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考核 办法 。除 了常 规考 试外 ,还 加 入 了课 外材 料收 集 、课 堂讨 论 以及 随堂 f 3 1 G  ̄ b e l s D, Do c h y F , B o s s c h e P V,e t a 1 . E f e c t s o f P r o b l e m— B a s e d L e a r n i n g : 实验 操作 。比如 学 生对 P B L教 学 问题 的材 料收 集 、讨 论 占 1 0 %,实验 操作 A Me t a - An a l y s i s F r o m t h e A n g l e o f A s s e s s me n t [ J 】 . Re n e w f Ed u c a t i o n a l Re s e a r c h, 2 0 0 5 , 7 5 ( 1 ) : 2 7 —6 1 . 技能 占 1 0 %,期末 成绩 占总成 绩 的 8 0 %。这 种综 合性 的考 核 ,更 加客 观 的 o 反映 了学 生平 时 的学 习态 度和 真实 水平 ,促 进 了学 生 学习 兴趣 。 【 4 】张雄鹰 ,武延隽,胡德华,等. 医学微 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 学的探 索[ I I . 参考 文献 : 山西 医科 大学 学报 : 基 础 医学教 育 版 , 2 0 0 6 ,8 ( 5 ) : 5 0 8 - 5 0 容量 和 多媒体 形式 坚 决杜绝网上不 良信息的传播。 要加大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分子 的力 网 络改 变 了传 统 的高校 思想 教 育 的单 调 内容 、陈 旧形 式 ,结 合 了多 媒 度 ,杜绝 暴力 游 戏、 淫秽 信息 的传 播 ,及 时制 止 、删 除和 取缔 不 良信 息 。 体手 段 和形 式使 思 想政 治教 育拥 有 多样 化 的素 材和 信 息 。网络 环 境 中信 息 学校尤其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利用高科技在校园网络服 具有 便 捷性 、共 享 性和 时 效性 等特 点 ,能 够保 证信 息 的及 时 、高 效 ,大 大 务器 和计 算机 上 安装 绿色 上 网过滤 软件 ,识别 含有 低俗 、 淫秽 、暴 力 、反 增加 学 生获 取信 息 的数 量 ,扩 大思 想政 治 工作 的涉 及 领域 和覆 盖面 ,增 强 动 等 内容 的信 息 ,及 时屏 蔽或 删 除 ,使 校 园 网络环 境 时刻 处于 被监 管 的可 影响 力 。 控 状态 ,确保 创建 一个 安 全、 健康 、有 序校 园网络 环境 , 使其 真正 发挥 积 2 .网络 的互动 性和 参 与性 极 续 向上 的教育 教 学服 务功 效| j J 。 在 网络环 境 中 ,学 生接 受宣 传 思想 教育 时 ,改 变 了传统 的单 向的 、灌 2 .加 强 网络舆 情 管理 引导 输 式 的教 育 模式 ,转 而 成为 双 向的 、交 互式 的教育 模 式 ,随 时随地 可 以发 网络 这柄“ 双 刃剑 ” ,对 学生产 生 了积 极 和消 极 的影 响 。网络 中有 不 少 表 自己 的言 论和 观 点u ] 。这 种互 动 式 、引 导式 的 教育 模 式 ,使 师生 处在 平 不 良信 息 都对 学生 的身 心健 康对 学 生造 成 巨大影 响 , 网络 游 戏 、花色 影 片 等 的地位 上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主 动 性和 积极 性 ,增 加 了思想 政 治工 作 的生 等 都对 学 生有 着极 大 的诱 惑力 ,部 分学 生沉 迷其 中,无 法 自拔 。因此 ,应 动 性和 说 服力 。 加强对学生进行 网络舆情管理引导的力度,尤其要提高网络上不 良信息的 3 .网络 信 息 的及时 传播 甄别 、判 断能 力 ,帮助 学 生建立 网络负 面 影响 的“ 免疫 力 ” 和树 立 自我 保 护 在 网络 出现之 前 的思 想 政治 教育 主要 以学 习文件 、传递 政 策等 形式 开 意识 ,用道 德规 范 他们 的行 为 ,用 意识 约束 他们 的操 作 ,使 学 生真 正成 为 展 ,存 在 明显 的事 后 效益 的现 象 ,这 种滞 后 性使 得 学生 能够 获 得的信 息 更 网络 的 建设者 和 主人 加 少 ,更 加落 伍 , 导致“ 两 耳不 闻 窗外 事” 的现 象 。而 在 网络 环境 中 ,通 过 3 .必 须坚 持“ 以人 为本 ” 建 设校 园 网等 措施 ,使得 信 息传 递 的时效 性 大大 提 高 ,改善 了使思 想政 治 网络 环 境下 , 高校 的思 想 品德 教育 要遵 循“ 以人为 本” 的 原则 ;正 确 引 工 作 的针对 性 。 导大 学 生认 识社 会现 状 、主 动适 应社 会 ,一 切都 以大 学生 的 内在 需要 为 出 = 、 网络 时代 高校 思想 政治 教 育所 面临 的挑 战 发 点 ,来设 计教 学 内容和 教 学形 式 ,循序 渐 进 、因材 施教 ,提 高 他们 接 受 1 .网络 文化 的 多样 性导 致大 学 生的 思想 混乱 思想 教 育的积 极 主动性 , 让 他们 充分 发挥 个性 优 势 , 使 其成 为教 育 的主体 ; 网络信 息 的 多元 化 、多变 化 的特 性 导致 网络 问题 的多维 变化 的 ,几 乎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 自我教育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坚持 “ 以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思路3篇.pdf
第一篇 一、网络对大学生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学习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改变。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几乎没有地域限制,信息的时效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网络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由此而促进了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开拓,在对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育方式发生改变。
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网络的拓展,导致了对大学生教育的方式逐步改变,且出现了较为新颖会计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网络。
远程教育网络则主要是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所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三)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改变。
网络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网络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渠道之一。
围绕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主要包括:网络搜取信息、通信、下载、聊天、玩游戏以及购物这六大方面,而这往往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四)大学生就业的创业方式改变。
网络的应用范围广泛则推动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方式,相比以往传统的就业模式则发生千变万化的改变,现在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掌握了较为先进的信息和创业资源,且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要求更注重的是头脑和技术能力,而不仅仅在于文凭的高低,所以网络平台提供了他们较多的创业方式。
