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教案

第五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请大家参考刚才的思路对以下六种透镜分类,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在物理学中将中间厚,两边薄的称为凸透镜,中间薄,两边厚的成为凹透镜。

(二)透镜的制备:【探究】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以上透镜都至少有一个面为球面,所以我们可以结合着球体来说明透镜的制备。

当两个球体靠近时,会在中间出现重叠,这个部分恰好为一个凸透镜。

如果连接两个球面的圆心会得到一条直线,其叫做主光轴,主光轴又称主轴。

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是光心。

对于厚度远小于球面半径的薄透镜而言,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光心在透镜的中心。

光心这个点特殊在哪里呢?实验表明通过光心的光线不会改变其传播路径。

若两个球体延主光轴远离彼此,那此时中间会呈现出凹透镜。

同样凹透镜也有光心,并且过光心的光不改变传播方向。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将放大镜正对太阳,在其另外一侧放上一张纸或者树叶,通过移动放大镜的位置,让纸上呈现出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如果保持该姿势一段时间,会发现纸会被点燃。

这个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探究实验】下面从几条特殊光线来说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首先,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照射凸透镜,此时会发现光路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请试着描述一下。

(偏向主光轴、交于一点)这个点我们定义为是此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紧接着下一个概念,那就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在此衍生一个问题,如果去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大小?(用一束平行光去照射,通过移动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在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我们就找到了其焦点的位置,再去测量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也就可以得到其焦距了)将入射光线转移到凸透镜的另一侧会发现光线同样会会聚到一个点上。

这说明一个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特殊光线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平行过焦)【分析归纳】结合三棱镜对光的折射现象,解释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根据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可得第二条特殊光线,即入射光线过焦点,则出射光线会平行于主光轴(过焦平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透镜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1、养成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一、激趣引入【ppt展示】画外音——这是2006年8月发生在重庆的一场森林火灾,这场大火仅6个小时就燃过500多亩。

但是,你知道引起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竟然是一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生:(议论质疑)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能有这么大的破坏性吗?【导入课题】待学生议论后,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想知道一瓶矿泉水为什么会闯下这么大的祸吗?要解决这个困惑,学习今天的知识你就能理解了。

二、自主探究师:(讲授概念)由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元件统称为透镜,也就是都可以叫做透镜。

如玻璃、水晶、石英、树脂、塑料等材料都是制作透镜的材料。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的哪个地方或哪个方面观察到使用了透镜?(在学生表述的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恰当的肯定、鼓励和补充。

)【课件展示2】生活中的几种透镜1、透镜的种类【提出问题】图片上的透镜形状都一样吗?【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或用手触摸,找出有什么不同,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进行比较,概括出它们的特征:(描述)两块块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两块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通过让学生感受火灾的无情和不可思议的火灾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和解开谜底的愿望,投入本课的学习。

一、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主光轴、光心学生阅读课文第90页、91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内容,认识是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1、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通常用“虚线”画出。

2、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通常用字母“O”表示。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探究活动2】:【体验实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相同吗?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简易判断凹、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否相同的步骤:(1)在距离桌面20cm高处,用LED手电筒照桌面,观察光斑的大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透镜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课题
第一节透镜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⑵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⑶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会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⑵会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⑶能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能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的作图(4)会利网络及搜索相关的学习内容二、教学过程
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
1、分类。(课前每组每个同学分发凸、凹透镜各一个)
【提问】⑴透镜能得此名,你们认为哪些材料适合制作透镜?⑵你们认为透镜可分成哪几类?请一位同学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然后下个定义。(鼓励及表扬学生的回答)
【投影】⑴透镜的分类和定义(强调中间与边缘的厚度比较);⑵课堂练习1(见附件1),让学生辨认,各种不同形状的透镜图形,并说说分别属于哪类透镜?2、比较
观察、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探究、交流发言
思考、猜想观察、学习
练习带问题观Leabharlann 演示回答思考、练习
纠正
观看、思考、讨论并交流、发言
思考、讨论并交流讨、发言
归纳小结
观看、加固
课堂练习




第一节透镜
一、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示意图(作图)
3、老花镜——凸透镜、近视镜——凹透镜。
【引导分析】透镜能对光线作用的实质是:透镜相当于组合棱镜,光线从空气进入玻璃,又从玻璃进入空气,发生了两次折射现象。并且折射光线总是向厚的一侧偏折。四、课堂小结。通过给出的光路图,引导学生小结,尽可能让较多的同学各各抒己见,发扬民主的学习风气。

