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经典结构欣赏
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2) 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2)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学生展示。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和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设计思路在本节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分析经典案例,播放补充案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动构建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
总体教学流程为:“复习回顾——情境导入——观察思考——能力展现——归纳、讲授新课——能力拓展——开阔视野——总结”。
2. 教学策略设计(1)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
此外,结合经典结构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2)本课时教师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4.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的欣赏具有较好的基础,加上前三节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4节经典结构的欣赏yong
故宫
经典结构的欣赏
中西经典结构欣赏
文化:体现了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 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希腊式的石柱以及平的过梁相 结合,是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个教堂采用巨大的石材结构, 象征着不朽和永恒。 技术:穹顶轮廓浑圆饱 满,穹顶上的肋与围绕 鼓座一圈的双柱一一对 应并向上延伸至顶部的 采光亭,肋间以十道断 面小强度大的环形铁箍 抵抗穹顶向外的侧推力。
圣彼得大教堂
俗称“采石场”(La Pedrera)高迪的杰作。这幢建筑完工时因其
先锋性质和大胆的手法而引起了极大的骚动。许多人认为这幢房 子代表了现代派的顶峰,20世纪全世界最奇特的建筑物。 这是一尊由波浪型的曲线构成的巨大石造纪念碑,形状扭曲奇特 的通风口,石块好像都是液体的,有机的,房顶上的烟囱和通风 口成了幻影似的战士,抽象的陶瓷拼花螺旋,惊人想象力的魔幻 森林。米拉公寓使得Passeig de Gràcia大街上的其他建筑多少有 些平淡无奇。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 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 将屋顶的大面积荷载经 斗拱传递到柱上。它有 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 屋顶和屋身的过渡。此 外,它还是封建社会森 严的等级制度的象征和 重要的建筑尺度衡量标 准。斗拱一般使用在高 级的官式建筑中,称为 大式建筑。因为斗拱的 重要性,历代建筑对它 十分重视,使它成为判 断建筑时代的重要标志 之一。
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到明代达到高峰。 海外性坚质细的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不断进入 中国。使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把复杂而巧妙的榫卯结构按照他们的意图 制造出来。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子。全 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 合理,面面俱到。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 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硬质材料对榫卯要求特 别高,这是硬质材料本身的特点所致,它不像 其他软木那样有耐受性。硬质木材顾名思义就 是一个“硬”字,大凡硬木都坚而脆,无伸缩 性。
第一单元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案)
指导
案例引导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结构的知识,并且学习了简单结构的设计。面对自己的作品,或者其它同学的作品,我们该如何评价呢?我们去旅游见到的一些建筑,我们该如何评价呢?
(二)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另外,通过制作电子课件,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见识,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直观地给学生传递信息,有助于学生对经典结构的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师生互动“思考”问题
赵州桥的“敞肩拱”设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还有哪些结构设计与此相比?
