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岩样力学特性细观数值试验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简要说明裂隙研究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简要说明裂隙研究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简要说明裂隙研究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裂隙研究是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裂隙是地壳中的一种重要构造特征,对于岩石的力学性质、流体运移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裂隙研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裂隙研究的要点1. 裂隙类型:裂隙可以分为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隙两大类。

构造裂隙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断层、褶皱等造成的,其形态多样且规模较大;非构造裂隙则是由于岩石内部应力变化引起的微小缝隙,如节理、微观裂纹等。

2. 裂隙参数:在裂隙研究中,常用参数包括裂隙密度、长度、宽度、走向和倾角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试得到,用于描述和分析裂隙特征以及对岩石性质和流体运移的影响。

3. 裂隙形成机制:了解裂隙形成的机制对于裂隙研究至关重要。

常见的裂隙形成机制包括构造应力、岩石变形、侵蚀作用等。

不同的裂隙形成机制会对裂隙的类型和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

4. 裂隙与地下水:裂隙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裂隙的分布、连通性以及流体运移特征,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5. 裂隙与岩石力学性质:裂隙对岩石力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裂隙在岩石中的分布、参数以及与岩石强度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二、裂隙研究的注意事项1. 野外观测:野外观测是裂隙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进行野外观测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数量和代表性的样本点,并使用适当工具进行测量,例如经纬仪、倾角仪等。

2. 实验室测试:实验室测试可以获取裂隙参数的精确数值。

在进行实验室测试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试样和试验方法,并保证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裂隙研究中的数据处理是关键步骤之一。

需要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展示。

4. 多学科交叉:裂隙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石力学等。

单轴压缩作用下单裂隙类岩石的力学特性分析

单轴压缩作用下单裂隙类岩石的力学特性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程程,罗鑫尧,陈科旭等.含预制裂隙类岩石裂隙演化
与破裂特征的试验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2020,28(3): 421-429. [2] 肖桃李,何祥锋,汪宗华等.单轴压缩下单裂隙类岩石强 度变形特性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 (1):64-67+8. [3] 黄梅,肖桃李.单轴压缩条件下预制单裂隙类岩石的力学 和变形特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17(1):115-120. [4] 陈蕴生,李光明,韩铁林等.单轴压缩荷载下“十字形” 交叉裂隙类岩石试件的破坏模式与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 实验力学,2020,35(3):511-520. [5] Rongchao Xu , Dariusz Rozumek.Influence of Flaw Inclination Angle on Cracking Behavior of Rock-Like Material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2019. [6] 郭奇峰,武旭,蔡美峰等.预制裂隙花岗岩的强度特征与 破坏模式试验[J].工程科学学报,2019,41(1):43-52. [7] 王国艳,于广明,高丽燕等.初始裂隙倾角对岩石损伤断 裂特征的影响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7,45(6): 100-104. [8] 武志明,武旭.单裂隙类花岗岩材料单轴抗压强度与破裂 特征试验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48(07):9-11. [9] Shibing Huang,Yanzhang Liu,Yunlin Guo,Zelin Zhang, Yuantian Cai. Strength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like material containing single crack under freeze-thaw and uniaxial compression[J].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162. [10] 罗可,招国栋,曾佳君等.加载速率影响的单裂隙类岩石 试样能量演化规律[J].应用力学学报,2020,37(3): 1151-1159+1396-1397. [11] Guangcheng Shi,Xiaojie Yang,Huaichang Yu,Chun Zhu. Acoustic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eep fracture evolution in double-fracture fine sandston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J].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2019,210. [12] Shibing Huang, Nan Yao, Yicheng Ye,et al. Strength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like Material Containing a Large-Opening Cra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2019,19(8). [13] 邓清海,胡善祥,薛永强等.带预制裂隙岩石单轴压缩破 裂特征颗粒流模拟[J].水电能源科学,2017,35(11): 95-98.

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针对岩体工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非贯通裂隙岩体,以典型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通过建立能反映不连续性、非均匀性、各向异性、非弹性等裂隙岩体基本特性的细观数值分析模型,开展了系统的非贯通裂隙岩样破坏模态与细观破坏机理数值试验研究;根据经物理模型试验标定的细观数值试验分析成果,总结了裂隙几何分布特征、裂隙面摩擦性以及应力条件对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与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能反映裂隙几何分布特征、裂隙力学性质、岩块力学性质以及侧压等因素的非贯通裂隙岩体宏观变形参数、强度参数计算分析模型,并对所建立的宏观力学参数计算分析模型进行了讨论与验证。

主要创新点如下:(1)为反映裂隙岩体的不连续性、非均匀性、各向异性、非弹性,建立了非均匀损伤破坏模型;通过典型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该非均匀损伤破坏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利用分析系统中特有的解析刚体模型改进了裂隙岩体细观破坏数值试验边界条件与加载板的模拟方法。

(2)利用所建的非均匀损伤破坏数值模型,对含一条、两条、多条(9条)裂隙的非贯通裂隙岩样,分别进行了系统的破坏模式与细观机理数值试验,着重分析了试样的第一主应力场、剪应力场、次生裂纹起裂与发展路径以及峰值强度等,总结了裂隙几何分布特征、裂隙面摩擦性质以及侧压对试样应力场、次生裂纹起裂与发展路径以及试样峰值强度的影响规律,提炼了非贯通裂隙岩体典型的破坏模式——单平面模式和台阶模式。

(3)基于变形等效原理和裂隙岩体细观变形特征,推导了含单组非贯通裂隙岩体变形参数(变形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计算分析模型,研究了岩体变形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等变形参数随岩体裂隙连通率、裂隙倾角、裂隙厚度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推导了含多组非贯通裂隙岩体变形模量、泊松比计算分析模型,研究了含多组裂隙岩体的变形模量、泊松比随裂隙几何分布特性、裂隙变形参数、岩块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计算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