二、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
在党中央的重视下新世纪以来,大部分大学都纷纷建立校园网,落实“数字校园”的规模建设,但由于我国的大学生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了学校的网络质量不高、建设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全面发展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在初级阶段往往不能及时帮助师生解惑,并不能跟上社会网络的步伐。
(二)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
由于学校和社会的网络监视严重滞后,导致学校的网络信息虽然丰富多彩、资源浩如烟海,但是很难控制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的存在,甚至包括了涉及淫秽、反动、奢靡生活的无限推崇的有害内容,这往往误导了学生形成不正当的行为、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从而滋生了学生的不安定心理因素、追求享乐的不上进心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综述。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重点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方法、效果评估、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案例。
在强调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此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特点、方法、评估、发展趋势、创新案例、重要性、挑战、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向网络空间延伸,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进现代化教育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能够实现即时互动、全球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信息泛滥、真伪难辨、传播速度快等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其特点、方法、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参与度和互动性。
通过利用网络平台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育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交流。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盛行,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真假难辨、虚假信息泛滥、信息碎片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挑战:1.信息真假难辨: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很多时候学生很难分辨信息的真伪,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
2.虚假信息泛滥:许多社交平台上充斥着低俗、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这些信息容易误导大学生,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信息碎片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碎片化,很多时候只看到事件的表面,缺乏系统全面的思考。
4.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一些不良信息、谣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影响大量的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
二、对策:1.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
2.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学校可以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远离低俗暴力的信息,倡导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3.加强新媒体思政课程建设:学校可以设置新媒体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分析信息,明辨是非。
4.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学校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建设和维护网络文明,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
5.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工作,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6.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性 、交互性 ,对传 统大 学生 思想 政治 教 育模 式和 方式 方 法提 出了 更高 的要 求 。 三是不 良的 网络文 化环 境 ,导致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过 程 复杂 化 。网络 文化 的虚拟
性 、随 意性 和 隐匿性 ,使人 们之 间 的交 往 和 活动不 受 时空 的限 制 ,人与 现实 生 活产生 了一 定 的距 离感 。 由于大学 生 自 身世界 观 、人生 观 、价 值观 正处于 定 型
现代 大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 界之中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 想道 德 、 价值 取向 、审美情 趣 、 治态度和行 为规 政
范等形成新的挑战的同时 ,也给 高校思想
二 要 增 强 对 大 学 生 的 “ 德 ” 教 网
育。 “ 网德 ” ,就 是利用 网络技 术和 教
学 课 程开 展一 系列 的德育 活动 。这 种德
治 教育 的积极 作用 ,在 认真研 究 网络环 境下 高校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的特 点和 规律 的基 础上 ,探 索出加 强大学 生思 想 政 治教 育工作 的新 途径 和新方 法 ,以不
断增 强大 学生 思想政 治 教育 工作 的针对 性和实效 性。
