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电力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力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力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在能源转换、传输和分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电力电子设备中的高频电磁干扰,导致电磁兼容性问题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并介绍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来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干扰的原因和影响电力电子设备产生的高频电磁干扰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1.开关干扰:电力电子设备中的开关元件(如晶体管、二极管)会产生大量高频开关干扰信号,这些信号会传播到设备的其他部分和周围环境中。

2.电源干扰:电力电子设备中的电源回路会产生高频电磁干扰,主要是由于电源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电容和电感。

3.高频回路干扰:电力电子设备中的高频电路(如滤波电路、谐振电路)会产生高频电磁干扰信号,这些信号会辐射到设备的其他部分和周围环境中。

这些高频电磁干扰信号会对电力电子设备自身产生以下影响:1.性能降低:高频电磁干扰信号会干扰设备正常的工作信号,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

2.其他设备的干扰:设备辐射的高频电磁干扰信号可能干扰周围的其他电子设备,引起干扰或故障。

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频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头痛、失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和方法为了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可以采取以下原则和方法:1. 布局和屏蔽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屏蔽设计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传播和辐射。

具体措施包括:•分层布局:将不同功能的电路板分层放置,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

•高频信号屏蔽:使用金属屏蔽罩、屏蔽壳等,对高频信号进行屏蔽,阻止其辐射到其他部分。

•地面屏蔽:加强设备的地面屏蔽,减少地面回路干扰。

2. 滤波器设计合理设计滤波器可以减少电力电子设备辐射的高频电磁干扰信号。

滤波器可以包括输入滤波器和输出滤波器。

具体措施包括:•输入滤波器:通过合理设计输入滤波器,可以降低电源干扰信号的传导。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环境中相互共存且正常工作而不会相互干扰的能力。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规范要求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以确保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良好表现。

本文将以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为主题,探讨该领域的相关内容。

一、电磁兼容评估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评估是保证设备在电磁环境中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

电磁兼容评估需要从不同方面考虑,包括电磁干扰源的特性分析、设备的电磁敏感性分析以及电磁环境分析等。

根据电磁兼容评估的结果,设计人员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电气设备的兼容性。

二、电磁兼容设计原则电磁兼容设计原则是在电气设备工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

首先,减少电磁干扰源的产生,例如采用滤波器、屏蔽技术等措施来降低设备的辐射噪声。

其次,提高设备的电磁抗干扰能力,例如通过合理的电路布局、地线设计等来增强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此外,还需注意对设备进行综合测试和验证,确保其满足相关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三、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为了验证电气设备是否符合电磁兼容规范要求,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常用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包括辐射测试和传导测试。

辐射测试主要是针对设备发射的电磁干扰噪声进行测量,通过测试设备的发射电磁辐射来验证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传导测试则是针对设备受到的外界电磁干扰进行测量,通过测试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来评估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四、电磁兼容规范要求的国际标准在电气设备工程中,电磁兼容规范要求的制定离不开国际标准的支持。

例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简称IEC)发布的IEC 61000系列标准就是电磁兼容性方面的重要参考。

该系列标准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测试方法,为电气设备工程提供了统一的规范依据。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电磁兼容是现代电子设备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在电路板级的设计中尤为关键。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可用于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

1.地线设计:地线是电路板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扮演着连接和分配各种信号和电源的角色。

一个良好的地线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小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

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地位连接:确保地线连接短、粗、宽以及直接。

-地位平面:使用连续和全面的地位平面,降低环路电流的流动。

-地位隔离:将模拟和数字地位隔离开,以防止互相干扰。

-地位分割:将地位分成不同的区域,以隔离敏感的模拟信号和噪声源。

2.信号层规划:在多层电路板设计中,信号层的布局和规划对于电磁兼容性也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信号层规划的原则:-信号区域:将信号分组到不同的区域,确保相互之间的干扰最小。

-电源与地位:为每个器件提供干净的电源和地位,以降低电磁噪声的产生。

-信号路径:设计短而直接的信号路径,减小环路电流和辐射电磁场。

-高频信号:使用特殊板层来隔离高频信号,以阻止其在其他层之间传播。

3.输入输出接口的电磁屏蔽:输入输出接口通常是电子设备与外部环境连接的部分,容易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

为了保护输入输出接口免受干扰,可采用以下方法:-电源滤波器:在输入电源线路上安装滤波器,以阻止电磁噪声进入设备。

-磁隔离:使用磁隔离器分离输入输出接口和电路板,阻止磁耦合干扰。

-屏蔽罩:采用金属屏蔽罩覆盖输入输出接口和相关电路,以隔离干扰源。

4.地线回流路径的设计:地线回流路径通常是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焦点。

良好的地线回流路径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环路电流和电磁辐射。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设计原则:-低阻抗路径:确定良好的地线回流路径,以最小化环路电流。

-地位平面:使用连续的地位平面成为地线回流路径的一部分。

-层间连接:确保信号和地位通过好的层间连接,减小环路电流。

5.模拟与数字信号隔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互干扰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设计电路板时需注意的电磁兼容事项

