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政策建议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 键 词 : 政 扶 贫 ;资 金 管 理 ; 绩 效 评 价 财
一
、
财 政 扶 贫 资 金 绩 效 评 价 的 意 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配 置 中 的 基 础 性 作 用 , 别 是 在 支 农 项 目 的 具 体 实 施 过 程 特
中 , 格 按市 场规则 办事 。 严
农 村 经 济
财政 扶 贫 资 金 绩效 评 价 存 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 分析
张 榆琴 李 学 坤
( 南农业 大学经 济管理 学院 , 南 昆 明 60 0) 云 云 5 2 1 摘 要 : 文 分 析 了财 政 扶 贫 资 金 绩 效 评 价 的 意 义 、 则 、 法 , 绍 了财 政 扶 贫 资 金 绩 效 评 价 的 重 点 内容 , 对 财 政 扶 本 原 方 介 并 贫 资 金 绩 效 评 价 的 情 况进 行 分 析 与 总 结 , 试 找 出财 政 扶 贫 资 金 绩 效 评 价 中 的 问题 , 针 对 所 存 在 的 问 题 提 出 意 见 尝 并 和 建 议 , 而 认 为 科 学合 理 划 分 和 确 定 项 目 , 政 支农 资 金 对 产 业化 扶 贫进 行 倾 斜 , 加 财 政 扶 贫 补 助 资 金 总 量 和 单 进 财 增 个项 目村 的 财 政 补 助 资 金 , 挥 财 政 专 项 补 助 资 金 的 引 导 作 用 、 励 不 同 途 径 的 资 金 整 合 及 全 面 引 入 绩 效 预 算 管 理 发 鼓
束 , 量和判 断财政 支 出能否达 到预期 目标效 果来 体现 各级 衡
领 导机关 及其办事 机构 的执政 能力 和 服务 质 量 、 率 水平 。 效 这 项 制 度 的 建 立 , 利 于 了解 扶 贫 项 目财 政 资 金 使 用 情 况 和 有 取 得的效果 , 总结 项 目管 理 经 验 , 进 一 步 加 强 财 政 支 出 管 为 理 , 化 财 政 支 出 结 构 , 高 财 政 资 金 使 用 效 益 和 为 下 一 年 优 提 度预算 安排提 供参考 。
浅议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管理
浅议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项目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为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何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农业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规范支农资金的运行,将成为财政支农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财政支农绩效评价管理是一种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强调支农支出管理的目标与结果的关系及结果的有效性,目的是提高财政支农项目整体效益和水平。
鉴于支农项目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意义重大。
本文从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的必要性、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我市财政支农项目实际,提出了财政支农绩效评价工作的一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目前,我市财政支农项目共有七大类,十六个项目,涉及农、林、牧、副、渔、农机、开发等诸多方面,从支农性质上来说有公益性和基础性两个方向,投资额度从十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分门别类地对所有支农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管理,对加强支农支出的监管、节约财政支农资金、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一)绩效评价有利于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出结构。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市及其省以上财政对我市农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这对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由于多方原因,我市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全面评价,部分支农项目资金在分配上一直延用过去的“项目申报加领导批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的刚性支出需求相脱节;由于没有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价,致使支农资金也难以做到合理分配。
因此,规范完整的财政支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进行科学考核,有助于判定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调整和优化支农资金结构,达到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一、引言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支出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实现政府职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对财政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特定项目或领域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评价对象与范围本次评价的对象为具体项目名称在时间段内的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评价范围涵盖了项目的资金投入、使用过程、产出效果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三、评价指标体系为了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我们构建了一套包括投入指标、过程指标、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投入指标主要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配套率等,用于衡量资金的投入规模和及时性。
过程指标侧重于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管理的规范性等方面,如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安排、财务管理是否健全等。
产出指标主要考察项目的完成情况,如任务完成数量、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等。
效益指标则重点关注项目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如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态环境等。
四、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次评价采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分析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评估;定性分析则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取主观评价和意见。
数据来源包括财务报表、项目文件、统计数据、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等。
五、评价结果与分析(一)投入情况资金到位率达到了具体百分比,资金配套及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在资金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部分子项目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二)过程管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总体上能够遵循相关财务制度和规定,但仍存在个别费用支出不规范、审批流程不够严谨的问题。
项目管理方面,存在沟通协调不畅、进度监控不到位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推进效率。
(三)产出成果项目任务完成数量达到了具体数量,质量基本符合预期标准。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进 行招 投标 和 政府 采 购 ; 擅 自变 更项 目建设 内容 ; 会计 科 目 设 置 不准 确 , 账 簿 设置 不规 范 ; 竣 工财 务 决 算 、 审 计 和 验 收 不及时; 项 目竣 工后 不 及时 进行 资 产移 交等 。 五是 会 计基 础
