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两种沙蜥mtDNA的渐渗杂交
青海高原牦牛mtDNACytb基因和D-loop区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摘 要 为 探 宄 青 海 高 原 牦 牛 的 遗 传 多 样 性 和 起 源 进 化 关 系 ,本研究通过测定和分析青海高原牦牛155个 个 体 细 胞 色 素 b 基因(CwM和 D-l〇〇p 区全序列,分 析多态性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表 明 :青海高原牦牛 (::>从 基 因 全 序 列 长 度 为 1 140 bp,个体间序列长度无差异,4 种 核 苷 酸 T 、A 、G 、C 的 含 量 分 别 为 26.26%、 31.73%、丨3.09%、28.920%;发现丨3 个 SNP位点,全部为转换,符 合 C# 基因保守的特征;核苷酸多样性(Pi)为 0.002 88,单倍型数(H)为 9,单倍型多样性(Hd)为 0.645; D-loop区序列长度在892~895 b p 之 间 ,不同个体间 存在序列长度差异;4 种 核 苷 酸 T 、A 、G 、C 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8.69%、32.22%、13.75%、25.34%, A+T 含量为 60.91%,G+C 含 量 为 39.09%。在 155个个体中共统计出4 1 个 SNP位点,其中转换3 8 个,颠 换 3 个 ,缺 失 5 个, 插 入 3 个。其核苷酸多样性(Pi)为 0.012 44,分析得到的单倍型数(H)为 38,单倍型多样性(Hd)为 0.881。在基 于 基 因 的 系 统 进 化 树 中 ,青海高原牦牛首先与野牦牛和巴州牦牛聚在一起,紧接着与美洲野牛聚在一起; 在 D-l〇〇p 区的系统进化分析中,青海高原牦牛首先与西藏牦牛和野牦牛聚在一起,展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 性 ,同 时 进 一 步 支 持 了 牦 牛 和 野 牦 牛 划 为 牛 亚 科 牦 牛 属 的 观 点 。本研究结果为牦牛改良及育种工作 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 键 词 青 海 高 原 牦 牛 ;CyA;D-loop;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
三倍体虹鳟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分析
tmtDNA wa
ss
equenc
ed,
a
s
s
emb
l
edandanno
t
a
t
edbyI
l
p
l
umi
nas
equenc
i
ngt
e
chno
l
ogya
f
t
e
rqua
l
i
t
on
t
r
o
lo
fDNA,
f
o
l
l
owedbyb
i
o
i
n
f
o
rma
t
i
cana
l
i
s.
Ne
i
r
yc
ys
ghbou
Jo
i
n
i
ng (
NJ)wa
imi
l
a
r
s
i
z
ed
yandphy
p
yd
t
r
i
l
o
i
dr
a
i
nbowt
r
ou
twe
r
es
e
l
e
c
t
ed,
andt
he
i
ruppe
rdo
r
s
a
lsp
i
na
l mus
cu
l
a
rt
i
s
sue wa
sha
r
ve
s
t
edf
o
rge
p
无角陶赛特羊在青海高原地区的杂交改良效果
养羊业是青海省畜牧业 中的优势 产业 , 是广 大牧 民群众 赖 以生存 的支柱产业 。藏系绵羊则是青海省养羊业的主导品 种, 主要包括高原型藏羊 、 山谷型 藏羊和欧 拉型藏羊 。藏羊 、
北 低 , 高 海 拔 4 77 m, 低 海 拔 2 10 m, 对 高 差 最 6 最 6 相 26 7m。 0 年平 均气温 5 2℃ , . 年均 降水量 4 5 7 l 无 霜期 2 . l l m,
6 ~10d 年 均 日照 24 3 1— 3 . 。 1 5 , 1 . 26 4 9h 13 试验 羊 的 选择 和 管理 .
