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共49张PPT)

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课件(共49张PPT)

文章理解
1.自由地朗读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惠崇春江晚景”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的诗。
文章理解
1.每句诗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第一句: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第二句:春天迎来,寒冰消融,水温一升高,群鸭好像就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第三句: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 第四句: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来了。
结构图示
实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 图 水暖鸭戏
图 想象:河蒌豚蒿欲芦上芽

对早春的 喜悦、赞 美之情
朗读指导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文章理解
2.什么是“蒌蒿”“芦芽”?
蒌蒿
芦芽
文章理解
3.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 前三句。 4.那么第四句是写什么呢? 作者的想象。 5.除了最后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你还能发现作者的想象之笔落在了哪些词句上吗? 春江水暖鸭先知。
文章理解
6.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南水乡冬末初春时节,天气依然比较寒冷,常常出现降温和春寒天气。在这种春寒的天气里,狗、猫都伏在炉灶旁、屋檐下,而此 时的池塘里、溪水边,三五成群的鸭子却可在水中戏游,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高唱”。鸭子这些举动,告诉人们寒冷的 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已经变暖,春天来临了。 这句诗细致、逼真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南方早春时的秀丽景色。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 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此诗能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 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7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共127张PPT)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题西林壁
shì
[宋] 苏 轼
cè fēn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yuán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侧峰庐缘
左右结构: 侧 峰 缘 半包围结构: 题 庐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题西林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而非庐山的全貌。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应该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俯瞰。
从这四句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也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跳出局部,从整体 上进行观察。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题 西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示例: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柔和地 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 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 山的全貌,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 两句诗借景说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 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峰”和“岭”有什么不同?
峰:高耸入云
岭:连绵不断
作者从远、近、高、低看到的景象 有什么不同?
远眺 重峦叠嶂
近观 危崖险岩
仰望 遮天蔽日
俯瞰 深沟幽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用关联词联结这两句诗,你能 想到哪组词?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全貌,是因为我 身在庐山之中。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

12《古诗三首》课件(共69张PPT)


祭 祭奠
nǎi
乃 康乃馨
xūn

熏陶
háng

杭州
shì

恃强凌弱
āi
哀 哀叹
hài
亥 己亥

拘 拘束
多音字
觉 jué 发觉 jiào 睡觉
示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 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 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 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 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从此山河破碎,不 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 金屈膝投降,自称臣子、儿皇帝,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 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解释古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句意: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 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 心痛。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 势的看法。
古诗三首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 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 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古诗三首。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说说诗的大意。 3、边读边想: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
解释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初夏在田 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庄中的成年男女
从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靠近 你仿佛看到了村庄里怎样的劳动画面?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zhēnɡ
彩丝穿取当银钲。 qìnɡ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杨万里(1127-1206),字廷
你从诗中哪些关键词感受到这些孩子的活泼好玩?
脱冰——穿冰——敲冰——冰碎了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同桌合作:一人读一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 面?
舟过安仁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说一说,这两首诗中的儿童在玩什么?
课后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发挥想象,把诗的 内容改写成小短文。
1.以诗歌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丰富 画面,语言生动。
2.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 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
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其 诗题材丰富,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与日常生活,诗风独具特色,世称 “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
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银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玉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古诗三首 祖父的园子 月是故乡明 梅花魂

2024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PPT课件

2024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 》PPT课件

复习内容和方法(二)
二、复习方法:
2 梳理总结:将本学期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便于学
生记忆和理解。 强化练习:通过听写、默写、练习题等方式进行强化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和掌握。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疑难问题,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 问题。 评价反馈: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⑪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⑫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会写的字
寒径斜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 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 ,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资料进行自学 。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 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 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 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 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 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 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 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64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课件(共64张PPT)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题西林壁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苏轼(1037—1101年),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 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 》和《东坡乐府》等。
目录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暮江吟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课堂练习
01 暮江吟 02 题西林壁 03 雪梅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目录
一、将古诗补充完整。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 红 )。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件(共34张PPT)
9 古诗三首
初读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读古诗
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学习提示
1.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 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交流识
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我会读
平舌音
翘舌音
mù sè yuán sāo xùn shū
暮瑟 缘 骚逊 输
比一比 暮( 暮色 ) 输( 运输 ) 幕( 幕布 ) 偷( 偷偷 )
不要读成 sūn
读准字音

(xiáng)降服 投降 (jiàng)降落 降落
题西林壁
写景 明理
横看 侧看 远近高低 不识 只缘
成岭 成峰 不同 真面目 此山中
变幻莫测 寓意深远
赞美庐山奇景
雪梅
写景
雪梅争春 阁笔评章
难分高下
明理
梅逊雪三分白 雪输梅一段香
各有所长
雪与梅相得益彰
朗读古诗
朗读古诗,读好节奏。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读诗句,想画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理解诗意
大意: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
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 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爱好啊!那露珠像珍珠一 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题: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宋]苏轼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课件(共58张PPT)