设计电路板时需注意的电磁兼容事项

设计电路板时需注意的电磁兼容事项设计电路板时,需要注意的电磁兼容事项1. 引言: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是指电子设备和系统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造成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的干扰或受到干扰的能力。

在设计电路板时,为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避免可能的干扰,需要注意一些电磁兼容的事项。

2. 地线设计:a. 良好的地线设计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减少电磁干扰并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b. 尽量缩短地线长度,减小回路面积,以降低对其他线路的感应作用。

c. 使用单点接地(Single Point Grounding)的方法,将所有电路的地线连接到一个共同的地点,减少接地回路带来的干扰。

3. 电源线设计:a. 电源线应尽量绕远离其他线路和敏感器件,避免磁场、电场的干扰。

b. 使用滤波器来消除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信号。

c. 为关键电路提供稳定的电源,避免电源噪声对其他电路的影响。

4. 线路布局和走线设计:a. 尽量规划好线路和元器件的布局,避免过度拥挤和堆叠,减少交叉干扰。

b. 对于高频信号线路,应尽量保持短、直和紧凑的布线方式,减少信号衰减和串扰。

c. 采用单层布线或分层布线,将信号线和电源线、地线分开布置,提高信号完整性和阻碍干扰。

5. 屏蔽和接地:a. 使用屏蔽罩(Shielding)可以有效地阻挡外界电磁干扰,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b. 合理安排接地线的布线,并确保良好的接地连接,减少接地回路的电阻和电感。

c. 针对敏感元器件或高频线路,可以采用地线隔离技术,将其与其他线路的接地隔离开来,减少串扰和干扰。

6. 元器件的选择和布局:a. 选择符合电磁兼容标准的元器件,例如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芯片和滤波器。

b. 合理布置敏感元器件和辐射源,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

c. 对于高频线路,选择适当的元器件,例如差分线路来减少串扰,以及线束布局来降低电感和互感。

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满足哪些要求

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满足哪些要求

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满足哪些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是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接受的电磁干扰或被周围环境电磁干扰所影响的设备。

为了保证电磁兼容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的稳定,其电磁兼容性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一、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辐射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不得超出允许的辐射限值。

通过采用合理的设计、屏蔽和滤波技术,可以降低电磁辐射水平,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二、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感应耐受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有一定的电磁抗扰能力,能够在强电磁场的作用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不受电磁干扰而发生功能故障。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屏蔽和滤波技术,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抗扰能力。

三、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传输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电磁传输性能,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传输和接收信号,不受外界电磁干扰而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或丢失。

合理的电路布局、信号调理和屏蔽技术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设备的传输性能。

四、电磁兼容性设备的电磁抗干扰能力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强电磁环境干扰下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不受干扰而发生故障。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屏蔽和滤波技术,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五、电磁兼容性设备的地线和屏蔽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地线系统和屏蔽结构,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电磁干扰和防止内部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

合理的地线布置和屏蔽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减少电磁辐射。

六、电磁兼容性设备的标识和测试要求电磁兼容性设备应具备相应的标识和测试要求,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通过标识和测试可以对电磁兼容性设备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在电磁兼容性设备的设计、生产、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上述要求,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规范,以确保电磁兼容性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的干扰。

[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中仍能够协调、有效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目的是使电子设备既能抑制各种外来的干扰,使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又能减少电子设备本身对其它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

1、选择合理的导线宽度由于瞬变电流在印制线条上所产生的冲击干扰主要是由印制导线的电感成分造成的,因此应尽量减小印制导线的电感量。

印制导线的电感量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宽度成反比,因而短而精的导线对抑制干扰是有利的。

时钟引线、行驱动器或总线驱动器的信号线常常载有大的瞬变电流,印制导线要尽可能地短。

对于分立元件电路,印制导线宽度在1、5mm左右时,即可完全满足要求;对于集成电路,印制导线宽度可在0。

2,1、0mm之间选择。

2、采用正确的布线策略采用平等走线可以减少导线电感,但导线之间的互感和分布电容增加,如果布局允许,最好采用井字形网状布线结构,具体做法是印制板的一面横向布线,另一面纵向布线,然后在交叉孔处用金属化孔相连。

为了抑制印制板导线之间的串扰,在设计布线时应尽量避免长距离的平等走线,尽可能拉开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信号线与地线及电源线尽可能不交叉。

在一些对干扰十分敏感的信号线之间设置一根接地的印制线,可以有效地抑制串扰。

为了避免高频信号通过印制导线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在印制电路板布线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减少印制导线的不连续性,例如导线宽度不要突变,导线的拐角应大于90度禁止环状走线等。

●时钟信号引线最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干扰,走线时应与地线回路相靠近,驱动器应紧挨着连接器。

●总线驱动器应紧挨其欲驱动的总线。

对于那些离开印制电路板的引线,驱动器应紧紧挨着连接器。

●数据总线的布线应每两根信号线之间夹一根信号地线。

最好是紧紧挨着最不重要的地址引线放置地回路,因为后者常载有高频电流。

3、抑制反射干扰为了抑制出现在印制线条终端的反射干扰,除了特殊需要之外,应尽可能缩短印制线的长度和采用慢速电路。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设计原则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设计原则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设计原则电磁兼容性(EMC)测试与设计原则是一种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和共存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被电子设备所环绕,因此需要保证这些设备能够相互兼容,并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一、电磁兼容性测试步骤:1. 确定测试需求:首先,确定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的设备或系统类型,并明确测试的目的和标准。

