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传统感染类型 现代感染类型
传染源 病原体 宿 结 趋 原 主 局 向 因
外源性 典型的致病菌
内源性(多) 机会致病菌或“非 致病菌” 、耐药菌 无免疫力的健康宿主 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传染病 机会性感染 逐渐减少或很少 呈不断上升趋势 卫生条件改善,生活 滥用抗生素,现代 水平提高,疫苗接种, 诊治手段的副作用 抗生素合理应用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80%正常菌群寄居在肠道中,大约有
400~500种微生物。每克干粪便有1011~
1012个细菌。
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 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和宿主与外界环境 之间,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中,形成 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在正常状态下,正常菌群对宿主不表 现致病作用,对其宿主有益无害,而且是 必需的。
并排斥外籍菌的入侵和群
集,保持微生态平衡。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2)营养作用:肠内正常微生物如双歧 杆菌、乳杆菌等能合成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 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3) 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
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4) 排毒作用 (5) 抗肿瘤作用 (6) 抗衰老作用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2、定位转移(translocation)
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
或本来无菌生存部位的现象。 一般地,正常菌群在原籍生境是不致
病的,如果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无菌部位则
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致病。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1、老区转移: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
向其他有正常微生物群定植的部位转移。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主要是革兰 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 来自肠道正常菌群,原因 是肠道细菌的逆向定植。
宿主
内环境
外环境
(土壤、空气、水等)
人类无规律地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将 有规律地惩罚人类。
人口压力!
150万报名,招收47万
660万
28亿
全国土壤沙漠化面积每年以3436平方 公里的速度在扩大!
楼兰遗址
黄河的河床在不断抬高,20世纪70~90
年代曾出现多次断流现象!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奠基者,在《物 种起源》中讲述过“猫与三叶草”的故事,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将其演绎为“英国海 军的强大与老处女”的故事。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由于内分泌(月经)、上环等生理因
素的影响,尤其是抗生素使用不当,嗜酸
乳杆菌数量剧减,“自净”功能被破坏,
条件致病菌乘机过度繁殖,导致阴道内微
生物总量迅速增加,出现细菌性、霉菌性、
滴虫性阴道炎等。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2、正常菌群方面
抗生素是“双刃剑”。若应用得当, 可有效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若过度使用 或滥用,则可能“滥杀无辜”,破坏人体 微生态平衡,引起菌群失调。
●
Ⅲ度失调: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
疾病过程中,造成体内菌群失调而产生的一
种新感染,即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 。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引起二重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 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杆 菌等)和白假丝酵母菌为多见。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二重感染大多发生在用药后2~3周, 发生率为2%~3%,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感 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假膜性肠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
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五、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1. 正常菌群的定义
在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损害作用的微生物,通 称为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flora)或正 常菌群(normal flora)。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2.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组成“统一战线”,对保持 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主要生理作用有: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在皮肤黏膜表面黏附、定植和
繁殖,形成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空间
争夺、营养争夺、产生代谢性产物),抑制
●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 在不同发育阶段的 ● 动态的
● 生理性组合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五、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正常菌 群之间、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 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 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从生态学上微生态失调分为: ● 菌群失调(比例失调) ● 定位转移 ● 宿主转换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1、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在某一微生境内正常菌群中细菌的种 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
围的状态,主要是量的变化,故又称为比
例失调。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菌群失调可分为:
● ●
Ⅰ度失调:为可逆性失调 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菌群内生理
波动转为病理波动。
影响微生态失调的因素: ● 宿主:主要是屏障结构和免疫功 能异常的影响 ● 正常菌群:抗生素的干扰作用是 巨大的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1、宿主方面
(1)免疫力降低:患慢性消耗性疾病 (结核病、肿瘤、糖尿病等)、烧(烫) 伤、化疗、放疗、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等。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2)物理因素:一切破坏正常生理结 构的措施都可引起微生境的破坏,正常菌 有可能发生定位转移,引起微生态失调。
假膜性肠炎的治疗关键措施
● ●
立即停用日前服用的抗生素 加强支持疗法,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
●
禁用止泻药
重症患者或持续不愈者,可首选口服甲
硝唑,如无效,换用万古霉素。
●
可联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协助调整菌群的
类型和数量,加快恢复原有的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数抗菌药物 耐药,而病人抵抗力因原发病和(或)原 发感染而显著降低,因此,二重感染常难 以控制,呈急性状态,病情凶恶,病死率 较高。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3)化学因素:如肝病患者胆汁分泌 异常,可引起下消化道正常菌群上行至上 消化道定植、繁殖,引起细菌过度生长综 合征,主要临床症状是脂肪泻、
维生素缺乏症和营养吸收障碍。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4)生理因素:健康妇女的阴道具有 “自净”作用,即主要的正常菌群—嗜酸 乳杆菌产生乳酸,使阴道酸碱度保持酸性 (pH4~4.5),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正常菌群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 的微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正常菌群就可 能转化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 近年来,内源性感染呈不断上升趋势。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五、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五、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六、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1、保护微生态环境
顺应生态系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
六、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去除宿主的病理状态:小肠细菌过度 生长综合征常与胃无酸或肝脏疾病有关。 治愈这些疾病后,即可恢复微生态平衡。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当患者接受抗生素,尤其是长期服用广谱抗
生素时,病原菌和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被杀灭,
有可能出现菌群失调,削弱正常菌群抵御外籍菌 入侵的能力。 此时,患者体内、或来自医务人员或医院环 境的耐药菌乘虚而入,迅速繁殖,成为新的优势
菌,引起菌群失调。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在抗生素强大的选择压力下,已选育 出危害性更大的机会致病菌(如MRSA、 VRE、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等),对许 多抗生素具有抗性,在住院病人或医护人 员中流行,严重污染医院环境。 滥用抗生素的恶果是破坏人类整个生 存环境。人类将自食其果!