岩石破裂全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研究

岩石破裂全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研究

第30卷第11期 岩 土 力 学 V ol.30 No. 11 2009年11月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Nov. 2009收稿日期:2008-05-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50674040);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No. CX07B_128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重点项目(No. 50539090)。

第一作者简介:倪骁慧,男,1979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石力学方面的工作。

E-mail: nxh2004@文章编号:1000-7598 (2009) 11-3283-08岩石破裂全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研究倪骁慧1, 2,朱珍德1, 2,赵 杰1, 2,李道伟1, 2,冯夏庭3(1. 河海大学 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南京 210098;2. 河海大学 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8;3.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 430071)摘 要:设计基于扫描电镜(SEM )的岩石破裂全过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方案,实现了岩石破裂全过程的显微与宏观实时的数字化监测、控制、记录及分析的岩石力学试验。

应用于四川锦屏大理岩预制裂纹试样中进行单轴压缩破坏全程的数字化试验,对微裂纹的萌生、生长及贯通过程进行数字化定量分析,得到试样在受荷过程中微裂纹的面积、方位角、长度、宽度和周长基本几何数据,从宏细观角度描述了岩石试样单轴压缩过程中的破坏机制,并分析得出试样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虽然微裂纹在某些区域集中,但在整个试样中微裂纹的统计分布依然是服从某一指数分布的这一结论。

试验研究结果证明了该试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关 键 词:细观力学;岩石破裂全过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方案;SEM 图像处理程序 中图分类号:TU 458 文献标识码:AMeso-damage mechanical digitalization test of complete process of rock failureNI Xiao-hui 1, 2,ZHU Zhen-de 1, 2,ZHAO Jie 1, 2,LI Dao-wei 1, 2,FENG Xia-ting 3(1. Geo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Goemechanics and Embankment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3.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 A new meso-mechanical testing scheme based on SEM is develop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of microfracturing process of rocks. The image of microfracturing process of the specimen can be observed and recorded digitally. The microfracturing process of Jinping marble specimen in Sichuan province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is recorded by using the testing scheme.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propagation and coalescent of cracks at meso-scale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the basic geometric information of rock microcracks such as area, angle, length, width, perimeter, are obtained from binary images after segmentati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specimen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with th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is studied from macro/micro scopic perspective. The result shows that during the damage of the specimen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cracks in the whole specimen are still subjected to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with some microcracks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regions.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 testing scheme is applicable. Key words: micromechanics; complete process of rock failure; digital micromechanics testing scheme; SEM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1 引 言材料细观结构演化导致宏观力学行为改变一直是固体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

岩石力学特性测试方法及数据分析

岩石力学特性测试方法及数据分析

岩石力学特性测试方法及数据分析一、引言岩石力学特性测试方法及数据分析是地质学和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能,可以为地质灾害预测、岩土工程设计以及矿山开采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岩石力学特性测试的一般方法,并对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进行探讨。

二、岩石力学特性测试方法1. 野外取样:在进行岩石力学特性测试前,需要首先野外进行取样工作。

取样方法包括钻孔取样和露头取样两种。

钻孔取样适用于需要获取深部岩石样本的情况,而露头取样则适用于岩石露头暴露的情况。

2. 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岩石力学特性测试包括力学性质测试和物理性质测试两个方面。

a. 力学性质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指标的测试。

其中,抗压强度是最常用的力学参数,可以通过压力载荷下的试验来测定。

b. 物理性质测试:包括密度、孔隙度、饱和度、渗透性等指标的测试。

这些参数主要用于描述岩石材料的含水、渗透和破坏性。

3. 效应测试:岩石在变应力和变变形下的特性测试。

主要包括应力应变关系、岩石的蠕变、岩石的断裂以及破碎过程等。

三、数据分析与应用1. 统计分析:对于得到的测试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参数包括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可信区间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岩石样本的力学特性之间的差异,并基于这些数据为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 岩石类别划分:通过测试数据的分析,可以将不同的岩石样本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些类别可以是基于不同力学特性的区分,也可以是基于岩石的结构和成分的区分。

岩石类别的划分对于岩土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3. 参数拟合与预测: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可以建立岩石力学特性与其他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未知岩石样本的力学特性,并为实际工程中的决策提供依据。

4. 数值模拟:基于岩石力学特性测试数据,可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采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可以模拟真实工程场景下不同岩石样本的应力、应变和破坏过程。

单轴压缩作用下单裂隙类岩石的力学特性分析

单轴压缩作用下单裂隙类岩石的力学特性分析

单轴压缩作用下单裂隙类岩石的力学特性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水利和能源等领域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岩石作为地球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力学特性对工程施工和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岩石的力学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岩石是由众多石粒组成的。

而单裂隙岩石则是在岩石内部形成裂隙,这些裂隙会导致单裂隙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普通岩石有所不同。

本文将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单轴压缩作用下单裂隙类岩石的力学特性。

一、实验方法本次实验所选取的样品为单裂隙类岩石,实验设备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

首先,采用裂隙厚度计测定岩石内部裂隙的厚度,然后将样品放入万能材料试验机中,以单轴压缩的方式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记录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并用户分析单裂隙岩石的力学特性。

二、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过程的记录,单裂隙类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所示。

(插入图1:单裂隙类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由于岩石内部存在着裂隙,因此在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发生破坏。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获得单裂隙类岩石的最大应力、极限应变等参数。

相比于普通岩石,单裂隙类岩石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破坏强度明显低于普通岩石。

三、分析与讨论1.单裂隙类岩石的应力集中性实验结果表明,单裂隙类岩石存在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这是由于岩石的内部裂隙导致应力分布不均所致。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单裂隙类岩石的裂隙情况,避免出现崩塌等安全事故。

