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戏剧的人性化特征

合集下载

论曹禺话剧语言和性格化人物

论曹禺话剧语言和性格化人物
三、戏剧语言的凝炼性
话剧之所以让观众感到真实可信,亲 切动人,就在于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 片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但它又不是自然主 义的生活照搬,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更典 型、更凝练的生活。因为它受时间、空间 的制约,要求以最少的语句表达出最深刻 的意念[5]。所以剧作家给演员提供的台词 就既要真实感人,又要凝炼贴切。就像量 体裁衣一样,每一句台词都要深深打上这 个人物的烙印。曹禺不愧为语言大师,他 笔下的人物,哪怕是只有两三句台词的小 人物的语言都是那么入木三分,恰如其
“性格化”是指演员创造人物形象时 可,例如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曾皓:(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
文学与传播 119
——(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 对曾皓这种虚伪、无情、假善的一面的当
曹禺另一个话剧《雷雨》的第一幕中,
鼻孔“哼”了一声,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 心一拳。这些对话里包含着强烈的语言动 鲁贵恶俗卑鄙、唯利是图、阿谀奉承的奴
蘩漪是曹禺“最早想出来的,并且也 较觉真切的”的人物形象,曹禺对繁漪的 评价是“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 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 她是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形象,她的 生命交织着最残忍的爱和最不能忍的恨。 在《雷雨》第二幕“谈判”一场戏中:
蘩: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 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
的戏剧人物等等,都使我们久久难以忘 肉、性格鲜明的人。
现的,话剧中各种各样的性格化的人物也
怀。话剧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表现人物
狄德罗指出:“在戏剧里正如在社会 是在语言的动作性中被揭示出来的。
性格的重要手段,像四凤、蘩漪、鲁侍萍、 里一样,每一种性格都有一种与它相适应
例如《北京人》中“提亲”那一场,每
曾皓:愫方,你觉得怎么样?(愫方 词),意思是说愫方识相点寻找机会赶快 问道:“可是半夜送你回家的那位是谁?”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浅析曹禺笔下悲剧式女性形象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命运的戏弄与不屈的抗争——以《雷雨》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在阅读曹禺戏剧作品的时候, 我发现他的作品里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普遍鲜活生动、形象丰富、充满质感。

而且有几个形象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画廊里的经典人物, 像繁漪、陈白露、花金子等。

曹禺对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充满同情与欣赏。

相反,我们在他的笔下却找不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 他们几乎都是有着各种的性格缺陷的男人,或虚伪贪婪,或懦弱无能,或心智稚嫩。

因此我借分析《雷雨》这部话剧中的女性人物来对曹禺的女性观做个初步的探讨。

繁漪是《雷雨》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具有丰富复杂的人性特征。

她是18年前周朴园用骗取侍萍的同样手段来骗到周家的。

繁漪与侍萍的境遇都具有悲剧色彩:一个被忆念了30年, 一个就在身边却被视而不见等于是困了30年。

繁漪胸中丰富而热烈的感情没有了寄托的归宿, 封建家庭的宗法将她紧紧困住, 于是她感觉自己似乎要被渐渐地磨成石头样的死人。

为了避免在这种束缚中一点一点枯萎以至死去,她大胆的走向了他的继子——周萍。

其实繁漪是有机会可以离开周家的, 她毕竟没有被真正的囚禁, 但是她走不出去, 她离家出走的命运就像鲁迅曾经追问的虽没有人回答但可以预见的娜拉出走后的结局。

在那个年代,一个三十多岁的已婚女人, 一个只会做人太太无其它生存能力的女人, 家以外的社会并未给她生存之地, 她得依靠一个男人, 虽然她并不认同男人们的所作所为。

她曾对周萍说: “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 就一个人跑”,其实她内心的痛苦比表现出来的更多。

于是在那个风雨之夜, 在四凤家窗户外面, 邪恶的力量爆发了: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她揭发了周平和自己亲妹妹乱抡的事实,并由此把整部悲剧推向了高潮,最后,她终于真正的疯了!曹禺对笔下繁漪的乖戾、癫狂和阴厉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他并没有把繁漪描写的十足丑恶,反而是为爱而坚强, 为爱而软弱, 为爱而痛苦, 为爱而挣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据作者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了的资产阶级女性。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之一,他的剧作中常常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个性鲜明,性格复杂,承载着作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曹禺的剧作中常常出现被压抑、被剥削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雷雨》中,作者通过描写王利发妻子麦里悲惨的人生遭遇,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苦。

麦里一生都生活在男人的控制和压迫下,她被迫嫁给不爱的人,被迫做出违心的选择,最终走向了死亡。

在《家》中,曹禺通过描写姑娘的命运,展现了女性在封建家庭中的无助和困境。

姑娘被逼嫁给替身丈夫,她虽然知道真相,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形象使读者对女性的处境产生深切的同情和思考。

曹禺的剧作中也出现了既有压抑又有反抗的女性形象。

比如在《日出》中,曹禺塑造了一位意志坚定、勇敢反抗的女性形象。

蓝姐是一个被丈夫虐待、被迫成为妓女的女人,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通过学习和奋斗,最终摆脱了阶级的桎梏,走向了自由和解放。

