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1-3节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A.模型1.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3.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4.水的状态模型:由右侧模型可直接地得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的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B.符号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A.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的构成1)一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篮球表示氧原子,白球表示氢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棕球表示氮原子,黄球表示硫原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分子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的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等B.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

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27图示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A.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1)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3)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B.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的构成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2)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夸克1)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2)夸克还可以再分C.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西瓜(葡萄干面包)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核式(行星绕太阳)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发现带正电荷质量很大的原子核——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21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同步测试题(1~2节)答案

2021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同步测试题(1~2节)答案

2021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2节)测试题(答案)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基础巩固提优1.下列不属于水分子模型的是 ( C )。

2.小明在家里做了一个小实验。

他把一只装满氧气的矿泉水瓶盖紧盖子放入冰箱里一段时间后,瓶子 变瘪,如图所示。

下列对这个现象解释的模型正确的是 ( D )。

3.请你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A.有毒;B.节约用水;C.禁止鸣笛;D. 禁止吸烟;4.下列图示中,不属于模型的是(D)。

5.有一密封容器内储有一定量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如图所示的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B)。

A B C D6.“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

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B)。

A B C D7.下列叙述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D )。

A.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B.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者是计算机图像C.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地球仪是表示地球的符号8.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A)。

A.广州亚运会会徽B.眼球结构C.直方图D.动物细胞结构9.标志牌起着提示和说明的作用,下列对标志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C)。

A.甲图为距离标志牌,其含义是此地距离杭州还有30kmB.乙图为限重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总重不得超过1.96x105 NC.丙图为限速标志牌,其含义是通过此路段车速不得超过50m/sD.丁图为限高标志牌,其含义是禁止超过4.5m高度的车辆通行10.科学研究方法很多,请将下列研究方法和所研究的问题连线。

控制变量法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转换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效果等效(量)替代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型法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转换法-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等效(量)替代法-研究串联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效果模型法-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11.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表示水分子。

浙教版 科学 八年级上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 科学 八年级上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2、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八年级科学第2节丨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八年级科学第2节丨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知识点 2 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4.原子半径一般所在数量级是( C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规律方法综合练
5.“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能表示“保持 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是( D )
全品作业本
科学
八年级下册
新课标(ZJ)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拓展培优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
知识要点分类练
知识点 1 分子和原子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7.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实 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② 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得到碘液,用馒头去蘸取碘液,发现馒头也 会变成蓝色。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 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会_____(填“会”或“不会”)变 成蓝色。
(4)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食 盐(加碘盐)水,馒头不会变成蓝色,由此可知,这种食盐中_不__存__在___(填 “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第六讲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复习 答案(2021年初二科学浙江版)

第六讲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复习 答案(2021年初二科学浙江版)

第六讲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C )A.B.C.D.2.下列模型能表示氧气分子结构的是(B)A.B.C.D.3.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B)A.B.C.D.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下列物质不是由原子构成的是(C)A.金属铝B.铅笔内的石墨C.水D.黄金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B)A.氯酸钾B.空气C.二氧化碳D.水6.在同一原子中一定相同的是(C)A.中子数和电子数B.中子数和质子数C.质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中子数7.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D)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同的是(B)A.质子数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C.核电荷数D.核外电子数9.下列微粒中一定带电荷的是(C)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③④⑤⑥10.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B)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11.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B)A.电子数目不同B.中子数目不同C.质子数目不同D.化学性质不同12.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B)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13.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于近日完成比太阳核心温度高三倍的聚变反应,一座核聚变反应堆已经喷射出温度达到5千万开氏度(相当于4999万摄氏度或者9千万华氏度)的等离子体,并且持续了102秒的时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每课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每课教学反思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本节课我首先提出问题:分子和原子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然后由问题引出建立模型的思想,(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在教学中,我运用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符号,让学生积极举例、设计制作标志符号来丰富体验。

总体说来,本节的内容较为抽象,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模型方法的应用教材的设计还是很有趣味的。

我门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和已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要运用多种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各种模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本节课我首先提出问题:分子和原子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然后由问题引出建立模型的思想,(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在教学中,我运用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符号,让学生积极举例、设计制作标志符号来丰富体验。

总体说来,本节的内容较为抽象,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模型方法的应用教材的设计还是很有趣味的。

我门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和已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要运用多种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各种模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本节课我首先提出问题:分子和原子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然后由问题引出建立模型的思想,(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符号也是一种模型)在教学中,我运用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符号,让学生积极举例、设计制作标志符号来丰富体验。