高于 陶寒 1 和小 尾寒羊 ( 0 0 ) 陶寒 1 显著高 于小 7 . P< . 1 , 7 极
收稿 E期 :00~ 6— 0 l 21 0 3
尾寒羊 ( 0 0 ) 6月龄陶藏 F 和陶寒 F 显著高于藏羊和 P< . 1 ; 。 小尾寒羊 ( 0 O ) 其余组 问无显著差异 ( 0 0 ) P< .1 , P> . 5 。
2 4 1g , 2 . 造成差别 的可能原 因 : 一是 本研究 在高 海拔地 区 开展 , 气候条 件相对恶 劣 ; 二是本 研究 在农 户 自办 养殖场 开 展, 养殖饲养 管理相对粗放 , 饲料 品质也较差 , 而蔡原等 的研 究是在集约化养殖场进行的。
最低 , 8 . , 为 57g 各组之间差异极显著 ( 0 0 ) P< . 1 。初 生时体 长指数和胸围指数陶寒 F 最 高 , . 分别为 19 2 0 . %和 1 14 3 . %, 陶藏 F 最小 , 1 分别为 9 . %和 9 . %; 53 8 4 4月龄 体长指数 和胸 围指数小尾寒羊最 高 , 分别为 14 0 2 . %和 18 7 , 3 . % 陶寒 F 次
2023-2024学年青海省部分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2023-2024学年青海省部分名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生物试卷1.蛋白质功能异常与其肽链错误折叠有关。
科学家将伴侣蛋白加入被人为错误折叠的苹果酸脱氢酶中,结果该酶的功能恢复正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伴侣蛋白的组成元素含有C、H、O、NB.伴侣蛋白可使高温处理后的酶的功能恢复C.肽链错误折叠可能发生在内质网中D.苹果酸脱氢酶遇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2.为探究水通道蛋白在水分子进出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分别取细胞膜上含水通道蛋白(A组)和除去水通道蛋白(B组)的同种动物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定时测量各组细胞体积,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组实验形成对照,自变量是细胞体积的大小B.当A组细胞体积不再变化时,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最高C.水通道蛋白通透性增强有利于细胞快速转运水分子D.缺失水通道蛋白时,水分子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3.将具有活性的肝脏细胞放入含32P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从肝脏细胞可分离得到具有放射性的ATP。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TP含两个特殊化学键,其中一个连接着腺苷B.蛋白质的磷酸化往往与ATP的水解有关C.放射性最可能来自ATP的远离腺苷的末端磷酸D.几乎所有的生物细胞内,均存在ATP与ADP的相互转化4.下列关于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种发酵途径第一阶段的反应相同且均释放少量能量B.两种发酵途径不同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种类不同C.两种发酵途径第二阶段都产生大量能量D.两种发酵途径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5.人体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个体的造血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B.幼红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C.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均含染色质D.成熟红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6.玉米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中会发生的变化是()A.在分裂间期,中心粒倍增B.在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在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在分裂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7.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B.表型相同个体的基因型一定相同C.兔的长毛和狗的短毛属于相对性状D.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都为纯合子8.某种农作物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现将抗病植株自交得F1。
若尔盖湿地青海沙蜥红原亚种线粒体ND4-tRNA leu基因的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若 尔 盖 湿 地 青 海 沙 蜥 红 原 亚 种 线 粒 体 N 4t N k D . Au R 基 因的 序 列 变 异 和 遗 传 多样 性
刘 莉 , 一 ,郭 宪光 ,王 跃 招 ,
( .中国科 学 院成都 生物 研 究所 ,四 川 成都 1 6 04 :2 10 1 .中国科 学院 研究 生院 ,北 京 104 ) 0 09
g o rp i u i : og a n( e ga hc nt Z i e ma XM) s Xi ,Ho g u n( Y) b t i Sc u nP o i ea d Ma u( n y a H , oh n i a r vn n q MQ) n n uP o ic h c i s r v e Ga n
w e e d fn d. l us d m olc a eho or v a e eun tsge e i a i to d di riy. 785 p r g e to e r e e W e e i e ulrm t dst e e lt s i’ n tc v a in a ve st A h r n b fa m n ft h
LI Li , GUO a — u n W ANG U L 2 Xin g a g , Yue z a —h o ’
