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县工业园环境保护及饮用水源保护情况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修县工业园环境保护及饮用水源保护
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修县环保局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生命线,创新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生态建设,推动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近日,我局对县内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和饮用水源保护进行了专题调研,肯定了好的做法,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现将此次专题调研所了解到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业园环境保护
一、坚持以创新理念为先导,全面确立环保优先地位
一是坚持环保优先。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积极实施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切实防止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将环境保护规划作为编制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以及其他各项专项规划的指导性规划,切实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举;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积极设置绿色“门槛”,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坚决杜绝产品档次低下、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进区建设。
二是坚持链式招商。把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产业链的培植与整合,推进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集聚,实现协调发展、循环发展、科学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专业化、特色化、链锁化、创新化的化工产业发展之路。
三是坚持循环发展。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实践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企业为单元,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点”上的小循环;以产业为单元,拉长产业链条,建立“线”上的中循环;以园区为单元,强化供应链整合,建立“面”上的大循环,加快建立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园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合理选择延伸产业链条,切实做到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良好相一致,着力打造绿色生产、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
二、坚持以健全机制为重点,着力强化环保监督管理
一抓源头,建立健全项目准入机制。一方面,积极设置进区门槛,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另一方面,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坚决做到“四个不批”: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不符合准入门槛的项目不批,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批,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不批,积极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二抓重点,建立健全执法管理机制。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治污设施的可靠性;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严格执行开工核准与竣工验收制度,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与治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积极加强排污口的规范管理,确保排污总量持续下降。对现有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实现清洁生产,切实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采取“驻厂环保专员”的方式,全面加强现场监督、监测,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对区域环境,建立环保职能部门、工业园区、相关企业三级环保监督网络,不断加大区域环境的监测力度。
三抓监督,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在项目环评时,广泛征求群众特别是项目所在地周边群众对环境质量、拟建项目可能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等方面意见,鼓励广大群众对建设项目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等方面意见,鼓励广大群众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在项目开工前,通过广播电视、上网发布、张贴公告等形式,及时向广大群众公布项目相关信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类环境纠纷,确保社会稳定。
四抓联动,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机制。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平战结合、专兼结合”的原则,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从组织指挥、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置等五个方面,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工作做出了科学合理的安排,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三、坚持以加大投入为抓手,努力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环保规划投入。我们在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二是加大环境基础建设投入。按照“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方针,大力推进区域环境基础设施、集中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体系等环境基础建设,确保有效保护区域整体环境,降低区域环境和社会风险,努力实现产业日趋集聚、污染集中治理。
三是加大生态系统建设投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一方面,正确处理项目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适度缩减工业用地规模,积极留足生态建设用地,工业项目选址也尽可能远离修河岸线和水源保护地;另一方面,加快生态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着力打造富有生态内涵和优良人文环境的现代化工区。在具体实施上,坚持科学规划生态系统,科学规划绿化带的空间布局,既注重生态景观的审美性,更注重所选树种的实用性,着力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近年来,我们在工业园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听取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细化措施,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工业园环保工作的整体水平,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化工业园。
(二)饮用水源保护
一、饮用水源保护的主要工作情况
饮用水源保护直接关系到水质的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多年来,县人大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
县政府也一直坚持把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水源地保护的整体规划、监控管理和综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为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依据。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了《永修县水环境功能区划报告》,对全县水域进行了水环境功能界定区分。制定了取水口水质恶化的应急预案,有力地推动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通过按规定分级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从而为开展水行政执法、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加快治污工程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硬件水平。县政府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项目进度督查力度,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新建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干流水质有所改善。
三是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建立重点、难点问题联席会办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分布、水源构成、水质状况以及污染源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全面调查摸底。
四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的长效机制。县政府组织环保、建设、水利、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一是严格项目审批,从源头上强化污染控制。加大项目开发管理力度,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开发新建项目,从源头上控制和防范了环境污染。二是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多方位监控。对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定期巡查监控;加大对保护区内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实行重点工业污染源“一厂一档”制度,对化工重点水污染行业开展专项整治,积极防治水环境污染;加大船舶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危险品船舶专项整治,加快船舶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三是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计划用水,开展企业节水示范项目建设与水资源节约利用、保护工作,增加水样水质的送检频率和检测项目,调度河流生态流量,优先保证人民生活用水的水质。四是加强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