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标准。

2. 测试计划制定: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时间、地点、测试范围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确保测试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3. 测试设备准备:准备测试所需的仪器设备,如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和电磁泄漏仪等。

同时,确保测试设备能够准确地测量和分析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敏感度。

4. 确定测试环境: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之前,需要确定测试环境中的干扰源和敏感设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布置。

保证测试环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 测试执行:按照测试计划,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

根据测试设备的不同,可以进行辐射测试、传导测试和抗干扰测试等。

确保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可靠。

6. 测试结果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对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判断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要求。

如果不符合,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7. 结果报告编制:根据测试结果,编制详细的测试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建议措施等内容,以便后续的设计和改进工作。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1. 屏蔽设计: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屏蔽结构,减少电磁辐射和敏感度。

例如,在 PCB 设计中,可以采用地域划分和屏蔽墙等方法,提高电路板的抗干扰能力。

2. 地线设计:合理规划地线的布局和走向,减少地线的回流路径和互连电感。

地线的设计应从整体考虑,保证设备的地电位稳定和低阻抗。

3. 滤波设计:在输入和输出接口处添加滤波器,减少电源线上的高频噪声和互联线上的干扰信号。

滤波器的选型和布局应根据具体设备的特点来确定。

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测试要求

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测试要求

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测试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疗设备在诊断、治疗和监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这些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不适当的电磁兼容性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数据传输错误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疗设备的设计和测试中的电磁兼容性要求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测试要求。

一、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1. 设备设计和布局医疗设备的设计和布局要考虑其电磁兼容性。

首先,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应合理布置,避免电磁干扰。

其次,设备的电源和信号线应进行适当的屏蔽和过滤,以防止外部干扰的影响。

此外,医疗设备的机械结构也要合理设计,以减少振动、共振和电磁波的反射和传播。

2. 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抗扰度医疗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

为了防止这些辐射对周围设备或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设计师需要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的辐射限值进行设计。

此外,医疗设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扰度,以便在外部电磁干扰下正常工作。

3. 地线和接地系统地线和接地系统在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师应确保设备的地线连接可靠,并采取适当的接地措施,以减少电磁干扰。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要求1. 辐射测试医疗设备的辐射测试是评估设备电磁辐射水平的重要手段。

辐射测试通常通过在规定距离内测量设备产生的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来完成。

测试结果需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2. 抗扰度测试医疗设备的抗扰度测试是评估设备在外部电磁干扰下正常工作能力的测试。

常见的抗扰度测试包括电压暂降/中断、瞬态电压、射频场和电磁放射等。

测试结果需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3. 传导测试医疗设备的传导测试是评估设备对于传导路径上的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传导路径可能是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

传导测试通常采用模拟电磁干扰源,测量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传导干扰抑制能力。

三、其他注意事项1. 标准合规性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测试要求需要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要求。

设计师和测试人员应熟悉相关标准,并确保设备在设计和测试过程中符合标准要求。

机械工程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电磁兼容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电磁兼容规范要求一、引言机械工程电磁兼容(EMC)是确保机械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的关键要求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机械工程领域中的电磁兼容规范要求,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电磁辐射要求电磁辐射是指机械设备或系统产生的电磁能量向周围环境传播的过程。

为了避免对其他设备或系统产生干扰,机械工程领域需要遵守以下几项电磁辐射要求:1.辐射源识别:对于每个机械设备或系统,需要识别出可能产生辐射的源头,并确保其辐射水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辐射限制:根据设备或系统的使用场景和所处环境不同,应制定相应的辐射限制要求,确保其辐射水平在允许范围内。

3.屏蔽和滤波:机械设备或系统应配备适当的屏蔽和滤波措施,以降低辐射水平并防止电磁干扰。

三、电磁感应要求电磁感应是指机械设备或系统对于外部电磁场的敏感程度。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或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抵御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以下是电磁感应方面的要求:1.抗干扰能力:机械设备或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即能够在强电磁场的环境中正常运行而不受干扰。

2.阻抗匹配:合理选择和设计机械设备或系统的电气部件,以确保其电阻、电容和电感与外界电磁场的特性相匹配。

3.地线设计:机械设备或系统的地线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设备的接地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干扰。

四、电磁静电防护要求电磁静电是机械设备或系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荷积聚所引起的一种现象。

为了避免因静电干扰造成设备损坏或危险,以下是电磁静电防护方面的要求:1.接地设计:机械设备或系统应确保良好的接地设计和接地连接,以排除或减小静电电荷的累积。

2.防静电涂料:对于易产生静电的表面,应采用特殊的防静电涂料进行涂覆,以防止静电积聚和放电。

3.静电消除:合理布置和使用静电消除器件,如静电棒和静电接地线,以有效地消除或降低静电电荷。

五、电磁噪声防护要求电磁噪声是指机械设备或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下是电磁噪声防护方面的要求:1.屏蔽设计:对于容易发生电磁噪声的部件和线缆,应采用合适的屏蔽设计,降低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