备课组长签字
小结: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结构的设计已不仅仅局限于只满足他的使用功能。结构设计中的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时尚、个性、等都以成为人们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果设计不变的追求。
三、小结
1.结构的欣赏主要从技术角度与文化角度进行。
2.技术角度与文化角度包含的内容。
修改简记
板
书
设
计
课件
作
业
布
置
1.阅读课文案例“蛋形椅”,自己进行总结。
2.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赏析。
拓
展
延
伸
课
后
反
思
这是一节欣赏课,教材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结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结构。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些从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等细节方面与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经典结构的作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典型结构的欣赏》教案
《典型结构的欣赏》教案第1篇:《典型结构的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典型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式古典建筑和西式古典建筑的对比、赵州桥等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物理、化学、立体几何、历史、美术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结构的受力特点,物理*能,空间构成,以及建筑美学意义和价值。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作品的赏析等环节,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和美。
(2)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讲解分析,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和美。
(2)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经典结构的欣赏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经典结构的欣赏》是*苏版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结构的知识,从了解结构到探究结构,还对桥梁进行了结构设计并用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而这样的设计作品毕竟只是基于技术角度考虑进行设计的作品,是有必要使其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作品。
正是出于以上的目标,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和处理,以“中西方经典建筑结构赏析”及“现代建筑结构赏析”两个课题作为载体使学生更好地学会欣赏经典结构,更加顺畅地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为后面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 经典结构的欣赏2教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通用技术经典结构的欣赏2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经典结构的欣赏章节: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
(2) 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2) 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使学生关注结构的技术和文化特征。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研读课标,我们就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2. 教学策略设计(1)本课时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分析结构设计作品。
此外,还可以结合经典结构设计者的历史背景、设计思想、设计风格等进行全面分析。
(2)本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经典结构的图片、资料制作成电子课件,以丰富教学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对来自各种不同的经典结构的识别及赏析能力。
《经典结构欣赏》教学设计2
经典结构的欣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经典结构的欣赏》是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的内容。
它是续学生“认知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欣赏结构”重要课时。
教材通过赵州桥、飞檐、蛋形椅三个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设计的要点,并体会技术文化的内涵。
最终达成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能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内容标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从结构的功能、强度、稳定性、创新和工艺等角度,对结构设计的优缺点进评析。
(2)会从历史、民俗和审美角度,欣赏典型结构的设计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作品,感受结构的丰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设计的欣赏,增强爱国热情和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热情。
从经典结构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结构2、难点:对文化内涵的体会四、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理论学习和简单结构设计实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结构”方面的基础。
其次,高一年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事物感悟特别的敏感,但对于静态文本的或单向的刺激,思维的有向注意持久性较差,容易发生转移。
反之,学生对视觉、听觉等多角度产生的立体冲击的响应则会比较持久,并且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积极活跃状态,对事物的认知、判断、辨析等方面的能力特别强。
五、教学策略:将教材中的案例和补充案例,在教学中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实现学生能力拓展,开阔学生视野,达到知识迁移目的。
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注意启示学生探讨“结构与受力”问题的解决和结构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
六、教学准备在课前收集“赵州桥”、“木拱廊桥”、“侗族风雨桥”、“明清椅子”、“飞檐斗拱”等丰富的结构设计作品视频资料,结合课本的案例制作成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增加课时内容信息量。
《经典结构的欣赏》幻灯片课件
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这是王勃盛赞滕王阁的名句。正是王
勃的《滕王阁序》使作为文化名楼而名扬天 下。
2020/10/8
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
碑。 2020/10/8
12
经典结构欣赏:仲元的“赵州桥”
广州仲元桥,是模仿赵州桥的经典
结构而建造的一座桥梁。多年来一 直为仲元师生进出学校提供方便。
2020/10/8
13
• 位于西湖西侧, 南北两端衔接南 山路和北山路, 全长2.8公里。它 是北宋诗人苏东 坡于北宋元祐四 年(公元1089年) 任杭州知州时, 疏浚西湖,用湖 中的淤泥堆筑而 成的。堤上有六 座石拱桥,自南 而北分别是央波 桥、锁澜桥、望 山桥、压堤桥、 东浦桥、跨虹桥。 苏堤是为纪念苏 东坡而命名的, 又名苏公堤,堤 的南端建有“苏 东坡纪念馆”
2020/10/8
5
经典结构的欣赏
• 如何欣赏设计作品(以建筑为例)?
