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7届高考·人教新课标物理一轮文档: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讲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讲义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动能Ⅱ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12m v2。

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选填“矢量”或“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4.单位:焦耳,1 J=1 N·m=1 kg·m2/s2。

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12m v22-12m v21。

【知识点2】动能定理Ⅱ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1)W=ΔE k。

(2)W=E k2-E k1。

(3)W=12m v22-12m v2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广泛(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板块二考点细研·悟法培优考点1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拓展延伸]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3.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 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4.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从h高处的a点沿倾斜轨道ab滑入水平轨道bc(两轨道平滑连接),滑块与倾斜轨道及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滑块在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ab长度与bc长度相等。

空气阻力不计,则滑块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A .滑块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B.滑块在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mgh2C.滑块经b 点时的速度大于gh +v 2D.滑块经b 点时的速度等于2gh +v 2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吗?做正功还是负功?提示:做功。

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机械能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2017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5章 机械能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B.24J
C.34J
D.54J
答案:C
解析:用竖直向上大小为 30N 的力 F,将 2kg 的物体由沙 坑表面静止抬升 1m 时,由动能定理,Fh-mgh=12mv2,撤去 力 F 后由动能定理,mg(d+h)-W=0-12mv2,联立解得 W= mg(d + h) + Fh - mgh = Fh + mgd = 30×1J + 2×10×0.2J = 34J。选项 C 正确。
动能定理
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 个过程中__动__能__的__变__化___。
2.表达式:W=_12_m__v_22_-__12_m_v_21__或W=Ek2-Ek1。 3.物理意义:__合__外__力____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_曲__线___运__动__。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__变__力__做__功__。
A.tanθ 和H2 C.tanθ 和H4
B.(2vg2H-1)tanθ 和H2 D.(2vg2H-1)tanθ 和H4
思路引导:(1)物块沿斜坡向上滑动时所受的各个力做功的 情况如何?
(2)动能的改变量与各个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的关系是什 么?
(3)位移与物块运动的高度和斜坡倾角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重力、摩擦力都做负功、支持力不做功。 (2)相等 (3)x=sihnθ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类基本问题,用牛顿第 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即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 μmgcosθ=ma,而 0-v2=-2asiHnθ,解得 μ=[2vgH2 -1]tanθ,
动能定理的应用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2.注意事项 (1)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 速度及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便。 (2)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在某个方向上应用动能 定理没有任何依据。 (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 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5.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A. 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中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
的物体都有动能
B.
公式Ek=
1 2
mv2中,速度v是小球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且
动能总是正值
C. 小球的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
能不一定变化
D. 小球的动能不变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解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故凡是运动的
答案:D
3.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多选)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再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 B,A、B发生相对滑动,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
A. 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增加量 B. 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C. 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加量 D. 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加量与B克服摩擦力 所做的功之和
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R)+Wf=12mv2B-0④ 由③④式得 Wf=-(mgH-2mgR)⑤
(2)设OP与OB间夹角为θ,游客在P点时的速度为vP,受到的 支持力为N,从B到P由动能定理有
mg(R-Rcosθ)=12mv2P-0⑥ 过P点时,根据向心力公式,有 mgcosθ-N=mvRP2⑦ N=0⑧ cosθ=Rh⑨
A. 这段时间内小车先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 B. 这段时间内阻力所做的功为Pt C. 这段时间内合力做的功为12mv2m D. 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Fs-12mv2m
解析:从题意得到,太阳能驱动小车运动可视为“汽车以
恒定功率启动”,这段时间内小车加速运动,选项A错误;电
动机做功用Pt计算,阻力做功为W=Fs,选项B错误;根据动能
v02+23mfl 时,v′=

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第五章课时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第五章课时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课时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212kEmv。

3.单位:焦耳,1 J=1 N ·m=1 kg ·m 2/s 2。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12m 22v12m 21v 或W=E k2E k1。

3.物理意义:合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适用于单过程分析,也适用于多过程分析。

考点一 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状态量,E k =12mv 2,只与运动物体的质量及速率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物体运动仅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时,动能不变。

而做功是过程量。

ΔE k 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

[典例1] 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动能总是正值,但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动能大小是不同的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解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mv2,而v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选项B正确;由于选项A正确;由于E k=12速度为矢量,当只有方向变化时其动能并不改变,选项C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能不变,但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D变式1:一个质量为0.3 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ΔE k为( B )A.Δv=0B.Δv=12 m/sC.ΔE k=1.8 JD.ΔE k=10.8 J解析: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Δv=(66)m/s=12 m/s,负号表示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由于速度大小没变,动能不变,故动能变化量为0,故只有选项B正确。