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

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

电磁兼容在电路设计中的原则和方法电磁兼容设计要求在元器件级、部件级、设备级、系统级都达到互不干扰,正常工作。

元器件、部件级上的电磁干扰主要来自不同的元件之间的电磁耦合,电路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消除元件和部件级上发生的电磁干扰影响。

设备级,系统级所发生的电磁干扰与电子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各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电子设备内部的元件和部件之间的电磁耦合有关。

1 电磁兼容的分层设计原则这主要是按照电磁兼容设计的先后顺序来考虑的,从先到后可分为以下几层:(1) 元器件的选择和PCB设计,这是关键的;(2) 接地设计,这是主要的手段。

以上两层如果设计的好,可完成电磁兼容的80%以上的工作。

(3) 屏蔽设计;(4) 滤波设计和瞬态骚扰抑制。

以上两层是辅助手段,多为事后补救措施,也是我们最不提倡的。

(5) 可根据实际电路需要,结合以上几层来综合设计。

2 保证电磁兼容的方法主要根据构成干扰的三要素从下几方面来保证电磁兼容。

2.1 在不同等级上保证电磁兼容1) 从元器件级上来说,当是无源元件时,考虑(1)工作频带以外的元件参数与工作频带上的有很大的区别;(2)插件元件的末端引线有电感存在,当高频时这个电感易发生电磁兼容问题;(3)元件有寄生电容,寄生电感,在电路上表现为分布参数,在分析电路时也要考虑由它带来的等效电路。

当是有源元件时,工作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也会以传导电流的方式成为干扰源,当是非线性元件时还可能发生频谱成分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引起干扰。

2) 从设备级上来说,主要是保证减少对敏感设备的耦合,可考虑(1)增加脉冲前沿时间以减少干扰的频宽;(2)消除电路中震荡器产生的谐波及信号的谐波;(3)限制干扰辐射或消除干扰的传播途径。

3) 从系统级上来说,主要是靠组织或系统工程的方法来保证,因为有可能在单个设备上的电磁兼容得到了改善,但同时却影响了其它设备的工作条件,使得其它设备的性能指标变坏,此时需要从系统上折中考虑,另外,重要的一点是电磁兼容设计必须得到系统总体设计的高度重视。

PCB电磁兼容设计

PCB电磁兼容设计

PCB电磁兼容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电子产品的高频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这些干扰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影响。

因此,为确保电子产品的正常工作,必须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

本文将介绍 PCB电磁兼容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中,众多电子设备之间相互影响,并产生各种互相干扰的现象。

若不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电子产品之间的相互干扰就会不断加剧。

此外,还会导致电子产品的性能下降,寿命缩短,或者干脆无法使用。

因此,电磁兼容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二、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一)信号屏蔽对于高频信号、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我们可以通过信号屏蔽来降低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在 PCB设计中,我们可以选用屏蔽罩、屏蔽固定件、屏蔽膜等材料,将原本散发的信号封闭在内部,从而实现信号屏蔽的效果。

(二)减少反射PCB板内部导线上,如果出现反射问题,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并造成信号丢失。

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使用阻抗匹配的方法,将信号完全传递到下一个接收器或驱动器上。

(三)尽量减少 PCB板上的环路在 PCB设计中,我们应尽可能减少 PCB板上的布线环路。

环路会使电磁波形成闭合回路,从而导致电磁场的集中,并增强电磁场的辐射。

三、电磁兼容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以下将介绍 PCB电磁兼容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分离电源与信号地将电源与信号地分开,可以减少电池或其他电源的电流干扰,并降低 PCB板上的环路。

(二)注重布线布线对电磁兼容性极其重要。

我们应尽可能减少线路的长度,缩小信号之间的距离,以及使敏感线距离参考地面、机壳等金属不发生贴近。

如果需要引出较长的信号线路,选用均布阻抗线路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选择适当的 PCB材料PCB制造材料也是影响电磁兼容的重要因素。

选用合适的 PCB 材料,可以提高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能。

(四)验证实验视频学习这个过程需要准备的:1、第一部分学习视频资源(拍摄的U 视频) 2、第二部分学习视频资源(教师的课程)3、第一部分检测视频资源(学生自己拍摄的)4、第二部分检测视频资源(教师自行准备)在进行 PCB电磁兼容性设计后,为了验证其效果是否合格,我们可以进行验证实验。

电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考虑因素

电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考虑因素

电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考虑因素电子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是一项关键工作,它涉及到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以及是否会对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在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设备辐射电磁波的峰值功率: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会对周围的设备和系统造成干扰。

为了确保设备的电磁辐射不会超过规定的限值,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优化电路布局、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等,以降低辐射功率。

2. 设备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不同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不同,因此需要在设计过程中确保设备的辐射频率范围符合规定的要求。

一般来说,设备的辐射频率越高,对周围设备的干扰越大。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并采取相应的辐射抑制措施。

3. 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设备在工作时会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以确保设备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

为了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屏蔽、优化电路设计等。

4. 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在设计多个设备组成的系统时,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这包括设备之间的电磁耦合、信号交叉等。

