18型。
实验动物和组织标本还表明, H P V DNA检测的含量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而且H P 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时序关系。
这些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的证据都强有力地支持H PV感染与子宫颈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均表明H P 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病因。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3-4]表明,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联合H PV检测在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首先,可以避免单独应用巴氏涂片造成的15~30%左右的漏诊,同时还可准确处理细胞学结果为未确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腺细胞(ASCUS/AC U S)的对象,因此推荐临床应用H PV检测处理细胞学可疑涂片。
本研究中阴性预测值为100%,96例高度病变无一例被漏诊。
在341例ASCUS中的85 63%(292/341)的对象H P V检测阴性,其中仅0 34%(1/292)病理结果为高度病变,建议她们在1-2年内进行复查。
其次,根据感染的H PV类型预测受检者的发病风险度[5],决定其筛查间隔。
对于细胞学和H P V检测均阴性的对象,其阴性预测值达100%,患病的可能性很低,再次筛查的间隔至少可以延长到6~8年,这样使绝大多数妇女避免了频繁的筛查,这一结果与报道的基本一致[5]。
对于细胞学阴性而高危型H PV阳性者,发病风险度较高,应定期随访。
其次,宫颈细胞学检测联合H PV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阴道镜转诊率。
由此可以看出将HPV检测与细胞学相结合筛查宫颈癌,既提高了筛查的质量又节约大量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
在我国的大中等城市,妇女有条件选择更好的筛查方案来保证健康,尤其是35岁以上的妇女,可考虑每3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间隔应检测宫颈细胞学以及H PV DNA 这种联合方案。
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尤其对于那些根本无法开展细胞学筛查的地区,大多数宫颈癌患者到了晚期才被发现。
自1996年WHO一直倡议评价肉眼观察识别早期宫颈癌的作用,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试用并推行肉眼观察筛查宫颈癌。
肉眼检查是指使用化学溶剂涂抹子宫颈使其染色,不经任何放大装置,用普通光源照明,肉眼直接观察子宫颈上皮对染色的反应,来诊断子宫颈病变。
目前常用3%~5%的冰醋酸染色(V I A)。
V I A是一个相对简单,较少依赖操作设施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培训、费用低廉和快速可行,适于大量人群普查,尤其适于贫穷落后、卫生资源缺乏的地区。
其缺点是灵敏度及特异度均相对较低,大约在50%~70%之间,筛出的病例绝大部分是浸润性癌和早期癌,对于癌前病变检出率较低。
如果在质量上加以控制,其灵敏度能达到70%以上。
由于肉眼观察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均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与细胞学联合使用,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减少过度治疗的人数。
在本结果中肉眼观察的假阳性过多,为避免过多的过度治疗,结合H PV感染的情况,仅对不足10%的普查对象进行治疗,便可使2/3左右的高度病变及癌得到了正确及时的治疗,只有极少数高危型H PV感染的正常对象被提前治疗。
该方案适于我国经济条件差,妇女很少有机会筛查的地区。
本研究方案中涉及的各种筛查方法的数据均来自同一人群,而且各方案的评价均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此项研究的结论客观、可靠,它为改善我国妇女宫颈癌筛查状况提供了依据。
具体方案可按照各地卫生资源和个人所需进行调整,充分发挥早期筛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子宫颈癌对妇女生命和健康的威胁。
参考文献1 赵方辉,李楠,马俊飞,等.山西襄垣妇女H 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 375 3782 戎寿德,陈汶,吴令英,等.山西省襄垣县子宫颈癌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1):41 433 乔友林,章文华,李凌,等.山西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横断面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1):50 534 张飞凤,杨云.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与子宫颈癌筛查[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3):469 4705 李晴,刘植华,姚吉龙.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子宫颈癌筛查方式初探[J].中国妇女幼保健,2008,23(17):2416 24182008 10 19收稿!41!Journa l ofM ed i ca l Foru m V o.l30 N o.1 January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