金版学案2017高三物理一轮课件:5.2动能和动能定理

金版学案2017高三物理一轮课件:5.2动能和动能定理

解析:人从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 为 45°处的过程中,当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45°时,沿绳方向的速 度 v=v0cos 45°= 2v0 2v0 ,故此时质量为 m 的物体速度等于 ,对 2 2
2 mv0 物体由动能定理可知,在此过程中人所做的功为 ,选项 C 正确. 4
答案:C
【例2】
(2015· 汉中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
用长为L的轻质细线悬于O点,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的 P 点处有一个光滑的细钉,已知 OP =,在 A 点给小球 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发现小球恰能到达跟P点在同
一竖直线上的最高点B.则:
(1)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率? (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初速度v0为多少? (3)若初速度 v0=3 ,则小球在从 A到 B的过程中克服空气 阻力做了多少功?
解析:(1)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 B, v2 B 有 mg=m ,得 vB= L 2 (2)从 A→B 由动能定理得
L 1 2 1 2 -mgL+ 2 = mvB- mv0, 2 2
gL . 2
可求出 v0=
7gL . 2
(3)由动能定理得
L 1 1 2 2 -mgL+ 2 -Wf= mvB - mv0 , 2 2
(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 乘积.
[典例]
如图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
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 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x=5 m,轨道CD足够长且 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
[思路导引]
解析:(1)小滑块从 2)-μmgx= mvD-0. 2 将 h1、h2、x、μ、g 代入解得 vD=3 m/s. 1 (2)小滑块从 A→B→C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1-μmgx= 2 mv2 C. 将 h1、x、μ、g 代入解得 vC=6 m/s. 小滑块沿 CD 段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a=gsin θ=6 m/s2, vC 小滑块沿 CD 段上滑到最高点的时间 t1= =1 s, a

【金榜2017一轮高中物理全国卷1】实验5探究动能定理

【金榜2017一轮高中物理全国卷1】实验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考纲解读和实验器材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 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外力做功与物体 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 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 电源及导线(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不用学生 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毫米刻度尺。
【实验过程】 1.仪器安装: (1)按实验原理图将仪器安装好。
(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
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上不挂橡
皮筋时,轻推小车,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匀
速运动为止。
2.测量与记录: (1)先用1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 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将这 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解题指导】 (1)命题立意:本题利用橡皮筋和打点计时器探究功与
速度变化的关系,考查了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2)解题关键:
①根据图示轨道的安装、小车的位置和电源的连接进
行分析判断。
②每次实验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应该相同。
③使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解析】(1)打点计时器是利用交变电流的电流方向随 时间快速变化工作的,故需接交流电源;平衡摩擦力时, 轨道不能垫得过高;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开始释 放可以增加打点个数。
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同 选择规格相同的橡皮条 摩擦力做功 小车速度的测量误差 平衡摩擦力适当 多次测量x,求平均值
【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 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使小车连着纸带 并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
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讲义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讲义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 动能 Ⅱ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 =12mv 2。

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选填“矢量”或“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4.单位:焦耳,1 J =1 N·m=1 kg·m 2/s 2。

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 =12mv 22-12mv 21。

【知识点2】 动能定理 Ⅱ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1)W =ΔE k 。

(2)W =E k2-E k1。

(3)W =12mv 22-12mv 2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广泛(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板块二 考点细研·悟法培优考点1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拓展延伸]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3.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 、l 、m 、v 、W 、E k 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4.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从h 高处的a 点沿倾斜轨道ab 滑入水平轨道bc(两轨道平滑连接),滑块与倾斜轨道及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滑块在a 、c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 、ab 长度与bc 长度相等。