为了减少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可以采取一些隔离措施,如增加屏蔽、优化信号线路布局等。

5. 设备的接地系统设计:设备的接地系统设计对于提高电磁兼容性非常重要。

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

在设计接地系统时,需要考虑接地线路的走向、接地电位的连接等方面。

电磁兼容性的设计步骤如下:1. 分析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确定电磁辐射源和受到干扰的敏感部分。

2. 根据设备的工作频率,选择合适的辐射抑制措施,如屏蔽材料、滤波器等。

3. 优化电路布局,避免信号线路交叉,减少电磁耦合。

4. 设计合适的接地系统,确保设备接地良好,有效降低电磁干扰。

5. 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包括辐射测试和抗干扰测试,检验设备是否符合规定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电磁兼容电路的设计

电磁兼容电路的设计
回线之间所形成的环路面积。 (4) 时钟产生器尽量靠近到用该时钟的器件。 (5) 石英晶体振荡器外壳要接地。 (6) 用地线将时钟区圈起来,时钟线尽量短。 (7) 印制板尽量使用45折线而不用90折线布线以减小高频信号对外的发
射与耦合。 (8) 单面板和双面板用单点接电源和单点接地;电源线、地线尽量粗。
1.2.3 复位引脚:
不恰当的复位将导致MCU工作的紊乱,复位电路不允许受到干扰,独立的复位控制芯片 或低阻抗的复位电阻加上大容量低泄漏,高频反应性能好的陶瓷电容复位电路是较好的 选择。
1.3 电子线路设计一般规则
每种单元都可以描述为接收一个输入信号、并对输入信号进行加 工,然后在输出端输出加工过的信号。
连接每个引脚到地或者到供电电平,以便确保一个可知的逻辑状态。
1.2.2 IRQ口引脚:
IRQ是MCU元件中最敏感的引脚之一。确保与中断请求引脚的任何连线都有瞬时静电放电 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IRQ连线上有双向二极管、TVS或金属氧化变阻器端接通常就足够 了。即便是对价格很敏感的应用,IRQ线上的电阻端接也同样不可缺少。
必须考虑在输入端可能存在的不希望有的信号,也要考虑经过输 入端之外的其它通路进入的无用信号。
最好在输入点上处理这些无用信号。
1.4 其他设计规则:
(1) 去耦 消除公共阻抗耦合有害影响的措施是去耦。去耦滤波器的关键元件
是引线尽可能短的高频电容器。 (2) 隔离 ①注意地环路形成共模骚扰。 ②用隔离变压器切断地环路,最适用于信号不含直流分量时。宽带信
号不宜用它。 在使用隔离变压器时,必须加静电屏蔽并接地,这可减小分布电容,
能降低初次级间传导骚扰。 为了更好地降低分布电容,提高开关变压器的共模抑制性能,可采
用三层屏蔽:第一层屏蔽连接到初级的低电位端;第二层屏蔽连接 到次级的低电位端;中心法拉第屏蔽连接到变压器的外壳及安全地。 ③光电耦合器隔离法。 因输入和输出线性关系差,不宜直接用于模拟信号,但最适于传输 数字信号。用光脉宽调制法,就能传输含直流分量的模拟信号,而 且有优良的线性效果。

电磁兼容设计的设计要点

电磁兼容设计的设计要点

电磁兼容设计的设计要点1.先进的电路布局:在电路板布局设计中,要首先考虑信号的传输路径,避免信号回线过长或平行线距离过近,尽量采用层间出线以减少信号干扰。

同时,将高速信号线与低速信号线分开布置,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

在布线过程中,要注意信号线与地线、电源线的共平面分离,以减小电磁辐射。

2.有效的电源管理:在电子设备中,电源线传输的电磁干扰主要来自电源回路的开关或变换过程。

为了减小电磁辐射,可以使用低电阻电源线或添加滤波器来抑制高频噪声。

此外,适当的电源供电和管理技术,如电源管理芯片(PMIC)的使用,也有助于减少电源线上的电磁干扰。

3.屏蔽和接地:屏蔽是减小干扰信号对本设备和其它设备的干扰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屏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尽量采用金属外壳或盖板来隔离设备内部电路与外界的电磁干扰。

在屏蔽设计中,要注意接地的选择和布置,确保设备各部分的接地电位接近并有良好的导电性,以提供有效的干扰路径。

4.合理的滤波设计:滤波器的设计和应用对于电磁兼容至关重要。

在信号输入和输出端口附近设置合适的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输入输出的电磁干扰。

滤波器的参数选择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和电磁干扰频率进行合理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滤波效果。

5.减小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子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为了减小电磁辐射,可以通过合理设计设备的传输线路和电源线路,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

此外,合理设计电子设备的外壳结构,使用导电性材料和接地技术,也有助于减小电磁辐射。

6.合理选用元器件:元器件的选择对于电磁兼容设计至关重要。

在选择元器件时,应特别注意元器件的电磁兼容性能,例如元器件的辐射噪声、耦合噪声、传导噪声等参数。

选择具有较低干扰特性的元器件,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敏感性。

7.严格的测试和验证: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电磁兼容测试和验证。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模拟软件仿真等方式进行。