在《原野》中,曹禺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勇敢的农村妇女形象。

玉麒麟在丈夫的死后,一手抚育孩子、一手经营农田,过着艰辛而充实的生活。

她没有被困境击垮,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的坚强与反抗精神,在激发读者勇敢面对命运的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的赞美和肯定。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中也存在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矛盾。

比如在《玩偶之家》中,曹禺通过诺拉这一形象,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身份困惑和精神挣扎。

诺拉一直被作为玩偶般对待,她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她在面临婚姻危机时,却选择了离家出走,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这一决定既是对家庭的背叛,也是对女性地位的反叛。

这一形象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矛盾与困惑,也提出了女性解放的重要议题。

曹禺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个性鲜明,情感复杂,既有遭受压迫者,也有反抗者,还有心理矛盾的人物。

这些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不同命运和遭遇,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 引言1.1 曹禺剧作对女性形象的重视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象呈现出曹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曹禺深刻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

他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不仅注重形象的丰满和细腻,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形象中阐发出了女性所处的社会现实和命运压力。

曹禺通过他的剧作,向读者展现了女性形象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命运轨迹,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社会制度和道德伦理对女性的束缚和影响。

他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对女性的困境和挣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曹禺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使读者对女性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人们重新审视和反思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曹禺剧作中对女性形象的重视,体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

通过深入剖析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同时也能够从中找到当代女性在追求平等与自由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特点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曹禺笔下的女性多为普通人物,多数是底层社会的妇女,如《雷雨》中的冯世宽、刘二、王姑娘等。

这些女性形象在曹禺的剧作中往往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展现出坚强、勤劳、忍耐的品质,如《日出》中的田小梅、《原野》中的王妈等。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多为受压迫的一方,受尽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苦难,如《花木兰》中的木兰、《焦雷》中的焦淑华等。

曹禺的女性形象还具有一定的反叛性格,她们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如《日出》中的田小梅、《原野》中的女农民等。

曹禺塑造的女性形象坚强、勇敢、正直,展现出了女性在面对压力和磨难时的顽强生存意志,同时也带有一丝悲情和苦涩的色彩。

在曹禺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深刻刻画,展现出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和思考。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1910年-199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对于他的剧作而言,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创作主题。

他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呈现出了传统女性的弱势和受压迫的一面,但也展现了她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下面将就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曹禺的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受到了社会和家庭压迫的影响。

比如在《雷雨》中,方秀、兰香等女性角色都面临着家庭和社会的制约。

她们被婚姻和家庭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对象。

她们在婚姻中被迫沉默和忍受,无法得到自己的幸福。

在《原野》中,老查尔斯夫人也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并遭受家庭压迫的女性形象。

她因为不符合传统道德观念而被迫离开家庭,生活在荒凉的原野上。

曹禺的女性形象也展现了她们在压迫中的抗争和反抗精神。

在《雷雨》中,方秀在得知自己被迫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后,选择了逃离,并与自己真正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她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婚姻和家庭安排的反抗。

在《原野》中,老查尔斯夫人在荒原上坚持生活,并保护自己的儿子不受虐待。

她以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展示了对逆境的抗争。

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传统女性的弱势和受压迫的一面,但同时也呈现了她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强和反抗精神。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境遇,也体现了曹禺对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关注和关怀。

她们的形象给予了观众深刻的感受和启迪。

论曹禺戏剧的人性化特征

论曹禺戏剧的人性化特征
不 死 , 在 的 可 能 是 , 周 萍 一 样 回 到 周 朴 园 的 秩 序 中 潜 像 来 。 管 他们 每 一 个 人 都 曾经 有 过 冲 破传 统 的理 想乃 至 尽 具 体 的 行 动 。但 这 一 切在 现 实 面前 显 得 那 样 微 弱 不堪 . 最 终 不 得 不 回 到 铁 一 般 真 实 的 传 统 秩 序 中 。 其 值 得 注 尤 意 的是 , 些 人 物 的 精 神 世 界 并 不 是 静 态 的 . 是 挣 扎 这 而
她 撕 碎 了周 朴 园 给 她 的 支 票 , 诉 他 是 “ 公 平 的 命 指 使 告 不 我来 的”“ 这 些 年 的苦 不 是你 拿 钱 算 得清 的” 、我 .这 里 展
现 的是 侍 萍对 周朴 园疾 言厉 色 的一 面 。但 剧作 中 的侍萍 还 有着 人性 化 的一 面 , 鲁 大海 要 报 复周 家 的 时候 , 告 当 他
了 作 者 对 人 性 执 着 的探 求 。 作 家 的 早 期 戏 剧 创 作 中 , 在 对
此 有充 分 的体 现 。 关键词 : 禺 曹 戏剧 人 性 化
曹 禺 是 中 国 二 十 世 纪 伟 大 的 作 家 .是 植 根 于 中 国 文 化 土 壤 ,沐 浴 过 西 方 民 主 思 想 的 天 才 作 家 。他 的 戏 剧 创 作 , 方 面 讲究 情 节 的铺 陈 和外 部 的 冲突 , 方 面 又在 剧 一 一 作 中 致 力 于 展 示 人 物 自身 的 心 灵 痛 苦 和 内 在 矛 盾 ,通 过 对 人 物 内心 生 活 的关 注 , 掘 出人性 更 深层 的 内涵 。 深 本 文仅 对 曹 禺早 期 创作 体 现 的人性 化 特征 进 行初 步 的探 讨 曹 禺戏 剧 的 人 性 化 特 征 首 先 体 现 存 他 致 力 于 展 现 人 物 的 心灵 的 发展 过程 上 。 读 曹 禺 的作 品 , 读者 强烈 震 阅 给 撼 的 往 往 不 是 外 在 的 行 为 冲 突 ,而 是 人 物 内 心 的 自我 纠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剧作中反映了中国传统上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探讨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困境,因此他的剧作中女性形象也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曹禺的剧作中大多数女性形象都是受到社会压迫和家庭束缚的。