《第1节 透镜》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1节  透镜》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1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1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教学设计

《透镜》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认识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让学生体验色彩美和线条美.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四、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激光演示器、手电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图片、实物展示:放大镜、眼镜、投影机、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仔细观察上述光学原件,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师:你们对这些仪器的镜头—透镜想了解什么呢?下面就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教学1、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探究]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同学们认真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生]仔细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师]通过观察和讨论,概括出它们的特征.[生]交流观察结果……结论: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师]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生]交流回答.[课堂反馈]判断下列透镜类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介绍]: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和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想想做做]利用激光通过透镜,演示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透镜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探究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具:投影机、投影片、盛满水的酒瓶。

学具: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凸透镜、凹透镜、刻度尺、白纸板、盛满水的烧杯、废灯泡的玻璃罩(若干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什么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3.请同学们画出光通过三棱镜时的大致光路。

思考后回答。

一人上黑板作图,其余在作业本上做。

让学生明白本节知识与前一章知识的关系,以及光通过玻璃仪器时总向厚的一边偏折。

新课教学调动学生将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镜都写出来,并引导他们对这些镜进行分类。

讨论2分钟,举手发言,举出各种各样的镜,越多越好。

学生学习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

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进行新课一、透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自由提出与“透镜”有关的问题,并进行猜想。

小组讨论后将问题和猜想写在学案(或笔记本)上,同时查阅书中的相关段落。

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用好教材,淡化概念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测评与小结1.课堂自评。

2.课堂小测。

(用投影将题打出)。

3.请学生小结:a.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b.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方法是什么?c.在本节课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样的疑惑、紧张、兴奋或喜悦?你又是怎样处理这些情感的?完成“学案”上每一项的自评得分,并算出自评总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理八年级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本章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透镜的初步知识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本章共有5节:1.第1节“透镜”,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2.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并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立放大虚像的规律;4.第4节“眼睛和眼镜”,介绍了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5.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本单元中的重点考点是:;;;4.透镜的应用.中考中关于透镜的焦点、焦距、主光轴等一般不单独出题,经常渗透在其他问题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常以作图题的形式出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中考卷中频频出现,生活中的透镜常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透镜是上一单元“光的折射”知识的重要应用。

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时各发生一次折射。

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通过本单元和上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对经典物理学的古老分支———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形成初步认识,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经历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等探究过程并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课标要求2.3声与光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3物资的结构和物资世界的尺度1.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透镜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透镜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

2.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内容1.透镜的定义和分类。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透镜的定义、分类、成像规律等知识点,使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

2.实验探究法: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透镜实际成像情况,进一步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3.讨论交流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透镜的理解。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光的传播路径。

2.提问:你们平时使用的眼镜是由什么制成的?步骤二:讲解透镜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介绍: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偏折的光学器件。

2.分类介绍: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凹透镜:中央较薄,边缘较厚。

步骤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实际成像情况。

2.阐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离凸透镜远,成像位置较近。

–物体离凸透镜近,成像位置较远。

–物体在焦点处,成像位置无限远,成像为实际的点。

–物体在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成像位置为无限远虚像。

–物体距离凸透镜焦距处成像,成像为实际的点。

步骤四:凹透镜的成像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凹透镜实际成像情况。

2.阐述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凹透镜成像规律与凸透镜相反。

–凹透镜无论物体位置如何,成像位置都为虚图片。

步骤五:实验探究1.小组实验:让学生自行制作简易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并观察实际成像情况。

2.实验内容:根据指导书上的步骤,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确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

步骤六: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凸透镜和凹透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透镜在成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成像位置?–在实际生活中,透镜的应用有哪些?步骤七:知识巩固与拓展1.布置作业:每位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习题中与透镜相关的题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 透镜 教案

《透镜》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2、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教学用具:多媒体、光具座、凸透镜、凹透镜、光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老师仔细观察了一下咱班同学,发现戴眼镜的同学不多,说明你们的眼睛保护的不错,那你知道吗?你戴的眼镜的镜片就是一种透镜。