2.单裂隙类岩石的破坏形式与普通岩石相比,单裂隙类岩石的极限应变较小,且破坏形式有明显的裂纹扩展。

由于裂隙的存在,裂纹扩展速度加快,导致破坏更加突然和剧烈,需要采取特殊的工程防护措施。

3.单裂隙类岩石的裂隙密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裂隙密度对单裂隙类岩石的力学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裂隙密度越大,岩石的破坏强度越低,而裂纹扩展速度则变得越快。

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岩石裂隙分析,以确定裂隙密度,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论述岩石力学4类研究方法的特点

论述岩石力学4类研究方法的特点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地质力学作用下的性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是地质学、工程学和岩土力学的交叉学科。

在岩石力学研究中,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它们分别是实验方法、观测方法、理论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分别讨论,以便对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地评估。

一、实验方法1. 特点:实验方法是通过对岩石样本进行实验,来模拟和研究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

实验方法的特点是能够直接获取岩石的力学参数,如强度、变形模量、裂隙特征等。

实验方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个人观点:实验方法作为岩石力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观测方法1. 特点:观测方法是通过对岩石体进行现场观测和勘察,获取岩石体的构造、裂隙特征、变形情况等信息。

观测方法的特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到岩石的实际情况,获取真实的地质信息。

2. 个人观点:观测方法在岩石力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岩石体的实地观测,我们能够了解岩石的构造特征、变形程度,为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三、理论分析方法1. 特点:理论分析方法是通过建立岩石力学的理论模型,运用物理力学和力学原理,对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本质进行分析和解释。

理论分析方法的特点是能够揭示岩石力学的基本规律和本质。

2. 个人观点:理论分析方法是对岩石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揭示岩石的力学行为规律,为岩石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机理解析提供理论支持。

四、数值模拟方法1. 特点:数值模拟方法是通过数值计算和模拟,对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数值模拟方法的特点是能够模拟复杂的岩石结构和受力情况,为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2. 个人观点:数值模拟方法是现代岩石力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

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

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岩石力学试验是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破坏规律的重要手段,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下面列举了十个以岩石力学试验为主题的建议方法。

一、岩石力学试验的目的与意义岩石力学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破坏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通过试验可以确定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破坏模式等参数,为设计合理的工程结构以及岩土施工提供依据。

二、岩石力学试验的分类岩石力学试验可以分为宏观力学试验和微观力学试验两大类。

宏观力学试验主要研究岩石的强度、刚度、弹性模量、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

微观力学试验则主要研究岩石的细观结构、裂隙属性、变形机制等微观性质。

三、常用的岩石力学试验方法常用的岩石力学试验方法包括抗压试验、抗拉试验、剪切试验、弯曲试验、压缩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可以通过加载岩石样本并测量其应力应变关系来确定岩石的力学性质。

四、抗压试验的步骤与要点抗压试验是最常用的岩石力学试验方法之一。

其步骤包括制备标准试样、加载试样、测量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强度参数等。

在试验中应注意保持试样的一致性,避免试样表面的不均匀应力分布,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剪切试验的步骤与要点剪切试验是研究岩石的抗剪强度和剪切变形特性的重要方法。

其步骤包括制备剪切试样、加载试样、测量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剪切参数等。

在试验中应注意保持试样的一致性,避免试样边界效应的干扰,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弯曲试验的步骤与要点弯曲试验是研究岩石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变形特性的常用方法。

其步骤包括制备弯曲试样、加载试样、测量应力应变关系、计算弯曲参数等。

在试验中应注意保持试样的一致性,避免试样边界效应的干扰,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宏观力学试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宏观力学试验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应力应变曲线的绘制、强度参数的计算、变形特性的分析等。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获得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破坏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岩土体的力学特性与数值模拟

岩土体的力学特性与数值模拟

岩土体的力学特性与数值模拟引言岩土体是指由岩石、土壤等材料组成的地质体。

在工程中,岩土体的力学特性对于安全设计和建造至关重要。

通过对岩土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构造和性质,并预测其在日常操作和极端情况下的响应。

其中,数值模拟技术大大提高了对岩土体力学特性的研究和预测能力,本文将探讨岩土体的力学特性与数值模拟技术。

第一章岩土体的力学特性岩土体的力学特性是指其脆性、塑性、稳定性、刚性等方面的特征。

在岩土体力学研究中,这些特性可以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测试得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岩土体力学特性。

1.脆性脆性是指岩土体在受到外部的应力或负载时,一旦达到其极限承载力或破坏点,就会发生破裂或塌陷。

在岩土体的设计和建造工作中,需要准确评估其脆性,以便在建造开挖、施工或者使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2.塑性塑性是指岩土体在受到外部应力或负载时,会发生一定的形变,但不会裂开或塌陷。

在岩土体的设计和建造工作中,需要考虑其塑性特性,以便在建造开挖、施工或者使用过程中,可以控制和预测沉降或变形。

3.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岩土体在受到外部应力或负载时,可以保持其结构和性质的稳定性。

在岩土体力学研究中,需要评估其稳定性,以便在施工、使用或者极端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其稳定性。

4.刚性刚性是指岩土体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在受到外部应力或负载时,保持不变或仅发生微小的变化。

在岩土体的设计和建造工作中,需要考虑其刚性特性,以便在施工、使用或者极端情况下,可以确保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第二章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利用大量数据、分析和计算,来预测岩土体在不同应力、负载和环境下的响应。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岩土体力学特性,也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建造岩土体结构时更准确地预测其行为和响应。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值模拟技术。

1.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用于计算物体结构和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通常用于岩土体的力学分析。

