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第四课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四课 大眼睛 ︳湘美版 (3)
大眼睛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一年级上册第4课的学习内容,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一课。
面对大自然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有的人能敏锐地捕捉到美丽的画面,发现动人的瞬间,而有的人却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有的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能有丰富、生动的表现,而有的学生作业却画面空洞、表现概念。
这一切都和一个人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密切相关。
观察是获取生活场景、自然景观,获得创作素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从小养成观察习惯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本课的重点旨在通过欣赏生活中美好的画面,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用眼、用心来体会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教材的主图为著名画家马格利特的一幅作品《假镜子》,画面上呈现一只很大的眼晴,大眼睛里映照着蓝天白云的景色,点明了本课的主题一大眼睛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世界。
教材的范围选择了四季景色,有嫩绿色的春天、烈日下的夏天、橘红的秋天和白雪茫茫的冬天,主要从色彩、光线等方面既表现了景物的美丽瞬间,又体现了季节特征。
本课的另一重点为绘画表现,将看到的最美的景色画在眼睛里。
教材呈现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眼睛,要求学生大胆地画出眼晴的外形并将所见到的最美的图画添画进去。
儿童对人的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却没有有意识,积极地去表现和了解。
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主动的接触、观察、了解人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等一些知识,体会美术和生活、自然科学的渗透关系,并且通过观看图片、讨论交流、体会感受眼睛所表达出的人的精神内涵和保护眼睛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构造等一些知识,学会刻画大眼睛的形状、色彩及特征,从而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感知和学习,欣赏图片、刻画、讨论交流等方式,创作出一幅具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大眼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加强绘画表现内容的丰富性,能从平常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形成爱美、惜美的好习气,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生活中的基本型丨浙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生活中的基本型丨浙美版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基本型2.通过绘画表现生活中的基本型3.掌握简单线条和色彩运用教学重点1.线条的掌握2.基本型的认识3.色彩运用教学资源1.画纸2.水彩笔3.水彩颜料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事物,询问有哪些常见的物品。
2.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是怎样的?新知讲解(10分钟)1.介绍生活中的基本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并给出示例。
例如:圆形的示例可以是橘子、球等;三角形的示例可以是三角形的旗帜、三角形的巧克力等。
2.强调每个基本型的特点和特殊之处,例如圆形是非常柔和的形状,三角形则比较硬朗。
让学生对每个基本型有基本的理解。
示范讲解(10分钟)1.让学生一起动手,展示将基本型绘画到画纸上的技巧。
2.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线条和色彩,以表现基本型所代表的生活物品。
作品完成(20分钟)1.让学生在自己的画纸上,尝试将自己想描绘的生活物品绘画出来。
2.鼓励学生在颜色上大胆尝试,把想象转化为现实,创造自己的世界和趣味。
展示和分享(15分钟)1.让每位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2.在展示的同时,让学生简单地描述自己体验的过程,分享自己的心得和经验,培养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课后作业1.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基本型,例如,沙漏型、梯形等。
2.让学生尝试以不同的线条和色彩,绘画生活中的更多基本型。
总结生活中的基本型无处不在,它们隐匿在我们生活的点滴角落。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基本型,进一步培养其绘画和创造的能力。
人教版(2024)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4《灵动的龙》教学设计
1.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龙的象征意义,感受龙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和魅力。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更加认同和珍视自己的文化身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探索欲望和表达热情。
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书法韵律,学会用毛笔或手势摹写“龙”字。
(选择材料)我要用水彩笔来画我的龙!我要让它色彩斑斓!
(开始创作)我要画一条正在飞翔的龙!它的身躯要扭曲得有力量感!
(展示作品并分享)这是我画的龙!它代表着我的勇气和梦想!我希望它也能给大家带来力量和勇气!
通过创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和表现力。同时,通过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龙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还学会了如何用笔墨来表现龙的灵动形态。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呢?