本节课我们就共同学习第五章第一节《透镜》,板书课题。

揭示目标(大屏幕展示)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2、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师:请同学们用30秒的时间认真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希望通过努力,大家都能达标,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一、(大屏幕展示)认真阅读教材P90-91上面的内容,3分钟后回答问题:要求记住1、什么是凸透镜?并举例2、什么是凹透镜?并举例3、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自学情况,以上问题学会的同学举手回答问题生: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

如:远视镜片,老花镜片,放大镜。

生: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如:近视镜片。

师:同学举例正确。

说明你们的生活经验丰富。

教师板书,强调边缘和两边的区别。

学生齐背。

用多媒体播放几组透镜的图片,让学生来区分。

并让学生亲自摸透镜进一步认识透镜。

师:怎样画凸透镜和凹透镜呢?用多媒体播放如何画凸透镜和凹透镜,要求学生在本上练习画。

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

生: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生: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很好,回答准确。

那我们接着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二、认真阅读教材P91-92上面的内容,结合演示实验,5分钟后回答问题: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吗?你有什么办法证明?2、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又叫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又叫透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各种透镜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掌握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并了解其应用范围。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透镜的基本知识和特性,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透镜实例,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3.引导学生动手进行透镜实验,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动手实践,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方法论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和易错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如观察放大镜、望远镜等。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教师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为主题,旨在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但对透镜的认识尚浅。针对这一学情,我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透镜的全面认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一、凸透镜和凹透镜【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0、91页,完成下列填空:1.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2.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3.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4.在透镜主光轴上,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该透镜的光心.【小组讨论】1.取一个放大镜,用手摸一摸它的中间和边缘部分,发现厚度不一样,中间厚,边缘薄.(填“厚”或“薄”)2.取近视眼镜的镜片,用手摸一摸它的中间和边缘部分,发现厚度不一样,中间薄,边缘厚.(填“厚”或“薄”)【教师】此处透镜的分类是依据透镜的形状特点进行的.应将透镜中间的厚度与透镜边缘的厚度进行对比,进而得出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结论.因此中间凸出来的透镜不一定就是凸透镜,如果中间凸出来,但是其厚度与边缘处的厚度相比,要薄些,仍然属于凹透镜.【跟踪训练】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A、B、D,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2)属于凹透镜的是C、E,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二、透镜对光的作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1、92页,完成下列填空: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射出.4.从凸透镜焦点发出(或过焦点)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5.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发散射出,其反向延长线将交于同侧虚焦点.6.延长线经过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小组讨论】1.如图所示,使用两支激光灯,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向凸透镜照射,发现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将交于一点.2.如图所示,使用两支激光灯,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向凹透镜照射,发现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将散开.【教师】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凸透镜一定使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相交.一束平行光变得会聚、发散光变得平行(或更靠拢一些)、会聚光变得更会聚都是会聚作用的体现.2.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不是指凹透镜一定使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散开.一束平行光变得发散、会聚光变得平行(或使相交的点变得更远)、发散光变得更发散都是发散作用的体现.3.当我们知道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这一光路后,可以利用“光路可逆”知识理解从焦点处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平行于透镜主光轴射出.【跟踪训练】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三、焦点和焦距【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2页,完成下列填空: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3.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出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小组讨论】1.选择一晴好天气,取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透镜与纸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在某一位置最小最亮.如果持续一段时间,纸上的该点将会燃烧起来.凸透镜到纸上最小最亮的点的距离就是焦距.2.将凹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节纸与透镜间的距离,会发现纸上的光斑大而暗,无论怎样调节纸与透镜间距离都不能出现最小最亮的一点.3.凹透镜对光没有会聚作用,它不能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它有焦点吗?你的回答是有虚焦点.【教师】1.凸透镜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1个焦点.2.凹透镜对光虽然只有发散作用,但它的发散也不是杂乱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会交于一点,这一点没有实际光,所以该点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左右两侧各有1个虚焦点.【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甲图两条光线入射到凸透镜上,乙图一条光线入射到凹透镜上,F为焦点.请完成甲、乙两图的光路作图.答案:如图所示.2.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A、C(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小;(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1.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原理及其成像特点.2.了解投影仪的结构、原理及其成像特点.3.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原理及其成像特点.4.了解凸透镜形成实像和虚像的原因.一、照相机【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4、95页,完成下列填空:1.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小组讨论】1.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课本第94页“制作模型照相机”实验,如图所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①通过模型照相机观察明亮窗外的景物,你会发现,半透明纸上的像是倒立(填“倒立”或“正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②在观察景物时,是半透明纸朝向景物,还是凸透镜朝向景物?凸透镜.③在观察景物时,为了得到最清晰的像,需要调节半透明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大小吗?需要.2.找一架照相机,把镜头盖取下,观察镜头部分,它可能是凸透镜;打开照相机后盖,调节快门,按下快门,并在照相机背面用一张白纸当作后盖,让镜头对着明亮的景物,你会在白纸上看到景物倒立的像.【教师】1.照相机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远些,像离凸透镜近些.2.照相机的最重要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3.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跟踪训练】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二、投影仪【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镜头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物体的像.2.物体经过投影仪形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3.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小组讨论】完成课本第95页演示实验,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放大;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倒立;是实像还是虚像?实像.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填“靠近”或“远离”)【教师】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3.投影仪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其中物体离凸透镜近些,像离凸透镜远些.【跟踪训练】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灯泡的作用是:充当光源;(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适当调整镜头与投影片的距离、屏幕与投影仪的距离.三、放大镜【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2.物体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小组讨论】请各小组同学用放大镜观察课本上的字,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上的字,你会发现,当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书上的字正立时,凸透镜越远,字的像越大(填“大”或“小”).【教师】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明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察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3.投影仪和放大镜成的像都是放大像,但是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跟踪训练】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填“实”或“虚”)像.四、实像和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6页,完成下列填空: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 (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填“同侧”或“异侧”).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填“同侧”或“异侧”).