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概述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已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探索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本文旨在对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定义、特点和优势,并探讨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文章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定义和背景,以便读者对该教学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三部分将介绍设计与实施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所需遵循的方法论,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与布置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等方面。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并对该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进行讨论,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探索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该教学方法背后理念和实施方法的详细分析,我们希望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这种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同时,本文也希望为今后关于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2. 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2.1 定义和背景: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作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研究、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并将知识内容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传统教育中,信息传授往往是重点,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参与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记忆能力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问题解决教学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并介绍适用的教学法。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大问题。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1.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游戏、小组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3.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生动的图片、视频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学生记忆能力差学生记忆能力差是导致学习进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面是解决学生记忆能力差的教学法:1.分段记忆法:长篇课文或故事可以按段落进行记忆,逐段学习理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提高记忆效果。
2.联想记忆法: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联想,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3.反复复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次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同时,复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口头复述、写下关键点等。
三、学习困扰解决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如偏音错误、字音错误等。
以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法:1.反复纠正:教师可以多次纠正学生的偏音错误,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同时,可以采用一些拼读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规则。
2.听写训练:通过进行听写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当难度的句子或词汇,让学生听写并纠正错误。
3.个别指导:对于一些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加强练习。
四、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法:1.主旨归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主旨。
问题导向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策略分析
问题导向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策略分析摘要:问题导向教学方法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以问题进行引导,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促进知识的有效内化,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本文探讨了问题导向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策略,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问题导向;小学语文;有机结合前言: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注重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以促进知识内化。
通过联系问题导向,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主动地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思考,强化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把握问题导向与语文课堂教学结合的有效方法,发挥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引导作用。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向方法应用的问题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问题设置过程中,教师未能够联系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设置存在形式化、机械化的问题,难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提问中,一些教师设置的问题较为简单、机械,无法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制约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其次,问题的设置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导向方法的应用,忽略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认知水平,小学生难以结合问题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理解,从而导致一些小学生无法有效地融入到课堂学习及思考中,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
最后,语文课堂提问中,一些教师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未能够给予小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比较单调,并且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缺乏探究思考,阻碍了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及思考[1]。
二、问题导向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策略分析联系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导向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来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学习及思考当中,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更加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以问题导向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以问题导向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拓展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效果有限。
因此,以问题导向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意义和实施策略,以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向教学的意义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将学习的重点从知识的灌输转移至思维的激活和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意义:1.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动力,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 促进合作学习: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问题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问技巧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和表达意见,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需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互相提问和回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 批判性思维培养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思辨和判断,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文本的内涵和价值。
3. 情景模拟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中,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语言的运用和交流。
例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下进行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运用。
4. 评价和反思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三、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问题导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概念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它通过提出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该方法强调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都是重要的能力。
问题导向式教学能够:激发兴趣:通过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习的动机。
培养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分析、推理和判断,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增强合作精神:问题导向式教学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具体应用实例1. 阅读理解在教授课文《春望》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杜甫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会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分享会,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改进,提升写作水平。