(提问并引导分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或想法吗?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提供课外读物或网站链接)如果你们对龙文化感兴趣,可以在课后阅读这些书籍或访问这些网站,进一步了解和探索龙的文化内涵。
2.通过绘画创作,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表现龙的灵动形态和细节特征。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教授学生基本的书法技巧和绘画方法,使他们能够用笔墨表现龙的形态。
1.如何将龙的灵动形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龙的特征和神韵。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龙形象作品。
本课程《灵动的龙》旨在通过美术创作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龙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体验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身为“龙的传人”的自豪与荣耀。
小学美术沪教版-(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4、流畅的线条1-教学设计方案
教案标题:小学美术沪教版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册)-4、流畅的线条1-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认识流畅线条的特点和美感。
2. 培养学生运用流畅线条进行绘画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的概念及流畅线条的特点2. 流畅线条的绘画方法3. 流畅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流畅线条的绘画方法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流畅线条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学课件、绘画工具、学生作品展示板。
2. 学生准备:绘画用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线条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对线条的认识和感受。
c.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线条的概念及流畅线条的特点(10分钟)a. 教师讲解线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线条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b. 教师展示流畅线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流畅线条的特点,如连续、流畅、优美等。
c. 学生分享自己对流畅线条的感受和认识。
3. 流畅线条的绘画方法(10分钟)a. 教师示范流畅线条的绘画方法,如运用连续的线条表现物体的轮廓、运用曲线表现动感等。
b.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尝试运用流畅线条进行绘画。
c.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4. 流畅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10分钟)a. 教师展示一些运用流畅线条进行创作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
b. 学生讨论流畅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如表现动感、优美形态等。
c. 学生尝试运用流畅线条进行自己的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人美版(2024)《4 你拓我印的游戏》教学设计
学生在小组内开始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拓印材料、如何掌握涂抹的力度、如何保持画面的整洁等。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效果。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纹理和形状,提醒学生在拓印时要尽量完整地呈现物体的特征。例如,拓印一片树叶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叶脉走向,让学生沿着叶脉的方向进行涂抹,这样可以使拓印的效果更加逼真。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不足之处:
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操作环节学生比较兴奋,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作品评价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或其他原因参与度不高,教师没有及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在教学内容的拓展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拓印在艺术史上的应用和发展,或者让学生尝试将拓印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欣赏评价法:展示优秀的拓印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法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纹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实践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掌握拓印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索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4课《分一分,变一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分一分变一变》第1课时《美味的蛋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学会观察蛋糕的形状和装饰的表现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利用绘画工具描绘蛋糕的型,用点线面装饰蛋糕,设计一个美观的蛋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以及的意识,懂得关爱、感恩父母学会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蛋糕的形状和装饰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点线面三要素装饰蛋糕。
三、教学策略1.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
并且要安排好数学活动和学生实践的时间,使得它能够贯穿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2.注意各知识点的过渡与小结。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课堂才能呈现出生机活力。
有了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转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上,并牢固地掌握。
3.关注课后小结,它能使课堂中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总结。
所以课堂小结做得好,课堂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展示总结5分钟作业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展示自己设计的蛋糕,并表扬鼓励。
总结:今天,老师教小朋友们画蛋糕,我们了解了不同形状的蛋糕,有圆形的,三角形,桃形,正方形,五角形。
还可以加上奶油,花朵,水果装饰,甚至是画很多层的蛋糕。
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设计好的蛋糕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板书设计蛋糕的形状:装饰物(点线面):奶油水果、糖、巧克力、鲜花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分一分变一变课型:造型.表现年级: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绘画出圆“蛋糕”,学会“切割蛋糕”,然后在“盘子里”摆出有趣的新图形。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智力开发阶段,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好奇心比较重,探究心理也比较强烈,虽然对美术课程有初步的认识,对简单的美术工具有所了解跟如何使用,想象力丰富,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四课《各种各样的形》教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等技术,创新美术教学 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体验。
鼓励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 的作品和创作过程,促进彼此间
的交流和学习。
06
CATALOGUE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课程目标达成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们成功掌握了如何观察和描绘各种形状,理解 了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并尝试运用不同的形状进行创作。
实践操作法指导
动手实践
提供绘画材料和纸张,让学生亲 自动手绘制各种形状,加深对形
状的理解和掌握。
小组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 成与形状相关的创作任务,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作品展示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鼓励他们互相评价和学习,提高
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03
CATALOGUE
口头报告
学生可以就自己的作品进行口头报告,介绍自己的创作过 程和想法。通过口头报告的表现,可以评估学生的表达能 力。
评价标准及反馈机制
评价标准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例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注重评价他们的绘画兴趣、创 意表达和基本技能等方面。
反馈机制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 学习和进步。通过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 自己,提高学习效果。
相关知识。
03
讨论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彼此的作品和想法。通过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能力。
结果性评价方法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流畅的线条|沪教版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流畅的线条|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理解流畅的线条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线条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用线条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线条的基本概念和流畅的线条的特点。
2. 线条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3. 用线条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理解流畅的线条的特点。