工 作薄 弱 , 财 务 支 出不规 范 。 部分 基层 单 位财 务人 员 经常 变 动, 如 有 的 一身 多 职 , 有 的不 具 有相 应 岗 位 资格 , 对 财 政 支 农 政 策和 资金 管 理办 法 不 熟 悉 , 尤其 是 对 农业 基 本 建 设 项 目相 关政 策 和 财 务管 理 制 度 不 了解 或 知 之 甚 少 , 不 少 财 务 人 员对 农业 基建 项 目不按 《 国有 建设 单位 会 计制 度 》 的规 定 设 置和 使 用会 计科 目 , 会 计基 础 工作 不规 范 , 导 致 支农 资 金 管理 严重缺 位 ; 有 些单位 为突击 花钱 , 用 采购 、 “ 以 拨 代 支” 、 虚 列 支 出 等方 式 减 少 资 金结 余 ; 有 的将 专 项 资 金 拨 到 非 项 目单 位 ; 虚 假发 票 人 账 , 大额 支 现 , 对项 目形 成 的 固 定 资产 管理 不善 等 。
现 代农 业 科技
2 0 1 3年 第 1 9期
农 村经 济学
财政 支农 河 南省土壤 肥料站 , 河南郑州 4 5 0 0 0 2 )
摘要
财政 支农 资金 是 农业 和农 村 经济 发展 的重 要 手段 。 分 析 了财政 支农资 金 管理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相应 的 建议 , 以 期 为财政 支农
上 进 行 合 法合 规 性 审 核 。 无法 对 资 金使 用 的真 实性 进 行 查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第一篇: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政策的体现。
国家审计机关在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调查中了解到,财政支农资金为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发现,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制约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国家农业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
一、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支农资金有中央、省、市资金管理办法。
由于地区、部门情况不同,各单位普遍缺乏制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资金配套管理办法和制度。
(二)部分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较为薄弱。
未设专账进行财政支农资金专项核算。
(三)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申报内容与实际财政报账的内容不相符,如:项目申请是检测设备,而报账的是电动车和照相机。
(四)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到位滞后,直接影响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小麦抢收补贴到位滞后于小麦抢收滞后。
(五)缺乏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后续管理和使用效益的监督体制,财政支农资金拨付出去了,无跟踪考核和监督。
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建议(一)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并严格贯彻执行,确保国家立法的严肃性、强制性和普及性。
同时强化法律意识,摈弃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做到依法行政,保障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发展农业,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二)充分发挥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导向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现代化、科学化、机械化、知识化的程度,引导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投入。
基层政府和农口单位,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农民,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农民致富,改变城乡差别。
二是应对农口单位进行一次摸底,划清各自的职能范围,对提供社会公众产品和服务的单位,进行定员定额,财政全供;对可以通过市场形成收费的单位,督促其早日走向市场,并及时与财政“断奶”;而对一些科技含量高,又比较幼稚的农业产业,政府要积极扶持。
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摘要: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支农投资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
针对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建立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调整和优化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和完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等相关的改革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农;管理体制;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及其特有的弱质性行业特征,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作为政府对农业扶持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近几年,我国每年全国的财政支农投资规模在2000多亿元。
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极大地制约了其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积极作用的发挥。
本文拟就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投资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总量不足,相对规模下降近年来,尽管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较大,但与我国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要求以及历史上形成的欠账相比,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
如果按WTO协议计算口径,把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财政支出、粮棉油糖价格补贴计算在内,1996~2000年,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分别为1083亿元、1267亿元、1826亿元、1709亿元和2200亿元,分别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5.3%、7.4%、7%和8.8%.按照相同的口径,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约为30%~50%,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约为10%~20%.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绝对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的同时,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不高,从1996年到2002年大致维持在8%左右,比1990年的10%约低2个百分点,比1980年的12%约低4个百分点,没有达到《农业法》规定“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
关于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3 8农村财政与财务 2 0 1 3 年第1 1 期
支农资金管理
前,除财政主动参与外, 其它部门绩效评 多予以安排, 绩效不好的, 减少、 取消安 理; 二是财政支农资金完成的可行眭。主
三 、建 立和完善财政支 农资 金绩效评价体 系的基本 思路
资金预算二次安排的特点是专项资金 席会议, 凌驾于各部门之上,负责综合协 的预算总数不变, 但通过绩效评价增减具 调, 使绩效评价成为各部门共识,也增强 体项 目 的补贴额度,增减实际支出,把绩 绩效评价的权威性。此外, 要广泛吸纳相
除上述资金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外,
( 二)支农资金实施细则不科学。支
、
支农资金预算安 排和 执