【小组讨论】区别实像虚像概念真实光线的交点真实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倒立或正立倒立正立是否能被光屏承接能不能【教师】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或虚像的定义,我们可以依据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或虚像.1.如实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像点.而数学知识告诉我们,两条直线即可确定一个交点.因此在寻找物点的像点时,我们只需要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如过光心的光线、过焦点的光线等),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交点,即像点.2.如虚像:据定义可知,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各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交点,该共同的交点即虚像点.因此我们同样可以找出物体发出的两条特殊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特殊的折射光线,找到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像点.【跟踪训练】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实像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则不是B.虚像是由平面镜所成的,所以虚像一定由光的反射而形成C.实像可有放大的,也可有缩小的;而虚像只有放大的D.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虚像则不能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7、98页,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1.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两倍焦距以外的范围,像距在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的范围.2.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 【小组讨论】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下列实验.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80 cm、60 cm、40 cm、30 cm、25 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缩小(填“放大”或“缩小”)、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大于2f,像距的共同点是在f与2f之间,说明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教师】1.实验中,使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中,应让蜡烛从离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凸透镜靠近,每次在光屏上成像时,就记录下像的性质、物距、像距,这样便于寻求普遍规律.2.可以利用如下作图法理解成像特点.3.利用上述方法可知,若把物体AB放在2F点上,物体将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像距也为2f;若把物体AB放在F点上时,物体将不成像.【跟踪训练】1.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光亮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 cm.(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2.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远离(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二、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自主预习】1.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在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的范围,像距在两倍焦距以外的范围.2.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 【小组讨论】请各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完成下列实验: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18 cm、15 cm、13 cm、11 cm,并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它们每次都出现清晰的像.在这几次实验中,像相对于原物体都是放大(填“放大”或“缩小”)、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在f与2f之间,像距的共同点是大于2f,说明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教师】1.该成像特点同样可以由右面的作图方法进行理解.也可以根据第一条规律由光路可逆的思路进行理解.2.对比第一条、第二条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都是放大的,由此可见,成实像时,2倍焦距点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3.对比第一条、第二条规律可知:当物距逐渐减小时,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增大.由此可见,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跟踪训练】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 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 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三、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7、98页,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1.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的范围.2.生活中常见透镜中哪一个运用了这一条凸透镜成像规律?放大镜. 【小组讨论】1.取一支蜡烛,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一个光屏,一个光具座.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分别让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8 cm、6 cm、3 cm,在透镜的另一侧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是,此时若把眼睛移到光屏的一侧,你会看到正立放大蜡烛的火焰.此时物体成的是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填“实”或“虚”)像.物距的共同点是小于f,说明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教师】1.可由下图理解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且还可得出:同一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焦点越近,虚像离凸透镜越远,像越大.2.对比一、二、三条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外成实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内成虚像.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3.对比一、二、三条规律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跟踪训练】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情形下,叶脉应该位于“凸透镜”的 ( A )A.焦距以内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D.二倍焦距以外第二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第一条规律,认识照相机的原理及调节.2.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第二条规律,认识投影仪的原理及调节.3.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第三条规律,认识放大镜的原理及调节.一、照相机的原理及调节【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7、98页,完成下列填空:1.凸透镜第一条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像成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照相机成的像的特征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组讨论】用老式照相机给小组同学们照相,当发现有一个同学没有进入镜头时,照相机是远离小组同学还是靠近小组同学,照相机的镜头是往后缩还是往前伸?这种成像调节的原理是什么?【教师】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第一条“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吻合的.因此,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认识照相机.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就会变大,像也会变大.因此,为使所有的同学进入镜头,应缩小照相机所成的实像,所以,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来减小像.所以,照相机应远离小组同学,镜头往后缩.【跟踪训练】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D )A.大于100 mmB.等于50 mmC.小于50 mmD.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二、投影仪的原理及调节【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7、98页,完成下列填空:1.凸透镜第二条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像成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投影仪成的像的特征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小组讨论】在投影仪上放上投影片使其成像在白色墙壁上,尝试使白色墙壁上的像变大,则投影片离镜头的距离是变大还是变小?整个投影仪是远离白色墙壁还是靠近白色墙壁?这种成像调节的原理是什么?【教师】1.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第二条“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吻合的.因此,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认识投影仪.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就会变大,像也会变大.因此,为使白色墙壁上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来增大像.所以,投影仪的镜头应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白色墙壁.【跟踪训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 )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第1小题图2.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放大(填“等大”“缩小”或“放大”)、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大于40 cm.第2小题图三、放大镜的原理及调节【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97、98页,完成下列填空:1.凸透镜第三条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放大镜成的像的特征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组讨论】用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在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前提条件下,放大镜是离书本近些所观察的虚像大还是放大镜离书本远些所观察的虚像大?这种成像调节的原理是什么?【教师】1.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第三条“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吻合的.因此,可以利用这条规律来认识放大镜.2.根据凸透镜成虚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减小时,像距也会减小,像会变小.因此,为使书本上字的虚像变大,应使放大镜远离书本.【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C )A.大于10 cm小于20 cmB.等于20 cmC.小于10 cmD.大于20 cm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C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第4节眼睛和眼镜1.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楚物体的.。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案第一节透镜1 教学目的1.1 知识与技艺:①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1.2进程与方法:①经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结构,培育先生经过观察时抓住事物实质特征,经过观察可以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才干。