例如,其代表作《雷雨》中的女主角孔雀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出身贫寒,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做小姐,但却被社会所唾弃。

她曾经幻想着找到一个充满爱情和幸福的归宿,但最终还是被旧有的道德观念所摧毁。

《原野》中的珊瑚也是一个典型,她一直被家族的传统和家庭的期望所束缚,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和追求。

因此,曹禺的剧作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固化。

其次,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

女性在曹禺的剧作中经常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孔雀妹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顽强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原野》中的珊瑚虽然被家庭束缚,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意愿,在自我认知和家庭关系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因此,曹禺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现代女性在自我认识和性别问题上的探索和反思。

最后,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也体现出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追求。

女性常常是曹禺剧中的英雄和奋斗者,她们在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磨难,但是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她们都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和追求。

例如,《日出》中的王晓芳虽然面对了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质疑,但她仍然勇敢追求了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因此,曹禺的女性形象也表现出了对于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探寻和追求。

总的来说,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是非常丰满复杂的,她们既是受到社会压迫和家庭制约的弱者,又是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和追求的独立个体,同时也是对于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探索者和追求者。

因此,曹禺的女性形象不仅仅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对于女性的问题和困境,也反映了女性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曹禺(1910年-1993年)是中国戏剧家、剧作家、导演和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他的戏剧创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现实主义倾向:曹禺的戏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注重描写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真实的感受。

他常常借助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

2. 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曹禺的戏剧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深入剖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戏剧结构严谨:曹禺的戏剧作品结构严谨,往往采用整部戏的形式,对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清晰的安排和梳理。

他的戏剧作品常常在整部戏的框架内,通过对人物关系和情节的逐步推进,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内心世界。

4. 表达思想情感:曹禺的戏剧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他的戏剧作品常常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矛盾,反映出人性的深层次内涵。

5. 语言优美:曹禺的语言优美,具有诗意和哲理性,他的戏剧作品的语言运用丰富,富有文化内涵和表现力,能够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曹禺的戏剧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情感、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篇章,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曹禺戏剧艺术特点

浅析曹禺戏剧艺术特点

浅析曹禺戏剧艺术特点: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1、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2、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3、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

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1、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2、《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3、《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 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摘要】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代表之一,《北京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剧作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极为细腻,通过对主人公的深入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剧中人物之间的人性冲突也被刻画得丰富多彩,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曹禺同时通过剧中人物的遭遇和行为,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现象,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还在剧作中运用了现代主义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表现力。

剧中的舞台呈现十分精致,通过布景和灯光的运用,增加了戏剧的视觉效果。

曹禺《北京人》的特色在于其出色的人物刻画和社会现实反映,对中国话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当代戏剧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曹禺,《北京人》,人物形象,人性冲突,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手法,舞台呈现,独特之处,中国话剧发展,当代戏剧,曹禺。

1. 引言1.1 曹禺及其作品简介曹禺,原名蔡金熙,生于1910年,逝世于1996年。

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曹禺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戏剧创作中融合了西方现代戏剧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戏剧风格。

曹禺的作品以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闻名,被认为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曹禺的代表作品包括《雷雨》、《日出》和《北京人》等,其中《北京人》是他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

这部剧作以描绘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变革为背景,以北京的城市生活为舞台,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之间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曹禺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塑造和情感冲突的揭示,展现了他独特的表现力和洞察力,使《北京人》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1.2 《北京人》概况《北京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于1934年,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这部剧作以中国北方城市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市家庭的生活和命运。

故事中涵盖了家庭内部的矛盾、社会阶层的冲突、人性的复杂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人类世界。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北京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对民国时期北京下层社会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北京人》的剧作特色进行浅谈。

从文学艺术方面来看,《北京人》的剧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真实性。

曹禺擅长用白话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角色形象真实、鲜活。

在《北京人》中,他继续延续了这一风格,通过表现人物的口语和语言特色,刻画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物形象。

二是人物形象的丰满。

曹禺能够通过对话和行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角色更加饱满和丰富。

在《北京人》中,每个人物都表现出十足的生活气息和个性魅力。

三是情节的饱满。

剧中情节跌宕起伏,既有悲剧性的冲突和矛盾,也有幽默生动的场面,整个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四是意境的独特性。

曹禺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将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的疾苦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都是《北京人》剧作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特点。

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北京人》的剧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的关照。

《北京人》刻画了一个特定时代下层社会的真实画面,揭示了社会不公、人性扭曲、命运悲剧的现实,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二是道德命题的提出。

剧中不乏对人性、道德、生存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引导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是历史记忆的铭刻。

《北京人》通过对历史时期的还原和再现,让人们深刻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四是人文关怀的流露。

曹禺在《北京人》中展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遭遇,让人们对社会底层人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关注。