病例分析
W,GG,21岁,因咳痰、发热而入院,静 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每天6g,连用4d无效。 第4d换用林可霉素治疗,患者出现寒战,烦躁 不安,意识障碍,腹痛,大量水样腹泻,逐渐
频繁,并见大量白色膜状物,镜检发现有大量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问题:
1、新出现的腹泻最可能由什么细菌引起? 2、如何治疗该疾病?
“天地与我
并生,而万物
与我为一”
(庄子:天人
合一)
宿主
内环境
(正常微生物群)
外环境
由于对人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识 不足,临床上滥用、泛用抗菌药物而诱发 的菌群失调屡见不鲜,如假膜性肠炎、败 血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等,对病人、医院 和社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或负担。
为了维护人类健康,不仅要保护宏观生 态的平衡,而且要保护人体微生态平衡。 “人享尽天年,度百岁而去” 《黄帝内经》
“英国海军的强大与老处女”
强大的海军
↓
海上补给品(牛肉罐头)工业发达
牛肉罐头
“英国海军的强大与老处女”
↓
牛饲料─三叶草丰富
↓
野蜂(传花授粉)多
“英国海军的强大与老处女”
↓
田鼠(野蜂的天敌)少
↓
猫(田鼠的天敌)多
↓
抱独身主义的老处女喜欢养猫
强大的海军 ↑ 海上补给品(牛肉罐头)工业发达 ↑ 丰富的牛饲料──三叶草 ↑ 野蜂(传花授粉)多 ↑ 田鼠(野蜂的天敌)少 ↑ 猫(田鼠的天敌)多 ↑ 众多抱独身主义的老处女喜欢养猫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2、新区感染: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
向本来无微生物定植的部位转移。如败血
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內膜炎。
呼吸道细菌:易向脑部转移。
肠道细菌:易向腹腔转移。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3、宿主转换(host transversion)
动物或昆虫体内的正常菌群转移到人
类的现象。
●
虫媒方式
●
经口方式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假膜性肠炎 是较为严重的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 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常出现在抗 生素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1~2周。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假膜性肠炎主要由艰难梭菌引起。 艰难梭菌是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因使 用抗生素不当,耐药的艰难梭菌大量繁殖, 释放毒素A和B,引起肠液分泌,黏膜损伤 和假膜的形成。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在宿主出生后,即在体内建 立并持续存在,有规律地定居于特定的部 位,成为宿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一个健康成年人大约有1013个体细胞, 而全身定植的正常微生物总数高达1014个, 主要分布于皮肤、口腔、消 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望闻问切,辨证论治”
病例分析
W,MM,20岁,患红斑性狼疮,使用强的 松及环磷酰胺治疗。一个月后,狼疮活动情况大 为改善。不久,因不慎受凉感冒,出现较严重的 咳嗽、咯痰和中度发热。X线发现右下肺有一小 块炎症性病变。 用了几天第二代头孢菌素,病人好转但不够 满意,医生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病人发热愈来 愈高。X线显示肺炎病变已好转。医生改用超广 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4天后病人死去。 1、最可能的死因是什么? 2、如何证实你的推测?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腹部外科手术:大肠杆菌从结肠进入
腹腔,引起腹膜炎;进入泌尿生殖系统,
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进入血液,引起
败血症。
颅脑手术: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容易入侵
引起感染。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介(插)入性诊治手段
内镜:胃镜、腹腔镜、支气管镜、膀胱镜
插管导管: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心导 管、导尿管等 呼吸机、心脏起博器 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人体正常防 御屏障,为正常菌群侵入非正常寄 居部位提供机会,引起定位转移。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除了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 抗菌药物和多种抗肿瘤化学制剂可诱发艰 难梭菌性假膜性肠炎,但以广谱青霉素、 头孢菌素和林可霉素最为常见。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若发生二重感染,应立即停用正在服 用的抗菌药物,同时对检材培养中的优势 菌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菌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六、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二、微生态平衡
正常菌群具有较强的自身稳定性,能 阻止外籍菌的定植。在正常情况下,微生 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保持 动态的微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