②经过实验培育先生研讨、探求新效果的才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研讨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先生停止颜色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②经过教员、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育先生学习物理的兴味,能坚持对自然界的猎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谐和。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①经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2.2 教学难点①指点先生对实验停止细心观察、剖析,最后经过概括得出结论。

3 专家建议可以熟练区分不同的透镜,并且区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重点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是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是对光有发散作用,这里还要留意区分透镜和面镜,一字差,但是差远了。

结合实验、生活实践,能对两种透镜的种类有一个切合实践的看法和了解,在做题的时分可以起到协助。

4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5 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远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外表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6 教学进程6.1 引入新课【师】同窗们都见过缩小镜,应用缩小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窗的视力不好,配上适宜的眼镜就可以看清原本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景留为永久的记忆;上课时,教员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前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迷信家们应用庞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纳来自宇宙的信息,经过对这些信息的剖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缩小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明天,我们就来研讨透镜,同窗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效果?先生提效果: 什么叫透镜?远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一样吗?假定不一样,它们由什么透镜组成?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师】看来同窗们对透镜很有兴味,提出这么多的效果,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经过探求和实验来取得.6.2 新知引见探求什么叫凸透镜〔convex lens)?什么叫凹透镜〔concave lens)?【师】在我们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镜,它们的外表是球面的一局部.同窗们仔细观察,不要用手摸,看有什么不同,能分几类,找出它们的特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2、养成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3、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会聚、发散。

2、会作透镜特殊光线光路图。

【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引导式教学,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教师:凸、凹透镜、老花眼镜、近视眼镜,放大镜,大的透明塑料球。

学生:LED手电筒,凸、凹透镜各两个(焦距差距大些),白纸,三支激光笔(带套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引入【课件展示1】视频-—播放消防队员扑救森林大火.【激趣质疑】画外音—-这是2006年8月发生在重庆的一场森林火灾,这场大火仅6个小时就燃过500多亩。

