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
小学语文综合素养培养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素养培养方案一、培养阅读兴趣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经常阅读优秀的文字作品,如童话、寓言等,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乐趣。
同时,可以组织课外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进行推荐。
二、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日记、小作文等书写,帮助他们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写作比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自信心。
三、培养词汇量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对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如背诵经典诗歌、抄写词语等。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
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语文学科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口语交流。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培养思维逻辑能力思维逻辑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培养思维逻辑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一些逻辑思维训练的书籍,开展思维导图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思维,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六、促进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对语言的美感有所感知。
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诗歌、古诗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美的感知。
同时,阅读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中国的传统学科,语文学科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文学、经典诗文、古代成语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八、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昌乐县2018——2019学年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良好习惯和综合性语文素养为主旨,依托教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思维品质,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内容。
其中,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语文学习做到听、说、读、写和思并重,一般来说,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切实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把语文基础打牢。
二、教学遵循的原则(一)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文字和它反映的客观事物结合起来,要善于为学生提供理解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知识,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二)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通过教材,形成语文能力、正确思想和良好道德情操的过程。
学生学习语文,是先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体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特点。
学生只有深入领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才算真正读懂了课文。
在教学中既不要脱离课文的思想内容讲解字、词、句、篇,也不要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思想教育,要把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操的熏陶感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言文字训练每一环节中。
(三)语言训练与发展思维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绘本、图书、报纸等阅读材料,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阅读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进行个人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此外,还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从而促进阅读的交流与合作。
2.强化课文学习课文学习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导读、朗读、解读、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背后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从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理解、段落的连贯和篇章的组织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整体把握能力。
3.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如日记、作文、议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并通过评阅与反馈,帮助学生不断发现和改进自己的写作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分享,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4.加强语法训练语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通过系统的语法训练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可以通过开展语法知识的讲解与练习,培养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课文学习和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拓宽语文知识面语文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对语言的掌握,还包括对文化的认知。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逐步了解和探索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如诗词、成语、传统文化等。
可以通过阅读名著、名篇,开展文学、历史、地理等的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文化。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课文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加强语法训练和拓宽语文知识面。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1. 重视初步阅读能力的培养初步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可以通过多读书、讲故事等方式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阅读俱乐部,每周组织学生阅读一本书,并举办讨论会,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并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培养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写作课堂活动的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写作比赛、作文讲评等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写作技巧。
3. 关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的训练来培养。
学校可以每周组织阅读理解竞赛,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的方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也应该注重教学中的阅读理解技巧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阅读效果。
4. 强化古诗文的教学古诗文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教学来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教师可以采用朗诵、背诵、分析古诗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诗文的意境、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视觉、听觉、口述等综合艺术素养。
5. 注重作品鉴赏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是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提升。
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鉴赏经历,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能力。
6. 鼓励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小学生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在语文学科中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绘画、手工制作等。
学校可以开设朗诵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7. 注重语言教学和道德教育的结合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还涉及言语的运用和交际技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文化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培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给予适当的阅读材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优秀童话故事和文化典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语言理解能力。
写作训练:写作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鼓励学生多写作文,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提高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写日记、作文和读后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词汇积累: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掌握丰富的词汇对于培养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词语游戏、词汇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同时注重词语的正确使用和理解。