3. 口语表达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例如:“如果你能设计一款适合小学生的阅读App,你会考虑哪些功能?”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头脑风暴,然后作展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实施建议教师设计问题:教师需精心设计富有挑战性和真实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导向教学法
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导向教学法语文学习是小学生教育中的一大重点,它不仅仅是学习汉字和语法,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不少小学生常常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甚至将其视为一项无趣又无用的任务。
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保持兴趣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问题导向教学法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并验证有效的方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会学习。
具体来说,教师会针对每一章节或知识点,提出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以此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问题导向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
首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教学课文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如“你认为主人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故事中的冲突是如何解决的?”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理解文本,还能促使他们通过分析和推理来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问题导向教学法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出一个自主选题,并在指导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写作。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问题导向教学法也可以应用于词语和语法的学习上。
尤其是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和语法现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引导学生从个别事例出发,思考并总结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和语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置和引导,确保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又能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并得出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教学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和创新。
因此,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
问题导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1. 情境导向情境导向是问题导向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在情境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组织学生到草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宽广。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草原的特点,思考草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等问题。
通过情境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是问题导向教学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问题驱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例如,在教学《猫》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猫有哪些生活习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和交流讨论等方式,探究猫的生活习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项目导向项目导向是问题导向教学的又一种重要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探究和交流等方式,完成项目。
在项目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师生共同完成项目。
《小学语文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语文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逐渐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之而来的是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研究需求。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了解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面临的问题以及其解决需求。
2. 探索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探索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如启发式问题解决法和合作研究等。
3. 实施教学实验:设计一系列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问题解决教学实验,评估各种策略的效果,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
4. 教学策略改进与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实际教学经验,改进问题解决策略,并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研究意义1. 对学生有益:通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还能培养其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对教师有益:提供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对教育改革有益: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有助于推动整体教育改革,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文献研究和教学实验等。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得出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提供实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并为相关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研究计划1. 数据收集: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2. 文献研究:梳理相关学术研究和教学案例。
3. 教学实验:设计并实施教学实验。
4. 数据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 结果呈现: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论文结构1. 引言2. 研究背景3. 研究目标4. 研究内容5. 研究方法6. 预期成果7. 研究计划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张三. (2018).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解决策略研究.《教育研究》,(3), 56-67.。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探讨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教师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富有活力和引人注目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将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实践经验。
1.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不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
该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和总结探讨。
教师通过设立问题情境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参与;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第三,倡导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最后,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培养。
2.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情景问题教学将问题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在语文课上选择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寻找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和分享各组的成果。
(2)探究性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文学作品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情感。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从中汲取知识和思考能力。
(3)创新作业设计通过为学生设计创新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个故事情节,或者设计一个绘本故事。
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评价与展望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许多优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导向”教学摘要: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进而积极思考与提问,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语文情境创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进而积极思考与提问,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积极鼓励,并认真地加以引导。
一、正确认识小学生的问题意识1.问题意识的含义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具体地说,问题意识的过程由低到高可分成三部分:第一,发现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第三,具有问题意识。
2.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问题可以说是思维的起点,提出问题是对情境探索并产生新的问题,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再阐述,即确定问题的目标状态。
问题意识是有效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条件,以往的问题解决教学很少会涉及到,或把它简单地认为就是提出问题。