裂隙(孔隙)水冻结过程中岩石细观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裂隙(孔隙)水冻结过程中岩石细观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摘要 ,研究岩石 在低温冻结过程 中细观结构 的变化和 孔隙( 裂隙) 水 的冻 结过程 ,对 于深化认识冻结岩石 的力学及
损伤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不 同冻结温度下岩石细观结构 C T 扫描实验 ,获得 了岩样在 2 0℃ ,一2 ℃,

5 ℃,一1 0 ℃,-2 0 ℃,-3 0 ℃时细观 结构的 C T图像 。采用 C a n n y算子对冻结岩石 C T图像进行边缘检测 ,
Ex pe r i me nt a l s t udy o n me s o - s t r uc t ur e o f r o c k i n t he pr o c e s s
o f c r a c k ( p o r e ) wa t e r f r e e z i n g
长度 、宽度 、面积快速增加 ,这一阶段 为宏观 裂隙 中体积水结冰 阶段 ,裂 隙( 孔隙) 的扩张 由体积膨胀机 制引起 ; 在 一2 ℃~ 一5℃区间 ,裂隙( 孔 隙) 的扩 张速 率明显降低 ,该阶段 为细观 ( 部分微观) 裂 隙( 孔 隙) 中水的结冰过程 ;
在一 5℃ - 2 0℃区间 ,裂隙0 : L 隙) 的扩张速率又开始增加 ,但低于 o ℃~一 2℃区间 的增加速率 ,该阶段为微
裂 隙( 孔隙) 水冻结 过程 中岩 石
细观 结构变化 的实验研 究
刘 慧 ,杨更社 ,贾海梁 ,叶万军 ,魏
( 1 .西安科 技 大学 建 筑与 土木 工程 学 院 ,陕西 西 安
尧 ,奚 家米 1 ,申艳军 1 ,张慧梅
7 1 0 0 5 4 :2 . 西 安科 技大 学 理 学 院, 陕西 西 安 7 1 0 0 5 4 )
f 1 .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X i ' a n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 i ' a n ,S h a a n x i 7 1 0 0 5 4 ,C h i n a ; 2 . De p a r t m e n t o fMe c h a n i c s ,Xi ' a n U n i v e r s i y t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y ,Xi g a n ,S h a a n x i 7 1 0 0 5 4 ,C h i n a 1

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针对岩体工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非贯通裂隙岩体,以典型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通过建立能反映不连续性、非均匀性、各向异性、非弹性等裂隙岩体基本特性的细观数值分析模型,开展了系统的非贯通裂隙岩样破坏模态与细观破坏机理数值试验研究;根据经物理模型试验标定的细观数值试验分析成果,总结了裂隙几何分布特征、裂隙面摩擦性以及应力条件对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与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能反映裂隙几何分布特征、裂隙力学性质、岩块力学性质以及侧压等因素的非贯通裂隙岩体宏观变形参数、强度参数计算分析模型,并对所建立的宏观力学参数计算分析模型进行了讨论与验证。

主要创新点如下:(1)为反映裂隙岩体的不连续性、非均匀性、各向异性、非弹性,建立了非均匀损伤破坏模型;通过典型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该非均匀损伤破坏模型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利用分析系统中特有的解析刚体模型改进了裂隙岩体细观破坏数值试验边界条件与加载板的模拟方法。

(2)利用所建的非均匀损伤破坏数值模型,对含一条、两条、多条(9条)裂隙的非贯通裂隙岩样,分别进行了系统的破坏模式与细观机理数值试验,着重分析了试样的第一主应力场、剪应力场、次生裂纹起裂与发展路径以及峰值强度等,总结了裂隙几何分布特征、裂隙面摩擦性质以及侧压对试样应力场、次生裂纹起裂与发展路径以及试样峰值强度的影响规律,提炼了非贯通裂隙岩体典型的破坏模式——单平面模式和台阶模式。

(3)基于变形等效原理和裂隙岩体细观变形特征,推导了含单组非贯通裂隙岩体变形参数(变形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计算分析模型,研究了岩体变形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等变形参数随岩体裂隙连通率、裂隙倾角、裂隙厚度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推导了含多组非贯通裂隙岩体变形模量、泊松比计算分析模型,研究了含多组裂隙岩体的变形模量、泊松比随裂隙几何分布特性、裂隙变形参数、岩块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计算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

《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范文

《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范文

《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岩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和煤矿灾害预防息息相关。

在地下工程中,煤体受到多种力的作用,尤其是单轴压缩下的煤体裂隙发育机制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由于煤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完全揭示其内部裂隙的发育规律。

因此,本实验采用细观CT探测技术,对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的发育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的煤样来自某煤矿,具有典型的煤体结构特征。

实验前,对煤样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标准尺寸的试样。

2.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单轴压缩测试方法,利用细观CT扫描技术对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裂隙发育进行实时观测。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标准煤样;(2)将煤样置于压力试验机中,进行单轴压缩实验;(3)在压缩过程中,利用CT扫描设备对煤样进行多次扫描,获取煤体内部裂隙的细观图像;(4)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裂隙的形态特征和发育规律。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裂隙形态特征通过CT扫描得到的图像显示,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裂隙的形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初期,裂隙主要呈闭合状态,随着压力的增大,裂隙逐渐扩展、连通,形成较为复杂的网络结构。

2. 裂隙发育规律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煤体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的发育规律与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裂隙发育较为缓慢;随着压力的增大,裂隙发育速度逐渐加快,当达到一定压力时,裂隙发育达到峰值。

此后,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大,裂隙逐渐趋于稳定。

3. 影响因素分析除了压力外,煤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也会对裂隙的发育产生影响。

例如,煤体的硬度、弹性模量等物理性质决定了其抵抗外部力的能力;煤体的含水率、矿物成分等化学性质会影响其力学性能;而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则会影响煤体的稳定性。