这些都是《北京人》剧作在社会意义方面的重要特色。

《北京人》作为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而且在社会意义和艺术表现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

论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软膜天花http://www.kemei.so/摘要:曹禺是一位对中国戏剧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剧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敢于执笔的大家。

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作者在她们身上赋予了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期盼,使得她们每个人都有血有肉,充满了感情,散发着魅力,打动着读者的心!尼采曾说过:“一切书籍中他最爱读的是用血写的那一类,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作家的呕心沥血之作,艺术大师把他的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都倾诉到了他的作品中,他在写作的时候是整个身心都扑在作品上的。

”①曹禺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作家,他把他的生命、他的理想、反抗以及愤怒都倾注在了他作品中的女性身上。

在她们身上,有敢于叛逆敢于和命运斗争最后终于走出枷锁的女性;有同样具有“雷雨”精神同样反抗过,但最后终未逃出命运安排的女性;还有具有传统女性的隐忍,让人看着会生出怜悯之心的女性。

总之,这些不同的女性身上散发出的独特魅力演绎着自己的人生,丰富着每一个读者的心。

―.敢于抗争走出枷锁的女性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处于男权主义,伴随女人的不是“三从四德”便是“相夫教子”,特别是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不知坑害了多少女人。

然而在这芸芸众生中,也会有一些懂得为自己考虑,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走出封建家庭制度的女性,我称她们为女英雄。

焦花氏,即花金子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她有一个青梅竹马――仇虎,但命运的安排,让她嫁给了仇虎仇人的儿子:焦大星。

她不满她的婚姻,不满她的丈夫,对他有同情,有怜悯,但就是没有爱。

再加上一个暴戾、凶残、诡计多端的婆婆焦母,使她的处境异常艰难,但她让自己变得强悍任性泼野,会和婆婆针锋相对而又会勉强自我克制,她充满青春激情的狂热,她厌恶那个窝囊的丈夫,故当复仇归来的虎子出现在她眼前时,她仍忍不住心中的激情,从肉体的欲望升华到精神的爱恋,即便如今的虎子是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丑八怪、活妖精、一条腿、罗锅腰”②但花金子期盼跟着这个有生命力的男人离开这个阎王殿的家,去那个“金子铺的地,房子都会飞”的天堂。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北京人》是中国现代戏剧杰出代表作,其剧作特色在于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曹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丰富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巧妙设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引发了人们对人生、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下面就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展开讨论。

一、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北京人》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而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和行为举止都展现出了多样的人性。

主人公杨白和滕文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他们的不同性格和命运遭遇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杨白一心追求成功却最终迷失自我,而滕文骥则始终坚守初心,最终取得了成功。

曹禺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塑造,深刻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让人们从中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美好。

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北京人》所展现的社会现实是中国建国初期的社会风貌,这个时期正处在大动荡之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曹禺通过对这个时期社会现实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中面临的各种困惑和挑战,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安排和对社会环境的描绘,让人们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人们对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三、对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四、对家庭关系的深刻刻画《北京人》中的家庭关系是曹禺剧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他通过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和互动,展现了家庭关系的复杂和多样。

杨白与他的妻子、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滕文骥与他的家人之间的相处,都展现出了家庭关系的矛盾和纠葛。

曹禺通过对家庭关系的刻画,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引发了人们对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摘要】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剧作家,其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社会思考。

本文从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命运、情感世界、社会地位和变革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这些角度的审视,可以看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在传统与现代社会之间应对改变,展现出坚韧、温情、独立等不同的面貌。

在可以深入探讨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启示、意义和价值,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性关怀与思考,引发读者对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立场与角色的思考,从而反思现实世界中的性别平等与困境。

通过对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意义,为当代社会的性别议题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曹禺剧作、女性形象、分析、特点、命运、情感世界、社会地位、变革、启示、意义、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曹禺(1910年9月26日-1996年12月14日),原名冬临,字禺莲,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著名剧作家,被誉为“百代之首”。

他的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等,被誉为中国话剧的三大奠基之作。

曹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

他在大学时期曾加入左翼文学团体“四海渔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曹禺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和人们的精神困惑,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其笔下的一大亮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在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经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现出不同的命运、情感世界和社会地位。

通过对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对女性的思考和关注,同时也能窥见当时中国社会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看法。

1.2 研究意义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剧作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其中女性形象是其作品中极具表现力和深度的一部分。

研究曹禺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深入理解他的创作思想、揭示当时社会风貌、分析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戏剧家和小说家,他的剧作深刻描绘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曹禺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是非常丰富而又复杂的,她们有着各自的性格和命运,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所以对于在研究曹禺及其作品时,需要对他的女性形象有足够的了解。

首先,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身处困境的弱者。

比如,他的《雷雨》中的梅妈和陈红,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受到了一定的压制和伤害。

尤其是梅妈,她几乎没有自主权,被迫处在了一个不受尊重的境地。

在社会中,梅妈甚至被视作祸害,这表明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弱势地位。

而在《原野》中,作为农村贫苦农民的妻子,荣玉更是处于一种生活极其困苦的状态,她无法得到与丈夫平等的地位和权力,整个家庭和生活都受到了贫困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其次,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是无奈和悲观的。