推荐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多通过阅读来扩大词汇量。
口语表达:语文素养不仅包括书面语言表达,口语表达同样重要。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组织对话练习,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语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如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等。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籍,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活动,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不断提高,同时也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
语文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好书。
通过朗读、诵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多写、写好作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词语搭配、句式结构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写作业,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朗读诗歌、故事,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文学作品、课外读物,拓展孩子的语文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最后,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名人故居、文学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作家、文学评论家等人士到校讲座,让学生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努力。
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成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人才。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建议
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建议
以下是我对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建议:
1. 多读书: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词汇量和提高写作水平。
建议家
长鼓励孩子多读各种类型的书籍,包括故事书、科普读物、报纸等。
2. 培养写作兴趣:写作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
可以让孩子写一些日记、作
文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多练习词语理解和运用:语文学习离不开词汇掌握和运用。
可以通过背诵诗歌、词
语卡片等方法,增加孩子的词汇量。
4. 注重语法和标点符号的学习:语法和标点符号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可以通过习题、
语法讲解和练习,帮助孩子掌握语法规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5. 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是考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
可以通过做阅读理解题、讲解文章结构和思路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6. 关注古诗词学习: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背诵
古诗、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提高孩子对语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7. 学习写好字: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好的字能够提高写作的整体形象。
可以通过反
复练习、书写规范的方式,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
以上是一些建议,希望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这些素养都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下面就从阅读、写作、口头表达和文化素养四个方面,介绍一些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阅读能力1.培养阅读习惯: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和老师应该多给小学生提供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引导他们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2.丰富阅读内容:除了课外课本,家长和老师还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儿童文学、故事书、科普读物等,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不同的知识和乐趣。
3.鼓励多方位阅读:除了书籍,还可以鼓励小学生阅读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培养他们从多方位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1.激发写作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启发写作创意: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话题,启发他们进行创意写作,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想象能力。
3.指导规范写作:在写作指导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口头表达能力1.多种形式的口头表达:除了课堂上的发言,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形式,发展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2.培养自信心:在口头表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说话,不害怕犯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提供实践机会:除了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还可以让小学生参与一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文化素养1.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语言知识,还应该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2.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课程、文学名著的学习、戏曲、书法、绘画等形式,让小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中,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1. 读书养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多读好书,了解社会、人生和人情世态。
可以鼓励学生每天读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并进行感悟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
2.写作提升: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可以通过写日记、写作文等方式来锻炼孩子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审美观:让小学生接触和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他们欣赏优美的语言,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诗歌和散文,带领学生领略诗意和美感,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操。
4. 阅读理解训练: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阅读理解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和深度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解读诗歌、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策略。
5. 口头表达培养: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6. 培养批判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分析。
可以选取一些带有复杂情节和深层含义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培养批判性思维。
7. 视听材料拓展:使用视听材料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通过观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电影和音乐作品,带领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多方面的培养策略,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通过读书养性、写作提升、培养审美观、阅读理解训练、口头表达培养、培养批判思维和视听材料拓展等策略,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当堂达标
• • • • • • • 一、当埻达标的含义 二、内容 1.基础知识类 2.基本能力类 3.综合运用类 三、要求 四、当埻达标的评改与矫正
单元过关
• • • • • 一、单元过关含义 二、内容 三、要求 四、试卷批改与讲评 五、指导学生反思
祝大家工作顺利!
• 四、口语交际课 操作流程:提供话题或创设情境-----组织内部言语----口语 表达----反馈、矫正--总结评价 五 、习作教学 五步训练操作流程:目标定向--写作修改--评价提高---激 活思维--范文引路
三、阅读课
• • • • • • • • (一)低年级阅读课教学流程:预习成果展示--精读 感悟,读说结合---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预习成果展示 2.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3.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二)中高年级阅读课教学流程:预习成果展示—学 习探究--达标测试。 1.预习成果展示 2.学习探究 3.达标测试
(一)“学法指导”课的操作流程 展示目标---方法指导---操作训练---诱导自学 (二)有关语文学习的方法 1.识字的方法 2.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读课文的方法 (1)读正确(2)读流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6.学习文章表达方法 7.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8.培养想象能力的方法 9.培养思维能力、质疑能力的方法 10.揣摩文章表达顺序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课注意事项
小学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1 2 3
有效预习
高效课堂
当堂达标
单元过关
4
• 一、有效预习的含义 • 二、有效预习的设计 (一)预习的内容 (二)预习的形式 (三)预习的要求 三、预习的反馈