因此,在实际的地下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煤体裂隙发育的影响。

《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范文

《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范文

《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煤体在地下受到多种复杂应力作用,其中单轴压缩是常见的应力状态之一。

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会产生裂隙,这些裂隙的发育和扩展对煤体的力学性质和开采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的细观特征对于了解煤体的力学性质和优化开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细观CT探测技术,对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的发育和扩展进行了实验研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使用的煤样取自某煤矿,经过处理后制成标准试样。

试样尺寸为Φ50mm×H100mm的圆柱形,以满足单轴压缩实验的要求。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细观CT探测技术,对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裂隙发育和扩展进行实时观测。

具体步骤如下:(1)将煤样放置在单轴压缩实验机中,设置压缩速度和压缩范围。

(2)在实验开始前,使用CT扫描仪对煤样进行初始扫描,获取煤样的初始细观结构。

(3)开始单轴压缩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多次CT扫描,记录煤样在压缩过程中的细观结构变化。

(4)分析CT扫描图像,提取煤体裂隙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细观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裂隙发育过程通过CT扫描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裂隙的发育和扩展过程。

随着压缩的进行,煤体内部逐渐出现微小裂隙,这些裂隙随着压力的增大而逐渐扩展、连接,形成较大的裂隙。

最终,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煤体发生破坏,裂隙大量涌现。

2. 裂隙细观特征通过对CT扫描图像的分析,可以提取出煤体裂隙的形态、大小、分布等细观特征。

结果表明,煤体裂隙的形态多样,包括直线状、曲线状、网状等。

裂隙的大小也各不相同,从小尺度微裂纹到较大尺度的宏观裂隙均有出现。

此外,裂隙在煤体内的分布也具有不均匀性,局部地区裂隙密集,而其他地区则相对稀疏。

3. 影响因素分析本实验还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煤体裂隙发育的影响。

预制裂隙岩样宏细观力学行为颗粒流数值模拟

预制裂隙岩样宏细观力学行为颗粒流数值模拟
模量 E、峰值强度 σp、泊松比 ν、内摩擦角 φ 和黏聚力 c。细观参数的初始假定值如表 1 所示。为简化分析
过程,选取对宏观参数影响较大的细观参数进行讨 论。细观变形参数包括 E*、k*、E¯∗和 k¯∗。参照表 1 中的 设 定 值 , 采 用 控 制 变 量 法 , 分 别 设 置 E*、 E¯∗为 10, 15, 20,25,30,35 GPa,k*、 k¯∗为 1,1.5,2,2.5,3,3.5。图 2(a) 为 变 形 细 观 参 数 对 宏 观 参 数 的 影 响 , 可 见 随 着 E*和 E¯∗的增加,E 均呈近似线性增加,且在讨论范围内,其 增加幅度分别为 58.1% 和 71.1%。随着 k¯∗的增加,E 的 降 低 幅 度 逐 渐 减 小 。 而 k*对 E 的 影 响 最 小 。 采 用 相 同方法,将σ¯ c、c¯ 和ϕ¯ 作为强度细观参数,分别设置σ¯ c、 c¯为 10~ 100 MPa, ϕ¯ 为 10°~ 70°。 从 图 2( b) 中 可 知 , σp 受σ¯ c和c¯ 的影响较大,σp 的增加幅度分别为 106.6%、 72.3%,且随ϕ¯ 的增加 σp 增加幅度较小并渐趋稳定。
呈现不同方式。
关键词:颗粒流程序;平行粘结模型;参数标定;双裂隙岩样;裂纹演化
中图分类号:TU458+.3;TU45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65(2021)04-0086-07
Particle flow simulation of macro- and meso-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prefabricated fractured rock sample
Vol. 48 No. 4 Jul.,2021

考虑细观结构的裂隙岩石力学性质研究

考虑细观结构的裂隙岩石力学性质研究

安徽建筑摘要:通过建立多相带裂隙花岗岩模型,研究了不同裂隙倾角对单轴压缩下花岗岩裂纹分布,力学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生的裂纹集中在预制裂隙尖端,而后逐渐向四周扩展,岩石在不同倾角下的破坏模式变化不大。

斜长石内裂纹最多,石英与正长石最少,峰值时,倾角为90°的裂纹总数最多,0°时最少。

起裂应力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应力比随倾角的增大呈W形变化。

同时根据损伤因子来看,单轴抗压强度受裂隙倾角影响较大,弹性模量受影响较小。

关键词:离散元;双裂隙;单轴压缩;花岗岩;矿物考虑细观结构的裂隙岩石力学性质研究郝志远(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75)作者简介:郝志远(1996-),男,陕西渭南人,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助理工程师。

专业方向:岩土工程。

中图分类号:TU5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2)04-0135-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2.04.0571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和社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重点,而岩石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材料。

但自然界中的岩体一般含大量的节理、裂隙等天然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将会使岩体的受力性能产生较大的变化,降低岩体的强度,同时也是导致滑坡等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1-2]。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预制裂隙的岩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李建旺[3]利用数字图像技术对单轴荷载下含双裂隙的类岩石试样破坏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预制裂隙X 和Y 向位移量相差较大;武旭[4]对含交叉裂隙的花岗岩强度与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弹性模量随交叉裂隙夹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峰值强度影响不大;李博[5]采用离散元PFC 对不同的含裂隙矿物晶体模型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加载过程岩石内部新生裂纹以拉伸裂纹为主,非均质性系数大的更易出现应力集中;张杰[6]建立了多相的细观颗粒流花岗岩模型,对不同裂隙倾角下花岗岩强度、破坏形态等进行了分析,发现裂隙倾角为45°~60°时,岩石强度最低;邓清海[7]对含双预制裂隙的大理岩进行了离散元模拟研究,分析了裂纹扩展、起裂应力等变化特征,发现完整岩样在残余强度时裂纹数目稳定,有裂隙岩样裂纹缓慢增多。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技术研究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技术研究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技术研究1. 引言岩石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性能。