无论是受到什么样的压迫和歧视,女性们都很难摆脱自己的困境。

比如,在《雷雨》中,梅妈和陈红都无法逃脱命运的规定,最终将自己推向绝境。

在《原野》中,荣玉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一直活在贫困和艰难的环境下,最终也无法摆脱家庭的离散和失败。

最后,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具有自我救赎的意味。

虽然面对恶劣的环境和人生观念的束缚,但是女性们在一些关键时刻还是能够在追求自己的尊严和平等的基础上,找到自我救赎的出口。

比如,《雷雨》中的陈红,在死亡面前仍然保持着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尊严,最终达到了自我救赎的目的。

在《日出》中,才女钟丽萍也艰难地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机会,实现了对自己生命的价值的认识。

综上所述,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她们都是无力摆脱命运的弱者。

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碍,但女性们仍然坚持寻求自我救赎和价值的实现。

这些女性形象,在曹禺的作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展现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生活态度。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曹禺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现代戏剧家,他的剧作涉及了各种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探索。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且展现了丰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下面将对曹禺剧作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曹禺的女性形象往往被设定在家庭中的角色。

在他的作品《雷雨》中,女主角孔雀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但是她充满了独立和坚强的个性。

她在丈夫和儿子的压迫下逐渐觉醒,最终选择了离开家庭,寻求自己的追求。

这种女性形象反映了曹禺对传统家庭制度的批判和对女性自主权利的重视。

曹禺的女性形象常常具有社会意义。

在《原野》中,女主角玲珑是一个村庄里的妇女,她被视为村民们寄托希望的象征。

她的挫折和痛苦体现了农村妇女的命运,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冷漠。

这种女性形象传达了曹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曹禺的女性形象经常受到父权社会的束缚。

在《日出》中,女主角小蕙是一个被父亲控制的寡妇。

她渴望爱情和自由,但却受限于父权制度的压迫。

她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无奈和困境。

这种女性形象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变男权思维的局限。

曹禺的剧作中也存在一些具有旧时代意识形态的女性形象。

在《日出》中,女主角太阳娘子被描绘为一个神秘的女性化身,她的形象充满了戏剧性和象征主义的意味。

她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对婚姻和家庭有着坚定的忠诚。

这种女性形象反映了曹禺对传统道德和家庭价值观的保守态度。

曹禺的剧作中女性形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通过描绘不同背景和命运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面临的社会问题和个人挣扎,展现了对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思考和担忧。

这些女性形象在曹禺剧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当代社会和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禺戏剧人物性格特征初探.doc

曹禺戏剧人物性格特征初探.doc

曹禺戏剧人物性格特征初探郝海峰[内容摘要] 曹禺的戏剧在讲究情节的复杂性和外在冲突的同时,十分注意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刻画了一个有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在作家的早期戏剧创作中,既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动态发展过程,又通过“潜台词”等手段描绘着人物在瞬间状态下的矛盾心态。

这是曹禺的剧作区别于其他中国现代剧作家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

[关键词] 曹禺戏剧性格曹禺的一生都在强调,他的戏剧作品是以“人”为中心的,并且强调对人的思考,强调认识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强调探索人的灵魂的秘密,去努力解决一个人应该如何活着得的问题。

曹禺的剧作大胆揭示和批判了黑暗社会中人性的恶,并且执著的追求人性善的理想。

他曾说过:“我看戏,读文艺作品,我所注目的是人,人是最重要的。

”对人性的探索一直是曹禺剧作永恒的主题。

有评论家认为按文学的标准曹禺的戏剧和鲁迅的小说都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文学的标准只能有两种,第一,是对人性刻画的深度和人性所展示的丰富性。

世界一流的文学,人性的展示,一定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调得……我认为,曹禺先生当时23岁时候写的《雷雨》,完全能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而且曹禺的据作不仅揭示了人性的丰富性、深度性,也揭示了人性的悲剧性。

《雷雨》通过周朴园30年前对侍萍的始乱终弃,以及周鲁两家五对爱恨交织的爱情的悲剧结局,展现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束缚和人性自我的放纵。

而《日出》通过竹筠和陈白露的前后对比,以及陈白露最后的自甘堕落以至最终的死亡,展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人性的惰性。

《原野》通过写仇虎报仇,残忍的杀死仇人的儿子焦大星和焦大星的儿子小黑子的故事情节,以及仇虎最后在森林逃亡中陷入精神恍惚等情节,展现了人性的蛮性。

《北京人》通过写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愫方与没落的北京士大夫文化熏染下已堕落成生命空壳的曾文清的一个虚幻的爱情故事,以及愫方最终的出走,展现了人性的韧性和极端的惰性,以及人应当像人一样地活着的问题。

《王昭君》通过改写有关王昭君的历史传说故事,塑造了一个自愿远嫁匈奴最终实现胡汉民族的长期的民族团结和融合的完美的理想人性的女性形象,展现的则是人性的至善至美。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一、抗争对立1、追求自由:他的剧作中的角色经常会充满奋斗的精神,他们不断地追求更大的自由,试图打破充斥着贫富差距及封建传统的社会束缚,去谋求更美好的生活。

2、斗争反抗:曹禺的剧作中,人物拒绝默默接受恶劣的社会现实,敢于与强大的压迫命运斗争,努力寻求新的出路,试图实现自己心中最珍视的价值理念和梦想。

二、反思刻板1、抗议形式主义:在曹禺的剧作中,人物勇敢反抗形式主义和普遍被接受的社会普遍观念,引起广大民众尊重个性的思想,挑战古板顽固的传统观念,鼓励他们努力求变改革,追求更合理的社会秩序。