( . hn d I s tt o B o g ,t hn s A a e S i c s h n d 6 0 4 ,C i ; 1 C e g u n tue f i o y h i l eC i e c d my f c n e ,C e g u 1 0 1 hn e o e a 2 Grd ae nv ri f h hn s A a e y f c ne ,B ln 10 4 ,C i ) . a u t U i syo te i e c d m o S i c s e g 0 0 9 e t C e e i t h a 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渐渗杂交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11年 科研热词 黄褐棉 黄瓜 近等基因系 起源 育种 纤维细度 纤维强度 渐渗系 杂草稻 形态学鉴定 南方根结线虫 分类 ssr标记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14年 科研热词 黑麦 野生植物 遗传资源 遗传多样性 纤维品质性状 白粉病抗性基因 海岛棉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小麦 基因流 可持续利用 保育 产量性状 主成分分析 6r附加系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渐渗杂交 青海沙蜥 遗传结构 进展 进化 贵德沙蜥 肋果沙棘 种群遗传学 生物多样性 次级相遇 棱果沙棘 杂交带 杂交 基因渗透 作物育种 中国沙棘 mtdna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遗传变异 渐渗系 基因组结构变化 东乡野生稻 ssr分析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科研热词 炸片品质 渐渗育种 渐渗杂交 杂交 回交 原始栽培种 野牦牛 逆转座子 表达活性 线粒体dna 物种鉴别 渐渗系 核dna片段 家牦牛 人类活动 云杉属 两栖动物 东乡野生稻 dna条形码
基于核基因和微卫星的叶城沙蜥遗传多样性分析
为 65 ~ 1 500 m,在阿尔金山南麓甚至可达 3 000 m 左右[3] 。
利用线粒体基因对于叶城沙蜥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未得到
很好的解析,有可能与其分化时间太短或不完全谱系分选有
关[4-5] 。 而基于微卫星位点变异速率快、多态性高等特点,有
望更全面地解析叶城沙蜥的种群遗传结构[6] 。
微卫星标记,又称简短串联重复( short tandem repea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genetic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collected populations was low,and there was a high degre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However,due to the lack of samples,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This study supplemented
31920190083) ; 西 北 民 族 大 学 研 究 生 科 研 创 新 项 目
( Yxm2021076) 。
作者简介 谢慧(1997—) ,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
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通信作者,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
师,从事分子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7-27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were 0.52 and 0.65,respectively,and the total Fst value was 0.175.It was found that there
青海沙蜥对高原低氧和低温适应性的转录组学研究
青海沙蜥对高原低氧和低温适应性的转录组学研究青海沙蜥对高原低氧和低温适应性的转录组学研究近年来,人类对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适应性的研究日趋深入。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其高海拔、低氧、低温等特殊环境条件为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爬行动物,具有很强的高原适应性。
本文将以青海沙蜥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学研究,揭示其对高原低氧和低温的适应机制。
青海沙蜥是一种典型的爬行动物,其普遍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生境中。
这种生境的主要特点是气温低、氧气稀薄,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青海沙蜥作为一种冷血动物,其体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
然而,青海沙蜥能够在极端的低温环境下存活,并且对高原低氧环境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这种适应性是怎样形成的呢?转录组学研究结果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研究发现在低温适应过程中,青海沙蜥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应对低温胁迫。
大量的转录组学研究表明,低温会诱导一系列与寒冷适应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这些基因涉及到代谢、能量调节、免疫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
与此相关的转录因子活动以及信号传导途径也被发现在低温适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青海沙蜥的转录组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低温条件下,青海沙蜥会调控一系列与代谢、能量调节相关的基因,以维持体内能量平衡和稳态。
此外,在低温适应过程中,青海沙蜥还能够抑制一些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减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其次,青海沙蜥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主要是通过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
在高原低氧条件下,青海沙蜥能够调节一系列与氧气传感和应激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
转录组学研究发现,青海沙蜥能够上调与氧气传感和调节相关的基因,如血红蛋白、氧气感受器、线粒体呼吸链等。
这些基因的调节使得青海沙蜥能够更好地应对高原低氧环境,维持氧气供应和能量代谢的平衡。
此外,研究还发现青海沙蜥在高原低氧适应过程中,通过增强血管生成和改善氧气运输来提高氧供应能力。
“转录组学研究”文件汇整
