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今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新的形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认清形势,统一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1.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广大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
世纪之交,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
突出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严重存在;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一些地区的社会环境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不到位。
2.中小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教育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教育局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充分发挥德育在推动学校发展和促进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真正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着力解决好制约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中小学生不同阶段身心成长的特点,进行爱心教育、诚信教育、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三、主要措施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1.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
各中小学要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和教导处、共青团、少先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德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统筹、协调和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健全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
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指导意见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法制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意见,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明确教学目的与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道德与法治主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进行设计。
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实践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法制宣传、道德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加强家校合作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六、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与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家校合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工作规程 (解读)
《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工作规程》解读一、制发文件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成为中小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
但是,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加强的环节,主要问题:⑴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⑵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科学化程度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创新;⑶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不完全适应形势的变化,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优化,⑷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建设力度不大,有待于进一步培训和强化;⑸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尚未形成共同实施素质教育的育人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促进和完善。
因此,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角度,从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角度,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和关注人才成长的角度,概括地说,中小学教育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核心问题,而且更需要的是要从“怎样培养人”入手,认真总结和传承历史优秀经验,丰富和创新德育工作新机制,构架新形势下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体系。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和思考,制发有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配套的系列文件,旨在规范、引导中小学德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不断创新和发展,使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文件起草工作过程2010年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各个环节,“立德树人”。
德育工作又一次摆在了历史发展的重要位置。
基于这样的背景,大连市教育局将落实《纲要》精神,制定《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工作规程》两个文件列入教育工作要点之中。
随后,由基础教育二处牵头组织人力进行工作。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召开德育文件起草动员大会,建立了由科研人员、教研人员、各区市县主管局长、中小学校长、基层教育科主管德育的同志组成“指导意见”和“工作规程”两个项目写作组,历时一年反反复复十易其稿,十次座谈分别撰写出草稿、讨论稿、征求意见稿,最后形成了试行稿。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7.19•【字号】浙教办基〔2012〕122号•【施行日期】2012.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浙教办基〔2012〕122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落实夏宝龙省长关于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指示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落实省政府教育和人才培养3项课题研究的报告》要求,省教育厅组织相关学科专家研究制订了“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转发至各中小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执行。
一、“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4门国家德育课程的教学指南,进一步明确德育课程的教学要求,渗透浙江省情和当代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针对课程的热点和难点提出教学指导意见,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主要对国家德育课程以外的其余课程渗透德育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学科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
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优秀教师的育人经验,促进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主体意识。
要及时总结中小学德育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教学案例,树立学科德育先进典型,推广现代德育模式,把“德育为先”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三、要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研究。
教研部门和各中小学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研究,形成学科大德育观。
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怎么写
家长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怎么写引言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其意见和建议对于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家长们应如何提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以保证意见能够得到高效地传达和解决。
1. 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提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时,家长需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
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因此,家长可以从以下角度提出意见:•学生的道德观念:关注学生的道德观念是否树立良好、是否存在偏差,并提出建议以帮助学校加强道德教育;•学生的自律能力: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包括时间管理、纪律和规范意识等方面,提出意见以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学生的社交能力: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合作与沟通能力,提出意见以帮助学校加强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
2. 提供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了让学校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家长需提供具体的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案。
以下是提出意见的一些建议:•具体问题描述:在描述问题时,家长应准确地描述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细节和背景信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解决方案建议:除了描述问题,家长还应提出解决方案的建议。
建议应具体、可行,同时也要注意考虑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沟通:家长在提出意见时,应尽量与学校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学校能够真正理解和采纳家长的建议。
3. 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除了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校共同协同努力提升德育水平。
以下是一些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参与德育活动: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德育活动,例如家长会、学生社团指导等,以提供帮助和支持;•提供资源支持:家长可以提供一些资源支持,例如提供德育教材、学习资料,或者参与一些特定课程的讲解;•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与教师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问题和表达关切;•参与学生评估:在学生评估方面,家长也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
202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范文(2篇)
2024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范文是一项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旨在指导学校制定和实施德育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下面是一个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的示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程的目的和任务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第二条德育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德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四条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德育工作由学校主管领导负责,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包括德育领导小组、德育工作办公室等,相关职责由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负责。
第二章德育工作的内容第五条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安排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德育需求,合理设置德育课程,包括思想道德、法治、语言文化、科技、体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应安排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如讲座、主题班会、文化活动等。
第六条学生思想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发展健康的人格。