界 、不 分地 区 的全球 性信 息 资源开 发 与 共享 的 文化 。 网络文 化 以其 内容丰 富 、 传 播迅 速 、影 响广 泛 、能控 率低及 平 等 参与 等特 点 和优 势 ,不仅 促进 了社 全 的 全面 进步 和 发展 、蕴 含 了丰富 的思 想道 德和 文化 内 涵 ,同时 也拓 展了 党的 思想 政 治 宣 传 和 教 育 工 作 的空 间 和 有 效 途 径 。一是 网络 文化 具有 信 息量 大 、传受 平等 、交流直 接和 预警 及时 的特 点 和优 势 ,极 大地 提 高了 党的 思想 政治 工作 的 覆盖面 和 有效 性 。二是 网络 文化 具 有形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和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通常是由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短语组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广泛,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网络流行语更是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网络流行语因其幽默、幽黯、短小、新颖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通过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和关注。
2.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和传播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通过网络流行语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交流和传播。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流行语更轻松地分享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3. 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流行语往往能够更好地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网络流行语,有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引导他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 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偏激情绪虽然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但也容易夸张、煽动情绪。
一些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过于偏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偏激情绪,导致他们的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消极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一些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往往蕴含着消极的价值观念,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
这种消极价值观念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和偏执的思想,对他们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网络流行语具有片面、夸大、变形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容易扭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
这不利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对策和建议针对网络流行语可能引发的消极影响,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管理。
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一)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
网络文 化是 一种 开放性 、 多元 的文 化 , 各 种 不剐 族 、 不
惯 和 生 活力 式 的 网络文 化 。 为 网络是 开放 的 , 无论 是 东方 文 同 国家 、 不I 社会 制度 的文 化得 到 空前 融合 , 彻 底打 破 了原 彳 丁
、
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 文化 作 为一 种 与现 实文化 紧 密村I 连 的文 化现 象 , 体现 活 中, 正 如英 国历 史学家 汤 因 比在与 池 田火 作对 话时 所说 : “ 技 出人类 文化 的一 般j £ 性, 同 时又具有 网络文 化鲜 明的 自身特点 。 术每 提 高一 步, 力 量就 增 大一 份 。这种 力 量可 以用 于 善恶 两 个
息 的兼 容性 在 某种 程度 上 形成 了网络 文化 的 多元性 。
( 二 ) 网络 文化 的 非控 性 。
段和 工 具 , 直 言不 讳 的公 开兜 售他们 的政 治主 张 、 人生观、 价值
观, 企 图把 自己的价值 观 和意 识形 态 蛆加 于人 , 肄 无忌 惮 地推
网络 是一 个开 放 的系统 , 它 在物 理空 间上 打破 了 因家 自然 行 文化 殖 民主义 和文 化霸 权主 义 , 导致 东 两方 文化 价值 观 的冲
疆域 的限 制 , 扩 展 了人 们获 取信 息 的渠 道 , 使人 们 接触 的信 息 突 与碰撞 日益加深 , 对 我国 的主流意 识形 态构成 了严 峻 的挑战 。 面 更 宽, 接 触 到的 不 同观 点更 多, 获取 的 信息 就可 能太 多太 滥 ,
随 着互 联 网覆盖 面 的不 断扩 大 、 影 响程 度 的 不断 加深 , 不 同文
浅谈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观 正在逐 步形成 ,当其依 据此 时个人 的认 知水平 和
生活阅历来取舍网络信息时 ,思想和言行难免受到 外界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形成负 面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下滑 ,集体观念淡漠。 其次,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大量传播。网络文化
极 大地 丰富 了大学生 与外界沟 通 的途 径 。 网络世 界
原则 组 成 的 包 含 各 种 与 网 络 有 关 的精 神 现 象 的
总和 。
思 想政 治教育 的 内容 是 思想政 治教育 者 向教育
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它决定着整个思想政治 教 育 的性 质 和 方 向 ,是 整 个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着 力
点 ,直 接关 系到思 想政 治教 育 目标 的实 现 。大 学生
各 种 网络产 品为物 质依 托 ,按 照一 定 的网络规 范和
时进行分 析引导 ,找 出对 策 ,从 而进 一步增强思
想 教 育工 作 的全 面 性 。 其 次 ,提供 了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新 机 遇 。 网络文 化 可 以充 实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作 的 内 容 提 供更 加 “ 动 ” 的教 育 资 源 ,更 新 学 生 的 生 观 念和 思想 ,为 思 想政 治教 育提供 了新 方式 ,开辟 了新领 域 ,提供 了新渠 道 。这使 思想 教育工 作社 会
BN I GI JY WN U l 3 I I JN JG I E HA 3 A A N U I 一
... . .. . ..