问题意识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能促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问题情景,以“实践、探索、体验、发展”为中心主动开展探索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可以说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了,他们也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围绕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学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其无疑”。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考虑:1.创设情境,让学生“敢”问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道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是学习者接触到学习内容与其原有的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而急需对疑难点通达解决的心理状态。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基石,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认字困难、写字懒散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教学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往往与教学情境密切相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情节,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引起学生的共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如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培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
例如,在学习词汇时,教师可以教授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等;在学习阅读理解时,可以教授一些技巧,如快速浏览、提前预测等。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巧妙引导解决认字困难问题认字困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巧妙的引导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汉字,通过分解、联想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字形和字义。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的认字游戏,如拼字接龙、字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识字水平的个别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克服认字困难。
四、注重写字规范和书写速度的培养小学生的书写常常存在着懒散和速度慢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教师应注重写字规范的培养,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字形端正。
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写字本或者纸,如方格写字本、楷书字帖等,通过模仿和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规范。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活动,鼓励学生提高写字速度,例如写字比赛、速写比拼等。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模式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模式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及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涉及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模式,以期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问题背景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这使得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其次,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高。
此外,教师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度不够,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问题解决模式在面对上述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以下问题解决模式来改进小学语文教学。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我们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例如,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趣味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阅读材料和写作机会,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语文学科注重实际应用,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活动,如写家信、讲述故事等。
这样,学生将能更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强化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学习;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 注重思维培养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有效的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在问题解决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作业、考试、小组项目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在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考虑
以下几个方面:引发学生兴趣、差异化教学、反馈和评价。
第一,引发学生兴趣。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
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生动
有趣的文本、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以
及展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例证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
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拓展任务;对于对某些特定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专题研究或开展个性化项目。
第三,反馈和评价。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及时提供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可以采
用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或提供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测验和个人交流等方式对学生进行
评价,以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总结起来,探索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需要注意引
发学生兴趣、差异化教学和及时反馈。
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
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思维能力的
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与学生共同成
长,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中小学语文教学将更加有效和有成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文言文的难以理解、写作能力的欠缺以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文言文难以理解的问题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往往让学生感到困惑。
他们面对古老的语言,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方法:1.引入丰富的文言文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文言文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更多元化的文言文作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注重语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文言文放置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3.鼓励学生阅读注释版文言文: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注释版的文言文阅读,帮助他们理解古代用词和句式。
二、写作能力的欠缺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他们往往难以组织语言、表达思想,并且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主题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鼓励他们多写、多思考。
2.提供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素材,如图片、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并帮助他们展开写作。
3.教授写作技巧: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如段落写作、过渡句的运用等,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
三、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隔阂,这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引入生活化教材: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材和故事,使学生能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采访、观察、写作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提出,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也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课程的实施也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热点之一,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改革路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焦点之一。
1.2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影响力,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语文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单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以课本内容为主,缺乏生活化、趣味化的内容设计,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讲、练、测”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三、评价方式不合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四、学生个性差异被忽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对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没有分类、差异化的教学。
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