农资金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出台 由于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尚在试开展阶段 , 后, 往往因为具体实施细则不合理而使资 绩效评价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完善、 不 金效应大打折扣。比如,某发展村集体经 合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价工作参与度不足,难以发挥对资金支出 排。绩效评价后节余资金统筹安排,或继 要考核项目 能否在提出的项目 期内保质保 的导向作用。同时,绩效评价结果还未与 续安排于现代茶业项目其它业主单位, 或 量完成; 三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产出比。
预算、考核 、监督、决策等环节衔接起 调整用于现代渔业 、现代林业等其它项 主要考核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与产出 ( 完成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以化解。 什么又没明确, 最终可能用于村级经费花 都需要相当工作量。现在各农口部门、 农
( 一)支农专项资金安排弹性大。近 掉。按照政策出台目的,作为专项资金应 财部门工作任务繁重,人 手紧, 如果绩效
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
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是政府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财政专项资金。
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制定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的背景、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等方面的内容。
一、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政府每年都会安排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
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制定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的目标是提高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提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绩效评价,提高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 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绩效评价,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改善农村发展环境:通过绩效评价,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原则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质量为目标,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系统性原则:绩效评价应涵盖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的全部使用过程,包括资金拨付、项目管理、实施效果等环节。
3. 可比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不同地区、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和评估。
4. 公开透明原则:绩效评价结果应公开透明,便于社会公众监督和政府部门决策。
四、方法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特点和目标,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金使用合规性指标、项目管理指标、实施效果指标等。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财政支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收入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城乡差距扩大,财政支农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问题一:资金投入过度集中目前,我国在财政支农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过度集中。
由于资源有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流向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基层农村地区则面临缺乏资金支持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应出台政策,合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资金分配比例,增加对基层农村地区的支持和投入。
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财务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和透明。
问题二:财政支农政策缺乏差异化目前,财政支农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往往缺乏差异化。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类型和不同农民群体的差异,同一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效果往往不一样。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农政策。
例如,对于粮食生产重要的农业地区,可以加大粮食生产补贴的力度;对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推广;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可以采取更多的扶贫政策。
问题三: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虽然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大量,但是不同程度上存在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农村地区存在资金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可以建立财政支农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问题四: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
由于财政预算的不确定性和政策的频繁变动,农民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
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作者:王洵丁建伟牛腾明来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第03期一、涉农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补贴面广,效应欠佳。
近年来,下达到县乡的涉农补贴资金越来越多,涉及面很广,几乎覆盖到农产品生产与农村消费的全过程。
在生产环节上,主要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在消费环节上,主要有家电下乡补贴、汽车和摩托车下乡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助等。
这些补贴项目虽然范围大,但因补贴对象过细,造成补贴标准一般都较低。
从面上看,确实考虑得很周到,但实际上补贴起到的作用有限,财政资金难以集中发挥效能。
农民反映,化肥等农资价格涨幅高,政府补贴额度少,感觉不到有多大实惠。
还有一些补贴项目,农民无法辨别补贴资金的种类及补贴数额。
我们通过走访农户,发现大部分农民只知道拿了“直补钱”,但具体是什么补贴却无法说清,影响了政策效应。
(二)机制不健全,薄弱环节多。
一是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监管。
各预算编制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会深入各有关单位了解需要安排的专项资金。
预算资金使用部门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向本级或者上级财政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渠道争取专项资金,但对争取的资金如何使用、使用效果如何大多不甚了之,更谈不上绩效考评、经验教训的总结。
二是重形式,轻实质。
各专项资金的下达都要求各使用单位上报资金的使用效果,但除了进行专项检查时,许多使用单位没有将使用情况上报,资金下达部门也没有过问使用情况。
三是检查形式过多过滥,监督成本过高。