边疆经济与文化
2 1 年第 1 01 O期
T eB re cnmyA dC l r o 1 ,2 1 h od r o o n ut eN . 0 0 1 E u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文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网络文化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模式,更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网络文化话语权,成为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网络文化话语权,指的是在网络空间中,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不同利益群体发声、交流、碰撞、融合的权利和影响力。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掌握网络文化话语权,就意味着能够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走向,塑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有效发挥自身的话语权,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扎实知识技能的新时代大学生。
1. 阐述网络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关键,更是价值观念的塑造者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者。
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文化话语权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文化话语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网络空间中,各种思想、观点和文化交织在一起,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
掌握网络文化话语权,能够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辨识真伪、辨别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网络文化话语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舆论引导的作用。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网络 文化 没 有 门槛 、没有 限制 ,所 们 所 阐述 的观 点或事 实就 会使 得 现实 生 学 生 引入 了一 个 更 为 广 阔 的 天 地 。通 过 有 人都有权获取和利用,所 以有着 很强的 活 中许 多被 人 遗忘 的陋 习或 不 良状况 暴 网络 ,学生 能够及 时 了解各 种现 象和 新 大 众性 。人们可 以及时地从网络上获取每 露 无遗 。 闻 ,不 同人群 的 思想观 点 ,现今 社会 的 时 尚潮流 等等 。 网络文 化使 传统 的 、狭 小 的教 育空 间变成 了现 代化 的 、开放 性 教育工作 更好地落到实处。 2 . 网络文化 使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正 如Q Q 聊 天一样 ,很 多 网友 并不清
( 一 )大 众 性
分 的传播 和再 利用 。同时 ,网络 文 化使
大 学 生校 园生 活不 可或缺 的一 部分 ,与 产 生 了极 其强 大 的群体 极 化效应 。Ⅲ因 得 思想政 治 教育 的 内容更加 丰 富 ,教育 此 ,人们在 网络上相 互 讨论 和抨 击 ,言 方法 更加 现代 化 。过 去 ,传 统 的思 想政 辞也 会变 得愈 加激 烈 、透 彻 ,那 么 ,他 治教 育往 往 局限在 课 堂教 学 ,而 网络 把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自!"世纪#"年代互联网诞生以来!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产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网络文化全球性!开放性特征使当代大学生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和影响"网络文化具有全球性$开放性的特征!它完全打破了国界!联通了地球上任何一个可以联通的角落#由于因特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互联网上&’(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不到$(!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和经济优势!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一切便利到处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在多种观念相互激荡$多种思潮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和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传统的大众传媒形式下!我们拥有一套成功的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舆论的调控管理机制和方法!从而使舆论导向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然而网络的快速发展对新闻宣传和文化传播等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和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从管理角度看!对于网络这个新生事物我们还缺乏充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在管理上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常常陷于被动之中#从技术的角度看!网络功能的独特性乃是造成舆论导向一定程度失控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互联网可以使发布信息的人和组织大大增加!势必造成形形色色的观点$信息$言论未加筛选就进入互联网!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和大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自主权!大学生可以直接与网上的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源联系!进而浏览或下载#由于网上这种发布信息$获取信息的自主性$随意性的增强!使得舆论的引导和控制难度大大增强#)%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垃圾的传播具有量大$快速$隐蔽等特征!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技防范设置了重重阻力%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的传播具有智能$多样$高危等特点!使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法规能控率偏低%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的误导具有形象$庞杂$诱惑等特点!对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少数大学生甚至成了&网络黑客’!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网络文化的虚拟化特征#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在网络中!人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他人对自己的终极关怀#与这种虚拟的世界相比!现实世界中的大学校园生活充满着矛盾!当大学生在网上获得的快乐比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多时!自然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之中#因此!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找慰藉#这很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即少数大学生只愿意在网络中寻求虚拟但完美的人生!而消极地对待甚至逃避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从而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二!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网络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网络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和传播主体的平等化!使网络空间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代表不同思想观念的文化形态都能够在网络中生存#网络文化的丰富性有利于大学生全球眼光$多元知识的形成!并给高校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而言!随着我国政府上网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得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政策文件!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随时交流和相互借鉴#!%网上信息交流的快捷性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 &路’上不仅&车’多!而且&车速’飞快!各种信息在这条&路’上被传播!被浏览!被吸收!这十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网民参与的平等性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王明华网上德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对性!