技术:包括结构使用功能的实现、结构的稳固 耐用、结构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 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具体包括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
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
个性特征等。也就是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 艺术性等方面。
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
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
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
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
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
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
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
课题:经典结构的欣赏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
本文介绍了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的结构,旨在让学生赏析优秀的结构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但文中的知识是零散、片面的,学生很难从课文的案例中了解与掌握实现人文意义的结构,本节课我们将借助于网络,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艺术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再加上前面三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复杂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知识库,学生通过讨论、探究、上网搜索、师生互动、观看视频、作品的赏析等环节,进行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利用网络搜索丰富内容加深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索、观察、比对、解剖等多种方法、多个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透过经典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网络机房、课件、图片等教学过程:师: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几种简单结构的设计原理,复杂的结构通常也是由简单的结构繁衍而来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赏析几份复杂的经典结构设计作品。
师: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跨洨河之上,我们在小学的课文中就已经对他有所了解,课本P30页对赵州桥作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以“赵州桥”为关键在百度搜索有关赵州桥的详细介绍,了解有关赵州桥的建造与历史。
生:以“赵州桥”为关键字在上进行搜索,了解有关赵州桥的详细知识,讨论赵州桥的历史意义。
结构及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docx
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单元结构与设计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教材版本】本课程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第二册。
【设计理念】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出发,同时需要关注人的审美准则、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精神领域的需要。
结构设计的人文色彩尤为浓烈,从古今中外的若干经典建筑物设计中,观察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烙印。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编者对本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研读课标,我们就知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节教材通过对赵州桥、飞檐、斗拱、蛋形椅、补充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 1 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先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从技术的角度,逐步分析优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再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加以提示,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创新设计的梦想。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通过对经典结构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出发,同时需要关注人的审美准则、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精神领域的需要。
从而培养学生关注技术的同时,也要关注文化,发现和热爱本民族经典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详细观察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通过册的学习,学生对技术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区分与联系已经建立了基本概念,通过对本单元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如何发现并运用科学的规律理解结构、解决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观察到古代人是怎样通过聪明才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结构问题,从而开拓学生思路,打开学生眼界,激发创造力。
经典结构的欣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 性和美。
2. 能力目标: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值观: 通过典型结构的欣赏,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 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增强 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侗族风雨桥
国家体育场
迪拜七星级酒店
东方明珠电视塔
悉尼歌剧院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进行作品欣赏时除了可从技术和文化角度 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欣赏。
赵州桥
1、赵州桥 结构:拱肩加拱的敞肩结构。
受价力值分:①析历:史两压价桥力值—; 的拱圈结—构拱角特—点基础 艺2、术侗价族②值风:科两雨学桥桥价值的。受力分析 结受构力:特③集点桥:两、木桥廊板、下的亭面一受文体 拉化。 力。寓意和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公益性、团结性。
东方古堡----福建客家土楼
*充分的经济性 *良好的坚固性 *奇妙的物理性 *突出的防御性 *独特的艺术性
故宫
⑴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体系; ⑵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①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②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③色彩的运用。
香 港 中 银 大 厦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
国家大剧院
香港会展中心
经典结构的欣赏
穹顶轮廓浑圆饱满,穹顶上的肋与围绕鼓座 一圈的双柱一一对应并向上延伸至顶部的采光亭, 肋间以十道断面小强度大的环形铁箍抵抗穹顶向外 的侧推力。 圣彼得大教堂 体现了明显的文 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 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 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希 腊式的石柱以及平的过 梁相结合,是典型的哥 特式教堂。整个教堂采 用巨大的石材结构,象 征着不朽和永恒。
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
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
征等。
赵州桥
★
注意:①桥的结构特点? ②桥的文化寓意和民 族特色 ?