高效课堂
• • • • • 一、“预习指导”课 二、“学法指导”课 三、阅读课 四、口语交际课 五 、习作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1.设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干净、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保证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受干扰。
在家中设置一个专门的学习角落,配备读书桌、书架和阅读材料。
2.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小学生多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可以从有趣的绘本开始,后续逐渐提高阅读难度,引导他们喜欢上阅读。
家长可以给予小学生适当的阅读指导和建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与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
3.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家长可以鼓励小学生多写日记、作文,从简单的描述开始,逐步提高写作的难度。
可以引导他们多思考,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同时,家长也可以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听说能力:通过听故事、听音乐、欣赏演讲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
可以给小学生讲述一些寓言故事、传统故事,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家长也可以组织家庭的辩论活动,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运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借助电脑、平板电脑和互联网等多媒体教育资源,帮助小学生扩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通过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参与互动的电子课堂、学习在线教育资源等方式,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激发学习的动机。
6.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学习: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系统地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
可以使用一些语文辅导书籍,或参加一些线下或线上的语文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点。
同时,家长也需要定期与小学生进行复习和讨论,巩固已学知识。
7.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可以让他们学会思考,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对话、讨论等方式,引导小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写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读好书,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奖励,让他们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家长也要给予支持和引导,在家里设置专门的阅读角落,提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给他们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阅读材料的能力是他们学习的关键。
可以通过课堂上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意思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还可以进行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要加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写作能力有助于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上进行写作指导,教授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多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的功底。
还可以进行写作评价和互评,让学生相互间进行写作交流和学习。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试行稿)
义务教育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试行稿)小学语文醴陵市教育局教研室2019年8月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试行稿)《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以看到,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兴趣、听说读写能力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其中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阅读能力又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它包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的能力。
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
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我们的指导意见也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进行说明与解读。
具体包括“目标与内容”、“方法与建议”、“考核与评价”、“优秀古诗文与阅读书目推荐”。
第一学段(1-2年级)一、目标与内容:(一)、语文能力1、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能按顺序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并初步掌握大写字母,能与小写字母建立一一对应。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试行稿)《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以看到,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兴趣、听说读写能力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其中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阅读能力又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它包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的能力。
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
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我们的指导意见也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进行说明与解读。
具体包括“目标与内容”、“方法与建议”、“考核与评价”、“优秀古诗文与阅读书目推荐”。
第二学段(3-4年级)一、目标与内容:(一)、语文能力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教师应在低年段查字典能力得以培养的基础之上(音序查字法被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六”中、部首查字法被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二”的“学习查字典”中),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词典,并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字典、词典的运用,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时,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阅读:鼓励孩子多读书,包括故事书、儿童文学和诗歌。
阅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词汇量、语法和语感。
可以从简单的图书开始,逐渐过渡到较复杂的文章。
写作:帮助孩子练习写作,包括写日记、故事、作文等。
写作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记录所见所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词汇积累:帮助孩子建立扎实的词汇基础。
可以通过使用词卡、阅读词汇书、参加词汇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并记忆常用词汇。
配套练习:提供适合孩子年龄和程度的语文练习册。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同时,给孩子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口语交流:鼓励孩子参与口语交流活动,例如朗读诗歌、演讲比赛等。
通过口语表达,可以促进孩子的语感、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字词拆分:帮助孩子了解汉字的结构和构成部分,通过字词拆分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词语辨析和理解能力。
听力训练:组织一些听力训练活动,例如听故事、听听力题目等。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度。
文字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文字游戏,例如填字游戏、成语接龙等。
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汉字和成语的理解。
文字表演:鼓励孩子参与戏剧表演或朗诵比赛,通过表演文字来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包括提供适合的语文书籍、绘本、字帖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语文学习,共同成长。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语文学科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
为了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从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入手。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激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兴趣,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鼓励他们多使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比喻、联想、排比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课程来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开展朗诵比赛、语文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表演、演讲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还可定期组织语文实践课程,如写作比赛、语文讲座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从教学内容和阅读方式入手。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名著、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学魅力,提高阅读兴趣。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如朗读、默读、速读、精读等,帮助他们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举办阅读分享会、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阅读中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推广活动,如阅读月、读书节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需要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入手。