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完全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与所有的网民交往#网上交流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人们可以完全敞开心灵进行交流沟通"毫无拘束地发布信息"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与大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真实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网络文化传播的世界性与大众性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任何人都可以访问网络"任何领域的公共信息和绝大部分专业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存在并允许访问$互联网的这种世界性%大众性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领域"增加受教育人群的数量"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网络文化传播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未来信息技术可以把所有传播媒体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移置到互联网上"互联网可以用多媒体形式传播信息"集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可以让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等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进行演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面对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借助互联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正视网络文化渗透#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是一个迈向开放!多元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渗透的过程"进步性与矛盾性并存的过程$针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等闲对待"听之任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理智地对待"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网络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每一个上网者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取舍问题"也就是说"每一个上网者都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信息是否有用"是正确还是错误$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对待网上信息"通过对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分析"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哪些信息是好的"是适合我国国情"可以学习!借鉴!吸收的&哪些信息是不好的"是应该抛弃的$要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良莠"提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自觉性$&%利用互联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还比较落后"方法亦较陈旧"主要方法还是念文件%读报刊%听大课等"有效信息传播缓慢"受众面窄"教育效果不是尽如人意$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教育模式%工作手段和工作载体$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熟练掌握和使用互联网"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要利用校园高科技信息网络"开辟专门的宣传教育网址"把从公共信息网%国际互联网上下载的资料"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文本上传到校园网上"随时接受大学生的访问和浏览$要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本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网上教育基地$’%利用技术手段#构筑$信息海关%#抵御损害国家利益"消磨大学生意志"腐蚀人们灵魂等破坏性$有害数据%的进入!公安部界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存储介质中存在%出现的"以计算机程序%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表示"含有攻击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破坏民族团结等危害国家安全内容的信息"含有封建迷信%淫秽色情%凶杀%教唆犯罪等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内容的信息)"均属(有害数据)#为阻止这些有害数据的进入"研制更新%更高的防范(有害数据)等信息垃圾扩散的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应花大力气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密码"改变电脑加密系统依赖进口和产品安全建立在别人技术鉴定之上的不可靠局面#要运用技术手段"在国家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海关"使所有的内外连接都要强制性地接受信息海关的检查%过滤"防止损害国家利益%消磨大学生意志%腐蚀人们灵魂等破坏性(有害数据)的进入"从而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目的#!%制定网络法规#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网络文化管理"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加强对网上舆论导向的监控和引导"探索建立网上新闻发布管理制度"对一些影响较大的网站要使之建立信息引导机制及自律机制"对高校周围的网吧要严格管理"使其合法经营#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人们网上行为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加紧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把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确保我国信息产业得到规范化发展"特别是要制定打击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的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净化网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中文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从网络高速发展的现状可以得知"谁掌握了信息传播源和信息传播载体"谁控制了因特网"谁就有能力影响社会的大多数#因此"通过建设(立足于保护本国民族文化)的网络网上德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年#月$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真正进入了法制化轨道#这对于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中#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重要标准#不断扩大民主#广泛收集民意#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效度%但是#民意测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因此#在高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如何科学采集民意和合理运用民意测评结果#是我们组工干部必须研究的问题%民意是指人民的共同意见和愿望%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意则是教职工对干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个人看法和评价所构成的集合体%民意的主体包括领导$同事$下属$学生和其他有工作联系的人等%民意的客体包括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评价$思想品德的评价$组织管理能力的评价$业务知识水平的评价$工作态度的评价$廉洁自律的评价以及实际工作成绩的评价等#是对一位干部的整体肯定或否定%一!影响民意客观公正的因素民意客观公正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总体来说#民意是基本客观的#能代表主流意识和评价#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有些因素会影响民意#使得组织部门收集到的民意与事实发生偏差%发生这种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两个方面%%&评价者的因素思维定势(((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过&问题’#评价者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就会对他产生偏见#而且这种偏见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除%群体文化趋同性(((任何一个单位$一个群体由于历史的积淀#均会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和群体文化%一个被测评人如果没有融于这一群体文化之中#其民意测评值一般不会太高%排外思想(((对于具有一定年限和规模的单位#总会形成人情关系网%如果被测评人是从外单位过来的#则会受到排外思想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稍具规模的单位都会存在一些非正式组织#高校也不例外#非正式组织的领头人物会影响其成员的观点和看法%从众心理(((一些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会受他人的影响而跟着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民意的科学采集与测评结果的合理运用!