2. 用线条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纸张、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线条,如窗户的边缘、桌子的轮廓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线条吗?线条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线条的基本概念和流畅的线条的特点。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如线条是由点的移动形成的,有直线和曲线等。
2. 讲解流畅的线条的特点,如线条的连贯性、平滑性等。
3. 通过展示一些流畅的线条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流畅的线条的特点。
三、示范(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表达情感和思想,如用流畅的线条画出快乐的心情,用断断续续的线条画出紧张的心情等。
2. 示范如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如用直线画出桌子的轮廓,用曲线画出云朵的形状等。
四、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用纸张、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自由地画出自己喜欢的线条。
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线条,思考如何用线条表达情感和思想。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重点评价线条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的重要性和流畅的线条的特点。
《第4课 灵动的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第4课灵动的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力量、智慧、勇敢等品质。
三、感受龙的灵动之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龙的动态特征,感受龙的灵动之美。
)1. 教师展示一组不同姿态的龙的图片,如腾飞的龙、盘旋的龙、游动的龙等。
2. 提问学生:这些龙的姿态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个姿态的龙最灵动?为什么?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龙的灵动之美的认识和感受。
4.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龙的灵动之美在于它的动态和姿态,如蜿蜒的身体、飞扬的龙须、锐利的龙爪等。
四、表现龙的动态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表现龙动态的方法,为创作打下基础。
)1. 教师展示一些用绘画和手工表现龙动态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是如何表现龙的动态的。
2. 提问学生:这些作品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龙的动态?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法吗?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表现龙动态的方法。
4.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介绍一些表现龙动态的方法,如弯曲的线条表现龙的身体、飘动的云彩表现龙的飞行、夸张的动作表现龙的力量等。
五、教师示范(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表现龙动态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参考。
)1. 教师进行绘画示范,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条腾飞的龙。
2. 边示范边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先画出龙的头部,再画出弯曲的身体和飘动的龙须,最后添加细节和颜色。
3. 教师进行手工制作示范,用彩纸制作一条游动的龙。
4. 边示范边讲解手工制作的步骤和技巧,如折叠、粘贴、装饰等。
六、学生创作(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龙的灵动之美。
)1. 教师发放绘画工具和手工材料,如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 圆圆、方方和尖尖∣岭南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圆圆、方方和尖尖∣岭南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圆形、方形和尖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形、方形和尖形进行绘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圆形、方形和尖形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运用圆形、方形和尖形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圆形、方形和尖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圆形、方形和尖形进行绘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深入了解圆形、方形和尖形的特点。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教学准备1. 教具:圆形、方形和尖形的模型或图片。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圆形、方形和尖形的物品。
2. 让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物品,并简单描述其形状特征。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展示圆形、方形和尖形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三种形状。
2. 讲解圆形、方形和尖形的基本特征,如圆形的特点是没有角,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尖形的特点是有一个或多个尖角。
三、绘画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圆形、方形和尖形进行绘画创作。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作品,如一个圆形的太阳、一个方形的房子或一个尖形的山峰等。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形、方形和尖形的基本特征。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运用所学的形状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圆形、方形和尖形的基本特征,并培养了学生运用这三种形状进行绘画的能力。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第4课 灵动的龙》教学设计
1.部分学生在表现龙的动态和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表现较为复杂的龙的形象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2.学习能力和特点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的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可能存在的困难
学生在表现龙的动态和细节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示范和指导。
部分学生在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时可能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的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龙的形态、色彩和动态,了解龙的艺术特点。
学生能够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灵动的龙,掌握一定的表现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2.评价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同时,让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学法
观察法:观察龙的图片、视频等,学习龙的形态、色彩和动态。
实践法: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尝试表现灵动的龙。
合作交流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互相学习和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教师出谜语:“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四课《各种各样的形》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四课《各种各样的形》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识别各种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准确地描绘和创造各种形状。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形状的认识:介绍和解释各种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形状的观察: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形状,并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它们。
3. 形状的描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工具准确地描绘各种形状。
4. 形状的创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不同的形状组合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绘各种基本的形状,并能够使用形状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形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卡片、模型、图片等。
2. 学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形状卡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2. 形状的认识:介绍和解释各种基本的形状,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它们。
3. 形状的观察: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形状,并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描述它们。
4. 形状的描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工具准确地描绘各种形状。
5. 形状的创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不同的形状组合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1. 形状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形状的观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形状。
3. 形状的描绘: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工具描绘各种形状。
4. 形状的创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用不同的形状组合创作艺术作品。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形状,并尝试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工具描绘它们。