“转录组学研究”文件汇整目录一、青海沙蜥对高原低氧和低温适应性的转录组学研究二、基于RNASeq技术的毕赤酵母转录组学研究及其表达元件的挖掘三、基于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研究人参防治糖尿病肾脏损伤的作用机制四、韧皮部杆菌亚洲种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及其侵染甜橙后转录组学研究五、川贝母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和转录组学研究六、dRNAseq原理及其在原核生物转录组学研究中的应用青海沙蜥对高原低氧和低温适应性的转录组学研究青海沙蜥,作为一种适应于高原极端环境的蜥蜴,展现出了独特的生理和生态适应性。
其中,对高原低氧和低温环境的适应是其重要的生存策略。
转录组学作为一种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科学,为我们理解这种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本文旨在通过转录组学的方法,深入探究青海沙蜥对高原低氧和低温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采集青海沙蜥在不同海拔(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和不同温度(常温、低温)下的组织样本,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对这些样本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
通过对不同海拔和温度下的青海沙蜥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我们获得了数千个差异表达基因。
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等过程。
在低氧环境下,青海沙蜥上调了与血红素氧合酶、血管生成等相关的基因表达,而下调了与有氧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
这表明,青海沙蜥通过调节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管生成来适应低氧环境。
在低温环境下,青海沙蜥上调了与脂肪酸氧化、线粒体功能等相关的基因表达,而下调了与糖酵解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
这表明,青海沙蜥通过增强能量代谢和抗凋亡能力来适应低温环境。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学的方法,揭示了青海沙蜥对高原低氧和低温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策略,并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结果也为人类在高海拔和极地等低氧和低温环境下的生存和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基于RNASeq技术的毕赤酵母转录组学研究及其表达元件的挖掘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的我国养殖鲑亚科鱼类系统关系
基于mtDNA控制区序列的我国养殖鲑亚科鱼类系统关系王伟伟;刘青;魏琳琳【摘要】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主要养殖鲑亚科鱼类(5属10种)的线粒体控制区部分序列, 并研究这些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经序列比对后获得728 bp的片段, 其中有184个碱基出现变异. 用MEGA 3. 0软件计算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 089, 种间以太门哲罗鲑与布氏哲罗鲑间的遗传距离最小, 为0. 006, 推测位于黑龙江水系的太门哲罗鲑( Hucho taimen)与分布于四川岷江上游山区河流中的布氏哲罗鲑( H. bleekeri)可能为一种. 属间遗传距离以细鳞鱼属和哲罗鱼属最小, 为0. 042, 小于大麻哈鱼属内种间的遗传距离(0. 055), 推测以哲罗鱼和细鳞鱼为代表的两属间鱼亲缘关系很近. 聚类分析显示同属的鱼均能单独聚类, 是单系起源.%The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sequences of subfamily Salmoninae trout in China (10 species 5 genus) were amplified with PCR technique and sequenced to stud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fter alignment, the sequence variations and genetic distanc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MEGA 3.0 software. There were 728 sites, among which 184 sites were varia-ble. The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was 0. 089. 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Hucho taimen and H. bleekeri was the smal-lest, which was 0. 006, suggesting H. Taimen located in the Heilongjiang River and H. bleekeri located in Sichuan moun-tain rivers may be the same one. Intergeneric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Brachymystax and Hucho was the smallest 0. 042, which was less than the genetic distance ( 0. 055 ) among species of Oncrhynchus, 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a relatively 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H. Taimen and Brachymystax lenok. Fish of the same genus could be separately clustered, and they were monophyletic origin.【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5(045)005【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鲑亚科;控制区;系统关系【作者】王伟伟;刘青;魏琳琳【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鲑亚科鱼类为冷水性鱼类,喜流水,终生栖息于高透明度、澄清、无污染的水域中。