总体说来,本节的内容较为抽象,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模型方法的应用教材的设计还是很有趣味的。

我门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和已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要运用多种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各种模型,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使用符号、建立模型的思想。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预设与生成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怎样利用好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对于整堂课的成败也十分关键。

1、在制作分子模型的过程中,我口述的要求是用桂圆代表氢原子,用冬枣代表氧原子,因为冬枣的个头比桂圆大,符合氧原子个头比氢分子大的科学事实,但是幻灯片上出现了疏漏,冬枣和桂圆的顺序调换了,开始活动以后,学生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是直接就将其更改过来了,并未将其利用起来,其实设想一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利用这个失误,一种方法是让学生观察给出的材料——八个桂圆、四个冬枣,如果用冬枣表示氢原子、用桂圆表示氧原子,那么能否得到两个水分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与原子的数量关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2章复习资料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2章复习资料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2章复习资料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2、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核:带正电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浙江省八年级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八年级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含答案解析

周周测三(2.5-2.7)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O2 B.Fe C.O2 D.H2.下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00B.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6C.氧和硫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氧和硫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3.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NH3③SO2④Cu(+2)O ⑤Mg2+⑥2OH- 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4. “3H2SO4 ”中有“1”(已省略不写)“2”“3”“4”四个数字,关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 “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C. “3”表示分子的个数D. “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5.某元素 M 的化合价只有一种, 它与氧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2O3 ,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A.MCl3 B.MSO4 C.M2 (SO4)3 D.M(OH)36.科学中,有非常多的数字应用, 下列有关“2”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H2SO4 中的“2”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元素B.2SO3 中的“2”表示两个三氧化硫C.Cu2+ 中的“2+”表示铜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D.N2 中的“2”表示氮气含有两个氮原子7.已知 A.B、C、D 四种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1、+3、﹣1、﹣2,则 A.B、C、D 四种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AC B.AD C.A2D D.B2D38.化学式为 AB2 的化合物,式量为 46.其中 A 的百分含量为 30.4%,则 B 的原子量为( ) A.14 B.16 C.28 D.329.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硫化丙烯”(C3H6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价值。

第0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解析版)

第0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解析版)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章复习课目录 (1) (3) (6) (9)【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专题梳理】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

考点二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5)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6)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若该物质由分子构成,它的化学式还能表示一个分子以及这个分子的构成;当化学式前有数字时,则只具有微观意义。

考点三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3.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重难点突破1:物质、元泰、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1)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

(2)理顺物质(指纯净物)、元素、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描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前提。

下列框图较好地概括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2.1-2.3) 培优带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2.1-2.3) 培优带答案

2.1-2.3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培优强化(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原子呈电中性B .原子是实心球体C .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2 .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氢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 .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 .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 .氯原子和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3 .根据三种不同的原子(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和B 是同一种元素 B . A 和 B 的核电荷数不同C . B 和 C 核外电子数相等D . B 和 C 互为同位素原子4 .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如 C 表示核内有 6 个质子和 7 个中子的碳原子。

则下列关于 Cl 和 Cl 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 .属于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C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D .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5 .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 .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 .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C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D .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7 .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 NaN 5 · 3H 2 O, 该化合物中含有 N5 等微粒,已知 N 为 7 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是一种单质B . 1 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C . 1 个共含有 35 个质子D . 1 个中共含有 35 个电子8 .活性炭能吸附多种气体,下表中列出了可被活性炭吸附的四种气体的有关参数:依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气体分子所含的原子越多,沸点越高B .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沸点越高C .气体的沸点越高,越易被活性炭吸附D .气体分子的质量越大,越易被活性炭吸附9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 .湿衣服在日照下比在阴暗处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液化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10 .安德烈 ·海姆和康斯坦了 ·诺沃肖洛夫,因“ 研究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开创性实验” 而获得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1-3节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1-3节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物体的复制品、事物变化的过程、图片、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也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

(2)分子聚集成物质 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 为例,1个A m B n 分子由 个A 原子和 个B 原子构成。

如1个H 2分子由 构成;1个O 2分子由 构成; 1个H 2O 分子由 和 构成。

物质的构成⎪⎪⎪⎪⎩⎪⎪⎪⎪⎨⎧⎩⎨⎧⎩⎨⎧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 。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 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不同,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 性质。

(2)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由于 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烯(C 60)是由C 60分子构成的。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4-5节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4-5节