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对于工程建设、地质勘探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技术的研究进展。

2. 试验方法岩石力学性质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两种。

2.1 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试验,通常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加载或应力应变循环测试来获取其力学性质参数。

常用的室内试验方法包括单轴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抗拉试验等。

2.2 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是在实际工程场地进行的试验,通过在岩石体上施加加载或监测其反应来获取其力学性质参数。

常用的现场试验方法包括岩石钻孔取芯试验、地下水位监测、地下应力测量等。

3. 岩石力学性质参数岩石力学性质参数是表征岩石性能的指标,常用的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等。

3.1 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一定条件下抵抗垂直加载的能力。

室内试验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有单轴压缩试验和扰动法试验。

3.2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岩石在拉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室内试验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直接拉伸试验和间接拉伸试验。

3.3 抗剪强度抗剪强度是指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室内试验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直剪试验和剪切试验。

3.4 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岩石在弹性变形状态下的刚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静态弹性模量试验和动态弹性模量试验。

4. 测试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将介绍一些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

4.1 声发射技术声发射技术是通过监测岩石中产生的声波信号来分析岩石的破裂和变形状况。

该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岩石的力学行为,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和地质灾害的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4.2 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基于岩石力学理论的数学模型对岩石进行仿真计算,以获取其力学性质。

该技术可以对复杂的力学问题进行精确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4.3 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通过无需对岩石进行破坏性试验的方法,如超声波检测和红外热像仪检测,来获取岩石的力学性质参数。

岩石微细结构及其形变机制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岩石微细结构及其形变机制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岩石微细结构及其形变机制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岩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固态材料之一,它们构成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理解岩石的微细结构以及其形变机制对地质学、工程学和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岩石微细结构的实验研究方法以及数值模拟的应用。

一、岩石微细结构的实验研究方法岩石微细结构的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1. 光学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可以使用白光、偏光等不同的照明方式观察岩石的微细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获得岩石中的颗粒组成、结构特征等信息。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S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更高放大倍数下的岩石微观结构。

SEM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以及获得岩石颗粒的表面形貌、结构、尺寸等信息。

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TEM是一种将电子束透射至样品并记录图像的显微镜。

它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研究岩石中的微观晶体结构、晶界分布、错位等细节。

4.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可用于研究岩石中的物质组成。

通过测量岩石样品在红外光谱区域的吸收特性,可以识别岩石中存在的矿物种类以及其组成比例。

5. 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是一种可以用于表征岩石中晶体结构的方法。

通过测量岩石样品对入射X射线的散射模式,可以确定其晶体结构及晶面排列方式等。

二、数值模拟在岩石微细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数值模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在岩石微细结构研究中,数值模拟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无法获得的信息。

1. 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基于牛顿力学定律的方法,可以研究原子或分子水平上的动力学行为。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岩石中的微粒运动、应力应变关系等。

2.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

它将岩石样品划分为有限个小单元,并通过数值方法模拟其力学行为。

有限元分析可以用于研究岩石的变形机制、应力分布等。

冻融循环下裂隙性泥岩的力学特性与细观损伤规律

冻融循环下裂隙性泥岩的力学特性与细观损伤规律

冻融循环下裂隙性泥岩的力学特性与细观损伤规律
张颖;丁兆洋
【期刊名称】《金属矿山》
【年(卷),期】2024()2
【摘要】冻融循环作用是加速岩石材料性能劣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隐患。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裂隙性泥岩的力学强度衰减特性和损伤效应,分别对经过0、5、10、20、50次冻融循环处理后的泥岩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和计算机层析CT扫描试验。

同时,开展了扫描电镜试验对泥岩的微观损伤机理进行探究。

试验结果表明:泥岩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且衰减速度在0~10次冻融循环时最为显著,随后衰减速率逐渐变缓;二维CT图像显示冻融循环使泥岩试样的孔隙结构不断发育,孔隙率与循环次数和弹性模量分别呈指数关系和负线性相关,该现象说明泥岩细观结构损伤的累积与宏观力学特性衰减程度显著相关;在冻融循环作用下,裂隙性泥岩内部微观结构的损伤程度逐渐加深,裂隙的拓展和颗粒接触关系的改变是导致泥岩强度下降的重要因素。

上述分析对于裂隙性泥岩分布地区的露天矿山边坡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总页数】6页(P131-136)
【作者】张颖;丁兆洋
【作者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5
【相关文献】
1.冻融循环作用下泥岩的力学特性及损伤机理研究
2.冻融循环下混凝土细观结构演化及力学损伤特性研究进展
3.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的力学特性及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4.冻融循环下粉砂质泥岩强度劣化特性及细观机理研究
5.水热耦合冻融条件下煤岩力学特性及细观损伤规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范文

《2024年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范文

《单轴压缩条件下煤体裂隙细观CT探测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煤体在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导致其内部产生裂隙。

这些裂隙的形成与扩展对于煤炭的开采、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煤体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裂隙细观特征,对于理解煤体的力学性质和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CT探测技术对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煤体裂隙进行细观研究,以期为煤炭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的煤样取自某煤矿,经过处理后得到标准尺寸的煤体试样。

2. 实验方法采用单轴压缩实验装置对煤体试样进行压缩,同时利用CT 探测技术对煤体裂隙进行细观观察。

具体步骤如下:(1)将煤体试样放置在单轴压缩实验装置中,设置好压缩速度和压缩量程。

(2)启动实验装置,对煤体试样进行单轴压缩。

(3)在压缩过程中,利用CT探测技术对煤体进行扫描,记录裂隙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4)对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裂隙的细观特征。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裂隙形态特征通过CT探测技术,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煤体在单轴压缩过程中产生的裂隙形态。