桥的结构特点
(1)采用圆弧拱形式 (2)采用敝肩 (3)单孔
桥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
丹麦设计师经典结构——蛋形椅
手机经典结构——滑盖
手机经典结构——侧滑
手机经典结构——翻盖
手机经典结构——旋盖
手机经典结构——直板
手机经典结构——直板
练习:
盖里椅
功能:在使用功能上,盖里椅具 有其他椅子相同的功效,唯一的缺点 是没有扶手,而且椅子面过于平直, 坐久了人会觉得不舒服。 结构设计: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 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占地面积小, 却十分平稳。但椅子的旋转性差,不 能随意转动使得它灵活性也差。 制造技术:盖里椅要达到整体统 一的完美线条和弯曲效果,还要考虑 到重心的位置高低和椅子承受能力的 大小,对制造来说,是一次挑战。 审美:盖里椅的结构传达出一种 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雕 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形成 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技术角度: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又 用于排泄雨水 文化角度:增添了建筑物向上的动感, 仿佛是一种气将屋檐向上托举,建筑群 中层层叠叠的飞檐更是营造出壮观的气 势和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飞动轻快的韵味。
典型结构的欣赏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0
北京
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 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 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精选ppt课件
17
著名的《岳阳楼记》散文里,作 者以声情并茂的语句描绘了洞庭 一带的美景,还抒发了“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心愿。
精选ppt课件
18
安庆
振风塔
振风塔的塔身是 平面形状为正八边 形,塔内空心,有 石级直通塔顶。楼 阁式砖石结构。为 振兴文风所建。
精选ppt课件
19
精选ppt课件
2
结构的设计不仅满足他的使用功能,而且美学因素、环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 时尚、个性等都成为重要因素。 结构的牢固、稳定、简约、和谐、美观是结构设计不变的追求。
精选ppt课件
3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 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 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但凡尔赛宫过分追求宏大奢华使得居住功能极不方便。 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 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亦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 敞豪华,却不保暖。这是凡尔赛宫的弊端所在
精选ppt课件
47
精选ppt课件
典型结构的欣赏
典型结构的欣赏典型结构的欣赏一、教学内容《典型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式古典建筑和西式古典建筑的对比、赵州桥等案例的欣赏,引导学生从文化和技术两个角度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在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学生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物理、化学、立体几何、历史、美术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结构的受力特点,物理性能,空间构成,以及建筑美学意义和价值。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结构的欣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但大多数都是零散、片面的。
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师生互动、作品的赏析等环节,积极思考,形成欣赏角度,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丰富设计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典型结构的欣赏,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老师讲解分析,使学生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经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等典型建筑结构的欣赏,学会对比、类比、归纳、优化等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经典结构的欣赏,发现中华古代建筑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通过对世界经典建筑的欣赏,发现世界文化的多样和丰富,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3)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拓展学生对设计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透过典型结构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观察结构的实用性和美。
2.难点:学生能从技术、文化等角度欣赏并评阶典型结构的设计案例,并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经典结构的欣赏参考教案
第四节经典结构的欣赏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能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分析、感受结构的实用性与美。
2. 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经典结构设计的案例。
3. 能在自己以后的设计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1. 经历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
2. 通过讨论、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分析,经历技术探究的过程,体会技术探究的方法。
3. 通过赏析结构设计作品,提高对结构设计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并能逐步应用在今后的设计实践活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经典结构设计作品的赏析和探究,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领略技术世界的奥秘与神奇,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2. 通过对经典结构设计作品的赏析,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3. 通过对经典结构设计作品的赏析,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具有认识技术问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一定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4. 通过对中国古代经典结构的赏析,感受结构设计的丰富多彩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和评价经典结构设计作品。
教学难点:从对不同风格的经典结构设计作品的赏析中获得灵感,并应用于以后的设计实践活动中。
三、教学分析教学思路:通过赏析学生设计、制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个性相片架及搭建的相片架模型,引入课题。
通过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赏析经典结构设计作品,如赵州桥、飞檐和斗拱、蛋形椅和盖里椅等,使学生了解这些经典结构设计的特色,学会欣赏结构设计作品的方法;通过飞檐溜水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技术探究的过程,体会技术探究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技术角度赏析结构,分析结构的实用性。
通过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典家具的榫铆结构,开阔学生的技术视野,强化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技术特性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榫卯必须做得松紧得宜、科学合理, 如果榫大眼小,装榫时用力过大则易开裂, 榫小眼大则易脱落。而软木榫眼,一般榫 大眼小,用力装榫,打入眼中,眼不裂而 榫则压缩变小不会损坏。标准要求是:硬 木榫用锤子轻轻敲打可以装入眼中,即不 裂开,也不脱落。明式家具制造工艺技术 之精湛,结构之合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在使家具达到所需要的力学强度的同时, 又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 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 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 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木构架结构 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 重力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 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 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 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 于木材具有的特性,且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 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 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 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斗拱
应县木塔
释迦木塔位于应县城内西 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 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 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 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县木塔的设计,广泛采 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 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 形式,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 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 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 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 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 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 价值。
作为当代杰出设计大师雅格布森 的设计作品,盖里椅流畅柔软的线条 带给人轻松的心情,金属的质感透过 视觉冲击人们的内心。坐着的人在不 知不觉中陷入雅格布森那宁静而又充 满想象的世界。 “最好的设计便是 没有设计。”正如这句话一样,盖里 椅的设计其实算不上设计,但它确给 了人们另一番感受。
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欣赏
它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批判的地方色彩 ,是传统手法与功能信条的冲撞。他的每 一个作品均具有适合的尺度、细节和意念 。他还为自己的大部分建筑作品设计家具 和配件。对作品,他注重细节,材料的选 用,传统与实用的结合。雅格布森是个功 能主义者,但他是个浪漫的功能主义者。 他的整体设计思想,包括建筑概念,平面 设计,构成比例,色彩、质料、陈设、灯 光、织物等都应表达相同的内涵和主题。
第四节
经典结构的欣赏
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 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 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 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
如何赏析结构设计作品?