国家目前对救灾资金、国债资金、拉动内需资金的监管还是比较重视的,但使用期间督促、监督检查的部门过多,频率过高,有时甚至出现不同部门不同级次的检查组奔赴同一项目的场景,汇报材料一叠又一叠,汇报会开了又开,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许多基层部门对此怨声载道。
(三)体制限制,财力不足。
一是现行财政体制限制县级涉农投入增长的空间。
由于现行财政体制下县财政上解基数过高、留用财力减少,导致县级财政预算增加涉农支出十分困难,虽然资金总额有所增加,但涉农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并没有提高,部分县、市在一般预算支出中存在虚列涉农资金的现象。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情况汇报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财政部门要求,我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汇报。
自去年以来,我
们在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具体情况如下:
一、资金使用情况。
去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将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农村
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项目等方面。
资金使用情况得到了农民和村民的一致好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资金管理情况。
在资金管理方面,我们建立了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资金的监督和使
用情况的审计,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和考核,对于使用不当的情况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了资金的有效利用。
三、资金监督情况。
为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安全使用,我们加强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和检查。
通过定期的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和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些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避免了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
资金使用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对财政支农资金的认识和理解,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局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以此次汇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或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由财政部门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这些资金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为了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对其使用绩效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意义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可以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低效等问题,进而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2、优化资源配置绩效评价结果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帮助政府在未来的资金分配中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将资金投向更需要、更能产生效益的领域和项目。
3、增强责任意识对资金使用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来说,绩效评价是一种监督和约束机制,能够促使他们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4、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财政专项资金通常用于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评价其绩效,可以了解公共服务的提供情况和质量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二、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1、投入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按时到位率、资金投入规模等,主要反映资金的投入情况和及时性。
2、过程指标涵盖资金使用合规性、财务管理规范性、项目管理科学性等方面,用于评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和规范性。
3、产出指标例如项目完成数量、项目完成质量、项目完成时间等,着重考察项目的实际产出成果。
4、效果指标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以衡量资金使用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和影响。
5、满意度指标通过对受益对象的调查,了解他们对资金使用效果的满意度,这也是评价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参考。
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资金投入与产出的成本和效益,以判断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比较分析法将实际绩效与预定目标、同类项目或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和原因。
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思考
三 适时调整绩效评价指标 并进行有效的绩效测评和奖惩
里 匡 一 /
五 、推行项 目绩效评价应注意 的几个 问题
1改 变 “ 刀 切 的 绩效 评 价 要 求 。我 们在 推 行 绩 效 评价 的 一
目实施中逐步建立 良好 的合作伙伴关 系以弥补委托 一代理契约中 应给予绩效评价经费支持 .切实减轻地方财政 负担 。 2绩效评价 的有效 实施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配合 。我国 目前 的 的不足。
时还 要 按 能 否 量 化分 为定 量 目标 和定 性 目标 采 取 不 同 的 方 法进 多 方 的共 赢 。 行绩 效 评 价 。
绩 效 评 价 标准 不 应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特 别 是 对 于某 些 周 期 长 的 同时 还 要 努 力 降低 评 价 成 本 减轻 地 方 财 政 压 力 。建 议 根 据 不 同 对 支农项 目来说 . 在长期的项 目实施过程 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没有 的项 目类 型 制 定相 应 的标 准 . 于 超 过 一定 数 额 以上 的项 目才要 求实行绩效评价 。同时 ,根据不 同的项 目进度实施评价 .灵活处 预期到的问题 和偏差 .这就需要从长远利 益考虑 ,适 时地对绩效 评 价 指 标 进 行调 整 ,增 强 委 托 ~代理 各 方 的 紧 密协 商 合 作 ,在 项 理 ,增强绩效评价 的可操作性。而对于财政困难地 方 ,省级政府
对支农项 目进行绩效评价 时 ,不能单纯 以经济效益 作为评价标 于费用的节约 从项 目的整体 绩效 和各代理方的行政绩效 和企业 准 。首先必须经过 实地调研 、专家论证等确定财政支农项 目的总 绩效多方面综合进行测评 。 体 目标 ,包括经济效益 、社 会效益和环保效益这三个方面 .然后
导致有些项 目事前制定 的责任 推 行 绩效 评 价 还 应 该 引 入相 关 的奖 惩 机 制 。缺 乏 相 应 的 奖 惩 预算申报 审批程序存在许多缺陷 . 主体 与事后评价 的责任主体不一致 ,责任不明晰 .增加了绩效评 机 制 使得 目前 所 实 施 的 绩效 评 价 大 多 流 于 形 式 ,即使 评 价 结 果 不 好 对 代理 方 也 不 会 引起 什 么严 重 的 后 果 ,除 非是 出现 严 重 的 挪 用 价 的难度 。而 因存在资金下拨 时滞导致许多项 目资金在年底集 中 下达 ,还未发挥出其应有 的效益就要求进行绩效评价 ,这使得绩 挤 占行 为 。因 此 ,要 充分 发 挥 绩 效 评 价 的 约 束 力 .引 入 相 应 的 奖 惩机制是十分 必要 的 .这样 才能更好地增强绩效评价力度 。 四 运用平衡计分卡对支农项 目实施绩效评价与管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衡量政府财政支出效益和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财政支出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发现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实现财政支出的最大化效益。