空气阻力不计,则滑块从a 到c 的运动过程中( )A .滑块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B.滑块在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mgh2C.滑块经b 点时的速度大于gh +v 2D.滑块经b 点时的速度等于2gh +v 2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吗?做正功还是负功?提示:做功。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5.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
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T-(m+M)gH=12(M+m)v2,即 WT=12(M +m)v2+(M+m)gH>m2v2+MgH,选项 D 正确,选项 C 错误.
答案 BD
小试身手 1 [2013·海南卷]一质量 m=0.6 kg 的物体以 v0= 20 m/s 的初速度从倾角 α=30°的斜坡底端沿斜坡向上运动.当物 体向上滑到某一位置时,其动能减少了 ΔEk=18 J,机械能减少 了 ΔE=3 J.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 m/s2,求: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基础梳理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公式:Ek=12mv2. 3.特征: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 4.单位:焦耳(J),1 J=1 N·m=1 kg·m2/s2.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 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2v2 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2v2 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2v2+MgH 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m2v2+MgH
解析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 WN-mgH=12mv2,
即 WN=mgH+12mv2,选项 B 正确,选项 A 错误.以系统为研究
(1)
求常量 k,并在图中画出弹力 F 随 x 变化的示意图; (2)求在比赛动作中,运动员离开床面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hm; (3)借助 F-x 图象可以确定弹力做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 求 x1 和 W 的值.
解析 (1)床面下沉 x0=0.10 m 时,运动员受力平衡 mg=kx0 得 k=mx0g=5.0×103 N/m F-x 图线示意图如图所示.

《金新学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

《金新学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课件 新人教

3-1:如图所示是某公司设计的“2009”玩具轨道, 是用透明的薄壁圆管弯成的竖直轨道,其中引入管道 AB 及“200”管道是粗糙的,AB 是与“2009”管道平滑连接
的竖直放置的半径为 R=0.4 m 的14圆管轨道,已知 AB 圆管 轨道半径与“0”字型圆形轨道半径相同.“9”管道是由
半径为 2R 的光滑14圆弧和半径为 R 的光滑34圆弧以及两段光 滑的水平管道、一段光滑的竖直管道组成,“200” 管道 和“9”管道两者间有一小缝隙 P,现让质量 m=0.5 kg 的 闪光小球(可视为质点)从距 A 点高 H=2.4 m 处自由下落, 并由 A 点进入轨道 AB,已知小球到达缝隙 P 时的速率为 v =8 m/s,g 取 10 m/s2.求:
【答案】 ABD

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
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
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以便更
准确地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有些力
在物体运动全过程中不是始终存在的,在
计算外力做功时更应引起注意.
•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
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
小物体(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上最左端,
• 必须知道始末两个状态时物体的速度,以 及在中间过程中分别有哪些力对物体做功, 各做了多少功.应用动能定理求功时,应
• 2-1:如图,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套在一 根固定的水平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 数为μ,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如 果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方向始终竖直 向上的力F的作用,已知力F的大小F= kv(k为常数,v为环的运动速度),则环在 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假 设杆足够长)可能为
• 1.动能定理中所说的“外力”,是指物 体受到的所有力.包括重力.

(新课标)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必修2)

(新课标)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必修2)

[解析] 设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 θ,滑沙者和滑沙 橇总质量为 m,则滑沙者和滑沙橇从 A 点到最低点,
重力做功 WG=mgh 摩擦力做功 WFf1=-μmgcosθ·sihnθ 滑沙者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只有滑动摩擦力做功 WFf2=-μmgx-tahnθ.
解法一:“隔离”过程,分段研究,设最低点物体的速
度为 v,由 A 点到最低点根据动能定理得 WG+WFf1=12mv2 -0
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同理有
WFf2=0-12mv2,解得 μ=hx. 解法二:从 A 到 C 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G+WFf1+WFf2 =0
解得 μ=hx.
[答案]
h x
考点三 与动能定理有关的图象问题 1.分析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三步走”
[跟踪训练] 1.(2015·太原质检)如图所示, 光滑水平平台上有一个质量为 m 的 物块,站在地面上的人用跨过定滑 轮的绳子向右拉动物块,不计绳和 滑轮的质量及滑轮的摩擦,且平台边缘离人手作用点竖直高度 始终为 h.当人以速度 v 从平台的边缘处向右匀速前进位移 x 时,则( )
A.在该过程中,物块的运动可能是匀速的
[答案] A
2.(多选)如右图所示,电梯质量为 M,在它的水平地板 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 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 H 时,电梯的速度达 到 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m2v2 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2v2 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m2v2+MgH 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m2v2+MgH
A.2 2 m/s C.4 m/s
B.3 m/s D. 17 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知识点1动能Ⅱ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1
2m v
2。

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选填“矢量”或“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4.单位:焦耳,1 J=1 N·m=1 kg·m2/s2。