不同海拔雌性青海沙蜥繁殖投入的权衡
不同海拔雌性青海沙蜥繁殖投入的权衡青海沙蜥是青藏高原上垂直分布跨度最大的爬行类动物,卵胎生,因此被认为是研究不同海拔间繁殖投入权衡的理想实验材料。
本研究选用青海沙蜥海拔较高的玛多种群(4257米)和海拔较低的德令哈种群(2910米)作为研究对象,将母体的静止代谢率、运动表现及选择体温等生理特征与其繁殖参数结合分析,以此来探讨青海沙蜥雌性繁殖投入的权衡。
结果显示,与产后时期相比,妊娠末期的静止代谢率更高、运动速度和选择体温更低;相较于低海拔种群,高海拔种群产前产后的选择体温更高,但运动速度无显著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妊娠状态和栖息地海拔高度是影响青海沙蜥雌性静止代谢率和选择体温的重要因素,但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很小。
繁殖参数与生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繁殖是影响代谢率水平的直接因素;(2)繁殖过程中对运动能力的能量投入相对恒定,是机体维持状态稳定的基本需要;(3)高海拔种群怀孕雌性选择较高体温,可能与其相对繁殖投入较小有关,或者说,高海拔种群怀孕雌性选择较高体温是限制其相对繁殖投入的重要因素。
另外,本实验统计了母体的产仔时间、吻肛长、产后体重、窝仔重、窝仔数、幼体平均体重、相对窝仔重等繁殖参数以及新生后代的形态特征,包括体重、吻肛长、尾长、头长、头宽和前后肢长。
结果表明,实验青海沙蜥在7月20日至8月19日期间产仔,低海拔种群与高海拔种群相比开始产仔日期较早且持续时间更长。
种群间除了幼体平均体重在没有差异外,母体吻肛长、产后体重、窝重、窝仔数和相对窝仔重均有显著性差异。
两种群新生后代除了吻肛长和前肢长没有差异外,其他所有形态特征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且低海拔的德令哈种群各参数都大于高海拔的玛多种群。
两个种群的母体产后体重、窝仔数和窝仔重均与母体的吻肛长呈显著的正相关。
偏相关分析显示,两种群的窝仔数与幼体大小呈负相关;产后状态与窝仔数也呈负相关。
两个种群的窝仔重与相对生育力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两个种群中幼体大小与相对生育力均无关;德令哈种群的相对窝仔重与相对生育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在玛多种群中两者没有相关性。
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生物试题卷·浙江考生须知:(答案在最后)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小题,每小题2分,共3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发现了4.25亿年前的古鱼类初始全颌鱼化石。
该化石为还原“从鱼到人”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证据。
该证据属于支持生物进化论的()A.直接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D.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
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
全颌鱼化石为还原“从鱼到人”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证据,属于直接证据,A正确。
故选A。
2.每年秋季,全国多地都会有较多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
下列关于支原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支原体通过染色质控制ATP酶合成B.支原体的核糖体形成会与核仁无关C.支原体与病毒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支原体具有联系紧密的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祁连山裸鲤和青海湖裸鲤mtDNA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特征及遗传分化
祁连山裸鲤和青海湖裸鲤mtDNA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特征及遗传分化张久盘;刘哲;张波;殷新勇;王雷;王建福【摘要】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quence and the degre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ymnocypris chilianen-sis andG.przewalskii, the mtDNA cyt b (1 140 bp) and D-loop (747 bp) gene fragments were sequenced by PCR re-spectively.Nucleotide composition analysis indicated a strong bias against G in the two fragments, especially in the third codon positions of protein-coding gene cyt b.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rates of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between the two mitochondrial DNA fragments.In contrast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rate of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of cyt b gene was higher than D-loop fragment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mean genetic distances based on the cyt b and D-loop fragments between G.chilianensis and G.przewalskii were 0.08 and 0.03, respectively.The result based on cyt b gene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estimated divergence time between G.chilianensis and G.przewalskii was about 2.2 Ma BP in Early Pleistocene, which was in conformity with the uplif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对65尾祁连山裸鲤( Gymnocypris chilianensis)和40尾青海湖裸鲤( G.przewalskii) mtDNA cyt b基因( Cyto-chrome b, cyt b 1140 bp)和D-loop区(747 bp)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定,探讨了上述基因片断的序列特征和两种裸鲤的遗传分化关系。