当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问题分析1.指标设置不合理当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往往过于注重量化指标,而忽视了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和长期影响。
这种偏重于数量指标的评价方式往往忽视了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
2.数据获取困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然而现实中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不畅,数据获取成本高,且各部门的数据标准和评价体系不一致,导致了数据的获取困难和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
3.缺乏中长期评价机制当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更多是以短期效果为主要评价标准,忽视了资金的中长期运营效果和社会效益,造成了对财政支出效果的局部视角,无法全面反映支出的全面效益。
4.评价结果过于理论化当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往往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论分析,忽视了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评价结果往往难以指导实践。
二、改进建议1.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应该在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加入社会效益、长期影响等定性指标,以更全面的方式评价财政支出效果。
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与财政支出的实际目标相结合,使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
2.加强数据共享和标准化政府各部门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应该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数据体系,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流,减少数据获取的难度。
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帮助部门间更好地获取和利用数据。
3.建立中长期评价机制政府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应该注重资金的中长期运作效果和社会效益,建立中长期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更具有指导性和全面性。
建议政府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中长期的跟踪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实践导向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和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敏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1年第10期摘要:在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历程中,财政支农资金一直是农业发展的有效助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开启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量支农资金下拨,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阶段,尤其是近年来的“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新农村建设和支农资金使用实践中也总结出很多宝贵经验,但在支农政策落实期间,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面仍存在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率有待提高、支农资金的管理分散等问题。
文章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乡村振兴中各项财税制度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更加科学,以高效率推动财政支农资金在实践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农业经济。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关系着人们基本生存和日常生活,没有农业不用谈发展。
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大量投入农村,而县级财政在此过程中起基石作用,县级财政支出中农业领域的消费金额所占全部支出的比例大小直接反映了地方是否看中农业的发展。
但是,农业有着自身特性带来的局限性,如农业产品的脆性、不独立性等,需要财政资金扶持以稳定投入和供给。
那么,如何在加大對农业支持的同时加强干预管理力度,保证支农资金效率能够显著提高是相关部门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只有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做到有的放失,进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进,才能真正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作用,并有效促进美丽乡村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新农村建设和财政支农资金相关概述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拉开帷幕,这是国家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发展所制定的重要战略目标,特别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这一目标,上至国家,下至每一个相关单位和基层人员都在竭尽全力为之努力。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意见建议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意见建议第一篇嘿,亲!咱来聊聊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这事儿哈。
我觉得吧,评价得先有个清晰明确的目标。
不能糊里糊涂的,不然咋知道钱花得对不对、好不好呀?就像咱出门要有个目的地一样,得心里有数。
还有啊,评价的标准得合理公正。
不能太宽松,也不能太苛刻,得符合实际情况。
不然,大家都不知道该咋努力了,是不是?数据收集也特别重要!这数据可得准确、全面,不能有半点马虎。
不然评价出来的结果那能靠谱吗?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稳可不行。
评价的过程也得公开透明。
别藏着掖着,让大家都能看到,心里也亮堂。
这样大家才能信任这个评价,也能知道以后该咋改进。
还有哦,评价结果得好好用起来。
不能评完就扔一边了,那多浪费呀!根据结果该奖励的奖励,该改进的改进,这样才能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想说,做这个评价的人得专业、负责。
不能随随便便,得用心对待,毕竟这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呢!第二篇亲,咱今天好好唠唠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事儿!我觉得啊,一开始得把钱花的方向搞清楚。
不能东一笔西一笔,乱糟糟的。
就像整理衣柜,得分类清楚,不然找东西都费劲。
评价的时候,不能只看数字,还得看看实际效果。
比如说,修了一条路,不能只看花了多少钱,还得看这路好不好走,对老百姓有没有帮助。
还有呢,要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不能光几个专家在那说了算,老百姓的感受也很重要啊。
毕竟钱是为大家花的,大家满意才是真的好。
而且,评价不能一年就搞一次,得经常看看。