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 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
实践活动: 搜集本地的古建筑图片,从功能、 结构、材料、和审美等角度进行分析。
艺制造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
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阅读:课本30页案例分析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 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 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 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 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 (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赵州桥距今已 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 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 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 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 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 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 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到明代达到高峰。 海外性坚质细的硬木因郑和下西洋而不断进入 中国。使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把复杂而巧妙的榫卯结构按照他们的意图 制造出来。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子。全 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 合理,面面俱到。其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 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硬质材料对榫卯要求特 别高,这是硬质材料本身的特点所致,它不像 其他软木那样有耐受性。硬质木材顾名思义就 是一个“硬”字,大凡硬木都坚而脆,无伸缩 性。
古代的木工技艺一直是中国古典家具中令 人神往的一面,木工运用巧妙的构思创造出传 奇般的榫卯结构。中国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汉字 还要早。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 技术已经出现在原始先民们居住的木结构的房 子中。榫卯是中国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学设计意 义的语言,在我们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如同汉 字的发明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家具发展规律 是传承了传统建筑木结构原理。传统建筑的精 华是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的榫卯斗拱设计而 赋予它生命的。经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浓缩, 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先民们的智慧。
练习:课本33页
盖里椅
功能:在使用功能上,盖里椅具 有其他椅子相同的功效,唯一的缺点 是没有扶手,而且椅子面过于平直, 坐久了人会觉得不舒服。 结构设计:盖里椅结构上简洁大 方,线条明快,有流动感。占地面积小, 却十分平稳。但椅子的旋转性差,不 能随意转动使得它灵活性也差。 制造技术:盖里椅要达到整体统 一的完美线条和弯曲效果,还要考虑 到重心的位置高低和椅子承受能力的 大小,对制造来说,是一次挑战。 审美:盖里椅的结构传达出一种 盘旋上升、奋发向上的精神,具有雕 塑般的美感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形成 了优雅的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阅读:案例分析
蛋形椅(课本32页)
阿纳•雅格布森被认为是20世纪丹 麦最有成就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 家具设计师和手工艺品设计师,也是 仅有的几个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建筑 与设计这两个领域历史里的设计师。 他的作品不仅是博物馆中的经典藏 品,更成为丹麦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 少的一部分,如一个杯子或者一盏壁 灯。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 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 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 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 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 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 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 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 中写道:“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 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 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 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 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 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 桥基的位置。”
岳阳楼
黄鹤楼
飞檐5层,从 楼的纵向看各层 排檐与楼名直接 有关,形如黄鹤, 展翅欲飞。整座 楼的雄浑之中又 不失精巧,富于 变化的韵味和美 感。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 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 将屋顶的大面积荷载经 斗拱传递到柱上。它有 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 屋顶和屋身的过渡。此 外,它还是封建社会森 严的等级制度的象征和 重要的建筑尺度衡量标 准。斗拱一般使用在高 级的官式建筑中,称为 大式建筑。因为斗拱的 重要性,历代建筑对它 十分重视,使它成为判 断建筑时代的重要标志 之一。
饕餮,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 上。因它能喝水,几乎在古代桥梁外侧正中都 能见到,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赵州桥栏板上的饕餮(仿隋朝栏板)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 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 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 碑。
案例分析: 飞檐、斗拱 (课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