板书设计
近处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思乡怀亲
知识拓展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古体诗
近体诗 (格律诗)
词 (长短句)

乐府诗 律诗
诗无固定句 句无固定字 五言
唐以前 唐以后
绝句 七言
小令 中调 长调 杂剧
散曲
小令 套数
随堂练
一、解释词语的意思。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2)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晴明:晴朗明和。 花堤:鲜花盛开的堤岸。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
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 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故乡。
同学们想一想这两句诗中,诗人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 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 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不好。因为“青山”与“苍山” 都无法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山的特色: 萧索、清寒。而在寒山的背景下望见 一片“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诗人是 何等惊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红于:比……还红。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诗意:
我停车不走是因为爱好傍晚时分 的枫树林,经过风霜的枫叶,比二月 春光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三、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夜书】 【萧萧】 【梧】 【客情】 【知】 【挑】 【促织】 【篱落】
风声。 晚上写。 旅客思乡之情。 梧桐树。 读作“tiǎo”,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第4课 古诗三首 课件(共54张PPT)

第4课  古诗三首 课件(共54张PPT)
第4课
古诗三首
课文导入




第一课时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唐代诗人。京 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著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 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 “小杜”。
知诗意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 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品诗意 品诗意
山路的绵长
深秋季节
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的种种 动态,也说明山很 高。
使人联想到炊烟袅 袅,鸡鸣犬吠,从 而感到深山充满生 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写景
品诗意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
品诗意 晚:
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②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 格外美丽。
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 爱之极。
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荷荷尽尽/已无擎/擎雨雨盖盖,,
jú cán yóu ào
菊菊残残/犹有傲/傲霜霜枝枝。。
jūn
一一年年/好景君/君须须记记,,
chénɡ jú
最最是是/橙黄橘/橘绿绿时时。。
句段导读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

菊花开败
秋天气温降到摄氏零 度以下,地面上或草 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 的白色冰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山形水色,雄 奇壮美的景色,在 诗人的“望”之下 展开。
“望”字 统领全诗
宋·苏轼
饮湖上名的书画家、散 文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苏辛”:苏轼、辛弃疾。
代表作品:《赤壁赋》《惠崇春江晚景》《题 西林壁》等。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 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 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 产 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 产。
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你能用自己 的话说说你看到天门山景致的感 受吗?先和同桌说说,再向全班 同学说一说。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 开, 碧水/东流/至此 回。 两岸/青山/相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 来。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 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朗读 时,一定要读出其中的磅礴 和雄壮。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释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未】没有。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翻译
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 辉映,融为一体。无风的湖面虽然平静,但有点 朦胧,像没有磨平的铜镜。
点出时间 和谐。水色和月
湖光秋月两相和, 光交相辉映,融 为一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注释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方】正。 【亦】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翻译
波光闪动的晴天景色真好,云雾迷茫的 雨天景色也很奇妙。
——·诗意解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欲】想要。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相宜】合适。
借山势突出 水的汹涌。
借水势衬出 山的奇险。
在诗人笔下,楚江(长江)仿佛成了有巨大 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诗意解读·——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
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无风”和“镜 未磨”前后照应
把潭面比 作没有磨 过的镜子
——·诗意解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遥望】远远地看。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翻译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 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 青螺。
禹 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与柳宗 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 简洁明快,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代表作品:《陋室铭》《柳枝词》《竹枝词》 《乌衣巷》等。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 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 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 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 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 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 景色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地展开。
——·艺术特色·——

③ 随船而望,有船不动而山在 动的错觉,似青山有情,欣然
出迎远来的孤帆,
① 天门山风 光,系诗人舟 中放眼而“望” 之所得
——·初读感知·——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镜 未 磨 。 遥 望/洞 庭/山 水 色 , 白 银/盘 里/一 青 螺 。
这首诗写的是千里洞庭 的秋夜景色,在诗人的描 绘下,通过丰富的想象和 形象的比喻,湖光山色的 优美动人,俨如山水画卷一 般。
——·诗意解读·——
——·诗意解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注释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
地,所以叫楚江。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翻译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 思考 ·——
诗人在写洞庭湖之美,为什么诗 的后两句会提到盘子和青螺呢? 这里诗人又运用了连续的比喻,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作青螺。
古诗三首
望 天 门 山唐
李 白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 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文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赠汪伦》《将进酒》等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 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 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翻译
想要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 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整体感知·——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 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 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表达了诗人 对西湖的赞美。

洞唐 庭刘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后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 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 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 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 “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 “一片孤帆”。
——·整体感知·——
雷峰夕照
断苏桥堤残春雪晓
——·初读感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 好, 山色/空蒙/雨亦 奇。 欲把/西湖/比西 子, 淡妆/浓抹/总相 宜 。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 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 通判期间。这首诗在艺术手 法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大量修 辞手法的运用。
——·诗意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