就像身体检查,定期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还想说,评价的时候别太死板,要灵活一点。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特点,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这事儿得认真对待,做好了,咱们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本方案旨在根据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制定一套绩效评价体系,以便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通过实施该方案,可以更好地监督资金使用的效果,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一、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根据资金使用的特点和目标,制定多个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资金使用的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以全面衡量资金使用的绩效。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包括资金使用的相关支出和收入情况,以及各项绩效指标的相关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
三、绩效评价报告的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制绩效评价报告,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地反映资金使用的情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四、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资金使用情况的重要依据,用于对资金使用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也可以作为对资金使用绩效较好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依据。
五、持续改进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针对性,以更好地服务于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通过实施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推动财政资金使用的改革和创新,为实现财政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部门间协作在实施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
财政部门和相关资金使用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共同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加强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定期对评价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对绩效评价工作不到位的部门进行督促和整改。
八、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培训会议、编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各相关部门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动的氛围。
综合来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资金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财政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对西部计划工作的建议
对西部计划工作的建议1. 简介西部计划是中国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将对西部计划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加大投资力度为了有效推进西部计划工作,首先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和引导外资等方式,对西部地区进行资金注入。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3. 优化区域规划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在实施西部计划工作时,应该根据地区特点进行差异化的发展规划。
政府可以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鼓励各省市自主实施区域规划,推动其发展方向的多样性,以充分发挥各地资源和优势。
4. 发展特色产业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政府应该进一步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效应。
例如,可以发展农业、旅游、能源等方面的特色产业,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支柱。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5.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社会需求。
政府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交通运输和能源等方面的建设。
同时,政府还可以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私合作,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6. 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教育和人才是任何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也不例外。
政府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资源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引进优秀教师和学者,培养人才,提高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7.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其宝贵的资源和优势之一,应该加强保护工作,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府应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保护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
8.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西部地区需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估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估在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财政扶贫资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确保这些资金用得合理、用得有效,真正达到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就需要对财政扶贫资金进行绩效评估。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对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的财政资金所产生的效果和效益进行衡量和评价。
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和环节。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进行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估。
一方面,这是对纳税人负责。
毕竟,财政资金来源于广大纳税人,必须要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得值,花得有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提供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那么,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估具体评估些什么呢?这包括了多个方面。
一是资金的投入情况,比如投入的规模、投向的领域和区域等。
二是资金的使用情况,比如是否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浪费和挪用等。
三是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四是扶贫效果,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比如贫困人口的减少数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程度、基础设施改善情况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要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扶贫资金的绩效。