青南高原人体棘球蚴 mtDNA 基因多态性分析
青南高原人体棘球蚴 mtDNA 基因多态性分析赵海龙;曹得萍;黄欣;白海燕;李伟;廖博【期刊名称】《青海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Objectiv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Echinococcus mtDNA genotype in southern plateau of Qinghai Province.MethOds The sample were collected fromYushu,Guoluo,Hainan and Huang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Qinghai Province.63 cases of human hydatid isolated strains were amplified by PCR using prim-ers specific for the mitochondrial DNA(mtDNA cox Ⅰ,nad Ⅰ,Atp6 )and the mitochondrial DNA specific fragment sequence was analysed and identificated. Results 1)63 human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isolates were common sheep strain(G1);2)Among nine genotypes there were three specific genetypes in southern Qinghai Plateau.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re have the gener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in south Qinghai area.At the same time,Echinococcus granulosus in southern Qinghai Plateau has its u-nique nucleotide variations.%目的:检测分析青南高原人体棘球蚴 mtDNA 基因型。
中国主要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mtDNA异质性研究
中国主要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mtDNA异质性研究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双峰驼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双峰驼在历史上对我国文化交流、经济发展、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畜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对我国双峰驼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起源驯化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
本文利用基因组微卫星标记、线粒体D-loop部分序列从核基因组、母系起源两个方面分析我国9个双峰驼群体和1个蒙古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和起源驯化,同时,本文首次在骆驼mtDNA D-loop区发现长度异质性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如下:1、用FAO推荐的18对微卫星引物对9个中国双峰驼群体和1个蒙古双峰驼群体,共452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0个双峰驼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4.18,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3.44个;平均观察杂合度为(Ho)0.55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996。
2、遗传分化分析表明10个双峰驼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有9.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90.4%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部的个体间。
聚类分析表明10个双峰驼群体被分成2个明显的分支,与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3、测定了10个双峰驼群体的205个线粒体D-loop区940bp长序列,共发现17个多态位点,与其他畜种相比,双峰驼D-loop区序列表现出相对的保守性,定义了21个单倍型。
系统进化和网络中介分析表明,家养双峰驼群体都来自一个支系,并且该支系存在3个优势单倍型,包含个体占全部个体的80%以上,加入GenBank下载的86条序列,得到了同样的单倍型、系统进化以及网络中介分析结果。
4、首次在双峰驼线粒体D-loop区发现线粒体DNA异质性现象,对PCR扩增的假阳性结果进行了排除,对同一个体的异质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异质性特点和种类,初步排除了是源于线粒体假基因的可能性,对6个双峰驼群体进行异质性检测,发现99.2%的个体存在异质性现象,以异质性片段作为一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对遗传关系较远的群体间结果与核基因组微卫星结果相同,异质性的存在增加了双峰驼线粒体D-loop区的多态性。
西藏湖泊长刺溞复合种的系统进化关系
西藏湖泊长刺溞复合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沙蜥的进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沙蜥的进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植被最稀疏、年均温度最低的高原,其特殊的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其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对于研究物种的进化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沙蜥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爬行类动物,是研究其进化适应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计划通过收集采集自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沙蜥DNA样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并利用系统发育学方法构建沙蜥的进化树,以期探究沙蜥在青藏高原不同生态系统条件下的进化方向和适应性。