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思维语文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中。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面临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教材内容的单一性、教学方法的僵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缺失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创新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多种信息形式来呈现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竞赛、小组合作等,通过竞争和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课本为主,内容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如文学名著、故事书、古代诗词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阅读材料;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简化版的材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了多样性的教材内容,我们还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以考试为主,重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没有真正的反映。
为了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估、书面表达能力的评估等。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发展潜力。
以问题为导向,重构小学语文课堂
教研心得JIAOYAN XINDE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中,以问题为核心的问题导向法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广泛应用。
而要充分发挥问题导向法的作用,则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对语文课堂进行重构。
一、问题导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1.激发学生兴趣一直以来,学生兴趣不足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障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问题导向法的合理应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通过设置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及问题思考上来。
此外,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通过一系列问题,始终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从而改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情况。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不再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从而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改善教学效果。
二、以问题为导向重构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1.优化教学流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重构教学模式时,应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形成更加适合问题导向的翻转课堂。
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做好相应准备。
基于问题导向的语文翻转课堂同样需要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只不过教师除了要进行常规备课外,还要设置一系列引导性问题,甚至还需要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制作课前预习教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微课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家长的监督下观看微课资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整体掌握情况,并对大部分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学生自己思索出的问题进行集中解决。
在引导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再正式展开课堂教学。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了基础内容,因此语文课堂应当更加注重对进阶性知识的教学。
小学语文论文问题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问题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人教版新课标一、引言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不仅仅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更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是一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教学”正是一种与之相符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语文学习技能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师提问为主使学生处于被动作答境地,国内小学语文课堂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前进行准备,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上课的时候向同学提问,让他们作答。
这和新课标的学习要求相冲突,也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潮流。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其一,学生没有较高的问题提问能力,面对课文他们感觉毫无下手之力,不能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关键,提出的问题比较浅显。
其二,教师是传统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的主体,则把学生置于机械听课的位置,他们没有机会去思考和提问。
第二,全程性的课堂提问使学生难以主动思考。
传统授课模式下的提问策略为全程性的,教师在授课之前预先准备好问题,这些问题没有较强的系统性,显得比较零散,对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引导和培养。
教师提出的问题大都是封闭式的,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学生学习的创造性难以调动。
三、基于“问题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策略分析第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构建素质课堂,进行素质教育。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笔者看来,要想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的发挥教师应该具有师生平等的施教理念,教育教学充满民主意识,让学生受到应有的重视、关爱和尊重。
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布时间:2021-12-28T06:21:16.2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41期作者:王桂霞[导读] 甚至因为大量的文本内容而产生厌倦情绪,导致阅读机械化、形式化。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心小学225235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问题1.学生自身。
小学生自身的问题会对阅读课堂教学形成阻碍。
首先,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制力差,阅读时经常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学生不认真阅读文本,遇到不理解的内容直接略过,阅读后零收获。
其次,小学生对于阅读兴致不高,甚至因为大量的文本内容而产生厌倦情绪,导致阅读机械化、形式化。
2.教学过程。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会直接忽略学生的主观感受,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
学生学习时,也以机械性背诵居多,导致学生阅读课堂的参与度不高。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健康发展,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3.课堂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认知出现了错误,阅读课堂教学时只注重对学生鼓励和赞赏,但并没有深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质量,没有进行及时的课堂反馈,对于学生的评价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无法掌握学生的阅读弱点,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无法对症下药,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会因此下降。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1.丰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理清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阅读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陈创献(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66)【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类专业为培养师范生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需的文化能力和专业素养而设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理论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一门课程。
目前大部分师范类专业对这门课程的教学都以专业理论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这种课堂教学的方式不能有效地转化成学生的语文教育能力,学生对讲授过的内容仍然不能有效地掌握,这对师范生的专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种教学创新,必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从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基本概述、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依据“问题导向”原则对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对于认知能力不完全的小学生而言,老师的教学能力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师范生在从事老师职业之前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与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这门课程通过教学理论与实践课堂相融合的教学体系,教给师范生如何正确地应对小学语文教学这门课程,并使师范生学会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基本概述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第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对学习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机械学习,另外一个是有意义学习,其意义是说在人类的六大认知过程中,只有记忆是属于机械学习,而其他的理解、运用、分析、评价以及创造都属于有意义学习。
同样,问题解决这一概念依靠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有意义学习,旨在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知识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知识进一步的掌握了解,保证在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点。
对问题的理解、运用分析与评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机械学习来促进迁移能力。
故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人类的六大认知过程。
第二,问题解决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激发学生产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扩展了学生的技术能力。