比如,可以设定贫困人口脱贫率、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基础设施改善程度等量化指标,同时也要考虑一些定性指标,如贫困群众的满意度、扶贫政策的知晓度等。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评估工作需要由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
他们要具备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专业的财务和审计知识,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评估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实地调查、数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获取全面、真实、可靠的信息。
然而,在实际的评估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能存在问题。
由于一些贫困地区统计工作基础薄弱,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能不够规范和准确,这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我国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政策建议文献综述一、引言财政支农是我国调控农业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而西部地区的“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空间是巨大的。
因此,深入研究西部地区财政支农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重大意义。
鉴于此,学界对于这一问题也有较多的研究,所持观点与研究角度以及研究方法较为多样。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由于论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国外的文献很少有专门就我国西部地区财政支农问题的研究,大多都是从经济学原理上对财政支持农村发展来进行探讨。
虽然我国的“三农”问题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但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一)各国对于财政支农问题的研究最早对于财政支农问题的探讨源于政府的政策规制。
如美国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The 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 of 1933),该法规定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农业收入。
在加入WTO以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规定各国要运用综合支持量(AMS)来衡量”黄箱政策”补贴支持,我国在多边谈判中争取到了“黄箱”政策8.5%的综合支持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学者对于其本国财政支持农业的相关政策和做法开始进行研究,得到了许多值得我国学习的结论。
Fatma Dogruel, A.Suut Dogruel & Erinc Yeldan(2002) 运用可计算的跨时期全面平衡分析法对土耳其的农业改革做宏观经济学分析,他们认为:运用有针对性的直接收益转移支付来代替农产品价格补贴,预期想得到的是消费者跨时期效益的适度社会福利收益,但此项政策对于农村经济与累积的GDP的影响将会导致通货紧缩。
Bekzod Shamsiev, Iain Shuker & Vera Matusevich(2006)在他们给世界银行的报告中,详细的评述了俄国如何提高公共财政投资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影响,其中就农业和农村地区公共支出问题的探讨所得出的结论是:俄国关于农业与农村地区的公共支出大体上与OECD的水平与趋势保持一致,所以中期的重点应该放在政策干预的性质与结构,而不是公共支出的水平。
此外,国外学者也有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公共投入做研究。
Larry Karp(2007)通过构建一个现代与传统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就公共投资分别投资给现代农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做了分析,其结果得到了一个均衡分析点。
他认为,当现代农业部接近一个规模报酬的临界点时,增加对现代经济部门的投资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穷。
(二)国外学者对于中国财政支农问题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农村的公共财政,在这一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
世界银行的Martin Ravallion(2002)基于Rosenstain-Rodan(1943)的理论:“在发展着的经济中,一个机构的投资决策会影响其他机构的效益情况”,对于农村发展投资的外部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证实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的对于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是有较高效益的。
同年,IFPRI(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两位学者Shenggen Fan和Xiaobo Zhang(2004)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将不同种类的政府投资对于区域不平等的贡献分解开来,得到的结论是:政府投资对于农业与非农业部分的产出增长都有贡献,但对于区域不平等性的贡献则取决于不同的区域,其中对于西部地区的投资,不论类型,都对减小区域不平等有着显著的作用。
此外,他们在芝加哥大学发表的相关文章中的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支农支出对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和减少农村的贫困都有重要贡献。
除了从农业增长这一角度来阐述政府对于农业的投资,Linxiu Zhang和Scott Rozelle(2007)等学者在比较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主要运用调查问卷等形式,系统的论证了直接选举村干部和减免农业税对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影响。
其得到的结论是直选对于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有正效应,而减免农业税则对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有负效应。
此后,Linxiu Zhang和Richard Bird(2008)等学者在剑桥大学的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的会议上的研究报告指出,在21世纪初期中国的一揽子财政改革中,最优效益措施就是相对将更多的资金直接投资到中国的贫困地区,然而这些投资随后将需要更多的资金直接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
总体来看,国外关于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较少,但其文章研究问题的角度与观点以及所运用的方法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有助于本文更好的分析所涉及的问题。
三、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国内关于财政支农问题的研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前进的。
基于我国一直以来的农业大国国情,财政支农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关注财政投资与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因而,在衡量任何一个财政支农政策的效益时,一般将农业发展相关指标作为考察对象。
在1991年农业部财务司编写的《中国农业资金问题研究》中,对新中国成立以来40年的农业投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此后的学者对于财政支农问题的理论探讨较多,而对财政支农问题的实证研究较少。
(一)关于财政支农问题的理论探讨关于财政支农问题,学界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几个基本观点。
著名农业经济问题专家温铁军博士(2000)的观点得到学界的广泛共识,他认为:由于我国农业的特殊性,农业本身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而财政投资主要是公共产品领域,因此财政投资公共产品就应投入农业。