第七条德育课程和教育活动评价学校应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对德育课程和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德育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第八条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应积极与家庭和社会进行合作,共同育人,通过家长会、社区活动等形式,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共同关心、教育学生。
第三章德育工作的管理与保障第九条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学校应制定德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办法,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流程,确保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德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德育工作的专业化和有效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塑造良好品德和培养正确价值观。
本指南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中小学德育工作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守纪、友善、坚毅、奉献和团队协作等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
2.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德育工作应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德育工作,学生将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二、德育实施方案1. 教师角色与能力培养教师是德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应具备以下能力:热爱学生、具备良好道德修养、关心学生的成长、懂得引导和激励学生。
学校应提供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在德育方面的能力。
2. 德育课程设置德育课程应贯穿于学校的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
学生在学习科目的同时,也接受相关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学生参与与独立活动学生应被鼓励积极参与德育相关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参与等。
此外,学校也应设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自己组织并管理相关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应与家庭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德。
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 德育评价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结果应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并对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三、德育工作的意义1.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基础,通过德育,学生将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2. 展示中小学教育的综合实力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能够全面展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学历学位学籍【发文字号】桂教职成[2013]26号【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共青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发布日期】2013.05.29【实施日期】2013.05.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桂教职成〔2013〕26号)各市教育局、团委,区直各中等职业学校:现将《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2013年5月29日关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业余爱好,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现就加强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面向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广泛开展有益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意识,实现学生社团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有机统一、相互促进,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支持和鼓励学校规范发展学生社团,不断健全学生社团建设的保障机制,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到2015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形成“校校有社团、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学生社团工作新局面。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04.11•【字号】鲁教基字[2012]13号•【施行日期】2012.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鲁教基字〔2012〕13号)各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及《山东省素质教育推进计划(2011-2015年)》、《山东省学校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2011-2015年)》,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工作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创新制度,构建系统衔接的德育体系(一)正确把握德育工作指导思想。
新时期德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真正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德育载体,突出实践环节,探索有效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着力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始终坚持学校德育的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根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整体规划、系统衔接、全员育人、家校社会有机配合为根本策略,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以加强组织领导为根本保障,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建立新型的德育工作制度。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5.12.19•【字号】浙教基[2005]284号•【施行日期】2005.1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教基〔2005〕284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我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试点工作已历时两年,各试点学校和地区以此为抓手,积极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和实施途径,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试点经验表明,“德育导师制”让更多的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关注学生个性需求,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能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厅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校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请及时总结并报我厅基础教育处。
我厅将在明年适当时候举办德育导师培训班,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德育导师制工作。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九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面构建“全员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行“德育导师制”,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德育导师制”的重要意义(一)实施“德育导师制”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实施“德育导师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改变仅仅依靠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片面认识和现状,让所有教师都承担起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德育导师制”为载体,建立一支全员参与的德育队伍,使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上海市学科德育指导意见
上海市学科德育指导意见为了促进上海市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科德育工作,制定以下指导意见:一、学科德育的重要性学科德育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学科德育是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律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科德育的基本要求学科德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贯穿于学科教学全过程。
学科德育要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智慧和技能。
学科德育要注重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科德育要注重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学科德育的实施方法1. 注重课程建设:学科德育要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德育需要丰富教师的德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使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贯彻德育教育。
3. 建立评价体系:学科德育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德育素质和学科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四、学科德育的保障措施1. 加强学科德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科德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学科德育的工作机制,明确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加强协作和沟通。
3. 加强学科德育的质量监控,建立健全的督导评估机制,推动学科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五、学科德育的实施效果评价学科德育的实施效果评价应该从多个方面出发,包括学生德育素质、学科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
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学科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学科德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教育的重要手段。
学科德育要注重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宣传推广和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学科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最新小学德育工作方案
最新小学德育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1.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阶段的落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德育教学质量。
4. 构建和谐校园,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三、工作措施1. 加强课程建设(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2)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推动德育课程改革,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丰富德育活动(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等。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举办各类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强化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 营造良好环境(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工作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工作所需资源和设施。
3.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4. 加强宣传推广,积极宣传德育工作的优秀成果和典型经验。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全校师生应共同努力,为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德育工作具体实施计划1. 德育课程设置(1)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系统传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知识。