在课堂的理论基础上增加实际问题的引导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创造性精神。
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和问题第一,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老旧模式,老师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课程是主要特点。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比较繁杂,大部分老师都维持着以往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以一对多授课讲解的模式向学生传授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老师往往在课堂中占着主导地位;对问题自问自答,不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而学生也因为这种情况过分依赖老师,不能自主地思考问题。
这种背景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够主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积极,课堂气氛极差,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准确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技巧与方法。
第二,学生自制力比较差。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在课堂上听取的知识点在课下应加强联系。
而大部分学生由于课程的枯燥乏味,一味地坚持着课上好好听讲课下不需练习的理念,并没有办法掌握课程的精髓。
尤其现在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远大于学习,自制力不好的学生难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缺失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教学注定是失败的。
第三,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教材的准备程度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将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所能涉及的识字写字、阅读及口语交际、作文及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教育知识融入其中,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较多问题与评价等融入其中。
教材呈现给老师的大多方面是突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质、具体实施方面、知识体系各方面。
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教学熟练度训练及教学组织方面的能力,此类教材尚缺乏真正的实践指导的部分。
教师在教学方面一味地依靠教材,并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没有过多的实践理论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误区。
第四,缺少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
学校的硬件设施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具体体现在教室数量的有限。
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只能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在多媒体的放映中了解课本知识。
学生分小组开展讨论的效果差,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高,对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了课程教学的结果。
三、依据“问题解决”导向原则对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第一,利用问题导向设计教学方案。
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应从最简单基础的问题开始,这是学习新知识最基本的一个顺序,也是最为合理有效的方式。
在围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在夯实语文教学法的基础知识,为下面更加深奥的探究做好基础的准备。
例如,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视频——用来对比识字与不识字在生活中的差异,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对视频的观后感。
这一点主要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让学生对知识点消解陌生感,切实地感受到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让师范生感到未来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担当精神。
在小组进行问题讨论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对这一知识点只是纯理论的讲解可能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通过一个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利用问题将知识点展开在学生面前,通过调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法当中有很多基础知识点被大家所忽略或者是走马观花地糊弄过去,根本意识不到基础知识对未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所以,通过“问题解决”导向的过程还会引起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重视,认识到自己对某处知识点认知理解的不足之处。
第二,利用问题展开课堂教学。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堂课的好坏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一大半。
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课程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很难吸引到学生们的目光,导致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设计好课堂的开场白成了关键点。
比如在识字教学设计板块,教学法老师先不讲解识字教学的理念、策略、方法、流程,而是拿出一个案例提问:“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天地人》这一课的教学,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设计呢?”通过这样的一个对学生的提问,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顺利地进入到本项目的教学当中。
问题导向的原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自觉地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发展。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建立一个思维脉络。
第三,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
教师应当积极准备和筹划,将问题导向原则积极地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将自己作为教师的经验主动分享给学生。
凭空地要求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学以致用未免太难,教师应预先准备问题的解决即理论应用的途径,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应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穿插问题,引导学生逐个环节解决问题的同时,将这种行为上升至问题导向,经过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学生便学会用学过的知识点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在头脑中建立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使教学效率的提升体现在教学环节每个角落里。
教师素质好坏以及行为准则同样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的职业能力。
教师对本课程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而灵活,结合课堂实践当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符合学生的发展持续改进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当中持续创新,教师本身的威望就会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也就有自信。
为了提高教师高效的教学能力,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讲座,听取专家人士在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上的经验。
通过这样的途径,持续帮助教师改进方案,使教学方案贴近学生学习心理,确保课堂环境可以发挥带动效果,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驾驭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进步。
教师还需要在日常教学当中同学生加强交流,更进一步掌握学情,提高教师设计问题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日益更新的大爆炸时代,作为核心课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在教学上要紧跟时代,满堂灌的讲授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习方式。
当前国家对师范专业的认证工作正在铺开,师范专业的学校都在反思每个课程在学生“毕业要求”上的贡献,从新修订了教学大纲。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以解决小学语文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思路,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1]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 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2]张屹,董学敏,陈蓓蕾,等.智慧教室环境下的APT教学对小学生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4).[3]多召军,赵蔚,李玉斌,等.问题解决学习视角下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学习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8(2).[4]成小娟,张文兰,李宝.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研究——基于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7(4).作者简介:陈创献,1969年生,广东阳江人,讲师,中文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法、古代诗歌文学、外国文学、阅读与写作等。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严格讲,感受美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情感,更有助于从小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再以《忆江南》这首诗为例,或许没有太多的意义表达,但总体思想和主题较为集中,描述的是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并且江南风景在现实游玩中、影视剧上、节目上等一直较为常见,早已被大家所熟知。
三、计划 观察 行动 反思以《渔歌子》系列篇的第一首为例,以往的教学中,要求集体备课,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何谓重难点?就是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比如箬、笠、鳜、鹭、蓑等,要求学生会写且能够正确发音读出。
在此基础上,联合整篇诗词的大体释义,对上述生僻字词予以理解并联系到整个诗句内部。
体会诗词内容,想象诗句所表述出来的画面。
确定了教学目标,即可开展教学。
录像、观察、访谈,教师以课件的形式事先多编排一些关联拓展内容。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何谓点?就是关键字;何谓线?就是整句诗;何谓面?就是整首诗。
将重点、 难点疏通词义但无须刻意字字串讲,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理解情况来展开。
直奔中心,效果更佳。
(上接第0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