元素及表示元素的符号一、元素的存在形式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即存在于或中。

单质:只由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氢气、铜等。

化合物:由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水、二氧化碳等。

氧化物:由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的化合物。

[说明]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在“纯净物”的前提下,以所含元素是一种或一种以上作为标准去辨识的。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如O2和O3等。

二、元素的种类和分布(1)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十几种是人造元素。

元素在地壳里的分布量:元素在生物细胞中的分布量:海水中的元素分布:O(85.5%)、H(10.7%),两者约占总量的96.5%;Cl(2.0%),Na、Mg等占1.5%。

(海水中溶解着近80种元素,不仅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在陆地上很稀少)(2)人造元素和放射性元素①人造元素:以自然元素为基础,利用的方法,通过用 粒子、氘核、质子或中子对原子核产生作用而人工制造出来的。

②放射性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是色的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可以用来检查和治疗一些疾病,如用“放疗”治癌症,用X射线检查肺部。

(3)元素的分类:按元素的性质来分,元素可分为元素、元素和元素,其中金属元素有80多种,占全部元素的4/5。

[说明]通过元素的中文名称可对元素进行简单的分类。

一般有“气”字头(表示单质在常温下是气体),“氵”字旁(表示单质在常温下为液体),“石”字旁(表示单质在常温下为固态)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而有“钅”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汞也为金属元素)。

单质化合物宏观组成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微观构成同种原子或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发生分解反应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联系均属于纯净物。

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化合物,化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可生成单质四、描述物质组成的方法与规律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之分,没有之别。

八年级科学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学 自然科学

八年级科学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学 自然科学
(wùzhì)
构成
离子
构成(gòuchéng)
构成 构成
分子
构成(gòuchéng) 原子
5.物 质的
构成
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硅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12/10/2021
第八页,共十五页。
金 属


食盐(shíyán)晶 体
金刚石
石 墨
二氧化碳
(èr yǎng huàtàn)
,原子再重新组
合成新的 。
3.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4.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
发生了12/1变0/20化21 。
第四页,共十五页。
化学变化(huàxuébiành英uà)国科学家道 尔顿提出(tíchū) 了原子的概念。
如果我们结合原子的概
教学 课件 (jiāo xué)
化学(huàxué) 八年级下册 浙教版
12/10/2021
第一页,共十五页。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fúhào)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2/10/2021
第二页,共十五页。
水的汽化和水通电分解 分别属于(shǔyú)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wùlǐbiànhuà) 化学变化(huàxuébiànhuà)
3.在由分子构成(gòuchéng)的物质中,分子是
粒。
的最小微
4. 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一个 变化,变化时
改变
的是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
变化,变化时
发生了改变。
5. 、 、 微粒可以构成物质。
12/10/2021

八年级科学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 自然科学

八年级科学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 自然科学

模型的作用
简化 理想化 方便(fāngbiàn)研究 ……
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复杂 (fùzá)的事物。
12/6/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桔子
模型(móxíng)能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
能揭示对象(duìxiàng)的形态、特征和本质。
12/6/2021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型画出此时的状态?
12/6/2021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3.联系水的电解,请用模型表示出水(chū shuǐ)分 子?(请动手画一画)
12/6/2021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qìtài)

再用水分子(fēnzǐ)模型表示汽化过程
12/6/2021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猜一猜
氢原子
请在一分钟内画出实物图!实物图!实物图!
12/6/2021
符号(fúhào)能简单明了表示事 物。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12/6/2021
用符号可避
免由于(yóuyú)
A
外形不同引
起的混乱。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Zeit
Temps Time
时间
(shíjiān)
都用t来表示
用符号(fúhào)可避免表达的文 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第十六页,共二十四页。
水汽化(qìhuà)过程是一个什么变化?其实质是什么? 水汽化(qìhuà)过程是物理变化过 程
是水分子之间距离变大的过程。
12/6/2021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画一画 1.能否(nénɡ fǒu)用模型表示水的汽化过程?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的分类:物体的复制品、事物变化的过程、图片、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化学模型的建立模型可以是实物的模型,也可以是事件的模型,模型能表达出研究对象的基本的特征。

(1)人们用水分子结构模型来了解水分子的构成:两个氢原子成104.5°角附在氧原子上。

(2)分子聚集成物质 分子的构成(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分子构成的描述:以分子A m B n 为例,1个A m B n 分子由 个A 原子和 个B 原子构成。

如1个H 2分子由 构成;1个O 2分子由 构成; 1个H 2O 分子由 和 构成。

物质的构成⎪⎪⎪⎪⎩⎪⎪⎪⎪⎨⎧⎩⎨⎧⎩⎨⎧离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粒子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的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构成的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 变成了 。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 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 的分子, 性质不同,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 性质。