但是,你知道引起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竟然是一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导入课题】待学生议论后,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想知道一瓶矿泉水为什么会闯下这么大的祸吗?要解决这个困惑,学习今天的知识你就能理解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透镜。

【板书课题】§5—1 透镜(设计意图:生:观看视频,感受火势的凶猛。

生:(议论质疑)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能有这么大的破坏性吗?通过让学生感受火灾的无情和不可思议的火灾原因,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和解开谜底的愿望,投入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1、透镜的种类师:(讲授概念)由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元件统称为透镜,也就是都可以叫做透镜。

八上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八上物理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清浩瀚宇宙中的星星;利用显微镜我们可看见微小的生物;利用摄像机我们可以留下最美的回忆……有些人因为近视或远视而看不清楚东西,可是戴上眼镜就可以看清楚了,为什么?二、预习1、光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此时折射角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3、透镜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叫凸透镜,是凹透镜。

4、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三、探究1、透镜的类型 凸透镜: 凹透镜: ①拿起手边的透镜:摸一摸,感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判断 是凸透镜, 是凹透镜②用透镜看书上的字,会发现什么?学生实验二:观察透镜对平行光线的偏折作用。

将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将会发什么现象? 将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凹透镜,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又将会发什么现象? 根据现象,请试着画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与凹透镜后光线的大致偏折情况。

总结: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上册名师新教案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人教版8年级物理上册名师新教案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分析两种透镜的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体会猜想、假设、收集有效证据在探究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分类、比较、建模等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擦镜纸、光具座、手电筒、烧杯、香烟头、打火机。

一、情景导入情景1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

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把冰块制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圆饼,正对着太阳,把易燃的艾草放在太阳光的会聚点上,便能将其点燃,如图所示。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冰能取火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情景2教师讲述故事——意外的火灾。

王爷爷在窗下的写字台前用放大镜看书,之后顺手将放大镜放在一摞书上便同家人出门办事,回来时发现:家中失火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放大镜被那摞书架起来,阳光透过玻璃窗经放大镜会聚后,书本正好处于焦点处,其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引发了火灾。

看来了解透镜的特点和作用,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二、合作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提出问题同学们请观察各种透镜,并借助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交流讨论透镜的分类,能分几类,分为哪几类?多媒体展示(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教学设计

第一节透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透镜,会用“摸”、“看”、“照”、“望”等方法对透镜进行分类。

(2)通过透镜(组)对光的作用的实验探究,理解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发散作用的本质。

(3)知道科学描述透镜的几个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4 )能运用光的折射分析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将透镜分类的活动,培养学生识别不同事物的异同点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通过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3)通过透镜对光的作用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提升学生用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素养。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乐于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态度。

(4)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等方面知识在实际光学器材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透镜的分类及相关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透镜是眼镜、照相机等光学仪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上一节光的折射定律的具体应用,也是下面章节对光在传播过程中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教学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1.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探究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规律。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放大镜、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利用透镜工作的光学仪器有一定了解,很多学生们都拥有带有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

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做过太阳光通过放大镜烧蚂蚁或点燃火柴的实验,组装过简易的伽利略望远镜。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会用光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对实像和虚像有一定的理解,知道光路的可逆性;有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探究平面镜成像、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光的折射等光学实验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授课教案课题第五章一透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形状的不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讨论合作式、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具学具教师:凸、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学生:凸透镜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出示西汉《淮南万毕术》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这里给我们承现了一个什么样象。

读西汉《淮南万毕术》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冰透镜可以说是古代劳动人发智慧的结晶。

今天我们学习与透镜有关的内容。

(出示课题)(出示多种透镜)老师现在手里拿的都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塑料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

出示(观察与交流)问:你们手中的是两个透镜,看看与我们前面学的面镜有什么区别?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出示课题有学生试图回答比一比的方法最多。

回答:是透明的,光可以从一面穿透过去,而面镜是不透光的。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明确本节课任务,让学生心中有数。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透镜的分类和比较(一)透镜的种类[活动1] 下面大家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两个透镜,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透镜。

再试试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板书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边实验边思考问题。

照相机、眼镜等小组交流,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说出两个透镜中间和边缘的薄厚上的不同,一块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一块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记定义。

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在薄厚上的不同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理论联系生活出示最常见的六种透镜。