通过测试和验证,可以评估设备在实际环境中的电磁兼容性能,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电磁干扰问题。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与实施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与实施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与实施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重点阐述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则和实施步骤。

一、原则:1. 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电磁兼容性标准,确保电子产品的设计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要求。

2. 全面考虑:在电子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全面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尽量预防干扰和故障,并确保产品对外界电磁场的容忍度。

3. 多层防护:通过在电路、线缆、外壳等多个层面上进行防护措施,减弱或消除电磁辐射和敏感度。

4. 分离隔离:对不同功用的电路进行分离和隔离,降低相互干扰的可能性,保证各部分正常地工作。

5. 接地设计:进行合理的接地设计,保证电子产品的接地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和测试验证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二、实施步骤:1. 分析电磁环境: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前,应对使用环境中的电磁场进行分析,了解辐射源和敏感源的情况。

2. 制定设计要求:根据预期的电磁环境和产品功能,制定电磁兼容性设计的要求和指标。

3. 排除共模干扰:对于使用交流电源的电子产品,采取合适的滤波、隔离和接地措施,排除共模干扰。

4. 电磁屏蔽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产生干扰源和接受敏感源的位置,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如金属外壳、屏蔽罩等,减弱电磁辐射。

5. 线缆布线规划:合理规划线缆的布线路径,避免相互之间的交叉和干扰,采用屏蔽线缆和合理的绕线方式。

6. 地线设计:对于接地系统,应确保良好的接地效果,并采用分层或区域接地方式,减少地线回路间的干扰。

7. 整机测试:对设计完成的整机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包括辐射测试和传导测试,验证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8. 问题解决与调整:如果测试中发现问题,需要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包括重新设计、优化和调整等。

9. 技术文档记录: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详细过程和相关测试结果记录在技术文档中,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参考。

通过遵循以上原则和实施步骤,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减少干扰和故障的风险,确保产品在各种电磁环境下稳定可靠地运行。

电磁兼容标准要求和设计基本原则

电磁兼容标准要求和设计基本原则
可见,干扰源和敏感源是相对而言的,必须站在系统的角度,全面地 看待问题。
1、电磁兼容概述
EMC学科形成历史
EMC技术是从研究干扰、认识干扰、对抗干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 开始了世界性有组织研究。 1881年第一篇“论无线电干扰”文章发表; 1887年伯林电气协会成立了干扰问题研究委员会; 1904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 1934年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成立。
1、电磁兼容概述 人们在长期对干扰问题的研究中,从理论上认识了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明确了电磁干扰性质及其物理、数学模型,逐渐完善了干扰传输及耦合计 算方法,实践中积累了一系列抑制干扰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EMC技术的发展。战后EMC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广泛 应用。EMC作为电子学的一个分支,新的学科EMC形成了。 我国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时,大量的集成电路、半导 体器件、可控硅应用在自控制系统工程中,基层单位广大技术人员有所认 识干扰、抗干扰。 我国《安全与电磁兼容》1989年创刊。 我国军用电磁兼容标准GJB151A-97、GJB152A-97,于当年底开始实施。
EMC控制(抑制)技术:屏蔽、滤波、接地、隔离、平衡传输。 看起来这个事情很简单,但人们却要不停的去研究这个问题,说明了这
个问题的复杂性。
1、电磁兼容概述
举例,当研究交换机的干扰问题时,交换机是干扰源,耦合通道为空 气以及各种电缆,与交换机在同一个环境中的其他电子设备就是敏感 源。反过来当研究交换机的敏感度(即抗干扰能力)时,交换机变成 了敏感源,与交换机在同一个环境的其他电子设备变成了潜在的干扰 源。
1、电磁兼容概述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
1、电磁兼容概述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电磁兼容设计是指在不影响电子设备性能的前提下,使设备之间不会发生电磁干扰或电磁辐射,也不会被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所影响。

下面是10条关于电磁兼容设计方法:1.设计稳定的电源电路电源电路的稳定性对于电磁兼容非常重要,因为不稳定的电源电路会产生一些电磁噪声和其他干扰信号。

在进行电源电路设计时,应该使用合适的滤波器和稳压器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电磁干扰。

2.选择合适的布线和接地方案布线和接地方案是电磁兼容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程度。

在选择布线和接地方案时,应该避免使用长而不必要的导线,以及过于复杂的接地方案。

相反,应采用简单的布线和接地方案,以减少可能的电磁干扰。

3.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在一些需要避免电磁辐射或电磁干扰的设备中,应该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来保护电路。

对于一些高频电路,应该使用铜箔、金属网、电磁波屏蔽罩、常数介质等材料来进行屏蔽。

4.合理地利用电感和电容在电磁兼容设计中,电感和电容是非常重要的元器件。

可以通过合理地设计电感和电容来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在设计 PCB 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便在不对电路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减少电磁干扰。

5.使用合适的 PCB 板布局PCB 板布局对于电磁兼容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 PCB 的电磁特性。

在设计 PCB 板时,应该避免产生回流环和长度不必要的线路,并尽量缩短信号线与电源和地线的距离,以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