裂隙的形态主要分为贯通型、分支型和网状型等。

贯通型裂隙是指裂隙贯穿整个煤体,对煤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较大影响;分支型裂隙是指裂隙在发展过程中分叉形成多个小裂隙,对煤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网状型裂隙是指裂隙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对煤体的整体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2. 裂隙分布特征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煤体内部的裂隙分布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随着压缩的进行,裂隙逐渐增多、扩展和连通,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裂隙网络系统。

通过对CT扫描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裂隙的数量、长度、宽度等细观特征参数,为进一步研究煤体的力学性质和稳定性提供依据。

3. 影响因素分析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煤体裂隙细观特征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煤体的矿物组成、结构特点和力学性质等因素对裂隙的形态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隙岩样力学特性细观数值试验方法探讨李宁*1,2,张志强1,张平3,刘林11.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西安 (710048)2. 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3.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长沙(410082)E-mail:ningli@摘要:节理裂隙岩体力学性质研究是非常复杂的课题,物理模型试验由于存在制样难、耗资大、结果有限等劣势,研究者难以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开展深入而系统的模型试验研究。

本文提出以典型物理模型试验结果标定数值模型,再利用标定后的数值模型开展研究的思路,既可充分发挥物理模型试验接近实际情况的优势,也可充分利用数值模型试验建模快、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还对数值试验模型的建立、数值试验的定性与定量、数值试验模型的改进、数值试验模型的标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最后,利用标定、修正后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侧压、裂纹面摩擦系数等在物理模型试验中难以实现的因素对含两条共面裂纹试样的应力场、强度、宏观破坏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节理岩体;数值模型试验;物理模型试验;标定;破坏机理1. 引言1节理裂隙岩体是水利、交通、采矿、石油开采等工程中广泛遇到的一类复杂工程介质。

岩体内部的结构面直接影响整个岩体的变形、强度、渗流特性。

含贯通和非贯通节理裂隙岩样的失稳和最终破坏都是通过岩体内部所产生次生裂纹的起裂、发展、搭接、贯通,进而在岩体中形成的贯通破裂面所引起的。

因此,从节理裂隙岩样中裂纹的起裂、扩展、搭拉、贯通以及岩样破坏过程入手进行研究,才能获取节理裂隙岩体变形、强度甚至渗流等力学特性最本质的认识。

目前,对非贯通裂隙岩体的研究,主要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利用类岩石或真实岩石材料制成节理岩样,研究节理裂隙简单分布条件下节理岩样的力学特性。

采用类岩石材料进行试验,虽然能较好的反映岩石的真实情况,但存在着试样制作过程复杂及费用昂贵等不利因素。

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1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9023)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40700008)的资助。

本文是2007年8月在大连召开全国“岩土工程数值方法与高性能计算学术会议”大会特邀报告,略做修改。

析技术的发展,为从细观层次研究节理裂隙岩体宏观层次力学特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对于节理裂隙岩样力学性质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取得了不少的成果[1~14],如:从连续介质模型、非连续介质模型到拟(半、准)连续介质模型的构想[11,12,13];从均匀材料力学到非均匀材料力学的探索[13,14],从宏观唯象学到细观力学,再到宏细观的统一的尝试[2-3,10],而今,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更加重视岩体内部节理裂隙产生、演化、贯通乃至代表性体元RVE(Representative V olume Element)的破坏过程,以及节理裂隙岩样内部破坏机制的揭示。

数值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为从细观乃至微观视角揭示岩体变形、强度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但利用数值方法研究节理岩体力学特性,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数值试验模型的建立、数值试验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数值试验模型的改进、数值试验模型的标定以及破坏判别等,本文就这些裂隙岩样力学特性细观数值试验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做探索性的尝试。

2. 裂隙岩样数值试验的定性与定量本文认为,利用裂隙岩样的细观数值试验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逐步的深入问题进行研究:第一层次,定性规律层次的研究,如节理裂隙岩样(体)破坏模态的变化机理研究,初始裂纹的倾角、连通率以及裂纹排数对试样强度与变形影响的程度研究,初始裂隙面上的接触、摩擦特性对试样整体强度与变形有无影响研究,以及裂纹长度对试样强度与变形特性的有无直接影响研究等;第二层次,量化规律层次的研究,如原生裂纹的倾角、排数、排距、连通率等因素对试样强度与变形影响的量化规律,以及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敏感性研究;第三层次,量化、机理层次的研究,如主要影响因素的上、下限量值对试样强度与变形的上、下限理化的影响程度,影响因素的阀值域问题研究,研究结果既有针对性又不失普适性。

由于节理裂隙岩体力学性质极为复杂,不能奢望建立与实际问题完全一致的数值模型,只要将问题的主要矛盾反映到数值模型中,再进一步对数值模型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标定,则可以达到量化规律,甚至量化机理层次研究的目的;在开展少量典型的物理模型试验基础上,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得到的典型条件下裂隙岩样试样的破坏模式、变形特征以及峰值强度成果去验证数值试验模型,达到最基本条件下、最典型条件下数值模型试验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一致,这样,经验证的数值模型就可以用于节理岩体力学性质的定量规律研究。

3. 裂隙岩样数值模型的制作本文认为对用于数值试验的数值模型应具备以下功能:(1)拥有反映岩石材料最基本变形与强度特性的本构关系、屈服与强度准则,能够模拟岩样可能出现的硬化、软化、剪切破坏、拉压破坏等基本特征。

(2)加载方式应能够满足模拟物理模型和真岩样试验加载过程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求解方法。