张永春文化这样一种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广域文化#已成为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针对一些国内外敌对势力运用互联网散发反马克思主义言论的现状及信息垃圾泛滥的现实#我们通过采取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加强管理是完全必要的#但根本的出路乃是尽快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拓展我国网络信息的辐射空间#传播我们的主流文化%为此#我们必须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植党刊和有实力的电视台建立自己的网站%还要大力提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宣传主页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形成网上宣传合力#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通过网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的反动腐朽文化的侵袭%总之#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应审时度势#顺应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尽最大努力#减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参考文献"’%(张敏&互联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刃剑"’)*&江南论坛#!"""#$!%&+!*陈毓#宏志&抢滩网络#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中国资产新闻#!"",#$-%&’.*于幼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北京&人民出版社#%$$$&0作者&南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江苏南通!!-""#1责任编辑张永平工作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渠道,也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内容创新滞后于网络文化发展速度、教育方式难以有效吸引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难度加大、以及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散与整合难度大:各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教育方式单一与互动性不足:尽管网络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思想互动和讨论,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与针对性不强:随着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的快速变化,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及时跟进并保持时效性。
现实中往往出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紧密围绕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现实进行精准教育的现象。
网络环境复杂与引导监管困难:互联网开放性强、信息量大且鱼龙混杂,一些负面舆论、错误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潜在冲击。
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甄别筛选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一大难题。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而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待提高,对于网络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应当正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需求的教育路径与方法,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这篇文章旨在研究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文章介绍了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并探讨了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评估了对策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微文化已经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大学生群体更是微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受众。
微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便捷交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和挑战。
微文化中无数信息的碎片化、大众化特点与大学生参与的互动实时性,使得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等方面更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和干扰。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形势。
针对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存在困境以及有效对策,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对策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和策略。
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不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网络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 世 纪人 类社 会进入 了 网络 时代 , 1 网络迅 速 地 改 变着人 类社 会 的生产 、 活和思 维 方式 , 生 由此应 运而 生 的网 络文化 更 以铺天 盖地 之势 涌人 了高校 校 园。 网络 文 化对 大学 生 的政 治态 度 、 道德 观 念 、 值 取 向 、 为 价 行
育, 而且 还要 抓紧进 行 网络信 息鉴 别力 教育 , 网络行 为 教育、 网络意识 教 育 、 网络道 德 、 规 教育 、 法 网络 心理 健 康教 育 等等 , 亟待把 握 网络教 育规律 , 对传 统 的思想 这
非 理 性化 , 网络文 化 的 影 响 , 受 对新 事物 接 受 快 , 学 大 生 在 网络 中发表 意 见 、 择信 息 、 受信 息 , 全 跟 着 选 接 完 感 觉走 , 乏理性 , 为 和想法 容易脱 离 现实 。利用 网 缺 行
接班人 ” 。面对知 识 经 济 的 挑 战 , 国高 等 教 育 又 提 我 出了“ 人的 全面发 展 ” 为 高校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目标 , 作 这 就使 培养 大学 生的 目标更 加宽 泛 而高远 。网络 教育 在 大学 生 良好 品质 地形成 、 新 意识地 培养 、 国主义 创 爱
易使 尚未 成熟 的 大学生 的价值 标 准和价 值选 择在 多样 化 中形成 偏差 。受 西 方 社会 意识 形 态 的 渗透 , 致 了 导 部分 大学 生主 流思 想观 念被 侵 蚀 , 以及 道 德观 念 的弱
化和 理想 信念 的淡化 。 导致思 想政 治教 育对 象的行 为
教育 、 生观 教育 、 人 政治 观教 育 、 道德 观教育 、 制观 教 法
模 式及 个性 心理 等都 产生 着越来 越 大的影 响 。
校园网络文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i pc adcaegsos dns S tm l u e toseg e ei o g a adpl cl dctnu dr m at n hl ne t t et. oiie r e r n t tnt nt el c o ta euai n e l u ts x e y g r h h d o l n i i i o
众传媒之后 的“ 四媒体”l 已经融入到我们 的 第 _ l, J 工作 、 学习、 生活的各个领域之 中。网络不再是传
统 意义上 的先 进 通 讯 工具 , 是成 为影 响到 整 个 而
社会 的“ 网络环境 ” 特 别是 网络歌 手 的流 行 、 , 网络 文学 的繁 荣 、 络 游 戏 的兴 起 、 网 网络社 区 的 出现 ,
1 校 园 网络 文 化 背 景 下 加 强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势在 必行
2 世纪 9 0 0年代 以来 , 随着 全 球性 的 经济增 长 和科学技 术 的 迅 速发 展 , 算 机 网络 也 有 了迅 猛 计 的发 展。它被人 们誉 为 是继 报 纸 、 播 、 广 电视 等大
第 l卷 第 3 7 期 20 08年 9 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Ju a o l g cl r c n e n eh o g o ee or l f inA r uua S i c dTcnl yCl g n Ji i t l e a o l
V1 7N 3 o 1 .。 . Spe b r20 et e,0 8 m
中图 分 类 号 :6 1 G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On t e I e l gc n l ia u a i n o le e S ud n s h d o o iala d Poi c lEd c t f Co lg t e t t o u e h mp s Ne wo k l u e nd r t e Ca u t r CI t r l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任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高校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学生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成为迫切的需求。
如何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支持。