(区分凸透镜、凹透镜)你能将他们分开吗?练习。

巩固和提高学生刚才活动的结果。

二、主光轴和光心(二)主光轴和光心[活动2 ]阅读教材,理解主光轴、光心。

什么是光心?光心在哪?强调光心在透镜上。

两个表面对称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正中心。

透镜的光心有什么重要的性质?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板画透镜请画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凹透镜(略)咱班戴眼镜的同学你们带的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那么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

那我们如何判断谁说得对呢?戴眼镜的同学摸自己的眼镜并说出是哪种透镜。

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它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阅读教材、圈画重点。

请一位学生回答:光心是透镜的中心,光心在透镜上说: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图,其他学生在导学案的相应位置上画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路。

凹透镜相同戴眼镜的同学回答。

找两位学生回答判断依据。

有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摸。

戴眼镜的学生用手摸后说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让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寻找信息的能力。

强调了光心在透镜上,防止与焦点混淆。

通过问答方式,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提高他们的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助于理解光心的性质。

把已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物理。

学生对近视眼镜并不陌生,但属于哪种透镜并不清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

让学生思考的同时,暗示学生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不是新知识,就是之前学习的呢?我们可以利用其对光的作用来区分。

折射。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生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板书:(三)透镜对光的作用我们先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沿什么方向传播,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在凸透镜上取上一小节,看看这一小节的外形是不是很像我们上节课用过的三棱镜。

下面我们一起回忆上节课的作图作图。

把三棱镜横向压缩后,底对底,顶对顶,就得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

我们怎么才知道我们的猜想对不对,用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淙器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器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凸透镜。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我们把凸透镜这种使光线靠近主光轴的作用就叫会聚。

板书:(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折射光线在导学案中画出来。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学生观察,并请一位学生回答: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学生猜想,学生说出:上边的光线向下偏折,下边的光线向上偏折,类似于三棱镜。

学生认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回忆课前预习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学生代表发言:折射光线向中间偏折。

在导学案相应位置上完成光路图。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中的猜想能力,猜想并不是瞎猜,要有根据的猜想让学生学习的前后知识形成联系,并不是一节一节的零散学习知识,而是让学习的知识形成网格,提一点而带一面。

让学生不盲从,要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会把注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

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

凹透镜(相同)在教师引导下理解会聚;记笔记。

意力集中到观察的焦点上。

2、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活动3 ]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在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在透镜外。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指导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2:将透镜转动180度,相当于激光从凸透镜另边射入。

(可用激光笔)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什么是焦距,用什么表示?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另侧通过焦点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从教材中找到并圈出焦点和焦距。

请一位学生回答: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用F来表示。

请一位学生板图:画出焦点,其他学生在导学案相应位置上完成。

学生猜想、交流、讨论学生集体回答,大部分学生说不会聚学生说出:把实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学生在导学案上标出焦距。

在老师引导下小结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看教材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强调焦点在透镜外,演示实验现象很清晰,学生很信服。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文字,更容易接受的是图形,此处设计是让学生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加深理解。

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启发学生分析现象说明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很信服,效果好。

(3)由光路可逆我们可以知道过焦点的光线通过透镜将会怎么射出?讨论: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让我们一起来验证。

演示实验3: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

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透过凸透镜是否会聚?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会聚的标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否靠近主光轴。

小结:凸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会聚作用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组交流后请一位学生回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因此凸透镜对不平行光线也起会聚作用。

让学生把教材上的文字转化成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焦距。

通过两次对比实验,加强对会聚的理解,突破难点,同时消除学生的错误认识。

3、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实验 4 :利用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再放凹透镜。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的实验画出来。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学生很容易猜想回答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认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学生在学案相应位置上画出折射光线,观察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

回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类比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4.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讨论:不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透过凹透镜是否发散?演示实验5: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是靠近主光轴还是远离主光轴。

小结:凹透镜对所有光线都起发散作用。

提问:如何解决活动4的问题,哪条是折射光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到并圈画焦点和焦距。

学生观察并说出:折射光线不相交,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学生说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

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小结。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观察比较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位置关系:请一位学生回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

交流后请一位学生回答: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的是折射光线。

通过演示实验和PPT让学生直观的看见,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在另一侧并交不相交。

引导学生在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基础上,解释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两次对比实验,学生很直观的看见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再次突出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