2、强调责任:曹禺的剧作中的角色们颇具理想主义色彩,他们深知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有责任保护有需要保护的弱者,有责任为赢得真正社会平等而不断奋斗不懈。

三、崇尚理想1、理想主义:为了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人物们时常抵制社会的非正义,尝试以积极的方式改变社会的不公,他们的抗争、热血的奋斗都把曹禺的理想主义情怀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2、启迪自由:曹禺的剧作中,人物多充满了理想蒙受的思想,他们竭力想以自己的本质去追求幸福,希望把自己从社会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追求自由,寻找更美好的生活。

四、尊重个性1、理解个体:曹禺剧作中,他敢于正面地认识到人的内心感受,不断地去引导他们拥有真正的内心自由和精神自由,渴望个体能够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以此改变社会被斤斤计较的劳役制度。

2、尊重感情:曹禺也不断努力地去唤醒人们对于社会理想的追求,同时他也很尊重人们热烈的情感,他主张人们把自己的感情放在首位,为了追求真爱倾注全心全意,去书写一段真挚动人的爱情史诗。

总之,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就是:追求自由、百折不挠的斗争反抗、抗议形式主义、强调责任、崇尚理想和尊重个性的思想。

他的革新性思想不只激发了民众,而且充分启迪了广大阶层看待社会发展的眼光,也激励着人们思考理想追求的真正价值。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
曹禺于1913年首次登台演出,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剧作家,其早期剧作中对人性理念的探索,一直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

介绍曹禺早期剧作中对人性理念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思考自身的人性本质,以及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社会环境。

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具有强烈的反传统主义色彩。

曹禺坚持探索独立个体的内心,以及社会的互动运作机制,其作品研究的主题深受不确定性本质的启发,比如《比武招亲》中角色沉醉于爱情抉择,《刘兰芝》中角色权衡责任与利益,以及《看表演》中角色拯救少女等,均是从不确定性的人性本质出发,深入剖析个体内心的尴尬处境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此外,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也兼具现实主义与唯美主义的特点。

曹禺认为,剧作应该服从当下社会实际,但也要把握可被抽象化的、具有唯美主义色彩的人性本质,使得每一个角色都具有个性化的、超越时代与空间的特征。

例如,曹禺的作品《花蝴蝶》中,苗女士用唯美的诗句塑造出一个朴实而优雅的人物形象,诠释出坚贞不渝的人性精神;而《石头前的少女》中,满月用充满诗意的文字深切描绘出一位青春期的少女,展现出个体凭借勇气拥抱美好的人性本性。

总之,曹禺早期剧作中的人性理念,具有反传统主义的思想色彩,力求把握不确定性的人性本质;另外,也兼有现实主义与唯美主义的特征,追求把个性化的精神、超越时代与空间的特征,融入其剧作中。