共2000字。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随着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及时地关注和回应网络舆情,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辨别真伪,做到理性思辨。
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红”现象已经成为了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红文化的影响愈发显著,这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政治觉醒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
一、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众所周知,网红们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色化的内容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
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更容易被网络热门话题和流行文化所吸引,因此容易受到网红们的言行所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受到网红们的影响。
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的流行,大学生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网络内容,而一些风格丰富、内容新颖的网红作品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触动。
二、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政治觉醒和社会责任感除了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外,网红现象也对大学生的政治觉醒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网络上,一些网红通过表达社会观点和推广公益活动等方式,也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一定的启发。
随着一些网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关注社会问题,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大学生的政治觉醒。
大学生在追随网红们也会接受到一些公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正能量,这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是有所促进的。
面对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专门的课程或讲座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授网络素养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红现象。
学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渠道,开展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可以邀请一些行业知名人士或专家学者开展相关讲座,通过专业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红现象,提升思想素质和文化底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第一篇:浅析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关键词:网络挑战;机遇思考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有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疏远、阻碍人格道德的形成等问题。
网络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和主体性。
网络背景下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大学生网上自律教育。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广播、报刊、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以交互性、开放性、自由性为特征的互联网正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0年初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止2009年底,在3.84亿的网民中,20-29岁的青年人占28.6%,职业结构中学生比例为28.8%。
这表明,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仍未完全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仍较差,网络的不良信息势必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认识网络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不同思想在网络空间里的碰撞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开放性、全球性是网络的基本技术理念,网络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地球村,传统的地域观念被打破,各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交流。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许多错误观念和虚假信息,甚至黄色、反动信息未经过滤直达大学生面前。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是非鉴别能力仍为发展成熟,网络上的淫秽、色情、凶杀、享乐等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大学生的思维的迷茫混乱,迷失人生方向。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实行西化。
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实体 的现实与创造的虚拟连接起来 , 入 网络体 验 的真 实感 进
与离 开 网 络 显 示 的 虚 无 感 交 错 在 一 起 。一 切 网 络 信 息 都 以 数 字 符 号 形 式 传 播 , 连 网 络 交 往 主 体 也 都 以 符 号 形 式 出 就 现 , 名 、 人 多 名 甚 至 随 时 更 改 称 谓 称 谓 常 态 。 网 络 交 往 匿 一 就 是 交往 主 体 隔 着 数 字 化 的 “ 纱 ”, 面 以某 种 虚 拟 的 形象 和 身 份 在 人 工 构 造 的 虚 拟 情 境 中进 行 的 。弱 可 控 性 主 要 表 现 在 :
精 神诉求 日趋多样化 。满足 高校学生学 习的需要 、 流的需 交 要 、 闲娱乐 的需要 、 休 心理平衡 的需 要等 多样性精 神诉求 , 网
化 、 雅 文 化 与 低 俗 文 化 共 存 。 虚 拟 性 主 要 表 现 在 : 络 把 高 网
一
、
网络 文化 的概 念 与特 点
由手“ 文化 ” 念本 身 的复杂 性 , 概 使得 “ 络文 化 ” 念 网 概
的 表 述 呈 现 出 多样 化特 征 。 但 比较 而 言 , 网络 文 化 ” 念 基 “ 概 本 上 离 不 开 “ 算 机 技 术 ” “ 息 传 输 ” 两 个 概 念 。本 文 计 和 信 这
为媒介 , 以文化 为内核 , 托发达而迅捷 的信 息传输 系统 , 依 运
用 一 定 的语 言 、 响 和 视 觉 符 号 等 , 网 络 开 放 的 虚 拟 空 问 声 在
中自由实现 多 元文 化信 息 、 多样 艺术 形式 的创造 、 获取 、 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4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3 大学 生在 虚 拟 网络 所 遇 不 健 康 内容 表 现 ( 多选 ) ) (
十 分 需 要 有 必要 无 所 谓 不 必 要
文史 类 理 工类
3.2 1 8 2.3 O 8
4.1 O 9 5.7 7 1
1. 8 8 1 1. 7 6 6
9 O ,9 5 3 .3
就更 少
2 .虚 拟 网络 内容 繁 多、 良莠 不 齐 , 学 生普 遍 缺 少辨 识 能 力 网络文化 大 作为一种无国 放性的 界开
大众文化 , 内容兼容并包 、 良莠不 齐、 雅俗共存 . 既有体现与时俱进社会 主义文化 的信息 , 也有表 现色情暴力 、 资本主义意识形
态 的 内容 面对 混 杂 的 网络 文 化 信 息 . 部 分 大 学 生 能 够 坚持 正确 的价 值 取 向 , 部 分 大 学 生 则 持 “ 解 一 些 无 所 谓 , 自己 一 一 了 有
色 情 暴 力 资本 主 义 生 活 理 念
文 史 类 5.9 9 O l. 7 6 8
资 本 主 义 意 识 形态
l 2 5 1
与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违 背 的 其他 不 健康 内 容
l.3 1 4
理 工 类
4.5 74
J.( ( 6) )
l.3 6 9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这种新的大众 传媒 文化在高 校校园 中方 兴未艾 , 越来越 多的大学 生们愿 意上 网了解 信息 , 他们既可方便 地漫游世界 . 也可 自由地发表 见懈 。根据 调查 , 目前 高校 网络 文化呈现如下现状 :
1 部 分 大 学生进 入 虚 拟 网络 目的不 明确 ,不 能有 效 利 用 网络 文 化 信 息 据统计, . 大多数进入虚
网络 文化 背 景 下 的
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研究
*
江苏大学 成 科 扬
摘 要 : 针对越来越 多的大学生被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所吸引, 剖析大学生网络文化的现状及其特点, 提出网络文化
下 的 高校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工作 的途 径 。
随着互联 网的快速发 展 , 越来越多 的大学生被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魅 力吸引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 的健 康成 长产生着广泛
文史类
理 工 类
8.6 4 7
6.5 O 6
3. 1 21
4.2 5 O
6.2 7 3
5.7 2 3
7. 3 8 2
6. 5 【4
】.8 4 2
6 7 .6
8 9 .3
2.7 O 9
36 .