(2)加强语文、历史等学科中德育内容的挖掘,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指导意见
德育指导意见一、引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德育指导意见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而提供的指导方针,旨在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取得实质性的教育成果。
二、德育的重要性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责任感的人。
2. 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德育也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感的公民。
三、德育指导意见的内容和要求1. 教育目标设置明确的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等。
每个目标具体明确,使教育的效果具体可见。
2. 教育方法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如通过讲座、例会、讨论等方式开展德育活动。
同时,要求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德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3. 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德育成果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既要量化,又要注重质量评价,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表现。
4. 培训措施提供相关的培训措施,培养德育指导人员的专业化能力。
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和德育指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四、德育指导意见的实施步骤1. 确定目标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明确要培养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要注重顶层设计,将德育融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
2. 组织实施成立德育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德育计划。
同时,在学校内部建立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
3. 教育实践根据德育计划的要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辅导、社会实践等。
德育指导意见
德育指导意见尊敬的校领导:我是贵校的一名教师,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采纳。
首先,我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从学生的内心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在这方面,我建议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德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公民教育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道德知识和人文素养。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道德的力量。
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让学生懂得如何自我约束,如何自我管理,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最后,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德,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在这方面,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品德教育活动,如德育讲座、德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品德的力量和美好。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学生的内心培养、实践能力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有品德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专家解读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专家解读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中小学德育工作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为了引导和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进行了专家解读。
本文将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及专家解读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指南的主要内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共分为七章,包括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建设、德育评价、德育教学组织、德育学科建设和德育师资建设等内容。
其中,指南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现代公民素质、创新精神、自主发展、和谐共处、环境保护、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等。
这些原则是德育工作的基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态度和行为,也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指南还规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
它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以真正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指南还强调了德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要注重课程质量、多元化课程设置和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指南还关注德育评价和德育教学组织,尤其是在指导中小学形成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和推进德育教学改革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二、专家解读针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专家们进行了详细阐释,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建议。
首先,专家们认为指南的第一章要求教育者要有理性的价值追求,坚守基本道德原则,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注重道德规范和文化良心的引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指南的第三章提出了多元化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专家们建议,在德育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特色鲜明、生动形象的教育案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此外,课程设置还可以考虑学生的审美视觉需求,注重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参与和探索。
最后,教育专家们认为,德育评价和教学组织是德育工作的重点。
德育教育 中职 相关文件
德育教育中职相关文件自教育部发起“德育教育”以来,各级学校纷纷响应并积极开展此项教育。
德育教育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正确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民。
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其接受的教育方式也在逐渐改变,瞄准社会的需求和职业化的规定,德育教育应运而生。
近年来,为了使中职学校教育走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也不断有关于“德育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发布。
首先,2005年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规程》,被认为是规范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文件。
规程内容包括:提出学校德育目标,明确德育工作的组织与负责人,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档案,开展德育教育推进计划,规范德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等。
这些具体的规定,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和标准化的要求。
其次,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国家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组织管理和实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培养职业道德、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工作,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指导。
除此之外,教育部还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德育教育的文件,如《中职德育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水平评价标准》等,这些文献都是对中职德育教育的细化和完善。
从上述文件中可以看出,在德育教育方面,中职学校重视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定正确的思想道德。
中职学校作为青少年的成长平台,德育教育应该要循序渐进,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大众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在具体的德育教育中,强调要落实班级教育、个别辅导、校本培训、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内容,每周安排一至两天的德育教育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提高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珍视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促进职业道德的发展。
中职学校重点就是要将德育教育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使之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落地在实践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良街道中心学校
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我们街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品德高尚,业务能力精湛的标兵,得到了全街办师生及家长的爱戴和社会的尊重。
广大青少年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级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奔着“百年树人,以德为本”的思想。
“欲治其国,先治其家,先修其身”,这句古话告诫我们,学会做人,实现远大思想应从“修身”开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为每一个学生夯实德育基础,以德促智,品学兼优,身先士卒,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提供“体验德育”,让他成为德育的主体,也就是做到“小”、“近”、“实”、“亲”。
所谓“小”就是从小处着手,引导学生以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小”的文化,引导学生“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注重保护环境,就是营造自身生活空间,节约用水,尊重别人劳动成果,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主动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
所谓“近”,就是让德育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
德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身边的人和事。
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对待学习,以诚为本,力求真实。
各学校可引导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正确处理学习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一个好学生,不仅是学习
成绩好,更重要的是要在为班级、同学服务中体现自我的能力,在生活中能勤俭节约,不搞攀比,珍惜父母的血汗。
所谓“实”,就是关注学生所关注的事,德育要“实”,就是要切实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困难以及产生的问题。
大力宣传“人穷志不穷,困境成才”的优秀典型,发动师生帮助家庭困难、身患疾病、学习困难的学生。
所谓“亲”,就是提倡学生“体验德育”,成为“德育的主体”。
体验德育,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道德和行为规范对自己、对他人的意义,从而感到自身对道德的重要。
如有些学生缺乏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开展让学生当“老师”换位体验,然后谈感受,他会感到不遵守纪律会影响教师的授课质量,实际上受损失最大的是学生,同时还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遵守纪律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自身保证学习质量的需要。
各学校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应不断创新,根据各年级特点,广泛开展“小”、“近”、“实”、“亲”的德育活动,通过活动这个载体,把我街道全体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黄良街道中心学校
2008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