如位移加载、应力加载、不同加载速率的动力加载等。

(3)对于闭合的节理、裂隙等结构面,能够运用具有反映接触特性的特殊单元,以真实模拟摩擦特性与接触非线性特性。

正确模拟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是裂隙样数值试验的关键;对于有一定空隙的裂隙面(一般制作的物理试样均如此),应采用空隙化单元建模。

(4)具有强大的时间历程后处理器。

分析试样变形与破坏过程,每一步加载、甚至每一步迭代后试样的变形与应力都需要进行分析,这也是数值试验的优势之一。

所以,在进行节理裂隙岩样数值模型试验之前,要对所建立的数值试验模型进行验证、标定、考核,使之满足数值试验的特殊要求。

3.1 数值模型材料本构关系数值模型中非裂隙部分的岩石类材料利用损伤塑性模型进行模拟,见图1所示。

该模型认为材料的基本破坏形式主要分为拉破坏和压破坏,剪切破坏是拉、压破坏的组合形式。

(a)受拉(b)受压图1 数值模型中的损伤塑性模型Fig.1 Damaged plasticity model in numerical model材料单轴受拉或单轴受压时,在应力达到抗拉或初始受压屈服强度前,材料中还没有出现塑性变形,应力~应变关系为线弹性的,拉、压受力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如式(1)所示。

t tc cEEσεσε=⋅=⋅(1)式(1)中,E为材料初始弹性模量,即损伤变量为零时的弹性模量,tε为拉应变,cε为压应变,tσ为拉应力,cσ为压应力。

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或初始受压屈服强度后,材料中的塑性变形逐渐增大,损伤不断积累,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非线性特性,可将其表达为损伤变量的函数。

损伤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如式(2)所示。

()()~~11pltt t tplcc c td Ed Eσεεσεε⎛⎞=−⋅−⎜⎟⎝⎠⎛⎞=−⋅−⎜⎟⎝⎠(2)式(2)中,plt~ε为塑性拉应变,plc~ε为塑性压应变,td为受拉损伤变量、cd受压损伤变量。

3.2 裂纹摩擦特性裂纹的状态有张开和闭合两种,当裂纹张开时,裂纹面上的正应力为0,裂纹面摩擦力为c或0;当裂纹闭合时,摩擦力与摩擦系数和正压力有关。

如式(3)所示。

ff cµσ=+(3)式(3)中,c为裂纹面粘聚力(有充填物时不为0),µ为裂纹面摩擦系数;fσ为裂纹面压应力,f为裂纹面摩擦力。

当c=0、µ=0,f=0时对应裂纹张开情况,;当c=0、≠µ0、≠f0时,对裂纹闭合且不考虑裂纹厚度情况;当≠c0、≠µ0、≠f0,对应裂纹闭合且考虑裂纹厚度情况。

3.3 数值模型的边界条件物理模型试验中通常需要在试样上、下两端设置刚性垫板,且在试样和垫板之间涂抹凡士林以减小试验过程中的端部效应,为了真实反映试样受力条件,本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试验同样在试样的上下端面各布置一个刚性板(解析刚体),并且在试样端部与刚性板之间设置无摩擦的接触关系。

上垫板试样下垫板刚性板试样刚性板(a)模型试验(b)数值试验图2 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试验边界条件示意图Fig.2 Boundary condition for physical and numericalmodel experiment为了防止加载过程中试样顶部与顶板脱离接触,本文将顶板左右两端各超出试样10 mm 。

对于刚性顶板约束水平方向自由度以及转动自由度,对于刚性底板约束水平、竖直方向以及转动自由度。

详见图2。

3.4 数值模型试样尺寸与网格本文有限元模型根据物理模型试验试样的尺寸确定,模型试验岩样尺寸为:高×宽×厚=120 mm×60 mm×25 mm ;裂纹长度2a=12.0 mm (a 为裂隙半长度);岩桥长度2b=20.0 mm (b 为岩桥半长度)试样的形状及具体尺寸如图3所示。

有限元网格采用ABAQUS 单元库中的CPS4R (4节点缩减积分单元)单元对分析区域进行剖分,网格如图3所示。

(a )物理模型 (b )数值模型有限元网格 图3 物理模型试验尺寸与数值模型有限元网格图 Fig.3 Scale of sample and its numerical model3.5 试验加载方式物理模型试验加载方式采用位移控制方式,且采用的位移速率分别为0.002 mm•s -1的静态加载方式;在数值模型试验中,试样顶端与底端分别设置解析刚体单元(模拟刚性垫板),并分别在接触面上设置无摩擦的刚性接触,对底板的x 、y 方向及转动自由度进行约束,在顶板刚性单元上施加0.002 mm/步的位移荷载,使两种模型试验加载方式保持一致。

4. 数值模型的标定笔者认为数值试验模型能否用于裂隙岩样(体)定性、定量规律研究,关键在于能否对数值试验模型进行全面的定量标定与检验。

运用典型物理模型试验和真岩样试验成果对数值试验模型进行全面的标定,在相同试样尺寸、相同加载条件下,调整岩样力学参数,使数值试验成果与模型试验成果在变形与强度规律上达到完全一致,量值上接近。

经过系统标定、修正后的数值模型,才能用于数值模型试验。

对于数值模型的标定,本文提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试样裂纹贯通破坏模式;(2)峰值强度;(3)峰值强度对应的变形;(4)残余强度;(5)达到残余强度发生的变形;(6)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当然,在对数值模型的标定过程中,要完全达到以上所述各方面完全一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对标定的内容与指标进行选择。

本文标定内容与指标选择原则为:试验分析的内容与目的是什么,就以该内容为标定内容,只不过标定仅是在简单的、物理模型试验易实现的方案,如,要研究节理裂隙试样的强度与破坏模式,就选用物理模型试验易实现的含一个预制裂纹的节理裂隙试样的宏观强度与裂纹贯通模式对数值模型进行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