(2)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由于 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如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足球烯 (C 60)是由C 60分子构成的。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 m 数量级。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

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kg 。

(3)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 ,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原子 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

(4)分子的特性:①分子在不断 ;②分子间有 。

如:热胀冷缩、物态变化。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③构成物质的一种离子的粒子②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小粒子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分子 ⎪⎩⎪⎨⎧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构成分子的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物质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其 性质就由该种粒子保持。

区分不同的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不同的分子构成不同的物质。

由原子构成分子时:(1)的原子种类, 的原子个数,能够成不同的分子。

如O 2分子与O 3分子、CO 分子与CO 2分子、SO 2分子与SO 3分子等。

(2) 的原子个数, 的原子种类,也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如H 2与O 2、N 2,H 2O 与CO 2、SO 2,CO 与N 2,SO 3与NH 3等。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H 2、O 2、N 2等),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CO 、H 2O 等)。

化学反应实质、模型的建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又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结论:(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 的,原子是 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

原子的构成⎪⎪⎩⎪⎪⎨⎧⨯⎪⎩⎪⎨⎧⨯⨯kg101176.9kg 106748.1kg106726.1131-27-27-质量为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为中子:不带电荷,质量个单位正电荷,质量为质子:带原子核)原子(X A Z (1)原子是“空心球体”,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绕核做 运动。

(2)原子核所带的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对原子而言, 数= 数= 数。

(3)一般地,原子核内质子数 或 中子数。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5)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构成的。

(6)原子符号(X AZ)中X ——原子种类,Z ——质子数,A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 数(即 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包括:(1)质子数相同、 数不同的同位素原子,如O 168、O 178、O 188。

(2)质子数相同、 不同的元素,如0、+1、+3、+5、+7、-1价的氯元素。

(3)质子数相同的单核粒子,如Cl -与Cl 原子都属于氯元素。

(4)元素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即原子的“孪生兄弟”。

同位素原子有“三相同三不同”,三相同是: 数相同、 数相同、 性质相同;三不同是: 数不同、 质量不同、 性质不同。

元素、同位素的比较元素同位素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称为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研究范围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同一种元素中,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特性 具有相同质子数,其带的电荷数可以不同,具有的化合价可以不同,所以具有的性质也不同 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质量数不同,但同价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实例如:Fe 、Fe 2+、Fe 3+为铁元素,5432103+++++-NN N N N N N 、、、、、、为氮元素,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同如:H H H 312111、、——氢元素三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1)概念:离子是带电荷的 或 。

原子团是“原子的集团”,由几个原子组成,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质子数 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质子数 电子数。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1)“四数一量”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①核电荷数”指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质子所带电荷数之和。

②并非所有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如H 11没有中子。

一般地:质子数≤中子数。

③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即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发生变化。

1.水蒸气变成水,水分子主要改变的是( )A 、水分子本身体积变大B 、水分子本身质量变大C 、水分子间隔变小D 、水分子变小 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原子在不断地运动C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3.原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它的质量主要决定于( )A、质子的质量B、核外电子的质量C、中子的质量D、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4.铁原子有26个质子,30个中子,其核外电子总数为( )A.26 B.30 C.56 D.4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6.关于原子和分子的主要不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小,分子大B.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分子可分C. 原子不能运动,分子不停地运动D. 原子之间没有间隔,分子之间有间隔7.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水元素组成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C、水是由水原子构成D、1个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8.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氧元素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分子9.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的科学家是( )A、汤姆森B、卢瑟福C、波尔D、牛顿10.质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A、原子B、夸克C、电子D、中子11.核电荷数取决于下列微粒个数中的( )A、质子数B、质子数+中子数C、中子数D、都不对12.在原子结构中,微粒数目相同的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D、都不相同13. 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B、C、D、14.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 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 ℃,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 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15.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道尔顿学说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6.下列有关氯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B、氯化钠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C、氯化钠是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D、氯化钠是由氯分子和钠分子构成17.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0B、128C、208D、28818.依据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理论,在原子中绕核高速旋转的是()A、核子B、电子C、质子D、中子19.化学中把众多原子划分为不同种元素的依据是()A、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B、核外电子数C、核内中子数D、核内质子数20.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证明了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21.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①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③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④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和,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这是个变化(物理或化学)。

3.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6.原子核内相同,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

7.由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2311 Na可知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用符号表示):、、。

8.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金属钠原子失去形成带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相互,最终构成电的氯化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