而对于财政以补贴方式支农,学界却没有达成共识。
邓子基(2004)对学界的基本观点做了总结,一种观点是我国现阶段不能、也不应该以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的方式来解决“三农”问题。
另一种观点认为农工部门间交易条件恶化,中国农村经济逐渐衰退,政府的财政补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状,因而应当合法化农村“地下金融”,通过农村自主融资解决三农问题。
匡导球、施威(2008)考虑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中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与农民收入增速缓慢的现状,认为现阶段我国对农业财政补贴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还应当在财政支农机制的创新与改革中,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
此外,由于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有巨大潜力,许多学者都认为西部应当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
关于财政支农的理论探讨,有一些文章是从我国农业财政政策的历史沿革来讲的。
苏明(2009)将我国农业财政政策的演变分为四个部分:①1953-1978,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财政支农;②1979-1993,轻工业优先发展的财政支农;③1994-2002,新工业化道路的财政支农;④2003至今,工业反哺农业的财政支农。
在上述提及的2003年至今的部分中,有学者就这一时期的财政支农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理论探讨。
一个角度是工业反哺农业,另一个角度是农业税的减免。
贾康和张立承(2007)就工业反哺农业多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根据经典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出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应由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著名经济学刘易斯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结构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随后的发展经济学学者都强调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工业的均衡发展。
此外,在工业反哺农业的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则要谨防“拉美现象”的发生,并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决定公共财政支持农业的政策取向。
刘强,戚迪明和黎飞(2004)就农业税的减免对我国农民的影响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他们认为农业税的减免将在很大程度上为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我们也不应忽视这一举措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农业税的减免有可能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等。
此外,王福全(2008)在对于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研究中指出,农业税的减免将会致使县乡财政雪上加霜。
对于欠发达地区的支农政策研究,学界则着重强调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到位。
张琦(2006)在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问题研究中指出,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农民、多予与少取、重建与保护、外表形象与生活质量、集体经济与发家致富五个与财政相关的关系。
认为国家财政政策中,需要有一揽子政策,从各个角度上向欠发达地区农民的利益倾斜。
(二)关于财政支农问题的实证研究目前国内对于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分析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描述性分析,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所选用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
本文的重点放在实证分析的部分,因此较多关注实证分析的相关文献。
在对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政策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康清恋(2010)运用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分析我国各个地区的生活状况,得出我国在城镇与农村及各省份之间的贫富差距存在显著差异,地区收入分配不公。
所得到的结论显示,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与财政性投资力度,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
对于西部地区则需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的发展,采取有力的措施拉动经济增长。
涉及到宏观财政支农支出的描述性分析中,普遍采用的指标是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以及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GDP的比值等。
这一类指标能够很好的刻画宏观大环境下的政府对于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变换趋势。
在对财政支农支出的绩效评价发面,孙红霞(2008)就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农村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来刻画支农资金的效果。
文章选取农业GDP为考量指标,基于多变量协整检验、V AR模型、脉冲响应以及预测方差分解,对1989-2005年的财政支农支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GDP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在影响农业GDP的变量中,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较高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GDP的增长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农业GDP是财政支农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受自身影响的响应较稳定,而受财政支农支出响应的强度逐渐增加。
总体来书,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公共财政应当加大对于农业的投资,调整支农的方式,创新我国财政支农的机制。
除了采取农村经济增长作为一项考察指标以外,杨世柳和温涛(2011)考察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关系。
文章依据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运用协整检验、单位根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等,对1978-2008年的财政支农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其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消费刚性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效应,而财政支农投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并不显著;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农村居民纯收入和消费刚性对于农村居民均具有“挤入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系数显著小于收入的系数,这表明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对农村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这使得许多学者在考察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问题时,开始关注农民增收问题,以期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