6.使用合适的滤波器滤波器可以在保持电路性能的削弱高频电磁干扰信号和抑制电磁辐射。

在电磁兼容设计中,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滤波器,例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等。

7.合理地设计接口电路接口电路通常是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

在设计接口电路时,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例如添加滤波器、减少电流激励等,以减少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

8.进行电磁兼容测试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可以帮助检测电路是否满足电磁兼容的要求。

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其电磁兼容性问题备受关注。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器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又不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因此,对电力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磁干扰源分析在电力系统中,电磁干扰源可以分为内部源和外部源两类。

内部源主要包括电机、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电磁干扰。

外部源则包括雷击、电磁波干扰等外界因素。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干扰源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潜在的干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改进。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在电力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首先是减少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采用合金屏蔽、地线设计等方法降低干扰水平。

其次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合理的回路排布、过滤器配置等手段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此外,选择合适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也是设计的关键。

三、电磁兼容性测试与验证为了验证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包括传导干扰测试、辐射干扰测试、抗干扰性能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合格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报告也是产品上市的必备条件。

四、电磁兼容性管理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电磁兼容性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

建立完善的电磁兼容性管理制度,包括对干扰源的监测、干扰问题的排查与处理、系统的维护与改进等。

只有不断加强管理意识,才能在日常运行中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环节。

只有充分认识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遵循设计原则,进行必要的测试与验证,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供电服务。

愿我们在电磁兼容性领域不断探索,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中,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PCB的设计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其中电磁兼容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旨在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并避免电磁干扰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PCB设计中的电磁兼容原则和技巧。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原则为了确保PCB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1. 路线布局布局PCB时,应尽量避免高速信号与敏感信号之间的交叉路径。

通过合理规划信号线的走向,可以减少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此外,还应注意将模拟和数字信号分开布局,以防止互相干扰。

2.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对于PCB的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

合理布置接地层、增加接地钳子和使用分立接地域等方法可以减少信号的共模干扰和电磁辐射。

3. 单板层次分离在多层PCB设计中,通过将系统模块分布在不同的层次上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例如,将功率模块与信号模块分开布局,可以有效减少信号的串扰和电磁辐射。

4.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滤波在设计中使用合适的EMI滤波器可以减少电磁干扰的问题。

EMI滤波器通常用于滤除高频电磁干扰信号,可以降低电磁辐射和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5. PCB材料选择PCB的电磁兼容性也与材料的选择有关。

选择具有良好电磁屏蔽性能的材料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和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性。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技巧除了以上原则,还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提高PCB的电磁兼容性。

1. 管理信号走线路径合理管理信号走线路径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和辐射。

高速信号应尽量避免与敏感信号交叉走线,并且应尽量减少信号线的长度。

2. 使用电磁屏蔽罩对于特别敏感的模块或电路,可以在其周围设计电磁屏蔽罩来阻隔外界电磁干扰。

电磁屏蔽罩通常用金属材料制作,并与接地层连接以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时间:2012-08-24来源:作者:
关键字:电磁兼容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数量及应用逐渐增多,结果必将造成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

在日趋恶劣的电磁环境中,如若不采取恰当的电磁屏蔽措施,会导致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日益严重,电子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者会危及到信息的安全。

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既不干扰其他设备,而又不受其他设备干扰的影响而能正常工作,这就要求在设备研制的初期阶段必须从结构、技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电磁兼容设计。

1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的主要性能之一,在进行设备功能设计的同时,还应进行电磁兼容设计。

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使所设计的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实现电磁兼容,因此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明确设备所满足的电磁兼容指标,然后确定设备的敏感器件、干扰源及干扰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后通过试验了解设备是否达到了电磁兼容指标要求。

2电磁兼容设计所采取的方法
对于通信车而言,通常其所装载的设备量很多,包括配电设备、通信设备及终端设备等,各设备间很容易形成电磁干扰,进而影响通信质量,因此设备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要从3要素(干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抑制干扰源,消除或减弱干扰耦合,增加敏感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以某车载电子设备为例,由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转换开关、断路器、控制保护单元、互感器、接触器等单元及元器件组成,其中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转换开关、断路器布置于前面板上,控制保护单元、互感器、接触器等单元及元器件放在机箱内部。

此设备要满足GJB151A-97有关的电磁兼容指标要求,在结构设计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仪表窗口的屏蔽;机箱缝隙的屏蔽;各单元合理布局及其屏蔽;电缆敷设以及电源线滤波等。

2.1仪表窗口的屏蔽
仪表窗口对设备来说是比较大的泄漏口,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屏蔽,为此采用加装丝网屏蔽玻璃的方法对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进行外部屏蔽。

丝网屏蔽玻璃是由一种低阻抗的金属丝网通过特殊工艺夹在两层玻璃之间制成,丝网筛孔的密度决定其主要的屏蔽效能。

如图1所示,由于玻璃周边预留了10~20mm金属丝网毛边,通过螺装金属外框将它紧紧压在机箱上,从而获得连续的导电表面,以达到减少电磁泄露的目的。

图1仪表窗口的屏蔽
2.2机箱缝隙的屏蔽
影响屏蔽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是屏蔽体上的接缝。