三、研究方法
1. DNA提取和测序:收集采集自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沙蜥组织样本,使用提取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后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测序。
2. 数据分析和处理: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并处理样本数据,组装测序结果并确定沙蜥的基因组序列。
3. 系统发育学分析:通过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法等系统发育学方法基于沙蜥的基因组序列构建沙蜥进化树,并分析沙蜥在青藏高原进化的适应性。
四、研究结果及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计获得沙蜥的基因组序列,进而利用系统发育学方法构建沙蜥的进化树。
通过对沙蜥进化树的分析,探究沙蜥在青藏高原不同生态系统条件下的进化方向和适应性。
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可以为青藏高
原动物的进化和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tat Hyr iainw so sre ew e ovvp r u a —e d dl ad ,P.ln ai a dP. u ai ntesmp tc sr c b dzt a bevdb te nt iiai so dh a e i rs i o w o t z v g l n p t t a i j a,i h y ar i
青海高原两种沙蜥mtdna的渐渗杂交
维普资讯
动物 学报
5 ( ) 11 2 .20 4 1 :1 —11 0 8
A t o lgia Sn c ca Z oo c iia
青海 高原 两种 沙 蜥 mt N 的渐 渗 杂 交 * D A
金 园庭 刘适 发
ya g e r a o, s g e tn h t t e t p c e x re c d s c n o t c .Ge tc i to r s i n mi h c u r d a t r t e t o k n s o s u g si g t a h wo s e i s e p i n e e o d c n a t e ne i n r g e s o g to c r e f h e w i d f
rgo Sah y l g ,G nh o ny Q nh iPaeu) eirc nrges n o D cue ew e h s w ein( hz uu Viae og e C u t, ig a lta .R cpoa it rsi fmt NA oc rd b ten tee to l l o o l ad seis n f1 v n aiidvd asi o sre eah b dw ihh smtNA g ntp fP. uai i r pce .O eo 9 P.l g l n iiu l s be dt b y r hc a D e oy eo p. t z a i v o i j t a.Moev r ro e , o eo P. u ai a DN e o p fP.ln ai. h y r i t nbt en P. ln ai a d P.u ai set tda n f p t t h smt A g nt eo v g l T ehb dz i ew e va g l n p t t wa s ma t 6 j a y a i i ao i j a i e
与 青 海 沙 蜥 相 似 。6 贵德 沙蜥 个体 中有 1 具 有 青 海 沙蜥 线 粒 体 基 因 型 ,形 态 与 贵德 沙 蜥 相 似 。 两 种 沙 蜥 在 该 个 个 地 区 的基 因流 动 可 能 发生 在共 和古 湖 的 退 缩 消 失 后 次 级 相 遇 形 成 的 。分 子 钟 推 测 杂 交 发 生 的 时 间 大 约 在 1 9至 1 6 万 年前 ,与 古 湖 的消 失 时 间 (5 年 前 ) 相 符 [ 物学 报 5 ( ) l1 2 ,20 ] 1万 动 4 1 : 1 —11 08 。
兰 州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兰 州 700 300
摘
要
青 海 沙 蜥 和 贵 德 沙 蜥 在 共 和 沙 珠 玉 地 区 重 叠 分 布 ,形 态 和 遗 传 显 著 不 同 。线 粒 体 基 因 序 列 分 析 说 明 在
重 叠 区 两 种 蜥 蜴 m D A基 因相 互 渗 透 。重 叠 区 l 青 海 沙 蜥 个 体 中有 1 具 有 贵 德 沙 蜥 线 粒 体 基 因 型 , 但 形 态 tN 9个 个
Qig a Biblioteka lta n h i ae u PJN Y a — ig I i a I u n T n ,L U Na— F
S h o fLf in e c o lo i S e c s,L n h u Unv riy,La z o 7 0 0 ec a z o iest n hu 3 0 0, Chn ia
l a s i pr di ot ot t g nc r so d gwt t i p e r g fh a oG n h a e [ c ol i i c 4 i r s e e t h cna i o ep n i i ed ap a n eP e o geL k A t Z o g aSn a 5 z d a s n e d cr o e r n hh s i ot l a oc i ( ) 11 2 ,20 ] 1 : 1 —11 0 8 . Ke o d P rnc h l l g l ,P rnc h l u ah ,H b d a o , eo dc n c, t N y w rs h oe au v n a i h o p au p t t y p s a i y e s j t y r i t n S cn o t t m D A i zi a
a ou 1 b t 0. 9— 0. 6 mi in y a sa o, whc on ie wi h i fd spp ae c fte P lo 1 lo e r g l ih c icd t te t h me o ia e rn e o h ae Go g e L k a 1 lin n h a e t0. 5 mil o
关 键 词 青 海 沙 蜥 贵德 沙蜥 杂 交 次级 相 遇 m D A tN
I t o r s in f m t n r g e so o DNA b t e t Ph y o e a u l a d i e we n wo r n c ph l s i r s n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