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1
2m v
2
2

1
2m v
2
1。

知识点2动能定理Ⅱ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1)W=ΔE k。

(2)W=E k2-E k1。

(3)W=1
2m v
2
2

1
2m v
2
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广泛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双基夯实
一、思维辨析
1.合外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
2.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那么合外力的功也一定不为零。

() 3.物体的动能不变就是物体的速度不变。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

()
5.运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变力做功。

()
6.运用动能定理时,力可以半路当逃兵,也可以贯彻始终,只要能求功即可。

()
答案 1.√ 2.× 3.× 4.× 5.√ 6.√
二、对点激活
1.[对动能的理解](多选)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动能总是正值,但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动能大小是不同的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ABC
解析可通过以下表格对各选项逐一分析:
k2k1
确的是()
A.公式中的W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
B.公式中的W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
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
答案BC
解析W=E k2-E k1中的W指合外力的功,当然重力包括在内,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由功来量度,W>0,ΔE k>0,W<0,ΔE k<0,动能定理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和变力做功。

故选项B、C正确。

3.[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多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甲在光滑面上,乙在粗糙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对甲、乙两物体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对甲物体做功多
B.力F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
C.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
D.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
答案BC
解析由功的公式W=Fl cosα=F·s可知,两种情况下力F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A错误,B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对甲有Fs=E k1,对乙有,Fs-fs=E k2,可知E k1>E k2,即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C正确,D错误。

考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拓展延伸
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3.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 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4.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从h高处的a点沿倾斜轨道ab滑入水平轨道bc(两轨道平滑连接),滑块与倾斜轨道及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滑块在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ab长度与bc长度相等。

空气阻力不计,则
滑块从a 到c 的运动过程中( )
A .滑块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
B .滑块在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mgh /2
C .滑块经b 点时的速度大于gh +v 2
D .滑块经b 点时的速度等于2gh +v 2
(1)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吗?做正功还是负功?
提示:做功,做负功。

(2)滑块在ab 段和bc 段摩擦力做功相同吗?
提示:不同,位移相同但摩擦力不同。

尝试解答 选C 。

由题意知,在滑块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负功,动能在减少,所以A 错误;从a 到c 的运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mgh -W f =0,可得全程克服阻力做功W f =mgh ,因在ab 段、bc 段摩擦力做功不同,故滑块在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不等于mgh /2,所以B 错误;滑块对ab 段轨道的正压力小于对bc 段的正压力,故在ab 段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在bc 段克服摩擦力
做的功,即从a 到b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12
mgh ,设在b 点的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mgh -W f ′=12m v ′2-12
m v 2,可得v ′> gh +v 2,故C 正确,
D 错误。

总结升华
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
“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多选)下列关于运动的某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不为零,则物体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物体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答案 AC
解析 合外力为零,根据功的决定因素知合外力一定不做功,选项A 正确。

合外力的功为零,可能是在合外力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选项B 错误。

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等于物体的动能变化,即合外力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合外力不做功,物体的动能一定不会发生变化,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2.[2015·石家庄一模]如图所示,一质量m =0.75 kg 的小球在距地面高h =10 m 处由静止释放,落到地面后反弹,碰撞时无能量损失。

若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 大小恒为2.5 N ,g =10 m/s 2。

求:
(1)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
(2)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与地面发生第五次碰撞时通过的总路程。

答案 (1)5 m (2)28.75 m
解析 (1)设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高度为h 2,从开始静止释放到第一次碰撞后运动的高度h 2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h -h 2)-f (h +h 2)=0 解得:h 2=mg -f mg +f
h =5 m (2)设小球与地面第二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距离h 3,从第一次碰撞后运动的高度h 2处静止下落到第二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距离h 3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mg (h 2-h 3)-f (h 2+h 3)=0 解得:h 3=mg -f mg +f h 2=⎝ ⎛⎭
⎪⎫mg -f mg +f 2h 同理得h n =⎝ ⎛⎭
⎪⎫mg -f mg +f n -1h 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与挡板发生第五次碰撞时走过的总路程。

s=h+2(h2+h3+h4+h5)=28.75 m
考点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拓展延伸
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
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

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

例2[2016·河南陕州中学月考](多选)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

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此可知()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35
B.减速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13 J
C.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约为6 m/s
D.减速运动的时间约为1.7 s
(1)F-s图象的面积表示什么?
提示:F做的功。

(2)开始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运动,F和摩擦力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大小相等,是平衡力。

尝试解答选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