此车载电子设备的框架是采用铝板折弯后对焊而成,焊缝平滑连续,属于永久性接缝,这种接缝处的射频电阻几乎与金属板本身的射频电阻相同,从而保证了屏蔽体接合处的电气连续性。

对于可拆式接缝,如机箱、盖板接合处,往往采用螺钉紧固方式,由于螺钉的间距不宜太小,接合表面的不平整以及盖板材料的翘曲变形等原因,使接合面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缝隙,降低了机箱的屏蔽效能,为此采取了2种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增加缝隙深度,为了增加缝隙深度,机箱的弯边宽度取15mm,重叠尺寸越大,屏蔽效能越好;减小缝隙长度,由于钣金机箱很难做到接合面处的高精度,为了弥补此缺陷,采用了经济、实用的方法,在接合面处粘贴带背胶的铍青铜簧片,由于簧片具有一定的弹性,装配后簧片变形,接触面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接合面具有了一定的电气连续性。

2.3机箱内部各单元布局及其屏蔽
合理布置设备内各单元及元器件的位置,可以做到既经济又实用地减小干扰程度。

首先必须明确干扰源和受感器,在本设备中干扰源是控制保护器,敏感设备是数字电流表和电压表,为了避免二者紧邻,把它们分别放置于机箱的后部和前部,用空间距离减弱彼此的电磁干扰。

为了达到更有效的屏蔽效果,又在电流、电压表的表体外围罩有屏蔽盒,表头紧贴前面板的屏蔽玻璃,玻璃的丝网毛边通过螺装金属外框将它和机箱、屏蔽盒联成一体,从而使表体完全处于电气连续的金属罩中(如图1所示),而电流、电压表引线则由装在屏蔽盒上的穿心电容引入,这样使引线所感应的干扰信号被旁路接地。

同样控制保护器也用屏蔽盒对其进行了屏蔽,进一步减小了它对外的辐射能量,从而获得较好的屏蔽效果。

2.4电缆选用及敷设
因为电缆是高效的电磁波接收和辐射天线,也是干扰传导的良好通道,绝大多数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是电缆造成的,解决电缆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对电缆进行屏蔽,所以此设备选取了屏蔽层质量好(低阻抗)的电缆,并且保证电缆屏蔽层与机箱360..低阻抗搭接,使屏蔽层与机箱构成一个完整的屏蔽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电缆辐射的问题。

与此
同时,在电装布线时,要求电源配电线路与其它各类线路保持150mm距离,敏感电路和干扰电路各自单独敷设,不能交叉重叠,且加大线束的间距,避免线缆间的耦合。

2.5电源线滤波
为了抑制电源输入端高频干扰信号对本系统的影响,加装了EMC电源线滤波器。

滤波器不同于其他电子元器件,它的性能与其安装方式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滤波器的安装方式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图2所示,首先滤波器输入与输出线要远离,以避免由于两端耦合而导致高频滤波效果变差等现象产生;其次滤波器外壳与机箱低阻抗接触,同时要减短电源端口到滤波器的连线,当电流进入机箱后,先流经滤波器进行滤波,然后再到其他各单元;最后电源端口与滤波器之间连线也要进行屏蔽,这样外界的电磁干扰不能沿电源线进入设备,机箱内的电磁干扰也无法传出机箱,造成干扰发射超标。

图2电源滤波器安装方式
2.6接地
接地是电子设备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可以使整个电路系统中所有单元电路的地之间没有电位差,保证设备能稳定地工作。

此车载设备的后面板上安装有接地柱,即机壳地。

机壳地可以使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在机壳上的大量电荷通过大地泄放,避免由于静电放电时产生的大电流流进设备的电路对其造成干扰和危害,合理的接地点对于整个机箱的屏蔽效能十分重要。

3测试结果及完善措施
此车载设备在采取了以上电磁兼容措施后,按GJB151A-97有关的电磁兼容指标要求进行测试,发现除了RE102试验项目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合格。

对RE102试验项目进行观察,发现测试结果图的超标点为24MHz、36MHz两点,而这两点分别是12MHz频率点的二三次谐波。

为了找到这一频率点的元器件,对机箱内各单元进行了分析,发现控制保护单元中有一个12MHz晶振,由于晶振属于高噪声元器件,能够产生较强的辐射,从而使其周边充满着近场辐射场。

如果辐射场内有器件或走线,晶振及其谐波信号将耦合到器件或走线上而辐射出去;再者又发现控制保护单元的PCB板未采取
就近接地措施,只是通过一根长引线和机壳地相连,造成信号的环路面积增大,产生了很强的辐射,所以对控制保护单元采取措施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对晶振进行屏蔽且屏蔽体就
近接地,弱化辐射发射强度;然后控制保护单元的PCB板同样采取就近接地措施,并且在屏蔽盒出口处的信号线上安装一个铁氧体磁环,可以将不需要的高频干扰抑制掉。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RE102试验指标合格,如图3所示。

图3测试结果图
4结束语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电磁兼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印制板设计,都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该车载设备在采取了以上各种有效措施后,终于达到了更为理想的电磁兼容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