73 .
*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J 8O 4 ) S D 8 O8
治工作者未能高度 重视虚拟 网络 教育阵地 , 仅仅将课 堂“ 两课 ” 教育或开设 一个 完全说 教性质 的思政 网站 作为有 限的思想 政
治 教育 阵 地 , 而 未 能 将 教 育 扎 根 干 受 教 育 群 体 中 去 。 从
正是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 7作者未 能高度重视 虚拟 网络阵地 . - 从而 以马克思 主义 为指导 的主旋律 文化未能成为 网络文 化 的主导。 网络文化 的杂乱无主导性 ,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 网内网外相脱离, 对传统课堂思想政治教 育也带来 巨大 的负面冲击。 因 此, 思想政治 工作 者急需建立 大学生 所需的专题网站( 见表 4 , ) 营造 马克思主 义指导下 的高校虚拟 网络新 文化 。
看法 ” 的观点 也有相 当一部 分大学生 由于生活 阅历有限 、 政治辨别力不高 在一些 不健康思 想 内容 的传播 中迷失了方向 , 形
成 了扭 曲的 人 生观 、 值 观 ( 表 2 表 3 。 价 见 、 )
表 2 大 学 生 对 虚 拟 网络 中 不 健 康 内 容 的 看 法 ( 选 ) ) 单 (
而深刻 的影响, 并使高等学校 的思想政 治教育 面临新的挑 战。探 讨网络文 化特点 及网络文 化下 的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途
径, 具有 相当重要 的现实意义
一
、
高 校 网络 文化 现 状
所谓“ 网络文化” 是一 种建立在信 息技术基础之 上的以互联 网为 载体 的新 的人类生 存方式所 折射的精神价值形态 。随着
维普资讯
成科扬 : 网络 文 化 背 景 下 的 大 学 生思 想 政 治教 育研 究 从 统 计 情 况 来 看 . 大 多 数 学 生 不 会 利 用 虚 拟 网络 来 获 取 有 助 自己 学 习 进 步 的 文 化 信 息 , 绝 自觉 接 受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学 生
维普资讯
第2 卷 5
第 2期
理
工
高
教
研
究
Vo . 5 No 2 I2 .
Aprl 0 i 2 06
20 0 6年 4月
J u n l fTe h o o y Co l g d c t n o r a c n lg l e E u ai o e o
3 .恩政工作者未能重视虚拟 网络教育 阵地 , 主旋律 文化 未能成为虚拟 网络主导 文化 调查
显示 , 对于 目前虚拟网络中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实 施情 况的选择 , 当代大学生认 为不得力 或根本没 有的 占 5 , , 为一般 的 93 认
占 t。 。 有 一人 认 为 十 分 得 力 , 学生 普 遍 认 为 思想 政 治 教育 工 作 进 网络 十 分 必 要 ( 表 4 。 其原 因 , 7 没 0 大 见 )究 主要 是 高 校 思 想政
拟 网 络 的 大 学 生 只 是 忙 于 在 B S上 看 贴 、 贴 , 聊 天 室 里 交 友 聊 天 , 沉 迷 于 网络 游 戏 . 且 , B S或 聊 天 室 中相 当一 部 B 回 在 或 并 在 B
分大学生是进行无 主题 的闲聊或纯感情交流 ( 见表 1 。 )
表 1 大 学 生 网上 聊 夭 内容 ( 选 ) ) 多 ( 交 友 游 戏 阅 读貊 闻 下 载 影 视 音 乐 咨 询 专 业知识学 习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