学校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等,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指导意见(试行稿)《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这样阐述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以看到,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与兴趣、听说读写能力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
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其中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而阅读能力又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它包括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的能力。
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
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
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我们的指导意见也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进行说明与解读。
具体包括“目标与内容”、“方法与建议”、“考核与评价”、“优秀古诗文与阅读书目推荐”。
第二学段(3-4年级)一、目标与内容:(一)、语文能力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教师应在低年段查字典能力得以培养的基础之上(音序查字法被安排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六”中、部首查字法被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二”的“学习查字典”中),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词典,并使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字典、词典的运用,初步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8、能用普通话交谈。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9、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课内习作每学年16交左右。
10、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二)、学习方法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4、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学习习惯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养成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6、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7、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四)、学习兴趣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会用钢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热爱阅读。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3、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热爱生活,乐于观察生活,乐于表达和记录成长足迹。
二、方法与建议:(一)、识字写字:1、“趣”识,“泛“用对要求会认的字,激励细致认真地读准字音,辨析认准字形,在自主预习环节中培养孩子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如在字形识字中采用为生字找朋友即低段常用的换一换、变一变等基本识字方法,看谁找得多,难认字或易认错的字则激励孩子继续用编故事或编顺口溜进行巧记,在字音识记时对于多音字或较难区分字音的字的拼音,建议孩子用红笔特别显目地标明。
对于会认字,忌采用机械地抄写、默写,加重孩子的识字负担。
但对于“会写”的字,要求达到会读、会写、懂得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逐步做到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如采用即兴造句说话或在小练笔等写作中活学活用课文中学到的新词,巩固识字量,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2、“勤”写,“乐”评重视范写的魅力,即便到了中段,教师对典型字的范写,仍不能忽视,引导观字,指导写字,教师规范美观的范写,便是对孩子无声的激励和有形的指导。
重视习贴的作用,三年级初开始启用钢笔书写,由铅笔到钢笔的转型,孩子在握笔姿势、运笔习惯都有一定的过度和适用期,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使用硬笔进行书写的技巧、技能,可以选用一套较好的写字教材,坚持让孩子们临贴练字,一套好的写字教材,能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能安排笔画练习、偏旁练习、整字练习、词语练习几个层次的训练内容,并辅之以笔画、笔顺提示的更好。
重视评价的激励,写字是一项需要耐心和认真的静心活儿,动力唯有源自评价激励,如定期在班级中开展“小小书法家”的书写比赛,在孩子有进步或出色的书写作业纸上画小红花,将孩子们好的书法练习作品拍成照片制作成音乐相册在班级群中公开发表,给予书法好的孩子当老师小助手的权利等等,一个小小的激励,将会给孩子带来一次次大大的改变。
3、勤写,多练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不少于10分钟),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
(二)、阅读教学(1)、“以读为本”,重视阅读理解和朗读训练。
多读少讲,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把讲与读紧密结合起来,讲讲读读,读读讲讲,不要割裂二者的联系。
梯度阅读,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然后指导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其形,最后指导边读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其神。
静心默读,默读就是不出声地阅读,初步学会默读是第二学段训练的目标之一,因为它比朗读吸收信息要快,读书、看报、看文件、查资料等都离不开默读,其使用率很高。
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能力显着提高,内部言语逐步发展,掌握字词的数量增多,这一个时期是形成默读能力的最佳时期。
因此,要重点训练默读能力,加强默读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不要走过场。
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不出声,不指读,逐步训练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做批注,有计划、有过程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2)、学会概括,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训练的重点,是每一课都要进行的训练,一开始会无从下手,在中年级起始阶段,可从一课中选择最典型的一两个自然段,先从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训练抓起,然后再过渡到整篇文章,在指导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是抛砖引玉之人,教给学生方法很重要。
常用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和时间赛跑》一课运用这个方法就很好;(2)六要素串联法(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串联在一起),三年级的《燕子专列》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3)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4)中心句串联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5)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6)取主舍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方法不可滥用,要因文而宜。
(3)、重视略读,引导学生学会略读。
略读课文是阅读的拓展,是精读课文的延伸。
学习略读课文,就是对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即由“心知其故”到“经常历练”(陶行知语)。
第二学段,每个单元编排了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略读课文,一般采用浏览式阅读:(1)、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2)、浏览全文,感知大意;(3)、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知识和技能实践;(4)、交流收获,积累语言。
需要提醒老师们的是千万不要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一样处理。
此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意体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用课外阅读来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
(4)、重视积累,提高教学效率。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新课程在教学要求上加以突出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就在于不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视学生充足的语言积累。
强化课内积累,新教材中编排了不少文质兼美、语言典范的文章,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细细品读,仔细推敲,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阅读,冷静思考,大胆想象,悉心体会,将文中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同时,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段,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议一议、抄一抄、背一背等形式来积累语言。
倡导选用精美的摘抄本,尝试让孩子“一课一积累”,并配画装饰,图文兼美,既培训情趣,又积累语言。
(5)、重视课外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抓好课外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在大脑里形成更多的语言储备,丰富语言积累。
老师做一些推荐图书、指导阅读、组织交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