辽海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 舞动的线条》说课稿1
辽海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舞动的线条》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舞动的线条》是辽海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条的运用。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他们对线条有天然的兴趣,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同时,学生对线条的认知和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逐步提高他们对线条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之间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学会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学会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线条,以及如何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合作和创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线条的运用。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示范、讲解和评价等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线条的运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线条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线条的美。
2.讲解:讲解线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力,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进行绘画创作。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线条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创作:学生独立进行线条绘画创作,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 红黄蓝》辽海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4课红黄蓝》辽海版一. 教材分析《第4课红黄蓝》是辽海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彩的搭配运用。
教材通过简单的色彩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色彩实践,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能够分辨出红、黄、蓝等基本色彩,但对于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来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彩的搭配运用。
2.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彩的搭配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提高色彩感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色彩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色彩搭配的步骤,让学生跟随操作。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搭配。
4.评价法: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辽海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教材》2.教具:红色、黄色、蓝色水彩笔,画纸,PPT课件3.素材:色彩搭配的图片示例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色彩搭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的组合效果。
激发学生对色彩搭配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色彩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彩的搭配方法。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明白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动手实践,进行红黄蓝三种基本色彩的搭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学生在评价他人的作品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色彩搭配的拓展任务,如运用其他色彩进行搭配,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色彩感和审美能力。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红黄蓝|辽海版
教案标题: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红黄蓝|辽海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概念,知道它们是构成其他颜色的基础。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能够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创作。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能够发现并欣赏红黄蓝三原色在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经验。
教学重点:1. 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2. 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红黄蓝三原色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2. 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创造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红黄蓝三原色的颜料、画纸、画笔等绘画材料。
2. 图片或实物展示红黄蓝三原色在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准备一些红黄蓝三原色的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是否知道红黄蓝三原色。
2. 教师简要介绍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概念,并告诉学生它们是构成其他颜色的基础。
二、观察与发现(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红黄蓝三原色在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红黄蓝三原色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红黄蓝三原色在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实践与创作(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红黄蓝三原色的绘画材料,并示范如何使用这些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创作,可以自由发挥创意,绘制自己喜欢的事物。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经验。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辽海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4课 红黄蓝(1)
教案标题:辽海版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案第4课红黄蓝(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运用这三种颜色。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知识。
2. 如何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
3. 如何欣赏和理解红黄蓝三原色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1. 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知识。
2. 如何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
2. 如何欣赏和理解红黄蓝三原色的美术作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知识。
2. 示范法:示范如何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
3. 讨论法:讨论如何欣赏和理解红黄蓝三原色的美术作品。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红黄蓝三原色的美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讲解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包括如何调色、如何构图等。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练习,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6. 讨论与总结:讨论如何欣赏和理解红黄蓝三原色的美术作品,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一幅绘画作品,可以是自由创作,也可以是模仿一幅美术作品。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红黄蓝三原色的美术作品欣赏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和讨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的基本知识,学会了如何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欣赏和理解了红黄蓝三原色的美术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时,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丰富内容重点细节:如何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绘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评析。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课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淅沥的小雨
课
后
随
笔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听歌曲《雨中》。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们争上计程车的情景。)春天是多雨的季节,然现象
树干摇摆(风向)。乌云聚集。
电闪雷鸣。(闪电形状)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五、表现雨中的情景
1、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评析
第_4课课题:淅沥的小雨
主备人:黄爱华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淅沥的小雨
第1课时
教
学
目
标
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
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
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有关雨的录象带。录音机、磁带《雨中》
教学流程
教师、学生活动