从曹禺早期剧作中人性理念的探索可以看出,比起僵化传统的观念,
更重要的是要倾听内心灵魂深处的喃喃细语,以此为切入点,构建一个更加人文化的社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7月号下旬刊 ○ 语言文学研究
烈的罪恶感挫伤了生存的意志。 焦母虽然是个不光彩的 形象,但她的遭遇同样打动人,这刁钻、恶毒的瞎婆子为 保儿孙不受伤害,殚精竭虑,像受伤的母兽般时刻警惕着, 甚至多次向仇虎发动进攻,最后她的儿孙却全部遇害,襁 褓中的孙子还死在自己杖下……黑森林中,焦母和仇虎 倍受折磨的情景,和《雷雨》中那群人的挣扎如出一辙。 剧 中人都有着强烈的意志,意欲逃脱残忍的陷阱,最终却以 更大的失败走向毁灭。
一 曹禺戏剧的人性化特征首先体现在他致力于展现人 物的心灵的发展过程上。 阅读曹禺的作品,给读者强烈震 撼的往往不是外在的行为冲突, 而是人物内心的自我纠 缠,这使曹禺笔下人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分体现了人 性的复杂, 使我们能够在中国现代舞台上看到现代国人 灵魂发展的历史, 以及在他们身上所演绎的人性的丑与 恶,善与美。 于是我们看到了坚决地冲出家门寻求自由与 幸福的陈白露在冲出家门之后的无路可走 (《日出》),看 到 了 在 家 族 仇 恨 与 个 人 争 执 中 陷 入 迷 狂 的 仇 虎 (《原 野 》),而 在 《雷 雨 》中 ,我 们 更 是 完 美 地 看 到 了 周 朴 园 、周 萍、周冲父子的爱与恨、罪与悔……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心 灵冲突。 在周家三父子中, 我们通常将周朴园看作是邪恶势 力的象征;周萍是一个十足的阔少;而周冲则是一个富有 理想的纯洁少年。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 年轻时 的周朴园、 周萍和现在的周冲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周 朴园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冒失”过,不顾家长反对、抛却 了门第观念,疯狂地爱上了一个侍女。 而年轻时的周萍 则更是封建礼教的逆子贰臣, 为了追求爱情, 竟然说: “恨自己的父亲,愿意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正
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我 是 你 的— ——你 打 的 这 个 人 的 妈! ”透露出了她内心深处的血缘亲情,这屡屡的“口误” 表明了她无意识深处母子亲情的呐喊。 对周朴园依然如 此,她称周朴园为“朴园”,告诉他:“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 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正像周朴园怀念侍 萍一样,侍萍也对周朴园有着某种温情。 实际上,她的这 一情感特征在周朴园还没有认出她之前就已经流露出来 了。 当侍萍知道自己又回到了周公馆,而周朴园还蒙在鼓 里,她先是用“无锡”勾起周朴园的回忆,继尔又一再唤起 周朴园对“那件很出名的事情”的追忆。 每当周朴园让她 “下去”时,侍萍总是找各种借口留下;而每当周朴园相信 不 再 会 有 人 记 得 那 件 “旧 事 ”时 ,她 又 总 是 用 “也 许 ”、“无 论什么事,托他们打听总还可以”来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在侍萍的一再诱导之下,周朴园终于认出了她。 在这一过 程中,曹禺展现了侍萍精神上的两个相互矛盾的“自我”, 在这种情况下, 侍萍不再是一个平面化的代表着特定阶 级的符号,而成为一个立体化的充满人性的活生生的人。 这在某种程度上深化了人们对“人”的理解,表现了人物 自我心灵的冲突与交战, 这是曹禺剧作区别于其他中国 现代剧作家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
14
主、 用辛勤劳动改造和装扮祖国的美丽河山的人民— —— 写的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之景,抒的是对人民热爱感激 之情。 这些无不深深地刻印着伟大的民族艰难而稳健的 足迹,无不凝聚者作家对历史的深刻的思考。 几十年来, 她也曾彷徨过,但她总是不停地进步,即使是泥泞、荆棘, 她也踏过去,在时代的风雨里摸索着,跋涉着,寻找着真 理,追求着光明。 如果说,冰心过去那种艺术风格只能得 到旧社会的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所欢迎和 喜爱,那么可以说,冰心今天的艺术,已经成为广大人民 的艺术财富。
曹禺是中国二十世纪伟大的作家, 是植根于中国文 化土壤, 沐浴过西方民主思想的天才作家。 他的戏剧创 作,一方面讲究情节的铺陈和外部的冲突,一方面又在剧 作中致力于展示人物自身的心灵痛苦和内在矛盾, 通过 对人物内心生活的关注,深掘出人性更深层的内涵。
本文仅对曹禺早期创作体现的人性化特征进行初步 的探讨。
是在这个意义上,作家也将周萍列入了“一切都走向极 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允许有一条折 衷的路”的性格类型。 但是理想终归是一种理想,它终有 与现实相遇的那一时刻,此刻也是理想破灭的时刻。 在 家族的压力下,周朴园妥协了,他逼走了侍萍另娶新欢, 由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变成了家庭中的暴君,一个老于世 故的中年人。 在他身上,“年轻时的一切的冒失,狂妄已 经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 而 周 萍 也 变 得 懦 弱 不 堪 ,他 后 悔 自 己 过 去 的 “冒 失 ”,开 始 像躲瘟疫一样逃避蘩漪。 他们的转变表明了人在强大的 社会压力面前的无能为力。 那么,是不是纯洁的周冲能 逃过这一劫难呢? 回答是否定的。 从周冲在代表着现实 秩序的父亲面前的闪烁其词就可以看出他的懦弱不堪。 在现实面前,他不也承认过去对四凤的感情“大概是胡 闹”吗? 这可以看作是对他的命运的一种预告,如果周冲 不死,潜在的可能是,像周萍一样回到周朴园的秩序中 来。 尽管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冲破传统的理想乃至 具体的行动, 但这一切在现实面前显得那样微弱不堪, 最终不得不回到铁一般真实的传统秩序中。 尤其值得注 意的是,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不是静态的,而是挣扎 发展着,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
○ 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7月号下旬刊
论曹禺戏剧的人性化特征
谢建文
(新乡学院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 要: 曹禺戏剧在讲究情节的复杂性和外在冲突 尖锐性的同时,十分注重开掘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体现 了作者对人性执着的探求。 在作家的早期戏剧创作中,对 此有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 曹方面表现人物的心 理发展之外, 还注意通过行为的矛盾性来表现人物意识 深处的思想感情, 这以侍萍与周朴园初次相见时的场景 最为典型。 侍萍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尚未引起研究界的重 视,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看重的是她身上的阶级性: 她撕碎了周朴园给她的支票,告诉他是“不公平的命指使 我来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这里展 现的是侍萍对周朴园疾言厉色的一面。 但剧作中的侍萍 还有着人性化的一面,当鲁大海要报复周家的时候,他告 诉鲁大海,不管是那里的老爷或者少爷,你只要伤害了他 们,我是一辈子也不认你的”。 尽管她答应过周朴园不会 母子相认, 但当真的母子相见时,“你是萍,— ——凭,— ——
三 《日 出 》较 之 《雷 雨 》,进 一 步 展 现 了 曹 禺 雕 塑 人 物 的 能力,在悲剧的基调上,他还运用着喜剧,甚至闹剧的手 法。 《日出》中,曹禺的目光,由家庭转向社会。 他选取了一 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 者环绕着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聚集在她周围的银行 经理、富婆、洋教授等,展开了上层社会的纸醉金迷的生 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 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 曹禺 要通过这种对比的结构,来鞭挞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 的社会制度。 陈白露是个聪明、美丽的年轻女人。 由于家庭的破 落,她一个人单枪匹马出来,曾凭着她的美丽而成为明 星。 她追求爱情,曾与一位诗人结合,但终于痛苦地分 手。 明星与红舞女的生活,既给她带来金钱和虚荣,又有 被出卖的隐痛。 她在大饭店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使 她既享受着生活,又被这生活所腐蚀。 直到曾挚恋过她 的方达生的到来,才使她有机会得以审视自身,质问自 己的灵魂。 陈白露的自杀,容易被理解为走投无路的弱 者的无奈。 其实她有三条很现实的路:跟方达生;卖给丘 八;被法庭判决,但不会死。 而她却主动地选择了死亡。 因为跟方达生走意味着对她的过去和现在人生方式的 否定,她的自尊到了顽固的地步,她不愿认输。 在卖给 潘、张等人的交易中,她已意识到美色敌不过金钱,而她 曾天真地认为美色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既然不再万能, 便停止售卖。 在法庭上公开曝光同样意味着美色的失 败。 所以她要维护自尊,既然现实社会回不珍爱美色,她 就“焚玉”。 她既是被黑暗污染的弱者,又是敢于主动结 束罪恶的强者。 《原野》叙述的是一个复仇故事。 仇虎作为复仇者满 怀仇恨、杀气腾腾地出现在焦家人面前,于是有冲突、恐 惧、忧郁、死亡……在《原野》中,仇虎、金子、焦母等人同 样如此。 仇虎为报仇等了整整八年,复仇的意念支撑他熬 过八年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为了复仇他把一切都置之 度外,可等到他手刃了仇人的后代后,却良心发现,被强
四 曹禺创作出以劝恶扬善为精神内涵的《原野》绝不是 偶然的,《原野》 的精神内涵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曹禺 心态的必然产物,凝聚着青年曹禺的种种思索、焦虑与痛 苦。 在创作《原野》的同一年,曹禺写了《〈雷雨〉序》和《〈日 出〉跋》,这两篇文章更直接、更清晰地表露了青年曹禺的 心境,有助于我们理解《原野》。 曹禺在这两篇文章中诉说 了自己的爱与恨、痛苦与迷惘。 他说:“《雷雨》所显示的, 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 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四凤与周冲的遭际最足以代表。 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无过咎)。 ……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 忍’和‘冷酷’。 ”[1](P18) “这些年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里流荡着,我看见多少 梦魇一般的可怖的人和事,这些印象我至死也不会忘却; 它们化成多少严重的问题,死命地突击着我,这些问题灼 热我的情绪,增强我的不平之感,有如一个热病患者,我 整日觉得身旁有一个催命的鬼低低地在耳边催促我,折 磨我,使我得不到片刻的宁贴,挨过多少煎熬的夜晚,于 是 我 读 《老 子 》,读 《佛 》,读 《圣 经 》,… … 我 流 着 眼 泪 ,赞 美 着这些伟大的孤独的心灵。 他们怀着悲哀驮负人间的酸 辛,为这些不肖的子孙开辟大路”。 [2](P64)这些话,完全可以 作为《原野》的注脚来理解。 《原野》表现的不也是“梦魇一 般的可怖的”“‘残忍’和‘冷酷’”吗? 四凤和周冲的死亡并 非由于自己的过咎,仇虎、大星、小黑子的灾难又何尝是 他们自己的过咎造成的? 在一定程度上,仇虎的恐惧、迷 惘与焦灼,也正是此时曹禺心境的外在显现。 曹禺摆脱不 了人世间那许多残忍、冷酷、可怖的人和事,并为之苦闷、 焦灼、寝食不安,仇虎也就无法走出那座“黑林子”。 在论 及《雷雨》的创作动机及其应当产生的社会效果时,曹禺 说:“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 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我是个贫穷的主人,但我请了看戏 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 来怜悯地俯视着这堆在下面蠕动 的生物。 ”[3](P19)在《〈日出〉跋》中,他又表达了同样的愿望: “果 若 读 完 了 《日 出 》,有 人 肯 愤 然 地 疑 问 一 下 :为 什 么 有 许多人要过这种鬼似的生活呢? ……如果真地有人肯这 样问两次,那已经是超过了一个作者的奢望了。 ”[4](P30)可 见曹禺是抱着明确的社会功利观进行创作的, 他希望自 己的作品激起人们的怜悯, 唤醒人的良知, 净化人的灵 魂,使人们变得纯洁、善良,像人一样活着。 所以,在《雷 雨》中他最终把周公馆变成了教堂医院,并且让冷酷、奸 诈、丑恶的周朴园变成在修女朗颂《圣经》的声音中静静 沉思的老者。 在涉及“人”时,他使用的是“天地间”、“宇 宙 ”、“人 间 ”、“人 类 ”、“人 们 ”、 “ 地 上 的 人 们 ”、 “ 蠕 动 的 生 物” 这些外延极大的概念, 而且这些概念出现的频率很 高。 在这种心态下创作的《原野》,具有超阶级的特征是必 然的。 总而言之,对于人类社会种种灾难的忧虑,对于恶 的鞭笞、揭露,对于善的渴望、追求,对于人的命运的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